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1.3 种子长出了根 教案(教学设计)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种子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记录种子生长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记录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明白生命的可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种子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观察工具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生长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种子生长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种子生长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3.观察与记录:学生分组观察种子生长过程,并记录种子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种子生长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分享观察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总结与拓展:总结种子生长的条件和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子生长过程:1.种子萌发条件2.植物生长特点–细胞分裂与伸长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记录、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观察力和科学思维方面的表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优秀教案(2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课题种子长出了根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4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种子萌发时,根先长出来。
(2)植物的根朝着有水的地方向下生长。
(3)根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2、过程与方法(1)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2)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3)收集图片资料,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严谨科学实验态度。
(2)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
重点1、观察并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2、实验探索植物根的作用。
难点了解根的不同形态:直根、须根、变态根、不定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风仙花种子,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氧气足够的情况下,胚已经开始生长发芽。
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思考聚焦问题,明确探究任务讲授新课一、探索1:种子萌发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示:展示拍照记录或画图记录。
2、我的观察记录(1)拍照展示(2)画图展示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3、观察发现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
幼苗就是种子的胚生长成的具有根、茎、叶的小植物。
4、问题研讨1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明确:①没有足够的水分②种子已死了③温度太低④种子正在体眠二、探索2:根的作用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长出的是什么?明确:植物的根。
2、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1)引导学生猜测。
(2)实验探究A、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水B、实验步骤(1)将带根的新鲜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身边的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学会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种子的生长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演示法:展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的生长变化。
4.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观察和操作的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花盆、土壤、放大镜等。
2.课件:种子的结构图、生长过程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种子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组成。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种子的生长过程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生长变化。
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根是如何生长的。
3.操练(10分钟)分发种子、花盆和土壤,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种子种植在花盆中。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根是如何生长的。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种植成果,并分享观察和操作的心得。
教师点评学生的种植情况,并对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生长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
市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
市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市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生根的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生长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种子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所需条件,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生根的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发芽、生根的过程。
2.种子生长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种子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种子生长的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豆类、蔬菜等。
2.准备放大镜、观察盘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土壤、水、容器等。
4.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种子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种子发芽、生根的过程。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基本组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成果,让学生总结种子生长的条件。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条件,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种子的生长?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如何长出根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种子生长的奇妙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他们对于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根系可能还不是很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如何长出根。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如何长出根的过程。
2.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如何长出根。
2.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种子:准备一些已经发芽的种子,用于观察和实验。
2.实验材料:水、土壤、透明的容器等。
3.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种子生长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颗已经发芽的种子,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长出根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如何长出根。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生长过程。
每组准备一颗已经发芽的种子,放入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土壤。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种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让学生说明种子是如何长出根的。
通过讨论,巩固学生对种子生长过程的理解。
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1.3种子长出了根【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是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的第3课。
本课先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关于植物根的已有认知推测根的作用,之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推测,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比如生活在戈壁滩等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根系发达,而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根常常短而细小。
认识这一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看到过植物根的生长情况,认为植物是先长茎和叶,然后才长根,或者认为根、茎、叶同时生长。
所以当发现种子萌发先向下长出根,再向上长茎和叶的时候,可能会与大部分学生的初始想法产生冲突。
为什么先长根,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等问题的提出自然契合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激发学生探究根的作用的兴趣。
【素养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
(科学思维)能根据种子萌发先长出根的事实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探究实践)能够有依据地对植物根的作用做出假设。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根据种子萌发先长出根的事实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收水分。
