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用虚词列表

合集下载

常见虚词 (自动保存的)

常见虚词 (自动保存的)

常见虚词:1、之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代词:他指屈原)②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指示代词:这)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助词:主谓结构间取消独立性,无义)⑤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无义)⑥古之学者必有师。

(助词:相当于“的”)⑦宋何罪之有?(助词:表示疑问句宾语前置)⑧蚓无爪牙之利。

(助词,表示定语后置)⑨实词:吾欲之南海,何如?(动词到……去)2、其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

(代词:第一人称)②其妻献疑。

(代词:他的)③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指示代词,这)④其若是,孰能御之?(连词,如果)⑤安陵君其许寡人?(助词,表示推测语气)⑥吾其还也。

(助词:表示规劝语气)⑦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副词,表示反问)3、而①得双石广潭上,扣而聆之……(连词:表承接)②余固笑而不信也。

(连词:表并列)③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连词:表转折)④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⑤余恂恂而起,视其缶。

(连词:表修饰)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连词,表假设)⑦某所,而母立于兹。

(代词:你)⑧实词: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动词:好像)4、则①木受绳则直。

(连词:表承接,就)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连词:表转折,却)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连词:表假设,如果)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连词:表并列)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连词,表判断,是)⑥实词:以身作则(名词:准则)⑦实词:学记三则(量词:条)5、乃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动词:表判断,是)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副词:表递进,甚至)③骑乃得过。

(副词:表条件,才)④乃罢会。

(副词:表转折,于是)⑤今君乃亡赵走燕。

(副词:表转折,却)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副词:表转折,竟然)⑦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副词:表并列)⑧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称代词:你)⑨何乃太区区。

18个虚词总结归纳

18个虚词总结归纳
表转折让步)
与(表并列) 若(表假设、表选择)
固定结构总结
固定结构也叫固定格式,或者凝固
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
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 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
俗成,经久不变。
固定结构(反复读,熟记例子)
【以】以为、以是、是以、有以、无以、何以 【而】而已、而已、而后、而况、既而、俄而 【为】何……为、何以……为、奚……为、奚以……为 【其】其……乎(与)、何其 【于】于是 、见……于 【所】为……所、所以、之所以、所谓、所在 有所 无所 【且】犹且、且夫、且如 【乃】无乃……乎(与)、乃尔 【则】然则 【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若……何、奈……何、 何以、无何、何乃 【也】……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也哉、也欤 【乎】不亦……乎、庸……乎、得无……乎(与) 【与】孰与、与……孰、孰若、与其……孰若 【若】若夫、若何
18个虚词总结归纳(词性)
其、且、乃、则、因、何(6个) 副词: 以、为、于、因、乎、与(6个) 介词:
以、而、其、且、则、与、若(7个) 连词: 而、之、其、乃、何、焉、若(7个) 代词:
之、为、其、所、何、也、焉、乎、者(9个) 助词:

名词: 所、因 动词: 以、之、为、因、与
18个虚词总结归纳 其他: (1)词尾:为、焉、乎、也、乎、者(6个)
(2)兼词:焉 (3)通假:以、而、何、与(4个)
连词:以、而、其、且、则、与、若(7个)
以(表并列、表承接、表递进、表目的、表因果、
表修饰)
而(表并列、表承接、表递进、表转折、表假设、
表因果、表目的、表修饰)
其(表选择、表假设) 且(表并列、表递进、表让步) 则(表并列、表承接、表条件、表假设、表选择、

文言虚词表格

文言虚词表格
语气
发语词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助词
表感叹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代词
这、那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介绍原因:因为、因此。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
介绍动作、行为依据,凭借,按照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介绍动作、行为的条件:通过,趁
常见虚词(一)

词性
作用
词义
判断方法
例句

代人或物
他(们)
它(们)
作宾语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作宾语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代词
那、这
之类、之属、之徒等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标志定语

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标志补语

请语和补语之间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捕蛇者说》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表转折:可是、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副词
是、就是(加强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名词
法则、规律
合散消息,安有常则(贾谊《鹏鸟赋》)
表并列:又、或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表递进: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

表承接:就、才、然后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表停顿:(舒缓)啊、呀或不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语气
助词

虚词大全

虚词大全

虚词大全[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高中语文18个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18个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18个虚词总结
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只起连接、作用、语气等作用的虚词。

