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空前的民族危机
第 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一、历史根源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联系必修二)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联系必修三)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二、戊戌变法的过程(一)开始:“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二)发展:1.变法宣传:①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
②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③创办学堂: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影响: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2.施政纲领:1898年,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3.组织机构:保国会。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影响: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三)高潮:百日维新(措施)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3.内容: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变法诏书。
变法具体措施:三、评价:1、结果: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
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失败原因: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②维新派力量弱小,不掌握实际权力;③维新派在方针策略方面的一些失误。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⑤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⑥严重脱离群众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⑦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
3、影响:启蒙的,进步的,爱国的,尽管它是失败的。
第15课 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败国家权 益进一步丧失 列强 掀起 瓜分 狂潮 资本 输出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瓦 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清政府为扩大 税源放宽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危机空前
19世纪末民族资本 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请思考: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一是不愿意做亡国之君; 二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 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因此下令 康有为筹划变法。
教材P108变法内容: 政治民 主化 经济工 业化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 立宪等政治主张
利于资阶参与政治,打击 了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没有触动到封建 土地所有制
其实质内容就是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法令中的体现: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重迭机构及冗员;开办大中小学 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等。
材料3: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论》 请回答: ③材料3中反映了康有为什么思想主张? 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
代表 康有为 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借用孔子亡灵,否定 专制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托古改制,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 梁启超 思想核心“倡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 性;变科举 谭嗣同 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勇士。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 制,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严 复 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系统地将近代西 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在近代中国,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我国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本课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事件,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并理解危机背后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民族危机的概念和原因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历史事件和理解历史背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民族危机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事件,掌握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主要表现;分析民族危机的原因,认识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理解历史背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危机的严重性,警醒学生珍惜和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尊严。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主要表现,民族危机的原因。
2.难点:分析民族危机的深层原因,理解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案例教学法: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典型事件为例,分析民族危机的原因。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事件插图、时间轴、表格等。
3.视频资料:搜集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4.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公开课课件】第15课 辛亥革命
①起义爆发的时间? ②打响第一枪的人是谁? ③起义的结果? ④起义后的革命形势如何?
历史不只是记忆,更是唤醒---
2、初建共和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国号 中华民国 国都 南 京 国旗 五 色 旗
临时大总统 孙 中 山
汉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医人 ——医国 改良 ——革命
孙中山
……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爱国帽兴,瓜 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 阳历兴,阴历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 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读书人:敢咦有,帝这制位自先为生者,,你怎天么下还共留击着之辫子呢?你不知
回味二:
世纪之交的中国
武昌起义 孙中山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秋瑾
林觉民
思考: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
“驱除打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入会誓词
假如你们就是19世纪末的热 血青年,你们想要革命,那 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才能把 革命做大,做成功呢?
1、追求共和
檀香树旗,振兴中华 同盟合流,红色裂变 三民主义,指明方向 思想论战,革命广传 黄花一役,举国鼓舞 武昌变天,凯歌行进。
清朝遗少:不要脸,不要皇帝不就乱套了吗?这么大的国家,谁来 管理?
