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不⽤⽂字的书和信》是⼀篇说明⽂,介绍了创造了⽂字之前,⼈类记事的⽅法和通信的⽅法,语⾔通俗易懂,⽂章结构清晰。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不⽤⽂字的书和信》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不⽤⽂字的书和信》原⽂ ⼈类在创造⽂字之前,常常⽤⼀些奇妙的⽅法来帮助记忆。

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法。

发⽣了⼀件事⼉,就在绳⼦上打⼀个结。

各个结⼤⼩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那些事⼉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

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记起以前经历的许多事⼉。

现在世界上还有⼀些民族没有⽂字,他们还⽤“结绳记事”的⽅法。

还有⼀些民族⽤贝壳代替绳结。

贝壳⼤⼩不⼀,颜⾊形状也有许多种,⽐绳结容易分辨。

⼀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在他们看来,就是⼀本书。

读了这本书,他们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

不但如此,在创造⽂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法。

跟记事⽤绳结或贝壳⼀个样,也⽤⼀些东西来表⽰意思。

譬如这⼀族送给那⼀族⼀杆枪或者⼀⽀箭,这就是⼀封宣战书。

那⼀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

从前有⼀个民族送给相邻的民族⼀封信。

这封信⼀共四样东西:⼀只死鸟,⼀只死⽼⿏,⼀只死青蛙,还有五⽀箭。

这些东西包含着什么意思呢?它是在说:“你们能像鸟⼉⼀样在天空中飞,像⽼⿏⼀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样在湖⾯上跳跃吗?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

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地,我们就⽤乱箭来对付你们!” 如果有⼀天,我们从邮递员⼿⾥收到⼀个包裹,解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这些东西,我们唯有连声叫怪,猜想是哪⼀个淘⽓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

谁知道在古代,这样⼀包东西却是⼀封严厉的信。

【篇⼆】⼩学三年级语⽂《不⽤⽂字的书和信》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理解课⽂内容,把课⽂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字前⼈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法,了解⼀些不⽤⽂字的书和信,知道⼀些传递信息的⽅式。

反思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反思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贺兰县达淑宁名师工作室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反思
培养对象 吴春霞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类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语言通俗易懂,文章结构清晰。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信息、大胆想象。


先说说如何从文中找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从文中的句子找出答案,例如“结绳记事”、“贝壳记事”是如何记事的,先找再读,找出具体的语句,反复读,读中加深理解。

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让学生比较“结绳记事”和用“贝壳记事”的方法。

并提出了“在没有文字的民族中,他们是如何运用‘贝壳记
事’的?”这一富有想像力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所介绍的内容,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顷刻间,学生心灵被放飞了,他们凭借老师为自己插上的想像翅膀,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中畅游,用自己的慧眼“发现”了一个个奇特而新颖的“贝壳记事”方法:用黑白两种颜色的贝壳分别表示夜晚和白天发生的事 情,并且用大贝壳表示重要的事情,小贝壳表示普通的事情;用红色贝壳和白色贝壳上添画黑点点的方法分别表示喜事和丧事,并且大贝壳都表示……教师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像和创造性表达的舞台,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语言储备和生活积累,促进了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发展,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 果。

 
当今的信息社会,时代呼唤具有独立性、敢于创新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从小敢于质疑、有独立见解、能独立思考,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内外相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这方面我指导还不到位,需要今后注意。

2015年10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腾、结绳、物语等非文字传递信息的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信息传递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非文字书籍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图腾:介绍图腾的定义、起源和作用,分析图腾在古代社会中的信息传递功能。

2. 结绳:讲解结绳的种类、用途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展示结绳在古代的实例。

3. 物语:阐述物语的概念、形式和特点,通过实例分析物语在古代社会中的信息传递作用。

4. 非文字书籍:介绍非文字书籍的种类、特点和创作方法,展示非文字书籍的艺术价值。

5. 实践活动:学生创作一本非文字书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非文字书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文字以外的信息传递方式。

2. 讲解:教师讲解图腾、结绳、物语等非文字传递信息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3. 欣赏:教师展示非文字书籍的实例,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

4. 创作:教师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一本非文字书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鉴赏能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信息传递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图腾、结绳、物语等非文字传递信息的方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非文字书籍的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3. 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信息传递方式的包容性。

