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详细资料).共50页

合集下载

三次工业革命PPT精品课件

三次工业革命PPT精品课件

4. 下列机器由美国人首先发明的是
A. 水力织布机
B. 改良蒸汽机
C. 汽船
D. 蒸汽机车 C
5.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C. 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 D.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6.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 科学技术的
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人电子计算机时代
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第一 次工 业革 命
时间
18世纪60 年代--19世纪中
代表 蒸汽机
生产力
极大的提高 了生产力, 进入蒸汽时 代,资本主 义由工场手 工业过渡到 机器大生产
社会结构
社会分裂 为两大对 立阶级: 工业资产 阶级和无 产阶级
世界格局
密切了世界的 联系,初步建 立了资本主义 世界殖民体系 和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
3.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积极:1.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 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2.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使人类的生产、 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4.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 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消极:1.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2.各国之间围绕互 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3.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 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垄断,部分地克服 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互联网的产生,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 ⑤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能力。
• 消极影响:
• 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 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工业革命ppt课件

工业革命ppt课件
1851年,英国工业实力到达巅峰时,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 行了一次世界博览会,其目的是向全世界显示英国“世界 工厂”的地位。上图取自展览会的小册子,展示了一系列 英国工业界首创的机械。
二、火车的发明与铁路时代的来临
1784
万能 蒸汽机
材料 据统计,1762年,英国加工 的棉花,只有1720吨,到1789年, 就达到了12700吨。1720年,英国 生铁产量不过1.7万多吨,1800年, 就增至25万吨。煤的年产量由1700 年的260万吨,增加至1795年的 1000万吨。
一、珍妮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
(三)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
1733
飞梭
1765
珍妮机
18世纪
1768
水力 动力需求
纺纱机
1785
瓦特 万能蒸汽机
19世纪
1784年,瓦特成功研制出可作动力机的 “万能蒸汽机”, 首先应用于纺织业。后 来应用于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 门,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 的动力来源。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 进了现代工厂的发展。
(1)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 模的工厂里。 (2)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劳动分 工。 (3)有序地进行规范化、标准化、 规模化的机械化生产。
2、现代工厂制度的产生 所带来的影响
(1)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2)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使机器设 备发挥生产效能。 (3)有利于充分激发工人的劳动 潜能。 (4)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 效益。
第三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反殖民斗争
工场 WORKSHOP
工厂 FACTORY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阶段, 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

初中历史课件 工业革命

初中历史课件 工业革命

CHAPTER 05
工业革命的结束
工业革命的结束时间
01
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逐渐结束。
0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工业革命结束 的一个重要节点。
工业革命结束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现经济复苏,需要大量劳动力, 因此机械化生产逐渐被淘汰,手工劳动重新得到重视。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也使得传统手工艺人有机会重新回到生产 领域。
火车
火车的出现使得交通运输 变得更加快速、便捷,从 而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工业革命的科技发展
能源开发
工业革命时期,能源的开发和利 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煤炭、石 油等能源资源逐渐成为主要能源
来源。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为机器的制造 提供了更加精确、高效的方法,从 而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电的应用
电的应用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初 步发展,为机器的动力提供了新的 来源。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巨大的动力,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 的快速发展。
社会方面的影响
01
02
03
04
社会结构的变化
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社会结构, 使得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化。
阶级矛盾的激化
工业革命使得社会中的阶级矛 盾变得更加尖锐,无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
教育水平的提高
工业革命使得教育变得更加普 及,从而提高了教育水平。
消费主义的兴起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和消费的 变化,使得消费主义开始兴起。
CHAPTER 04
工业革命的成就
工业化的实现
总结词
工业革命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符合前文的伏笔暗示),言之有理即可。从文章结尾蒋“清廉”“爱听评书”“不带随从”的特点去揣摩人物会不会有“请刘”的行为,这样就比较合理了。 21.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手法】 本文第四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以张老太爷又听《秦琼卖马》如吃新菜的陶醉样子【情境内容】
侧面烘托了铁嘴刘技艺高超。【效果】 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以观众听口技时的惊慌反应【情境内容】
我都做过。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 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粉红的荷花,我开心的笑了。 (选文有改动) 15.(2分)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
,还烘托了我当时
的心情,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16.(3分)面对“志愿填报指南”中南京大学那一页,我先前“不得舍翻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后来“匆匆翻过”的原因又是什么? 17.(3分)父母的哪些决定能够代谢明“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18.(3分)父母总觉得欠我哥哥太多,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在理解文
思想: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对外:资本主义国家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A、各国日益殖民地化,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各 B、各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旧制度受到冲击,刺

