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第2版_电子教案_传感器技术基础

合集下载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
7
第1章 绪论
转换元件:将感受到的非电量直接转换为电量的器 件称为转换元件,例如压电晶体、热电偶等。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传感器都包括敏感元件 和转换元件,如热敏电阻、光电器件等。而另外一些传 感器,其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可合二为一,如压阻式压 力传感器等。
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量变成便于显示、 记录、控制和处理的有用电信号的电路称为测量电路。 测量电路的类型视转换元件的分类而定,经常采用的有 电桥电路及其他特殊电路,如高阻抗输入电路、脉冲调 宽电路、振荡回路等。
21
第2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 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在规定条件下,传感器校准曲线与 拟合直线间最大偏差与满量程(F·S)输 出值的百分比称为线性度(见图2-2)。
用 L 代表线性度,则
L
Ymax YF S
100% (2-6)
式中 Ymax—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
的最大偏差;
YF S —传感器满量程输出,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
第1章 绪论
1.1 传感器的作用 随着现代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
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科学 技术、经济发展及生态平衡的需要,传感器在各个领域 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在工业生产自动化、能源、交通、 灾害预测、安全防卫、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方面所开 发的各种传感器,不仅能代替人的感官功能,而且在检 测人的感官所不能感受的参数方面具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3)按结构型和物性型分类 所谓结构型传感器,主要是通过机械结构的几何形 状或尺寸的变化,将外界被测参数转换成相应的电阻、 电感、电容等物理量的变化,从而检测出被测信号,这 种传感器目前应用的最为普遍。物性型传感器则是利用 某些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实现测量,它是以半导 体、电介质、铁电体等作为敏感材料的固态器件。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二版)检测与传感技术基础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二版)检测与传感技术基础
应 用
1)偏差式测量法

在测量过程中,用仪表指针相对于刻度线的
检 位移(偏差)来直接表示被测量,这种方法称为 测 偏差式测量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2)零位式测量法 零位式测量法是在测量过程中,用指零仪
表的零位指示来检测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
态,当测量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的基准量


根据测量数据中的误差所呈现的规律及产
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
检 大误差。










器 技
术 及
1)随机误差
应 用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
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称随机误差。


测•
与 传 感 技 术 基 础
随机误差表示为
随机误差 xi x
检 测 与 传 感 技 术 基 础





及 应
1.2.3 测量误差

• 测量误差是测得值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检 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与 •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含义各异。
传 感 技 术 基 础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检 测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可定义为
X L
式中:——绝对误差;


图1-1 检测系统组成框图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 刘爱华第二版 1 概述【精选】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 刘爱华第二版 1 概述【精选】

处电测控控系 人电机

利利能建 金
理话试制制统


用用利筑 融

1、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
在电力、冶金、石化、化工等流程工业中, 生产线上设备运行状态关系到整个生产线流程。通 常建立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
石化企业输油 管道、储油罐 等压力容器的 破损和泄露检 测。
在汽车、机床、电机、发动机等产品出厂时, 必须对其性能质量检测。
需要量
111 110 103
111
93
81
78
76
70
55
59 61
47
61 47
36
27
34 31 31
26 21 24 20 14
信 电 科 设 交 输 机 机 家 照 汽 飞 船 气 海 环 医 防 光 热 机 土 农 货食
息 信 技 备 通 电 床 器 用 相 车 机 舶 象 洋 境 疗 火 能 能 械 木 林 币品
3、传感器与家用电器
自动电饭锅、吸尘器、空调器、电子热水器、 风干器、电熨斗、电风扇、洗衣机、洗碗机、 照相机、电冰箱、电视机、录像机、家庭影院
全自动洗衣机中的传 指纹传感器 感器:衣物重量传感 器,衣质传感器,水 温传感器,水质传感 器,透光率光传感器 (洗净度) 液位传感器, 电阻传感器(衣物烘干 温湿度传感器 检测)。
第1章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1.1 学习传感器的重要性 1.2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1.3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概述
1.4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5 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1.1 学习传感器的重要性
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 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系统之首。因此, 传感器成为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 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 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 过它转换为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 所以,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将传感 器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倍受重 视。