五、教学资源1. 图腾、结绳、物语等非文字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非文字书籍的实例,如漫画、绘本、插画等。

3. 创作非文字书籍的素材和工具,如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信息传递方式的差异和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图腾、结绳、物语等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非文字传递信息的方式。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存在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历史和背景。

引发学生对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思考和讨论。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第二章:图像和符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图像和符号作为一种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存在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图像和符号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图像和符号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图像和符号在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中的应用和意义。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图像和符号的差异和共性。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像和符号。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并讨论。

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图像和符号表达。

第三章:用手势和肢体语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手势和肢体语言作为一种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存在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手势和肢体语言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手势和肢体语言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手势和肢体语言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意义。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手势和肢体语言的差异和共性。

3.3 教学方法使用视频或现场演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手势和肢体语言。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并讨论。

鼓励学生实践和分享自己的手势和肢体语言经验。

第四章:自然界中的信号和标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信号和标志作为一种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存在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信号和标志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信号和标志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自然界中信号和标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信号和标志的差异和共性。

4.3 教学方法进行户外观察或展示自然界中的信号和标志的图片或视频。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含义,学会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表达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本书,问学生:“这本书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学习1.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学生描述后,老师引导:“这就是不用文字的书,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3.老师出示一封信,问:“这封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5.老师举例说明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漫画、表情包等。

6.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表达情感。

(三)实践环节1.老师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在纸上用彩笔、剪刀、胶棒等工具创作一幅不用文字的书或信。

2.学生创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3.创作完成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用生活中的事物创作一幅不用文字的书或信,并分享给家人。

2.家长参与评价,共同感受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实践,使他们初步理解了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但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含义对话设计: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书吗?”学生:“书是用来读的,上面有字。

【教学设计】《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语文A版)

【教学设计】《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语文A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j《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类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表现了人类无穷的智慧。

通过写古代不用文字处理的书和信,处处引导读者体会文字的重要意义。

文章语言质朴无华,表达严密,读起来通畅连贯,结构清晰。

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展开想象,将古人的神态、说话的语言表达得活灵活现。

设问、反问假设复句,感叹句连用,又请今天的读者换位思考,使这样一篇说明知识的小文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现代先进的互联网,从不同方面学习人类通信的发展史和故事,领悟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伟大的,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字4个,写字8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之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方法。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认识文字的重要性。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伟大的,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信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情境导入:丁丁的好朋友交给丁丁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根细绳。

丁丁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猜猜看。

(请学生回答。

) 像这样的信,真让人读不懂。

所以我们要学习语文,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别人就容易懂了。

在远古的时候,文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人们是怎么写信的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学习第6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远古时代。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优秀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优秀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历史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概念和定义。

探讨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图片展示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二章:象形文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象形文字的特点和应用。

培养学生对象形文字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象形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象形文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法和观察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象形文字。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识别和表达象形文字的意思。

第三章:图案文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文字的特点和应用。

培养学生对图案文字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图案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图案文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法和观察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图案文字。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识别和表达图案文字的意思。

第四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回顾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特点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兴趣。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特点和意义。

提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建议和资源。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和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总结和回顾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特点和意义。

提供相关书籍和网站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第五章:评估和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5.2 教学内容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过程。

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

5.3 教学方法采用自我评估表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目标。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腾和图画的含义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图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图画进行交流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图腾的定义和作用2. 图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3. 图画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4. 图画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图腾和图画的含义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图画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图画进行交流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腾的定义和作用,图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图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图画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图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图画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图腾和图画的定义,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讲解图腾:讲解图腾的定义、作用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

3. 分析图画: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图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图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4. 案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画作品,了解图画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创作图画,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图画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的图画创作和课堂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图腾和图画的理解程度,以及观察、分析和解读图画的能力。

2. 评价方法:a)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图画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b)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分享彼此的观察和见解。

c)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给出鼓励和建议。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非文字形式的书籍和信件。

激发学生对非文字媒介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非文字书籍和信件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非文字媒介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非文字书籍和信件。

第二章:图像和符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像和符号作为非文字书信的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通过图像和符号进行沟通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图像和符号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图像和符号在非文字书籍和信件中的应用和作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和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和符号来理解其含义。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绘制和解读图像和符号来进行沟通。

