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情绪及其神经基础

合集下载

人类情绪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人类情绪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人类情绪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情感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感受,涵盖了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是人类与之交互的一种基本方式。

情感具有戏剧性和表现性,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行动和社交行为。

情感的产生和调节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因此探讨情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对于理解人类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感的调节主要由两个大脑系统进行,即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其中,自主神经系统是连接人体内外环境的重要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应激后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和舒适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则是情感调节的中枢部位,由脑干、脑桥、小脑、丘脑和皮层等多个脑区组成,负责情感产生和调节的加工与控制。

在情感产生过程中,大脑的下丘脑是重要的结构,它形成了情感神经网络的核心部位。

下丘脑的侧区可以对外界刺激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而下丘脑中央区则在情感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丘脑中央区除了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还与大脑皮层、垂体、杏仁核等多个脑区相互连接,形成了情感加工和调节的重要节点。

杏仁核是情感处理的重要结构之一,主要分为中央核和壳核两部分。

其中,中央核参与应激反应和情绪判断,是情感产生的关键结构;壳核则与情感调节和记忆形成等过程相关,对情感的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杏仁核可以与下丘脑、海马、额叶、背外侧前额叶等多个脑区相互连接,形成情感加工和调节的复杂网络。

皮层是情感加工和调节的高级区域,包括了前额叶皮层、帕金森皮质、扣带回皮层等多个脑区。

其中,前额叶皮层参与情感的抑制和调节,帕金森皮质与情感记忆相关,扣带回皮层则主要参与情感的产生与反应。

这些脑区之间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复杂的情感调节网络。

除了上述脑区,多巴胺、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和荷尔蒙也对情感产生和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多巴胺在奖赏和情感记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羟色胺则参与情感调节和抑制;γ-氨基丁酸是情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调节情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音乐剧回忆的情绪波动

音乐剧回忆的情绪波动

音乐剧回忆的情绪波动
由于神经纤维放电密度的变化,突然增强的乐音力度会在下丘脑中的情绪模式中转换为吃惊的情绪反应;稍慢一点的力度增强会在下丘脑中转换为紧张的情绪反应;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和高涨;乐音力度的减弱会造成愉快的、或是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等等。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上述不同神经纤维放电密度水平所产生的音乐情绪反应,在性质上跟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反应是不同的。

因为音乐所激活的是副交感神经系统,而不是交感神经系统。

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人的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生理唤醒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使人体验到如惊恐、愤怒、紧张、兴奋等情绪体验。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反,它促使机体从紧张或高生理唤醒水平上缓解下来,进入放松状态。

音乐治疗中的音乐减压放松就是运用了音乐的这一特性。

音乐情绪反应尽管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基本机制却十分简单:低生理水平上的紧张——松弛的运动变化。

这一简单的模式以不同的形式把人的感觉、注意和意识纳入其运行轨迹,从而缓解紧张状态。

声音疗愈的理论基础声音与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研究

声音疗愈的理论基础声音与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研究

声音疗愈的理论基础声音与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研究声音疗愈的理论基础:声音与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研究一、声音对情绪的影响1. 声音是情绪表达的重要工具声音是人类情绪表达的重要媒介,通过语调、音量、节奏等特征传递情感信息。

研究发现,人们能够从声音中感知到愉悦、悲伤、害怕等不同情绪,这与声音在大脑中的神经机制密切相关。

2. 声音与大脑的情绪中枢声音通过耳蜗传入听觉皮层并激活奥尔夫核等结构,随后影响到情绪调节相关的大脑区域,如扣带回、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

研究发现,这些区域与情绪处理密切相关,声音的特征能够引发相应的神经反应,进而影响情绪体验。

二、声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1. 声音疗愈的概念和历史声音疗愈是一种利用声音和音乐来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康复的疗法。

自古以来,不同文化都有利用声音疗愈的传统,如佛教的颂经、印度的雅各音疗法等。

近年来,声音疗愈在心理学和医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 声音对压力的缓解研究表明,听觉刺激可改变大脑中压力调节系统的活动。

声音经过感知后,可以激活脑内产生镇定、放松效果的神经途径,从而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缓解压力。

3. 声音对睡眠的影响声音疗愈也被广泛应用于改善睡眠质量。

研究发现,自然风、雨声、海浪声等低频声音可以帮助人们进入深度睡眠,并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

这些声音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睡眠调控中枢,促进身心的放松,有助于改善睡眠问题。

4. 声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音乐作为声音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情绪调节效果。

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在大脑中激活奖赏回路,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引发愉悦感。

同时,音乐还可以通过激活前额叶皮质等区域,调节情绪体验,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三、声音疗愈的实践应用1. 音乐疗法音乐疗法是声音疗愈的一种常见应用形式,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绪表达,来促进身心健康和康复。

音乐疗法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心理障碍、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声音放松和冥想声音放松和冥想是通过使用自然声音、平静的音乐或白噪音等来帮助人们达到放松、冥想状态的方法。

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训练的神经基础

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训练的神经基础

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训练的神经基础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训练的神经基础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情绪调节是指我们主动控制、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以适应各种环境和社交需求。

在大脑中,情绪调节涉及复杂的神经回路和细胞活动,本文将探讨情绪调节训练的神经基础。

一、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大脑中的情绪调节主要与两个关键结构有关: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杏仁核是情绪的核心处理区域,负责感知和响应情绪刺激。

前额叶皮层则是理性思考和情绪调节的中枢,通过抑制或增强杏仁核的活动来实现情绪的调节。

在情绪调节的过程中,杏仁核接收到外界的情绪刺激,然后将信号传递给前额叶皮层。

前额叶皮层在接收到来自杏仁核的信号后,通过调节杏仁核的活动来调整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时长。