【教具准备】实验准备: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株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师准备:播种活动视频、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聚焦引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植物的根是什么样子的吗?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我们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凤仙花种子大部分都已经发芽了!它们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种子长出了根。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种子在生长过程中根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根的生长情况。
教材以实验和观察为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种子结构的认知较为模糊,对根的生长过程的理解也相对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巩固,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根的生长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
2.难点:根的生长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种子生长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种子的样品,如菜籽、豆芽等。
2.准备透明的容器,用于观察种子生长。
3.准备实验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
4.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种子样品,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结构,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吗?根在生长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呈现(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种子生长的过程,并结合实物讲解种子的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
操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容器中的种子生长过程,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根的生长情况。
小学科学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小学科学种子长出了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种子长出根的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种子的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种子:黄豆、绿豆或其他种子。
2. 盆:透明的花盆或瓶子。
3. 湿纸巾或棉花球:用于种子的培养环境。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吗?2. 引导学生讨论,并记录他们的回答。
Step 2:探究种子生长的条件(15分钟)1. 布置小组实验任务:给每个小组一份黄豆或绿豆种子、一盆透明容器和一些湿纸巾或棉花球。
2. 学生将种子放在湿纸巾或棉花球上,再将湿纸巾或棉花球放入花盆中。
3. 学生观察并记录种子每天的变化,包括颜色、形状和大小等。
Step 3:实践种子的观察(30分钟)1. 学生观察种子的变化,并口头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用手或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不同部分,例如种皮、胚乳等。
Step 4:记录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回到教室后,整理并比较各小组的观察记录,讨论种子的生长过程。
2.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种子的生长过程,并与学生一起填写实验小结。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培养,比较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学生可以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如阳光、水分、温度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并培养了观察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教案(2023新课标版)
3.种子长出了根【教材简析】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播种的种子和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大局部都陆续萌发了,但也有种子没有萌发,通过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找到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进一步强化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的认知。
当学生看到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并且根总是向下生长的现象时,大局部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更多的学生会认为应该是先长茎和叶,为什么会先长出根?根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开展。
教科书先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关于植物根的已有认知推测根的作用,之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推测,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比方生活在戈壁滩等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根系兴旺,而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根常常短而细小,认识到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无机盐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认识这一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
八【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经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认识,因为根一般生在在土壤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看到过植物根的生长情况,认为植物是先长茎和叶,然后才长根,或者认为根、茎、叶同时生长。
所以当发现种子萌发先向下长出根,再向上长茎和叶的时候,可能会与大局部学生的初始想法产生冲突。
为什么先长根,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等问题的提出自然契合了学生的思维开展,能激发学生探究根的作用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种植植物的活动,知道优质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会萌发;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萌发,知道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且根总是向下生长,根具有够吸收水分、无机盐以及固定植物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
[科学思维]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推测根的作用;通过观察比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的根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此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探究实践]有依据地对植物根的作用做出假设,并针对假设制定实验,得出根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进行拔一颗草的体验活动,感受根能固定植物的作用。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以及种子根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发芽的条件。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它包含了种皮、胚根、胚轴等部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种子在实际中是如何发芽的,以及这个过程如何帮助植物生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今天的教学反思,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会尽量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同时,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满满。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Biblioteka 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种子发芽的知识。我发现,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们对种子发芽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观察和实验中积极投入,表现出很好的探究精神。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种子结构的理解相对容易,但对种子发芽条件的掌握则显得有些吃力。我通过动画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些难点。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对种子根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举例:通过实物观察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种子的结构,结合实验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科学概念目标1.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2.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3.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1. 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 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3. 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4.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2.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马克笔;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教案【教学目标】1.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2.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2.知道小灯泡点亮的原因是电流流进灯丝。
【教学准备】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打开手电筒的开关,小灯泡就亮了,它是怎样亮起来的?2.如果有导线和电池,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用示意图表达你的想法。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观察小灯泡。
找一找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在哪里;想一想小灯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2)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记录有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小灯泡发光的是什么部位?灯泡的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2)怎样将导线和电池连接,小灯泡才能发光?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如何长出根。
