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十大物流公司分析对比
UPS公司UPS国内业务所占比例较大而欧洲及亚洲较少UPS运输方式主要是国内路上运输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联邦快递联邦快递在,美国业务占的比较大联邦快递运输方式空运比较大,是空运公司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莱德公司莱德公司在美国业务比重较大莱德的运输服务所占比重较大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TNT邮政公司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泛亚班拿泛亚班拿主营业务是空运和海运泛亚班拿主要市场是欧洲和非洲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英运公司英运公司配送收入所占比例较为高,说明配送是主要业务英运公司在英国和爱尔兰在净收入和营运利润搜占比例较高,说明这两个地方是它的主要市场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康洁公司康洁公司主要分布在远东地区康洁公司在空运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说明空运是他的主营业务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由图可知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经营收入在2000年至2012年直线上升,说明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大此资料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2012年年报中铁现代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现代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铁路年货物办理能力最强,说明公司主要是搞铁路公司的中铁现代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运输方式是汽车和叉车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外物流公司收入对比分析中远在国内物流公司中收入最高,其他公司如图依次递减,说明中远最有潜力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由上图可知中国与外国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中邮仓库在中国是最大的但比起泛亚班拿公司还有较大的差距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外的人员从图上可以看出,国内远远少于国外的人员,且差距较为明显。
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GDP占有率小组工作总结通过对此次中外十大物流公司对比分析,我们小组得到一下结论:1.虽然有些国内物流企业在某些领域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还是与国外的有一定差距的,国内物流企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企业战略的先进行,可实施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发展方向和企业的成败,它位居于一个咽喉的重要位置,所以以后一个企业,公司要先发展,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好就必须抓住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主向3.国外的物流公司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于它严格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我们国内物流企业值得吸收和借鉴的4.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要有强大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让每一位员工最大限度的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让企业得到他的发展必须的,充分利用员工这个可控制性的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使员工发挥最大利益,这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5.一个公司必须有自己的主营业务和副营业务,一个企业的确需要多方面的发展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一个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营业务,如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UPS等公司这也是他们发展到现在必不可少的的因素,主营业务应该从始至终贯穿整个公司,是公司发展强有力的收入来源6.通过此次对中外十大物流公司的对比分析,充分的调动了各个成员的搜集资料,团队合作,规划,协调等各个能力,体现了各个成员之间的强烈的责任心,积极的进取心强烈的团队精神,充分的体现了我们小组:团结、协助、共赢的目标。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异辨中外物流差异辨析一、引言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物流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
中外物流发展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交通网络、运输方式、仓储管理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揭示中外物流差异的本质。
二、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物流运输的基础,不同国家的交通网络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由于国土辽阔,北方和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相对薄弱,节假日期间常常出现拥堵现象。
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交通网络覆盖面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拥堵现象较少。
此外,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相对滞后,而美国的高速公路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网络体系。
三、运输方式物流运输方式是衡量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由于其地理特点,铁路和公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
而在发达国家,海运和铁路运输发展成熟,航空运输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此外,国内的快递业发展迅速,与国外相比,中国物流企业更注重综合运输方式的整合,以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四、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在物流运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仓储管理相对简单,仓库分布较为分散,缺乏规模化和专业化管理;而国外的仓储管理更加高效,通过仓库管理系统及自动化设备实现货物流转和仓储管理的数字化。
五、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直接影响到物流效率和可追溯性。
在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水平高,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全程跟踪和在线监控。
而在中国,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孤岛现象比较突出。
然而,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物流信息化升级,逐步向国外发达国家看齐。
六、结论综上所述,中外物流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交通网络、运输方式、仓储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
这些差异既反映了其国家特点,也提醒我们在进行国际物流合作时需注意相应的差异。
