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之比较
卢梭,福禄贝尔,夸美纽斯,洛克,杜威,蒙台梭利的主要教学观点
卢梭,福禄贝尔,夸美纽斯,洛克,杜威,蒙台梭利的主要教学观点1.卢梭: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因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一切人的堕落都是由于社会的负面影响。
卢梭在《爱弥儿》这一本书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
因此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自然教育。
2.福禄贝尔:学前教育。
福禄贝尔认为:“只有对人和人的本性的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加以勤勤恳恳的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养护和教育人所必需的其他一切知识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果。
”在教育中他主张要适应儿童的发展,遵循儿童的本性,而且注重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主,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而不干预儿童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体性,并且重视各种游戏。
3.夸美纽斯:首先,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法则,各级学校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天然倾向和兴趣爱好,家长和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或帮助学生选择与他兴趣相符合的学科,使其智力得到顺利的发展。
其次,关于“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我们应该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
夸美纽斯还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而在此之前,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历来采用的个别教学制,但这种形式存在面对对象少、教学过于随意等弊端。
而夸美纽斯认为,班级授课制则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些弊端,他指出班级授课制从教师来说,工作可以减轻,一个教师可以教导一百个学生,所费的劳力是和教几个学生一样小。
而从学生来说,没有一个学生会被忽视,学生们会比以前更受关注,对于一个学生所说的话便会对于全体学生同等地有利,学生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和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
自然主义视域下的儿童教育观
自然主义视域下的儿童教育观作者:刘欣然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13期儿童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生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教育方式教育儿童,找寻儿童教育的发展路径。
自然教育是把大自然的环境视为教育背景,让每一个幼儿在正确、科学、系统的方法指导下融入和亲身感受大自然,帮助幼儿有效收集和处理大自然的各类信息,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过程。
(一)国外的儿童自然教育观国外的自然教育认为教育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按照其自然发展规律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
1.卢梭的儿童自然教育观。
著名教育家卢梭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所著的《爱弥儿》一书中体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提出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的目标,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卢梭认为,教育者要学会正确认识、理解并善待幼儿。
他提出自然后果法,主张对于某些出现错误和过失的幼儿,不能只是单纯地给予口头教训或体罚,而是应该让其真正明白自己的错误会带来的后果,从而自觉地更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幼儿学会了自主体验和承担后果,会更容易接受自己反思后得出的道理。
2.杜威的儿童自然教育观。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的自然教育观主要反映在对教学过程的思考中,他的教育思想继承并发展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精髓。
他认为,幼儿的成长不单单取决于外部的教育,还取决于幼儿自身的天性。
杜威强调,学校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教育者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真正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成为自己的主人。
3.蒙特梭利的儿童自然教育观。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也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强调要发掘幼儿真正的内在潜能,要顺应其自然天性的发展,而不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强加给他们。
国家公民_自然人和社会人_柏拉图_卢梭和杜威儿童观简介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 序中,儿童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 子看做孩子。卢梭呼吁人们既不要把儿童当成管教的 奴仆,也不能把他作为成人的玩物。正是基于对自然 的思考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卢梭提出了自然人的观 点。
卢梭称那种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儿童现在 的教育、那些使孩子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的教育为野
当然,杜威从不讳言教育与生长的社会性目的, 因为杜威的社会理想是民主主义,那么培养民主社会 的新的社会人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新人 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具有民主理想和参与民主政治 生活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有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能适应变化迅速的现代社会;具有良好的道
德品质,有合作意识,服务精神;具有一定的职业素 养,能为社会发展尽力。”[4]
2008年7月(总第68期)
18
特别关注
