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合集下载

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理论性最强的一部分内容,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难度相对较大,一定要结合每个教育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去理解每一个理论。

而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就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地位】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而桑代克所提出的尝试错误说也被认为是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同时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所以该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考察的一个重点内容,需要各位学员结合桑代克所做的实验重点理解。

2.【实验】桑代克所做的实验叫做“猫开笼取食实验”,首先设计一个实验装置——笼子,笼子中有一个杠杆,在笼子中触碰到杠杆,笼子门就会打开。

桑代克把一只猫饿了很长时间,放到笼子中去,笼子不远的地方放了一条鱼。

而猫进笼子之后特别想吃鱼,就在笼子中乱抓乱挠,无意中触碰到杠杆,笼子门打开,它走出笼子吃掉鱼。

桑代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之后,发现猫打开笼子需要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并根据猫开笼所花费的时间绘制了学习曲线。

3.【实质】基于上述实验,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实质,即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4.【规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

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5.【意义】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具体而言,对教育有以下指导意义:(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2)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3)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教育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1. 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总分:3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222.30)1.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包括三部分内容,不属于该书组成部分的是( )。

(2015年)(分数:11.20)A.人类的本性B.学习心理C.教师心理(正确答案)D.个别差异解析: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又把此书发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

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本题为基础题,需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中一些经典的著作、人物事件等的内容要了解。

2.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连锁学习范畴的是( )。

(2016年) (分数:11.20)A.辨别学习B.言语联想学习(正确答案)C.具体概念学习D.定义概念学习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八类学习,加涅认为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信号学习,如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

刺激—反应学习,如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学习。

言语联想学习,是由语言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辨别学习,如,对红绿灯的学习。

概念学习,如学会了三角形的定义,以后见到图形,可知道是三角形。

规则学习,如公式的学习。

高级规则学习,如,利用公式解几何题。

本题需考生熟记加涅学习水平的分类,注意与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进行区分。

加涅的学习分类为高频考点,考生复习时可结合例子理解记忆。

3.学生在了解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相加性原理后,生成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按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

(2013年)(分数:11.20)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高级规则学习(正确答案)解析:加涅认为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信号学习,如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

刺激—反应学习,如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学习。

教师编—教育心理学—人物观点

教师编—教育心理学—人物观点

中国一、房东岳1、1908年,翻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343)二、廖世成1、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43)三、潘菽1、1980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343)四、冯忠良1、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430)2、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33)美国一、桑代克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342)2、主张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

(342)3、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验,被公推为教育测量的鼻祖。

4、桑代克的猫(“饿猫出笼”实验)(368)5、相同要素说(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共同要素的)。

(学习迁移)(412)二、埃里克森(355)三、斯滕伯格1、三元智力:智力成分亚理论(核心)、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构成)(358)2、成功智力(358)四、加德纳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

(智力构成)(358)五、奥尔波特1、将性格特征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六、卡特尔1、将性格特征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用因素分析法,找出了16种根源特质.七、斯金纳1、斯金纳的老鼠(操杠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369)2、程序教学(原则: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372)八、班杜拉1、(374)九、苛勒1、格式塔学派(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375)2、“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化说的经典实验,理解了关系,才能迁移.(学习迁移)(412)十、托尔曼1、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十一、布鲁纳1、认知-发现学习理论(376)2、根据学习迁移范围大小将学习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411)十二、奥苏贝尔1、有意义学习(378)2、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含迁移。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1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1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学习信任阶段(从出生道18个月左右);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4);发展主动性阶段(4-6);变得勤奋的阶段(6-12);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4-50);达到完善的阶段(50以后)。

17、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7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7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7(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是非判断题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观察法。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3答案:错误[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实验室实验。

2.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3答案:正确3.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时间是19世纪初。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3答案:错误[解析] 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4.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3答案:正确5.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达维多夫提出的。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3答案:错误[解析]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6.谈话法就是启发式,讲授法就是注入式。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3答案:错误[解析] ①谈话法和讲授法是两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

②谈话法既可能是启发式,也可能是注入式;讲授法既可能是注入式,也可能是启发式。

讲授法如果是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那么这种讲授法就是启发式讲授法。

在谈话法中,如果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或者简单的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枯燥、乏味的,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启发可言。

