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生存 发展——论侗族大歌文化转型及其“可持续发展”
侗族大歌生存与传承模式
侗族大歌生存与传承模式一、侗族和侗族大歌“汉人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因为没有专门的侗文,侗族人用有韵律的歌唱,传承了他们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
作为侗歌最精华的组成部分,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载,直接而生动的表现侗族文化,将侗族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婚姻家庭、习俗文化等方方面面传承给后人。
在侗族地区学习唱歌就像是汉人学习文化一样,不会唱歌的人就如同没有接受文化的人,会被人瞧不起。
“后生会找不到媳妇,姑娘嫁不出去”,“只有会唱歌,会种田,才有出路”。
可以说,人们对于侗歌的热情源于一种身份的认同。
侗族人民世代喜欢唱歌,在那些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里,人们的唯一娱乐就是唱侗歌。
二、侗族大歌的形式(一)侗歌唱歌内容侗族大歌歌唱自然、歌唱劳动、歌唱友谊和爱情,反映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侗歌按内容可以分为:(1)对歌。
这是最常用、最普遍的的歌,不管何种场合都可以用的歌。
(2)情歌。
流行于年轻人之间,有时候老年人之间也会唱,但是很少用于跨代唱歌。
现在也有跨代唱歌,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唱歌的经验少,跟别人对歌的时候对不上,父母就在背后出主意,但有种作弊的嫌疑。
(3)河歌。
归类于情歌类,但是唱调不同,以抒情为主,不需要琵琶,不一定在古楼上唱歌。
(4)认祖歌。
讲述本民族历史。
(5)叙事歌。
记一个地方的历史、故事。
这些歌多是自己现场编造的,唱出来的歌就好比是用文字写出来的美文。
(二)侗歌演唱地点(1)鼓楼。
真正的侗族大歌,必须要在鼓楼中进行,要有对垒才叫大歌。
所谓对垒就使鼓楼是侗寨的象征,鼓楼文化可以说是侗族文化的缩影。
侗族素有建寨先建鼓楼之说,鼓楼是一个公共场所,除聚众议事外,它还是重要的娱乐休闲场所,是大歌演唱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一般重大节日活动的对歌大都在鼓楼中进行,连续唱唱三天三夜。
(2)民宅。
大多情况下唱歌是家中的一种聊天方式。
侗族的民宅是木制吊脚楼,过去几个女孩子相约在吊脚楼上纺纱、织布的场景时常出现,她们边聊天边劳作,兴起时唱着侗歌。
贵州侗族大歌
贵州侗族大歌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引言:贵州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群体,以其丰富的文化艺术而闻名。
其中,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传统音乐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口头传统艺术。
本文将介绍贵州侗族大歌的背景、特点以及传承与发展情况。
一、贵州侗族大歌的背景侗族大歌是侗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
侗族大歌以自然界为题材,并取材于农田劳动、生育、婚嫁、祭祀等社会活动,是侗族人民表达情感和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贵州侗族大歌的特点1. 音乐风格独特贵州侗族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音乐风格独特,既有悠扬的旋律,又有独特的音调和节奏。
传统上,侗族大歌是通过口传和耳闻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因此音乐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地域特点。
2. 多样的演唱形式贵州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多样。
除了常见的独唱外,还有合唱、对唱等形式。
合唱形式中,通常由一名主唱带领,其他人以和声的方式参与演唱;对唱形式中,两位歌手交替演唱。
3. 歌词丰富侗族大歌的歌词通常是由侗族人民自己创作而成的,以侗族方言演唱。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风貌。
歌词中常常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贵州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1. 传承的困境与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
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语言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冲击。
在城市化进程中,年轻一代往往离开农村,接受现代教育,从而导致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
2. 传承的重要性然而,侗族大歌作为贵州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承侗族大歌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文化,还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3. 传承与发展的措施为了促进贵州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侗族文化的宣传推广,加强相关教育培训,提供适当的场所和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和传承侗族大歌。
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侗族文化在服饰、建筑、音乐等方面极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然而,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经济条件制约、民族文化教育缺失、政府职能定位偏差等方面影响,近年来侗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传承与发展侗族文化需要从合理对待外来文化、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反思政府职能定位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侗族;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一、侗族文化的特征及其文化意义分析(1)服饰文化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
根据整个侗族妇女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三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
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
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
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
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侗族服饰是农耕文化的再现。
侗族是古越人的后裔,古越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
侗族服饰上有许多纹样图案,主要有谷粒纹、桂花纹、花瓣纹、田螺纹、水车花等纹样,这与农耕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
侗族服饰是侗族族徽标志之一。
鼓楼与服饰是侗族的两大族徽标志,有侗寨就有鼓楼,其标志特征十分明显。
而服饰作为侗族的族徽标志主要是它凝聚着侗族人的精神,增强民族内部团结、统一和为集体生存而拼搏的战斗力。