随着中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国际物流差异将逐渐缩小,中外物流将趋于一体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推动物流发展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企业物流与国外物流的差异只是分享
课题研究——国内企业物流与国外物流的差异在过去20年里,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过程中,世界500强中除少部分公司因为我国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而不能在中国投资外,几乎都在华进行了投资,涉及制造领域以及多数服务领域,分布在全国除西藏和宁夏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市。
这些外资公司及跨国公司增强了我国的生产制造技术,并使我国成为全球的“世界工厂”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不过十几年,在这期间,许多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现代物流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我国东部地区有许多城市在完成物流规划后,将开始招商引资;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将出台全国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设想与有关产业政策,对具备较强实力的物流企业予以扶持,地方政府特别是沿海一些省、市也将逐步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部分工业与流通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与中外合资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将首先释放大量的物流需求,如家电、服装、汽车、日化、连锁零售、饮料、医药、烟草等行业,预计未来10年内,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收入每年将有20%的增长幅度。
然而尽管我国关于物流行业在近几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社会物流总效益在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起步的发展阶段,与国外的物流行业有着巨大的差异。
首先我们以第二产业——工业中的汽车行业为例,比较国内与国外的物流差异。
(一)国内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汽车公司自建厂以来一直把物流系统的有效运作,作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工作之一。
本文介绍东风公司物流管理改善实践,供生产制造企业及物流管理者参考。
采用灵活的运输方式用于汽车生产过程进行工厂运输设计,当时制定的厂际运输设计原则是厂际(总成厂与总装配厂以及总成厂与总成厂之间)间大总成(车身、车架、车桥、车轮、发动机、变速箱等)的运输、大宗物料的运入以及商品汽车的发送采用铁路运输其余中小总成及零部件采用汽车运输。
根据这一设计原则,大总成采用铁路运输时在厂区内需要建设74公里铁路和7个进行铁路车辆接发及编解作业的车站。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物流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中外物流业的差距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一、法律规范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的法律规范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国外,物流业的法律规范非常严格,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国外,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证书才能够加入这个行业。
而在国内,物流业的法律规范相对较弱,许多从业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二、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国外,物流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非常先进,能够实现对整个物流过程的全面监控。
而国内的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许多企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纸质记录的阶段。
三、服务质量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的服务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国外,物流企业通常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货物的收发、仓储、配送等。
而在国内,许多物流企业仅提供单一的物流服务,很难满足客户的综合需求。
四、运营管理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的运营管理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国外,物流企业通常会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如运营管理、成本管理等,从而提高物流运营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而在国内,许多物流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管理水平较低。
五、资源整合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国外的物流企业通常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从而提高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而国内的物流企业在这方面表现较为薄弱,缺少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
六、能源消耗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的能源消耗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国内物流企业在车辆、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较低,能源消耗量也相应较高,这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综上所述,中外物流业在法律规范、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运营管理、资源整合和能源消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要想缩小这种差距,中方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
中外物流差异辨(doc 7页)
中外物流差异辨(doc 7页)和批发零售等企业组织自我物流服务的开支算作物流市场的交易规模或物流市场开发的潜力所在。
因为企业并不一定必须要到市场上去采购物流服务。
即使在美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是自我物流服务的。
如沃尔玛就拥有约600万平方米的自营仓库,通用汽车公司和惠而浦公司则分别拥有234万平方米和98万平方米的自营仓库。
虽然从理论上说,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分工协作的深化,生产制造和批发零售企业会越来越多采用物流外包的客户服务方法,到市场上去采购第三方物流服务,但如果简单地把物流总成本占GDP 的比重作为物流服务的市场规模,简单地把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降低作为物流服务的潜在市场,甚至于把这种节约直接计算为所谓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那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恐怕就只能是一个美丽的陷阱了。
实际上,企业物流外包的需求只能伴随工业化进程逐步释放,而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业化进程是很少有一个企业能够伴随始终的。
换句话说,可能超过物流企业经济承受能力的长远的物流市场潜力很大,但在物流企业持续发展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范围内的市场规模却可能是有限的。
如果物流企业把远期市场误认为当前市场,就会导致企业资源配置和发展战略决策的重大失误,后果可能是惨痛的。
