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三版陈建明,刘国荣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a)(A×A)-R1;
b)R1-R2;
c)R12;
d) r(R1-R2)(即R1-R2的自反闭包)。
解a)(A×A)-R1不是A上等价关系。例如:
A={a,b},R1={<a,a>,<b,b>}
A×A={<a,a>,<a,b>,<b,a>,<b,b>}
(A×A)-R1={<a,b>,<b,a>}
所以(A×A)-R1不是A上等价关系。
c)若R1是A上等价关系,则
<a,a>∈R1<a,a>∈R1○R1
所以R12是A上自反的。
若<a,b>∈R12则存在c,使得<a, c>∈R1∧<c,b>∈R1。因R1对称,故有
<b, c>∈R1∧<c,a>∈R1<b, a>∈R12
即R12是对称的。
若<a,b>∈R12∧<b, c>∈R12,则有
若c<0,则a<0u<0au>0
所以(a+bi)R(u+vi),即R在C*上是传递的。
关系R的等价类,就是复数平面上第一、四象限上的点,或第二、三象限上的点,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任意两个点(a,b),(c,d),其横坐标乘积ac>0。
3-10.9设Π和Π是非空集合A上的划分,并设R和R分别为由Π和Π诱导的等价关系,那么Π细分Π的充要条件是RR。
证明:若Π细分Π。由假设aRb,则在Π中有某个块S,使得a,b∈S,因Π细分Π,故在Π中,必有某个块S,使SS,即a,b∈S,于是有aRb,即RR。
反之,若RR,令S为H的一个分块,且a∈S,则S=[a]R={x|xRa}
但对每一个x,若xRa,因RR,故xRa,因此{x|xRa}{x|xRa}即[a]R[a]R
<<x,y>,<u,v>>∈R∧<<u,v>,<w,s>>∈R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最新)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最新)

习题参考解答习题1.11、(3)P:银行利率降低Q:股价没有上升P∧Q(5)P:他今天乘火车去了北京Q:他随旅行团去了九寨沟PQ(7)P:不识庐山真面目Q:身在此山中Q→P,或~P→~Q(9)P:一个整数能被6整除Q:一个整数能被3整除R: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T:一个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P→Q∧R ,Q→T2、(1)T (2)F (3)F (4)T (5)F(6)T (7)F (8)悖论习题 1.31(3))()()()()()(R P Q P R P Q P R Q P R Q P →∨→⇔∨⌝∨∨⌝⇔∨∨⌝⇔∨→(4)()()()(())()(()())(())()()()()P Q Q R R P P R Q R P P R R P Q R P P R P R Q R Q P ∧∨∧∨∧=∨∧∨∧=∨∨∧∧∨∧=∨∧∨∧∨∧∨=右2、不, 不, 能习题 1.41(3) (())~((~))(~)()~(~(~))(~~)(~)P R Q P P R Q P P R T P R P R Q Q P R Q P R Q →∧→=∨∧∨=∨∧=∨=∨∨∧=∨∨∧∨∨、主合取范式)()()()()()()()()()()()()()())(())(()()(())()())(()((Q P R P Q R P Q R R Q P R Q P R Q P Q P R Q P R P Q R P Q R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Q Q P R P P Q R R R Q Q P P R Q R P P Q R P P Q R P ∧∧∨∧⌝∧∨⌝∧⌝∧∨∧⌝∧⌝∨⌝∧∧⌝∨⌝∧⌝∧⌝=∧∧∨⌝∧∧∨∧⌝∧∨⌝∧⌝∧∨∧⌝∧⌝∨∧⌝∧⌝∨⌝∧∧⌝∨⌝∧⌝∧⌝=∨⌝∧∧∨∨⌝∧⌝∧∨∨⌝∧∨⌝∧⌝=∧∨⌝∧∨⌝=∨⌝∧∨⌝=→∧→ ————主析取范式(2) ()()(~)(~)(~(~))(~(~))(~~)(~)(~~)P Q P R P Q P R P Q R R P R Q Q P Q R P Q R P R Q →∧→=∨∧∨=∨∨∧∧∨∨∧=∨∨∧∨∨∧∨∨ 2、()~()(~)(~)(~~)(~)(~~)P Q R P Q R P Q P R P Q R P Q R P R Q →∧=∨∧=∨∧∧=∨∨∧∨∨∧∨∨∴等价3、解:根据给定的条件有下述命题公式:(A →(C ∇D ))∧~(B ∧C )∧~(C ∧D )⇔(~A ∨(C ∧~D )∨(~C ∧D ))∧(~B ∨~C )∧(~C ∨~D )⇔((~A ∧~B )∨(C ∧~D ∧~B )∨(~C ∧D ∧~B )∨(~A ∧~C )∨(C ∧~D ∧~C )∨(~C ∧D ∧~C ))∧(~C ∨~D )⇔((~A ∧~B )∨(C ∧~D ∧~B )∨(~C ∧D ∧~B )∨(~A ∧~C )∨(~C ∧D ∧~C )) ∧(~C ∨~D )⇔(~A ∧~B ∧~C )∨(C ∧~D ∧~B ∧~C )∨(~C ∧D ∧~B ∧~C )∨ (~A ∧~C ∧~C )∨(~C ∧D ∧~C ∧~C )∨(~A ∧~B ∧~D )∨(C ∧~D ∧~B ∧~D )∨(~C ∧D ∧~B ∧~D )∨(~A ∧~C ∧~D )∨ (~C ∧D ∧~C ∧~D )(由题意和矛盾律)⇔(~C ∧D ∧~B )∨(~A ∧~C )∨(~C ∧D )∨(C ∧~D ∧~B )⇔(~C ∧D ∧~B ∧A )∨ (~C ∧D ∧~B ∧~A )∨ (~A ∧~C ∧B )∨ (~A ∧~C ∧~B )∨ (~C ∧D ∧A )∨ (~C ∧D ∧~A )∨(C ∧~D ∧~B ∧A )∨(C ∧~D ∧~B ∧~A )⇔(~C ∧D ∧~B ∧A )∨ (~A ∧~C ∧B ∧D )∨ (~A ∧~C ∧B ∧~D )∨(~A ∧~C ∧~B ∧D )∨ (~A ∧~C ∧~B ∧~D )∨(~C ∧D ∧A ∧B )∨ (~C ∧D ∧A ∧~B )∨ (~C ∧D ∧~A ∧B )∨ (~C ∧D ∧~A ∧~B )∨(C ∧~D ∧~B ∧A )∨(C ∧~D ∧~B ∧~A ) ⇔(~C ∧D ∧~B ∧A )∨ (~A ∧~C ∧B ∧D )∨ (~C ∧D ∧A ∧~B )∨ (~C ∧D ∧~A ∧B ) ∨(C ∧~D ∧~B ∧A )⇔(~C ∧D ∧~B ∧A )∨ (~A ∧~C ∧B ∧D )∨(C ∧~D ∧~B ∧A ) 三种方案:A 和D 、 B 和D 、 A 和C习题 1.51、 (1)需证()(())P Q P P Q →→→∧为永真式()(())~(~)(~())~~(~)(()(~))~(~)(~)()P Q P P Q P Q P P Q P P P Q P Q TP Q P Q T P Q P P Q →→→∧=∨∨∨∧∨=∨∨∧∨=∨∨∨=∴→⇒→∧(3)需证S R P P →∧⌝∧为永真式SR P P T S F S R F S R P P ⇒∧⌝∧∴⇔→⇔→∧⇔→∧⌝∧3A B A B ⇒∴→ 、为永真式。