浅谈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浅谈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侗族大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瑰宝之一,是侗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采取以下措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收集和整理侗族大歌的原始资料侗族大歌是源远流长的口头传统文化,其传承多为父传子,较少有文字记载。
因此,收集和整理侗族大歌的原始资料是保护和传承的基础。
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团队,深入不同侗族聚居地区,与侗族长者和歌手进行交流,记录下他们的唱法、曲调和歌词等重要信息,系统地整理成数据库或制作成音像资料。
二、设立侗族大歌保护机构为了更好地开展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设立专门的侗族大歌保护机构。
该机构可以承担对侗族大歌的研究、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承等工作,组织相应的培训班和讲座,提高侗族大歌的知名度和保护意识。
同时,该机构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保护侗族大歌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工作,确保其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侗族大歌的宣传和推广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宣传和推广,可以提高侗族大歌的知名度和社会价值。
可以在各地举办侗族大歌的音乐会和演出活动,邀请侗族歌手和乐队进行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侗族大歌。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开设专门的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侗族大歌的相关信息和音频、视频等资料,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和传播侗族大歌。
四、加强侗族大歌的传承教育传承是侗族大歌保护的核心问题,应当加强侗族大歌的传承教育工作。
可以在侗族聚居地区设立侗族大歌传承基地,吸纳优秀的侗族歌手和音乐家,开展传授侗族大歌技艺和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的侗族大歌传承人才。
同时,可以将侗族大歌纳入到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中,推动侗族大歌的传承教育从小学、中学延伸到大学和艺术院校。
五、倡导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侗族自身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侗族文化节、音乐节等活动,将侗族大歌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展示,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游客。
非遗文化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
非遗文化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摘要:中国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价值也由特色民族音乐充分体现出来。
侗族大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颗灿烂之星,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侗族来讲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以非遗文化侗族大歌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以及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侗族大歌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1.非遗文化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与意义1.1非遗文化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侗族是一个友爱互助的民族。
族内人民和谐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形成了侗族大歌的特色:高亢嘹亮。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团结的关系都可在侗族大歌中表现出。
侗族大歌从各个方面立体展现还原人民的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
侗族大歌是侗族精神文明的高度体现,通过侗族大歌,能够充分领略认识到侗族社会精神文化世界的珍贵的人文美感。
1.2非遗文化侗族大歌的经济价值通过开发侗族大歌的内在经济价值潜力能够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的GDP。
因此,在宣传方面加大投入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也会有效提高侗歌在大范围内的知名度。
重视侗歌所具有的经济发展潜力与价值,有助于拓宽大众的眼界,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非遗文化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2.1侗歌传承出现断层,生存发展困难侗族大歌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现代飞速发展文化的打击,使其也被侗族人民渐渐遗忘。
在现代的生活发展中,相对于历史文化年轻人更喜欢潮流事物和新兴娱乐,不喜欢传承弘扬侗族大歌这种相对古老的音乐。
除了侗族大歌的古老这一原因,还有就是侗族大歌传承的工作没有办法满足现代的消费要求,因此大多数年轻人不得不放弃这一传统音乐,选择进入城市生活工作发展,跟上现代发展的需求。
2.2歌队成员老龄化问题严重由于现代发展需求,大部分年轻人选择进入城市生活发展,导致侗族歌队中成员大多数都是老人,出现老龄化的现象,年轻歌者很少对侗族大歌的发展很不利。
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分析
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分析发表时间:2018-08-27T11:28:39.80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作者:杨世英[导读] 侗族大歌属于原生态民间文化艺术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侗族大歌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精神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榕江县文化馆贵州榕江557200 摘要:侗族大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属于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音乐,主要分布在桂北、黔东南等南侗地区,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影响,已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属于原生态民间文化艺术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侗族大歌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精神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侗族大歌在实际传承与发展当中遇到了各种冲击,需要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促使这一重要的文化形式得到更好的保护,并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
