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 教学PPT课件
• 运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运算法则是运算的
依据,是推理的基础,它是运算结果具有唯一性的保障。
• 一种运算遵循的普遍法则,称为这一运算的运算律。
•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二、运算能力的内涵及其意义
• (一)运算能力
• 除 法 的 左 分 配 律 是 不 成 立 的 , 也 就 是 a ÷ ( b+c )
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 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一)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 2.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 它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尝试的过
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案例:
• 如图,这道题的原意是已知总量
为9,其中一部分为4,求另一个
部分是多少。
• 学生感知到的“□+4=9”就是思维的
“自然结构”,教师所期望的“9-4= □”
则是思维的“加工结构”。
(四)小学生数学思维存在的不足
• ①数学思维缺乏自觉性。
• ②数学思维缺乏灵活性。
于学习的中心地位,让学生牢牢掌握有广泛适用性的数学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扩充和联结,
形成相对完整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二)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3.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第一,小学数学学习应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置
第四节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桑代克 的三大 学 习定律
式方 法 。
1 .桑代克的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 ,比如 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
3 .桑代 克 的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 ,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 ,那 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 ,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 应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 ,就会愈加牢 固地与这种
学园 I x u E Y u
2 0 1 5年 第 2 2 期
桑代克的学 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韩佳红 扬 州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
【 摘 要】 美 国心理学家桑代 克通过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提出了三大学习定律—— 准备律、练 习律、效
果律以及一些辅助定律 ,系统地构成 了以 “ 尝试一错误”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学习研究其中的原理对于今 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 的意义。 【 关键词 】 桑代克 学习定律 “ 尝试一错误”
的、普遍性的、原理性 的知识容易迁移。先让学生掌握
一
2 0 1 5年 第 2 2期
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 么,认为这样就可以在成功之路 上走捷径 。 但很多时候 ,言传往往起到的效果并不 明显 ,
让孩 子 自己去经 历 ,自己去尝试 , 这 样 的体验 才最 真 实 , 记忆 也最 深 刻 。所谓 “ 失败 是成 功之 母 ” ,让孩 子 自己去 走 ,哪怕走 弯路 甚至 犯错 ,因为很 多路 必须 自己来走 。
知 识加 以巩 固 ,加 深在 脑海 中的 印象 ,对 于知识 的理解
二 桑代 克的 辅助学 习定 律
1 . 类 比反 应 与联 想性 转移 桑代克实验发现,经过迷笼实验的猫 ,在被放入不 同的其他迷笼后 ,会注意新情境 中与原先情境相似的成 分 ,并利用这些相似的成分 ,做出适当的反应 ,从而提 出了类 比反应 的理论 。 联想性转移是指一种情境的活动往往是协同的,它 产生的结果既有它 自身固有性质的因素,又有在它之前
桑代克学习理论在中职教师教学中的应用
桑代克学习理论在中职教师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夏梦陈诚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的研究,对目前中职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桑代克学习理论中职教学调查应用【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B-0048-02爱德华·桑代克(1874—1949),是 20 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 世纪初,桑代克进行了著名的动物实验——“迷笼实验”。
迷笼里的猫为了要吃到笼外的鱼,通过反复不断的尝试与练习,一直到最后把门打开吃到笼外的鱼为止,后来,饿猫经过多次实践,吃到鱼的时间越来越短,到最后只要把它一放进笼子,它就可以打开笼子吃到鱼。
桑代克通过该实验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刺激和反应(S-R)之间形成的联结。
此后,他对大量的人和动物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出三条著名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本文立足于中职教师的教学工作,以教师的角度对中职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对桑代克学习理论的研究,把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运用在中职教师教学中,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对象选择学校 50 名任课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教师 15 人(占比30%),女教师 35 人(占比 70%);教龄在 0-15 年之间不等;有专业课教师,也有公共课教师。
通过对本校任课教师的调查了解目前中职生的学习情况。
(二)调查方法在参考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自制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卷),填写问卷时,由调查人员统一发放,教师在现场统一填写,问卷填写时间不能超过 30 分钟,最后由调查人员统一收回。
实际发放问卷 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50 份,有效回收率 100%,运用 Excel 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先计算出每个选项的人数,然后利用电脑完成比例计算,根据百分比得出结论。
课堂教学中桑代克学习定律的应用———论三系统课堂的构建策略
探索篇•课题荟萃课堂教学中桑代克学习定律的应用———论三系统课堂的构建策略王文娟(甘肃省榆中县博雅小学,甘肃兰州)爱德华·桑代克是20世纪初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的专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学习三定律,也就是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近几年的学术界对他的理论研究日趋增加,说明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用于指导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经过深入探究其课堂构建的价值所在,并将其对应的三定律拓展为课堂的三个系统,从而初步建立了三系统课堂的理念,在理想课堂的构建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基本理念———三系统课堂纵观古今中外,一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在做知识与技能的准备、练习工作,并以评价系统来引导前两项工作。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未来的学习将成为一个学与教的共同体,包括教师、学生、学与教的周边。