2024年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全书电子教案

2024年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全书电子教案

2024年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全书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掌握传感器的原理、性能参数及选用方法。

3.熟悉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传感器概述2.传感器原理3.传感器性能参数4.传感器选用方法5.传感器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传感器的原理、性能参数及选用方法。

2.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案例。

四、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物演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3.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传感器概述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传感器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

2.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1)传感器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装置。

(2)传感器分类:按照被测量类型、转换原理、输出信号类型等进行分类。

(3)传感器特点: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化等。

第二课时:传感器原理1.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传感器的基本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处理电路等。

(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敏感元件感受到被测量变化,转换元件将感受到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对电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可用信号。

2.分析常见传感器的原理(1)热敏电阻:利用半导体材料的温度特性实现温度测量。

(2)光敏电阻: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实现光强测量。

(3)压力传感器:利用弹性元件的形变实现压力测量。

第三课时:传感器性能参数1.讲解传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1)灵敏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2)线性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

(3)精度:传感器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

(4)响应时间:传感器从输入信号变化到输出信号稳定所需的时间。

2.分析传感器性能参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四课时:传感器选用方法1.讲解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1)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目的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感器、常见的传感器种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等,并掌握基本的传感器技术知识。

通过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传感器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第一章传感器基础1.1 传感器的定义和种类•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分类及种类1.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物理量和信号•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传感器的失调误差、线性误差和温漂1.3 传感器的应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第二章传感器的信号处理2.1 传感器的信号处理•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流程•传感器的放大与滤波技术•传感器信号的采集与处理2.2 传感器的通用接口•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口•传感器的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处理第三章传感器的应用实践3.1 传感器的实验设计•传感器实验的基本方法•传感器实验的环境设置•传感器实验的实验装置3.2 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传感器在健康医疗中的应用第四章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与趋势4.1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的历史•传感器技术的现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4.2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应用领域的介绍•次级传感器的研究•传感器技术的社会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通过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传感器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目•《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第二版》•《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传感器与信号处理》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参与、交流、知识掌握情况)占比30%•实验报告与实践操作占比30%•期末考试占比40%结语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传感器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趋势,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件第一章 传感器理论基础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件第一章 传感器理论基础

1.传感器的命名
传感器的全称应由“主题词+四级修饰语”组成,即
主题词 —— 传感器
一级修饰语 —— 被测量,包括修饰被测量的定语。
二级修饰语 —— 转换原理,一般可后缀以“式”字

三级修饰语 —— 特征描述,指必须强调的传感器结构、性能、材
料特征、敏感元件及其他必要的性能特征,一般可后缀以“型”字。
2019/8/4
24
2019/8/4
16
1.2 检测技术理论基础
1.2.1 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是以研究检测系统中的信 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 信息处理的理论 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检测技术主要研究被测量的测量原理 、测量方法、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等方 面的内容。不同性质的被测量要采用不 同的原理去测量,测量同一性质的被测 量也可采用不同测量原理。
(2)按照其被测量对象,传感器可分为力、位移、速度、 加速度传感器等。常见的被测物理量有机械量、声、磁、温 度和光等。
(3)按照其结构,传感器可分为结构型、物性型和复合型 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是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 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如:水银温度计。结构型传感器是依 靠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变化实现信号变换,如:电容式传感器。
第1章 传感器理论基础
1.1 传感器基础
1.1.1 传感器的概念 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能感
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 用量的器件和装置。 传感器就是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装置。
1
1.1.2 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1.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
电路组成,如图1-1所示。
2019/8/4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传感器》这一章节,详细内容将围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展开。