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土壤等条件。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种子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种子如何从发芽到长出根的过程,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如何长出根。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如何长出根的过程。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种子的生长规律。
2.讲解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已经种下种子的花盆,让学生观察种子生长的情况。
2.准备一些种子,让学生亲自种植,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3.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剪刀、盆栽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已经种下种子的花盆,让学生观察种子生长的情况。
同时,教师讲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强调种子如何长出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每组分配一些种子和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种子如何发芽、长出根。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让学生口头表述种子生长过程。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阳光和土壤等条件。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3.《种子长出了根》 教科版
《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种子长出了根》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3课。
教科书中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类型和作用。
书中安排了大量的主题研究活动:1.研究植物根的生长。
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观察前一课中已经种下的种子的变化,因此前一节课的课后延伸与本节课的课前作业是一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凤仙花根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2.分析归纳根的类型。
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带根的植物,让学生全面观察,利用简单的表格对根进行记录、分析、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研究根的作用。
我们从教科书中遴选部分资源,再结合本地植物根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了解植物不同的根以及根的作用。
【学生分析】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两课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单元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课,承上是需要用到前两节课学生种植后对植物的观察记录,启下是为后面能够有序地研究茎和叶的变化及作用做好铺垫。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观察经验,已经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存在对植物观察、描述不够具体的现象,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聚焦观察植物的根部变化,从根的生长、类型和作用三方面进行观察与思考,引发学生对植物根的生长变化的研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种子可以萌发成幼苗。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维持植物生存。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
●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说明根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环境影响植物生存,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通过观察种子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种子的生长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发。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对于种子有一定的认识,但深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学会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变化,理解种子生长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生长的。
2.新课导入:介绍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讲解种子生长的原理。
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种子生长实验,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变化。
4.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种子生长的过程。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生长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子生长过程1.种子结构2.生长过程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种子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种子生长的知识。
2021(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2021(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
本课《种子长出了根》是教科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种子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以及理解根的吸水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和根的吸水作用。
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让学生理解根的吸水作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
2.难点:理解根的吸水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生长需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种子生长的视频或图片。
2.准备种子生长的实验材料和工具。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故事或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种子生长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与课程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种子生长的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引导学生理解根的吸水作用。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生长需要,以及根的吸水作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植物生长得更好?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生长需要,以及根的吸水作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优秀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种子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生活中,他们可能没有详细观察过种子生长的全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种子生长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生长的过程,发现规律。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种子生长的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种子生长的观察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菜豆、玉米等。
2.准备放大镜、土壤、水等实验材料。
3.制作PPT,展示种子生长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种子结构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一颗正在生长的种子,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变化。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种子的根、茎、叶等部分的生长情况。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种植容器、土壤、水和种子。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亲自将种子种植在土壤中,并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讨论种子生长的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已学的知识解释现象。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种子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生长所需的光、水、土壤等条件。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种子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
(教材P7~9)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3.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实验方法,分发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4.提问: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预设:在不断下降。
)每天变化了多少?(预设:每天下降0.3厘米左右。
)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
5.小结: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
生长在土壤里的植物,土壤中除了有水分,还有无机盐等养料,因此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以此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设计意图】基于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并且根总是向下生长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推测根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推理、提出假设的能力。
再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推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研讨汇报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6~7第四、五题。
四、给下面种子发芽的过程排序。