关键词:侗族大歌;传承;发展前言我国的少数民族数量众多,且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各个民族的文艺歌舞为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在生活和劳作过程中创作出来的重要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属于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对侗族大歌实现有效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侗族大歌的继承带来了重要冲击,有必要积极采取必要措施推动侗族大歌的传承以及发展。
1.侗族大歌概述侗族大歌在侗语当中称为“嘎老”,而“噶”的意思就是歌曲,“老”的意思是众多声音且声音宏大,所谓侗族大歌,其实就是指侗族民间成员多声部和唱歌的总称。
侗族大歌源于民间合唱音乐,其历史悠久,演唱艺术和歌曲旋律都较为独特,基本上都没有伴奏和指挥,侗族大歌在演唱当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多声部,在侗族民间歌曲当中最具艺术价值[1]。
侗族大歌同时对侗族的婚恋嫁娶、社会形态、文化继承以及精神支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2.侗族大歌在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1民族语言日渐缺失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侗族地区城乡加快了一体化发展,城市的快速建设促使侗族原始民族村寨发生了巨大转变,侗族人民生活环境发展具有改变并且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侗族语言的使用几率越来越少。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思考》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思考》摘要。
我国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以一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各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侗族大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同时也是我国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
本文对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侗族大歌文化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侗族大歌;文化;传承;发展一、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巨大宝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侗族大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侗族大歌这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受到了来自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猛烈冲击和巨大挑战。
在此之前,侗族歌师备受侗族民众所尊敬,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他们往日的辉煌已成为历史。
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和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
以下对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一)年轻人传承出现断层。
在过去,侗族人民向来尊重善歌者,现如今,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
年轻人们更倾向于新兴事物与物质生活,不愿将侗族大歌这一传统艺术继续传承。
其次,从事侗族大歌传承无法保证生活需求,所以许多年轻人纷纷进城工作生活,从而放弃学习和传承侗族大歌。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也被慢慢淡化。
(二)歌队成员老龄化问题严重。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交通闭塞,教育的普及率也不高,侗族人民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
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进城生活,出现了多数青少年不会唱传统侗族大歌,歌队成员老龄化的局面。
在近些年的民间侗族大歌歌会上,众多歌者中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目前还在从事侗族大歌传播和演唱的歌师多为中老年,他们的年龄普遍偏高。
(三)科学技术的冲击。
侗族的优秀歌师曾是村寨里众人瞩目的焦点,但由于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等现代娱乐方式的出现,许多年轻人不愿听侗族大歌。
同时,愿意学习和传承传统民间音乐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浅谈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浅谈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侗族大歌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瑰宝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侗族大歌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一系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侗族大歌的定义和特点入手,探讨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的有效措施。
一、侗族大歌的定义和特点侗族大歌是指侗族人民在劳动、祭祀、娱乐和生活中创造出来并传唱至今的一种叙事性歌曲形式,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侗族大歌通常由数十名甚至上百名歌手组成合唱团体,分为数个声部,采用对答、间奏和合唱等形式进行演唱。
大歌既包含着对生活的赞美和祝福,又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保护侗族大歌的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侗族大歌的文化和历史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大歌的发展历程、内容和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从而为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支持。
此外,加强侗族大歌的传统教育和培训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鼓励侗族青年学习和传承大歌,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和交流活动,提高参与者对大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集体学唱和演唱比赛等形式,激发人们对大歌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应当注重收集和整理侗族大歌的音视频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归档。
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保存传统的演唱方法和唱腔,还可以为后代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亦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侗族大歌的版权保护和管理,打击盗版和侵权现象,确保大歌的传承和发展权益。
三、传承侗族大歌的措施传承侗族大歌需要在传统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培养一支新的大歌人才队伍。