第三章:地图和图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图和图表作为非文字书信的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地图和图表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地图和图表在非文字书籍和信件中的应用和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和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表来理解其信息。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绘制和解读地图和图表来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

第四章:声音和音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声音和音乐作为非文字书信的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通过声音和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和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声音和音乐在非文字书籍和信件中的应用和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和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声音和音乐来理解其情感表达。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创作和演绎声音和音乐来进行情感表达和沟通。

第五章:总结和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非文字书籍和信件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非文字书籍和信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探讨非文字媒介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挑战。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腾的概念以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能力,提高其对图腾图案的识别和解读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图腾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以及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如何通过图腾进行信息传递。

4.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图腾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图腾的概念,讲解图腾的分类及各种图腾的象征意义。

2. 图腾在古代文明中的作用:探讨图腾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图腾对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

3. 图腾图案的识别与解读: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识别图腾图案,解读图腾所传达的信息。

4. 图腾作为交流工具的实例:分析一些历史和现代的图腾交流实例,如图腾旗帜、图腾舞蹈等。

5. 学生实践: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图腾图案,并尝试通过图腾传达自己的信息和故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图腾的重要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设计图腾,提高其对图腾的识别和解读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和现代的图腾交流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腾的作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图腾的设计和交流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腾定义、分类、作用以及交流实例的PPT,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图腾图案素材:准备一些图腾图案的素材,用于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设计。

3. 设计软件:为学生提供图腾设计软件或工具,方便学生创作自己的图腾图案。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图腾图案设计:评估学生设计的图腾图案,包括图案的创意、象征意义和传达信息的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与图腾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包括其他形式。

2. 培养学生对图像、符号、肢体语言等非文字表达方式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非文字方式进行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作为传递信息的方式讨论图像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分析现代社会中图像的运用,如广告、电影等2. 符号的运用探讨符号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数学、音乐、交通等学习符号的分类和特点3. 肢体语言的理解研究肢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学习常见的肢体语言及其含义4. 非文字书面的表达分析无字书的创作和阅读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无字书5. 非文字信件的传递了解古代的非文字信件,如、暗号等学习编制简单的非文字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非文字表达方式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非文字方式进行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难点:对非文字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肢体语言的解读和无字书的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像、符号、肢体语言等非文字表达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非文字表达方式的实际运用。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创作无字书和编制非文字信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非文字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相关教学内容。

2. 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符号、肢体语言等案例。

3. 教学工具:白板、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

4. 实践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践活动成果以及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非文字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图片或一个简短的动画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非文字表达方式的好奇心。

2. 讲授:讲解图像、符号、肢体语言等非文字表达方式的特点和应用,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非文字沟通方式,如肢体语言、图形、符号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非文字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非文字沟通在特定情境下的优势和局限,学会适时运用。

二、教学内容1. 非文字沟通的定义和类型2. 肢体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适用场景3. 图形和符号在交流中的作用4. 非文字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5. 非文字沟通的局限性和应对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非文字沟通的基本方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不使用文字的情况下,运用非文字方式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非文字沟通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2. 示范法:展示肢体语言、图形和符号等非文字沟通的实例。

3.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练习,运用非文字方式进行沟通。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非文字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局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非文字沟通案例,引发学生对非文字沟通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非文字沟通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3. 实例讲解:展示肢体语言、图形和符号等非文字沟通的实例。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练习,运用非文字方式进行沟通。

5.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探讨非文字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局限。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非文字沟通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非文字方式进行沟通,并总结体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运用非文字沟通的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非文字沟通表达效果,给予建议。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七、教学拓展1. 非文字沟通的文化差异: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非文字沟通方式的差异和特点。

2. 非文字沟通在特定行业的应用:分析非文字沟通在某些特定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及反思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及反思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

2.能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学习过渡句的使用。

3.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学习过渡句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古今对比,导入课题远古时期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甚至没有文字,那么,在文字没有创造出来之前,人们是怎么记事和写信的呢?二、整体感知,弄清条理1.回顾课文,划分层次。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分成了几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到2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的记事方法,3到5段向我们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的通信方法。

