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配体的设计合成研究
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 化学

第1章绪论1.1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对社会的重要性日渐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均需要应用到化合物,尤其是有机磷化合物,不论是在农业方面、医药学方面乃至工业方面,有机磷化合物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创新型”时代下,有机磷化合物在各种新材料中也有几位重要的作用。
有机磷的作用极大,故而针对有机磷,国内外学者有较多的研究,针对有机磷的研究已然形成一个全新的领域,研究人员对有机磷的探究内容包括其本身的性质,也包括其合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关于有机磷合成问题也有极多的方法,本文便对此进行探究。
从有机磷化合物合成的历史角度来看,其有着较长的发展时间,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有机磷化合物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目前,有机磷化合物在助燃剂、农药、药品中应用较为广泛。
在传统有机合成中有机磷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
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有机磷化合物开展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和分析。
有机磷化学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
众所周知,在化学中磷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元素,尤其是在无机化学中磷的作用尤为重要。
此外,地球上的每个生命体中都不能缺少磷,磷作为微量元素对生命体的正常生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大部分的肥料中都含有磷。
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加工生产也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经济链。
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含磷的肥料每年的生产量大约为百亿吨。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如果缺少了含磷的肥料,国家可能无法有效的应对持续增长的人口带来的粮食不足的问题。
此外在农业化学中,磷酸化合物的使用也较为普遍,甚至已经到了不可缺少的地步。
虽然磷酸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相比,其重要性或推广使用会有所不及。
但是磷对人们日常生活而言,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磷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1.2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1.2.1 末端炔烃与磷-氢化合物绿色合成炔基膦化合物炔基膦化合物属于有机合成的中间体。
炔基膦化合物构建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磷卤试剂和有机金属试剂进行反应。
有机膦溴化钯(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偶联反应活性

收稿日期:2020‑09‑01。
收修改稿日期:2021‑03‑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661018)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8DC005)资助。
*通信联系人。
E‑mail :**********************,******************第37卷第5期2021年5月Vol.37No.5785‑790无机化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有机膦溴化钯 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偶联反应活性巨少英李雪高安丽姜婧余娟*刘伟平*(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106)摘要:以PdBr 2为起始原料,分别选择二叔丁基苯基膦((t ‑Bu)2PPh)、二叔丁基‑(4‑二甲基氨基苯基)膦(Amphos)、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Xantphos)为有机膦配体,通过溶剂的配位加成和有机膦的配位取代,合成出3种溴化钯配合物,以寻找性能更佳的偶联催化剂。
借助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仪及单晶X 射线衍射仪测试和解析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trans ‑Pd((t ‑Bu)2PPh)2Br 2(1)、trans ‑[Pd(Amphos)Br 2]2(2)、cis ‑Pd(Xantphos)Br 2(3),其中的trans ‑[Pd(Amphos)Br 2]2(2)为溴桥双核钯配合物。
选用了2个Suzuki 偶联反应为评价模型,测试了它们的催化活性,并分别与市售的Pd((t ‑Bu)2PPh)2Cl 2、Pd(Amphos)2Cl 2、Pd(Xantphos)Cl 2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模型上,2个有机膦钯 配合物的产率均高于对应的有机膦氯化钯 催化剂。