可以通过设立侗族大歌的专业表演团队或学院,向广大侗族青年传授歌唱技巧和传统唱腔,培养专职歌手和演奏人员。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大歌与网络、APP等结合,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
此外,组织举办侗族大歌的各类演出和比赛活动,可以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摘要】侗族大歌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侗族大歌起源和特点的探讨,揭示了其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传承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了非遗保护对侗族大歌传承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结合侗族大歌在非遗传承中的价值和未来工作展望,可以看到非遗保护对侗族大歌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促进侗族大歌传承的持续发展,以确保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研究、起源、特点、保护、重要性、调查、分析、促进作用、问题、挑战、结论、价值、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侗族大歌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发展,侗族大歌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口头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变得困难,许多年轻人对侗族大歌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传承链的中断和衰弱。
面对这一现状,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成为当务之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依托于非遗保护的机制,可以为侗族大歌的传承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对侗族大歌的非遗传承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问题与挑战,探讨非遗保护对侗族大歌传承的促进作用,旨在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侗族大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推进,侗族大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侗族大歌的传承现状进行系统研究,探讨非遗保护对其传承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侗族人民的传统情感和民族精神,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族群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侗族大歌是中国南方侗族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歌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大歌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的研究,探讨侗族大歌的传承问题,并提出保护和传承的对策。
一、侗族大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1.传承人逐渐减少侗族大歌传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传承人的逐渐减少。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更多的年轻人已经离开了传统农村生活,技艺传承得不到继承,逐渐消失。
此外,如今的年轻一代更追求现代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逐渐降低,对于传统文艺的兴趣也较低。
2.文化多样性的丧失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侗族大歌的传承也面临着受到外部文化影响的风险。
新生代的歌手和听众已经习惯了现代化的音乐形式,忽略了侗族大歌的特殊意义和文化价值。
侗族大歌的风格和内容在现代音乐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也导致侗族大歌的文化多样性受到了丧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同质化。
3.传承方式的贫困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十分贫困,传统祭祀、家庭教育和口传等方式难以为那些没有传统文化基础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传承平台。
而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也无法真正地帮助侗族大歌的传承工作,因为侗族大歌的美学、文化内涵和演唱技巧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精细的技能传承,只有通过口耳相承和现场学习才能真正传承。
尽管侗族大歌传承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侗族大歌“非遗”传承:1.完善侗族大歌的保护政策体系政府应加强对侗族大歌的保护力度,出台进一步细化的保护措施,加强培训和支持措施,倡导更多的人参与到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2.注重侗族大歌的文化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侗族大歌的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侗族大歌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意识。
此外,应该加强村庄和社区的文化教育,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过程中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根基,防止侗族大歌在时代的河流中逐渐消失。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其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成为了当今旅游业的热点。
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侗族大歌作为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传承的困境,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要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关注。
侗族大歌是侗族群众用侗族语演唱,流传于侗族群众中的史诗性的歌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这种大歌虽然没有具体的创作者,但却流传千年,被誉为“天然的交响乐”。
侗族大歌的歌词内容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传统、民间故事,其演唱形式独特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以及男声、女声等不同的形式。
侗族大歌通常流传于侗族村寨之间,在婚丧嫁娶、节庆聚会等重大场合中广泛传唱,成为了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侗族大歌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逐渐受到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到侗族村寨,欣赏侗族大歌的壮美与独特,体验侗族文化的魅力。
这种文化旅游的形式不仅为侗族地区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
