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缓控释制剂研发的理论基础
口服缓控释制剂研发概述
口服固体缓控释制剂的开发概述缓控释制20世纪60年代开发至今,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生产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对药物释放机理、控释方法和技术、质量控制以及生物等效性等的研究日趋成熟。
据预测2010年整个释药系统的市场份额为1290亿美元,其中口服的将占46%。
其中2007年单个品种超过10亿美元有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肠溶制剂,文拉法辛控释胶囊、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混合苯丙胺盐控释片、盐酸哌甲酯控释片等品种。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较好的品种有康泰克缓释胶囊、芬必得缓释胶囊、泰诺缓释片等。
我国对缓控释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中后期,在开发中主要以仿制为主,研究内容以实验室规模为主,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在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的转化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缓控制剂在国内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基本概念及特点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缓控释制剂的定义做了严格的区分,缓释制剂是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且每24小时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从3~4次减少至1~2次制剂;而控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且且每24小时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从3~4次减少至1~2次制剂。
而在美国药典中,对缓释和控释制剂未做区分,而是将缓释(sustained release)、控释(controlled release)、长效(prolonged release)等视同为延释(extended release),即比普通制剂的给药次数至少减少1/2或者显著提高病人顺应性或治疗效果的制剂。
因此,缓控释制剂的主要优点有:药物缓慢释放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降糖药或降压药的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不易造成低血糖或者低血压。
另外,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减少了给药次数,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病人来说,提高了顺应性。
缓控释制剂属于5类新药,可享有3年的市场监测期,并享有定价优势。
口服缓控释制剂
• 增塑剂 提高成膜能力,增强柔韧性和强度
• 致孔剂 增加通透性
• 抗黏剂
避免粘连结块
缓释包衣技术
• 包衣方法 锅滚动包衣法 空气悬浮流床包衣法(最常用)
• 包衣成膜的机制
溶剂与包衣材料
喷雾包裹在制剂表面
溶液或水分散液
溶剂蒸发形成衣膜
渗透泵控释制剂
• 以渗透压为推动力,在体内均匀恒速释放药物 • 分类:单层渗透泵和双层渗透泵
VB2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
常用的缓控释制剂
释药原理
溶出原理
释药原理
离子交换作用
扩散原理
渗透压原理
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释药原理
溶出原理
减少药物溶解度,增大药物粒径,降低药物的溶出 速度,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
具体方法
• 制成溶解度较小的盐或酯 • 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 控制粒子大小
鱼的。
概述
图1 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的比较
血 药 浓 度
普通制剂
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
时间
概述
优点
• 延长给药间隔,减少服药频率,提高服药顺应性 • 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 减少用药总剂量,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缺陷
• 降低剂量调节的灵活性 • 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胃内漂浮型
口服后可维持自身密度小于胃内容物密度,从而在胃中呈 漂浮状态
胃内生物粘附型
药物借助高分子结合于胃粘膜或上皮细胞表面 延长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和释放时间 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口服定位释药系统
胃内漂浮型滞留制剂
• 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原理(HBS)
氯氮平在碱性环境中溶解度 极小,主要在胃内吸收 胃溃疡药物(西咪替丁等) 延长制剂胃内滞留时间,减 少血药浓度波动性,降低毒 副作用 心血管系统药物(硝酸甘油、尼莫地平等);
药剂学-缓、控释制剂
不溶性骨架材料,有乙基纤维素(EC)、聚甲基丙烯酸酯(Eu RS,Eu RL)、无毒聚氯乙烯、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等。