以下是高中语文常见的18个虚词:
1. 的:用于连接定语和名词,也可用于连接主语和谓语。

2. 地:用于连接形容词和动词,表达程度或方式。

3. 得:用于连接动词和补语,表示结果。

4. 着:用于连接动词和宾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5. 之:用于连接主语和宾语,表示所属关系。

6. 所:用于连接动词和宾语,表示某种情况下的情况。

7. 也:用于连接并列分句,表示同样的情况。

8. 都:用于连接并列分句,表示所有的情况。

9. 着:用于连接动词和宾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10. 吧:用于表示祈使句或感叹句。

11. 呢:用于表示疑问句或反问句。

12. 吗:用于表示疑问句。

13. 可:用于表示可能性或许可性。

14. 着:用于连接动词和宾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15. 吧:用于表示祈使句或感叹句。

16. 呢:用于表示疑问句或反问句。

17. 吗:用于表示疑问句。

18. 着:用于连接动词和宾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这些虚词在高中语文中经常出现,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用法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其特点是使用较多的虚词。

虚词是文言文中的一类词语,通常没有词义,起到连接句子和短语的作用。

下面是对文言文中常见的18个虚词进行整理。

一、助词:1. 之:用于名词或代词前面,表示所属或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或“之”。

例如:先秦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之说。

2. 乎: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加强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

例如:此言差乎其实。

3. 何:用于疑问句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

例如:何为道?4. 而:用于句子中,起连接作用,表示转折、并列或承接关系。

例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而训之。

5. 乃: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因果关系,常与“是”搭配使用。

例如:非礼也乃人之常情也。

二、连词:1. 若:用于条件句中,起连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或“假如”。

例如:若有人问我,我当如何回答?2. 以:用于连词前,表示手段、方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用”或“以便”。

例如:以此为根据,可以得出结论。

3. 曰:用于连词前,表示说话的动作,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

例如: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三、副词:1. 矣: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加强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或“呢”。

例如:已过目矣,不复责之。

2. 其:用于句中,表示指代前面的名词或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它的”或“他的”。

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如何?3. 皆:用于句中,表示全体或没有例外,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都”或“全部”。

例如:明君能以忠言救沉溺之臣,仁者必皆称其为圣。

四、介词:1. 于:用于介词后,表示时间、地点、对象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到”等。

例如: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 乘:用于介词后,表示通过或利用某种方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利用”或“通过”。

例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_个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四)何:通”呵”,喝问。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何乃】译为”怎能”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全部虚词

全部虚词

若பைடு நூலகம்
代词: 代词: 表对称,可译为“ 你们” 你的” 表对称,可译为“你”、“你们”、“你的” 例:吾翁即若翁。 吾翁即若翁。 表近指,相当于“ 这样” 如此” 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南宫适出,子曰: 君子哉若人! 论语宪问 宪问》 例: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 宪问》 连词: 连词: 表选择, 或者”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表选择,“或”、“或者”;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动词:相当于“ 动词:相当于“如”、“像”、“及”。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赤壁之战》 例: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2.在有些句子中,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 在有些句子中 呼应,组成" 被动。 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的格式,表示被动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 后序》 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 例: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人所杀。(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 所以” 复音虚词“ 连用,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 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 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 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 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所以兴隆也 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为此者,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 吾所以侍侯生者备矣, 例: 吾所以侍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 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精确校对版)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精确校对版)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4)其他用法
(3)用作动词(有书称之为“比况词”),译为“如、好像、像”。它与“如” 是同源字,在上古时读音相近,意义相通。 例释:①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 今》)
②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 知与不知也《新序》。 (4)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5)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不正确的
一项是
A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答案:D】
B①豫州今欲何至?
什么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①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哪里
②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为什么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 在; 后一个“乎”: 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 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 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 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 在)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乎: 比。)
(三)可作词尾

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左传·僖公十五年》。
(二)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例释: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 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 在)
文言常用虚词

