大学美术欣赏 第三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的绘画性具体表现为不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 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
3. 意象性
中国雕塑和绘画很迟才脱离工艺美术的母体而独立门户。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它们 只是工艺美术品的两种装饰手段,这是塑绘不分的主要原因,也是线刻和平面性浮雕— —画刻高度结合的中国式造型方法特别发达与持久的主要原因。装饰不求再现,只追求 表现物象,因此发育出中国雕塑与绘画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高度写实地再现自 然),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点。
四、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尊崇西方写实传统,尤以系统的学院式风格的西式雕塑,占据了中国 雕塑艺术的主流位置。
中国雕塑在1949年迎来了再次繁荣的局面。历时六年集体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为中国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雕塑与环 境完美结合的成功作品。
苏联写实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对中国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8年在北京掀起“十大建筑”热潮,大力张扬艺术“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此间,中国农业展览馆广场群像《人民公社万岁》和四川大邑泥塑群像《收租院》 堪称是具有民族化、大众化、革命化、政治化等时代特征的典范之作。 期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春风中,“开放性”思维和“自主性”创 作也有了一定的空间。一股“小夜曲”和“小场面”的雕塑创作之风有了可乘之隙。 到了1976年,严格的写实模式不再一统天下,各种各样的创作手法开始大行其道。 一股由工艺雕刻影响而起的装饰风显得十分强劲。讲个性、求创新、显精神、重本体 的艺术倾向成了后来实验性雕塑家们的共同愿望。 到了1985年,文化视野迅速敞开,一大批雕塑家热烈地向往西方现代艺术,并执著 地寻找现代雕塑的新语言。
中国雕塑的意象性和中国画观念是一致的,而且贯穿了整个古代雕塑史。
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4.雕塑语言精炼
这是意象性衍生的另一艺术特点。中国古代雕塑始终没有发明西方雕塑的造型术 来精确地塑造物象,而多从感觉和理解出发,像中国画一般运用精炼的语言,简练、 明快,以少胜多而又耐人寻味,常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 受。应用夸张乃至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是普遍运用的手法,这一点和西方 近现代雕塑有相似之处。中国古代雕塑实际上也达到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 的自由性这种艺术境界的。
第八讲 雕塑艺术欣赏一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
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 ·雕塑语言精炼·注重头部刻画
二、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审美内涵
·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体现。 ·受佛教美术影响深远
三、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四、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 小可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可小也。”
5.注重头部刻画
中国古人认为“头者精明之主也”。(《黄帝素问》)“头者,神所居,上圆象天。” (《春秋元命苞》)从原始时代起,人面或人头,在工艺装饰中就受到特别重视,这应 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发展为特别重视传神的原因之一。这种重视贯穿了几千年,直到今 天,在民间雕塑和农民画中,头部仍是艺术家首要表现的部分。
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 我们不能因为纯雕塑品少,就不承认带实用性的雕塑品也属 于雕塑艺术而拒绝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和欣赏它们。
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1. 装饰性
中国传统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 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 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 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 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 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南朝王陵石刻 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
2. 绘画性
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 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 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 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当今中国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 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中国塑绘不分家,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
二、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审美内涵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之旨,这和中华民族的气质、 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及其他文化因 素密切相关。表现在造型艺术上便是含蓄美、内在美。
·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体现。
儒家哲学尊天命,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重穆、 典雅等等风格。道家哲学崇自然,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雄浑、淳厚、古 朴、淡泊、天真、稚拙等等风格。中国画和雕塑都具备这两个系统的风格特 征。中国画和雕塑有意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 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1)造型上讲究“神似胜于形似”,不追求形象的逼真, 注重写意传神和整体空间的布局。
(2)材料的使用极为丰富,常见的有土、木、石、玉、 铜等,其中以土和木质材料的使用居多,体现了中国人崇尚 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3)表现手法上具有想象、夸张、象征等特性 (4)南北朝以后多以佛像和宗教为题材,造型上有程式 化、理想化的倾向 (5)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绘塑结合,注重线的表现力 和色彩的运用,因此,中国的泥塑大都为彩塑,浮雕中的凹 纹呈现出线的痕迹。
——《韩非子》
一 、中国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发展历程
1:中国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1.1雕塑的概念 1.2 中国雕塑的审美特征 2: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2.1原始时代的雕塑 2.2商周时期的雕塑 2.3秦两汉时期的雕塑 2.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 2.5唐宋元明清时期时期的雕塑 2.6近现代雕塑
·受佛教美术影响深远
佛教美术有其特殊的经规仪轨,形成自己的特点。佛教美术源于古代印 度,中国的佛教雕塑源自古印度的犍陀罗、马土腊和芨多等地区与时代的佛 教雕塑。中国艺术家在学习摹仿过程中,逐步将它们加以改造,使其既保存 了某些原产地的样式,又更多地体现出中国特色。