包衣膜阻滞材料: 不溶性高分子材料,如EC等。 肠溶性高分子材料,如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CAP)、L和S型丙烯酸树脂、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等。 主要利用其在肠液中的溶解特性,在适当部位溶解。
渗透泵型片剂结构: 片芯为水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聚合物或其他辅料制成, 外面用水不溶性的聚合物,如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包衣,成为半渗透膜壳,水可渗进此膜,但药物不能。 一端壳顶用适当方法(如激光)开一细孔。 渗透泵型片剂片芯的吸水速度决定于膜的渗透性能和片芯的渗透压。
水渗透进入膜内的流速:
控释制剂除以上3点外,还应增加2个取样时间点。此5点可用于表征体外控释制剂药物释放度。释放百分率的范围应小于缓释制剂。
缓释制剂从释药速率曲线图中至少选出3个取样时间点,第一点开始0.5~2小时的取样时间点,用于考察药物是否有突释;第二点为中间的取样时间点,用于确定释药特性;最后的取样时间点,用于考察释药量是否基本完全。此3点可用于表征体外缓释制剂药物释放度。
其他如剂量很大、药效很剧烈以及溶解吸收很差的药物,剂量需要精密调节的药物,一般也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其抗菌效果依赖于峰浓度,故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设计要求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遍制剂的80%~120%的范围内。
缓、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胃内滞留片,又称胃漂浮片 实际是一种不崩解的亲水性凝胶骨架片,一般在胃内滞留达5-6h。
化学药物口服缓控释制剂药学研究的技术要点课件
p 28
药代动力学特点(人体药代参数)
Cmax (mg/L)
AUC 0-24h (mg·h/L)
T1/2 (h)
CIPRO XR 500mg QD
CIPRO XR 250mg BID
p 35
ⅲ 适应症
缓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明显 不同,局部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差异较大,而临 床上要求其局部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必须达到治 疗所需要的药物浓度。不能简单地将普通制剂的 适应症全部转变为缓释制剂的适应症,而应根据 自身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结果来分析。
一般缓释制剂的适应症较窄,作用比较局限。
p 23
(2)从药物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方面
¾ 溶解度差 ¾ 剂量很大(普通制剂剂量>1g) ¾ 半衰期很短或很长(一般半衰期为4~6小时较适合) ¾ 吸收无规则或吸收差 ¾ 体内吸收受限
p 24
实例:抗感染药物缓释制剂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p 25
(1)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发挥药 效学作用主要与血清药物浓度相关。
p4
迟释制剂:
指给药后不立即释放药物的制剂,包括
肠溶制剂,结肠定位制剂和脉冲制剂等。
肠溶制剂:在酸性介质中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药物,而在pH6.8磷
酸盐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药物。
结肠定位制剂:在胃肠道上部基本不释放,在结肠内大部分或全部
释放的制剂,即在规定的酸性介质与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不释放或几
p 27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药科⼤学平其能⼀、缓控释制剂的现状与进展⼝服药物缓释及控释药物制剂是国内外医药产品发展的重要⽅向。
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少、经济风险低、技术含量增加⽽附加价值显著提⾼等⽽被制药⼯业看重。
国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200余种,500多个规格。
2002年,全球⼝服缓控释制剂的市场规模为21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
国内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药典收录的缓控释制剂也在逐版增加。
近年来我国缓释及控释制剂的研发和⽣产得到很⼤发展,⽆论从⽣产的品种、数量还是从剂型和释放机理的研究等多⽅⾯已经⼤⼤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还有⼀些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正在开发缓控释制剂。
但是,作为⼀类新剂型和新制剂,其⽣产⽔平、质量控制和重现性等⽅⾯有待提⾼,⽅便临床⽤药的不同剂量和规格还有待发展。
缓控释制剂发展的趋势是,从延长药物作⽤时间、⽅便⽤药、平稳⾎药浓度、减⼩毒副作⽤为⽬标进⽽以提⾼病⼈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标。
根据这⼀⽬标,设计缓控释制剂具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并⾮恒释就好)、释药时间(并⾮延长释放时间就好)及释药部位或靶位。
从剂型⽽⾔,近⼏年研发较多的是根据疾病治疗时⾠药理学的定时脉冲缓释系统和⼀天⼀次⽤药的缓控释系统。