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离散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它研究的是离散对象和离散结构的数学理论。

离散数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通信工程等领域。

在学习离散数学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第一章:命题逻辑1.1 习题答案:1. (a) 真值表如下:p | q | p ∧ qT | T | TT | F | FF | T | FF | F | F(b) 命题“p ∧ q”的真值表如下:p | q | p ∧ qT | T | TT | F | FF | T | FF | F | F(c) 命题“p ∨ q”的真值表如下:p | q | p ∨ qT | T | TT | F | TF | T | TF | F | F(d) 命题“p → q”的真值表如下:p | q | p → qT | T | TT | F | FF | T | TF | F | T1.2 习题答案:1. (a) 命题“¬(p ∧ q)”等价于“¬p ∨ ¬q”。

(b) 命题“¬(p ∨ q)”等价于“¬p ∧ ¬q”。

(c) 命题“¬(p → q)”等价于“p ∧ ¬q”。

(d) 命题“¬(p ↔ q)”等价于“(p ∧ ¬q) ∨ (¬p ∧ q)”。

1.3 习题答案:1. (a) 命题“p → q”的否定是“p ∧ ¬q”。

(b) 命题“p ∧ q”的否定是“¬p ∨ ¬q”。

(c) 命题“p ↔ q”的否定是“(p ∧ ¬q) ∨ (¬p ∧ q)”。

(d) 命题“p ∨ q”的否定是“¬p ∧ ¬q”。

1.4 习题答案:1. (a) 命题“p → q”与命题“¬p ∨ q”等价。

(完整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完整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a t a t i m e an dA l lt h i ng si nt 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 so me t hi n 3-5.1 列出所有从X={a,b,c}到Y={s}的关系。

解:Z 1={<a,s>}Z 2={<b,s>} Z 3={<c,s>}Z 4={<a,s>,<b,s>} Z 5={<a,s>,<c,s>} Z 6={<b,s>,<c,s>}Z 7={<a,s>,<b,s>,<c,s>}3-5.2 在一个有n 个元素的集合上,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关系。

解 因为在X 中的任何二元关系都是X ×X 的子集,而X ×X=X 2中共有n 2个元素,取0个到n 2个元素,共可组成22n 个子集,即22|)(|n X X =⨯℘。