显然,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初期,我们非常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
2.对物流市场的夸大误导了企业决策。
对物流市场规模夸大或过于宽泛的估计,使得一时间各类企业对物流市场趋之若鹜。
最根本的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如今,翻牌为物流公司和参与物流市场开发已经成为极具我国文化特色的一种经济潮流和企业时尚。
有报道说,从1999年底到2002年期间,我国已经注册的物流企业有73万家。
这种现象的背后必然是企业物流资源配置的决策失误。
有研究表明,美国在2000年时只有约100到150家3PL公司在市场上有效竞争,另有400到1500家物流公司只能提供某些片段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所以,充其量美国只有约1650家物流企业。
物流论文: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营销的不断开展,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物流业飞跃性、多样性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系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我国物流业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物流业面临国外物流企业大举登陆的竞争。
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将我国物流业列入中国加入WTO之后最受冲击的产业之一。
本文简要对中外物流业发展做一些比较,分析其间存在的差距。
物流的认识和理念在欧美、日本,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形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
在日本,物流观念的形成虽然比美国晚很多,但发展迅速,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在对国内物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如今任何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都与物流分不开,在日本街道上随处可见写有醒目的“just in time”标语的物流配送车辆在急驰。
我国虽然从80年代开始对物流进行研究但只停留在学术界,人们对于物流整体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
在服务意识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外企业远远地走在了前列,“客户就是上帝”的观点最早就是由日本人提出来了的,正是一直秉承着这种观念,日本企业和理论界才会提出物流配送的JIT理论,才会适应不同时期客户要求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物流发展策略。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很难真正确立起“用户至上”的服务观念。
这种理念上的差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就物流公司而言,没有很好地考虑过现代物流业的宗旨是什么,基本上只是想着怎样多赚客户的钱;另一方面是就客户而言,也没有考虑生产企业的职能是什么,想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外物流对比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从日本、美国引进现代物流概念,物流业开始起步。
近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逐步释放出对现代物流业的巨大市场需求,我国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1.物流理念方面的差距被誉为当代“管理学之父”的P.F.德鲁克最先提出了“物流”的概念并指出,物流是“一块经济界的黑暗大陆”、“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之后,物流业在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
如果分析国外物流业发展的特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和日本,欧洲基本与美国相似。
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一直将物流战略作为企业商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整个物流的管理始终围绕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升级和物流技术的进步。
而作为现代物流发展后起之秀的日本,则主要突出“物流系统”的观念,强调从社会角度构筑人文化物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伸内容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系统等领域,突出物流作为社会功能系统对循环型社会发展的贡献。
因而在发达国家,物流被看作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的系统集成的现代概念。
其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按用户(商品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的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存储、搬运、货物处置、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
物流就是这些本来各自独立的但又有某些联系的相关活动所形成的集成的、一体化的系统。
但是,中国物流业目前在观念上仍处于“传统物流”的水平,多数企业对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的单项集成上,忽视系统集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
同时,企业缺乏协同竞争,多数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难以形成网络化的大系统,在“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这种自我调整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
物流在国外的发展表明,先进的物流系统可降低占商品总价值30%-50%的物流成本,从而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型利润源。
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差异比较和经验借鉴
中外智慧物流发展旳差别比较及经验借鉴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放, 物流公司开始走向信息化, 智慧物流成为将来发展旳新趋势。
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技术, 通过接入多种物联传感设备, 如无线射频辨认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 标签、GPS技术等, 对产品进行不同阶段旳信息采集、筛选、分析、跟踪、汇总, 以此实现物流旳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实时化, 是一种新型旳物流业态。
与发达国家相比, 国内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 存在着物流基本设施、物流技术、物流装备、物流管理滞后, 物流信息原则化缺失等问题。
因此, 本文比较中外智慧物流发展旳差别, 从而获得相应旳经验启示, 以期增进国内智慧物流业旳发展。
一、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分析(一)拥有良好旳交通运送网络环境国外政府积极打通物流通道, 多式联运发展迅速, 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本设施环境。
一方面, 国外政府积极推动流通基本设施旳衔接。
如欧盟从1996开始实行全欧交通网络筹划(简称TEN-T)。
TEN-T筹划将衔接各国重要旳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机场、港口、交通管理系统, 消除跨国境运送瓶颈, 实现交通运送一体化。
TEN-T筹划估计到2050年, 将打通9条贯穿全欧洲旳“核心运送通道”, 其中涉及2条南北走廊、3条东西走廊、4条对角线走廊。
另一方面, 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国外政府容许可由两种及其以上旳交通工具互相衔接, 完毕运送过程, 推出一系列增进多式联运发展旳行动筹划, 从而完善交通运送网络。
