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认识面积导学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导学案
古营集中心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主备人:祝春凤参备人:李瑞荣徐云红审核人:秦敬亚备课时间:4、05 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讲课时间:本课为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面积和常用的面积单位,理解面积的意义。
2、我能初步感受1平方米、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等这些常用面积单位的大小。
学习重点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形成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学习难点面积单位的认识及运用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启发讲解、合作探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展示学习环节个案补充一、快乐复习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其中 1米=()分米,4分米=()厘米 =()毫米,5000米=()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二、自主、合作学习(一)、建立面积的概念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在生活中,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比一比数学课本和伴你学(课桌面和黑板面、叶子等的面)的封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2)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的()有的(),有的规则有的不规则。
2 、平面图形的大小(1)你能描出下面图像的大小吗?(2)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醒: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意义不同。
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面积是指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
(3)观察下面两组图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3、认识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3).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4).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5).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
三、快乐展示四、当堂检测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 (2)数学课本封面约是300( ),(3)一张课桌表面的面积是50( ) (4)一张磁卡的面积是40( )2、填空。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2.探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实践操作,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方法一 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的是周长,是错误的)
方法二 剪一剪,拼一拼。(具有局限性,会破坏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49页中间的两个图形,引导学生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3)引导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
1.理解面积的含义。
(1)认真观察后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
(2)跟老师一起口述面积的含义,加深记忆。
(3)“以××表面的大小就是××的面积”的句式说出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分别出示数学书和语文书、1元硬币和1角硬币、两片大小不同的树叶,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表面的大小。
(2)出示智慧老人的话“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组织学生列举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4)触摸体会: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引导学生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的大小,再讨论。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独立思考、猜想操作、推理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构建出面积单位的概念及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打下了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面积》 人教新课标
《认识面积》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面积的学习方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 面积单位及换算4. 面积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大小。
3. 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面积知识的掌握。
4.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接着,通过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大小。
3.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边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 面积单位及换算: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并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5. 面积的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如计算教室的面积、计算操场的面积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积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面积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程度。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测量和计算图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操作、概括和推理等数学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的大小。
2. 测量和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3.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的大小,学会测量和计算图形的面积。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大小比较,图形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等。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面积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
3. 面积单位:介绍面积单位,让学生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
4. 测量与计算:讲解测量和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知识。
5. 实际应用:讲解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 测量和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3.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计算题: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知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操作、概括和推理等数学能力。
课后作业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拓展了学生思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主备人:魏金同学校:____学生姓名:____班级:____一、快乐自学【学习内容】教材71-74页【学习目标】1、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知识链接】回想下什么是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自主学习】1、自学第71-74页。
2、什么是封闭图形?什么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合作探究】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在生活中,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2)观察黑板的面和电视机屏幕的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3)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有()的,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
2、认识面积(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什么?(2)观察黑板的几条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认识封闭图形。
哪一个是封闭图形,哪一个不是?为什么?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3、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一些封闭图形:(1)正方形和圆形比,谁大?谁小?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比,谁大谁小?(2)像这些封闭图形的也叫它们的面积。
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这几个图形中,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点拨: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探索面积单位。
(1)刚才我们比较了许多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你是怎么比的?(2)用重叠法比较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猜一猜,哪个大,哪个小?(3)用摆图形的方法,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
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在上面摆一摆。
比出哪个面积大。
你认为用多大的图形摆最合适?为什么?点拨:用摆图形的方法,能比较两张纸面积大小。
关键要选择大小统一的标准。
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色,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长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对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腾。
本单元显现观点的形成过程,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单有益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提升解决简单实质问题的能力,并且还可以为此后学习其余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1.联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预计和丈量图形的面积,领会引进一致的面积单位的必需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成立 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的表象,熟习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研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获取研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预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相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进一步领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能够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渐培育学生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认识面积(1课时)( 2)认识面积单位(1课时)(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课时)( 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1课时)练习课(1课时)( 5)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6)利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1课时)练习课(1课时)单元要点知识概括与易错总结(1课时)面积观点的学习贯串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之中,借助学生身旁熟习的事物,使学生成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充足利用实质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培育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剖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课时认识面积课题认识面积课型新讲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质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说和应用的过程。
