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原则:大凡瞧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温病得发展规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湿热病提纲: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温病三焦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白虎之禁:“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绪论

温病学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温病学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明代)吴又可《瘟疫论》清代医家: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

温病得特点:1、致病因素得特异性2、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3、病理演变有一定得规律性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温邪致病特点: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2易化燥伤阴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2易致津液干燥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2里热内迫特性显著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疠气

温邪感邪途径: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卫气营血辨证表:

包(神昏谵语伴身热肢厥,舌謇不语,舌鲜绛);若营热扰乱心神,则昏谵较轻,神志不完全昏迷,或心中烦躁,灼热,斑疹隐隐,舌红绛。若血热扰动心神,则昏谵狂乱,伴见身体灼热、斑疹密布,全身多部位出血,舌深绛。若在气分,热结肠腑,胃中浊热,上熏神明,则时有神昏谵语,潮热、便秘、脉沉实。

发热类型:1发热恶寒2寒热往来3壮热4日晡潮热5身热不扬6身热夜甚7身热肢厥8夜热早凉9低热。

神志昏蒙:为湿热类病证湿热郁蒸于气分,病位重在中焦脾胃,湿热酿痰,蒙蔽清窍。

斑得病机: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而致。

疹得病机:风热伏郁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而成。

陆子贤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白苔:舌苔薄白欠润,边尖略红:风温初起

舌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素体阴亏

而外感风热或燥犯肺卫。

舌苔薄白而腻:湿温初起,卫气同病。

舌苔白厚而腻:湿温病,邪在气分。

舌苔白厚而干燥:脾湿未化,胃津已伤,津液不能上承或胃燥肺气受伤不能布津舌苔白腻而质红绛:湿遏热伏(气分)

舌苔紫绛苔白厚如积粉:温疫病湿热秽浊极甚,郁闭膜原得征象。

舌苔白厚如碱状:多见于湿热类温病

舌苔白厚质地干硬如砂皮:邪热劫津

满舌生有松浮得白衣,或如霉状,或

生糜点(白霉苔):秽浊之气上泛,胃气衰

败,见于温病后期。

黄苔:舌苔黄白相兼:邪热初传气分,卫证

未罢或邪入少阳。

舌苔薄黄不燥:邪初入气分,热邪未盛,津伤不重。

舌苔薄黄干燥: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舌苔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热

结肠腑,阳明腑实征象。

舌苔黄腻或黄浊:见于湿温病湿热流连气分得邪热偏盛或湿热俱盛证。

舌质:

红舌:舌红赤而苔黄燥:气分热邪炽盛,津

液受伤。

舌光红柔嫩,望之似觉潮润,扪之干燥:邪热乍退而肺胃津液未复,或热久津伤。

舌尖红赤起刺:心营之热初起或为心上炎。

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或舌红中生有红点:心营热毒炽盛。

舌淡红无津,色不荣润:气阴两虚。

绛舌:舌纯绛鲜泽:热入心包。

舌绛而干燥:邪热入营,营阴受伤。

舌绛而兼黄白苔:邪热初传营分,气分之邪未尽。

舌绛上罩粘腻苔垢:热在营血兼痰湿

舌绛光亮如镜:温病后期,胃阴衰亡

舌绛不鲜,干枯而萎:邪热久留,肾

阴欲竭。

紫舌:舌紫起刺,状如杨梅:血分热毒极盛。

舌紫晦而干,色如猪肝:肝肾阴竭。

舌紫瘀暗,扪之潮湿:温病夹瘀血。

舌淡紫青滑:阴寒内盛,血络瘀滞。

温病得治疗:1、祛除温邪2、扶助正气

温病得9种治法:

泄卫透表法:

疏风散热:适用于风温初起,邪在肺卫症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

舌尖边红,苔薄白,选方:银翘散

解表清暑:适用于夏日暑湿蕴阻于内, 寒邪复侵于表。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 心烦,口渴,脘痞,舌红苔腻。新加香薷饮。

宣表化湿:适用于湿温初起,邪郁肌表, 气机失畅。症见恶寒,头重如裹,身体困重, 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藿朴夏苓汤。

疏卫润燥:适用于秋燥初起,燥热侵袭肺卫。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鼻咽

喉干燥,咳嗽少痰,舌红苔薄白。桑杏汤。清解气热法

轻清宣气:适用于温邪初入气分,热郁胸隔而热势不甚或里热渐退而余热扰于胸隔得证候。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农不舒, 舌苔薄黄,脉数。栀子鼓汤加竹叶、连翘。

辛寒清气:适用于阳明气分,邪热炽盛, 表里俱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舌苔黄燥, 脉洪数。选方:白虎汤。

清热泻火:用于邪热内蕴,郁而化火。身热口渴,烦燥不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脉数。黄连解毒汤或黄芩汤。与解表里法

清泄少阳:适有用于邪郁少阳,兼痰湿犯胃。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喜呕,胁脘闷痛, 烦渴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选方:蒿

芩清胆汤。

分消走泄:适用于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湿浊阻遏。症见寒热起伏,汗出不解,胸痞腹胀,尿短,苔腻。选用温胆汤开达膜原:适用于湿热秽浊之邪郁闭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