蛮的教育,这种教育会让本应快乐的童年时光在哭 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这种教育最大的成果 将是,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卢梭对当时贵族之家将男女儿童打扮成小绅士、小贵 妇的样子极其反感,称之 为荒谬的时尚。不适合儿 童活动的衣着会使他们在 漂亮的衣服下面失去自由 和快乐,养成奢侈的习惯 和贪图虚荣等不良心理。 那种把儿童当做大人的 做法是极端错误的,这也 是对自然人的扭曲。因为 儿童有自己的看法、想法 和感情,如果用成年人的 思想去代替儿童的思想和 感情,是最愚蠢的事情,是把教育引入歧途的原因。
杜威卢梭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评价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不可照搬照抄)杜威教育思想评价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理论不进系统全面,论证精微,而且洋溢着现代气息,大大超出前人。
1、杜威的教育观体现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希望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不完美的现实走向完美的理想。
他的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结合,使教育过程本身是有趣的,有益于儿童个人的;又是富有实效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他的教育观立足于新现实、新理论,宣告了旧教育理论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2、他的理论在20世纪对东西方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曾去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访问,他的不少教育著作被译成多种非文字广为流传,他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3、杜威的教育思想也有一定时代局限性,存在一定问题的。
他对教育抱有过高期望,企图通过教育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这是典型的改良主义唯心史观。
而且他对许多基本教育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并不切实,在教育实践的运用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和预期的结果。
总之,虽然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其不完备之处,但他提出的许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直到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他的教育理论着重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包括教育与社会的脱离、教育与儿童的脱离和理论与实践的脱离,这可以说是困扰每个时代教育家们的问题。
同时,度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他理论所反映的总体精神,如加强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尊重儿童的发展水平,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等,对现在的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而且杜威在具体论述中所提出的不少观点,如要求克服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克服教学中知识与相对立,感性与理性相对立等,对我们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评价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地民主性和革命性,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反映了一定的教育自身规律,是对教育理论发展的重大贡献。
但由于时代及他自身世界观和实践活动的局限性,他的教育思想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杜威与卢梭的儿童教观之比较
杜威是 2 0世纪美 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当 时美 国社会需要 的是具有创 新思维的人才 ,而非 经学院教 育模式下 复制 的人 才。杜威 认为传统教育忽视 了宇宙处于 变化 之中的事 实 , 过分追求那种绝对 的 、 标准 的、 权威 的 、 具 有确定性 的知识 , 而真理不是 神赐之物 , 不 是绝对 的 、 永恒 的, 传 统哲学家所认 为 的那种 先验 的 、 绝对 的 、 永恒 的真理 是不存在 的 , 所 谓绝对 、 所谓标 准和所谓 权威 , 都须 经受社 会生活 的鉴定和考验 , 提 出要 用经验解放力量 , 用经验挑 战 传统 。同时杜威十分认可卢梭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 , 认 为儿 童应处于教育 的中心 , 教育应顺应儿童 的 自然 , 而不是 教师 灌输 。在实用主义经验论 和卢梭 自然主义教育的基础上 , 杜 威提 出了“ 教育 即 自然发展” 的理论。
D e we y ’ S a n d Ro u s s e a u ’ S c h i l d h o o d e d u c a t i o n i d e o l o y g s t i l l ma k e s
i mp o r t a n t i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t h e r o l e o f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 h i l d r e n ’ S e d —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a l p u r p o s e s t h e me t h o d a n d ma n n e r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t i l l h o l d a d i s t i n c t i o n .C o mp a i r n g wi t h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杜威与卢梭的儿童教观之比较
杜威与卢梭的儿童教观之比较万承业(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3-0144-02摘要杜威和卢梭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但杜威和卢梭的儿童教育观之思想基础、教育主体、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与方式仍有区别。