侗族大歌的保护与穿承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现代化的冲击对侗族大歌的传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侗族青年逐渐离开了农村,前往城市工作和生活,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断代。
现代音乐的冲击也让年轻人更加喜欢流行音乐,传统的侗族大歌逐渐失去了市场和受众。
侗族大歌传承者的老龄化问题也不容忽视。
侗族大歌一直都是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但由于传承者年龄的增长和传承环境的变迁,年轻一代对大歌的传承并不积极,这也给侗族大歌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由于侗族大歌的流传传统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文化保护,存在着被走向失传的危险。
如何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实现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侗族人民代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侗族大歌承载着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是侗族文化的一面旗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侗族大歌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非遗传承现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侗族大歌传承的现状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一、侗族大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传统音乐形式的代表作品,流传于侗族聚居的广西、湖南、湖北、贵州等省份。
侗族大歌体裁繁多,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生活、劳动和爱情的歌曲,也有叙事抒情、祈愿祈祷的歌谣,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描述了侗族人民的传统生活、信仰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侗族大歌传承现状分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人口减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人口流动,侗族大歌的传承人口逐渐减少。
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去城市工作,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影响。
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也逐渐失效,导致侗族大歌的传承人口越来越少。
2. 传承环境恶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侗族大歌的传承环境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许多传统的村落、民居和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被破坏,许多传统的演唱场所也逐渐减少,这些都给侗族大歌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传承意识淡化: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许多侗族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传承意识逐渐淡化。
侗族大歌的传承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坚定的信念,但是许多年轻人更愿意追逐时尚、娱乐和消费,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不够重视。
针对侗族大歌传承现状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加强对侗族大歌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侗族青年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侗族大歌的传承热情。
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文化节庆等方式,提高侗族大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侗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思考
侗族大歌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
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广和传播侗族大歌文 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学术合作
与国际学术机构开展合作,进行侗族大歌文化的 研究和交流,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跨国合作项目
鼓励和支持跨国合作项目,促进侗族大歌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文化传承方式单一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口 头传承和家庭传承,缺乏创新和变革,难以适 应时代发展。
文化传承环境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侗族大歌 文化传承环境发生变化,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难以维系。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的措施与方法
强化政策支持
01
政府应加大对侗族大歌文化传承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
融合创新趋势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 侗族大歌文化新作,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点领域
01
学术研究
加强侗族大歌文化的研究力度,挖掘其历史、艺术、社会价值,为传
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02
教育推广
将侗族大歌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开展特色课程,培养年轻一代对
影响
侗族大歌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都有重要影响。它被视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瑰乐风格对世界音乐文 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现状分析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的困境与挑战
1 2 3
文化传承后继无人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年轻 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兴趣逐渐降低,传 承人才流失严重。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口传心授的史诗,被誉为“侗乡之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对侗族大歌传承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希望能够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侗族大歌的概述侗族大歌是侗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是侗族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社会历史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情感。