③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关键是看教师运用方法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能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而不能单凭形式作出判断。

7.学习迁移就是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

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3答案:错误[解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代表性人物及著作

《教育心理学》代表性人物及著作

《教育心理学》代表性人物及著作归纳总结: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小练习: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考试用书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图式是在观察和练习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概括化的动作结构,它反映的不是具体的动作细节,而是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动作变量关系和一般性的动作程序及原理。

㈡生物起源论利托而诺、沛西·能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㈢心理起源论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而这种模仿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的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方法的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①义务教育②自然教育③百科全书般的教育(主张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④最早在教育学理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主张一切知识从感官知觉开始培根最早提出将教育独立成一门学科赫尔巴特教育科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着作①教师中心②课堂中心③教材中心1梅伊曼2狄尔泰3杜威克伯屈凯洛夫1939杨贤江《教育史蔡元培三、涂尔干斯宾塞四、㈠内发论㈡外烁论洛克华生斯腾伯格1996年提出三元智力理论:元成分(最重要的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成功智力”理论、心理自我调控理论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49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49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填空题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 1914 年,此书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参考答案: 桑代克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桑代克2、单选题“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_____。

A :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 :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 :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 :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要教化人民。

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人手。

综上可知,这两句话揭示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经济、文化和科技在此均未体现。

故选 A。

3、单选题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

这种现象称为_____。

A : 投射效应B : 晕轮效应C : 皮格马利翁效应D : 近因效应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社会知觉的印象形成效应。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社会知觉的印象形成效应分为: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投射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题干描述符合晕轮效应的定义,故而选择 B 选项。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后获得的信息比之前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社会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而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的期望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得学生真的朝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现象。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卷和答案解析(39)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卷和答案解析(39)

2021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39一、单选题(共30题)1.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的作者是()A:桑代克B:华生C:巴甫洛夫D:斯金纳【答案】:A【解析】:识记性知识。

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2.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答案】:C【解析】:从内在性维度上看,能力、努力、身心状态是自身内在因素。

3.针对“教学相长”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答案】:C【解析】:“教学相长”最早出自于《礼记?学记》,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4.高创造性者一般不具有的个性特征是。

A:幽默B:依赖性C:喜欢幻想D:有强烈的动机【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第九章创造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有独立性。

5.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桑代克D:华生【答案】:B【解析】: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A:明朝B:“中华民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D:清朝【答案】:D【解析】: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定初等小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7.教育心理学作用涉及()A:三大方面B:四大方面C:五大方面D:六大方面【答案】:B【解析】:8.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桑代克(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87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

1891年进威斯莱大学学习,临毕业前一年开始学习心理学。

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跟着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做研究。

1896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

以后得到卡特尔的帮助,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189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讲师。

1903年升为该院心理学教授。

在任教期间,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把对动物研究的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以后越来越多地用人做被试者,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成为心理测验运动的领导人物。

此外,还创建并主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培养了大批教师、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

桑代克在学院任教40年之久,于1940年退休。

1942年返回哈佛大学任詹姆士讲座教授,以此纪念40年前支持他进行小鸡实验的大师——詹姆士。

1949年逝世。

桑代克的著作很多。

他发表了507篇论著,其中有许多是巨著和专著,比较著名的有: 《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8年)、《智力测验法》(1904年)、《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13年)、《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年)、《课程研究》(1928年)、《成人学习》(1928年)、《教育之基本原理》(1929年)、《人类的学习》(1931年)和《人性与社会秩序》(1939年)等等。

桑代克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动物与人类的学习心理。

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育来改变人性,并且发表了许多专门的著作,被誉为美国动物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他在动物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独特研究,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被译成中文,对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也有很深的影响。

桑代克《教育心理大纲》三个主要内容

桑代克《教育心理大纲》三个主要内容

桑代克《教育心理大纲》三个主要内容
桑代克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的《教育心理大纲》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主要包括三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以及准备律和效果律。

首先,学习心理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等多个方面。

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学习。

其次,个别差异及其原因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大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桑代克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差异,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学习。