从药物⽽⾔,则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药物进⼊了⼝服缓释及控释选择的范围,如⼀些抗菌素药物开发了缓控释制剂。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1、设计⽬的(1)适应症及治疗需要主要适⽤于长期性及慢性疾病如⾼⾎压、抑郁、过敏、糖尿病、抗菌、慢性疼痛、关节炎、⾼胆固醇和癫痫等,但没有严格的限制。
(2)⽅便⽤药⽅便⽤药是开发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的之⼀。
缓控释制剂提⾼病⼈⽤药顺应性,减少⽤药次数。
液体⼝服缓控释制剂⽅便⼉童、⽼⼈和吞咽困难病⼈⽤药。
复⽅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漏药率、提⾼效果、减少花费等。
(3)缓控释制剂的经济学缓控释制剂延长药物专利的保护时间、开辟新的有效专利。
口服控速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制剂.ppt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① 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 少给药次数;如普通制剂需每天3~4次给药,制 成缓释或控释制剂可改为每天1~2次,这样可以 避免漏服现象或因用药而中断睡眠等不便,提高 了患者服药的顺应性,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需 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
7mplb4Gy IZy Gz6HoPmXfqd+9dsvzs6S)gKp3iiaUNy UUDHuKHHBbn zl3G 7rHXZ $5Gg$ K z(Te Aj(V$# kCaZO CZX kN ineduU 34qET 8QCPwN zI)W wOrK %sf7uca BP34YHEiJy Zn&KZ06T3t3 ACUWPP2Q9%*%% ZUn znx *K7QBvE zp) +%#gg B2#cZp MYj$dT9TVfiw! z3ics EBs)Ym$V0p 73OISP+Y#d) WZ7Vy #Qfx2 9&4vrz0np2JB&#mJivG7JBN C2TSO RS8jqYEwpb( agLbmy qK3$qr*Hl&pdG zW ZFMg* rROub aj(%YNAsuIiq %xwc3 INlPTAQL%jnV9 H#bRA wCbXp e) -
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CRP) 是指药物从制剂中以受控形式恒速地释放到作用 器官或特定靶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制剂,药物 从制剂中释放速率不受环境和酶等外界因素的影 响。
从广义上讲,控释制剂的释药速度、方向和时间 均应可控,如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都属于 控释制剂的范畴。
口腔速释固体制剂处方设计的关键是使 片剂遇水(尽可能少的水)或唾液能于 5秒~2分钟内迅速溶解或崩解成颗粒。
缓释控释制剂课件
案例一:某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制备
总结词
采用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
详细描述
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通常采用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如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醇等。这些高分子 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够保证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同时减少副作用和药物相互 作用的风险。
案例一:某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制备
渗透泵型缓释控释制剂的优点是药物释放速度稳定,受外 界环境影响较小,但制备工艺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各 组分的比例和粒径。
生物降解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
生物降解型缓释控释制剂是指能够在 体内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的载 体,通过材料的降解控制药物的释放 速度。
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法、乳化法和喷雾 干燥法等,其中溶液法是将药物与高 分子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进 行干燥;乳化法是将药物与高分子材 料混合后进行乳化,形成稳定的乳剂 ;喷雾干燥法则是将药物与高分子材 料的溶液或悬浮液喷洒在热空气中, 进行干燥。
总结词
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详细描述
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通常采用湿法制粒或直接压片的方式制备。 这些工艺在制药工业中已经非常成熟,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药品的可及性。
案例二:某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应用与评价
总结词
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实现长效作用
详细描述
03
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的优点是控制药 物释放效果较好,但制备工艺较为复 杂,需要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