小学文言文需要掌握的86个虚词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文言文需要掌握的86个虚词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最浅显常用的43个虚词:1、则:便,那么,就,是,就是2、者:个,的人3、之:的,它,他4、欲:想要5、皆:都6、甚:很7、其:它,他8、以:用,依据9、至:到10、而:连词11、何:什么,为什么12、于:在13、乃:于是,这才14、偶:碰巧15、遂:就16、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表示疑问语气,呢17、及:到,至18、矣:了19、为:成为;是;被20、乎: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呢,吗21、亦:也22、焉:语气词,无意义23、将:将要,将会24、盍:何不25、颇:很26、即:立即;就是27、尚未:还没有28、惟:只有29、故:所以30、哉:啊,表示感叹语气31、徒:只,仅仅32、所:表示被动33、殊:很,非常34、固:本来35、复:又36、适:刚巧37、尝:曾经38、自:从39、此:这里40、若干:多少41、昔:过去,从前42、愈:更加43、毋:别,不要次浅显常用的43个虚词1、所:代词,表示“……的人”“……的事”2、因:于是3、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这样4、遽:急忙;就5、何如:怎么样6、盖:大概;承接上文,表示原因7、耳:语气词,啊8、未若:不如9、故:原来;原因,缘故10、谓:叫做;告诉;说,用于评论人或事(此之谓也)11、且:将要12、非:不是13、徒:空;白白地14、何以:怎么15、咸:都;全16、莫:不要,不能17、但:只,仅仅18、亦:也,也是19、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语气助词,呢20、及:到,至;比得上21、乍:忽然22、犹:还,仍然23、于:比;在24、何为:为什么25、若:如果,假如;如;这个26、是:这,这个27、为:做28、夫:发语词29、呜呼:叹词30、固:本来;通“故”,所以31、弗:不32、其:句中语气词,表示商量的语气;其中的33、孰:谁34、以:以为,认为;用35、此:这36、至:最,极37、安:怎么38、几何:多少39、辄:总是40、俱:一起41、倘:假如42、庶几:副词,表示可能或期待43、尔:而已。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1.不必未必“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2.曾经已经。

(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

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

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差点儿[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

差点儿[没]闹笑话。

(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

(事实是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

(事实是没摔倒)(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动词用否定式。

差点儿没见着。

(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

(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

(事实是买到了)(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

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

差点儿就见着了。

(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

(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

(事实是没买到)4.除非[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除非是你才那样想。

|只有你才那样想。

(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5.对对于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高考必考18个文言虚词表格总结

高考必考18个文言虚词表格总结
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条件(即凭借)
凭、靠、凭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以勇气闻于诸侯.
对象≈与
与、跟、同、对、和(率领、带领)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时间、处所
于、在、从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
奉宣室以何年?
论事标准、行为依据
按照、依照、根据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为什么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定语
什么,为什么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其间旦暮闻何物?
然则何时而乐耶?
副词
程度副词
多么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疑问副词
怎么,为什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Conj
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经由,条件
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原因
因为、由于
祥符年间,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Conj
承接上文表结果
于是、就、便、因而
相如因持璧却立。
n
机会、缘由
于今无会因。
v
沿袭、承袭
高考语文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整理(完整版)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之以而其于若所为何乎乃且焉也因与则者
二、教材中另外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然遂惟已矣犹哉
P。S。为的读音
[wéi]