2.学习过渡句的使用并迁移。

叶圣陶用了哪一句话使课文从记事方法转到通信方法呢?“不但如此,在创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我们把这个句子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不但如此”,第二部分是“在创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这里“不但如此”指的是什么呢?(一到二自然段介绍的记事方法),后面这部分指的是三到五自然段的通信方法。

这种将课文的两部分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

过渡句前面部分的作用是承接上文。

后面部分的作用是引出下文,所以整个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课文中使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使文章显得结构清楚,意思连贯。

我们来看一下过渡句的位置,过渡句的位置一般在课文中间段落的开头或末尾,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细读课文,领悟文意(一)学习“记事”部分。

1. 人类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是用什么方法记事的?这些方法有什么用途?完成表格。

2. 交流阅读收获,了解“结绳记事”的方法。

根据古书记载“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举一个例子,远古时期打猎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们就拿打猎来当例子,比如今天我打到了一头大猎物,我就在绳子上打个大结,打了三头小猎物,就可以在绳子上打三个小结,时间久了,一个月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月打猎的收获了。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非文字形式的书籍和信件,如地图、符号、图像等。

2. 培养学生对非文字信息的识别、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习惯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图作为一种非文字书:介绍地图的种类、功能和阅读方法,分析地图上的符号、比例尺等要素。

2. 符号书:讲解符号的分类、意义和应用,如道路标志、安全标志等。

3. 图像书:分析图像书的构成要素,如漫画、插图等,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4. 手势书:介绍国际通用的手势及其意义,学习日常交流中的手势运用。

5. 实物书:探讨实物书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如模拟地图、立体图书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非文字书的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深入了解非文字书的内涵和应用。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非文字书,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非文字书样本,如地图、符号、图像等。

2.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介绍非文字书的历史和发展。

3. 准备制作非文字书的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1. 学生能列举出常见的非文字书类型,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学生能理解非文字书的作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学生能动手制作非文字书,展示自己的创意和理解。

4. 学生能就非文字书的话题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作为一种非文字书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地图:介绍地图的种类、功能和阅读方法,分析地图上的符号、比例尺等要素。

3. 学习符号书:讲解符号的分类、意义和应用,如道路标志、安全标志等。

4. 探讨图像书:分析图像书的构成要素,如漫画、插图等,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学习手势书:介绍国际通用的手势及其意义,学习日常交流中的手势运用。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例如:地图、符号、图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解读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化、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珍惜文字、书籍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不用文字的书籍:地图、符号、图形等。

2. 不用文字的信件:图腾、印章、结绳等。

3. 古代文明中的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甲骨文、玛雅文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2. 培养学生解读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能力。

难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文明中的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2. 培养学生对文化、历史的理解和尊重。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4. 小组讨论: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制作心得和解读经验。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价值和意义。

6.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和解读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2. 学生能运用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3. 学生对文化、历史产生兴趣,并能够尊重和珍惜文字、书籍。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图片。

2. 实物素材: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实际物品。

3. 教学视频:关于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制作和解读的短视频。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如何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记录和传递信息。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艺术、建筑等。

二、教学内容:1. 图像记录:介绍古代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以及它们在记录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

2. 符号传递:讲解古代文字的发展过程,以及符号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3. 建筑设计:分析古代建筑特点,了解其如何传递信息和表达文化。

4. 现代应用:探讨现代社会中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如电影、音乐、网络等。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结合所学内容,创作一份不用文字的书或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像记录、符号传递、建筑设计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实践法: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创作,增强直观感受。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耗材:纸张、画笔、音乐设备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积极性。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不用文字的书或信,评价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壁画或雕塑,引发学生对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兴趣。

2. 讲授知识点:讲解图像记录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建筑中的符号和图案,如希腊神庙、印度佛塔等,引导学生了解其传递信息的方式。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一种不用文字的书或信的形式,进行创作和展示。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讲授知识点时,引导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思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0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些书和信,学生观察。

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3、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学生齐读两遍)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0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①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②指名说说。

③想读第1、2自然段的同学读。

(2)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③指名说说。

④想读的起立读3――5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讨论:有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②指名说说。

(4)小组学习:朗读课文三、布置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11-2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聪明才智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不用文字的书和信_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不用文字的书和信_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不用文字的书和信_北师大版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北师大版(2019)随着铃声,我走进教室,今天我要讲《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当我讲到“现代社会里,你可以打一个电话,发一份电报,寄一封快信,把你的意见尽快传递给他人。