渗透泵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
01
渗透泵型缓释控释制剂是通过渗透压差控制药物的释放速 度,通常由药物储库、渗透压驱动孔和释放孔组成。
02 03
药剂学第8章缓、控释制剂
渗透泵技术
•多室渗透泵: •微孔膜渗透泵
•肠溶型渗透泵 •胃内漂浮型渗透泵 •粘膜给药用渗透泵 •植入用渗透泵 •单室渗透泵:单层、多层
第十七页,共61页。
渗透泵技术
第十八页,共61页。
渗透泵技术
第十九页,共61页。
(五)离子交换树脂原理
离子交换树脂的控释应用主要是在胃肠道中控 制药物释放(口服药树脂控释系统)和作为载体 用于靶向释放系统。 离子交换树脂是由线型离子型聚合物经交联而 成,在树脂结构上具有可解离的酸性或碱性基 团,所以与荷正电或荷负电药物结合形成不溶 性聚合物盐(药物树脂),即阳离子交换树脂(如磺 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于荷正电型药物树脂的制 备;阴离子交换树脂(如季胺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4)将药物包藏干溶蚀性骨架中 是指用脂肪、蜡类等物质
为主要基质制成的缓释制剂。药物溶于或混合于这些基 质中,其释放速率与脂肪酸能被水解的难易有关,例如 棕搁酸甘油酯对磺胺释放速率的影响按单、双、三酯的 顺序递增。 (5)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骨架中 是指以亲水性高 分子为骨架制成片剂。在体液中逐渐吸水膨胀,药物逐 渐扩散到表面而溶于体液中。
第二十五页,共61页。
(3)体内稳定性 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对设计口服缓、控释制剂 十分重要。某些药物因胃肠液的pH变化或酶的作用 而不稳定,活性降低或活性丧失。在胃酸环境中不 稳定的药物可采用保护手段,将药物设计成定位释 药系统,使药物在小肠释放,避开胃酸环境,对于 在小肠生理环境下不稳定或经肠壁代谢的药物,不 适于设计成缓、控释制剂和定位释药系统,应考虑 改变给药途径。
第十页,共61页。
(3)制成缓释微囊 囊膜的厚度、微孔的孔径、 微孔的弯曲度等决定药物的释放速度。常用 的包囊材料有明胶、阿拉伯胶、PEG、EC、 聚乳酸等。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述_褚杰
药物生物技术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2015,22(3):275 278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述褚杰1,刘秀萍2,臧恒昌2*(1.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2;2.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摘要随着人们对药品发挥药效的准确度与精确度要求的提高,缓控释制剂因其本身具有的剂型优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缓控释制剂是指在水中或某些特殊介质中缓慢释放药物的制剂,可适用于多种给药途径,制作成多种药用剂型。
本文对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分类、应用优势、释药机理与处方设计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对关键质量控制属性-释放度的测定方法等进行总结及预测,概括了缓控释制剂的应用现状、高分子载体的发展现状及生化药物缓控释剂型等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从多方面对影响缓控释制剂发展的因素作了分析,并对缓控释制剂的发展应用前景做了预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辅料、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及药物载体的修饰等,缓控释制剂会占据大部分医药市场。
关键词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缓控释技术;高分子;生物药物;缓控释材料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915(2015)03-0275-04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就开始了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及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缓控释制剂日益增多。
口服缓控释制剂具有使血药浓度平稳,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保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使用更方便等特点[1],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其中,口服缓控释制剂以片剂应用最为广泛,口服缓控释片又以缓控释骨架片居多。
需要注意的是,口服缓控释片在临床使用中存在因为不了解其剂型特点导致的服用次数过多、剂量较大及掰开服用等不合理现象[2],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1口服缓控释制剂简介1.1概念严格意义上来说,缓控释药物分为控释制剂与缓释制剂两种,它们在释药规律与血药浓度上有所区别。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简介
对缓控释材料进行预处理 ,如干燥、研磨等,确保 其与药物混合均匀。
采用合适的成型技术,如 压制、填充等,制成适合 口服的制剂形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 相色谱仪等设备进行质量 检查,采用稳定性试验箱 进行稳定性考察。
质量控制标准与要求
01
02
03
0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对原料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确保其符合规定。