最后,准备律和效果律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大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桑代克认为,准备律是指学生应该在学习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便更好地迎接学习任务。

效果律是指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学习。

教育心理学判断题

教育心理学判断题

练习册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综合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与解析:选B。

2.答案与解析:选A。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所以,答案选A。

3.答案与解析:选C。

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

因此,答案选C。

4.答案与解析:选A。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5.答案与解析:选B。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6.答案与解析:选D。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因此,答案选D。

7.答案与解析:选C。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时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A初创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B发展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D完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选C。

8.答案与解析:选A。

《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1908年由房东岳译成中文,它是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我国第一本教科书。

因此,答案为A9.答案与解析:选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为:①感知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发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4、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5、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6、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7、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8、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9、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10、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11、品德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2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8)

202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8)

202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8)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编著出版了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E.维特罗克【答案解析】: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答案选D。

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E】。

A.陶行知B.蔡元培 C.潘菽 D.房东岳 E.廖世承【答案解析】:l924年,廖世承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因此,答案选E。

3.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自我中心阶段【答案解析】: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所以才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

因此,答案选C。

4.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_3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E.亲密感【答案解析】:根据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部分的论述,l8个月~4岁是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因此,答案选A。

5.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wWW E.相关类属学习【答案解析】: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

2015高等教育心理学填空1.对教育心理学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并在1913-1914年将它发展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纲要》,其体系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人的本性;第二部分讲述学习心理;第三部分介绍个别差异的形成。

2.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5.教师领导方式类型: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6.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7.三种反思: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

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再作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活动中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反思。

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8.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

9.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一种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学习必须凭借反复的练习与经验,才能可能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10.最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1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映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

12.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3.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14.奥苏伯尔在其《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升的内驱力和附属的(交往)内驱力。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一、选择题1.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并支撑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长达50年之久。

这本书的作者是()。

A.华生B.斯金纳C.桑代克D.杜威【答案】C【解析】1903年,桑代克撰写的《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该书被誉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备受教育心理学家的推崇。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中期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30年代【答案】A【解析】教育心理学以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3.1868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由此,该书作者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该作者是俄国教育家()。

A.乌申斯基B.卡普列杰夫C.巴甫洛夫D.维果茨基【答案】A【解析】乌申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俄国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和教科书编写者。

他指出,教育学理论应当是根据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和其他科学知识做出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主张把教育心理学当作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的学者是()。

A.乌申斯基B.卡普列杰夫C.巴甫洛夫D.维果茨基【答案】D【解析】维果茨基提出了“社会历史理论”“内化学说”以及“最近发展区”。

“社会历史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历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

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

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

5.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自测题1-12章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自测题1-12章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自测题1-12章参考答案(1-4章)一、填空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成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心理学)》。

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五种常用研究方法是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法)。

4.根据人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可以划分出四种神经类型。

5.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即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6.概念学习一般包括两种形式: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

二、选择题(从下列选项中选出1个或1个以上的答案填入括号里)1.根据记忆活动有无目的性,可以将记忆划分为()。

A.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B.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C.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D.形式记忆和逻辑记忆2.皮亚杰把思维发展划分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

A.纯具体形象思维B.纯抽象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D.表象性思维4.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

A.道德感B.理智感C.意志感D.美感5.根据赛尔曼的研究,儿童对友谊的互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明显的功利性还不是患难与共的合作,这一时期儿童的友谊发展处在()。

A.未形成友谊概念B.单向帮助阶段C.双向帮助阶段D.亲密的共享阶段6.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班杜拉7.儿童是通过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这一观点是()提出的。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班杜拉8.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观察-模仿D.顿悟9.奥苏伯尔认为,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获得和保持的影响取决于知识的()。

A.可利用性B.可辨别性C.稳定性D.可操作性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学习的()。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桑代克(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87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

1891年进威斯莱大学学习,临毕业前一年开始学习心理学。

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跟着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做研究。

1896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

以后得到卡特尔的帮助,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189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讲师。

1903年升为该院心理学教授。

在任教期间,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把对动物研究的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以后越来越多地用人做被试者,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成为心理测验运动的领导人物。