如欧盟支持多式联运项目旳马可波罗筹划和组合运送试点示范旳PACT筹划等, 并通过财政鼓励、关税豁免等手段对多种运送混合运营方式提供信用优惠, 如德国政府对联运设施旳资助比例最高可达85%。
国外政府通过推动流通基本设施旳衔接性以及多式联运发展, 实现国家之间及国内政府、区域、公司等各方面旳协调与合伙, 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本设施环境。
(二)拥有雄厚旳技术保障, 物联网技术应用较强智慧物流是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旳, 物联网是其发展旳技术基本。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别辨.. 在20和21世纪之交兴起旳物流热,无疑给我国旳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新旳活力,不仅使得物流产业即第三方物流业自身旳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旳注意,并且为我国服务业旳发展注入了新旳元素,更重要旳是为公司旳物流管理提供了以客户服务为终极价值目旳旳现代理念。
. 但是,纵观20数年来物流产业在我国旳发展历程,特别是在面对WTO条件下旳市场开放和跨国物流公司旳市场竞争压力旳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物流产业旳发展才刚刚起步。
可是,令人遗憾旳是,我国旳物流与发达国家旳物流即所谓现代物流,在一开始就存在很大旳结识上旳差别。
这种差别重要表目前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市场规模旳判断;二是对物流管理活动旳界定。
这种结识上旳差别事实上已经对我国物流产业旳健康发展,特别是对公司应对市场竞争旳物流资源配备决策产生了不良旳影响,应当引起广泛注意。
. 一、对物流市场结识旳差别. 1.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被夸张了。
. 物流市场就是第三方物流(3PL)市场。
所谓物流产业就是第三方物流业(3P.Industry)。
据美国美世(Mercer)顾问公司6月发布旳一项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旳对我国3PL市场调查旳成果,我国旳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即约50亿美元旳规模,仅及美国物流市场608亿美元旳1/12。
..事实上,摩根·士丹利亚太投资研究小组于9月推出旳《中国物流报告》基本上还是维持了美世顾问公司旳见解。
在估计中国每年物流费用超过亿美元旳同步,摩根·士丹利觉得我国旳3PL市场在所有物流费用支出中仅占2%,即约40亿美元旳规模。
也就是说在所有亿美元旳物流费用开支中,约有40亿美元是用来在市场上采购3PL公司物流服务旳。
. 但是,始终以来,在我国有一种比较流行旳说法,基本逻辑就是我国旳物流成本占GDP旳20%,约19000亿元旳规模,比发达国家旳平均水平高出许多。
如果可以减少到发达国家约10.GDP 旳水平,就可以节省物流成本或实现利润9500亿元。
我国物流与世界物流差距比较【课件】-精品文档
强大的信息支持
全面优异的物流服务体系
核心竞争能力
UPS、DHL
深厚的企业文化和完善的人事管理 制度
保障落实员工福利;以人为本,重 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上下级、同 事间的沟通渠道顺畅。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在电子 商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丰富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验;提 供多行业、多领域的物流解决方案。
卓越的电子商务能力
全程配套性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1、STO申通快递 (总部上海,创建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经营快递业务的品牌 之一) 2、SF顺丰速运 (于1993年深圳,快递行业十大品牌,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 3、EMS-中国邮政 (于1985年,总部北京,快递行业十大品牌,中国邮政集团) 4、宅急送 (于1994年,总部北京,快递行业十大品牌,北京宅急送快运股份有 限公司) 5、圆通快递 (总部上海,于2000年,是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上海圆通 速递物流有限公司) 6、天天快递-TTK (总部上海,于1994年杭州,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天天快递有 限公司) 7、韵达快递 (于2019年上海,上海谷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特色的物流及 快递品牌) 8、中通速递 (总部上海,于2019年,快递行业影响力品牌,中通速递有限公司) 9、汇通 (于2019年上海,快递行业十大品牌,上海增洲实业有限公司,) 10、DDS勤诚 (于2019年深圳,快递行业十大品牌,深圳市东道物流有限公司)
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非 常迅速。早在2019年的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 规模就已达40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过去年几 年里,第三方物流这个市场成长得很快,绝 大多数被调查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过去三 年的年均增长都超过了30%.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 方面都比不上国际上的先进物流企业。
中美物流差异比较
中美物流差异比较一.中美物流定义的差异1.1中国国内对物流的定义与美国存在一些差异,中国国家标准的物流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2而美国物流定义比中国多了客户需求、效益和计划、实施与过程控制两个部分。
美国的物流定义着眼于微观—企业角度,中国的物流定义则着眼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
1.3造成此差异的原因分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转型国家,市场经济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领域的计划经济色彩依然浓厚,买方市场环境没有完全形成,消费者满意的市场营销理念并没有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理念,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改变产品和价格来增加销售;在国内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的情形下,政府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推动基础设施发展,更愿意让物流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从宏观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物流定义没有明显的“让顾客满意的理念”,同时,它描述的是一种“物体流动的过程”,而缺乏管理的内涵。
这反而使中国的物流定义内涵更广,既可以从企业角度理解,也可以从宏观层面理解,这就为政府发挥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让人们对物流的活动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差异。
二.中美物流成本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比较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从宏观上看,物流成本占国内的生产总值的比重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从微观上看,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以及竞争力的强弱。
2.1美国物流成本现状及其变化趋势2.1.1 美国物流成本组成内容根据《美国物流年度报告》(Annual“State Of Logistics Report”)显示,美国物流成本核算普遍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即:物流总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中,存货持有成本=利息+税、折旧、贬值、保险+仓储费用,物流运输成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油料管道运输+航空运输+货运代理相关费用+货币费用,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订单处理及IT成本+市场预测、策划制定+相关财务人员的管理费用。
中外快递行业差距在哪里?