比较杜威与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对当代儿童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儿童教育观比较杜威卢梭The Comparison of Dewey's and Rousseau's Childhood E-ducation Ideology//Wan ChengyeAbstract Though Dewey and Rousseau in respect for children's subjectivity have the same opinion,the respects on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children education ideology,the subject of educa-tion,educational purposes,the method and manner of education still hold a paring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wey's and Rousseau's childhood education ideology still make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contemporary children's ed-ucation.Key words children education ideology;comparison;Dewey; Rousseau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认识、态度、看法以及与儿童有关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
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之比较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期终作业课程:___中外教育名著选读____学号:___03100241___:___钱曹倩____任课教师:__魏峰__任课教师签名:批改日期: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之比较南京师范大学钱曹倩03100241【摘要】:儿童观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程,一般人们认为西方现代儿童观起源于十八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为的儿童观。
到了十九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与哲学家杜威对卢梭的儿童观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认为教育是儿童不断成长的过程。
二者的观点存在异曲同工之处,都对于旧式教育进行了批判,但是仔细推敲还是能发现其中略有不同,将卢梭与杜威的儿童观进行比较对于我们认识和构建恰当的儿童观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卢梭杜威儿童观自然人社会人卢梭和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能够与柏拉图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更是被人们成为教育史上三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
卢梭和杜威都从反对传统的旧教育出发,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儿童教育观。
在阅读了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两本著作之后,本文试图将二者的儿童教育观的异同进行粗略的比较。
一.时代背景与哲学起源之比较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教育家。
在哲学上,卢梭属于性善论者,他认为“人人禀赋善良的天性,若能顺从人的天性,人类就可以进入黄金时代;无奈罪恶的社会扼杀了人的天性,罪恶便笼罩人间。
「1」”卢梭在《爱弥尔》中讲到“上帝创造万物都是善的,而人赖于示威,便成为丑恶了。
”正因为如此,卢梭才强调“顺应自然”。
而且当时的统治者们无不自恃为天之骄子,认为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是天性冥顽的贱种,都是低下的。
卢梭则不以为然,高唱人人性善以此来反抗当时的传统思想和观念。
他的这种“天性论”给他的进步的民主政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他的自然主义的儿童观的哲学渊源。
杜威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是资产阶级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言人,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学前教育学儿童观的演变
(三)慈幼习俗
1、爱幼少 [《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慈幼[ 慈幼,爱幼少也。],
二曰养老,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2、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自有幼弱不胜 养为累者,有三幼者无妇征;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 [ 葆,保姆。],受二人之食[ 由官家给以二人之食。],能事[ 能 事,谓幼者见长,能自理事。]而后止,此之谓慈幼。
儿童时期自有儿童时期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 企望以成人的方法代替儿童的方法,那是最愚笨的事。
——卢梭
3.裴斯泰洛齐的儿童观
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提出了“发展适宜性教育”这种当代 观点的萌芽。
人性是在自然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的发展则遵循普遍法 则,受外在力量的控制。他坚持认为,“发展是连续的、循序渐 进的过程”这个自然法则以及每一个阶段在进入下一阶段前都必 须发展完全的规律。
这种教育观受到中、上流阶层的支持。
洛克在他著的《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白板”,反对 体罚教育,正是从理论上概括了这一新倾向。
2.卢梭的儿童观
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 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作人看待,把儿童当儿 童看待。
强迫儿童接受成人应知道的东西,抹杀了儿童认知 和发展的特点。
这种人类观认为,人是根据经验思维带来“自然”认识的 转变,人是完全可以认识的、自由的、有规律性的活动体。
这种人类观使儿童从传统社会的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从 而确信人类的进步引申出了儿童是自由而具有发展可能性的 存在这一儿童观。这是人类对儿童认识的一个重大进步。
(三)儿童的发现 1.洛克儿童观
儿童生来就是没有原罪是纯真无暇的存在;它抨击体罚, 主张报酬、激励和竞争的教育。
蒙台梭利的教育计划是建立在对儿童期特征的敏锐的洞察以及 坚信早期教育是救助社会的关键的观点之上的。
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
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文章分析了卢梭与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关注主体等方面的差异及在阶级立场、教育理念、教育中心、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共性。
二者的教育思想均与时代与社会的变化和需求相一致,深深镌刻着西方“尊重人性”“注重实践”“主体参与”的文化烙印。
标签:卢梭;杜威;教育思想;比较卢梭与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公认的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对西方教育的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目前,学界关于二者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十分有限,仅在思想基础、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宏观的比较。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梳理,翔实分析了两位思想家教育思想的异同,期望借此深入把握二者教育思想之旨趣,借鉴吸收二者教育思想之精华。