所以,在整个教课过程中,力争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面积第1课时《面积的含义》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面积第1课时《面积的含义》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主要内容是面积的含义。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面积的概念,探讨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简单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将面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面积的基本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将面积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以及一些颜色卡纸,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面积的含义: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我会向学生们解释面积的含义,即图形所覆盖的平面区域的大小。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几道简单的例题来讲解如何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计算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计算并解答,以检验他们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5.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会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房间的面积、花园的面积等,让学生们了解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面积的含义。
答案: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高÷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对面积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我还会给学生推荐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面积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在例题讲解环节中,会详细地展示如何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doc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面积》导学案(一)备课者:冉敏秦敬亚刘兆振审核者:晋付春年级:三年级学习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第71-76页。
学习目标1、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
3、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导学案幸福自学1、自学第71-76页。
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在生活中,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2)认识封闭图形。
哪一个是封闭图形,哪一个不是?为什么?点拨: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探索面积单位。
(1)刚才我们比较了许多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你是怎么比的?(2)用重叠法比较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猜一猜,哪个大,哪个小?(3)用摆图形的方法,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
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点拨:关键要选择大小统一的标准。
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观察它的形状和大小。
用手比试1平方分米有多大?.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2)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合适呢?用厘米测量,面积就用厘米点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3)认识1平方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或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教室面积,容易吗?为什么?要用平方的面积单位合适。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呢?5、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1)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2)比较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和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异同?(3)1厘米指线段的是1厘米长,是单位;1平方厘米指图形的为1平方厘米,是单位。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下面是收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1《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答题纸、学具(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1)想一想:喜洋洋和美羊羊用同样的速度擦桌子谁先完成?为什么?预设:美羊羊先完成,因为美羊羊擦得桌子小,喜洋洋擦得桌子大。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设计意图:通过喜羊羊与美羊羊谁先擦完桌子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桌子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师:物体的面有大有小,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红旗的面积?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
预设: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凳子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铅笔盒表面的面积……师:总结面积概念(板书)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1)涂色比赛,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认识面积》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认识面积》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面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面积的概念、面积的单位以及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单位,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图形卡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剪刀、胶水、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地面,思考教室地面的面积。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3. 单位讲解:讲解面积的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剪刀、胶水、卡片等学具,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计算其面积。
5.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的单位及换算3. 面积的计算方法4. 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a. 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b. 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c. 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三角形2. 答案:a. 16平方厘米b. 18平方厘米c. 12.5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会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空间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第五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
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 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面积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面积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面积的认识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面积的计算: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 面积的单位:学习面积的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能够识别和理解不同物体的面积。
2. 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熟悉面积的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图形卡片、尺子。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拿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积。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面积问题。
二、面积的概念(5分钟)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面积。
2. 解释面积的概念,面积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三、面积的计算(10分钟)1. 讲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宽。
2. 讲解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
3. 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图形卡片的边长,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四、面积的单位(5分钟)1. 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让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表示图形卡片的面积。
五、随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面积的计算和单位换算。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面积问题,并计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3分钟)1. 在黑板上写出面积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关系。
2. 用图形卡片展示不同的面积单位。
作业设计:a) 长方形:长5米,宽3米b) 正方形:边长4厘米c) 三角形:底6厘米,高4厘米2.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认识面积》(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面积》(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重视三年级下册数学中《认识面积》这一章节的教学。
在这个部分,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37页至第39页的“认识面积”这一章节。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面积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了解面积的单位,学会计算面积,并能够将面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面积模板、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面积,并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
2. 讲解面积的概念:我向学生解释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区域大小,并介绍面积的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3. 演示面积计算方法:我使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
4. 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计算花园的面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面积的概念: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区域大小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等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七、作业设计(1)长方形:长5米,宽3米(2)正方形:边长4米2. 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计算教室的面积,假设长为10米,宽为8米。
(2)计算花园的面积,假设长为20米,宽为15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困难。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范例)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我们身边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请你们找一找并摸一摸它们的面,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观察铅笔盒盖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
3、我们如果把黑板画在纸上是什么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在哪里?4、(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5、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6、感知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面积的定义。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面积》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的计算以及面积单位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面积单位的学习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图片,如教室、房子、公园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积。
2. 引导学生思考:面积是什么?如何计算面积?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面积的概念: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2. 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 = 长度× 宽度。