消化系统疾病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可用 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 胃溃疡、胃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在呼 吸系统疾病治疗中也有一 定的应用,如止咳化痰类 中药等。
特殊人群用药需求
老年人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具有 缓慢释放的特点,适合老 年人用药,减少用药次数 和剂量。
儿童
对于儿童患者,中药口服 缓控释制剂可以确保药物 在体内的有效释放,避免 药物过量或不足。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简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概述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制备技术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应用领域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市场前景
与挑战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未来发展
趋势预测
01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是一种通过特定 的制剂技术,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 ,维持药物浓度的稳定,从而达到缓 释、控释效果的制剂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口服缓控 释制剂将采用新型缓控释技术, 如纳米技术、微囊技术等,以提
高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稳定性。
智能化生产
引入智能化生产技术,实现中药口 服缓控释制剂的自动化、数字化生 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绿色环保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 材料和绿色生产工艺,降低对环境 的影响。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11 3 p制得 的曲尼 司特缓释 片在 p 6 8 H . 末和 8 O年代初 开始研 究 口服缓控释 制 2. . 骨架型缓 控释技 术 系指 9 4 将高分 子辅料 与药物混 合制备缓控释 磷酸 盐缓 冲液 中 的释 放 呈零级 模型 , 剂, 近午来 , 随着 药用高分子材料 的广 泛应用及给药系统研 究的深入 , 我国 口 骨架达 到控 制药 物释放 的一类技 术 , 释放 动力 学符合膨胀控 制机 制。 ②溶蚀型 : 主要采用蜡质材料 , 如 服缓控释制剂 日益增 多并 受到广泛 的 主要 采用凝胶型 、溶蚀型和不 溶型高
0 0 , 0 一8 %,2 至 19 年 国外上市的 口服缓控释制剂 90 的常用方法主要包 括骨架型和膜控 型 积释放 2 %一3 % 6 h为 6 % 0 1 h后大 于 8 %。王振 国等fj j 用卡泊姆 8 药物 品种共约 2 0 。我国在 7 年 代 技 术 。 0种 O
l
口服 缓控释 制剂 的概 况
提高病人 的顺应性 ( o p i n e , 料吸 水形成凝 胶 , 过凝 胶层 的黏度 cmlac ) 通 物 的释放以达到合理 治疗效果 的一类新 数 , 使 用方便 ; ②使 血药浓度 平稳 , 避免峰 和厚度控制 药物 的释放速度 。水溶性 剂型, 其能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治疗血药 有 浓度, 使临床 治疗剂量最佳化。缓释 制 谷现 象, 利于 降低 药物 的不 良反应 ; 药物 的释放速 度 由药物通过 凝胶层 的 因此 可用最小 扩散速 度决 定 , 难溶性 药物 的释 药 而 剂是指给药后药物能按要求缓慢、持续 ③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 , 剂量达到最大 药效 。并且 由于 其研 究 速度主要取决于凝胶层的溶蚀速度 , 因 释放 以维持有效血浓 , 从而达到长效作 用的一类制剂。 控释制剂 的定义有广义 开发周 期短、经济风 险小 、技 术含 量 此对于凝胶 型缓释 制剂 可以通过 调节 与狭义之分, 狭义 的控释制剂是指系统 高、 润丰厚而为制药工业界所重视 , 利 骨架材料 的用量 、规格控 制药物 的释
2019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B.一级动力学
C.Weibll分布
D.二级动力学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的: ( )
A.80%~100%
B.100%~120%
C.80%~120%
D.80%~125%
以下中枢镇痛药,其缓控制释制剂的类型属于生物溶蚀性骨架的是: ( )
A.硫酸吗啡缓释片
B.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C.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D.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根据药物的生物半衰期设计缓控释制剂时,最适宜的药物生物半衰期是:( )
A.t1/2>12h
B.t1/2为2~8h
C.t1/2<1h
D.t1/2为1~12h
以下缓控释制剂可以掰开服用的是:( )
A.硝苯地平控释片
B.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C.非洛地平缓释片
D.阿司匹林肠溶片
A.Noyes-Witney方程
B.Fick’s第一扩散定律
C.Stocke’s定律
D.Want-Hoff规则
下列高分子材料中,主要作肠溶包衣材料的是: ( )
A.乙基纤维素
B.甲基纤维素