3-5.3 设A ={6:00,6:30,7:30,…, 9:30,10:30}表示在晚上每隔半小时的九个时刻的集合,设B={3,12,15,17}表示本地四个电视频道的集合,设R 1和R 2是从A 到B 的两个二元关系,对于二无关系R 1,R 2,R 1∪R 2,R 1∩R 2,R 1⊕R 2和R 1-R 2可分别得出怎样的解释。

解:A ×B 表示在晚上九个时刻和四个电视频道所组成的电视节目表。

R 1和R 2分别是A ×B 的两个子集,例如R 1表示音乐节目播出的时间表,R 2是戏曲节日的播出时间表,则R 1∪R 2表示音乐或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表,R 1∩R 2表示音乐和戏曲一起播出的时间表,R 1⊕R 2表示音乐节目表以及戏曲节目表,但不是音乐和戏曲一起的节日表,R 1-R 2表示不是戏曲时间的音乐节目时间麦。

3-5.4 设L 表示关系“小于或等于”,D 表示‘整除”关系,L 和D 刀均定义于解:L={<1,2>,<1,3>,<1,6>,<2,3>,<2,6>, <3,6>,<1,1>,<2,2>,<3,3>,<6,6>}D={<1,2>,<1,3>,<1,6>,<2,6>,<3,6>,<1,1>,<2,2>,<3,3>,<6,6>} L ∩D={<1,2>,<1,3>,<1,6>,<2,6>,<3,6>,<1,1>,<2,2>,<3,3>,<6,6>}3-5.5对下列每一式,给出A 上的二元关系,试给出关系图:a){<x,y>|0≤x ∧y ≤3},这里A={1,2,3,4};b){<x,y>|2≤x,y ≤7且x 除尽y ,这里A ={n|n ∈N ∧n ≤10}c) {<x,y>|0≤x-y<3},这里A={0,1,2,3,4};d){<x,y>|x,y 是互质的},这里A={2,3,4,5,6}解:a) R={<0,0>,<0,1>,<0,2>,<0,3>, <1,0>,<1,1>,<1,2>,<1,3>, <2,0>,<2,1>,<2,2>,<2,3>, <3,0>,<3,1>,<3,2>,<3,3>,} 其关系图b) R={<2,0>,<2,2>,<2,4>,<2,6>,<3,0>,<3,3>,<3,6>, <4,0>,<4,4>, <5,0>,<5,5>,i m 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a)若R1和R2是自反的,则R1○R2也是自反的;b)若R1和R2是反自反的,则R1○R2也是反自反的;c)若R1和R2是对称的,则R1○R2也是对称的;d)若R1和R2是传递的,则R1○R2也是传递的。

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分支,它研究的是离散的结构和对象,而不是连续的。

离散数学第3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它包含了大量的习题,这些习题涵盖了离散数学的各个方面,包括集合论、图论、逻辑、代数结构等。

在学习离散数学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离散数学。

在这里,我们将逐个习题进行解答,并给出详细的步骤和解题思路。

通过这些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离散数学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离散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离散数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它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离散数学的知识点,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习题,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掌握离散数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详细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详细

第一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课后练习题答案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素数,q:5是素数,真值为1;(2)p∧q,其中,p:是无理数,q:自然对数的底e是无理数,真值为1;(3)p∧┐q,其中,p:2是最小的素数,q:2是最小的自然数,真值为1;(4)p∧q,其中,p:3是素数,q:3是偶数,真值为0;(5)┐p∧┐q,其中,p:4是素数,q:4是偶数,真值为0.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偶数,q:3是偶数,真值为1;(2)p∨q,其中,p:2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3)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4)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5)┐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6.(1)(┐p∧q)∨(p∧┐q),其中,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2)(p∧┐q)∨(┐p∧q),其中,p:刘晓月选学英语,q:刘晓月选学日语;.7.因为p与q不能同时为真.13.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1)p→q,真值为1(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2)q→p,真值为1(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3)p q,真值为1;(4)p→r,若p为真,则p→r真值为0,否则,p→r真值为1.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0∧0∧0)⇔0(4)(⌝r∧s)→(p∧⌝q) ⇔(0∧1)→(1∧0) ⇔0→0⇔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解析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解析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解析(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离散数学习题答案习题一及答案:(P14-15)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5)李辛与李末是兄弟解:设p:李辛与李末是兄弟,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p(6)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解:设p:王强学过法语;q:刘威学过法语;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p q(9)只有天下大雨,他才乘班车上班→解:设p:天下大雨;q:他乘班车上班;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q p (11)下雪路滑,他迟到了解:设p:下雪;q:路滑;r:他迟到了;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p q r 15、设p:2+3=5.q:大熊猫产在中国.r:太阳从西方升起.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4)()(())∧∧⌝↔⌝∨⌝→p q r p q r解:p=1,q=1,r=0,∧∧⌝⇔∧∧⌝⇔,p q r()(110)1p q r⌝∨⌝→⇔⌝∨⌝→⇔→⇔(())((11)0)(00)1∴∧∧⌝↔⌝∨⌝→⇔↔⇔()(())111p q r p q r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2)()→⌝→⌝p p q解:列出公式的真值表,如下所示:由真值表可以看出公式有3个成真赋值,故公式是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20、求下列公式的成真赋值: (4)()p q q ⌝∨→解:因为该公式是一个蕴含式,所以首先分析它的成假赋值,成假赋值的条件是:()10p q q ⌝∨⇔⎧⎨⇔⎩⇒0p q ⇔⎧⎨⇔⎩ 所以公式的成真赋值有:01,10,11。