绿蚂蚁物流搜索随着物流“热”的不断升温和全球“四大”速递巨头先后逐鹿中国市场,作为物流终端服务的速递业务,正成为中外速递公司竟相争夺的一块新的“奶酪”。
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那么今天绿蚂蚁快递服务平台()就带大家来比较一下中外快递业的差距在哪里,不断的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从经营理念,速递技术,快递服务水平,定价策略以及网络建设五个方面提升,争取早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营理念的差距随着全球速递业四大巨头:中外运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及荷兰天地快运(TNT)先后登陆中国,他们给中国速递业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
四大速递巨头领跑的速递业已不再是简单的门到门、户到户的货件运送,而是集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保险、代理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行业。
四大巨头除了提供速递服务外,还提供包括库存、运输、货代及售后服务等多项物流业务。
2003年初,FedEx已在中国实施全方位的经营战略。
DHL也不甘落后,开始启动多元化发展计划。
相比之下,以中国EMS(中国邮政)、宅急送、天地快运等领衔的我国速递业目前还局限于点到点、户对户的单一速递模式,尤其是众多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是狭窄,在很大程度上还充当着“跑龙套”的角色。
速递技术的差距国际速递公司成功抢滩中国市场,其优势除了他们全新的经营理念外,更明显的优势在于拥有先进的速递技术。
相比国际速递巨头先进的速递技术,我国速递企业在速递技术的应用上可谓异常落后。
以中国EMS为例,目前,EMS还不能对在途包裹进行跟踪。
近年来,EMS虽然已开始建立网络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
有些地方经常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甚至发生邮件丢失现象等问题,结果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服务质量。
服务水平的差距绿蚂蚁物流搜索同中国速递公司的服务相比,国际速递巨头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为客户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历来是国际速递公司经营战略的出发点和核心。
中外物流业对比分析以及国内物流就业前景
仓储与配送实务第一次实训内容2011213102 朱玉立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征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 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
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
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国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例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上海宝钢等,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在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已开始尝试和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
其三是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中,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二) 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如丹麦有利物流公司等。
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如丹麦有利为马士基船运公司及其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如UPS、TNT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在纷纷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
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公司、北京华运通物流公司等。
2024年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总结范本
2024年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总结范本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物流在____年已经变得愈发重要和复杂。
相比之下,国内物流在某些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总结____年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
第一,地域跨度: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地域跨度的差异。
国际物流涉及的地域范围更广,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运输和流通;而国内物流则主要涉及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之间的运输和流通。
第二,运输方式: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的运输方式也存在差异。
国际物流更多地依赖于航空运输和海洋运输这样的长距离运输方式,而国内物流则更多地使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等短距离运输方式。
第三,海关和税务:国际物流在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关时需要遵守各种法规和规定,包括海关手续、报关和缴纳相关税务等。
而国内物流则相对较少遇到这些问题,因为通常只需要履行国内的相关手续和税务。
第四,文化差异:国际物流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这包括了解各种语言和文化习俗,以确保顺利的通信和交流。
国内物流则相对较少受到这种文化差异的影响。
第五,时间和成本:国际物流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高的成本。
由于国际运输跨越了更远的距离,并且涉及各种海关和税务手续,因此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高的费用。
国内物流则通常更加便捷和经济,因为运输距离相对较短,并且遇到的法规和手续相对较少。
第六,风险管理:由于国际物流多数情况下需要穿越不同国家和地区,请注意风险管理。
这可能包括货物的损失、损毁或被盗风险。
国内物流的风险管理相对较简单,因为在同一国家范围内运输和流通。
第七,信息技术:在____年,信息技术对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物流更多地依赖于全球性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确保全球范围内的货物追踪和供应链可视化;而国内物流则更多地依赖于国内的物流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____年的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在地域跨度、运输方式、海关和税务、文化差异、时间和成本、风险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异辨在20和21世纪Z交兴起的物流热,无疑给我国的T-业化进程注入J'新的活力,不汉仪得物流产业即笫二方物流业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注盘,而且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索,更重耍的址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了以客户服务为终极价值II标的现代理念。