此外,还创建并主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培养了大批教师、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

桑代克在学院任教40年之久,于1940年退休。

1942年返回哈佛大学任詹姆士讲座教授,以此纪念40年前支持他进行小鸡实验的大师——詹姆士。

1949年逝世。

桑代克的著作很多。

他发表了507篇论著,其中有许多是巨著和专著,比较著名的有:《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8年)、《智力测验法》(1904年)、《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13年)、《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年)、《课程研究》(1928年)、《成人学习》(1928年)、《教育之基本原理》(1929年)、《人类的学习》(1931年)和《人性与社会秩序》(1939年)等等。

桑代克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动物与人类的学习心理。

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育来改变人性,并且发表了许多专门的著作,被誉为美国动物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他在动物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独特研究,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被译成中文,对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也有很深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概论》除序言外,由三卷27章组成。

第一卷为“人类的本性”(1~9章),阐述了人类天赋的本性;第二卷为“学习心理学”(10~20章),论述了动物与人类的学习规律;第三卷为“个性的分别及其原因”(21~27章),对个性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作品思想:人类的本性桑代克认为,精子与卵子结合就预定了一个人将来的行为。

人的生就的组织决定一个人对情境的反应,人的智慧品性取决于神经元的结构、位置反应与生活境况相联,二者的结合导致智慧、品性、技能的形成和变化。

因此,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原始的结合或则永久保存(通过练习使之得到满足),或则消除(控制刺激使之得不到满足),或则改而利道(刺激、结合反应,形成新的反应)。

并且,他提出了教育的第一原理:即利用一个人的本性作为改恶迁善的工具,使他能产生所需要的学问、习惯、能力、兴趣和理想。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给人以这样的知识,使人们能在智慧、品性、技能上发现人类的本性,以及他们所以改造,所以学习的公律。

桑代克认为原本趋向包含反射、本能和生就的力量三种。

每一个原本趋向都由刺激、结合和反应组成,而且原本趋向的活动并非一对一,其联合是呈多元性的。

桑代克认为人类还存在其他社会性本能——竞争、妒忌的行为、所有权、慈爱、欺辱凌虐以及模仿。

桑代克提出了“及时应用原则”,用来解释哪些事物本来令人知足,哪些事物本来令人烦恼。

这条原则就是:(1)一组行为的“顺利”进行与否,首先在于神经原的作用而不在于全身的作用。

(2)使人知足的乃是能及时应用的神经原与神经关键上的传达,实在使人烦恼的,没有这种传达。

这一公律无所不适应。

(3)人类知足与烦恼的原本趋向可归于以下三个公律:a.一个传达个位能及时传达时,传达是使人知足的,只须他的活动不为外物所改变。

b.一个传达个位能及时传达时,不能传达是使人烦恼的;依据人的本性,凡遇到这种烦恼,天然特殊准备着的他种反应可以应用。

c.一个传达个位不能及时传达的,勉强传达是使人烦恼的。

此外,一切原本趋向都不预计效果,先见之明不能影响及时的反应,以此而论,一切都是没有目的的。

神经原能预备“及时活动”,既可通过感官刺激,也可通过活动。

桑代克认为,无论如何反射,本能,力量三者(a)无不须在时时内发生。

(b)有时能发生(或改变)内在的意识的生活。

(c)有时又能使生物改变,有些可以是永久的改变。

其中所牵涉的神经原大致又有一种原本趋向。

(d)凡生活作用顺利时能听其自然,凡生活作用扰乱时能尽力把它们改变这些普遍的趋向中。

其中,(a)(b)两项乃人所共有,无须赘论,(c)项是个人永久可受改变的力量,就是学习。

从人类的幸福而论,这是本性上最重要的事实。

于是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两条公律即练习律(包括应用律与失用律)与效果律。

人类其他的禀赋只有以这两条公律为转移才能适用于复杂的文明世界。

教育上,它们无处不重要,所谓培养、训练、学习、智慧,无不以此为最有实效的努力之基础。

桑代克反对观念运动说,他认为,动的观念或任何反应的观念本身不能产生动或任何反应,神经系由神经元及其附属器官所组成,而人的智慧、品格、技能,则是以它们的组织与功用为其生理基础的。