这样一来,课堂更加需要系统的设计和构建了,从桑代克三定律的理论出发,理想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把课堂分成准备(Preparation system)、练习(Practice system)、评价(Evaluation system)三个子系统,并将整个学与教共同体看作一个系统,用信息技术时代的软件工程技术方法对其进行开发维护和评价。
二、三系统课堂的基本原则对于课堂的三项工作准备、练习、评价,不仅要开展得好,而且还要系统地开展,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经验的准备、环境的准备以及心理的准备。
练习包括适度的应用活动,防止拖延的有效管理。
评价包括终结性的评价和过程中的及时评价和评价上的有效时间,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受环境和合作伙伴影响的自我效能感。
三、三系统课堂的操作方法依据桑代克三定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将软件工程的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来,强调系统性和生命周期性。
为了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利用现有的设备,打造三系统的学习环境,将充分体现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桑代克的学与教规律,即准备率、练习律、效果率。
练习系统就是学生实施练习的社区平台、作业机制、练习的习题、练习的过程等实现练习目的的一切机制。
桑代克的学习规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桑代克的学习规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桑代克利用刺激——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想,也因此而奠定了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基础,我们也常常把这种联结的学习理论称为“学习的联结说”。
桑代克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动物进行学习研究的人,他意识到人类学习的形式与动物学习有所不同,所以他一直致力于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这些规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桑代克学习规律实际应用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1874-1949)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动物心理学试验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的心理学家。
他通过对动物的大量实验及观察,分析动物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提出了学习的联结理论。
他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则是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
20世纪20、30年代,桑代克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发现人和动物的学习并不完全一样,区别主要在于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没有意识;而人类的学习是有选择和意识的。
根据实验结果,桑代克提出了人类学习的学习规律。
一、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有关,即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培养兴趣。
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处于一种对知识的渴望状态,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很多教师在传授新知识之前,由于课时较为紧迫或者其他的原因,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填鸭式地将教学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的学生一般都很难取得非常满意的成绩。
在教授新课之前可以考虑采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又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或者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最终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
二、效果律。
学习者如果受到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同时伴以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否则就会减弱。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导读: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L.Thomdike。
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课件制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大定律,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桑代克,三大定律,Authorware课件制作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Thomdike,1874-1949)是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9世纪末,他通过著名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研究了动物学习“尝试—错误”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在20世纪30年代,桑代克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这三大学习定律对于我国早期的教学理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那么,他的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学习、教学有什么启发指导作用呢?本文以高校教育技术专业Authorware 课件制作教学中的一次课为例来分析探讨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桑代克的三大定律“饿猫打开迷箱”公布于1898年。
在实验中,桑代克把一只饿猫关入迷笼(问题箱)中,笼外放有鱼和肉,笼中有一踏板,触动踏板笼门可被打开。
猫在笼中得不到食物,于是乱咬、乱蹦,直到后来偶然碰到踏板,笼门打开,才取到食物。
而后又将猫放回笼中,猫仍然需要经过乱咬、乱跳等过程才能到笼外取得食物,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猫的无效动作逐渐被摒除,打开笼门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
最后,猫一入笼内,就能打开笼门取得食物。
通过这些实验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而刺激-反应的联结就是通过学习过程建立、加强和组织起来的,联结的加强决定于三种因素:一是“重复”、二是“效果”、三是“准备”。
据此,桑代克提出了众多学习定律,其中主要有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准备律(Lawof readiness):在神经原上,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传导就引起烦恼。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一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1.桑代克的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提前有所准备而且很充分的,那么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便乐于去回答并且被提问会很高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学习当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大概了解,清楚地知晓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薄弱环节。
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充分的准备,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