此外,前额叶皮层还与其他脑区进行联络,以协调和整合不同的情绪信息,进一步影响情绪的表达和调节。

二、情绪调节训练的神经基础情绪调节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和改善。

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训练可以改变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和连接方式,提高个体对情绪的控制力和适应能力。

一种常用的情绪调节训练方法是认知重评,即通过调整对情绪刺激的认知和解释方式来调节情绪反应。

具体来说,认知重评训练可以帮助个体用更积极和合理的方式理解和评估情绪事件,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和持续。

在大脑中,认知重评训练主要涉及到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之间的互动。

通过训练,前额叶皮层可以更强地抑制杏仁核的活动,从而减少过度激活导致的情绪反应。

此外,认知重评训练还可以增强前额叶皮层和其他脑区之间的连接,以更好地协调和整合情绪处理的过程。

三、情绪调节训练对神经系统的塑造除了改变神经回路的连接方式,情绪调节训练还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发现,长期进行情绪调节训练的个体,与没有训练的个体相比,其大脑的灰质体积和白质纤维连接更加健康和完整。

具体来说,情绪调节训练能够促进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

神经发生是指新的神经元和突触的生成,而突触可塑性则是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效能的改变。

音乐情绪内涵及音乐与情绪的关系探析

音乐情绪内涵及音乐与情绪的关系探析
陈 凯 珊 . 兰 文 杰
( 贵州师范大学 教 育科学学 院 ,贵州 贵阳 5 5 0 0 0 1 )
摘 要: 音乐能诱发情绪。每个学者对“ 音乐情绪” 的定义可能不同。音乐诱发情绪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两种即 由J u s l i n 和V a s t f j  ̄ l l l 提 出的理论框 架一一六个 心理机制 以及 由Ko n e 6 n i 提 出的 中介说 。研 究音 乐情绪的生理

音乐情绪 的定义
关于“ 什么是情绪” 这个 问题 , 一直是学界争论 音乐与情绪 的研究越来越多 , 由J u s l i n 和S l o b o d a 主 不休 的话题 。情绪是什么 , 不 同领域 的学者对其有 各 自的界定 。而近年在跨领域合作框架下 , 学者们 在2 0 0 1 年出版 了。音乐与情 绪的关 系是一个范 围 越来越意识到重视情感和情绪现象 , 就势必要对不 很广 的研究课题 , 得益于现代研究科技 的进 步。近 同的情 绪现象进行 界定 以达到最低 限度的一致 。 年研究者利用 f MR I , T MS , E E G等对音乐 与情绪的 S c h e r e r 对 隋绪作 了界定 , 认 为情 绪有 5 个 成分 : 认 知 生理机制 进行研究 , 也有研究 者对音 乐 的情 绪表 成分、 神经生理成分 、 动机成分、 表情成分和主观体 达、 音乐情绪 的测量等进行研究 。国外研究 , 绝大 验成 分n 。 多数都采用西方的古典音乐作为刺激物 , 大多数采 那么 , 什 么是 “ 音乐情绪 ” ?跟情绪一样 , 如何 用西 方被试 。 定义“ 音乐情绪 ” , 每个 学者的定义 可能有所不 同。 虽然有关音乐与情绪的研究 , 国外正进行得如 1 9 世纪 , 达尔文和其 同代研究者提出了“ 音乐情绪” 火如荼 , 但 国内相关的研究还 比较少 。国内早期的 这个概念—— 由音乐所诱发的强烈情绪 , 并与基本 关于音乐号 隋绪的研究 , 例如 , 梁承谋等的《 音乐欣 情绪有质的区别 。例如 , G u me y 认为, 音乐的本质 赏过程 中三至十岁 儿童 的情 绪判 断与想象 发展》 效应是一种强烈 的情绪兴奋下 的产物 , 并且还未能 ( 1 9 9 4 ) , 主要是研究不同年龄儿 童在音乐欣 赏后 的 在各种 已知的情绪中定义口 】 。但是 G u me y 的著作并 情绪判断及 想象 , 是针对儿童对喜悦 、 悲伤两个情 没有 使 “ 音乐 情绪 ” 的定 义 的研 究获得 实质 性进 绪的判断研 究。而近年来 期刊所发表的成果和硕 展 。而 J u s l i n 和S l o b o d a 认 为并没 有特定 的一套音 博士毕业论文对有关音乐和情绪方面的研究 , 主要 乐情绪【 。不过 , K o n e 6 n i 认为 , 至少在一些罕有和 还是集 中在生理方 面或者是综述性研究 , 又或者是 特别设置 中, 音乐能诱发个体产生出深层 的情绪或 把音乐作为背景或情绪诱 发物来 作其他方面的研 类情绪 的主观体验 , 而这些都是有别于基本情绪体 究。相 比国外而言 , 国 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初级 验 的口 。J u s l i n和 V a s t f j a l l 认 为 音乐 情 绪 ( Mu s i c a l 阶段 , 本土化的研究 比较少。 e mo t i o n s ) , 是指 由音乐所诱发的情绪的简称 。

情绪的调节及其神经基础概述PPT(共 70张)

情绪的调节及其神经基础概述PPT(共 70张)