五、菲菲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将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色水的试管中,用红笔在水面处做好红线标记,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
1.用红笔做好红线标记是为了()。
A.观察比较一段时间后液面的变化
B.给每组的试管做记号,以免认错
C.好看
2.在水面上滴植物油是为了()。
A.保温隔热
B.做标记
C.防止试管里的水蒸发
3.过了几天后,我们可以观察到试管里的液面,这说明植物的根具有的作用。
参考答案
四、2 5 4 1 3
五、1.A 2.C
3.下降吸收水分。
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知道种子是如何萌发的3. 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4. 培养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二、教学准备1. 显微镜、玻璃容器、细麻绳等实验器材2. 讲解板书、PPT等教学工具3. 种子、土壤、水等材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种子长出了根,并展示各种不同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作用。
2. 讲解(20分钟)(1)种子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讲解板书和PPT展示,教师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种子皮、种皮、胚根、胚芽和营养物质等部分,以及种子的传播、保存和繁殖作用。
(2)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教师结合图片和实物,向学生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包括土壤湿度、温度、氧气含量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种子吸水、破裂、伸长和形成根系的过程。
3. 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萌发的过程,并记录下观察结果,以细麻绳为例,将种子放置在有水和无水的环境下,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生长的情况。
4. 总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记忆,并展示一些图表,让学生了解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生长速度的变化。
并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实验中的想法和体验。
5. 课堂练习(20分钟)(1)选择题:种子在以下那一种条件下更容易萌发出根?A. 湿度过低B. 温度过高C. 缺氧D. 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温度(2)填空题:种子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________、种皮、胚根、胚芽和营养物质。
(3)判断题:种子的繁殖作用是错的,这个说法正确吗?A. 正确B. 错误四、反思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我理解了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同时,我发现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在之后的教学中注重此方面的训练。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以及根的生长过程。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根的生长过程,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从而达到理解种子结构和根的生长过程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根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的生长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根的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根的生长过程,学生理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观察种子:学生观察带来的各种种子,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
3.讲解种子:教师讲解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等。
4.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水分、温度等条件下的生长过程。
5.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根的功能。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7.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子长出了根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根的生长过程:1.种子吸收水分,种皮胀破。
2.胚根生长,突破种皮,形成根。
3.根向下生长,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是如何长出根的。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种子如何长出根的具体过程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是如何长出根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的探索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生长过程的认识,特别是种子是如何长出根的。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种子长出根的具体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种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种子生长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是如何长出根的。
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如何长出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种子长出根的过程和特点。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是如何长出根的。
6.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生长过程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探究欲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子的生长过程1.种子发芽2.生长出根3.生长出茎和叶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参与和课堂问答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1 课时)科学概念目标
1.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2.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3.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 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 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3. 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4.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2.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马克笔;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凤仙花种子大部分都已经发芽
了,它们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根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
就来一起研究。
任务一:探索种子的萌发过程[来源:Z+xx+k.]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种植杯中种子的萌发状态,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种子萌
发的过程,也可以借助自己的观察记录来描述。
小结:结合观察记录,我们发现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长根,再长茎
和叶,而且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都是向下生长的,通过对
根长度的测量,还可以发现根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
提问:播种在花盆里的种子,有的种子发芽了,有的种子没发芽。
种子
没有发芽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因:可能是温度太低了,也可能是水浇多了,种子被淹死了,还可能是种子本身就不健康,这些都是造成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
任务二:探究根的作用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给植物浇水时,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呢?请你推测一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验证实验:
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盛有水的试管、植物油、塑料滴管、马克笔。
实验方法:1.将这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几天后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结论: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会发现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因为水面被植物油密封,水不可能是蒸发后变少的,这就说明根将水吸收到了植物体内,所以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以此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研讨
1. 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结: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播种到土壤中的种子,在温度、水分都适宜的环境中才会发芽,种子没有发芽可能是没有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
[来源:学|科|网Z|X|X|K]
2.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小结:水位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学生推测植物的根的作用,
学生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
结合观察结果和生活经验,
能根据已有经验和所
观察到的现象,作出
有依据的预测,并通
过实验验证:植物的
根有吸收水分的作
用。
3.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你能不能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找证据来说明根的这一作用呢?
小结:我们试着从土壤中连根拔出一棵树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是想连根拽出像蒲公英那样的小草也不那么容易,在种植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植物的根因为抓住卫生纸或是抓住土壤,在取出时都不那么容易了,这些都能说明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1.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是不同的。
认识凤仙花、葱、仙人掌的植物的根的形态。
2.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植物的根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
水中的浮萍、榕树、戈壁上的胡杨。
认识到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