3. 讲解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展示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面积。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面积单位及单位换算。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长方形:长 8cm,宽 5cm正方形:边长 6cm(2)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答案:(1)长方形面积:8cm × 5cm = 40cm²正方形面积:6cm × 6cm = 36cm²(2)练习题答案:见练习本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新课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板书设计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熟悉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面积》人教新课标(2023秋)
1.教学重点
(1)面积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理解面积是表示一个平面图形大小的量,掌握面积的定义。
举例:通过比较不同大小、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
(2)面积单位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常用面积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举例:展示不同面积单位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单位,并学会换算。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面积是表示一个平面图形大小的量。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房屋装修、园林规划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图形,了解面积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面积的概念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3)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授用正方形拼图法估算图形面积,以及用格网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举例:引导学生用正方形拼图法估算矩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并运用格网法进行精确计算。
2.教学难点
(1)面积量感的培养:学生对面积量的直观感知较弱,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难点解析:组织学生参与测量、估算、比较等实践活动,逐步形成量感。
(4)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的空间观念需要进一步培养。
难点解析: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
(5)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难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使学生会用面积单位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
2. 面积单位。
3. 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及面积单位。
2. 教学难点: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剪刀、彩纸、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激发学生探究面积的兴趣。
2. 新课: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面积的定义。
然后介绍面积单位,让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如剪裁图形、测量面积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应用: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封闭图形的面积。
然后通过实例讲解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3. 面积的计算:图形的面积 = 长× 宽。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表面面积,并记录下来。
(1)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
(2)正方形:边长8厘米。
(3)三角形:底6厘米,高4厘米。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面积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面积的基本知识。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还需关注学生在面积计算方面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的设计1. 利用生活实例: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房间的地面面积、书本的封面面积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认识面积(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认识面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大小的。
2.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面积的概念及面积单位难点:面积的计算及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激发学生学习面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面积是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大小的。
3. 面积单位: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4. 面积的计算:讲解如何计算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面积。
5.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面积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2. 提高题: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拓展题:研究不同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及面积计算,使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面积的概念及面积单位一、面积的概念面积是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大小的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面积的情况,如装修房屋时计算墙面的面积、购买土地时计算土地的面积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第1节 【第一课时】 认识面积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认识面积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大小。
难点:面积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学生:“这张纸的大小怎么表示?”引导学生回答:“用面积表示。
”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探究面积的概念(1)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可以用面积来描述。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面积的概念。
(3)教师总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3. 学习面积单位(1)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找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3)教师总结:1平方厘米是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大小,1平方分米是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大小,1平方米是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大小。
4. 面积的应用(1)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找出哪些问题可以用面积来解决。
(2)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面积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3)教师总结:面积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土地面积、房屋面积、纸张面积等问题。
5.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5页的练习题。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大小以及面积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6页的习题。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大小以及面积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对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本单元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面积 (1课时)
(2)认识面积单位 (1课时)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 (1课时)
(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 (1课时)
练习课 (1课时)
(5)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课时)
(6)利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1课时)
练习课 (1课时)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课时)
面积概念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之中,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充分利用实际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认识面积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5分钟)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都有什
么?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
点?
2.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大
有小,怎样用数据来描述它们
的大小呢?我们这节课就来
学习。
1.认真观察,说出自己看
到的教室内的物体:桌椅、黑
板、门窗、国旗。
这些物体都
有一个平光滑的表面。
2.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表面
较大,哪些物体的表面较小。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填空。
(1)一个长方形,长5厘
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2)一个周长是16厘米的
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
答案:(1)16(2)4
2.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
多少?
(1)
()个
(2)
()个
答案:(1)6 (2)8
3.下面四个图形中,面积
最大的是(),面积最小的
是(),()和()
的面积相等。
答案:①③②④
二、自主探索,学会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22分钟)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题目:
观察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
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2.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
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
的面积。
3.组织学生说说其他物
体表面的面积。
4.触摸体会:摸一摸字典
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
面的面积比较小。
1.直观感受黑板和国旗表
面的大小,并说出比较结果:
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2.理解面积的概念。
3.以“××表面的大小就
是××的面积”的句式说出其
他物体的面积。
4.拿出自己的字典,摸一
摸封面和侧面,体会这两个面
的大小。
教学例2。
引导学生比较图形面积
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两个形状不
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猜测哪
个面积大。
2.出示○、△、□三种图
形,请学生任选一种量图形的
面积。
探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
方法。
1.观察,猜测哪一个面积
大一些。
2.实践操作,选择合适的
图形来量出长方形的面积。
明
确:正方形能铺满整个长方形
而没有空隙,是最佳的选择。
3.启发学生说出解决的办
3.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
必要性,出示一个正方形,通
过重叠,难以确定它的面积是
否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
大?怎么办?
法:需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三、巩固练习。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
一做”。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1、
2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
板书
认识面积
六、教学反思
在此课的教学中,关于对“面积单位”表象的建立,没有以讲解示范为主,也没有提供现成的面积单位直接让学生进行感知,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操作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亲自比一比、看一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面积单位的形成过程,较好地建立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
可以说,学生经过这种“亲身体验”,理解更到位,在大脑中建立起了准确、鲜明的空间表象,掌握的程度也比直接借助现成的面积单位进行感知要牢固得多。
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体会了面积概念,体验了数学化的过程。
教师点评和总结:
【素材积累】
不怕你不懂不会,旧怕你不学不干。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摘避风的港湾里,找不到昂扬的帆。
如果爱,请深爱;如不爱,请离开。
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