1. 习得性无助模型
实验Ⅰ:吊床实验
逃避组:遭受电击64次,强度是6毫安,持续时 间是5秒,但是狗能通过用鼻子按压一个杠杆而 终止电击(这个组的狗学会了用这一动作来控 制电击)
与逃避组共轭组:遭受的电击在数量、强度、 持续时间等方面都与逃避组一模一样,唯一的 区别是其用鼻子按压杠杆却不能终止电击,但 是只要逃避组的狗按压了杠杆,共轭组的狗电 击也终止了(这与前面的实验相同)
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
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
识别彼此的表情,七种基本的表情为:恐 惧、厌恶、高兴、惊奇、轻蔑、生气和悲 伤。
三、情绪研究的理论及其发展
情绪的主观体验与生理反应的因果关 系是怎样的?
情绪体验快于生理反应的变化? 生理反应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1. 詹姆斯-兰格理论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们 的生理反应导致其情绪的产生。
用电击等非条件的刺激与一些特殊的线索结合 (如灯光、声音或视觉标记等)形成恐惧反应, 称为线索性条件恐惧行为。
3、线索与情景结合的条件性恐惧
在一个情境下呈现声音或灯光线索,当线索结束 或即将结束时,即刻对动物实施电击。测试恐惧 形成的效果时,分别验证条件线索或情景因素的 影响程度,例如在新环境中呈现条件性线索,或 在原环境中不呈现条件性线索,分别观察情景或 线索的作用。(见图9-3)

情绪调节神经基础的研究进展

情绪调节神经基础的研究进展
1 1 ] g e r 等[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对疼痛的 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Wa
行为结果表明, 在消退阶段, 新的抑制学习发生了, 降低了条件 恐惧的表达。脑成像研究结果表明, 杏仁体在条件恐惧的消退 和获得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每个被试的条件恐惧的获 得和早期消退阶段都发现了杏仁体的激活, 而腹内侧前额叶的 活动主要是与消退后期阶段恐惧的学习相联系, 并且这个区域
6 7 ] , 以及前部扣带回 ( a n t e r i o r c i n g u l a t ec o r t e x , 层区域的参与 [ 8 ] 9 ] A C C ) 和其他的内侧前额叶区域的活动 [ 。D e l g a d o 等[ 基于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在何时何地产生何种情绪及如何体 验和表达这些情绪进行影响和控制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
1 ] 自动的或是受意识控制的 [ 。通过情绪调节使得个体能够很
大程度上享受积极情绪, 回避消极情绪, 增强和降低情绪的强 度, 调整面部表情以适应社会标准。近年来, 脑成像研究发现, 前额叶皮层是情绪调节的关键脑区, 此外, 杏仁体、 眶额皮层、 脑岛、 前部扣带回等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也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 日常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也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情绪调节的 四种形式, 条件恐惧的消退, 安慰剂效应,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 制, 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情绪调节的神经基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 合阐述。 一、 动物的情绪调节研究范式— — —条件恐惧的消退 尽管在动物中研究情绪调节是很大的挑战, 近年来, 在动 物的条件恐惧消退的研究范式下的研究成果以及将此范式运 用于人类的研究对我们了解人类的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仍然 有很大的启示。提到条件恐惧的消退, 就不得不先提经典的条 件反射原理, 在此原理中, 条件刺激一般是中性的声音, 非条件 刺激一般使用轻微的电击, 将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重复的配 对呈现后, 动物会对条件刺激声音产生恐惧。而消退是指当条 件刺激多次单独呈现, 而未伴随非条件刺激, 由条件刺激引起 的恐惧会逐渐减弱的过程。行为研究表明了, 消退是一种学习 的过程, 因为消退并不能够擦除恐惧的记忆, 所以消退可以被 认为是调节恐惧的表达, 是一种重新学习恐惧抑制的过程。 在对老鼠的条件恐惧消退的一些研究报告中强调了杏仁 体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 v e n t r a l m e d i a l p r e f r o n t a l c o r t e x , v m P F C )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独特的力量,能够调动人们强烈的情绪,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很多人听音乐时会产生快乐、悲伤、兴奋等不同的情感,这种音乐与情绪之间的联系一直是心理学和神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情绪之间的机制模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一、音乐的听觉特征对情绪诱发的影响1.音乐的旋律与情绪音乐的旋律模式是情绪诱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快节奏的音乐容易引起人们的兴奋与快乐情绪,而缓慢的音乐往往使人感到安静和放松。

此外,不同的调式也能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

例如,大调音乐常常被认为是欢快、轻松的,而小调音乐则具有悲伤或沉重的情感。

2.音乐的节奏与情绪音乐的节奏对情绪的产生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快速的节奏能够提升人们的兴奋感,而慢节奏则有助于放松和沉思。

此外,不同的节奏模式也会激发不同的情绪。

例如,强烈的节奏会引发人们的激动和振奋,而柔和的节奏则更容易引发人们的温馨和平静。

3.音乐的音色与情绪音乐的音色是情绪诱发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研究表明,不同的音色会影响人们的情感体验。

高亢的音色往往会引发人们的兴奋和愉悦,而低沉的音色则容易带来悲伤和忧郁的情绪。

此外,乐器的选择和演奏技巧也会影响音乐所传达的情绪。

二、音乐与情绪诱发的神经基础1.音乐刺激与大脑的神经回路听音乐时,刺激通过耳蜗进入内耳神经,然后进入颞叶皮层。

颞叶皮层中的音乐信息首先被颞叶皮层的次区域分析,然后通过大脑大炮回路传递到其他脑区。

其中,杏仁核与情绪诱发密切相关,其对音乐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起到关键作用。

2.杏仁核在情绪诱发中的作用杏仁核是情绪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在音乐情绪诱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杏仁核能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并与大脑的奖赏系统以及情绪神经回路相互作用,调节情绪的生成与体验。

此外,前额叶皮层、海马体和新皮层等脑区也参与了音乐与情绪诱发的过程。

三、音乐情绪诱发的形成原因1.个体差异的影响个体差异是造成音乐情绪诱发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关联,通过分析音乐的作用机制、情绪诱发的神经基础以及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探讨音乐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研究发现,音乐可以通过激活大脑中的情感中枢区域,引发情绪反应。