主要涉及的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第二节: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第三节:传感器的类型及其特性,以及第四章第二节: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用。

教学重点: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应用领域及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传感器实物、演示板、PPT课件。

2. 学具:实验箱、传感器模块、电路图、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分类。

(2)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领域。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传感器进行实验。

(2)学生根据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观察传感器的工作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讲解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分析传感器选型及参数设置。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

(2)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引导学生改进。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传感器》2. 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分类。

(2)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领域。

(3)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并说明它们的应用领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课件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课件第1章

• (4)分辨力与阈值
➢传感器的分辨力是指在规定测量范围内可能检测出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是 传感器可能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如果传感器的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在输入量的变化值未超过某一 值时,传感器的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只有超过某一数值后才显示有变化,这个 输入增量称为传感器的分辨力。有时候该值相对满量程输入值的百分比表示, 则称为分辨率。
百分数表示,这就是重复误差,即
• (6)稳定性 稳定度是指传感器在所有条件均不变情况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维持其示值不
变的能力。稳定度是以示值的变化量与时间长短的比值来表示。
环境影响量是指由于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示值的变化量。 示值变化由两个因素组成: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零点漂移是指在受外界环
境影响后,已调零的仪表的输出不再为零。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也是研究、 设计和制作传感器的关键。
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 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 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信号调理电路又称转换电路或测量电路,它的作用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 号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和处理,如放大、滤波、线性化、补偿等,以获得更好 的品质特性,便于后续电路实现显示、记录、处理及控制等功能。
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 当今传感器检测技术早已无处不在, 如何有效地利用传感器实现 各种参数的自动检查和精确测量,则是整个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
• 为了更好地掌握传感器检测技术的相关知识,需要对检测技术的基 本概念、基本测量方法、检测系统的组成、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等 方面的理论及工程应用进行学习和研究,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基 本理论,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检测任务。
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
目录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 1 单元(Unit) 第 1 周(Week) 2 学时(Periods) 单元标题 (Title) :课程教育教学地点(Place) :教学目标 (Teaching Target)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感器应用技术2、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安排4、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Teaching Approaches) :通过图片展示传感器应用技术的应用及作用教学材料及工具 (Teaching Materials & Aids):多媒体课件、课本、传感器实训台考核与评价方式 (Testing & Evaluating Mode):提问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Main Teaching Contents & Procedures一、什么是传感器应用技术?定义: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与定量结果的过程.自动检测的内容包括:●信息提取(提取有用信息)●信息转换(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信号)●信息处理 (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数字运算、A/D转换等处理)二、传感器应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地位1、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专业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

实现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因此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密切相关的。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二版课件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二版课件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二版课件传感器技术在现代科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的第二版课件进行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课件的关键内容和应用。

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环境参数的设备。

课件中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通过课件的学习,学员们将能够了解每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适用场景。

除了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外,课件还介绍了传感器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

例如,在工业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设备的温度、压力和振动等参数,从而实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在医疗健康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和血压等生理参数,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课件中还提到了一些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网络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感器技术也呈现出小型化、低功耗和多功能化的趋势。

课件通过案例分析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帮助学员们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前沿发展和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二版课件是一份系统、全面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学习资料。

通过学习该课件,读者们可以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并能够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这将为读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传感器技术提供指导和帮助。

无论是想进一步了解传感器技术的专业人士,还是对传感器技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该课件都将是一份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案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案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案学习情境一续上表任务1教学过程(2)测量及测量方法(3)测量误差及分析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粗大误差(4)测量数据处理任务2教学过程(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2)传感器的种类1)按被测量分为位移、力、力矩、转速、振动、加速度、温度、压力、流量、流速等传感器。

2)按测量原理分为电阻、电容、电感、光栅、热电偶、超声波、激光、红外、光导纤维等传感器。

3)按传感器能量转换情况可分为能量变换型(发电型)和能量控制型(参量型)两种。

4)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结构型传感器和物性型传感器等。

(3)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对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描述就称为传感器的特性。