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D.丙烯酸树脂
以下临床常用的缓控释药物,其控制释药的类型属于不溶性骨架型的是: ( )
A.硝苯地平控释片
B.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C.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D.非洛地平缓释片
以下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的缓控释药物,能将片剂掰开服用的是: ( )
A.硝苯地平控释片
B.硝苯地平缓释片
C.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D.非洛地平缓释片
单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 )
A.减小药物的溶出速率
B.片剂膜内渗透压大,将片剂压裂,使药物释放出来
缓控释制剂(药剂学)
非零级
CPU
溶出速度 > 扩散速度
16
2. 制剂手段
包衣
不同材料、不同厚度
囊材种类和用量 水溶性药物
微囊、微球等 增加粘度 植入剂
不溶性骨架制剂(片)
注射液等液体制剂 水不溶性药物 水溶性的药物成W/O乳 剂型注射剂
17
药树脂
乳剂
CPU
三、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药物通过溶出、扩散、溶蚀三种方式释药。
制剂手段 生物溶蚀型骨架、亲水凝胶骨架 药物和聚合物化学键直接结合制成的骨架(载药量大,易控速)
膨胀型控释骨架(减少突释)
CPU
18
四、渗透压原理
1. 结构和原理
水溶性药物、 水溶性聚合物、 电解质等 含药 渗透芯
半渗透膜(水不溶性聚 合物CA、EC、EVA等 包衣)
Drug
激光打孔、 加入致孔剂
药物释放速度→扩散面积、扩散路径长度和树脂的刚性 制剂形式:片剂、胶囊
CPU
22
第三节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1. 药物理化因素
1)剂量(0.5~1.0g) 2)pKa、解离度、溶解度(一般应>0.01mg/ml)
弱酸弱碱型药物,分子型更易吸收,胃肠道吸收存在差异
CPU
3
本章内容
概述
释药原理和方法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处方及制备工艺 缓控释制剂质量评价
4
1
2 3 4
5
CPU
第一节
一、基本定义
1. 缓释制剂
概
述
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以达到 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 一般为一级释药过程 (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 extended-release ~, prolonged action ~, repeat-action ~, retarted ~)
药物制剂中缓控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药物制剂中缓控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缓控释技术是一种在药物制剂中常用的技术,它可以用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中缓控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其在药物领域中的重要性。
1. 缓控释技术的概述缓控释技术是一种将药物持续释放或控制释放的技术。
它通过改变药物制剂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来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和时间。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维持药物在治疗浓度范围内,减少频繁的口服或注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 缓控释技术的原理与机制缓控释技术主要依赖于三种机制:扩散控制、溶解控制和反应控制。
在扩散控制中,药物通过渗透扩散从制剂中释放。
溶解控制主要依靠药物的溶解速度控制释放率。
反应控制则是通过在制剂中引入含有活性化学团的材料,当制剂进入体内后,药物与这些团发生反应进行释放。
3. 缓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缓控释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一些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来制备纳米颗粒,用于药物的缓控释。
其他研究人员则采用纳米脂质体、纳米微球等技术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
这些研究的成果为药物持续释放提供了新的途径。
4. 缓控释技术的应用领域缓控释技术在药物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控制糖尿病药物的释放,使得患者不再频繁注射胰岛素。
另外,它还可以用于缓慢释放抗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此外,缓控释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等领域。
5. 缓控释技术的前景展望缓控释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于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要求不断提高,缓控释技术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缓控释技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6. 结语药物制剂中的缓控释技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这一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缓控释技术将在更多的疾病治疗中得到应用,为人们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缓控释制剂
