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健康高效对虾养殖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健康高效对虾养殖模式

作者:裴秀艳,白连英

来源:《河北渔业》 2016年第3期

裴秀艳,白连英

(沧州市新华区农业技术站,河北沧州 061000)

对虾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品种,养殖对虾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对虾

高密度精养造成病害多发、产品质量低下的问题凸显,养殖成功率降低。因此,不同池塘基础

条件、区域优势等特点下的健康养殖模式被不断探索,多种健康养殖模式已经取得了成功。成

功的对虾健康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南美白对虾双茬轮作模式

该模式适应于华北地区,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水温是22~28 ℃,在华北地区适宜时间较短,多采取单茬池塘精养和盐田汪子半精养养殖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中期池塘负荷量高、产量低、规格小、上市集中、价格低等,从而造成效益低下。

双茬轮作由原来的一次性放养,改为分二次间隔50 d左右放养,前期低密度放养大规格虾苗,生长速度快,可提前一个月上市,填补市场空缺,售价较高。捕大留小,为存塘对虾提供

更多的优良生存空间,池塘内始终保持着合理的载虾密度,解决了前期虾体小,水体得不到充

分利用,后期虾体大,密度相应增加,虾的活动空间缩小,水质败坏,生长受到抑制等现实问题。还能错开集中上市高峰,上市规格大,售价同样较高,二者结合收到良好经济效益,较一

年一茬养殖效益提高产量2~3倍。具体做法如下。

1.1放养时间

第一茬虾苗放养时间为5月1日左右,室外水温稳定在16~18 ℃就可以放苗。第二茬虾

苗放养时间为6月20日左右,待第一茬虾苗长至6 cm左右时放入,华北地区南美白对虾第二

茬放苗时间不应晚于7月10日。

1.2放养规格及密度

第一茬虾苗放养规格应在1~1.5 cm,放养密度为12万~18万尾/hm2;第二茬虾苗放养规格1 cm左右,放养密度为15万~22.5万尾/hm2。放养虾苗的实际成活率要进行测定,方法是:在放养虾苗的池塘内放入一个网箱(长、宽、高各1 m左右的聚乙烯网片网箱),放苗时网箱

内同时放入不少于100尾虾苗,过2~3 d进行计数,按照测定的成活率估算虾苗实际存塘数量。如成活率过低,应查明原因,排除不利因素后再确定是否需要补苗。

1.3关键技术及管理要点

1.3.1放苗前培养水质施用经发酵熟化的有机肥或微生物肥,调节水色为淡茶褐色或黄绿色,繁殖培养出基础生物饵料。池水透明度应在30~40 cm,使水质符合放苗标准。

1.3.2选择优种优质虾苗虾苗要求个体大小均匀,体色透明;体表干净,无寄生生物和损伤;触须并在一起尖挺向前,尾扇完全打开,腹节较长;肠胃饱满,胃呈橙红色;在静止状态

下大部分虾苗呈伏底状态,受到水流刺激后有逆水能力。

1.3.3放养前用虾苗试水养殖池塘水经10~15 d时间的水质与生物饵料培养后,虾苗可试水。取10~20尾虾苗放入适宜的容器或网箱内,待24 h后确定虾苗无任何异常即达放苗标准。

1.3.4调控水质第一茬放苗两周后,视水体的肥度,同时结合水温的不断升高可适量补水,每10 d左右进水10 cm,使水位逐渐达到1.5 m以上。进水时一定使用80目筛绢网袋过滤。

正常情况下为避免虾苗产生应激反应,要保持池水相对稳定,换水时不可大排大换,换水量为15%左右。特殊情况下如发生细菌性病害,水源水质好可加大进排水量。

1.3.5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有益菌的作用具有靶向性,光合细菌对氨氮有明显降解效果,

芽孢杆菌对亚硝酸盐有明显降解效果,乳酸菌对pH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合不同养殖期的水质特点,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应交替或联合使用。