在跨文化研究中也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首音乐的情绪体验可能存在差异。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深入探讨机制模型的意义,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文通过探讨音乐与情绪的关联,为深入理解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音乐、情绪、诱发、机制、模型、神经基础、关联、跨文化、影响、意义、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研究音乐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体验的本质,也为改善心理健康、临床治疗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深入探讨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跨文化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为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部分的内容至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背后的神经基础和机制模型。

通过深入研究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情绪和情绪调节的过程,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通过跨文化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对于音乐和情绪的认知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我们的研究旨在探索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其背后的神经机制,为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指导。

1.3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部分主要涵盖了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关系的先前研究成果。

过去的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引起情绪的产生和变化。

一些研究发现,快节奏和高音调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快乐或兴奋,而缓慢节奏和低音调的音乐可能会引起悲伤或沮丧的情绪。

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对情绪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这表明音乐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音乐本身的特征有关。

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机制

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机制

1、音乐对人情绪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生理方面):(1)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主要于人的大脑额叶有关。

左额叶负责体验正的情绪,如高兴、兴趣、愉悦;而右额叶主要体验负性的情绪,如害怕、悲伤、恐惧等。

(2)音乐是一种音响的特殊振动,而人体内也存在固有的振动频率(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

音乐的频率、响度和音色等不同成分作用于人的丘脑系统、边缘系统、网状系统、皮下神经节等部位,运用不同的振动频率来影响人的神经和肌肉,它与人体内部的这些固有振动发生有益的共振反应,使身体状态和情绪反应发生一些变化。

(3)研究发现,婴儿很早就可以对音乐表达的情绪进行识别,即人对音乐认知是与生俱来的。

(4)音乐能够表现和诱发人的情感体验,唤醒人的情绪记忆,使人能进一步去体验某种情感,也能够唤起一种情绪去压抑另一种情绪,还能诱发人对非现实生活的梦幻。

2、同一首音乐对不同人影响程度不同原因:(1)每个人的生理状况不同,同一首音乐在不同人体内引起的共振频率也不同,因而每个人的情绪变化也不同。

(2)音乐对情绪的影响与被试的生活阅历有关,被试的经验越丰富,过去直接或间接体验的情感就越多,便能从音乐中得到更多、更细微的心理暗示,导致人情绪变化的差异。

(3)音乐对情绪的影响与被试的个性倾向有关,性格不同,对同一事物所持有的情感态度是不同的。

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可能偏向于消极;对于性格开朗的人来说,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可能偏向于积极,因此对同一首音乐情绪的波动幅度也就不同。

(4)受被试实验时所处情绪的影响,即被试若处于积极的状态和消极的状态对音乐的感受程度是不同的。

3、不同音乐对同一被试影响不同的原因:(1)每首歌的音调、音色、旋律、节奏以及演奏的乐器等,都会有所不同,因而被试对不同音乐的感受会不同。

(2)不同音乐表达的情感类型可能不同,情感类型相同的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的激烈程度也不同,所以对被试情绪的影响也不同。

4、人对悲伤情绪歌曲的感受性要高于喜悦情绪:(这个没有找到什么理论支持,而且貌似是对喜悦的情绪感受要强于悲伤的)相关资料表述:实验发现,不仅正性和负性的音乐情绪激活了左半球和右半球,而且激活的程度与情绪强度相关。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摘要】音乐在情绪诱发方面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和神经影像学研究等角度探讨了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音乐可以通过激活大脑区域和调节情绪系统来影响个体情绪状态。

音乐还能够通过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来调节情绪和情感。

结合情感调节和心理学机制,揭示了音乐对情绪的诱发机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如何通过不同机制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为音乐治疗和情绪调节提供理论基础。

音乐的情绪诱发机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力量,也为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音乐、情绪、机制模型、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神经影像学、情感调节、心理学、情绪诱发机制1. 引言1.1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音乐是一种强大的情绪诱发工具,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

音乐与情绪之间的联系一直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深入研究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可以揭示人类情绪处理的机制,为心理疾病的治疗和情感调节提供有益的启示。

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多个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神经生物学基础提供了理解音乐与情绪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包括情绪大脑区域的激活、神经传导物质的释放以及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

借助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可以深入探讨音乐情绪诱发机制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情感和认知控制等方面。

通过研究音乐情绪诱发机制的神经影像学数据,可以揭示大脑活动的时空特性,进一步理解音乐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情感调节和心理学机制是音乐与情绪之间关系的重要环节,包括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情感评价等心理过程。

结合神经科学的实证研究,可以深入探讨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机制,为音乐治疗和心理健康领域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音乐的情绪诱发机制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多方面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人类情绪处理的机制,为心理疾病的治疗和情感调节提供有益的启示。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情绪调节的认知和神经基础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情绪调节的认知和神经基础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情绪调节的认知和神经基础情绪调节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

在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情绪刺激,有些是正向的,如喜悦、满足,有些则是负向的,如痛苦、紧张。

情绪调节能够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保持平衡,并有效地处理情绪,以达到更好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情绪调节的认知和神经基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是如何在面对情绪时进行调节的。

一、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情绪调节认知心理学认为,情绪的形成与情境和认知加工过程密切相关。

这与我们日常情绪调节的体验相符。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些特定情境时,如看到喜欢的人或物品,我们的心情往往会变得愉快;而当我们遇到一些威胁或挑战时,如面对考试或者面试时,我们的心情则会变得紧张或者焦虑。

因此,情境是产生情绪的重要条件之一。

然而,情绪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外部情境的刺激,也与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相关。

例如,当我们觉得自己无法应对某种情境时,可能会产生焦虑或者恐惧等负面情绪;而当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克服这种情境时,我们则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如自信和胜利感。