(完整版)常用虚词列表.doc

(完整版)常用虚词列表.doc

常用虚词例表序号名称词性语法意义及用法实在意义例句1 之代词第三人称它(他、她)、们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助词结构助词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调整音节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到、往、去2 其代词第三人称它(他、她)、们指示代词这、那、其中的语气词反问难道、岂推测大概、也许祈使必须、一定3 而代词你、你的连词并列和、跟、与(可不译)承接然后、接着递进并且、而且转折但是、可是、却假设如果、假如修饰地、的(可不译)目的来因果所以结果以致动词像、如4 以介词表凭借或依靠用、把、拿、凭借、依据表原因因为表时间或地点起止以上(下)连词同“而”同“而”的各种意义动词常与“为”连用认为5 于介词表动作涉及对象给、对于表动作处所、时间在表比较对象比6 则连词承接于是、就假设如果转折但是、却并列与、和语气副词强调语气就、简直动词表判断是7或代词有的人有时连词假设如果副词推测语气也许8 乃连词承接于是、就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副词表时间才表强调语气竟、竟然、却、反而动词表判断是9虽连词假设即使转折虽然与“然”连用即使这样,虽然这样10 因连词承接于是,就介词表凭借凭借、依靠表方式趁着、趁机表原因因为动词沿袭、继续11 盖语气副词推测、反问大概、难道、岂连词承接上文原来助词发语词不译12 安副词表反问语气怎么代词表疑问那里13 何副词表反问为什么副词表强调多么代词表疑问什么、哪里14 故名词原因、原故本来、原来旧的、老的事、灾祸形容词特意、故意连词表因果所以15 且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表递进并且、而且、还表假设如果、那么副词时态将要时间暂时、暂且助词发语词同“夫”16 莫副词表否定不、不要、不能没有谁、没有什么名词同“暮”17 哉语气助词表感叹啊表疑问呢表反问吗18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了表感叹啊表祈使吧表疑问呢19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呢表推测吧表感叹啊表停顿不译介词同“于”同“于”的各种意义20 已副词表时间已经与“而”连用不久、一会儿表程度太、很动词停止连词表起止通“以”语气助词表肯定、感叹了、啊21 夫代词指示这、那助词发语词不译语气助词表感叹啊、了名词丈夫成年男子22 耳语气助词表陈述罢了表疑问吗表感叹啊23 然连词表转折但、却与“而”连用这样之后与“则”连用这样那么助词形容词、动词词尾样子、地名词词尾一般、那样代词指示代词这样、那样24 若代词第二人称你、你们指示这样连词假设假如、如果选择或者副词表情态好像、仿佛25 为介词 Wèi 所有功能介词所有意义动词 Wéi 任何动作动词所有意义语尾助词何为呢26 所助词所字结构所的事(人、情况)与“以”连用用来原因表因果所以与“为”连用表被动“被”27 者代词人或事物的人、的事、的原因助词形容词词尾样子句中表停顿或判断不译语气助词表陈述或疑问了、吗28 也语气助词表判断是表陈述了表停顿不译表疑问或反问吗、呢表感叹或祈使啊、吧29 尔语气助词用于句尾罢了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指示那、这样、如此助词时态着30 焉代词同“之”“之”作代词的所有意义表疑问那里助词语尾表陈述或停顿了形容词词尾样子兼词“于之”相当“介词+代词”31 即动词具体动作靠近表判断是、就是连词表假设即使、假如副词立即、马上32 既副词表时间已经连词表并列既又表因果既然动词具体动作尽、完33 诸代词指示代词众、各人称代词他、她、它(们)兼词“之乎”“之于”[ 语法 ]词语间常见逻辑关系1、并列关系:前后词义是同一时空发生的动作或一个事物几个方面。

(完整版)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完整版)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且 "或 "而且 "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 就 ""接着 ",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可是 ""却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若是 ""若是 " 。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有时也作主语,译为"你 "。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通 “如 ”:忧如,忧如。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①不多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此后】才,刚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此后已。

【而况】即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暴风波不能够鸣也。

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边常有语气助词"哉 ""也 ",可译为 "为什么 ""什么原因 "。

常用虚词分类及含义

常用虚词分类及含义

常用虚词分类及含义(一)代词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予、余、我译为:我例:吾尝终日而思矣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译为:你例:某所,而母立于兹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译为:它(他)例:宫人奇之复数(们):属、辈、侪、类、徒译为:……类人例:若属皆且为所虏(二)指示代词2、近指代词:是、此、斯、兹、然、之译为:这,这个,这里,这样3、远指代词:彼、夫、其译为:那、那个、那里4、无定指代词:或、莫译为: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5、辅助性代词:所、者译为:……地方、……的事、……的人(三)疑问代词、疑问副词1、谁、孰译为:谁、哪一个例:吾孰与城北徐公美?2、何、胡、恶、奚、曷、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何不例:盍各言尔志?3、安、焉、译为:哪里、怎么例:沛公安在?(四)副词1、时间表过去:既、业、已、曾、尝、曩、昔、向译为:已经、曾经、从前、表现在:方、适、会译为:正、正好、表将来:且、将、欲、方、行、垂译为:将,将要例:彼且奚适也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顷之、须臾、无何、乍、猝译为:不久、一会儿、突然表持久:常、素译为:经常、时常、平素、一向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译为:不、没有例:微斯人,吾谁与归表禁止:毋、勿、莫、无译为:不要、别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范围副词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率译为:全、都、凡是、总共、共、大都、表部分或个别:但、唯、止、仅、独、徒、译为:只、仅、只是、仅仅、只有例:技止此耳4、程度副词表深度: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略、颇译为: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例:吾至爱汝表比较:益、弥、尤、愈、加、滋译为:更加、尤其、更、越5、情态副词表方式:俱、并、闲、微、窃、固译为:一起、暗中、坚决例:窥父不在,窃发盆表速度: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译为:暂时、匆忙、立刻、急迫、急促、慢慢地表频率:数、亟、累、屡、仍、辄、每、复译为:多次、重复、任何一次6、语气副词表确认:即、必、定、诚、信、果译为:就是、一定、实在、的确、果真例:臣诚知不如城北徐公美。