侗族大歌通常由族中的老艺人口头传唱,其内容涵盖了侗族的民族地理、历史风情、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被誉为“侗族百科全书”。
侗族大歌既是侗族人民的心灵寄托,也是他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侗族大歌以其“见闻说唱”、“歌者村说”、“民歌情景体”、“通俗历史体”等特点,成为古老的史诗形式,其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爱情悲欢、生活琐事等。
在长期的口头传承中,侗族大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成为了侗族文化的一大亮点。
二、侗族大歌传承现状1.口传心授传承困难侗族大歌是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进行传承,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侗族大歌的口传心授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许多老艺人去世后,其所掌握的大歌内容也随之失传,导致侗族大歌的口传心授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现代生活压力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逐渐普及,侗族大歌的传唱者和传承者逐渐减少。
许多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对于侗族大歌传承的关注和参与度相对较低,这也使得侗族大歌传承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3.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目前,侗族大歌在保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机制,使得侗族大歌的传承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在一些地方,由于对侗族大歌的保护不力,导致一些珍贵的大歌内容和传承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1.弘扬侗族大歌文化对于侗族大歌的传承,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提高侗族大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共6页文档
“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保护一、侗族大歌涵义与分类(一)侗族大歌的名称及涵义侗族大歌,名称取自侗语“嘎老”[Gal Laox ]或“嘎玛”[Gal Mags] 。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音乐工作者把侗族民间多声歌(合唱歌曲)―“嘎老”,译作“侗族大歌”,一直沿用至今。
对于什么是“嘎老”,尹庐慧在《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学习》一文中,根据三个不同范畴的涵义,将其分为广义、狭义以及本义三种。
尹庐慧认为,广义上的“嘎老”,即“侗族大歌”,是侗族所有多声部民歌的统称,具有低音、高音两个声部,有时出现三个以上声部的特征。
狭义上的“嘎老”,是指在特殊礼俗场合,异性歌班在鼓楼里对唱的歌。
本义上的“嘎老”,也叫“鼓楼歌”。
在民间传统中,人们给歌曲分类并非像很多专家那样以“是否多声部”为标准,而是以歌的词义、唱歌的场合、是否有乐器伴奏等等来分类。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专家学者将“鼓楼大歌”划分为“侗族大歌”的一种,其实不然,在黎平侗族大歌又称“鼓楼大歌”,两者并非从属关系。
(二)侗族大歌的分类大歌是侗族多声歌的总称,不同领域的侗人根据大歌的词义、唱歌的场合等来对大歌进行不同的分类。
在黎平,侗族大歌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间习惯分为以下四大类型:1、嘎所(声音大歌)。
这种歌以强调声音的优美、旋律的跌宕为主,以显示旋律为主,歌词一般较为短少。
“嘎所”的旋律多模仿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小河流水之声,其标题(题名)常以昆虫鸟兽或季节时令命名,如“嘎俩”《蝉歌》。
2、嘎嘛(柔声大歌)。
这是以抒发男女之间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大歌歌种,其特点是歌词多,拖腔部分比较短,旋律有的缓慢、婉转,有的节奏轻快、活跃,如《装呆傻》。
3、嘎想(伦理大歌)。
这是一种以劝教戒世为主要内容的大歌歌种。
其音乐旋律起伏不大,主要注重歌词内容的表达,歌词以称颂或讽刺为主要手段。
重要曲目有《父母歌》。
4、嘎吉(叙事大歌)。
这类大歌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是侗族曲艺“多声说唱”的一个品种。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侗族大歌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和智慧,是侗族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现状备受关注。
侗族大歌起源于古代侗族社会,是侗族人民在农历春节等重要节日中表达幸福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表达。
侗族大歌在演唱形式上多为群体演唱,歌词内容繁复,华丽辞藻,旋律优美,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侗族大歌的演唱者通常为侗族老者,他们从小就在族中习得大歌,可谓是侗族大歌的活化石和传承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和条件受到限制。
由于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侗族大歌传承者的生活条件并不乐观,大多数侗族大歌传承者都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老人,他们的生活水平低下,生活不易,这就限制了侗族大歌的传承条件。
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也相对单一,多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途径狭窄,传承难度大。
侗族大歌的传承者年龄大、传承方式单一、生活条件困难,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侗族大歌的传承。
现代社会的影响使得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困境。
现代社会的文化冲击、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使得侗族大歌这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下降,对侗族大歌的了解和传承意愿不足,这使得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侗族大歌的非遗传承现状,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政府应加大对侗族大歌的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为侗族大歌的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
应该举办更多的侗族大歌宣传和演出活动,提高侗族大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民众对侗族大歌的认同感,激发民众对侗族大歌的传承意愿。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如互联网、电视台等宣传媒介,将侗族大歌推向更广泛的民众。
侗族大歌的传承者应该加强自身的培养和传承工作,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侗族大歌传承者,传承技艺和歌曲内容,并努力提高自身的生活条件,使得侗族大歌传承者有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传承工作。