它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两种。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1)灵敏度2)线性度3)迟滞性4)重复性(4)传感器的选用选择传感器主要考虑其静态特性、动态响应特性和测量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而静态特性又包括灵敏度、线性度、精度等指标,动态响应特性包括稳定性、快速性等指标。

任务3教学过程1.直流电桥1)直流电桥平衡条件由此式可见:若R1R3=R2R4,则输出电压Uo为零,称为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把R1R3 =R2R4或R1/R2= R4/R3称为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

这说明欲使电桥平衡,其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相等,或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应相等。

2)单臂电桥3)双臂电桥4)四臂电桥上述三种工作方式中,全桥四臂工作方式的灵敏度最高,双臂半桥次之,单臂半桥灵敏度最低。

采用四臂全桥(或双臂半桥)还能实现温度自补偿。

2.交流电桥由图可导出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1.3.2调制电路把缓慢变化的信号先变成频率适当的交流信号,然后利用交流放大器放大,最后再恢复为原信号,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制是指利用被测缓变信号来控制或改变高频振荡波的某个参数(幅值、频率或相位),使其按被测信号的规律变化,以利于信号的放大与传输。

若控制量是高频振荡波的幅值,则称为调幅(AM);若控制量是高频振荡波的频率或相位,则称为调频(FM)或调相(PM)。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3. 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概述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的分类2. 常见传感器介绍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压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4. 传感器的应用案例温度传感器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湿度传感器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光传感器在自动开关灯中的应用压力传感器在汽车刹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传感器在遥控器中的应用5. 传感器实验操作实验器材和工具介绍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和数据采集湿度传感器的使用和数据采集光传感器的使用和数据采集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和数据采集红外传感器的使用和数据采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案例2. 演示法:展示传感器的实物和实验操作过程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四、教学资源1. 传感器实物和实验器材2.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3. 实验指导书和数据采集软件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3. 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创新性4. 学生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传感器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

3. 演示:展示常见传感器的实物,让学生直观了解传感器。

4.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5.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实验,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6. 总结:归纳总结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

2.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传感器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

难点: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2)

传感器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2)

传感器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领域;2.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选型原则;3.掌握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4.掌握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的接口技术;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普通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及其应用设计。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传感器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选型原则;3.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4.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的接口技术;5.普通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及其应用设计。

2. 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领域,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选型原则,教授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和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的接口技术的知识点;2.实验教学:选用常见的传感器进行实际测试,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完成传感器应用设计;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组织形式本教学包括以下组织形式:1.理论授课:采用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2.实验教学:采用个人完成、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3.课堂讨论:采用小组、班级等方式进行。

四、教学时长本教学时长为36学时,分别按以下形式组织:教学形式时长(学时)理论授课12实验教学12教学形式时长(学时)课堂讨论12五、考核方式本教学采用以下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堂讨论等,占总成绩的40%;2.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3.期末考试:设笔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占总成绩的30%。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功能,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并能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学会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优缺点;能够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使用仪器仪表进行传感器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应用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2.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

3. 传感器性能的评估与选择: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传感器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4. 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传感器信号的放大和滤波;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5. 传感器技术的创新应用: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互动:教师通过PPT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

2. 实验与实践: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

3. 案例分析与讨论: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传感器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学生对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精品】传感器技术与应用PPT课件