三、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纵观全貌,它们又有着共同的艺术特色,归纳起来有以下几 个方面:
3. 意象性
中国雕塑和绘画很迟才脱离工艺美术的母体而独立门户。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它们 只是工艺美术品的两种装饰手段,这是塑绘不分的主要原因,也是线刻和平面性浮雕— —画刻高度结合的中国式造型方法特别发达与持久的主要原因。装饰不求再现,只追求 表现物象,因此发育出中国雕塑与绘画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高度写实地再现自 然),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点。
四、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尊崇西方写实传统,尤以系统的学院式风格的西式雕塑,占据了中国 雕塑艺术的主流位置。
中国雕塑在1949年迎来了再次繁荣的局面。历时六年集体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为中国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雕塑与环 境完美结合的成功作品。
苏联写实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对中国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8年在北京掀起“十大建筑”热潮,大力张扬艺术“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此间,中国农业展览馆广场群像《人民公社万岁》和四川大邑泥塑群像《收租院》 堪称是具有民族化、大众化、革命化、政治化等时代特征的典范之作。 期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春风中,“开放性”思维和“自主性”创 作也有了一定的空间。一股“小夜曲”和“小场面”的雕塑创作之风有了可乘之隙。 到了1976年,严格的写实模式不再一统天下,各种各样的创作手法开始大行其道。 一股由工艺雕刻影响而起的装饰风显得十分强劲。讲个性、求创新、显精神、重本体 的艺术倾向成了后来实验性雕塑家们的共同愿望。 到了1985年,文化视野迅速敞开,一大批雕塑家热烈地向往西方现代艺术,并执著 地寻找现代雕塑的新语言。
中国雕塑的意象性和中国画观念是一致的,而且贯穿了整个古代雕塑史。
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4.雕塑语言精炼
这是意象性衍生的另一艺术特点。中国古代雕塑始终没有发明西方雕塑的造型术 来精确地塑造物象,而多从感觉和理解出发,像中国画一般运用精炼的语言,简练、 明快,以少胜多而又耐人寻味,常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 受。应用夸张乃至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是普遍运用的手法,这一点和西方 近现代雕塑有相似之处。中国古代雕塑实际上也达到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 的自由性这种艺术境界的。
第八讲 雕塑艺术欣赏一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
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 ·雕塑语言精炼·注重头部刻画
二、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审美内涵
·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体现。 ·受佛教美术影响深远
三、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四、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 小可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可小也。”
5.注重头部刻画
中国古人认为“头者精明之主也”。(《黄帝素问》)“头者,神所居,上圆象天。” (《春秋元命苞》)从原始时代起,人面或人头,在工艺装饰中就受到特别重视,这应 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发展为特别重视传神的原因之一。这种重视贯穿了几千年,直到今 天,在民间雕塑和农民画中,头部仍是艺术家首要表现的部分。
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 我们不能因为纯雕塑品少,就不承认带实用性的雕塑品也属 于雕塑艺术而拒绝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和欣赏它们。
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1. 装饰性
中国传统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 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 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 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 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 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南朝王陵石刻 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
2. 绘画性
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 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 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 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当今中国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 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中国塑绘不分家,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
二、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审美内涵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之旨,这和中华民族的气质、 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及其他文化因 素密切相关。表现在造型艺术上便是含蓄美、内在美。
·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体现。
儒家哲学尊天命,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重穆、 典雅等等风格。道家哲学崇自然,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雄浑、淳厚、古 朴、淡泊、天真、稚拙等等风格。中国画和雕塑都具备这两个系统的风格特 征。中国画和雕塑有意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 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1)造型上讲究“神似胜于形似”,不追求形象的逼真, 注重写意传神和整体空间的布局。
(2)材料的使用极为丰富,常见的有土、木、石、玉、 铜等,其中以土和木质材料的使用居多,体现了中国人崇尚 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3)表现手法上具有想象、夸张、象征等特性 (4)南北朝以后多以佛像和宗教为题材,造型上有程式 化、理想化的倾向 (5)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绘塑结合,注重线的表现力 和色彩的运用,因此,中国的泥塑大都为彩塑,浮雕中的凹 纹呈现出线的痕迹。
——《韩非子》
一 、中国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发展历程
1:中国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1.1雕塑的概念 1.2 中国雕塑的审美特征 2: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2.1原始时代的雕塑 2.2商周时期的雕塑 2.3秦两汉时期的雕塑 2.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 2.5唐宋元明清时期时期的雕塑 2.6近现代雕塑
·受佛教美术影响深远
佛教美术有其特殊的经规仪轨,形成自己的特点。佛教美术源于古代印 度,中国的佛教雕塑源自古印度的犍陀罗、马土腊和芨多等地区与时代的佛 教雕塑。中国艺术家在学习摹仿过程中,逐步将它们加以改造,使其既保存 了某些原产地的样式,又更多地体现出中国特色。
三、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纵观全貌,它们又有着共同的艺术特色,归纳起来有以下几 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