2.桑代克的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对一种情况的任何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随着该反应与情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的平均强度的增大和延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就是练习律的一个反映。
多加练习,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练习应及时,“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就是这个道理。
在刚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项技能时,多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会更扎实。
比如,在刚学会开车之后,就需要在路上多进行练习,掌握多种路况,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如果刚学会之后搁置几年再开车就又会忘记。
但是练习并不是盲目的,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往往容易使学习者疲劳,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使联结无效。
要坚决避免开夜车、搞突击的学习方式,过度的练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所以当今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样会让学生麻木,给学生过多的负担。
同时应教会学生科学地复习,并不是仅仅依靠次数多而奏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3.桑代克的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
相反,失败降低了这种联结的强度。
这里,满足意味着奖励,失败意味着惩罚①。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是科学领域内著名的经典定律,长期以来都受到广大教育者所偏爱。
它们能够有效地为课件制作教学提供指导,起到很好的辅导作用。
首先,要根据特定的场景和学习者的需求,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过程,总体上遵循桑代克的“前提定律”,这一定律是指任何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应根据学习者的背景知识而进行设计。
任何新的内容都应放在有关学习者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互补性质的学习过程。
这样制作的课件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学习,而更容易于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其次,制作者应该注重课件内容的正确性,同时注重课件内容的表达方式,由此实现桑代克的“自然定律”,这一定律强调课件的表达方式不仅要正确,同时还要与学习者的思维习惯相一致,使得课件内容看起来更自然。
最后,课件的制作要考虑到体现桑代克的“有趣定律”,这一定律指引制作者以有趣的方式,运用多元表达方法,吸引学习者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的应用,对提升课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制作者能够准确把握它们,就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制作出契合学习者特点的课件,让学习者可以更轻松地掌握新知识,并可以在趣味中更深入地理解,更有效地记忆,从而有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一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1.桑代克的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提前有所准备而且很充分的,那么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便乐于去回答并且被提问会很高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学习当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大概了解,清楚地知晓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薄弱环节。
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充分的准备,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
2.桑代克的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对一种情况的任何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随着该反应与情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的平均强度的增大和延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就是练习律的一个反映。
多加练习,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练习应及时,“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就是这个道理。
在刚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项技能时,多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会更扎实。
比如,在刚学会开车之后,就需要在路上多进行练习,掌握多种路况,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如果刚学会之后搁置几年再开车就又会忘记。
但是练习并不是盲目的,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往往容易使学习者疲劳,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使联结无效。
要坚决避免开夜车、搞突击的学习方式,过度的练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所以当今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样会让学生麻木,给学生过多的负担。
同时应教会学生科学地复习,并不是仅仅依靠次数多而奏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3.桑代克的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
相反,失败降低了这种联结的强度。
这里,满足意味着奖励,失败意味着惩罚①。
学习背后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
学习背后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今天这篇文章是行为心理学理论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主题是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的简介及其具体应用。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将能了解到一些学习规律背后的行为心理学原理。
桑代克简介桑代克全名是爱德华·李·桑代克,英文名为Edward Lee Thorndike,1874年出生,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联结主义理论的三条学习律在陈琦, 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中提到如下理论。
联结主义理论是由桑代克提出的,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为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在联结主义理论中,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就会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其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练习律是指一个已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得越多,联结力量就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
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就将会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三条学习律的具体应用三条学习率的具体应用如下。