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横向联系: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 ;
铁嘴刘
A
听书入了迷
说得更是卖力
B
道出难言之隐
1
C
2
续说黄骠马
D
深鞠一躬
3
19.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1)第(17)段和第(19)段加点的“轻轻”都写出了夫

工业革命史简介

工业革命史简介

工业革命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革命,诞生于18世纪晚期,瓦特发明蒸汽机后,1784年问世的珍妮纺织机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从而诞生了车间、工厂,大量农民与手工业者成为产业工人,机械化革命成就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传奇,也促使人类从农耕文明走向了工业文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革命,标志事件是1870年,美国辛辛那提屠宰场的自动化生产线建成,企业能够大批量生产、流水线式的生产,该时期以福特汽车为代表,工业进入了大批量的生产阶段。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化革命,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核心技术就是PLC以及后来的互联网。

进入信息化革命后,人们可以从繁复的劳动中得到初步解放,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工作当中,因此技术进步呈加速状态,新兴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

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现在的工业4.0,通过赛博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系统),将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融入到整个生产系统中,并使人、机、料等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自主控制,实现一种智能的、高效的、个性化的、自组织的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是以分散式智能柔性制造为方向的全新生产管理模式,是将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德国人是这么描述的:“工业4.0将在制造领域的所有因素和资源间形成全新的社会—技术互动水平。

它将使生产资源(生产设备、机器人、传送装置、仓储系统和生产设施) 形成一个循环网络,这些生产资源将具有以下特性:自主性、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可自我配置、基于以往经验、配备传感设备、分散配置,同时,它们也包含相关的计划与管理系统。

作为工业4.0的一个核心组成,智能工厂将渗透到公司间的价值网络中,并最终促使数字世界和现实的完美结合。

”工业4.0是一种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高度网络化的生产状态,工厂内人、机、料自主协同,自组织、高效运转,工厂外,通过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实现了价值链的共享、协作,效率、成本、质量、个性化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高一历史工业革命》课件

《高一历史工业革命》课件

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技进步对经济和 社会的影响
工业革命告诉我们,科 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发展的必然性和可 持续性的重要性
工业革命提醒我们,发 展需要遵循可持续性的 原则,平衡经济增长和 环境保护。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史规律
工业革命揭示了人类社 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对 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意义。
3
纺织机械和重型机器的改进
纺织机械和重型机器的不断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
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结构发 生巨大变化,推动了城市 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 兴起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 城市化和工厂化,使工人 阶级成为社会重要力量。
扩大了世界市场的范 围,促进了国际贸易 发展
《高一历史工业革命》 PPT课件
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意义、背景、起点、发展以及其对社会、 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发展的启示。欢迎参与这场探索工业革命历史的旅 程!
概述
工业革命的意义及特点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了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产生背景
农业革命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工业革命加速了商品生产 和流通,推动了世界市场 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的后果
1 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 劳动条件的恶劣
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
和压迫
造成了破坏和大量污
工业革命初期,工人
染,引发了环境保护
们面临着艰苦的劳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识的崛起。
条件和低廉的工资,
加重了贫富差距。
3 社会不平等和阶

工业革命(详细资料).

工业革命(详细资料).