但是,纵观20多年來物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向对WTO条件卜的市场开放和跨国物流公司的市场竟争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可是,令人遗憾的恐,我国的物流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即所谓现代物流,在一开始就存在很人的认识上的望异。
这种莖异上要农现在两个方而:足对物流币场规模的判断:一是对物流管用活动的界定•这种认识卜•的怎异实际1:C经对我13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待別是对企业应对市场竟争的物流资源配直决策产生了/、R的影响,应当引起广泛注盘。
、対物漁币场认识的总异1 •我国物流帀场规模被夸人了。
物流市场就是第二方物流(3PL)市场。
侨诅物流产业就足第二方物渝业(3PL Industryk搦羌国美世(Mercer)顾问公J 2002年6丿J公布的一项和屮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的对我国3PL市场调査的结果,我国2001 年的物流帀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即约50亿美元的规模,仅及美国物流市场2001年608亿災元的1/12.实你上,摩根•士丹利亚人投资研究小组于2003年9丿J推出的《屮国物流报告》取本上还是维持了芙世顾问公司的看法。
在佔计屮国每年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羌元的同时,摩很-士川利认为我国的3PL旳场在全部物流费川支出屮仅山2%. HI哟40亿关兀的规模。
也就是说在所仃2000亿关兀的物流费川歼支屮.约有40亿羌元足用來在市场上采购3PL公可物流服务的。
但足,社以來,在我国冇•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棊本逻辑就是我国的物流成木.’i 0DP的20%,约19000亿兀的规模,比发达国冢的半均爪平鬲出许多.如果能够降低到发达国家约10%GDP的水平•就町以节•约物流成木或实现利涧9500亿元。
中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差距及原因探析
中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差距及原因探析1. 引言中美贸易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其中涉及的贸易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了农产品。
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但是在物流环节上,双方的差距还是非常显著的。
本文将探讨中美双方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主要差距以及产生差距的原因。
2. 中美农产品物流现状比较针对中美农产品物流现状,笔者搜集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
首先从物流时间上来看,中美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以苹果为例,从中国出口到美国所需的运输时间一般要5-7天,而从美国出口到中国所需的时间则要长一些,大约需要10-15天。
其次从商品价格方面来看,中美之间的价格也有一定差距,大多数农产品在中国出口时的价格要高于进口价格。
在物流手段上,中美之间的区别也比较明显。
美国采用机场和海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装箱运输来完成农产品的进出口。
而中国则采用飞机、火车和卡车等多种运输方式,同时也会使用集装箱运输,但使用的比例较小。
这种差别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因物流成本高而导致进口农产品价格高于出口农产品的原因。
3. 主要差距及原因分析3.1 物流交通设施和技术的差距中美之间物流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交通设施和技术的差距。
美国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海洋等交通网络。
在物流技术方面,美国工业水平、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设施和技术使得美国的农产品物流能够高效安全地运作,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而中国的物流交通设施和技术相对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升级和改进。
同时,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程度也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物流环节中出现了很多的环节拖延、无谓的等待等问题,物流成本也相对比较高。
3.2 交通运输商选用的不同中美之间的交通运输商选用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美国的物流市场十分开放,物流公司众多,且大多数公司规模较大,物流服务水平高,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而在中国,物流市场还相对不够成熟,大部分的物流公司规模较小,作为农产品物流运营商卫生条件等达不到要求,因此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盘点中外速递业的差距
相比国际速递巨头先进的速递技术,我国速递企业在速递技术的应用上可谓异常落后。以中国EMS为例,目前,EMS还不能对在途包裹进行跟踪。近年来,EMS虽然已开始建立网络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有些地方经常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甚至发生邮件丢失现象等问题,结果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服务质量。
定价策略的差距
为了争夺更多的客户资源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国际快递巨头都采取低价竞争的定价策略。资料显示:四大速递巨头的国际速递价格普遍低于中国EMS的10%—15%左右。国际速递公司的低价竞争策略在实战中受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他们争到了大量的客户,扩大了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
国际速递巨头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并长期维持低价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拥有雄厚的竞争实力和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首先,国际速递巨头先进的速递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精干的机构和素质较高的员工,使他们赢得了该行业最低的成本,为降低价格提供了相应空间。其次,国际速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大多位于业务量较大的地区,都是能够盈利的市场。而且,跨国公司在进入新市场时,经常用其它地区的利润来补贴开辟新市场的损失。相比之下,我国速递企业由于受资本、规模较小、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的限制,定价策略不太灵活,在价格竞争中一直十分被动的地位。比如中国EMS,由于体制的原因,EMS一直缺乏价格调整的自主性。因为中国EMS的价格是与万国邮联成员国协调而成的,任何价格的调整都要与成员国协商而定,程序相当复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EMS一直背负着整个邮政亏损的包袱,缺少降价的空间和实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网络建设的差距