准备律的具体应用准备律很好理解,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比如你的团队要举办一个晚会,要求大家各自准备,晚会上要做才艺表演。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认真准备了节目的人来说,如果让他们能够上台表演他们自然会很满意,如果不让他们上台表演他们自然会很郁闷;对于那些完全没有准备的人来说,如果强行让他们上台表演,他们会可能会苦恼、紧张、慌乱。
由此可见,准备律并不局限于学习知识、技能,还可以延伸扩展到处事上。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事前最好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一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1.桑代克的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提前有所准备而且很充分的,那么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便乐于去回答并且被提问会很高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学习当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大概了解,清楚地知晓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薄弱环节。
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充分的准备,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
2.桑代克的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对一种情况的任何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随着该反应与情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的平均强度的增大和延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就是练习律的一个反映。
多加练习,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练习应及时,“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就是这个道理。
在刚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项技能时,多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会更扎实。
比如,在刚学会开车之后,就需要在路上多进行练习,掌握多种路况,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如果刚学会之后搁置几年再开车就又会忘记。
但是练习并不是盲目的,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往往容易使学习者疲劳,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使联结无效。
要坚决避免开夜车、搞突击的学习方式,过度的练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所以当今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样会让学生麻木,给学生过多的负担。
同时应教会学生科学地复习,并不是仅仅依靠次数多而奏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3.桑代克的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
相反,失败降低了这种联结的强度。
这里,满足意味着奖励,失败意味着惩罚①。
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Key wordsThorndike; law of readiness; law of exercise; law of effec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桑代克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以及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19世纪末,桑代克使用自己设计的迷箱进行了动物学习的研究。在实验中,他观察到动物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而获得成功的。因而,他认为动物的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并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如此。此后,他进一步通过大量的人和动物的实验,总结出了三条著名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理解和学习他的理论,对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桑代克的学习是出自动物实验不少是将动物实验推及人类他的理论就存在着刻板和机械的倾向忽视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主观能动作用和学习过程中理解的作用因而受到后来从事学习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的批评
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桑代克理论应用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导读: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L.Thomdike。
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桑代克,三大定律,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Thomdike,1874-1949)是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9世纪末,他通过著名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研究了动物学习“尝试—错误”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在20世纪30年代,桑代克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这三大学习定律对于我国早期的教学理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那么,他的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学习、教学有什么启发指导作用呢?本文主要联系实际探讨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桑代克的三大定律1.准备律(Lawof readiness):在神经元上,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传导就引起烦恼。
即是说当学习者处于一种对学习有所期待的准备状态时,如果这个期待得以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但如果学习者事先并无学习的准备状态而强制其怎么做时,实现则感到烦恼,不实现则感到满意。
所以,在生物教学中首先是让学生做好准备,知道下一节学什么内容,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需要首先产生于好奇心。
对学生而言,好奇心大多原自一定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需要学生解决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有一定的距离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出现,只要难度适当,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练习律(Lawof exercise)是指学习需要经过重复才能完成。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里的“习”自然包括练习。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或者是讲授新课之后,要让学生适当的练习,并且可以做与所讲内容有关的实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桑代克学习主律在运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桑代克学习主律在运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黄玉仙来源:《体育师友》2010年第02期摘要:通过桑代克的学习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与学校体育教学相结合,提出学习“准备律”,要备学情、备教材、备预案;学习“练习律”,可运用低频练习与高频练习相结合,替换练习与拓展练习相配套;学习“效果律”,采用赏识教育,期望教育和惩罚教育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桑代克;学习主律;运动技术;传习运用1 何为桑代克学习主律爱德华·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桑代克通过“迷箱实验”认为动物的学习实质在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