读书人:要说文明话。我告诉你,人人平等,言论自由, 这也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没有皇帝就乱 了套吗?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没有皇帝,国家富强, 老百姓安居乐业。如美利坚、法兰西等。
平民甲与乙:你懂得可真多。 清朝遗少:变了,一切都变了。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二分田
①背景: 长征红军处于危险之中。 ②时间与地点: 1935、1 遵义 ③内容: a、纠正、肯定 b、选举、取消 ④意义: a、结束左倾 b、事实确立正确领导 c 、标志着成熟
d 、党史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
残 苍 从 头而 如雄 阳 山 头 越今 铁关 如 如 越 。迈 ,漫 血海, 步 道 。, 从 真
红军长征(背景、经过、意义)
南昌起义 1、背景:
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1)大革命教训:必须掌武装及领导权
(2)中共掌握部分武装力量
(3)敌人在南昌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1)时间: 1927、8、1
2、经过:(2)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
占领南昌 (3)概况: 南下受阻 兵分两路
打响第一枪
3、意义:
(1)时间:
1927年10月,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 (5)影响: 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为什么都没 有成功?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 照搬苏联经验,走城市中心道 路。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 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秋收起义
教训: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D.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利益
2.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A.集体领导的重要性 B.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 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派 B.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军队
第15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15讲国家出路的探究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问点一开眼看世界学问点二太平天国运动1.预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过程: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变乱→安庆战役→天京陷落。
3.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①主见:“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②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反映农夫追求社会财宝平均的抱负。
(2)《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夫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4.影响(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心权力下移。
学问点三洋务运动1.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斗,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内容(1)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都是官办企业。
(2)民用企业:开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3)新式学校:开办培育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4)新式海军: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4.评价(1)进步性: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局限性:抵制外敌侵略的目的未能达到;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学问点四义和团运动1.背景: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兴起:义和团运动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3.过程(1)八国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2)慈禧太后接受“招抚”义和团的方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把握利用。
4.结局: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5.评价(1)具有猛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2)呈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生疏到,任何国家瓜分中国的图谋难以实现。
1.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迈出了重要一步。
(√)2.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天京变乱是一次偶然大事。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红军改编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原中国工农红军) • 总指挥 朱德 • • 副总指挥 彭德怀 • • 参谋长 叶剑英 • 第一一五师师长 林彪 • 第一二0师师长 贺龙 • 第一二九师师长 刘伯承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 编第四军:(原南 方八省红军游击队) 军长 叶挺 副军长 项英
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和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佟麟阁
立 (1892-1937年) 身 当 中国国民党 与 抗日将领, 二十九军副 古 军长。河北 人 高阳人。 争
报 国 敢 云 天 职 尽
赵登禹
(1898~1937)
山东菏泽人。
国民党抗日将领 。
一三二师师长。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 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 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为遏制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 做为一名中学生,你可以做些什么?
(搜集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以“南京大屠杀不 能忘记!”为主题给远方的日本中学生写一 封信,用自己的努力还历史的真相,揭穿日 本历史教科书是“墨写的谎言”。)
小结
(一) 1937七月七, 宛平城里鏖战激, 鲜血染红卢沟桥, 中日矛盾更加剧, 全国抗战从此起, 统一战线终建立。 (二) 日军发动“八一三”, 上海南京大侵犯, 烧杀淫掠滔天罪, 南京屠杀三十万。 历史屈辱牢记心, 开创未来要和平。
2、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
从课文P74-75中,你能找出多少 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 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史实?
用精练的语言把它讲出来,比比谁 讲得最精彩!
大刀进行曲
——献给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它消灭! 把它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讨论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过程等问题,学生培养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思考讨论“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1936年,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联共抗日。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从而学会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感知九一八事就业兵团日本侵华的史实和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理解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学会运用历史眼光分析历史事实的方法和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为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20万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不战自退。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思考讨论: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新课教学】: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1)、日本侵华的必然性侵华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既定政策,早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经济遭受重大打击,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资料: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