一、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的不同之处(一)时代背景不同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具有显著差异,卢梭教育思想产生于启蒙运动迅猛发展的法国,而杜威的教育思想则产生于资本主义巩固发展阶段的美国,但二者均是应时代发展需要所产生的教育思想。
卢梭(1712-1718年)是法国伟大的启蒙者,资产阶级教育家。
18世纪的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天主教会与封建统治者愚弄和欺压人民,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与僧侣和贵族构成的封建统治阶级展开斗争,这一斗争首先出现在思想领域:即法国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高举人的价值、理性等旗帜,对压迫人权的封建统治进行了猛烈抨击,对扼杀天性的文化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卢梭作为百科全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主张把人从封建神权思想的桎梏中释放出来,追求平等享有自然赋予的发展权利。
该主张与人性解放思想相契合,对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社会的斗争具有极大启发,成为推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在思想上扫清了障碍。
杜威(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教育思想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19世纪末,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后的资本主义巩固发展时期,随着人口大量迁移、工业化异軍突起、城市化迅猛推进,人们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兴趣爱好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思想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教育的合理化模式已无法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创造型而非知识型人才。
杜威与卢梭教育思想之比较
20 0 8年 7月
漯 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u n lo o e Vo aina c n l y Colg o r a fLu h c t o lTe h oog le e
V0 . N0 4 17 .
J12 8 u . 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 威 与 卢 梭 教 育 思 想 之 比 较
发 展 脉 络 , 好 地 发 掘 杜 威 和 卢梭 教育 思 想 的现 代 价 值 。 更
一
、
杜威 和 卢 梭 教 育 思 想 哲 学 基 础 及 时 代 背 景
发展 过程 绝对 化 。利用 这 种 哲 学观 思 考 教 育 问题 时 , 杜威 不再 把 教育仅 仅看 成是 实现 某 一 目的 的工 具 , 育更 是 儿 童 不 断生 教
在 教 育 目的 观 上 , 梭 以儿 童 本 位 价 值 取 向提 出 了 自 己 卢 的鲜 明 的教 育 目的— — 培 养 “自然 人 ” 卢 梭 提 出 的 “自然 。 人 ” 先 是 相 对 于 公 民 而 言 的 。 在 卢 梭 看 来 , 制 主 义 社 会 首 专 里 人 的 自然 本 性 受 到 了 扭 曲 , 好 的 社 会 制 度 可 以 改 变 这 种 但
代 意 义 的 人 物 。卢 梭 的教 育 专 著 《 弥 儿 》 杜 威 的 《 主 主 爱 、 民 义 与 教 育 》 柏 拉 图 的 《 想 国 》 称 为 人 类 教 育 史 上 三 部 与 理 并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的 标 志 性 著 作 。 卢 梭 的 自然 主 义 教 育 观 完
补足 , 使天性善美 了。 便
长 的过 程 , 是经 验 的不 断改 造 的过 程 。教 育 的过 程 成 为 杜威 首
试比较杜威和卢梭的儿童观
试比较杜威和卢梭的儿童观[摘要]儿童观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程,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大师与哲学家卢梭和杜威各自提出了自己有关儿童教育的理论,二者的观点存在异曲同工之处,都对传统旧式教育进行了批判,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略有不同,这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对我们认识和构建恰当的儿童现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卢梭杜威儿童观作为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大师和哲学家,卢梭和杜威都从反对传统的旧教育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它们的儿童教育论,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最终确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的地位。
本文试图将二者的儿童教育观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
一、儿童观概述及其发展历程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认识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态度和观念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和价值,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儿童观作为人类观的一部分,作为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体系的一部分,对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儿童的态度和看法都不尽相同。
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变革的。
在18世纪以前,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那时的儿童观基本上是一种“小大人”的儿童观,认为儿童与成人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不同,儿童就是一个微型的成人。
一般认为,西方现代儿童观起始于十八世纪。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批判传统教育和旧的儿童观的基础上,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