在这三方面,人的本性又有赖于神经元的组织与功用。

一方面,凡神经元上发生生理的活动时,原来就有一定的传达方向,即最易传到某某神经元。

另一方面,原本的结合或许还有赖其他因素。

桑代克反对复演说,坚持功利说。

他认为,人类在智慧、品格上,其原本趋向的发现之所以有秩序、有时期,是因为:一个原本趋向之所以能预兆而保存,也就是因为它与其他某种趋向有某种时间上的关系。

那趋向不发现则已,发现就在动物发育的总秩序上占定某时期、某位置那趋向之所以变异的原因,是因为使它的变异的时期依照某规定而变异。

在许多变异的时期中,所保存的时期定是最有利于种族生存的一个趋向之所消灭的时期。

人类的原本趋向之所以有某种时间关系,正是因为人类具有那些趋向:一则由于变异,即凡能影响种子质的势力的产生者;二则由于选择,则以功利为标准。

桑代克认为,本能与力量停顿之后再渐渐生长,并非突然而成的。

他提出,境况的改变以及人性因学习而改变,二者都应留些余地。

及时隐灭原是事实,本能原有生灭,但并非常有之事,且是渐渐之而来;待其实现,在人生已为时太晚。

学习心理学桑代克认为,学习为某种原本趋向以及其所受训练两方面的产物,一个人最后所具有的品性,是他的本性在所寄托的环境里发育的结果。

一般的人性是由人的本性、学习的公律以及人所生存学习的自然界的势力,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桑代克看来,学习所表现出的简单而又半机械性的现象其一为复出的反应,其二为动物的准备或使态度与身外的境况相合作,其三为境况中某局部某分子的超越活动,其四为对于新境况作最相似的反应,其五为境况渐渐改变时,反应可从一个境况移向另一个境况而不致扰乱。

这些也是人类学习的基础。

桑代克提出了两个命题:人类以联想而学习、人类以分析选择而学习。

在前一命题中,他把人类学习分成四类:像寻常运动样形成结合、以观念形成结合、分析或抽象、选择的思想或推理。

同时他还提出习惯的公律在教育上的两种普遍用法:一种是凡应归纳在一处的便归纳在一处,凡不应归纳在一处的则应使之分离。

另一种是对可喜的结合则练习与奖励,对不可喜的结合则阻挠与责罚。

桑代克认为假如将及时应用,练习与效果三条公律应用到人类的联想学习上,则有五条附律:(a)复出的反应。

(b)态度倾向预言的适应或准备其中态度准备具有两种功用,一是规定人的动作行为,二是规定他的知足与烦恼。

(c)境况的部分活动:一人身内的情境所以使他对于同一外界环境而反应上有变异,是因为有一种最寻常的办法,即境况中的一个分子有超越的效力。

(d)同化或类化的反应,人对于任何新境况,其反应总是象对某种相类似的旧境况(或某分子相类似的旧境况),新境况本身不具有任何结合。

类似的境况中所成就的结合即行活动,因为任何境况的影响是它各分子的联合影响分子之中,凡前已与某个反应相结合,根据习惯的公律,就会产生同化的现象或类化的反应。

(e)联想的连结。

在后一命题中,桑代克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分析的。

一方面,因为所形成的结合对于境况的全体或一时所有情景的全体都不是绝对的。

另一方面,任何结合之中总不免有许多小的结合,起于境况的各部分,而成于反应的各部分,每一个又多少具有独立性,因此假使境况的某部分另归入新的组织,反应的一部分也有一种趋势要脱离旧时的隶属而独立发现。