关键词:有机膦配体;溴配体;钯Pd 配合物;结构;催化活性中图分类号:O614.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861(2021)05‑0785‑06DOI :10.11862/CJIC.2021.102Synthesis,Structure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ree OrganophosphineBromo Palladium Complexes for Coupling ReactionsJU Shao‑YingLI XueGAO An‑LiJIANG JingYU Juan *LIU Wei‑P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latinum Metals,Kunming Institute of Precious Metals,Kunming 650106,China )Abstract:Three new palladium complexes with Br -as the dissociation ligand and with di‑tert ‑butylphenyl phos‑phine((t ‑Bu)2PPh),di‑tert ‑butyl‑(4‑dimethylaminophenyl)phosphine (Amphos)or 4,5‑bis(diphenyl‑phosphino)‑9,9‑dimethylxanthene (Xantphos)as the organic phosphine ligand,were prepared from the starting material PdBr 2via the coordination addition and ligand substitution process,with an attempt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organophosphi‑nopalladium catalysts for the coupling reactions.The palladium complexes were tes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1H NMR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o be trans ‑Pd((t ‑Bu)2PPh)2Br 2(1),trans ‑[Pd(Amphos)Br 2]2(2),cis ‑Pd(Xantphos)Br 2(3).Among them,trans ‑[Pd(Amphos)Br 2]2is a unique binuclear palladium complex in which two bromine ions act as the bridging ligand bringing two [Pd(Amphos)Br]blocks together.Two typical Suzuki organic coupling reaction models were used for evaluat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ree complexes along with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d((t ‑Bu)2PPh)2Cl 2,Pd(Amphos)2Cl 2and Pd(Xantphos)Cl 2as comparison catalysts.The results showed all three complexes display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in two selected typical Suzuki organic cou‑pling reactions,great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Pd((t ‑Bu)2PPh)2Cl 2,Pd(Amphos)2Cl 2and Pd(Xantphos)Cl DC:2039381,1;2039380,2;2039382,3.Keywords:organophosphine ligand;bromine ligand;palladium complex;structure;catalytic activity无机化学学报第37卷0引言偶联反应是构建有机新结构和新骨架(C—C,C—N,C—O等)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广泛用于功能有机光电材料、药物合成及天然产物的合成和生产中[1‑9]。
有机膦配体的制备

有机膦配体的制备
2016-06-01 14:11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钯催化制备有机膦配体
随着有机磷(膦)化合物的广泛应用,不同种类的合成方法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目前,C—P键的构建方法主要有有机金属试剂对X(O)PR2或XPR2的亲核取代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芳基卤代物与H(O)PR2或HPR2的交叉偶联反应以及金属Ag或Mn促进的自由基反应。
芳香膦化合物也可以通过C—H键直接官能化形成C—P键来获得。
对于复杂有机磷(膦)化合物可以通过简单的有机磷(膦)化合物C—H键直接官能团化来制备。
2013年,新加坡的Kim小组报道了在过渡金属Pd催化作用下磷酸酯邻位C—H键与Ar2IOTf进行的芳基化反应和磷(膦)酸单酯邻位C—H键与带有吸电子基的末端烯烃的偶联反应。
Lee[28]2和
丙烯酸甲酯或炔烃与(次)膦酰胺的C—H键活化C—N键,C—C键形成的关环反应。
最近,有研究小组报道了在Pd(OAc)2催化下次膦酰胺邻位C—H键与芳基硼酸的偶联反应的初步结果。
以二苯基次膦酸甲酯为底物能够以中等的收率获得邻位C—H键活化芳基偶联产物,以芳基次膦酰胺为底物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芳基次膦酰胺邻位C—H键与芳基硼酸的偶联反应。
机理研究表明环钯化合物2为反应活性中间体,并且该反应经历了Pd(0)到Pd(Ⅱ)的循环历程。
另外,对所得偶联产物的进一步衍生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次膦酰胺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醇解反应,在还原条件下可以实现从二芳基次膦酰胺到二芳基膦化氢的转化。
离子型膦配体及其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离子型膦配体及其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离子型膦配体及其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是现代无机化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分步骤阐述离子型膦配体及其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步骤一:离子型膦配体的合成离子型膦配体是一类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在配位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合成方法多样,常见的方法有质子转移法、甲基化法和胺解法等。
以质子转移法为例,常使用的原料是三乙基氧硅烷和磷酸,反应条件为加热和搅拌。
反应完后,加入氯化甲烷和碱来处理。
最后的产物经过结晶和干燥,得到目标化合物。
步骤二: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是指含有过渡金属离子和离子型膦配体的有机化合物。
其合成方法一般是将离子型膦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形成过渡金属配合物。