本质特征: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18生产技术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生产组织: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 纪中期),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重 大飞跃, 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次社会革命。
手工生产
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
⑴相似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 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 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⑵不同点: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 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 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通过上述可见,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 率。
机器生产
工厂制度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 1)、直接原因: 市场的需求 圈地运动造就了广阔的农村市场 国内: 国外: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2)、条件 圈地运动 ①劳动力: ②资本: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 ③技术: 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 ④原料: 圈地运动、煤铁资源、殖民掠夺 必 要 性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 主义市场 三、“蒸汽”的力量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大生产代 替手工劳动的飞跃。18 世纪 60 年代首先发生于英国, 18 世纪 60 年代首先发生于英国 到19世纪中期,法、德、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 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 场革命。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 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
可 能 性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 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

04 总结
工业革命的意义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 改变了社会结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课件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内容丰富,涵盖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优点:逻辑清晰,易于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不足:缺少具体的案例分析,难以深入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不足:缺少互动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社会结构变革: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
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国际关系变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引发了国际关系的变 化和竞争
03 优秀课件介绍
课件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 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主要发明和发现:蒸汽机、纺织机、 铁路等
工业革命对现代丰富:涵盖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各个领域,如纺织、矿业、交通等 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效果 互动性强:设计了问答、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实用性强: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课件的使用价值
提高教学效率:通 过课件,教师可以 更直观地展示教学 内容,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率。
增强学习兴趣:课 件中的动画、图片、 视频等元素可以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
拓展知识面:课件 可以提供丰富的课 外知识,帮助学生 拓展知识面。
方便复习:学生可 以通过课件进行课 后复习,巩固所学 知识。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工业革命》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PPT

《工业革命》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PPT
技术:
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这种纺车发明于16世纪早期,它是通过工人脚踏踏板,带动纺轮转动来进行纺纱的。这种纺车能够同时进行搓捻棉线和缠绕棉线两项工作,但是生产力很低 。
织布机上的长线是经线,穿梭于经线间的是纬线,织布机下设有踏板,织工通过踏板来进行工作。
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
骡 机
水力织布机
人 力
水 力
水 力
水 力
细而易断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效率提高40倍
珍妮机以及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发明的出现,制约生产的不再是机器,而是……
1、汽船: 1807年富尔顿(美国)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在内河试航成功。
请你用事例证明蒸汽机带来交通运输业的显著变化?
材料四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材料五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它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进程
开始标志:发明、使用机器(棉纺织)动力革新:瓦特“万能蒸汽机”新能源、新材料:煤炭、钢铁运输:蒸汽机车、铁路
影响
生产力发展产业结构变化阶级关系变化城市化加速.社会生活方式变化.产生贫困、环境污染等新的社会问题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政治前提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奴隶贸易 —劳动力、资本、 市场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分工、技术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 —经济驱动力

工业革命的相关资料

工业革命的相关资料

工业革命相关资料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

这个术语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

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连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以后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英国首先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首先,英国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

17~18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不仅在传统的毛织业,也在冶金、金属加工、制盐、酿酒、丝织、棉织等工业中进一步发展,拥有欧洲第一流的手工工场。

它们规模大而集中,如:1736年,一家大呢绒工场拥有600台织机。

生产技术有很大提高,如:18世纪中叶,金属加工已有500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锤。

分工十分精细,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在《国富论》中写道:“分工的结果,已经使针的制造,成为一种特殊的职业。

……计抽铁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者一人,钻鼻者又一人。

但要钻鼻,已须有二三种不同的工作。

搓之使利,擦之使白,乃至以针刺于纸上,纳入匣中,皆须一人分任。

综合全部作业,可依此分为18种业务。

有些工场,这18种业务,是分别由18个特殊的职工担任。

固然,亦有时一人兼任二三门。

我看见一个小工场,只雇用10个工人,各种业务,遂由彼等兼任。

像这样一个小工场的必要机械设备,虽不甚完全,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12磅。

以每磅中等针4 000枚计,这10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4.8万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4 800枚。

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漫说一日制造20针,就连一针,也不易制成。

”在这种手工工场内,生产过程被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日益专门化,为把手工生产转变成为机器生产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工业革命(课堂PPT)

工业革命(课堂PPT)

