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验式德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体验式德育的探索
无锡市塘南中学周彦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还说过“社会即学校”,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那么,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尤其是在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之后,笔者作为主管学校团队工作的德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如何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后进生”的特点,遵循“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
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的原则,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贯彻到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去,从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笔者认为要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那就一定要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图书馆、博物院、社区的大量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成立多个德育基地,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进行整合,找到这三个方面的交合面,注重“后进生”的自我体验,改变传统的德育方式,适时对体验式德育开展探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德育是一种体验活动。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
办法,通过对体验式德育的探索,让这些“后进生”在活动中得到亲身的体验,从而将道德准则、法律制度变成他们“独立的个人信念”成为他们的精神的财富。
一、模拟法庭,让“后进生”体验法律的庄严
首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参加庭审旁听,在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法律的神圣和法庭的庄严。其次,邀请法院的法官以及社会团体中的律师讲师团的律师到学校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法律条文,通过对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活生生的案例的解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逐步推进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们可以在法官们和老师们的指导下,开始模拟法庭的准备工作。最后,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组织学生来进行模拟法庭的庭审活动。通过活动的准备,学生
们学到了在学校思想品德课上学不到的法律知识,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体验了法院庭审的全过程。一次小小的体验,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生动的一面。我们知道,生活就是一种体验,通过这种德育体验,我们可以惊奇得发现,在一些“后进生”的身上有着难以想象的变化。曾经就有一位班主任对笔者说:“当我看到班里的学习困难、行为习惯养成困难的学生们在模拟法庭上庄重的神情,非常激动。”笔者认为:这些学生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任何活动中他们只能充当观众,有些学生甚至被老师定性为“无可救药”而不能参加对外的公开活动。但事实证明,只要方式方法得当,组织有序,这样的学生也能参加活动,也能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才华。由此可见,体验虽是学生生活中非常微小的一面,但如果把这一小小的一面充分利用起来,利用
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行为上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塑造。
二、感恩教育,让“后进生”体验亲情的可贵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让这些“后进生”学会"感恩",应该成为开展体验式德育探索的另一个“支点”。有一部分后进生之是家庭的中心,由于家长的溺爱使得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社会的帮助之恩。学校团委和大队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感恩”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现在所享受的一切权利都是社会、家长、老师辛勤劳动换来的。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劳
技课制作感恩贺卡,一张小小的贺卡,却寄托着浓浓的感恩之情。其次,可以组织学校里的部分后进生开展“孝顺爸妈,从小事做起”的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分担家里的家务,并将这个温馨的瞬间拍成照片,进行评比,布置在学校的宣传栏里,这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亲身经历,互相交流,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再次,学校还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感恩节话感恩”的主题班会。在这些活动中,留给笔者深刻映像的是我校中专预备年级的“后进生”主持的主题团活动,这些“后进生”在来到塘南中学之前,从未有过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活动开展前,我校部分教师还有点担心,这样来自全市各地的5%的后进生,能开展好本次活动吗?答案是:他们并不比其他学生逊色。因为,他们已经在塘南找回了自信。我们还邀请了部分家长参与活动,家长和学
生互动,这样的主题班会就变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点。有些家长当场就激动不已,反馈说:“以前孩子上学放学从不跟我打招呼,更不用说帮我做家务了,现在上学前说再见,放学回来会跟我们打招呼,还会帮我洗碗、拖地板。”家长几句朴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工作者期待的结果吗?不正是我校德育工作感人的一面吗?老师们也可喜地发现,在组织学生去宜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买了茶壶等纪念品准备回去孝敬父母、爷爷奶奶。这样的转变发生在中预、中专年级的“后进生”的身上,令人感到无比的欣慰。
三、体验宽容让“后进生”悄悄转变
笔者记得陶行知先生的一个德育案例《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的宽容,让学生感动的哭了!这位学生不仅心服口服,改正了错误,而且由衷的
敬佩陶先生的宽容大度胸怀。我们知道,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因此,仅仅靠简单的说教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笔者认为:学校和德育工作者在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首先采取的不是说教、不是责罚,而是帮助他找原因,挖根子,对于一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学校和德育工作者都应该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让学生自己体验到这种宽容,激励他们改正错误。我校就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学生,由于交友不慎,经常犯错误,逃课、打架、成绩就更不用说了。有一次,他拿着榔头把人打得遍体鳞伤,最后,都惊动了警察。学校并没有因此而开除他,反而帮他开脱。因为这件事,这个学生体验到了学校的宽容,体验到了学校的良苦用心,从心眼里感激学校,感激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