在实际合成中,常使用的反应条件为温和的溶剂和适当的反应时间。
常见的过渡金属包括铂、钯、镍等。
例如,以铂为例,可以将溶有离子型膦配体的乙醇溶液加入铂的氯化物溶液中,并经过充分搅拌和反应后,通过过滤和结晶得到目标产物。
步骤三:离子型膦配体及其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表征一般来说,离子型膦配体及其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表征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化学方法和仪器手段来进行。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和质谱(MS)等。
例如,通过核磁共振谱图可以确定不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种类和结构。
结合红外光谱和质谱的分析结果,可以对离子型膦配体及其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进行准确的确定和鉴定。
总之,离子型膦配体及其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是无机化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验过程,可以得到具有应用潜力的化合物,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膦配合物在合成中的若干应用

膦配合物在合成中的若干应用摘要:近年来,合成手性配体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在手性膦配体的基础上,引入氮、氧或硫等杂原子,生成多齿的混合功能团配体。
本文选了几个方面来综述膦配合物的应用。
关键字:膦配合物;氢甲酰化;Suzuki偶联反应1.引言手性化合物在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许多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而言,其两种对映体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活性,或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理作用。
因此如何能够高产率、高光学纯度、低成本低能耗地获得单一对映体化合物是化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表明,不对称催化是制备单一对映体化合物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它仅用少量手性催化剂,实现手性转移、手性倍增,生成大量的旋光性产物。
为实现高效的不对称催化反应, 化学工作者需要设计合成优秀的手性催化剂。
通常,手性金属催化剂由金属中心和中性或阴离子的手性辅助配体组成。
借助手性配体的结构、构型和刚性,能够在催化活性中心周围营造一种特殊的手性立体微环境,以有效控制反应物分子的空间取向和反应进程,发挥特异的光学选择性。
因此手性配体是实现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关键。
近年来,合成手性配体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在手性膦配体的基础上引入氮、氧或硫等杂原子,生成多齿的混合功能团配体。
这类配体中的混合功能团,不仅能与金属中心络合,生成刚性较强的手性金属络合物,而且在催化反应的过程中,配体中功能团还能够与底物络合,生成活性中间络合物,类似于酶催化中金属中心及其周围功能团与底物分子的多点相互作用,减少了过渡态的自由度,有利于提高光学选择性。
本文选了几个方面来综述膦配合物的应用。
[9]2.氢甲酰化反应方面氢甲酰化反应是烯烃与合成气在过渡金属络合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醛或醇的均相催化反应过程。
氢甲酰化反应最早研究的催化剂是Fe(Co)6、Co2(CO)8和Rh4(CO)12等,这类催化剂需在高温高压下操作, 热稳定性差且选择性也不高。
经过一系列探索研究后壳牌公司最早提出了用有机膦配体部分地取代CO配体的改性途径,改性后的催化剂由于引入了比CO体积大且具有更强的电子给予能力的膦配体, 其热稳定性和选择性都有了显著提高,从而实现了低温低压氢甲酰化反应的操作过程。
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ⅹⅹⅳ.辛基膦酸单丁酯的合成

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ⅹⅹⅳ.辛基膦酸单丁酯的合成
有机磷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学物质,其中辛基膦酸单丁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磷
酸酯化合物。
辛基膦酸单丁酯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以二丙酰胺为溶剂,三
丁基膦酸为反应物,经过热合成反应合成辛基膦酸三丁酯,再通过酸醇转化反应,得到辛
基膦酸单丁酯。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合成辛基膦酸单丁酯的方法,该方法简单、高效、无需溶剂,适
合规模化生产。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所用材料为:辛醇、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锡(SnO)、磷酸二丁酯(DBP)、氯化氢(HCl)、甲醇。
辛醇先与DBP混合,在制成溶液,加入适量的Cu2O和SnO,将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控制反应温度在80℃左右。
反应进行2小时,反应中间加入HCl催化剂促其反应。
反应完成后加入等量的甲醇,搅拌20分钟,然后用分离漏斗将水相分离,得到物质为辛基
膦酸单丁酯。
结果及讨论
采用Cu2O和SnO为催化剂,得到的辛基膦酸单丁酯产率高达95%,其主要反应机理为Cu2O和SnO催化下发生的辛醇和DBP的酯化反应,得到辛基膦酸三丁酯,再用HCl酸醇转化,得到辛基膦酸单丁酯。
由于Cu2O和SnO是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常见催化剂,
在本实验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反应效率,而且简化了反应体系,使得该方法适用于规模化
生产。
综上,本实验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效、简便的辛基膦酸单丁酯合成方法,通过对反应机
理的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催化剂系统。