这说明,我们的情绪也受到我们对情境的评价和自己的反应能力的影响。

另外,认知心理学认为,情绪调节不仅是情绪的消极调节,也可以通过积极情绪来调节负面情绪。

例如,当我们遇到负面情境时,如果能够寻找到某种积极的思维方式或者肯定的情绪体验,那么我们可能会更好地调节情绪。

二、情绪调节的神经基础情绪调节的诸多机制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绪调节的神经基础主要集中在下丘脑-下视丘-垂体实质系统,杏仁核和前额皮质等脑区。

下丘脑-下视丘-垂体实质系统是情绪调节的重要部位。

该系统能够通过释放垂体激素,如皮质激素和催产素等,来影响情绪调节。

例如,研究显示,皮质醇对抗应激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而杏仁核则是情绪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该区域能够从感觉输入中区分出威胁性和非威胁性的信号,并引起相关的自主神经反应和情绪经验。

音乐对情绪影响的脑电机制初探

音乐对情绪影响的脑电机制初探

音乐对情绪影响的脑电机制初探王静梅;钱靓;卢英俊【摘要】音乐是"直接表达人的感情的艺术",对人的情绪、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音乐引起情绪反应的脑机制研究已成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探寻音乐与情绪的关联,继而重点探讨音乐对情绪影响的脑电机制,发现:①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可能与额叶、颞叶和顶叶的EEG 活动相关,且脑电的变化更多集中在额区;②音乐能激活脑内情感回路,包括边缘系统和旁边缘的构造;③不同类型的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存在差异,即音乐的类型不同,大脑产生的兴奋模式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音乐对特殊儿童的治疗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0(007)032【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音乐;情绪;脑电【作者】王静梅;钱靓;卢英俊【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来实现思想感情的表达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和意境来言志抒情[1]。

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便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知音乐对人类情绪的影响。

神经科学发现,音乐是一种可用来研究情绪的有效工具[2]。

与此同时,脑电信号是人脑神经元活动的综合表现,利用脑电使得各类研究更具说服力。

音乐对情绪影响的脑电机制研究就是以音乐为刺激诱发情绪,将获得的脑电数据作为分析手段而进行的科学研究。

1 音乐、情绪与脑电的概述1.1 音乐从物理学和生理学角度来说,音乐是有规律的机械波,是一种存在于时间里、由物理结构(空气分子的振动)形成的一种现实存在,是一种具有一定频率、节奏和强度的声波振动。

人类情绪和行为的神经基础

人类情绪和行为的神经基础

人类情绪和行为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情绪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环境和社会因素。

但是,这些因素的背后是人脑的神经基础,这种神经基础涵盖了整个大脑和神经系统。

要理解人类情绪和行为的神经基础,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大脑结构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大脑是人脑最为重要和复杂的部分,它包括了两个半球,每个半球都有四个大脑叶。

这些大脑叶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每个大脑叶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包括情绪调节、学习和记忆、运动控制、视觉和听觉感知等。

2.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它们负责传递电信号,并与其他神经元交流。

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分布在人脑的不同区域,并负责不同的功能。

情绪和行为控制涉及大量的神经元,它们在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

这些神经递质对情绪和行为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多巴胺在奖赏和快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血清素则与情绪稳定和抑郁症有关。

神经调节是人脑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分泌和神经元活动来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大脑中许多区域的相互作用,包括前额皮质、扣带皮质、脑干和杏仁核等部分。

4.情绪和行为的控制情绪和行为的控制涉及到多个大脑区域的协同作用。

杏仁核是情绪控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与恐惧、愤怒和快乐等情绪有密切关系。

杏仁核与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皮手病变区、海马体等区域相连,共同协同控制人类情绪和行为反应。

此外,前额皮质和扣带皮质也是控制情绪和行为的重要部分。

前额皮质参与高级认知和情绪调节,而扣带皮质则与自我感知和情感调节有关。

总之,人类情绪和行为的神经基础是整个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复杂互动过程。

不同的大脑区域和神经元类型负责不同的功能,神经递质的分泌和神经调节则是整个过程的关键因素。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神经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情绪和行为的本质,以及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的治疗方法。

情绪和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情绪和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情绪和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近年来,情绪和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情绪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本文将介绍情绪和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并讨论其对我们对情绪和行为的理解和治疗的影响。

一、情绪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决策和行为。

研究发现,情绪的产生与调节与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及其相互连接密切相关。

1.1 情绪的大脑区域神经科学家们发现,情绪的产生主要与大脑中的边缘系统相关。

边缘系统由杏仁核、前额叶皮质、海马体等多个区域组成,这些区域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了情绪的神经回路。

杏仁核被认为是情绪加工的核心区域,它能够接收来自感官的信息,并与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等区域进行沟通,从而引发情绪的产生。

1.2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被认为是情绪的调节中枢。

该区域与杏仁核和海马体等边缘系统区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调节边缘系统的活动,前额叶皮质能够对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

此外,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γ-氨基丁酸等也参与了情绪的调节过程。

二、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行为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它们被大脑中的神经回路所调节和控制。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帮助我们理解行为形成的机制,从而对行为进行干预和治疗。

2.1 行为的决策和执行决策和执行是行为的两个主要环节。

决策包括选取合适的行为和做出适当的选择,而执行则是将决策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纹状体和腹侧前额叶皮质等区域被认为是决策和执行的关键区域,它们通过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从而协调人类的行为。

2.2 行为的奖赏和惩罚系统行为的奖赏和惩罚系统在行为的形成和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科学家们发现,脑内的多巴胺神经元参与了奖赏的感受和反应,它们可以通过释放多巴胺来激励行为的产生。