如同渠道网络对产品营销至关重要一样,网络布点建设对速递企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也异常重要。国际速递巨头不仅重视在中国的速递网络建设,而且善于通过全球通讯技术将中国的速递网络纳入其全球网络管理范围之内。对国际速递巨头来说,中国国内的网络是他们所必须建设和不断完善的。因此,从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国际速递公司一直致力于在中国的网络建设。在中国速递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选择与中外运集团合资的形式,利用中外运的国内网络,加上自身的优势资源与中国EMS展开竞争。其次,作为国际速递业务,他们把市场定位在业务量最为密集的地区,即外商集中的沿海和中心城市,从而提高了业务收益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和成本。此外,利用其在全球范围树立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网络全球客户,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取胜的重要战略之一。像惠普、通用电气等全球知名的大公司,在多年与国际速递公司的合作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一旦国际速递公司进入的国家有网络签署的全球客户,网络就会帮助其新的分公司与全球客户建立起联系。
中外物流业的比较
中外物流业的比较摘要中国物流业近些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起来,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过大,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运输、保管成本比重较高等,本文就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物流比较1 中国物流产业面临的障碍1.1 物流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信用条件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契约”是信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现代企业之间的联结方式以永久性契约和一系列的短期契约为主要形式。
一个信用制度健全的社会能有效防止独立的当事人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解释契约的模糊之处的可能性,即使有分歧,也能以最低的成本予以解决。
但在信用制度不健全的社会,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以及考核具体契约绩效的高成本,要求契约必须对各种意外的供给关系做出详尽无遗的规定,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详尽无遗的规定是可行的话,它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
在目前我国信用制度很不健全的条件下,“契约性”物流企业成长受到明显的制度瓶颈制约。
1.2 物流市场管理不统一,法规不健全物流管理部门,行使的不是综合性的管理,而是行业性的管理。
一是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上,缺少整体上的合理规划、引导和协调,造成布局不尽合理、资源浪费、管理不顺、物流运行效率不高,难以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的局面;二是在立法上,由于尚未彻底打破行业、地区界限,不管是宏观上的市场准入规定,还是规范服务主体行为的规定均无统一的法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规定,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外商可以依法投资设立外资企业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而《外商投资道路运输管理规定》却只允许外商以中外合资、合作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仓储业务,而以独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仓储业务的对外开放时间尚未确定。
这就使物流供应链中的仓储在条块分割的背景下通过立法而分划为海运货物仓储、空运货物仓储、道路货物仓储等,而实践中有时候是很难截然地将海运货物与道路货物或其他运输下的货物区分开来的,尤其在多式联运、集疏运的时候更是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物流差异辨在20和21世纪之交兴起的物流热,无疑给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使得物流产业即第三方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而且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了以客户服务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现代理念。
但是,纵观20多年来物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面对WTO条件下的市场开放和跨国物流公司的市场竞争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物流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即所谓现代物流,在一开始就存在很大的认识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市场规模的判断;二是对物流管理活动的界定。
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实际上已经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物流资源配置决策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广泛注意。
一、对物流市场认识的差异
1.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被夸大了。
物流市场就是第三方物流(3PL)市场。
所谓物流产业就是第三方物流业(3PL Industry)。
据美国美世(Mercer)顾问公司2002年6月公布的一项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的对我国3PL市场调查的结果,我国2001年的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即约50亿美元的规模,仅及美国物流市场2001年608亿美元的1/12。
实际上,摩根·士丹利亚太投资研究小组于2003年9月推出的《中国物流报告》基本上还是维持了美世顾问公司的看法。
在估计中国每年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的同时,摩根·士丹利认为我国的3PL市场在全部物流费用支出中仅占2%,即约40亿美元的规模。
也就是说在所有2000亿美元的物流费用开支中,约有40亿美元是用来在市场上采购3PL
公司物流服务的。
但是,一直以来,在我国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基本逻辑就是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20%,约19000亿元的规模,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许多。
如果能够降低到发达国家约10% GDP的水平,就可以节约物流成本或实现利润9500亿元。
这9500亿元就是物流企业的市场空间。
这实际上混淆了物流总成本规模与物流服务交易规模的界限,同时也把物流总成本的节约与物流外包的规模混为一谈了。
这种认识上的混淆不恰当地夸大了我国物流市场的规模。
9500亿元可是400亿元的23倍多啊!