习题二及答案:(P38)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2)()()p q q r ⌝→∧∧解:原式()p q q r ⇔∨∧∧q r ⇔∧()p p q r ⇔⌝∨∧∧()()p q r p q r ⇔⌝∧∧∨∧∧37m m ⇔∨,此即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所以成真赋值为011,111。

*6、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并求成假赋值: (2)()()p q p r ∧∨⌝∨解:原式()()p p r p q r ⇔∨⌝∨∧⌝∨∨()p q r ⇔⌝∨∨4M ⇔,此即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所以成假赋值为100。

离散数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离散数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二谓词逻辑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式子不是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 )A. (x)(A(x,2)∧B(y))B. (x)(A(x)∧B(x,y))C. ((x)∧(y))→(A(x,y)∧B(x,y))D. (x)(A(x)→B(y))2、设个体域是整数集,则下列命题的真值为真的是()A.∀x∃y (xy=1)B. ∃x∀y(x+y=y)C.∃x∀y(x+y=x)D. ∀x∃y(y=2x)3、设B是不含变元x的公式,谓词公式(x)(A(x)→B)等价于( )A.(x)A(x)→BB. (x)A(x)→BC. A(x)→BD.(x)A(x)→(x)B4、谓词公式(x)(P(x)∨(y)R(y))→Q(x)中的x( ).A.只是约束变元B.只是自由变元C.既非约束变元又非自由变元D.既是约束变元又是自由变元5、谓词公式(x)P(x,y)∧(x)(Q(x,z)→(x)(y)R(x,y,z))中量词x的辖域是().A.(x)Q(x,z)→(x)(y)R(x,y,z))B.Q(x,z)→(y)R(x,y,z)C.Q(x,z)→(x)(y)R(x,y,z)D.Q(x,z)6、在论域D={a,b}中与公式()A(x)等价的不含存在量词的公式是()A. B.C. D.7、设M(x):x是人;F(x):x要吃饭.用谓词公式表达下述命题:所有的人都要吃饭,其中错误的表达式是().A.B.C.D.8、设个体域A={a,b},公式xP(x)∧xS(x)在A中消去量词后应为().A.P(x)∧S(x) B.P(a)∧P(b)∧(S(a)∨S(b))C.P(a)∧S(b) D.P(a)∧P(b)∧S(a)∨S(b)9、按照约束变元的改名规则,∀xP(x) →∃yR(x,y)不可改写成(). A.∀mP(m) →∃yR(x,y) B.∀xP(x) →∃zR(x,z)C.∀xP(x) →∃xR(x,x) D.∀xP(x) →∃nR(x,n)10、∀ x∀y(P(x,y)∧Q(y,z))∧(∃x)p(x,y),下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x)的辖域是(∀ y)(P(x,y)∧Q(y,z))B.z是该谓词公式的约束变元C.(∃ x)的辖域是P(x,y)D. x是该谓词公式的约束变元二、填空题1、设P(x):x非常聪明;Q(x):x非常能干;a:小李;则命题“小李非常聪明和能干”的为谓词表达式为_______.2、使公式(x)( y)(A(x)∧B(y))(x)A(x)∧(y)B(y)成立的条件是______不含有y,______不含有x.3、公式(x)A(x)→B(y)的前束范式为______.4、公式x(P(x)→Q(x,y)∨zR(y, z))→S(x)中的自由变元为________________,约束变元为________________.5、令R(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

(完整版)离散数学习题答案

(完整版)离散数学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习题一及答案:(P14-15)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5)李辛与李末是兄弟解:设p :李辛与李末是兄弟,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p (6)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解:设p :王强学过法语;q :刘威学过法语;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p q∧(9)只有天下大雨,他才乘班车上班解:设p :天下大雨;q :他乘班车上班;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q p →(11)下雪路滑,他迟到了解:设p :下雪;q :路滑;r :他迟到了;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p q r∧→15、设p :2+3=5. q :大熊猫产在中国. r :太阳从西方升起.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4)()(())p q r p q r ∧∧⌝↔⌝∨⌝→解:p=1,q=1,r=0,,()(110)1p q r ∧∧⌝⇔∧∧⌝⇔(())((11)0)(00)1p q r ⌝∨⌝→⇔⌝∨⌝→⇔→⇔()(())111p q r p q r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2)()p p q→⌝→⌝解:列出公式的真值表,如下所示:p qp⌝q⌝()p p →⌝()p p q→⌝→⌝001111011010100101110001由真值表可以看出公式有3个成真赋值,故公式是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20、求下列公式的成真赋值:(4)()p q q⌝∨→解:因为该公式是一个蕴含式,所以首先分析它的成假赋值,成假赋值的条件是:()10p q q ⌝∨⇔⎧⎨⇔⎩⇒0p q ⇔⎧⎨⇔⎩所以公式的成真赋值有:01,10,11。