音乐情绪跟音乐认知的关系:美学与心理学的对话

音乐情绪跟音乐认知的关系:美学与心理学的对话
2 0 1 3年 第 2期 总第 1 3 1期
星 海 音 乐 学 院 学
J OURN AL OF XI NGHAI C ONS E RVAT 0R Y O F MUS I C
NO. 2 2 0l 3
Su m NO. 1 31

音 乐 心理 学 ・
音 乐情 绪 跟 音 乐认 知 的关 系 :美学 与 心理 学 的对 话
情 绪感染所导致 ,而音 乐情 绪的复杂性或许可以 由其神经基础来解释 。展望 未来 ,分析音 乐作 品的方式亦可参考 情 绪心理 学的模 型与听众的生理反应 ,以深入 音 乐情绪的动 态特质 。 关键 词 :音乐情绪;音 乐认 知 ;音乐美学 ;认 知心理学 ;神 经科学 ;音 乐心理学
D O I :1 0 .3 9 6 9 / j .i s s n .1 0 0 8—7 3 8 9 .2 0 1 3 .0 2 .0 1 9 中 图 分 类 号 :J 6 0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8— 7 3 8 9( 2 0 1 3 )0 2— 0 1 2 0— 0 8
艺术与 医学、音 乐声 学、戏 曲研 究。

1 2 0・
蔡振家 :音乐情绪跟音乐认 知的关系:美学与心理学 的对话
肮脏 的音色则表达负 向情绪 。音 色嘈杂度可 以决 定情 绪价位一个原 因 ,是 由于许 多脊椎 动物 皆以吼叫表现
外界刺激 ?还是模仿与特定情绪相连 的身体反应? 柏辽兹 ( H e c t o r L .B e r l i o z ,1 8 0 3—1 8 6 9 )《 幻想 交 响曲》 中著名 的固定 主题 ,代表作 曲家所热恋 的女


音 乐的 情 绪 感 染

大脑中的情绪感知情绪识别的神经基础

大脑中的情绪感知情绪识别的神经基础

大脑中的情绪感知情绪识别的神经基础情绪是人类复杂而广泛的内在体验,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交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脑在情绪感知和识别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大脑中的情绪感知和情绪识别的神经基础。

一、情绪感知情绪感知是指对外界刺激引起的情绪进行感知和辨别的过程。

大脑中的情绪感知主要涉及以下结构和路径。

1. 传入路径外部刺激通过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等)传入大脑,并经过相应的神经通路传递到情绪感知中枢。

例如,视觉刺激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干的视觉通路,然后再转发到大脑中负责处理情绪信息的结构。

2. 执行结构下丘脑和杏仁核是大脑中负责情绪感知的重要结构。

下丘脑作为大脑的进化较古老的部分,在情绪感知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它与杏仁核和其他脑区形成功能网络,协同工作以完成情绪的感知和加工。

3. 杏仁核杏仁核是情绪感知中的关键结构之一。

研究表明,杏仁核在情绪感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能够对情绪刺激做出快速的评估和判决,并参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二、情绪识别情绪识别是指识别和解读他人的情绪表达的能力。

大脑中的情绪识别主要涉及以下结构和路径。

1. 神经通路大脑中负责情绪识别的神经通路主要包括视觉通路和理解通路。

视觉通路负责接收他人面部表情等情绪信息,而理解通路则负责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帕金森聚焦假说帕金森聚焦假说认为,人在识别他人情绪时会在视野中专注于对方的眼睛区域。

眼睛区域能够提供重要的情绪信息,包括眼神交流和眼部表情。

因此,眼睛区域对于识别他人情绪至关重要。

3. 额叶皮层额叶皮层是大脑中负责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的重要区域。

研究显示,额叶皮层在情绪识别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能够对他人的情绪表达进行解读,并帮助人们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

三、情绪感知与情绪识别的相互作用情绪感知和情绪识别是相互关联的过程。

情绪感知提供了情绪信息的基础,而情绪识别则通过解读他人的情绪表达,帮助人们理解和共情他人的情感状态。

这两个过程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人类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交流。

认知与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

认知与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

认知与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人类进行各种决策、情感体验、学习记忆等生活活动的本质都是基于我们的认知与情绪体验。

认知与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则是指的是大脑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特性,是一个非常受科学家们关注的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已经通过各种科学手段了解了大脑的神经生理基础与人类行为的联系。

本文将着重探讨认知与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以及缺乏这些神经基础可能会导致的相关障碍。

认知与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是什么?人类的大脑与生俱来的功能是处理外界刺激并做出反应。

这一切都是通过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完成的。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长长的轴突(axon),神经元之间通过轴突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了神经元网络。

这些神经元网络形成了人类大脑的神经生理基础。

在大脑中,认知和情绪处理需要传递大量信息的神经网络。

认知和情绪加工是由一系列神经元组成的网络来支配的。

研究表明,情绪和认知加工涉及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神经递质和神经突触的变化。

神经递质是一种神经细胞在神经突触处释放的信号分子,对人类行为影响极大。

神经突触则是神经元之间通讯最主要的部分,在大脑中发挥了核心的功能。

神经元网络在认知和情绪加工时,往往需要快速处理大量信息。

因此,神经元网络的通讯要非常快速,并且能够快速适应各种刺激,从而支撑人类行为的各种模式。

缺乏认知和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会造成什么影响?缺乏认知和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会导致广泛和复杂的异常。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一些问题:1. 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加工涉及到大脑的支配、注意和记忆等重要功能。

缺乏这些功能会导致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

一些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巴金森氏症,会破坏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元网络,导致认知障碍出现。