上世纪20~30年代,桑代克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主律和五条辅助规律。
学习三大主律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2 桑代克学习主律在运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2.1准备律在运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准备律是指刺激和反应相联结之前的一种准备状态。
桑代克在准备律中指出:“倘若一个神经传导单位准备做出如此这样传导,随之而来的也确是如此这样的传导,学者就会产生满足感;倘若一个神经传导单位准备作出如此这样的传导,随之而来的却不是这样传导,学者就会产生烦恼感。
”准备具有准备传导和不准备传导两种形式,如果一个动作序列的强烈愿望被激活,那么顺利地完成那个序列就是满意的;反之一个动作序列的强烈愿望未被激活,勉强给以传导就是烦恼的。
根据桑代克的准备律,在运动技术教学前我们不妨做出如下几个举措。
2.1.1 备学情学情,是影响教学效能的重要因素,运动技术的掌控,受制因素多多,如身体素质、学习氛围、运动功底、运动尖子等等。
如果这些学情你不清楚,盲目设计教案,或学不了,或“吃不饱”这样就激活不了“动作序列的强烈愿望”而制抑学习效果,根据学情和教材特点采用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各组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要有差异,异质分组,哪些人可做教师的助手以学生教学生,哪些人需要重点帮教,课前都要备案,只有充分了解学情,推敲教学手段,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愿望。
准备律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准备律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状态。
学习有准备,进行活动就会感到满意;如果有准备而不进行学习就会感到失望;若无准备而强制学习就会感到烦恼。
2、练习律:指练习和使用次数越多,学习的效果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同时,只有通过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即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
3、效果律:指一种行为后面如果跟随着一种满意的变化,这种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如果跟随的是一种不满意的变化,这种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未来行为起着关键作用。
奖励就是让学习者感到愉悦的刺激或后果。
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到奖励而进行的。
根据桑代克的学习三原则,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1、充分预习。
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课前预习这项工作。
精心安排预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不能笼统的布置下去就了事。
教师要在课前、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或批评。
教师要把课前预习看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前置。
另外,教师要提前3-5分钟到教室,打开多媒体、检查教具,提醒学生准备上课的课本、练习册、学习工具,做好上课的准备。
2、精讲多练。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精心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
从学生的反复练习中,找出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去讲解和练习。
练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
3、当堂检测。
要安排5-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当堂检测。
可以采取发检测试卷的方式,也可以在多媒体上出示检测题,让学生写在练习册上。
安排学生相互批改打分,老师要掌握学生检测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辅导。
对检测成绩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积分,发小红花等。
充分预习、精讲多练、当堂检测,课堂教学的这三个步骤,就对应着桑代克的学习三原则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是指:
1. 第一定律:内容不断地变化,而形式保持不变。
2. 第二定律:学习的难易程度由下至上,而教学的安
排要从上而下。
3. 第三定律:对知识的组织和呈现应该基于知识的重
要性和复杂性。
这三条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
们来逐一探讨。
1. 第一定律:内容不断地变化,而形式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告诉我们,持续不断的进步和变化是教育领域
的一大永恒主题,因此课件的制作应该具有相应的灵活性
和可持续性,以适应学科领域的不断变化。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每年都会出现新的技术和编
程语言,而这些技术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
学习。
因此,课件的制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教学资
源和发展趋势,保持课件的更新和灵活性,以确保学生获
得最新的、最有效的教育。
此外,这一定律还告诉我们,尽管内容不断变化,但课
件的形式应该保持不变。
因此,在设计课件时,需要遵循
常规的模式和格式。
例如,不同的科目教学中所使用的课
件格式不同,但相同科目不同学段的课件形式应该保持一致。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移植到不同的学科和年级。
2. 第二定律:学习的难易程度由下至上,而教学的安
排要从上而下。
这一定律告诉我们,教学应该基于学生当前的知识和技
能水平,而不是按照课程安排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因此,
在制作课件时,制作人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安排
课程内容。
例如,对于语言学习领域,对于学生来说,最佳的学习
方法可能是从最基础的语法规则开始,逐渐深入学习更高
级的语法知识。
因此,课程安排应该从最基础的语言学习
开始,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语言规则和技能。
而在制作课
件时,也应该根据这一原则,尽可能分阶段地设计与呈现。
此外,这一定律也要求教学安排要从上而下。
教学人员
应该首先布置较难的任务,再逐渐过渡到简单的任务。
这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
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 第三定律:对知识的组织和呈现应该基于知识的重
要性和复杂性。
这一定律告诉我们,知识的组织和呈现应该基于知识的
重要性和复杂性,而不是基于教学安排。
例如,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先掌握基础概念和原理,然
后再逐渐学习高级概念和技能。
在课件制作中,制作人员
应该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来设计整个教学流程,
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此外,这一定律也要求在制作课件时,要合理安排和呈
现课程内容。
例如,对于综合课程,设计人员应该针对每
个学习领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
解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桑代克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具有广泛
的应用,只有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定律,才能真正
地提高课件制作的质量,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
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