必须指出,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支出并不等于该国物流市场的规模。
市场就是要有交易,而且是自由的交易。
没有企业自主的自由交易,市场规模也就无从谈起。
就如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有生产也有流通但却没有市场一样。
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支出指的是全社会企业组织必要的用于获得物流服务的成本支出,其中既包括企业自我物流服务的成本支出,即企业内部维持物流功能的费用开支,也包括企业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
一国物流市场规模指的是企业间物流服务的交易规模,即仅仅指企业在市场上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部分,或企业用于物流外包的支出。
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国每年的物流支出或物流总成本中就包含了企业到市场上采购物流服务的费用。
如美国2002年物流总成本是9100亿美元,而同期物流市场的规模仅为650亿美元,仅占当年物流总成本的%。
英国2002年物流总成本为236亿美元,同期物流市场的规模为亿美元,占当年物流总成本的%。
欧洲各国物流市场的平均规模约占当年物流总成本的24%。
由此可见,物流市场规模并不等于物流总成本,也不等于物流总成本的节约部分。
显然,就如同餐饮业不能把人们在家里吃饭的开支算作自己的市场规模或等同于餐饮市场的开发潜力一样,物流产业也不能把生产制造和批发零售等企业组织自我物流服务的开支算作物流市场的交易规模或物流市场开发的潜力所在。
因为企业并不一定必须要到市场上去采购物流服务。
即使在美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是自我物流服务的。
如沃尔玛就拥有约600万平方米的自营仓库,通用汽车公司和惠而浦公司则分别拥有234万平方米和98万平方米的自营仓库。
虽然从理论上说,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分工协作的深化,生产制造和批发零售企业会越来越多采用物流外包的客户服务方法,到市场上去采购第三方物流服务,但如果简单地把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作为物流服务的市场规模,简单地把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降低作为物流服务的潜在市场,甚至于把这种节约直接计算为所谓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那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恐怕就只能是一个美丽的陷阱了。
实际上,企业物流外包的需求只能伴随工业化进程逐步释放,而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业化进程是很少有一个企业能够伴随始终的。
换句话说,可能超过物流企业经济承受能力的长远的物流市场潜力很大,但在物流企业持续发展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范围内的市场规模却可能是有限的。
如果物流企业把远期市场误认为当前市场,就会导致企业资源配置和发展战略决策的重大失误,后果可能是惨痛的。
显然,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初期,我们非常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
2.对物流市场的夸大误导了企业决策。
对物流市场规模夸大或过于宽泛的估计,使得一时间各类企业对物流市场趋之若鹜。
最根本的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如今,翻牌为物流公司和参与物流市场开发已经成为极具我国文化特色的一种经济潮流和企业时尚。
有报道说,从1999年底到2002年期间,我国已经注册的物流企业有73万家。
这种现象的背后必然是企业物流资源配置的决策失误。
有研究表明,美国在2000年时只有约100到150家3PL公司在市场上有效竞争,另有400到1500家物流公司只能提供某些片段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所以,充其量美国只有约1650家物流企业。
一般认为,美国的物流企业约为1000家左右。
即便如此,美国权威的物流市场研究报告撰稿人Robert V. Delaney先生还是认为包括国际货代、海关经纪和货运经纪在内的翻牌物流公司太多,不仅造成了物流市场的混乱,而且因为客户并没有获得真正想要的3PL服务,以至于“把投资者都搞糊涂了”。
相比之下,我国的物流企业又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3PL公司,又有多少是只能提供某些环节的物流服务的翻牌公司,又有多少实际上还是传统的仓储、运输、货代和经纪公司呢?
实际上,我国真正的3PL公司恐怕连73万家的1%都不到。
即便如此,400亿元的物流市场让7000家物流企业来瓜分,平均每个物流企业只有不到600万元的规模。
由此可见,我国物流企业规模之小、物流市场之分散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美世顾问公司2001年的调查表明,即使是我国最大的物流公司,其所占市场份额也没有超过2%的,即8亿元的规模。
如果这400亿元的物流市场是由73万家物流企业(据说还在增长)来瓜分的话,则平均每个企业只有不到6万元的规模。
由此可见,要么是外国的咨询顾问公司对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的估计过于保守了,要么是我们对物流企业的统计数字实在是有点不着边际了。
问题恐怕还是出在后者。
显然,市场规模被夸大的结果之一就是物流企业的数量以近于荒诞的速度增长。
因为,在美世顾问公司2001年做市场调查时,我国物流服务企业只有约10060家。
由此可对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做四点推断:
一是大量物流企业的涌入必将造成有限物流市场的极度分散和有限物流服务资源的极大浪费,物流服务市场的恶性竞争和物流服务水平的普遍下降。
这已经成为许多物流服务企业不能承受之痛。
二是企业物流外包计划的实施将更趋于保守,进而导致物流市场服务需求的结构性不足,并导致物流企业更加恶性的价格竞争。
三是在国内真假物流企业的低层次恶性竞争的过程中,物流产业发展必然长期在低层次徘徊,以至于把真正的物流服务市场---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拱手让给真正拥有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跨国公司了。
四是过度离散的市场必然要求物流产业的大规模重组以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要素市场放开的前提下,我国的物流企业将很快面临大规模的倒闭、并购和转型的局面。
不是重组别人,就是被别人重组。
物流市场进而从无序走向有序。
这个过程大概要5年左右的时间。
但如果要素市场还是处于管制状态,则许多物流企业将因为缺乏退出机制而造成社会物流资源的极大损失。
?
空运商务作者:王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