2. 感情障碍情绪加工需要神经元网络中许多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协同工作。

缺乏这种神经生理基础会导致感情障碍,如焦虑症和情感迟钝等等。

3. 神经及精神疾病障碍神经及精神疾病往往影响认知和情绪加工的神经元网络。

例如,抑郁症会导致不同神经元网络的连接出现问题,从而影响认知功能和感受能力。

情绪的神经机制情感在神经回路中的传递

情绪的神经机制情感在神经回路中的传递

情绪的神经机制情感在神经回路中的传递情绪是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决策和行为。

在神经学科中,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揭示情绪的神经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绪相关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逐渐认识到,情感在神经回路中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的神经基础情感的产生与调节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递质的协同作用。

首先,情感与杏仁核紧密相关。

杏仁核是大脑内重要的情感处理中心,负责感知和评估潜在的情绪刺激,并在情绪反应中发挥核心作用。

其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情感的调节也至关重要。

下丘脑中的神经元能够通过释放激素(如催产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影响情感和情绪状态。

此外,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等区域在情感产生和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情绪的传递路径情感的传递是通过神经回路来完成的。

从杏仁核开始,情感会沿着脑的不同区域和通路传递。

杏仁核可以向大脑皮质发送信号,通过与海马体和杏仁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记忆和情绪的联系。

同时,杏仁核也与下丘脑相连,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从而调节情绪。

此外,杏仁核还与前额叶皮层相连,使情绪的评估和调节得以实现。

三、神经递质在情绪传递中的作用在情绪的神经机制中,神经递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巴胺、血清素、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在情感传递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多巴胺在奖赏和愉悦的情绪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血清素则与情绪的稳定和调节有关。

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四、情绪失调与神经机制情绪失调是指个体情绪状态异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现象。

研究发现,情绪失调与神经机制的异常密切相关。

例如,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功能异常,导致了情感的调节困难。

焦虑症患者的脑区连接性异常,影响了情绪的感知和处理。

研究这些异常与情绪失调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情绪障碍。

综上所述,情绪的神经机制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递质的协同作用。

音乐情绪理解500字

音乐情绪理解500字

音乐情绪理解500字
音乐情绪是指音乐诱发的情绪,是音乐价值的集中体现。

与日常情绪刺激不同,音乐往往诱发了个体的快乐体验。

音乐情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音乐情绪指音乐作品对人的情绪影响,通常可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如:愉悦的、柔和的、抒情的、激昂的、忧伤的等等。

2、狭义的音乐情绪指音乐作品的表情要素,如:音乐的力度、速度、音色、表情术语等。

音乐情绪的特点:
1、音乐情绪的诱发基于大脑中感觉、情绪与认知区域间的功能连接,包括皮层下人类与其它动物共有的奖赏网络,如伏隔核、杏仁核和多巴胺能系统,以及进化末端具有复杂认知功能的大脑皮层。

2、音乐情绪中很少体验到罪恶感、羞愧、妒忌、厌恶、轻蔑、难堪、愤怒和恐惧等消极情绪。

音乐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具有世界范围的普遍性和一致性。

3、音乐自身的情绪效价并不足以决定人们是否喜欢某首音乐,令人悲伤或悲喜交集的乐曲同样令人沉迷。

音乐环境中产生的负性情绪是“安全”的,无论音乐本身表达的情绪是快乐还是悲伤,音乐诱发的情绪都可以是愉悦的。

4、音乐情绪调节了几乎所有的大脑边缘及旁边缘结构的活动,
负责自主神经系统唤醒的下丘脑、脑岛和前扣带回皮层、形成记忆的海马区以及涉及复杂认知活动的前额叶皮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738-747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4 in Hans. /journal/ap/10.12677/ap.2014.46098Musical Emotion and Its Neural BasisLu Wang, Xu Chen*, Jianling Ma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Email: wl2580@, *chenxu@Received: Sep. 11th, 2014; revised: Sep. 24th, 2014; accepted: Oct. 13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Musical emotion, refers to music-evoked emotion, and reflects the value of music. Different from daily emotional stimuli, music often induces individual experience of happiness.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studies show that musical emotion can modulate activity in virtually all limbic and paralimbic brain structures, hypothalamus, insula,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hippocampus and prefrontal cortex, espe-cially orbitofrontal cortex, nucleus accumbens and amygdale. Moreover, varieties of neurotransmit-ters, including dopamine, a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ing of musical emotion. Those regions and neu-rochemicals are highly overlapped with reward system, which may explain why music induces plea-sure. Researches in future can focus on standardization of music materials, and effect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ity, control of culture, and ne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subcortical and cortical regions.KeywordsMusical emotions, Accumbens Nucleus, Amygdala, Orbitofrontal Cortex, Dopamine音乐情绪及其神经基础王璐,陈旭*,马建苓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Email: wl2580@, *chenxu@收稿日期:2014年9月11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24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13日摘要音乐情绪是指音乐诱发的情绪,是音乐价值的集中体现。

与日常情绪刺激不同,音乐往往诱发了个体的*通讯作者。

快乐体验。

脑成像的研究表明音乐情绪调节了几乎所有的大脑边缘及旁边缘结构的活动,负责自主神经系统唤醒的下丘脑、脑岛和前扣带回皮层、形成记忆的海马区以及涉及复杂认知活动的前额叶皮层,尤其是眶额叶皮层、伏隔核和杏仁核。

此外,包括多巴胺在内的多种神经递质也参与了音乐情绪的加工。

这些脑区和神经化学物质与奖赏系统高度重合,为音乐诱发快乐体验提供了神经基础。

未来的研究可在实验材料的标准化,影响因素如人格、文化的控制和神经网络交互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音乐情绪,伏隔核,杏仁核,眶额叶,多巴胺1. 引言情绪一直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尽管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视觉刺激(面孔、身段表情、视觉场景等)如何诱发情绪,听觉情绪刺激也日渐受到关注。