1874年侵略台湾;1894年~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末参加瓜分中国的行列,将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后,将东北南部作为其势力范围;一战期间,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15课戊戌变法(1898年)提纲
15课戊戌变法(1898年)提纲一、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条件)(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洋务运动失败,救亡图存需要进行新的探索;(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根本原因) (3)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改良思想的影响;(5)国际环境: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的世界发 展潮流。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示范。
特别提醒:历史事件的背景往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或国际、国内方面,或主观、客观方面来分析。
要注重把握分析背景的一般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一问题。
二、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主张特别提醒:康有为为何托古改制。
中国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实力强大;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 (一)开端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二)发展(逐渐开展)作用: 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 宣扬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
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三)高潮:百日维新(1)施政纲领:1898年《应诏统筹全局折》(康有为)(2)组织机构:1898年保国会A 发起人:康有为;B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C 地点:北京、上海等地。
(3)百日维新A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4)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
(四)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四、变法内容作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特别提醒1:百日维新中的光绪帝。
百日维新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搁置,说明了维新派的妥协,也说明了光绪帝并不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导学案
丘北县树皮中学校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八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使用时间课题第15课八年抗战第课时编制赵良海审核审批签(章)【学习目标】七七事变、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知识链接】由九一八事变引入新课【导学过程】由局部抗战引入全面抗战(1)、自主学习、预习导学指导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阅读七七事变 1.年月日夜,在北平西南附近军事演习的日军谎称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紧邻卢沟桥的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拒绝,日军随即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就是,又称。
2.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国共实现第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面抗战开始了。
3.根据国共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
自主阅读台儿庄战役 4.1937年8月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5.1938年春,侵华日军进攻中国战略要地。
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指挥下,阻敌于徐州东北的,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歼敌,是抗战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士气。
自主阅读百团大战6.为了打破日军的‚‛,从1940年8月起,在等人的指挥下,八路军个团在华北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史称‚‛。
【达标检测】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B.柳条湖事件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大刀进行曲》是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什么人?()A.英国侵略者 B.日本侵略者 C.法国侵略者 D.泛指一切侵略者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工农红军被改编为()A.中国人民解放军B.中国人民支援军C.工农革命军D.八路军和新四军4.《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中国军队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战役的指挥者是()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傅作义5.‚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第15课戊戌变法-精选文档
祸起
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参预新政。稍 涉机要,皆令四人拟诏,军机大臣不知也。 及成,径达上所,军机大臣亦不知也。有为 又请开懋勤殿置十友,隐夺政权,于是人人 怨恨而大祸作矣。
——[清]刘体Biblioteka :《异辞录》,中华书局, 1988年10月,第一版,页163
戊戌政变
施不当、全面突击、树敌太多;急于 求成、贪大求全
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
材料三
大学士刚毅曾于慈禧面前“伏地 痛哭”,指责维新变法。当戊戌 五、六月间,皇上言改革,举朝 言改革,民间言改革,而彼独悍 然曰:“吾誓不改革”。表示 “痛心疾首于新政,必尽罢之而 后快。”大学士徐桐甚至宣称: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夤夜访袁,“围园杀后”
六君子饮刀菜市口,梁启超断发走扶桑。 瀛台之恨:修表· 读书· 珍妃
苦命鸳鸯
梁启超流亡之作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读陆放翁集》
“慈禧以后”
翁同龢作为皇帝的老师, 也是寄希望于“慈禧以后” 的。……在南洋与北美各 地组织保皇党,用心也仍 是寄希望于“慈禧以后”的 。“慈禧以后”像梦魇一般 缠绕这些维新志士一二十 年,直至1908年光绪皇帝 死在慈禧太后之前,他们 自己编织的梦才最后破碎 了,而他们曾想为之换血 的大清王朝,这时已是无 从起死回生了。 ——章开沅:《离异与回 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 关系试析》
——谭嗣同:《报元贝征》,《谭嗣同全集 》,第211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材料
“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 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 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 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890年
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教案1]
第17课辛亥革命【内容分析】“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国人的迫切愿望。
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使这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里程碑,革命党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了解武昌起义后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分析“南北议和”的原因,理解其影响。
(3)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讲述武昌起义后中国国内形势,分析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立场,讨论“南北议和”的必要性及其这一事件的后果和影响,(3)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4)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体会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走向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2)革命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重点难点】1.辛亥革命是在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爆发,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全面把握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顺应了民主潮流,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2.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导课环节】师: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皇帝?出现过多少个王朝?恐怕没有人能回答。
空前的民族危机.