到了十九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及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作为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对儿童观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杜威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早期教育的独特方法就是利用儿童的自由冲动和本能,并且利用它们扩大和加深认识,促进行为和控制能力的发展。
二、杜威和卢梭的儿童观共同之处(一)抨击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儿童实际生活,提出要尊重儿童的童年生活,卢梭看来,童年是儿童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去剥夺这笔财富,童年的生活是有价值的,因此,卢梭提出:“既然是不能肯定目前的痛苦能够解除将来的痛苦,为什么又要他遭受他现时承受不了的那么多灾难呢?”杜威从反对传统的儿童教育脱离儿童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要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真正适应眼前的生活。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中外幼儿教育思想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中外幼儿教育思想一、西方近代幼儿教育思想★★★★★(一)洛克的幼儿教育思想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要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洛克认为英国当时的一般学校成分复杂,学生教养恶劣,不利于绅士的培养。
他主张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
洛克的《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
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
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家,特别是对l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
洛克的教育思想还包括“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二)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1.强调幼儿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针对传统的封建旧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病,卢梭明确提出了教育要“归于自然”。
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如果我们改变了这个自然法则,结果就是毁了孩子。
因此,教育要尊重、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
2.强调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卢梭强烈批评封建旧教育不顾儿童天性的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强调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
他提出儿童期是“理性睡眠时期”。
因此,儿童期要以感觉教育为主,在对儿童进行智力教育之前要先发展他们的感觉能力和充实他们的感觉经验。
3.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针对封建旧教育让儿童通过“念书本”学习,卢梭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并作为理性活动的基础。
4.提出“自然后果法”以自然教育理论为依据,卢梭反对体罚,提出了“自然后果法”。
例如,当一个性情暴烈的儿童打坏了他所使用的家具时,不要忙着给他另外的家具,而要让他感觉到没有家具的不方便。
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之比较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期终作业课程:___中外教育名著选读____学号:___03100241___:___钱曹倩____任课教师:__魏峰__任课教师签名:批改日期: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之比较南京师范大学钱曹倩03100241【摘要】:儿童观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程,一般人们认为西方现代儿童观起源于十八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为的儿童观。
到了十九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与哲学家杜威对卢梭的儿童观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认为教育是儿童不断成长的过程。
二者的观点存在异曲同工之处,都对于旧式教育进行了批判,但是仔细推敲还是能发现其中略有不同,将卢梭与杜威的儿童观进行比较对于我们认识和构建恰当的儿童观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卢梭杜威儿童观自然人社会人卢梭和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能够与柏拉图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更是被人们成为教育史上三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
卢梭和杜威都从反对传统的旧教育出发,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儿童教育观。
在阅读了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两本著作之后,本文试图将二者的儿童教育观的异同进行粗略的比较。
一.时代背景与哲学起源之比较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教育家。
在哲学上,卢梭属于性善论者,他认为“人人禀赋善良的天性,若能顺从人的天性,人类就可以进入黄金时代;无奈罪恶的社会扼杀了人的天性,罪恶便笼罩人间。
「1」”卢梭在《爱弥尔》中讲到“上帝创造万物都是善的,而人赖于示威,便成为丑恶了。
”正因为如此,卢梭才强调“顺应自然”。
而且当时的统治者们无不自恃为天之骄子,认为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是天性冥顽的贱种,都是低下的。
卢梭则不以为然,高唱人人性善以此来反抗当时的传统思想和观念。
他的这种“天性论”给他的进步的民主政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他的自然主义的儿童观的哲学渊源。
杜威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是资产阶级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言人,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杜威和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比较