这一方法的提出将在有机磷化合物制备领域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新型手性单膦配体的合成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型手性单膦配体的合成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有机化学指导教师:***20100617新型手性单膦配体的合成专业:有机化学硕士:李飞指导老师:邱立勤教授摘要不对称催化在现代有机合成化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论文首先对手性的意义及重要性、获得手性化合物的手段和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历史、现状作了简要的综述,对于不对称催化中膦配体的重要性以及分类作了一定的说明,提出了设计新配体的概念。
自1990年以来,不对称催化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且硕果颇丰,这使得不对称催化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
其中,手性配体的设计和合成被认为是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关键,在过渡金属做为催化金属源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对反应活性及对映选择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有很多具有额外手性中心的配体被合成出来用于不对称催化中,并取得较满意的催化效果。
普遍认为,手性配体中引入额外的手性中心,可避免配体合成过程中繁杂的拆分,有利于提高反应对映选择性。
本文致力于有额外手性中心的新型联苯类手性单膦配体的设计合成,并在准备的过程中对该类配体合成路线进行了设计和完善,旨在应用于PdoD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Suzuki偶联反应中。
改进后的反应路线采用Mitsunobu反应在取代的邻苯二酚环上引入额外的手性中心,这在此领域尚属首例,并采用Suzuki反应完成配体合成中关键的偶联。
此合成路线操作简单,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收率和产品纯度,尽量采用环境友好型试剂和反应。
本论文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条件,自行设计了目标配体和合成路径,并通过1HNMR,13CNMR,MS对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手性膦配体;不对称催化;Suzuki偶联反应;钯SYNTHESIS0FANOVELCHIRALMONOPHOSPHINELIGANDMajor:OrganicChemistryName:LiFeiSupervisor:Prof.QiuLiqinAbstractAsymmetriccatalysisisveryimportantformodemorganicchemistry.Inthisthesis,wefirstlypresentedabriefoverviewaboutthesignificanceofchirali哆,thewaystoacquirechiralcompounds,aswellasthehistoryandpresentstatusoftheasymmetriccatalysis.Wethenfocusedontheclassificationofsomereportedphosphaneligandsanddiscussedtheirimportanceinasymmetriccatalysis,andproposetheconceptofdesignandsynthesisofnewligands.Since1990,asymmetriccatalysishasundergonerapiddevelopmentandgotlotsofachievements,makingitselfbecomeaveryhotfieldorganicchemistry.Amongthem,thedesignandsynthesisofchiralligandsisconsideredtobethekeyofasymmetriccatalyticreactions,theyplaysacrucialroleontheandenantioselectivityinthetransitionmetal-catalyzedreactions.activityRecently,manyligandswithextrachiralcenters,weredesignedandsynthesizedforasymmetriccatalysis,achievingverysatisfactoryresults.Itiscommonlyacceptedthat,theintroductionofadditionalchiralcenterstotheVchiralligandscanavoidtediousresolutionprocessinthesynthesisoftheligandandimproveenantioselectivityofthereactionobviously.WedesignedanewchiralbiphenylphosphineligandwithextrachiraIcenters,andmodifiedthesyntheticrouteduringthepreparationperiod.ThetargetligandwashopedtobeusedinthePd(II)一catalyzedasymmetricSuzukicouplingreaction.Tobementioned,weusedMitsunobureactiontointroducetheextrachiralcenterstothesubstitutedcatecholring,whichhadneverbeenreportedbefore.Suzukireactionwasalsousedtocoupletwosubstitutedbenzenes.Notonlycanthemodifiedrouteshortenthereactiontime,improvethe妒eldandpurity,butalsoisenvironmentallyfriendly.Thestructuresofthepreparedcompoundswereallcharacterizedby1HNMR,Keywords:phohineligands;asymmetriccatalysis;Suzukicouplingreaction;Palladium一一、,l知识产权保护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所提交答辩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成果,该成果属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受国家知识产权法保护。
有机磷化学合成技术

有机磷化学合成技术在农业、医学、制药、化妆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有机磷农药、抗癌药、抗病毒药等的重要原料。