1.3.6适时捕捞从6月下旬开始,捕虾上市销售,捕捞量根据市场而定,直至最后清塘捕完。采用地笼网诱捕方法捕捞,捕大留小。

2对虾和鱼类(生物防控病害)混养模式

在对虾养殖池中搭配一定数量的鱼类,用于防控对虾养殖病害,以此减少药物的投入,实

现生态养殖。投放防控鱼类的对虾养殖池塘病害发生率低于未投放防控鱼50%,同时减少了其

他药物的使用量。传统的对虾养殖模式是彻底清除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人为降低了养殖池塘

内的生物组成量,是虾病易发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虾池中适量的肉食鱼类,不仅仅起到调节

池塘生态的作用,还会摄食病、弱死虾,起到控制对虾病害传播的作用。试验证明虾虎鱼、石

斑鱼、美国红鱼、半滑舌鳎等均可作为对虾养殖病害的生物防控鱼类。据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

做对虾病害传播力试验得出,一尾患有白斑病毒病的死亡虾可被50尾健康虾摄食感染再继续成倍数传染暴发。用生物鱼类防控对虾病害传播,在养殖试验和生产实践中已取得了成功经验。

2.1几种混养鱼类规格和数量

混养的鱼类有:虾虎鱼、石斑鱼、梭鱼、美国红鱼。也可选择其他品种,如半滑舌鳎、牙

鲆鱼、河魨鱼等,见表1。

2.2关键技术及管理要点

2.2.1接种繁殖生物饵料虾苗放养前10 d,向各养殖池塘移植蜾蠃蜚(钩虾),15 kg/hm2左右和适量浒苔,利于蜾蠃蜚(钩虾)附着和增殖。

2.2.2饵料投喂只投喂对虾,投喂成品饵料,养殖前期,基础饵料丰富可以少投喂或者不

投喂,随着水体中饵料生物逐渐减少逐步增加投喂量,首次投喂前先抽测池虾体重,按放苗数

量的80%计算池虾数量,养殖中期一般按池虾重量的3%~5%计算日投饵量。每15 d测定一次池

虾体重,结合平时设置的饵料观测台和检查对虾胃肠情况确定投喂量,并根据养殖过程中的对

虾密度自然消减情况估算存池量。根据水质、天气和对虾活动状况调整投饵量。白天与傍晚占

全天投喂量80%,夜间占20%。采用养殖前期喂足、喂饱,中后期喂7~8分饱的投喂方法,并

每周酌情停喂一天饵料。

2.2.3水质调控确保水质相对稳定,水质管理坚持池水相对稳定,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对

虾应激现象发生,在对虾3~4 cm以前基本不进水,以后选择近海水质好的机会逐步加水,尽

量避免大排大进。

2.2.4适时捕捞根据池虾规格、市场价格和水温情况,适时捕捞,水温降至15 ℃以前应捕捞完毕。捕捞方法:一般中期适合采用地笼和陷网,捕大留小;后期采用拖网和排水捕捞等。

3鱼虾贝混养模式

这是一种多品种混养模式,其意义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更重要的是丰富池塘的生

物品种,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是一种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3.1放养模式

分为主养日本对虾和主养中国对虾两种混养模式(见表2和表3)。混养的蟹类品种为三

疣梭子蟹;混养的鱼类品种有美国红鱼,半滑舌鳎;贝类品种有毛蚶和缢蛏。

3.2关键技术及管理要点。

3.2.1蛏田修整养殖池塘通过上年秋季排干池水和一个冬季的冻化晾晒后,早春3月,修

整池埂、堤坝和闸涵,在池底修整蛏田,蛏田的位置靠近进水口处,蛏田宽3~5 m,高出滩底50~60 cm,疏松池底土壤30 cm以上;长度80 m,走向无特定要求,面积为池塘面积的25%左右。

3.2.2进水与肥水池塘和蛏田整好后,先进水至淹没蛏田,浸泡3~5 d,既能使蛏田辙实,又将池底有害物浸出排出池外,再重新进水至1.0 m左右。然后每hm2施生物肥水素15 kg肥水。

3.2.3水质调控根据水质肥度适时使用生物肥水素和光合细菌、芽孢枯草杆菌和EM菌等微

生态制剂。使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 cm之间;水色保持硅藻和绿藻占主导优势的黄绿色

和硅藻为主的茶色。

4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对虾混养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