桑代克指出,人类的思想动作中,一个境况有时能激起以前未曾被原本趋向或应用与知足所结合的反应,这样的行为显然比本能习惯更为进步,或者与它们相反。

他认为学习是结合,人之所以长于学习是因为他养成了许许多多的结合。

结合之中,有的产生外表上可以观察的运动,例如语言,姿势,行动。

有的直接产生,且当时产生神经元上内部的隐藏反应,就是所谓感觉注意(向内的)、想象、观念、判断等的源泉。

结合不仅产生于外界环境身外的事物,而且形成于心内的反应。

也不仅产生于心内的境况,而表现为种种可以改变外界环境的举动。

结合还可产生于心内的某事物、某情境,而且也形成于心内的某事物、某情境、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桑代克认为,心理功用通常是行为上实在观察的或可以观察的某种事情,并非行为之后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心理的功用无非是回溯行为的历史,或预料行为的将来。

至于进步,桑代克认为,进步无非是结合的增加而已,是知足之情与烦恼之情的增减而已。

导致进步速度改变的原因桑代克认为有如下八条:(1)功用进步时所养成或所破坏的结合数目有多有少;(2)结合的养成与破坏有难有易;(3)养成的次序有先后;(4)各结合影响了测验的分数颇为不同;(5)各个时期的练习,即一人在某功用上一般的进步的能力前后不能一致;(6)已养成一个结合,其他各个结合的情景可受不同的影响;(7)结合因失用而削弱;(8)结合受到过分的练习。

在桑代克看来,一个心理功用的进步是可以影响其他功用的效率的。

首先,心理功用的情境的改变是由于结合的增强与削弱,这些结合又是彼此相联的。

所以他认为,一个心理功用的进步主要是通过助长与抑制来影响其他功用的效率。

另一方面,根据表面的观察,人们希望有相类似的变化时,也许反而失败,因为相类似的效果可在完全没有相同分子的两组结合中出现。

桑代克认为,两个功用必定含有共同的分子,然后这一个的变化才能牵动另一个。

第二个功用的变化有多少,全视两个功用共同的分子有多少。

桑代克认为,一个功用不断的应用会体现出两种绝对不同的效果:(1)该功用在应用之后,效率上稍微有些不如得到若干休息之后的效率;(2)假定所应用的时间曾得到最适宜的分配,那么过分的学习有趣的损失,练习未经最大的努力,这一类事情皆可预防。

桑代克主张用反应说或外缘说来解释心理疲劳。

个别差异及其原因桑代克认为,人在心理上所具有的能力由三种势力组成:一是其本性,二是单靠内部的发育,其原本趋向成熟到何种地步,三是生活与所受训练的状况。

之所以要规定其本性,一部分是性别,一部分是种族,一部分是家族,还有一部分是不明了的原因,使同父母的子女也会得到不同的遗传。

因此,影响个别差异的因素有四:性别、种族与家族、成熟与环境。

桑代克提出,一个人的本性与他的血统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是祖宗的副本,或几个祖宗合起来的副本。

血统只能使后裔的变异减少,而规定他们变异的标准点。

近祖的关系没有影响则已,一旦有影响,就使子女离开一般的平均点而超近于他们父母的状态,又使其互相变比同是那几个不相干的人的互相变异为大。

种子在受孕时的情境是规定人类本性上一切异同点的原因。

这些情境既影响身体,也影响心、双方平等。

环境对个别差异的影响甚徵。

桑代克认为,一个人在某种心向上单靠成熟,单靠自身的发育,就能年年改变,全不心有赖于训练,有赖于生活的经验。

然而,成熟仍不妨视为一种协作的势力能在个体内部预备某情况,使得那些外力有产生变化的可能。

反而言之,单是内部的发育,无论怎样有势力,通常有待于外来的刺激。

一个儿童其心理的发展总免不了环境的影响,多少养成几个习惯。

有了外来的刺激,内部的冲动因而发展,但只有在理想上才把内外分开。

桑代克认为,假如本性苟同,那么个人间后来发现的一切差异一定起于外界的势力。

外界的势力凡有差别,就会用最小的环境的势力加于人身,人未有不因之而变化的。

人是境遇所造化,但其最后的模型一半为属性、种族、血统,以及受生时的情境所规定。

境遇改变人性,只是受改变的本性有所不同,改变亦不能一致。

桑代克主张,环境的产物常出于两种可变的势力,一是环境,二是人的本性这一结论带有两条附律:第一,环境的刺激,在一人身上能引起某种势力,理想、习惯,那么在另一人身上或绝对的不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