近几十年来,音乐诱发情绪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Cross, 2012)。

学者们采用了音乐情绪(musical emotion)的概念表示音乐诱发的情绪,以区别于一般的日常情绪(Juslin & Vastfjall, 2008)。

目前,学术界趋于认同大多数人听音乐是因为音乐能够诱发或调节个体情绪(Gabrielsson & Lindström, 2010; Juslin & Vastfjall, 2008; Lundqvist, Carlsson, Hilmersson, & Juslin, 2009; Perlovsky, 2010),但是,与传统情绪刺激(如表情)的功能不同,音乐没有显著的生存或繁衍价值(Salimpoor, Benovoy, Longo, Cooperstock, & Zatorre, 2009),音乐情绪也缺少动因成分和目标关联,不能促进或阻碍个体达到某一目的(Juslin & Vastfjall, 2008)。

基于此,本文聚焦于音乐为何能够诱发个体的情绪体验,即音乐情绪的神经基础,归纳总结已有发现,以期为音乐情绪的产生提供神经生物依据,同时为音乐在临床疾病与脑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 音乐情绪诱发快乐体验Goldstein(1980)首次报告了由音乐情绪诱发的特殊生理现象——“颤栗”,表现为皮肤电反应增加,类似于鸡皮疙瘩或沿着脊柱传导的战栗感,通常是被音乐深深打动而产生的令人愉悦甚至陶醉的审美情绪反应,伴随着快乐的高峰体验。

问卷调查研究也支持了音乐带来快乐体验的发现。

Zentner,Grandjean 和Scherer(2008)选取了262名在校大学生,要求他们就音乐情绪与日常情绪对146个情绪词的发生频率进行4点评分。

结果发现,相比于日常情绪,音乐情绪中很少体验到罪恶感、羞愧、妒忌、厌恶、轻蔑、难堪、愤怒和恐惧等消极情绪。

著名的瑞典音乐心理学家Juslin等人(2011)的大范围调查结果显示:85%的听众出于放松的目的听音乐,80%的听众出于娱乐的目的,快乐、平静、怀旧、爱、兴趣和渴望是最为常见的音乐情绪。

跨文化研究也说明音乐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具有世界范围的普遍性和一致性(Fritz et al., 2009)。

从劳动号子到广告的背景再到音乐会上的钢琴曲,音乐带给人们的欢乐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教育程序和社会文化背景(Overy & Molnar-Szakacs, 2009)。

不仅如此,Gabrielsson(2002)和Kallinen(2006)的研究发现:即使是恐惧和悲伤的音乐仍然可以诱发积极的情绪体验。

Konečni,Brown和Wanic(2008)比较了快乐、中性、悲伤的音乐和由自传体记忆诱发的情绪状态,发现悲伤音乐诱发的悲伤强度明显低于悲伤记忆诱发的悲伤,而快乐音乐诱发的快乐强度与记忆诱发的相当。

音乐自身的情绪效价并不足以决定人们是否喜欢某首音乐,令人悲伤或悲喜交集的乐曲同样令人沉迷。

对这一发现,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观点。

部分学者立足于音乐不具有对个体目标或愿望的实际影响力,称体验到消极情绪的听者实际上是将音乐中表达的情绪与其自身感受到的情绪相混淆(Konečni, 2008)。

Zentner等人(2008)认为听音乐时,被试通常会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将现实世界的利益和威胁都抛于脑后。

Salimpoor和Zatorre(2013)也赞同这一观点,认为在音乐环境中产生的负性情绪是“安全”的,无论音乐本身表达的情绪是快乐还是悲伤,音乐诱发的情绪都可以是愉悦的。

而Huron(2011)通过大脑的快通路与慢通路机制来解释人们享受悲伤音乐的原因:音乐通过快通路诱发出了一种所谓的“假痛”,但是稍后大脑意识到现实环境中并不存在威胁,从而感到放松,因此产生的净效应就是快乐。

尽管学者们的观点莫衷一是,但都认可了音乐情绪不仅依赖于对音乐自身的特征,如调式(tempo)、节奏(rhythm)的自下而上加工,也依赖于个体自身音乐偏好、音乐经验的自上而下加工。

3. 音乐情绪的脑机制近几十年来,神经科学家开始关注音乐情绪(Koelsch, 2010)。

脑电研究的主要发现集中于以下两点:一是发现音乐诱发的积极情绪在大脑左侧半球的优势(Davidson, 2004; Flores-Gutiérrez et al., 2007),二是在要求被试对音乐进行分类判断的任务中,不喜欢的音乐诱发了更大的晚期正向波(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 (Istók, Brattico, Jacobsen, Ritter, & Tervaniemi, 2013),而晚期正向波被认为与情绪的强度正相关(Hajcak, MacNamara, & Olvet, 2010)。

已报告的脑电研究寥寥可数,更多的发现主要采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技术。

脑成像发现,音乐几乎调节了所有的大脑边缘及旁边缘结构(Koelsch, 2010),负责自主神经系统唤醒的下丘脑、脑岛和前扣带回皮层(Blum et al., 2010),形成记忆的海马区以及涉及复杂认知活动的前额叶皮层(Salimpoor & Zatorre, 2013),而研究的主要焦点在于眶额叶、伏隔核和杏仁核。

3.1. 眶额叶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Blood等人(1999)最早采用PET技术观察到眶额叶参与音乐情绪的加工。

实验要求非音乐家被试听6段不熟悉的音乐,每段长30秒,6段音乐的和谐程度递减,从非常和谐到完全不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