药物选择
• 1.剂量 不超过0.5g应进行精制除去杂质 • 2.理化性质 溶解度小于0.01mg/ml药物,溶解度 与pH值相关,胃中易被水解分解的不宜制成口 服缓控释制剂。 • 3.药物动力学性质 ①半衰期小于1h或大于24h, ②口服后胃肠道吸收不规则、吸收太慢、或只 在固定部位吸收③对肝药酶有诱导效应④与血 浆蛋白结合律高。 • 4.药理性质 某些疾病不易制成缓控释制剂 •
六、体内外相关性(IVIVC)
(一)整个相关
(二)参数相关
(三)单点相关
(一)整个相关
• 这种相关是指整个体外释放曲线和整个体内吸收曲 线存在相关关系,这是最高水平的相关关系。如: a:各时间点的体外累积释放量(%)对血药浓度 b:各时间点的体外累积释放量(%)对累积吸收量 • 当缓释制剂的体外溶出(或释放速率)与试验条件 无关时 (pH 值、表面活性剂、渗透压、搅拌等 ) ,可 能存在这种显著的相关关系。 • 体 内 吸 收 曲 线 可 通 过 Wagner-Nelson 法 或 LooReegelman法求得。
中药缓释和控释制剂设 计的药物动力学基础
一、概述
• 缓释、控释制剂系指有目的地控制 药物释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一 类给药剂型,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治 疗血药浓度。 • 按给药途径,缓控释制剂有各种形 式,如口服缓控释制剂、注射缓控 释制剂、植入用缓控释制剂、皮肤 用缓控释制剂(TTS)等。
• 本节主要介绍口服缓控释制剂。
常规制剂、缓释制剂与零级控释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二、缓控释制剂分类
• • • • • • (一)骨架型 (二)膜控型 (三)渗透泵控释 (四)植入型 (五)透皮型 (六)脉冲型或自调式
设计要求
• 1、生物利用度:为了保证换控释制剂的生物 利用度,除了根据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 控制适宜的制剂释放速度外,主要在处方设计 时选用合适的材料以达到较好的生物利用度。 • 2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缓控释制剂峰浓度与 谷浓度之比应等于或小于普通制剂,半衰期短 的设计成12h,半衰期长的24h服药一次,设计 成缓控释制剂可有效降低峰与谷的比值。
缓控释制剂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缓控释制剂的制备和评价 一.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和方法
骨架型
分 类
贮库型
溶出
扩散 溶蚀
渗透压 离子交换 作用
缓控释制剂的基本原理
(一)溶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
释药受溶出速度限制, 溶出速度慢缓释
缓控释制剂的基本原理
Noyes-Whitney溶出速度公式:
dC/dt=KS(Cs-C)
粒径
超慢性胰岛素锌 10um:30h <2um:14h
体药剂。常用的有明胶、PVP、CMC、 PVA、右旋糖酐等。
缓控释制剂的基本原理
三、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
(一)体外释放度试验
体积:漏槽条件
时间-PH-释放量
总>90%
释药模型:零 级,一级 ,Higuchi方程
蒸馏水 稀盐酸 PH3-8PBS
溶出度仪
释 放
突 释
释药特性 >50%
>80%
率
空腹双周期交叉
稳态BA 血浓及其波动
缓控释制剂的基本原理
(三)体内外相关性
只有体内外相关,才能通过体 外释放曲线预测体内情况
点对点 累
积
相 关
释
平均时间
放 率
单点
时间
释放曲线
缓控释制剂的基本原理
吸 收 百 分 率
时间
吸收曲线
第二节 口服定时释药系统(迟释)
概念(oral chronopharmacologic drug delivery system)
膜控型 骨架型
优点:零级释药 缺点:突释
不呈零级释药 溶出速度>扩散速度 制备容易,释放大分子量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缓控释制剂研发的理论基础
口服缓控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向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和不良反应,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的费用。
国外对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了70年代被医学界认可上市的缓控释制剂品种逐渐增多。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研制缓释控释制剂,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新型药物开发的复杂性及其所需非较大,制剂工作者更加重视对各种给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其中缓控释制剂给药系统成为了研究焦点。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简单的了解一下缓控释制剂:
一、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概念
《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缓控释制剂系指与普通制剂比较,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低、用药次数减少的制剂。
口服缓控释制剂按释药速率的差异可以分为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两类。