侗族大歌的生存危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侗族大歌的生存危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时代的无情变迁、商品经济的急剧发展,以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种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侗族大歌呈现出了较为严峻的生存危机。
如何解决侗族大歌的生存危机,就成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文艺研究者们思考的问题。
笔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此危机问题进行思考的。
在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笔者主要运用了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围绕此问题,论文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对侗族大歌的生存危机状态,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归纳出了三个方面的危机表现;其次,是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迁、物质经济条件的影响、娱乐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的影响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侗族大歌生存危机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造成侗族大歌生存危机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便为侗族大歌摆脱危机做点微薄的贡献。
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论文
目录目录 (1)摘要 (2)关键词 (2)1 演唱特点 (4)1.1 整体性 (4)1.2 模拟性 (5)2 结构规律 (6)3 传承与发展 (8)3.1 现状 (9)3.2 传承方式 (9)3.2.1学校教育的传承 (9)3.2.2现代技术手段传承 (10)3.3 发展手段 (10)3.3.1生态环境角度 (10)3.3.2传媒媒介作 (10)结语 (11)致谢 (12)注释 (12)参考文献 (13)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罗亮摘要:侗族是一个富有音乐智慧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善于唱歌的民族”,它揭示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侗族人生活生产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现在侗族大歌已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要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些努力。
再次我将结合侗族大歌的现状,谈谈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侗族音乐传承发展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ong Big BrotherLuo liangAbstract:Dong is a nation full of musical wisdom, the Chinese family is "the most adept at singing the national", it reveals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the harmony of man and society is the pursuit of the Dong people live production of the highest state and goals. Dongzudage now been successfully included in the intangible world heritage, as our young generation, but also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Big Song and make some effort. Dongzudage again I will comb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Dongzudage.Key words:Dong music Inheritance Developing侗族称侗族大歌为“嘎老”(galao或gal mags),“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主要流行在贵州的从江、黎平、榕江一带。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而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成为文旅融合发展中的热门资源。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侗族大歌的传承和保护面临重大挑战,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探讨。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是侗族人民世代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旋律、韵律和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的大歌”。
侗族大歌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歌词内容涵盖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情感和民族精神,是侗族文化的生动写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侗族社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侗族传统文化、弘扬侗族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冲突的日益突出,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侗族村落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断裂,侗族大歌的传唱者逐渐减少,年长者逝世,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逐渐失传。
现代化的文化冲击正在侵蚀着侗族大歌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流行的文化形式,而忽视了传统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传统单一,缺乏现代化的传承手段和机制,这也制约了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的重要途径。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侗族文化也逐渐成为了旅游业开发的重点资源,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自然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招牌文化。
将侗族大歌与旅游业相结合,既可以实现侗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又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文旅融合发展可以为侗族大歌的传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通过旅游的平台,侗族大歌可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不仅可以吸引游客的关注,也可以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将侗族大歌传承下去。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以其雄浑激越的音乐风格、悠扬动人的旋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加强和完善。
