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报酬偏低的原因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报酬偏低的原因和影响

作者:肖莉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年第10期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劳动所得占GDP比重显著下降。这一趋势从短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要素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不但直接损害职工权益,而且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提高劳动力报酬,必须建立新的工资形成机制,利用危机倒逼企业转型,而且要贯彻执行新劳动合同法。

关键词:劳动报酬;工资形成机制;新劳动合同法

一、劳动报酬偏低是理论和经验证明了的事实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然而,统计数据掩盖了一个问题,那就是GDP中的分配问题。“蛋糕变大”使得很多人对收入分配的变化不那么敏感。常兴华、李伟、杨永恒(2010)指出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很多企业的职工工资并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而相应增加,企业职工工资的多少似乎与企业的发展没有关系,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每年9.6%的速度增长,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仅仅达到6.6%,慢于GDP增长率3个百分点,要知道3%的指数差异在长期中的积累作用。二是劳动工资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上海市总工会在2006年对250家企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50.6%的职工在近3年内没有加过工资,最长的6年来分文未加。卓勇良(2007)的实证研究发现: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从1983年的56.3%,下降到2005年的36.7%,下降了19.8个百分点。三是实际工资很低,中国劳动力成本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据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发达国家如美国的4.08%,是新兴发达国家如新加坡的4.98%,是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的16.89%。

有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2009)认为中国经济符合U型规律,目前处于劳动份额的下降期,并提出中国经济未来两年左右劳动份额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会进入上升通道,未来两年左右完全有可能达到人均6000美元水平。也有学者认为存在一些偶然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例如,2004年前中国“将个体劳动者收入全部视为劳动者报酬”,此后将“个体经济业主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视为营业利润”。这种统计口径的变化明显的降低了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周明海、肖文,2010)。

二、劳动报酬过低的原因

劳动报酬偏低以及其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究竟这种现象是由体制造成的还是市场自发作用形成的结果,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事实上,造成中国劳动报酬过低的原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制度因素是促使劳动报酬比例过低并且逐年下降的前提

首先,地方政府“先天”具有重资轻劳的倾向。GDP“竞赛”及大企业、大资本对地方GDP所做的贡献使得政府处处维护资本所有者的利益,相对来说会忽视劳动者的权益,在劳资纠纷中也更多的会为资方说话。

其次,缺乏职工工资发放的明确主体,尤其在国有企业中,相当多情况都是企业经营者说了算,而国企经营者往往又不是企业利润的直接受益者,不会按照正常微观主体的成本收益法来决定职工工资和劳动力雇佣量,这导致了价格机制不起作用。

再次,在工资协商这种“一对多”的谈判中,工人由于协调和组织不便向来不具备优势,这就需要强大的工会组织来给予支持,而中国没有出现体现工人利益的、具备议价能力工会组织。

(二)市场因素也是造成劳动报酬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中国农村劳动力长期过剩,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低端产业工人的劳动报酬被压低到生存工资水平。

其次,长期低汇率锁定了国内企业的高利润率,使得资本不断增加,资本的回报也不断增加。

再次,财产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的下降也是导致劳动者收入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长期维持储蓄存款低利息,加上没有其他合理有效的投资手段,使得大部分国人的财产无法增值。

最后,中国的产业转型使得农业占GDP的比例降低,工业的比例升高。而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是劳动报酬占比比较大的行业,国民经济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型也导致了劳动报酬在总体上降低了。

(三)企业缺乏技术和品牌以及全球化的因素

中国虽然形成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性企业,“中国制造”远销海内外,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中国在全球毛衣链中的位置是非常尴尬的。既没有科技和品牌,又没有原始自然资源,仅仅为全球知名品牌提供代工服务。这种贸易劣势让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议价中没有话语权,只能接受国外品牌厂商提供的微薄利润。因此,国内企业为了增大自身的利润,就只能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只能利用与工人谈判的优势来弥补与国际合作伙伴谈判的劣势。

另外,我们不认为低工资的现状只是阶段性的。中国企业资本所有者利用其在企业利益分割中的强势博弈地位所获得的企业利润,未必会用来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自创品牌和自主创新等生产性投资,而有可能用于类似炒股、购买房地产和奢侈性消费等非生产性投机。

也就是说,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具有“自增强机制”,如果这个比例调整的不好,收入在工资和利润间不合理分配会越来越严重。

三、分配制度不合理的影响或后果

劳动所得比重下降与资本所得比重上升,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走向市场经济进程中的重大利益调整,同时也反映了劳动和资本在稀缺性和活力方面的较大差异,总的有利于提高要素效率,加快资本增殖,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利的方面比较复杂,且是在长期累积中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消费比重过低,投资比重过高,出现了投资增长自行创造投资需求的不良循环;二是国内经济过分依赖出口,出现了发展中国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不合理现象;三是扩大了收入差距,影响长期增长的稳定性。

短期来看,低工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优势。低工资成本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民营资本迅速形成规模;低工资带来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拉动了外贸出口额,带动了全国就业;较低的工资成本,还吸引了国外的企业来中国投资,以弥补中国发展初期资本的不足,并带来了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促进中国的发展。

长期来看,虽然劳资非均衡对于经济增长有一定好处,但从公平分配角度来看,工人的贡献与回报不相匹配。因而,中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工人们的相对利益而实现的。无论从“按要素贡献”角度还是从“按劳分配”角度都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相违背。由于劳动报酬低廉,劳动者只能依靠工资维持简单的最低生活标准,而没有办法对子女的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不利于劳动者的再创造,不利于长期发展。企业凭借过低的人力资本就可以达到可观的回报,这样它们就没有动力去进行科学技术革新,这会带来环境污染,原材料浪费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被学者发现并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其实也与“重资轻劳”的做法有直接联系。一是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衡,由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过低,广大普通劳动者家庭缺乏消费购买力,内需的疲软,使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出口,一旦发生危机出口受阻,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就会立即失衡;二是区域发展失衡,按照正常的区域发展理论,由于发达地区要素成本的不断增加,资本会逐步向不发达地区转移,最终区域不平衡会减弱或消失。而在中国,正是由于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使得资本在沿海发达地区长期逗留,拉大了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这在GDP、人口数量、物价和房价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