杜威和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比较我选了两个历史上很有建树的教育家,杜威和蒙特梭利;他们的教育思想各有千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杜威的教育思想只要有以下6点: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2、教育无目的论;3、“学校即社会”;4、教学论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5、道德教育论;6、儿童中心论;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总结为以下10点:1.以儿童为中心;2.不教的原则;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4.教师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存在,扮演协助、启导的角色;5.着重智慧与品格的养成;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7.混龄教学;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9.摒弃奖惩制度;10.教学成果常以爆发的力量呈现;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蒙特梭利教学法到底是怎么回事蒙特梭利说“孩子有绝对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决定玩什么,学什么;”与传统教育方法有所不同,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着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感觉训练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以教具的种类来分,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人文教育;相同的地方:他们都以儿童为中心;教育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要把握儿童的敏感期和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对儿童的道德品格培养的认同;在教学论上,认为教师是起到指引、协助的作用,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地方:蒙特梭利崇尚不教的原则,而杜威则认为,儿童应在做中学,儿童还是应该听课读书的,学校就是社会,这是不容忽视的;还有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蒙特梭利旨在帮助儿童自然的成长;蒙特梭利的混龄教学、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摒弃奖惩制度、教学成果常以爆发的力量呈现这些教育理念是比较新颖的,主要是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变化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思想比较,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2010-10-7。
外国教育史【定稿】杜威-儿童观-文献综述
约翰·杜威儿童观文献综述目录一、学界对杜威儿童观的研究现状 (3)1.文献观点简述 (3)2.文献评析 (4)二、关键问题:对于杜威“儿童中心论”的讨论 (6)1.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观点的背景 (7)2.学界对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批判 (7)3.为杜威的儿童中心观点辩护 (8)三、杜威儿童观与他人之比较 (10)1.杜威与卢梭的儿童教育观之比较 (10)2.杜威与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之比较 (11)3.杜威与斯宾塞儿童教育思想比较 (11)4.杜威与尼尔的儿童观比较 (12)5.杜威与陶行知 (13)四、杜威儿童观的启示 (14)1.杜威儿童观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14)2.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4)五、小结 (15)约翰·杜威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被称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代名词,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和民主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创办人。
杜威关于儿童的教育观点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根据搜集到的文献所分类梳理的杜威儿童观的研究现状。
一、学界对杜威儿童观的研究现状约翰·杜威有关儿童的观点的论述,主要反映在其著作《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之中。
1.文献观点简述首先,将所搜集文献中对杜威儿童观本身进行解读的文章进行述评。
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篇:胡碧霞(2008)在《重新解读杜威的儿童观》1中,以儿童的“生长”为着眼点,从未成熟状态、本能、兴趣和习惯四个方面对杜威的儿童观进行解读。
她认为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生长”,也是我们理解杜威儿童观的关键概念.而未成熟状态、本能、兴趣和习惯这四个概念成为了“生长”的具体表现形式。
1)未成熟状态是儿童生长的前提。
作者认为杜威眼中的“不成熟状态"具有相当成份的积极因素,未成熟状态所代表的并不是缺乏或一无所有,而是表明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和生长的可能性. 2)本能是儿童生长的原动力。
杜威的儿童观述评
杜威的儿童观述评
杜威的儿童观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他强调了儿童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杜威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探索和发现的欲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他主张在教育中,要尽可能地满足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实践,从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和潜能。
在杜威的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他主张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让儿童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总之,杜威的儿童观强调了儿童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这对于现代教育仍然有着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期终作业课程: ___中外教育名著选读____学号: ___********___姓名: ___***____任课教师:__**__任课教师签名:批改日期: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之比较南京师范大学钱曹倩03100241【摘要】:儿童观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程,一般人们认为西方现代儿童观起源于十八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为的儿童观。