习题二及答案:(P38)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2)()()p q q r ⌝→∧∧解:原式()p q q r ⇔∨∧∧q r ⇔∧()p p q r ⇔⌝∨∧∧,此即公式的主析取范式,()()p q r p q r ⇔⌝∧∧∨∧∧37m m ⇔∨所以成真赋值为011,111。

*6、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并求成假赋值:(2)()()p q p r ∧∨⌝∨解:原式,此即公式的主合取范式,()()p p r p q r ⇔∨⌝∨∧⌝∨∨()p q r ⇔⌝∨∨4M ⇔所以成假赋值为100。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篇一: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1-1,1-2指出下列哪些语句是命题,那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值。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系的一门必修课。

是命题,真值为T。

b)计算机有空吗?不是命题。

c)明天我去看电影。

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请勿随地吐痰。

不是命题。

e)不存在最大的质数。

是命题,真值为T。

f)如果我掌握了英语,法语,那么学习其他欧洲语言就容易多了。

是命题,真值为T。

g)9+5≤12.是命题,真值为F。

h)X=3.不是命题。

i)我们要努力学习。

不是命题。

举例说明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

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设P表示命题“天下雪。

”Q表示“我将去镇上。

”R表示命题“我有时间。

”以符号形式写出下列命题a)如果天不下雪和我有时间,那么我将去镇上。

b)我将去镇上,仅当我有时间时。

c)天不下雪。

d)天下雪,那么我不去镇上。

用汉语写出一些句子,对应下列每一个命题。

a)Q?Q:我将去参加舞会。

R:我有时间。

P:天下雨。

Q?: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QQ→R ┓PP→┓Qb)R∧QR:我在看电视。

[)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Q:一个数是奇数。

R:一个数不能被2除。

∧: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a)王强身体很好,成绩也很好。

设P:王强身体很好。

Q:王强成绩很好。

P∧Qb)小李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

设P:小李看书。

Q:小李听音乐。

P∧Qc)气候很好或很热。

设P:气候很好。

Q:气候很热。

P∨Qd)如果a和b是偶数,则a+b是偶数。

设P:a和b是偶数。

Q:a+b是偶数。

P→Q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的对边平行。

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Q: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

P?Qf)停机的原因在于语法错误或程序错误。

离散数学第3章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3章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3章习题答案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了许多有趣的概念和方法。

在离散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离散数学第3章的一些习题进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1. 习题3.1题目:证明或给出反例:若A、B、C是集合,且A∪B=A∪C,则B=C。

解答:要证明这个命题,我们可以采用反证法。

假设存在集合A、B、C,满足A∪B=A∪C,但是B≠C。

由于A∪B=A∪C,所以对于任意的元素x,如果x属于B,那么x也属于A∪C,反之亦然。

由于B≠C,所以存在一个元素y,y属于B但不属于C,或者y属于C但不属于B。

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y属于B但不属于C。

由于y属于A∪B,所以y属于A∪C。

但是由于y不属于C,所以y必须属于A。

这就意味着y属于A∩B。

但是由于y属于B,所以y属于B∩A。

由于A∩B=A∩C,所以y属于C∩A。

但是由于y不属于C,所以y属于C∩A必然不成立。

因此,假设B≠C是错误的,即B=C。

2. 习题3.2题目:证明或给出反例:若A、B、C是集合,且A∩B=A∩C,则B=C。

解答:要证明这个命题,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反证法。

假设存在集合A、B、C,满足A∩B=A∩C,但是B≠C。

由于A∩B=A∩C,所以对于任意的元素x,如果x属于B,那么x也属于A∩C,反之亦然。

由于B≠C,所以存在一个元素y,y属于B但不属于C,或者y属于C但不属于B。

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y属于B但不属于C。

由于y属于A∩B,所以y属于A∩C。

但是由于y不属于C,所以y不属于C∩A。

这就意味着y不属于A∩C。

但是由于y属于A∩B,所以y 属于A∩C必然成立。

因此,假设B≠C是错误的,即B=C。

3. 习题3.3题目:证明或给出反例:若A、B、C是集合,且A∪B=A∩C,则B=C。

解答:要证明这个命题,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反证法。

离散数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离散数学(第三版)陈建明,刘国荣课后习题答案】念分析结构思想与推理证明第一部分集合论刘国荣交大电信学院计算机系离散数学习题解答习题一(第一章集合)1. 列出下述集合的全部元素:1)a={x | x ∈n∧x是偶数∧ x<15}2)b={x|x∈n∧4+x=3} 3)c={x|x是十进制的数字} [解] 1)a={2,4,6,8,10,12,14}2)b=?3)c={0,1,2,3,4,5,6,7,8,9} 2. 用谓词法表示下列集合: 1){奇整数集合}2){小于7的非负整数集合}3){3,5,7,11,13,17,19,23,29} [解] 1){n?n?i?(?m?i)(n=2m+1)};2){n?n?i?n?0?n7};3){p?p?n?p2?p30??(?d?n)(d?1?d?p?(?k?n)(p=k?d))}。