”……教室里出现了骚动,有人坐不住了。

我故意停了下来,教室又重新恢复安静。

我继续开讲:“现代通信把你和他人连在一起,虽然远隔千里,但…….”这时,教室里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这个孩子平时很淘气,我以为他又有什么事,我有些生气,但是,还是叫起了他,他怯声声地说:“老师,我知道……”他断断续续地说:“前两天我爸爸出差了,他在外地每天都用手机给我打电话,问我的学习情况,他的电话是全球通……”噢,原来他想举例说现代社会离不开通信。

他刚说完,教室里又有几个人举手,怎么办?看起来他的话引起了共鸣。

“老师我也知道,上个星期我收到了在北京上大学的哥哥寄来的生日卡片,是邮局阿姨送来的。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回老家,让叔叔接我们,等我们到时叔叔果然在车站等我们。

教室里的气氛异常活跃,而我所准备的东西只能暂是搁浅,孩子们的情绪高涨,而我却还要把他们当做容器,想继续填充。

但学生们不买帐,也正式因为这样,使自己意识到虽然只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他们想挣脱束缚,展翅飞翔,翱翔天宇,搏击长空。

自己还能不放手吗?“老师,我还知道。

前几天晚上,妈妈医院的同事来电话让妈妈赶快回去,说有一个病人要做手术。

”后来妈妈说:“要是过去没有电话这个病人就危险了。

”“昨天,我从网上了解到许多知识,还给远在美国的姑姑发了一封Email,向他祝贺生日!”那个孩子洋洋得意地说,许多孩子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一个文。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反思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反思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反思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10个;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这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遇到很正式的说明文,在备课的时候就确定了教学的重点要向三个方面看齐——从文中找信息、归纳段意、发散思维。

先说说如何从文中找信息吧。

在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很多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文中的句子找出答案,例如“结绳记事”是如何进行的,先找在读,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为归纳段意的联系埋下伏笔。

在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上能一次说到,还很准确。

在分段方面,学生主要集中在把课文分成两段或者三段的比较多,其差异就在于把第一部分的两种记事方法分开了。

启发后找出正确的分段标准,开始归纳段意,第一部分可以训练学生找中心距来归纳,第二部分则需要更具板书提示来进行归纳,全班有80%的.人能一次就归纳正确。

在思维训练方面,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古人记事的方法,还要参照这一标准来想象一下自己怎样记录一件事情,则是训练学生活学活用文中告诉的要领,可以大胆展开想象。

学生在这一环节发挥得特别好,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分别说出了能代表的事情。

本课的朗读只要求读通读顺,两课时
的时间没有去处理读出感情,我认为说明文的教学应该将侧重点放在前面三种上,不要去照搬传统的讲读课文的模式,很多内容孩子都懂,直入主题就可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反思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反思范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创造了文字之前,人类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语言通俗易懂,文章结构清晰。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信息、归纳段意、大胆想象。

先说说如何从文中找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从文中的句子找出答案,例如“结绳记事”、“贝壳记事”是如何记事的,先找再读,找出具体的语句,反复读,读中加深理解。

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让学生比较“结绳记事”和用“贝壳记事”的方法。

在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出表示信的事物及信中表达的意思的句子,同桌互读,再齐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没有文字的信的局限性,比如容易让别人误会表达的意思,再让学生谈谈现代的传递信息的方法。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在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上能比较准确地说到。

在分段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题目来思考,经启发后学生把课文分成了两部分。

归纳段意时,我启发学生找中心句来归纳,全班有多数同学能比较准确地进行归纳。

孩子们对文中提到的`记事、书信方法感到很好奇,我借此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不仅了解古人记事的方法,还鼓励孩子们想象古人如何用它们记事,来训练学生活学活用文中告诉的方法,学生在这一环节发挥得比较好,从绳结的大小、贝壳的大小、颜色分别发挥想象,
说出了能代表的事情。

我又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参照这样的方法来想象一下自己不用文字怎样来记录一件事情,孩子们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

很多孩子设计了自己的不用文字的书或者信,想到了用图画、一些符号或者树叶等实物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一些创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