1931年9月18日夜,岛本大队的河本中尉, 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 向走去。选了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 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 在铁轨下,并点了火……轰地一声,炸断的 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日本关东军参谋花谷正回忆
一、九一八事变
师长赵登禹
三、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
3、北平、天津失陷,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日军侵入天津
日军侵入北平
二、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经过
二、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秦邦宪、叶剑英与周恩来
三、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
1、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卢沟桥
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三、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
2、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副军长佟麟阁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军进攻沈阳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一、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东北三省沦陷,日军建立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成立
傀儡皇帝溥仪
溥仪与日本天皇握手
一、九一八事变
3、东北抗日义勇军奋起抵抗日军。
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
二、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东北沦陷 、
东 三 省 沦 陷
蒋介石为了集中全部力量消灭红军,实行“ 蒋介石为了集中全部力量消灭红军,实行“攘外必先安 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步步妥协退让,实行不抵抗政策。 内”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步步妥协退让,实行不抵抗政策。 由于东北军执行这种不抵抗政策,辽宁、 由于东北军执行这种不抵抗政策,辽宁、吉林两省不到五天 已大部失守。1932年 月黑龙江省被日军攻陷, 已大部失守。1932年2月黑龙江省被日军攻陷,标志东北三省 全部沦陷,日本随后在长春建立以溥仪为执政(1934年改称 全部沦陷,日本随后在长春建立以溥仪为执政(1934年改称 皇帝” 的满洲傀儡政权, “皇帝”)的满洲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版图中分裂 出去。 出去。
西安事变发生后,应张、杨的要求, 西安事变发生后,应张、杨的要求,周恩来率中共 代表团赴西安调停。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 代表团赴西安调停。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 平解决。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 平解决。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准 备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备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张学良 杨虎城
1936年12月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率军政要 员到达西安, 员到达西安,强令张学良和杨虎成继续 进攻陕北红军, 进攻陕北红军,并且断然拒绝张学良和 杨虎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反复劝说。 杨虎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反复劝说。 12月 12月9日,西安万余学生举行要求联共 抗日的请愿游行, 抗日的请愿游行,蒋介石竞下令军警动 用武力。12月12日清晨 日清晨, 用武力。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一部突 袭临潼县华清池, 袭临潼县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及其随 行的军政要员,并送往西安。 行的军政要员,并送往西安。张、杨通 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 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 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西安的群众示威活动
(西安事变前的张、杨) 西安事变前的张、 西安事变前的张
背景: 1、背景: 日军占领我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逼。 ①日军占领我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逼。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②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③中共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得到中国 社会各界的拥护。 社会各界的拥护。 背着“不抵抗将军”之名张学良和杨虎成在“剿共” ④背着“不抵抗将军”之名张学良和杨虎成在“剿共” 屡遭失败,不愿意自已的力量在内战中消耗殆尽。 屡遭失败,不愿意自已的力量在内战中消耗殆尽。 2、经过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 史称“西安事变” 谏”(史称“西安事变”) 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二、西安事变
1、张学良、杨虎成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 、张学良、
1936年12月12日, 年 月 日 张学良、 张学良、杨虎城在 西安发动兵谏, 西安发动兵谏,逼 迫蒋介石抗日, 迫蒋介石抗日,是 为西安事变, 为西安事变,亦称 双十二事变。 双十二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弯月挂 1931年 18日夜, 日夜 高粱地黑压压一片;疏星点点, 起,高粱地黑压压一片;疏星点点, 长空欲坠。 长空欲坠。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 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 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 领部下数名向柳条( 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湖方向走 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 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 一边选了离兵营800 800米往南去的地 一边选了离兵营800米往南去的地 在这里, 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 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 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 轰的一声, 火。······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 轰的一声 枕木向四处飞散。 枕木向四处飞散。 ——日本关东军参谋花谷正回忆 日本关东军参谋花谷正回忆
第四 单元 抗 日 战 争 与 民 族 解 放
第15课 课
空前的民族危机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森林煤矿, 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 九一八, 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 九一八 九一八, 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 流浪!流浪! 爹娘啊, 藏,流浪!流浪!……爹娘啊,爹娘啊,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这首悲愤 松花江上》曾经在中华大地广为传播。 的《松花江上》曾经在中华大地广为传播。 九一八”那天发生了什么事件, “九一八”那天发生了什么事件,东北同 胞为什么会离乡背井,到处流浪? 胞为什么会离乡背井,到处流浪?