3. 确定下列各命题的真假性: 1) 2)?∈? 3)??{?} 4)?∈{?}5){a,b}?{a,b,c,{a,b,c}} 6){a,b}∈(a,b,c,{a,b,c}) 7){a,b}?{a,b,{{a,b,}}} 8){a,b}∈{a,b,{{a,b,}}} [解]1)真。

因为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 2)假。

因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 3)真。

因为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 4)真。

因为?是集合{?}的元素;5)真。

因为{a,b}是集合{a,b,c,{a,b,c}}的子集; 6)假。

因为{a,b}不是集合{a,b,c,{a,b,c}}的元素;7)真。

因为{a,b}是集合{a,b,{{a,b}}}的子集; 8)假。

因为{a,b}不是集合{a,b,{{a,b}}}的元素。

4. 对任意集合a,b,c,确定下列命题的真假性: 1)如果a∈b∧b∈c,则a∈c。

2)如果a∈b∧b∈c,则a∈c。

3)如果a?b∧b∈c,则a∈c。

[解] 1)假。

例如a={a},b={a,b},c={{a},{b}},从而a∈b∧b∈c但a∈c。

(完整版)《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完整版)《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3. 设 R 是实数集合,,,是 R 上的三个映射,(x) = x+3, (x) = 2x, (x) = x/4, 试求复合映射•,•, •, •,••.
4. 设 I 是如下一个解释:D = {2, 3},
a
b
f (2) f (3)
3
2
3
2
试求 (1) P(a, f (a))∧P(b, f (b));
WORD 整理版
一、填空题 1 设集合 A,B,其中 A={1,2,3}, B= {1,2}, 则 A - B=____________________;
(A)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设有限集合 A, |A| = n, 则 |(A×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设集合 A = {a, b}, B = {1, 2}, 则从 A 到 B 的所有映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其中双射的是
专业资料学习参考
WORD 整理版
0 1 1 1 1
15. 设图 G 的相邻矩阵为 1 0 1 0 0 ,则 G 的顶点数与边数分别为(
).
1 1 0 1 1
1 0 1 0 1
1 0 1 1 0
(A)4, 5 (B)5, 6 三、计算证明题
(C)4, 10
(D)5, 8.
1.设集合 A={1, 2, 3, 4, 6, 8, 9, 12},R 为整除关系。
则在解释 I 下取真值为 1 的公式是( ).
(A)xyP(x,y) (B)xyP(x,y) (C)xP(x,x) (D)xyP(x,y). 6. 若供选择答案中的数值表示一个简单图中各个顶点的度,能画出图的是( ).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离散数学基础题目1问题:证明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的基数等于集合A 和集合B的基数的乘积。

答案:设集合A的基数为|A|,集合B的基数为|B|。

我们要证明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的基数等于集合A和集合B的基数的乘积,即|(A x B)| = |A| * |B|。

首先,我们可以将集合A x B表示为{(a, b) | a∈A, b∈B}。

由于A和B是两个集合,集合A x B中的元素可以看作是将A 中每个元素与B中每个元素组成的有序对。

因此,集合A x B 中的元素个数等于A中元素的个数乘以B中元素的个数,即|(A x B)| = |A| * |B|。

题目2问题:对任意两个集合A和B,证明A∩(A∪B) = A。

答案:要证明A∩(A∪B) = A,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集合的交和并的定义。

- 集合的交:集合A∩B表示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 集合的并:集合A∪B表示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现在,我们开始证明。

首先,根据集合的并的定义,A∪B 表示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因此,任意属于集合A的元素也一定属于A∪B,即A⊆A∪B。

其次,根据集合的交的定义,A∩(A∪B)表示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A∪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由于A⊆A∪B,所以A中的元素一定属于A∪B,因此A∩(A∪B) = A。

综上所述,对任意两个集合A和B,A∩(A∪B) = A成立。

第二章命题逻辑题目1问题:证明合取命题的真值表达式。

答案:合取命题的真值表达式表示命题P和命题Q同时为真时合取命题为真,否则为假。

假设命题P和命题Q的真值分别为真(T)或假(F),那么合取命题的真值可以通过以下真值表得出:P Q P∧QT T TT F FF T FF F F从上述真值表可以看出,只有P和Q都为真时,合取命题才为真。

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命题为假,则合取命题为假。

题目2问题:证明命题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第三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含例题(呕心沥血整理).doc