(完整版)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完整版)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一些虚词另有实词的用法,为方便表述起见,本清单将其一并解释。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代词通“尔”,第二人称,你的,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副词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2.何疑问代词单独做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哪里,什么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做定语,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疑问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为什么,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动词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3.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表反问语气,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啊,呀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50个虚词

150个虚词

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10、察11、长12、朝13、池14、曾15、乘16、城17、诚18、除19、传20、辞21、从22、达23、殆24、迨25、当26、道27、得28、度29、短30、多31、发32、方33、非34、复35、负36、盖37、鼓38、故39、顾40、固41、归42、国43、过44、何45、恨46、后47、胡48、患49、或50、疾51、及52、即53、既54、假55、间56、见57、解58、进59、尽60、就61、举62、绝63、堪64、克65、类66、怜67、临68、弥69、名70、末71、莫72、乃73、内74、判75、期76、奇77、迁78、请79、穷80、求81、去82、劝83、却84、如85、若86、善87、稍88、少89、涉90、胜91、识92、使93、是94、适95、书96、孰97、属98、数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虚词例表
序号名称词性语法意义及用法实在意义例句
1 之代词第三人称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
助词结构助词的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调整音节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动词到、往、去
2 其代词第三人称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这、那、其中的
语气词反问难道、岂
推测大概、也许
祈使必须、一定
3 而代词你、你的
连词并列和、跟、与(可不译)
承接然后、接着
递进并且、而且
转折但是、可是、却
假设如果、假如
修饰地、的(可不译)
目的来
因果所以
结果以致
动词像、如
4 以介词表凭借或依靠用、把、拿、凭借、依据
表原因因为
表时间或地点起止……以上(下)
连词同“而”同“而”的各种意义
动词常与“为”连用认为
5 于介词表动作涉及对象给、对于
表动作处所、时间在
表比较对象比
6 则连词承接于是、就
假设如果
转折但是、却
并列与、和
语气副词强调语气就、简直
动词表判断是
7 或代词有的人
有时
连词假设如果
副词推测语气也许
8 乃连词承接于是、就
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
副词表时间才
表强调语气竟、竟然、却、反而
动词表判断是
9 虽连词假设即使
转折虽然
与“然”连用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10 因连词承接于是,就
介词表凭借凭借、依靠
表方式趁着、趁机
表原因因为
动词沿袭、继续
11 盖语气副词推测、反问大概、难道、岂
连词承接上文原来……
助词发语词不译
12 安副词表反问语气怎么
代词表疑问那里
13 何副词表反问为什么
副词表强调多么
代词表疑问什么、哪里
14 故名词原因、原故
本来、原来
旧的、老的
事、灾祸
形容词特意、故意
连词表因果所以
15 且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
表递进并且、而且、还
表假设如果、那么
副词时态将要
时间暂时、暂且
助词发语词同“夫”
16 莫副词表否定不、不要、不能
没有谁、没有什么
名词同“暮”
17 哉语气助词表感叹啊
表疑问呢
表反问吗
18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了
表感叹啊
表祈使吧
表疑问呢
19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呢
表推测吧
表感叹啊
表停顿不译
介词同“于”同“于”的各种意义
20 已副词表时间已经
与“而”连用不久、一会儿
表程度太、很
动词停止
连词表起止通“以”
语气助词表肯定、感叹了、啊
21 夫代词指示这、那
助词发语词不译
语气助词表感叹啊、了
名词丈夫
成年男子
22 耳语气助词表陈述罢了
表疑问吗
表感叹啊
23 然连词表转折但、却
与“而”连用这样之后
与“则”连用这样那么
助词形容词、动词词尾……样子、……地
名词词尾……一般、……那样
代词指示代词这样、那样
24 若代词第二人称你、你们
指示这样
连词假设假如、如果
选择或者
副词表情态好像、仿佛
25 为介词 Wèi所有功能介词所有意义
动词 Wéi任何动作动词所有意义
语尾助词何……为呢
26 所助词所字结构所……的事(人、情况)
与“以”连用用来
……原因
表因果所以
与“为”连用表被动“被”
27 者代词人或事物的人、的事、的原因
助词形容词词尾……样子
句中表停顿或判断不译
语气助词表陈述或疑问了、吗
28 也语气助词表判断是
表陈述了
表停顿不译
表疑问或反问吗、呢
表感叹或祈使啊、吧
29 尔语气助词用于句尾罢了
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
指示那、这样、如此
助词时态着
30 焉代词同“之”“之”作代词的所有意义
表疑问那里
助词语尾表陈述或停顿了
形容词词尾……样子
兼词“于之”相当“介词+代词”
31 即动词具体动作靠近
表判断是、就是
连词表假设即使、假如
副词立即、马上
32 既副词表时间已经
连词表并列既……又……
表因果既然
动词具体动作尽、完
33 诸代词指示代词众、各
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兼词“之乎”
“之于”
[语法] 词语间常见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前后词义是同一时空发生的动作或一个事物几个方面。