本文将对侗族大歌的当前传承现状进行研究,探讨非遗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侗族大歌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一、侗族大歌的概况侗族大歌,又称侗歌,是侗族人民长期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人声为主要演唱工具,配以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木鼓、扁鼓等。
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旋律优美、激昂热烈,歌词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侗族的民俗、文化、历史、传说等方面的内容。
侗族大歌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湖南省等地方,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重要的非遗文化遗产之一。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侗族大歌传承现状分析侗族大歌的传承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传承人口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侗族大歌的传承人口逐渐减少,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承者数量较少。
很多年轻人因为上学、就业等原因离开家乡,无法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训,导致侗族大歌的传承受到影响。
2. 传承环境恶劣:部分侗族村寨的经济条件较差,文化设施匮乏,传承环境恶劣,缺乏音乐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资源。
传承人缺乏专业的指导与培训,使得侗族大歌的传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3. 传承方式陈旧:现今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多为口传心授,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渠道。
侗族大歌的传承工作在无形中变得困难和艰巨。
三、侗族大歌传承问题探讨1. 传承人才储备不足:侗族大歌的传承问题首先源于传承人才储备不足。
年长者逐渐衰老,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心不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高,导致侗族大歌的传承人才储备不足,长此以往将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 t r a c t : Wi t h t h e a d v e n t o f t h e b i g wa v e o f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t h e c l o s i n g a t mo s p h e r e o f t h e Do n g r e g i o n i s be i n g g r a du a l l y br o ke n.Th e wa y o f pe o p l e’S t h i nk i n g a n d t he c o nc e p t i o n o f v a l u e h a v e u n d e r g o n e g r e a t c h a n— g e s .Re s ul t i n g f r o m t h a t ,t h e h e r i t a g e o f t h e Gr e a t Do n g S o n g s ha s e n c o u n t e r e d v a r i o u s d i ic f u l t i e s .I n s u c h a s i t - u a t i o n,h o w t o i n h e it r a n d d e v e l o p t hi s Do n g c u l t u r e h a s b e c o me a h o t i s s u e f o r d e ba t e .S o me p e o p l e t h i n k t h a t
中 图分 类 号 : J 6 0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5 0 9 9 ( 2 0 1 4) 0 6— 0 l 1 5—0 7
He r i t a g e,S u r v i v a l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 Cu l t u r a l T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Gr e a t Do n g S o n g s
歌 适 时转 型 、 走 市场 化 、 产业化之路 , 是 在 当前 传 承 危 机 下 找 到 的 一 条 与 现 实相 适 应 的 发 展 路 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把 “ 双刃剑” , 发展侗族 大歌 文化产 业应 该把握 好一个度 , 对其发展 必须正确导向。
关键词 : 侗 族 大歌 ; 保护传承 ; 生存 、 发展 ; 文 化 转 型
t he Gr e a t Do n g So n g s c a n o n l y b e ma i n t a i ne d i n t h e wa y c o mp l e t e l y t he s a me a s t h a t pe r f o r me d b y t h e i r p r e v i o u s
D ENG J u n , DE NG G u a n g — h u a
( 1 . C h i n a A r t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0 ,C h i n a; 2 . C o l l e g e o f Mu s i c , G u  ̄ h o u N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 5 5 0 0 0 1 ,C h i n a )
2 0 1 4年 1 1月
省州 大 学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G U I Z HO U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Vo 1 . 32 No. 6 NO V. 201 4
传 承
邓
( 1 . 中国艺术研 究院发 展
论 侗 族 大歌 文 化 转 型及 其 “ 可持续发展”
1 0 0 0 8 0; 2 . 贵州 师范大 学 音乐学院,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1 )
摘
要: 随着现代化 大潮的到来 , 侗族地 区的封闭状况逐步被 打破 , 人 们的 思维方 式、 价值观 念都 产生 了很 大 变
化, 侗 族大歌的传承 面临种种 困境 , 因此 , 如何传承与发展 已成为 当下争论 的热点问题 。有人认 为侗族 大歌 只能 维 系祖祖 辈辈一脉相承的模式 , 走产业化路子是有悖传统 的。本 文以社会 学、 文化 学理论 为指 导、 结合 对侗 族地 区的深入 考察分析 , 指 出侗族 大歌 同其它传统文化 一样 , 具有 “ 变” 和“ 不 变” 的双 重特 点。它 虽有很 强不 变性 , 但 必须 以保 留其封闭状 态为前提 。而其 可变的一面就是 随着社 会的发展而 变化 , 从 而获得 更好的 生机 。侗 族大
如黔东南侗族大歌艺术节黔东南州原生态艺术节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中国从江原生态侗族118大歌节小黄侗族大歌节黎平县万人高唱侗族大歌从江县还开展了侗族大歌四个一活动即人人树立从江是侗族大歌之乡理念人人会唱一首侗歌人人都有一套少数民族服装人人都会跳多耶舞在全县范围内营造爱侗歌唱侗歌的氛围
第3 2卷 第 6期
g e ne r a t i o n s .I t i s a g a i n s t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i f i t i s p ut i n t o t he ma r k e t a nd c o mme r c i li a z e d. T a k i n g s o c i o l o g i c a l a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