《离散数学(第三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含例题(呕心沥血整理).doc
5、理解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的概念,学握等价类的求法和 偏序关系做哈斯图的方法,极 人/小元、最人/小元、上/卜•界、 最小上界、最人下界的求法。
6、理解函数概念:函数、函 数相等、复介畅数和反畅数。
7、理解单射、满射、双射等 概念,学握其判别方法。 [木章重点习题]
P25,1;P32〜33, 4, 8, 10;P43,2, 3, 5;
2、考核试卷题量分配
试卷题量在各部分的分 配是:集合论约i'40% ,数理 逻辑约占40%,
设R是篥合A上的二元 关系,如果关系R同时 具有性.对称性
和性,则称R是
等价关系。
命题公式G=(PaQ)->R,则G共冇个
不同的解释;把G在其 所有解释下所取真值列 成一个表,称为G的;解
释(「P, Q, ->R)或(0,
(al9a2)e R. \a2,a3)e R,,则(R。如若(a,b)w R,R ,
则有,且(b,b)w R。
R=心)血2)伽)‘(3,4),(4,4啊織劇命题与联
念的基础上,主要掌握闭包的 求法。关键是熟记三个定理的 结论:定理2 ,
=R5a;定理3,s(R)=R o R ';定理4,
n
推论/(/?) =Ijx。
1 , 0)使G的真值 为,
设G二(P, L)是图.如 果G是连通的,并 口,则G
是树。如果根树T的每 个点V最多有两棵子树, 则称T
为O
[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 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由集合运算定义,下列 各式正确的冇
()O
A.XcXuY
B.XoXuY
C.XcXnY
D.YcXnY
2.设Rp R?是集合A={a, b, c, d)±的两个关系,其中Ri={ (a. a) , (b, b) , (b, c) , (d, d)), R2={ (a, a) , (b, b),

离散数学(第三版)陈建明,刘国荣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三版)陈建明,刘国荣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辅助教材概念分析结构思想与推理证明第一部分集合论刘国荣交大电信学院计算机系离散数学习题解答习题一(第一章集合)1. 列出下述集合的全部元素:1)A={x | x ∈N∧x是偶数∧x<15}2)B={x|x∈N∧4+x=3}3)C={x|x是十进制的数字}[解] 1)A={2,4,6,8,10,12,14}2)B=∅3)C={0,1,2,3,4,5,6,7,8,9}2. 用谓词法表示下列集合:1){奇整数集合}2){小于7的非负整数集合}3){3,5,7,11,13,17,19,23,29}[解] 1){n n∈I∧(∃m∈I)(n=2m+1)};2){n n∈I∧n≥0∧n<7};3){p p∈N∧p>2∧p<30∧⌝(∃d∈N)(d≠1∧d≠p∧(∃k∈N)(p=k⋅d))}。

3. 确定下列各命题的真假性:1)∅⊆∅2)∅∈∅3)∅⊆{∅}4)∅∈{∅}5){a,b}⊆{a,b,c,{a,b,c}}6){a,b}∈(a,b,c,{a,b,c})7){a,b}⊆{a,b,{{a,b,}}}8){a,b}∈{a,b,{{a,b,}}}[解]1)真。