缓释制剂:缓释制剂通常是根据药物的扩散、溶出、渗透及离子交换和胃肠道特性,以制剂的手段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的释药速率和制剂的输送速度,从而使药物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控释制剂:控释制剂是在缓释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给药系统,系指通过制剂手段提供释放药物的程序,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从剂型中释放到作用器官或特定靶部位,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缓控释制剂根据根据释药类型又可以分为定速释放给药系统、定位释放给药系统和定时释放给药系统。
二、口服缓控释制剂较速释制剂的优点
(1)降低给药频率,提高病人顺应性:普通口服制剂一般需一日给药数次,因此常会造成漏服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缓释制剂的载药量高于传统剂型药物的单剂量,且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褒词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为了达到方便用药加强患者的顺应性,发展缓控释品种会是今后的重要趋势。
(2)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普通药物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谷”时很可能低于治疗浓度不能发挥疗效。
缓释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峰谷现象”,且与普通制剂相比,缓释制剂在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较长,吸收较为完全,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重而起到增加疗效的作用。
(3)减少药物浓度波动,降低毒副作用:普通制剂由于需要多次给药的给药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现象,在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可能高于药物的“最小中毒浓度”,而缓控释制剂减少了给药次数,又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因此减少血药浓度波动,,是人体获得平稳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保证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毒副作用。
(4)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普通制剂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对胃肠道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控释制剂则可降低因药物溶出过快所造成的对胃肠道的刺激。
(5)适于儿童及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适合将大剂量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可根据个体对剂量的不同需求进行分剂量,其在胃肠道分布面积大,吸收快。
三、适合做成口服缓控释制剂药物的具有哪些特点
(1)生物半衰期适中:生物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其吸收和排泄速率较慢,本身已经具有长时作用,没有必要将其进一步缓释,而半衰期太短的药物在体内消失速度很快,因此在加工成缓释片或缓释胶囊时需要很大剂量,会造成服用不便。
因此生物半衰期应在2~8小时为宜。
(2)溶解度大,口服吸收好:用于制备缓释制剂的药物必须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以保证其在胃肠道内有足够的持续时间,溶解困难和吸收很差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的原因是胃肠道中的食物类型发生
改变时,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情况很可能会有所改善,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程度,以至于有中毒的可能。
(3)给药剂量相对较小:单剂量大的药物做成缓释制剂后剂量会更大,这样会造成患者的吞咽困难,因此给药剂量相对较小的药物更适合做成缓释制剂。
(4)具有较宽的安全窗:将药物制成缓释制剂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小的药物由于必须对药物的释放速率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突释现象进行精密控制,因此不适合作为缓释给药的候选药物。
(5)在肠道中无“特定部位”主动吸收:口服缓释制剂在通过胃肠道的9~12小时都能被吸收,在主要吸收区小肠的时间约4小时左右,如果药物只能在小肠上部吸收则不易制成口服缓释制剂,因此制成口服缓释制剂相比于普通制剂并无优点。
(6)用于慢性或非极性治疗:用于急性治疗的药物,其给药剂量常常须由专业医师进行较大的调整,因此用于慢性或非极性治疗的药物更适合作为缓释给药的候选药物。
参考文献:
(1)现代药物制剂技术丛书:口服缓控释制剂
(2)现代药物制剂技术丛书:口服药物吸收与转运
作者信息
孟凡秋,任职于上海博志研新药物科技有限公司制剂研究员。
上海博志研新药物技术有限公司起步于2007年,是一家专门从事药物发现、研究、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业务范围主要聚焦于高端仿制药
的委托开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开展、创新药物发现,高质量药物中间体生产和销售,同时开展全球药品引进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