导言趁国共两党内战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 趁国共两党内战之际,
丧心病狂的侵略战争,采取灭绝人性的屠杀政策, 丧心病狂的侵略战争,采取灭绝人性的屠杀政策,使 中华民族陷入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民族危机。 中华民族陷入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民族危机。 国难当头,蒋介石接受共产党人的要求, 国难当头,蒋介石接受共产党人的要求,实现第二次 国共合作,共同御敌。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与强敌、 国共合作,共同御敌。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与强敌、 文明与野蛮、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强敌缴械投降后, 文明与野蛮、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强敌缴械投降后, 走出战争废墟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走出战争废墟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 为了维护其“党国”体制, 为了维护其“党国”体制,撕毁了与共产党人达成的 和平建国协议, 和平建国协议,悍然发 动内战。 动内战。美国的大炮帮不了 他实现轰毁中国革命航 船的迷梦, 船的迷梦,也挽救 不了独裁政权覆灭 的命远。 的命远。在人民解 放军凯歌行进中, 放军凯歌行进中,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 的真正主宰——人民的伟大身影 ——人民的伟大身影。 的真正主宰——人民的伟大身影。
1931年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1931年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日军装甲车侵入沈阳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1932年 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三省成为 日本的殖民地。中间坐者即为溥仪。 日本的殖民地。中间坐者即为溥仪。
西安事变
2、中共中央主张和平解决 、
西安事变成功捉住了蒋介石, 西安事变成功捉住了蒋介石,如果你是当事 亲日派,亲英美派,共产党), ),你想怎样处置 人(亲日派,亲英美派,共产党),你想怎样处置 蒋介石? 蒋介石? 代表人物 亲日派 亲英美派 何应钦 宋美龄 救蒋 中共 周恩来 和平解决 态度 杀蒋
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 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已经威胁到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已经威胁到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蒋介石是国民政府首脑,控制着中国大量的军事、 2、蒋介石是国民政府首脑,控制着中国大量的军事、经济资 和平解决能防止国民政府内部亲日派势力夺取最高权力, 源。和平解决能防止国民政府内部亲日派势力夺取最高权力, 争取蒋介石停止内战,积极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争取蒋介石停止内战,积极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符合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符合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已经严重损害了英、 3、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已经严重损害了英、美等国在华 利益,代表英、 利益,代表英、美利益的蒋介石集团有可能接受中共联合抗 日的主张。但是, 日的主张。但是,如果不采取和 平解决的方针, 平解决的方针,将西安置于南京 政府对立面, 政府对立面,有可能爆发对中华 民族极端危险的新的大规模内 战,这是日本和亲日派欢迎的前 途。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 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 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 抵抗日本顶多三个月就亡国了。 抵抗日本顶多三个月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冯玉祥《 冯玉祥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政府现在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 材料二:政府现在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 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力避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 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力避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 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国民政府 材料三:1931年 22日 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 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 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 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四:1931年10月 国民政府秘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 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秘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 英代表蒋介石声称: 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 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 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让出东北” 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 让出东北 请问: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有哪些? 请问: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有哪些?
“九一八”纪念馆 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日本关东军发动事变 、 1931年9月18日, 年 月 日 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 关东军炸毁沈阳城北的 柳条湖边的一段铁轨, 柳条湖边的一段铁轨, 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 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 并以此为借口袭击东北 军驻地北大营, 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 史称“ 阳,史称“九一八事 变”。
东北沦丧——逃难的东北民众 东北沦丧
刺杀幼童之后, 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日军虐杀中国平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日军对中国平民大屠杀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