因为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2)假。

因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3)真。

因为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4)真。

因为∅是集合{∅}的元素;5)真。

因为{a,b}是集合{a,b,c,{a,b,c}}的子集;6)假。

因为{a,b}不是集合{a,b,c,{a,b,c}}的元素;7)真。

因为{a,b}是集合{a,b,{{a,b}}}的子集;8)假。

因为{a,b}不是集合{a,b,{{a,b}}}的元素。

4. 对任意集合A,B,C,确定下列命题的真假性:1)如果A∈B∧B∈C,则A∈C。

2)如果A∈B∧B∈C,则A∈C。

3)如果A⊂B∧B∈C,则A∈C。

[解] 1)假。

例如A={a},B={a,b},C={{a},{b}},从而A∈B∧B∈C但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运算的结合律)
=A∩(B∪C)′
(deMorgan 律)
=A\(B∪C)
(差集的定义)
方法二:对任一元素 x∈(A\B)\C,则 xC,同时,x∈A\B,x∈A,xB,
所以,x∈A,xB∪C,即 x∈A\(B∪C),由此可见(A\B)\CA\(B∪
C)。
反之,对任一元素 x∈A\(B∪C),则 x∈A,且 xB∪C,也就是说 xA,xB,
[解] 因为 B={1,2,3,4,5,6,7},C={3,6,9,12,15,18,21,24,27,30},
D={1,2,4,8,16,32,64,},故此
1)A∪B∪C∪D={1,2,3,4,5,6,7,8,9,12,15,16,18,21,24,
27,30,32,64}
2)A∩B∩C∩D=
3)B\(A∪C)={4,5}
C。 3)假。例如 A={a},B={a,b},C={{a},a,b},从而 ACB∧B∈C,但 A∈C。 5.对任意集合 A,B,C,确定下列命题的真假性: 1)如果 A∈B∧BC,则 A∈C。 2)如果 A∈B∧BC,则 AC。 3)如果 AB∧B∈C,则 A∈C。 3)如果 AB∧B∈C,则 AC。
2. 用谓词法表示下列集合: 1){奇整数集合} 2){小于 7 的非负整数集合} 3){3,5,7,11,13,17,19,23,29}
[解] 1){nnI(mI)(n=2m+1)}; 2){nnIn0n<7}; 3){ppNp>2p<30(dN)(d1dp(kN)(p=kd))}。
3. 确定下列各命题的真假性: 1) 2)∈ 3){} 4)∈{} 5){a,b}{a,b,c,{a,b,c}} 6){a,b}∈(a,b,c,{a,b,c}) 7){a,b}{a,b,{{a,b,}}} 8){a,b}∈{a,b,{{a,b,}}}
=(A\C)\(B∩C′)
(根据 1)
=(A\C)\(B∩C)
(差集的定义)
方法二:对任一元素 x∈(A\B)\C,可知 x∈A,xB,xC,x∈A\C。又由
xB,xB\C,x∈(A\C)\(B\C)\(B\C)。所以(A\B)\C(A\C)\(B\C)。
反之,对任 x∈(A\C)\(B\C),可知 x∈A\C,xB\C。由 x∈A\C,可知 x∈A,
[解]1)真。因为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 2)假。因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 3)真。因为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 4)真。因为是集合{}的元素; 5)真。因为{a,b}是集合{a,b,c,{a,b,c}}的子集; 6)假。因为{a,b}不是集合{a,b,c,{a,b,c}}的元素;
2
7)真。因为{a,b}是集合{a,b,{{a,b}}}的子集; 8)假。因为{a,b}不是集合{a,b,{{a,b}}}的元素。 4. 对任意集合 A,B,C,确定下列命题的真假性: 1)如果 A∈B∧B∈C,则 A∈C。 2)如果 A∈B∧B∈C,则 A∈C。 3)如果 AB∧B∈C,则 A∈C。 [解] 1)假。例如 A={a},B={a,b},C={{a},{b}},从而 A∈B∧B∈C 但 A∈C。 2)假。例如 A={a},B={a,{a}},C={{a},{{a}}},从而 A∈B∧B∈C,但、A∈
3
5){,{{a,b}}}
7.给定自然数集合 N 的下列子集:
A={1,2,7,8}
B={ x|x2<50}
C={x|x 可以被 3 整除且 0≤x≤30}
D={x|x=2K,K∈I∧O≤K≤6}
列出下面集合的元素:
1) A∪B∪C∪D
2) A∩B∩C∩D
3) B\(A∪C)
4) (A′∩B)∪D
xC。又因为 xB\C 及 xC,可知 xB。所以,x∈(A\B)\C。因此(A\B)\C
(A\B)\C。
由此可得(A\B)\(B\C)(A\B)\C。
3)方法一:(A\C)\C
=A\(B∪C)
(根据 1))
=A\(C∪B)
(并运算交换律)
=(A\C)\B
(根据 1))
方法二:对任一元素 x∈(A\B)\C,可知 x∈A,xB,xC。由为 x∈A,
[解] 1)真。因为 BCx(x∈Bx∈C),因此 A∈BA∈C。
2)假。例如 A={a},B={{a},{b}},C={{a},{b},{c}}从而 A∈B∧BC,但
AC。
3)假。例如 A={a},B={{a,b}},C={{a,{a,b}},从而 AB∧B∈C,但
AC。
4)假。例如 A={a},B={{a,b}},C={{a,b},b},从而 AB∧B∈C,但
AC。
6.求下列集合的幂集: 1){a,b,c} 2){a,{b,c}} 3){} 4){,{}} 5){{a,b},{a,a,b},{a,b,a,b}}
[解] 1){,{a},{b},{c},{a,b},{a,c},{b,c},{a,b,c}} 2){,{a},{{b,c}},{a,{a,b}}} 3){,{}} 4){,{},{{}},{,{}}}
离散数学辅助教材
概念分析结构思想与推理证明
第一部分
集合论
刘国荣
交大电信学院计算机系
1
离散数学习题解答
习题一
(第一章集合)
1. 列出下述集合的全部元素: 1)A={x | x ∈N∧x 是偶数∧ x<15} 2)B={x|x∈N∧4+x=3} 3)C={x|x 是十进制的数字}
[解] 1)A={2,4,6,8,10,12,14} 2)B= 3)C={0,1,2,3,4,5,6,7,8,9}
4)(A′∩B)∪D={1,2,3,4,5,6,7,8,16,32,64}
8.设 A、B、C 是集合,证明:
1)(A\B)=A\(B\)
2)(A\B)\C=(A\C)\(B\C)
3)(A\B)\C=(A\C)\B
[证明] 1)方法一:(A\B)\C
=(A∩B′)∩C′
(差集的定义)
=A∩(B′∩C′)
xC。所以 x∈(A\B)\C,由此可见 A\(B∪C)(A\B)\C。
4
因此 A\(B\C)。
2)方法一:(A\B)\C
=A\(B∪C)
(根据 1))
=A\(C∪B)
(并运算交换律)
=A\((C∪B)∩Ⅹ)
(0—1 律)
=A\((C∪B)∩(C∪C′))
(0—1 律)
=A\(C∪(B∩C′)
(分配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