• 1709年,达比(A.Darby,1677—1717)发明了先将煤烧成 焦炭然后炼铁的方法,后来他的儿子改进了制造焦炭的方 法,这样人们开始普遍采用煤做燃料炼铁。这使得英国生 铁产量不断大幅度提高。
• 1784年,科特取得“搅拌式炼铁法”专利。1789年,科特 由于涉及一项债务纠纷,他的专利被公布于世。
• 在发明带有活塞的蒸汽泵之后,考虑到蒸汽压力大可能 会使汽缸爆炸,巴本又在1680年发明了安全阀。这样, 第一台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实验型的蒸汽泵,就 于1680年在英国试验成功了。
• 继巴本之后,在近代蒸汽动力技术的发展中作出 重要贡献的是英国机械工程师赛维利(T.Savery 1650-1715)。
• 1705年,纽可门、考利和赛维利一道,终于试制 出了第一台真正算得上是动力机的蒸汽机。
• 从巴本蒸汽泵到纽可门蒸汽机的早期蒸汽动力技 术的发展,已最初向人类社会预告了即将兴起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信息,特别是预告了蒸汽时代 的即将到来。
• 在工业革命中,大量的发动机被应用,这促使作 为机械员的瓦特对改进蒸汽机产生了兴趣。瓦特 自1764年开始改进纽可门蒸汽机的工作。他回忆 说:"当年格拉斯哥大学把修理一台纽可门蒸汽 机的任务交给我。在修理的过程中,我深感它的 不足,所以决心动手研制一种性能较好的蒸汽机。 " 瓦特当时告诉记者,纽可门蒸汽机有两大缺点: 燃料耗量大而效率低,另外就是它只能作往返的 直线动作。因此,除了用于矿井抽水之外,纽可 门蒸汽机没有其他用途了,而它浪费的蒸气可达 八成以上。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8世纪末,法国封建制度极端腐朽,国王路易十六所代 表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与广大的 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之间的矛盾日 益尖锐,群众运动不断高涨。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是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4)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间不定,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欧美有称为21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纺纱与织布的工业规模化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以内燃机发明、汽车工业的起点为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了电气化和电话、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而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达到了顶峰;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该以有机化工的末尾,基因工程的开始、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起点,生物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学科交叉和技术综合,以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高精细分析化学、纳米分子科学、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计算机软件设计、转基因生物技术、药物筛选高通量技术等学科与技术的综合集成,开发生物分子计算机元件、人工智能生物计算、合成细胞生物系统等,将在约30年内带来的是人工设计的新型生物分子材料、藻类人工细胞合成石油、纳米医疗细胞机器人等产业发展。支持重心转移到把资金力度放在潜在的高科技开发与发明,将是带来未来支柱企业发展的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 积极意义:
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势力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而膨胀,逐渐战胜了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为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地位,开始斗争。3改变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4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发展。5工厂制度形成,自由主义经济盛行。6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改变了世界面貌。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
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
动力的革新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货物运输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3.思想:激发了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 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 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它是用来摧毁一切 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 阶级的生产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 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棉纺织业 手摇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 水力织布机、轧棉机
动力 万能蒸汽机(联动式蒸汽机)
交通运输 汽船、蒸汽机车
工业革命过程
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领域: 约翰•凯伊发明“飞梭”,1733年取得专利
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工业开始
哈格里夫斯 (纺织工人) 手摇纺纱机
动 力 : 人 力
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 水力纺纱机
•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 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 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 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工业革命资料

工业革命资料

工业革命资料第七节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内涵(一)什么叫工业革命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也是从技术革命开始,最终引起社会革命的整个过程。

(二)工业革命的标志、起止时间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机器工业到了用机器制造机器的阶段,就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工业革命,不仅迅速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直接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引起了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二、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1、政治背景:英国较早的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1688年以后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英国逐步确立了以议会制和内阁制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这个政权积极地为资产阶级服务,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经济背景:农业革命的完成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粮食和原料,并造就了自由劳动力大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此外,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国债制度和税收政策等,都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经济条件3、技术背景:长达几个世纪的手工工场的发展,其生产的分工和专门化为机器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储备。

此外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支持4、内部动力: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使得英国国内外市场急剧扩大,使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这就要求更高形式的生产方式取代旧式的手工工场三、工业革命的进程在英国各工业部门中,最早采用机器的是棉纺织业。

因为棉纺织业是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要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棉织品的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

为提高生产率,满足市场需要,许多人努力从事技术革新。

1733年,棉纺织业中出现了一项重要新技术,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既省力,又加快了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