【精品】传感器技术与应用PPT课件
组成十几至几十种检测仪表实时监测和指示各部位的工作
状况。至于在新机型设计、试验过程中需要检测的物理量 更多,而检测点通常在5000点以上。在火箭、导弹和卫星 的研制过程中,需动态高速检测的参量很多,要求也更高;
没有精确、可靠的检测手段,要使导弹精准确命中目标和 卫星准确入轨是根本不可能的。
2023/4/2
玻璃
温度计不属 于本教材所 讲授的传感
器范围。
2023/4/2
6
能将温度转换为电压的传感器—热电偶
2023/4/2
7
2.检测的基本概念
• 检测就是人们借助于仪器、设备,利用各 种物理效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客观 世界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获取定性 信息的认识过程。
• 核心部件就是传感器 • 两个方面:检查获取定性信息,测量获取
2023/4/2
11
• (2) 信号处理电路
• 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常常需要加工和处理,如放大、 调制、解调、滤波、运算以及数字化等,通常由 信号处理电路来完成。它的主要作用是把传感器 输出的电学量变成具有一定功率的模拟电压(电 流)信号或数字信号,以推动后级的输出显示或 记录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执行机构。如图0—1 中b部分为信号处理电路。
2023/4/2
13
目前常用的显示器有四类:模拟显示、数字 显示、图象显示及记录仪等
模拟显 示的特 点:直

2023/4/2
14
数字式仪表
数字式仪表 的特点: 准确,但最 后一位经常 跳动不止。
热敏电阻
2023/4/2
15
LED、LCD的特点:
LED亮度高、耐振动;LCD耗电省、集成度高, 但不利于夜间观察。
2023/4/2

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一)电子教案

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一)电子教案
允许合作,约定参与者贡献比例
计分方式:打一个公允的分数
二人合作:分数 x 2 x 90% x贡献比例 三人合作:分数 x 3 x 85% x贡献比例 多人合作:以此类推
考核方法 不允许抄袭 30%
计分方式:打一个公允的分数
第一份看到的:分数 x 90% 第二份及以后看到的:分数 = 0
三月课程安排
考试
考卷讲评
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60%)
考勤(40%) + 读书报告(20%)
考试成绩(40%)
给定应用情景,
设计方案
考核方法
50
45
40
35
30
考 勤 读书报告 考试成绩
25
20
15
10
5
0 第一次课 第二次课 第三次课 第四次课 第五次课 第六次课 第七次课 讨 论
考 试 考卷讲评
考核方法
被动型传感器只是接收被测对象本身产生的信号,如红外辐射温 度计、红外摄像装置等。
超声显微镜
B超/彩超
激光超声探测
传感器分类
按材料或制作方式分类
半导体传感器
硅传感器 砷化镓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光纤光栅传感器
薄膜传感器 MEMS传感器 …….
传感技术
传感器
放大 处理
输出
传感技术
放大
电压放大 电流放大(电流电压转换)
本课程是将这根支柱立起来的工具
传感器示例
传感器示例
传感器的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 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 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 件组成”。
新韦式大词典中定义为:“从一个系统接受功率,通 常以另一种形式将功率送到第二个系统中的器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 被测量的部分;
❖ 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 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 信号的部分。
非电物 理量
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
电信号 接口电路
辅助电源
图1-3 传感器组成框图
❖ 压电晶体、热电偶、热敏电阻、光电 器件等是敏感元件与转换元件两者合二 为一的传感器
1.4 传感器的特性与技术指标
❖ 1.4 传感器的特性与技术指标 ❖ 传感器测量静态量表现为静态特性,测量
动态量表现为动态特性。几种性能来
描述。
❖ 1. 线性度 ❖ 线性度是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
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又称非线性误 差。
❖ 2. 磁学式传感器
❖ 磁学式传感器是利用铁磁物质的一些物理 效应而制成。主要用于位移、转矩等参数的 测量。
❖ 3. 光电式传感器 ❖ 光电式传感器是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效应
和光学原理而制成。
❖ 主要用于光强、光通量、位移、浓度等参 数的测量。
❖ 4. 电势型传感器 ❖ 电势型传感器是利用热电效应、光电效应、
通常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体现,这也是研究
科学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 1.3.1 传感器的静态数学模型