到了十九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与哲学家杜威对卢梭的儿童观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认为教育是儿童不断成长的过程。
二者的观点存在异曲同工之处,都对于旧式教育进行了批判,但是仔细推敲还是能发现其中略有不同,将卢梭与杜威的儿童观进行比较对于我们认识和构建恰当的儿童观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卢梭杜威儿童观自然人社会人卢梭和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能够与柏拉图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更是被人们成为教育史上三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
卢梭和杜威都从反对传统的旧教育出发,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儿童教育观。
在阅读了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两本著作之后,本文试图将二者的儿童教育观的异同进行粗略的比较。
一.时代背景与哲学起源之比较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教育家。
在哲学上,卢梭属于性善论者,他认为“人人禀赋善良的天性,若能顺从人的天性,人类就可以进入黄金时代;无奈罪恶的社会扼杀了人的天性,罪恶便笼罩人间。
「1」”卢梭在《爱弥尔》中讲到“上帝创造万物都是善的,而人赖于示威,便成为丑恶了。
”正因为如此,卢梭才强调“顺应自然”。
而且当时的统治者们无不自恃为天之骄子,认为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是天性冥顽的贱种,都是低下的。
卢梭则不以为然,高唱人人性善以此来反抗当时的传统思想和观念。
他的这种“天性论”给他的进步的民主政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他的自然主义的儿童观的哲学渊源。
杜威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是资产阶级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言人,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哲学上杜威反对古典工具主义的“目的——手段”思维方式,认为它重目的轻过程,把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成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重视事物发展的过程,而不注重事物发展的结果。
杜威不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实现目的的工具,教育更应该是儿童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过程。
教育的过程成为杜威首要思考的过程,教育的目的也在教育过程中,无须在教育过程之外寻找一个终极目的来指引教育过程。
二.卢梭和杜威儿童教育目的观之比较卢梭以儿童本位价值的取向提出了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在当时的欧洲,教会垄断了教育,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学校教育成为残害儿童天性的场所。
在卢梭看来,当时专制主义社会里人的本性受到了扭曲,但是好的社会制度可以改变这种扭曲。
他认为儿童具有善良的天性,而这种天性却被当时“文明”的社会污染了。
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展儿童的这种善良天性。
在《爱弥尔》的开篇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追寻大自然的指引。
”卢梭认为自然规律能够支配一切,自然也能够支配人的发展,教育的目的就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的要求,培养不受传统束缚,天性自由、身心发展的人。
卢梭认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纸上。
「1」”因此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拿什么去教孩子,使他成为固守某种地位的人,而是要知道孩子怎样做人。
他在《爱弥尔》中还指出:“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合他这个人,而不是适合他本身以外的东西”“一般地说,你不要急于达到什么目的,反而可以很有把把握和十分迅速的达到那个目的。
”卢梭的“自然人”的教育目的正是实现了这一点。
卢梭想要培养的自然人不是我们所想的野人,而是指完全想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感受这个世界,除了自己的理智之外,不受任何其他权威所影响,让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发展。
让儿童真正成为儿童,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儿童,否则我们只能培养一批批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婴儿。
杜威在早年极其赞赏以卢梭为代表的儿童本位论教育家所提出的由自然提供的教育目的,他直接承袭了这样的教育观点。
同时,杜威认为“遵循自然”就会否认教育的社会性,使自然和社会相对立。
因此杜威的教育观就是“教育无目的”论,这是建立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这一教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之上形成的。
其完整的表述是“教育过程在他本身之外无目的,它是自己的目的。
「2」”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渗透在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
事实上,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只是对于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纠正,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的意旨,实则“在否定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的外衣下,又使教师与家长通过所谓符合教育者需要的、能指导学生活动的和眼前的、具体的教育目的来实现实质上是由社会条件、阶级意志所制约的目的。
”「3」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主张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将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指斥其为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表现。
他说“教育本身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
「2」”杜威巧妙的将其“改造社会”教育目的与“教育除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的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而他所提倡的教育目的实际上是指每一次具体教育活动的目的。
三.卢梭与杜威教学方法之比较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的同时,也相应的提出了一套教育方法,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自然而进行”。