本文将从有机磷化学合成原理、合成路线、应用领域、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有机磷化学合成原理有机磷化学合成是指利用化学手段在有机物中引入含磷基团的反应。
常见的有机磷化反应有磷化、亲核取代磷化反应、氧、氮与磷的取代反应等。
有机磷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有机基团、磷原子、以及官能团。
有机磷化反应主要包括四类反应,即亲核取代反应、自由基反应、加成反应和还原反应。
其中亲核取代反应是最常见的有机磷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一种亲核试剂攻击磷原子上的一个化学键,导致原来与磷原子连接的原子或结构发生改变,并形成新的有机磷化合物。
二、有机磷合成路线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主要包括三种方法,即磷化法、磷酸酯法和亲核取代法。
1.磷化法磷化法是指将金属或半金属元素与磷化合在一起,通过高温、高压或电化学方法将金属或半金属磷与有机物反应,形成有机磷化合物。
该方法合成的有机磷化物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好的晶体形态,适合用于制备化学药品。
2.磷酸酯法磷酸酯法是指通过磷酸酯转移反应,将磷酸酯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机磷化合物。
磷酸酯法合成的有机磷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结构多样性,适用于制备多种有机磷化物。
3.亲核取代法亲核取代法是最常用的有机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指将亲核试剂(如碘、溴、氢化物等)与含有亲电团的有机磷化物反应,引入新的有机基团,形成新化合物。
亲核取代法合成的有机磷化物容易制备,结构多样化,适用范围广泛。
三、有机磷化合物的应用领域1.农业应用有机磷农药是指以有机磷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对杀虫、杀菌、杀草等有害生物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的农用药剂。
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有敌敌畏、氯氰菊酯、甲胺磷、毒死蜱等。
有机磷农药具有高效、广谱、操纵性强等特点,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农药。
2.医学应用有机磷化合物在医学上有广泛应用,是制药行业中的重要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磷配体的设计合成研究
有机磷配体是一类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化合物。
它们可以通过设
计合成来满足特定的研究需求,例如用于金属催化、荧光探针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有机磷配体的设计合成研究,并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进展。
有机磷配体的设计是根据其在金属配位中的特殊性质和反应活性来进行的。
设
计一个具有良好配位能力和稳定性的有机磷配体可以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配体的电子性质、空间构型和配体和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合成有机磷配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选择性的化学反应
来构建配体的骨架。
例如,亲核取代反应、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和炔烃的氢化等。
这些反应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并经过适当的改进和优化,实现目标化合物的高产率合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有机磷配体合成的研究开始关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合
成方法。
绿色合成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来制备化合物。
对于有机磷配体的合成来说,可以选择使用可再生原料或设计无废弃物的反应路线来实现绿色合成。
绿色合成的方法包括微波反应、超声辐射、离子液体催化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还可以减少废物的产生,并节约反应时间和能源消耗。
另一个有机磷配体设计合成中的重要方面是结构改造。
通过改变配体的结构,
可以调控其电子性质和空间构型,从而优化其配位能力和反应活性。
例如,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可以改变配体的电子亲和性,从而影响金属配位的稳定性和催化反应的效果。
此外,通过设计不同的配位环境,可以调节配体的空间构型,从而实现金属之间的配位方式的差异和反应活性的调控。
有机磷配体的合成研究不仅涵盖了合成方法的改进和优化,还包括对配体性质
和应用的深入研究。
配体的性质研究可以通过光谱分析、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进行。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了解配体的电子结构、热力学性质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
而配体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催化和生物医学领域。
通过调控配体的结构和性质,可以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配体,用于不同领域的应用。
例如,一些有机磷配体被发现对于金属催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以用于有机合成和能源转化等领域。
而另一些有机磷配体则被应用于荧光探针的设计和生物成像中,可以用于细胞和组织的可视化研究。
综上所述,有机磷配体的设计合成研究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合成方法、结构改造和性质研究,可以获得具有良好配位能力和稳定性的有机磷配体,并应用于金属催化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随着相关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有机磷配体的设计合成研究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