静态数学模型是指在静态信号作用下,传感器
输出与输入量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如果不考虑迟滞特性和蠕动效应,传感器的静
态数学模型一般可以用n次多项式来表示:

y=a0+a1x+a2x2+···+anxn
❖ 式中 x 为输入量;y为输出量;
❖ 这种分类法:
❖ 优点是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比较清楚,类 别少,有利于传感器专业工作者对传感器的 深入研究分析。
❖ 缺点是不便于使用者根据用途选用。

❖ 具体划分为:
❖ 1. 电学式传感器
❖ 电学式传感器是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传感 器,常用的有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及电涡流式传 感器等。
霍耳效应等原理而制成。
❖ 主要用于温度、磁通、电流、速度、光强、 热辐射等参数的测量。
❖ 5. 电荷传感器 ❖ 电荷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原理而制成。
❖ 主要用于力及加速度的测量。
❖ 6. 半导体传感器 ❖ 半导体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压阻效应、
内光电效应、磁电效应、半导体与气体接触 产生物质变化等原理而制成。
机联用,且抗干扰性较强,例如: ❖ 盘式角度数字传感器,光栅传感器等。
1.3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1.3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传感器作为感受被测量信息的器件,总
是希望它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输出有用信号,
因此,需要研究其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及特
性,以便用理论指导其设计、制造、校准与
使用。

理论和技术上表征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1.2 传感器的分类
1.2 传感器的分类 ❖ 传感器有许多分类方法,但常用的
分类方法有两种: ❖ 一种是按被测输入量来分; ❖ 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来分。
❖1.2.1 按被测量分类 ❖ 这一种方法是根据被测量的性质进
行分类,如: ❖ 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 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 ❖ 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 ❖ 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 转矩传感器等。
❖ 电化学式传感器主要用于分析气体成分、液体 成分、溶于液体的固体成分、液体的酸碱度、电导 率及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的测量。
❖ 还有: ❖ 按能量的关系分类,即将传感器分为 ❖ 有源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 ❖ 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即将传感器分为
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 ❖ 数字式传感器输出为数字量,便于与计算
❖ 量yi和在y行d的程差环值中叫同滞一环输误入差量,xi对最应大的滞不环同误输差出与 满量程输出值的比值称最大滞环率EMAX: EMAX=∆m/yFS·100%
图1-8 传感器的迟滞现象
❖ 5. 分辨力
❖ 传感器的分辨力是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 检测的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有时也用该值 相对满量程输入值的百分数表示。
bm1sm1 b0 an1sn1 a0
❖ 等号右边是一个与输入无关的表达 式,只与系统结构参数有关,
❖ 可见传递函数 H(s)是描述传感器本 身传递信息的特性,即传输和变换特性。 由输入激励和输出响应的拉普拉斯变换 求得。
❖ 当传感器比较复杂或传感器的基本 参数未知时,可以通过实验求得传递函 数。
❖ 漂移包括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等。
❖ 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又可分为时间漂移 和温度漂移。
❖ 时间漂移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零点或灵 敏度随时间的缓慢变化;
❖ 温度漂移为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零点或 灵敏度的变化。
❖1.4.2 动态特性
❖ 在动态(快速变化)的输入信号情 况下,要求传感器能迅速准确地响应和 再现被测信号的变化。也就是说,传感 器要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 6. 稳定性
❖ 稳定性有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之分。
❖ 传感器常用长期稳定性,指在室温条件下,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如一天、一月或一 年,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 的差异。
❖ 通常又用其不稳定度来表征稳定程度。
❖ 7. 漂移 ❖ 传感器的漂移是指在外界的干扰下,输出
量发生与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的机械部分的磨损、间隙、松动,部件的内 磨擦、积尘,电路元件老化、工作点漂移等 原因产生。
图1-7 传感器的重复性
❖ 不重复性极限误差由下式表示:

EZ=∆MAX/yFS·100%
❖ 4. 迟滞现象
❖ 传感器在正向行程(输入量增大)和反向
行程(输入量减小)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 线不一致的程度,如图1-8所示。

sn=y/x
图1-6 传感器的灵敏度
❖ 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是一个随工作点而 变的变量,如图1-6(b)所示,其

sn=dy/dx=df(x)/dx
❖ 3. 重复性
❖ 重复性是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
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的 程度,如图1-7所示。
❖ 传感器输出特性的不重复性主要由传感器
❖ 这种分类方法把种类繁多的被测量分为: ❖ 基本被测量和派生被测量两类。 ❖ 见表1-1。 ❖ 例如力可视为基本被测量,从力可派生出
压力、重量、应力、力矩等派生被测量。 ❖ 当需要测量这些被测量时,只要采用力传
感器就可以了。

表1-1 基本被测量和派生被测量
基本被测量
位移
线位移
角位移
速度
线速度
图1-5 传感器的线性度
❖ 由图可见,除(a)为理想特性外,其它 都存在非线性,都应进行线性处理。
❖ 常用的方法有:
❖ 理论直线法、端点线法、割线法、最小二 乘法和计算程序法等。
❖ 2. 灵敏度
❖ 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增量与输入 增量的比值。
❖ 对于线性传感器,其灵敏度就是它的静态 特性的斜率,如图1-6(a)所示,其
角速度
加速度 线加速度
派生被测量
长度、厚度、应变、振动、磨损、不平度 旋转角、偏转角、角振动 速度、振动、流量、动量 转速、角振动 振动、冲击、质量
角加速度
角振动、扭矩、转动惯量

压力
时间
频率
温度

湿度
重量、应力、力矩 周期、计数、统计分布 热容量、气体速度、涡流 光通量与密度、光譜分布 水气、水分、露点
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技术是人们对事物 的规律进行定性了解和定量掌握以及预期效 果控制所从事的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自动测控系统是完成这一系列技术措施 之一的装置,它是检测和控制器与研究对象 的总和。
通常可分为开环与闭环两种自动测控系 统。
被测量 传感器
测量电路 电源
指示仪 记录仪 伺服控制
图1-1 开环自动测控系统框图
2. 仅有偶次非线性项
y a1x a2 x2 a4 x4
其线性范围较窄,线性度较差,灵敏度为该 曲线的斜率,一般传感器设计很少采用这种特 性。
3. 仅有奇次非线性项
y a1x a3 x3 a5 x5
其线性范围较寛,且相对坐标原 点是对称的,线性度较好,灵敏度为 该曲线的斜率。
使用时一般都加以线性补偿措施, 可获得较理想的线性特性。
❖1.3.2 传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
❖ 在实际测量中,大量的被测量是随 时间变化的动态信号。
❖ 传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是指:
❖ 在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信号作用下, 传感器输出-输入量间的函数关系,通常 称为响应特性。
❖ 动态数学模型一般采用微分方程和 传递函数描述。
1. 微分方程
忽略了一些影响不大的非线性和随机变量等复杂
❖ 最常用的是通过几种特殊的输入时 间函数,例如阶跃函数和正弦函数来研 究其响应特性,称为阶跃响应法和频率 响应法。
1. 阶跃响应特性 给传感器输入一个单位阶跃函数信号:
u(t)
0 1
t0 t0
其输出特性称为阶跃响应特性,如图1-9 所示。由图可衡量阶跃响应的几项指标。
an , an1,, a0 ; bn , bn1,, b0 为结构常数。
❖2. 传递函数 对上式两边取拉普拉斯变换,则得:
Y (s)(ansn an1sn1 a0 ) X (s)(bmsm bm1sm1 b0 )
该系统的传递函数H(s)为:
H (s)
Y (s) X (s)
bm s m an s n
❖ 这种分类方法:
❖ 优点是比较明确地表达了传感器的 用途,便于使用者根据其用途选用。
❖ 缺点是没有区分每种传感器在转换 机理上有何共性和差异,不便使用者掌 握其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