他认为这是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他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强调儿童要在活动中学习。
主张要在现实中追求真正有用的知识,要求教师放弃枯燥的讲解,提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学习。
我认为在卢梭的《爱弥尔》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一下四点:1.启发式教学法卢梭强调要重视孩子的兴趣与愿望,在他看来,孩子最初是好动,后来就变得好奇,“好奇心还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
「1」”在《爱弥尔》中他多次强调“问题不在于教他多少学问,而在于培养他又爱好学问的兴趣,而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他还认为,经验和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是没有用的,只有经过自己认真思考过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有意义的。
因此首先要启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卢梭认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把感觉经验视为发展理性的基础,因此极为重视要从外界事物获得直观的印象。
强调直观教学原则,反对滥读书,读无用的书。
卢梭主张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教育,比如:爱弥尔学习农业、土壤和种植方法都是通过亲自下田观察以及和农民仪器操作中学到的;又如卢梭认为在孩子犯错误时,要使用“自然后果”法,儿童通过自身经验,自食其果,感到不方便或者痛苦之后就会自己改正错误。
3.寓德育与生活中卢梭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暗示一些道德的内容,认为这种德育的方式更加有益于引发道德行为的发生。
反对当时流行的空洞的道德说教。
认为这种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导致了德育与生活的分离。
强调“在培养道德观念的过程中,行动应多于口训。
”「1」4.因材施教卢梭认为,儿童不但与成人有区别,儿童本身因年龄阶段的不同也变现出不同的特点,而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他把儿童教育期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婴儿期(0-2岁),应进行体育;儿童期(2-12岁)进行感觉教育;少年期(12-15岁)智育和劳动教育;青年期(15-20)进行道德教育。
同时,卢梭认为儿童的天赋是不同的,有“高下”之分,他告诫人们“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们做出好的或者坏的判断。
”如果我们都能按照儿童年龄和天性、个性的特点去因材施教,就可以培养出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健康,道德完善,有良好修养的人。
杜威则从“教育无目的论”出发,倡导儿童在活动中学习,从“做中学”,否则教育目的无法实现。
他指责传统学校错误的把教育理解为“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这种不调动儿童内在动力而采取“填鸭式”灌输知识,无异于强迫盲人去观察这个世界的气象万千。
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是“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而不是考虑以“儿童”为中心,传统的教学中,教材与教学方法分离,课程同样也与教学方法对立。
杜威所提出的“从做中学”实际上是一种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就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进而可以在发现问题之后解决疑难,回答问题,与此同时,也就培养可儿童的智力。
由此可见,思维其实是杜威教学方法的核心。
他十分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培养思维的“五步法”,并且指出这“五步法”可以灵活运用,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杜威论述“做中学”“合乎学生兴趣”强调的就是教学手段,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培养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兴趣,而不是从学生现有的兴趣出发,这是教育的内涵。
作为教师主要就是培养儿童的这种思维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获得知识,设置各种情境来实施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
“传递有价值的内容”和“利用自主的方式获得”是教育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强调的是内容,一个强调的是方式。
「4」杜威认为传统教育过于重视传递有价值的内容而忽视了内容传递和获得的方式,应该做的是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四.“自然人”与“社会人”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论述到卢梭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这里再简要介绍一下,他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儿童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呼吁人们不要把孩子当成管教的奴仆,也不要将他们看做成人的万物。
他进一步指出教育有三种: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的教育。
当这三种教育互相冲突时,儿童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当这三种教育和谐一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好的。
他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展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到自然中生活。
这样的教育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将“社会”与“教育”对立起来。
而杜威恰恰想到了这一点。
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有三大弊病:教育与社会脱离;教育与儿童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
杜威进一步将教育定义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教育,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我们可以知道杜威的社会理想是民主主义,那么培养民主社会中新的社会人则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将社会改造和教育联系到了一起,杜威发现了作为“社会人”的儿童,认为“儿童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