2、承接关系:按时空顺序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3、修饰关系:以后一个词义为中心,前一个词义对后一个词义进行修饰或限定。

4、转折关系:后一词义没有承顺前一个词义,而是词义转折。

5、递进关系:后一词义在前一词义基础上词义加深。

6、目的关系:后一词义是前一个词义的目的。

7、因果关系:前后词义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8、假设关系:前一词义是假定的前提,后一词义是假定前提下产生的结果。

学法指导
1、学会辨析古今词义的变化。

2、学会归纳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的用法。

3、学会积累古今词义变化的词汇。

知识要点:
1、了解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2、重点虚词“为”
3、重点实词“恒”“诣”“辞”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
(1)词义扩大。

是指由古义单指某事物,扩大到兼指某类或整体事物。

例:①“雏”古义单指小鸡,现泛指幼小动物或幼儿。

②“皮”古义指“兽皮”,现指动植物表面组织。

③“甘”古义指“甜”,现除“甜”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

④“江”、“河”。

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河流名称。

⑤“秋”古指一年四季中的秋季。

后由一个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

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词义缩小。

是指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程度、范围、义项方面的减弱、缩小和减小。

例:①“怨”古义指“恨”;现指“不满意,责备”的意思。

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

现专指丈夫。

③“迁”古义常用义项有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

现只剩“迁移、变换”这一义项。

(3)词义的转移。

是指由原古义表示某一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

例:①“涕”古义指眼泪。

现指鼻涕。

②“走”古义指“跑”、“逃跑”。

现指“步行”③“勤”古义是“辛苦”。

现为做事尽力,不偷懒。

④“慢”古义是“怠慢”。

现指速度缓慢。

⑤“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牲畜(名词)。

现指为正义事业献身(动词)。

(4)词义的合并。

是指古义原是二个词的意思,转为现代汉语中一个词。

例:①“妻子”古义二个词妻子和儿女。

现指妻子。

②“可以”古义指可以用来,现指允许或具有某种能力。

(5)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由褒义或贬义,转为贬义或褒义;或中性词变为或褒或贬。

例:①“明哲保身”古义为赞扬一个人聪明的智慧,善于适应环境,现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

②“乖”古义指偏执。

不驯顺。

现指“听话”、“安顺”。

③“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

现为“恶意中伤”之意。

④“祥”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

现指“吉祥”。

上述古今词意的变化,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语法:明确词与词、短语与短语的各种语法或逻辑关系,并各举一例。

(1)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
2、承接关系
3、转折关系
4、递进关系
5、目的关系
6、因果关系
7、假设关系(2)语法关系
1、主谓关系
2、修饰关系
3、动宾关系
三、文言常识
(1)通假字
(2)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四、学法探究
(1)学习文言文的三种基本方法
(2)给文言文作注释
五、文言文朗读
(1)文言文的异读
(2)文言文节拍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六、文言文翻译方法
(1)对(2)留(3)删(4)调(5)补
名词、动词、形容的互用
1、名词的动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原指驴蹄子,这里表示“踢”的意思。

2、动词的名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

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如:汝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射”本意是“射箭”的意思,这里指“射箭的技术”。

3、形容词的名用和形容词的动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往往是状态的事物化。

如,“燕王好微巧”中“微巧”原指“小巧、精巧”这里指“小巧、精巧的东西”。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即其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动作行为的意思。

如,“尔安敢轻吾射?”中“轻”本意是“轻的”形容词,这里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