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01773_《小学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
![01773_《小学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0acd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0.png)
11
PART 03
阅读教学内容与选材
REPORTING
2024/1/26
12
课本内文章解读
深入解读课本文章,理解文章主旨和 内涵。
通过课本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 读兴趣和习惯。
2024/1/26
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学习与引导
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课外读物,拓宽阅读视野。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培养个性化阅读。
2024/1/26
组织读书分享活动,鼓励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感受。
14
经典名著欣赏与传承
精选适合学生的经典名著,进行 导读和赏析。
通过经典名著的阅读,让学生了 解文学传统和文化底蕴。
组织经典名著的表演、朗诵等活 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024/1/26
REPORTING
2024/1/26
27
提高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把握
通过大量阅读和深入剖析各类文本,培养对文本深层含义的 敏锐感知能力。
2024/1/26
28
强化文本背景知识
2024/1/26
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元素,有助于更准确地 理解文本内涵。
29
掌握多种文本解读方法
学习和运用符号学、叙事学等文本解读方法,从多角度挖掘文本 意义。
2024/1/26
30
实践与反思
通过实际教学和案例分析,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2024/1/26
31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024/1/26
32
15
时事新闻关注与讨论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了解社会热点 和时事动态。
选择适合学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 通过时事新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
小学语文阅读培训课件ppt课件ppt
![小学语文阅读培训课件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bb29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d.png)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对 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培养他们 的批判性思维。
注重朗读和默读结合
朗读有助于语感培养,默读有 助于思考和理解,两者相辅相
成。
家庭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推广亲子阅读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共同分享阅 读的快乐。
提供家庭阅读指导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适合的阅读材 料和阅读方法建议。
情境作文
根据阅读材料中的情境进行想象和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
05
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生动的故事、游戏等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
们对阅读的兴趣。
教授阅读技巧
如预测、提问、澄清、总结等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阅 读理解能力。
鼓励个性化阅读
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之作 ,讲述了一位来自另一个星球的 小王子在寻找友谊和真理的旅途
中的故事。
03阅读习惯的培养来自每日阅读习惯的养成固定阅读时间
为孩子设定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如睡前故事时 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积极参与阅读,与孩子一起读书,分享阅读 心得,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奖励机制
建立阅读积分、奖励制度,鼓励孩子完成阅读任 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速度与阅读质量的平衡
快速阅读技巧
教授孩子快速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跳读等,提高阅读速度 。
精读与泛读的结合
在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同时,也要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 深入理解文本。
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练习和测试,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阅读速度与 质量的平衡发展。
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注重朗读和默读结合
朗读有助于语感培养,默读有 助于思考和理解,两者相辅相
成。
家庭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推广亲子阅读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共同分享阅 读的快乐。
提供家庭阅读指导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适合的阅读材 料和阅读方法建议。
情境作文
根据阅读材料中的情境进行想象和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
05
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生动的故事、游戏等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
们对阅读的兴趣。
教授阅读技巧
如预测、提问、澄清、总结等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阅 读理解能力。
鼓励个性化阅读
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之作 ,讲述了一位来自另一个星球的 小王子在寻找友谊和真理的旅途
中的故事。
03阅读习惯的培养来自每日阅读习惯的养成固定阅读时间
为孩子设定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如睡前故事时 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积极参与阅读,与孩子一起读书,分享阅读 心得,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奖励机制
建立阅读积分、奖励制度,鼓励孩子完成阅读任 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速度与阅读质量的平衡
快速阅读技巧
教授孩子快速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跳读等,提高阅读速度 。
精读与泛读的结合
在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同时,也要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 深入理解文本。
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练习和测试,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阅读速度与 质量的平衡发展。
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ppt课件ppt课件
![小学语文阅读ppt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6bd8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0.png)
THANKS.
阅读材料分析
02
文学类文本阅读
总结词
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选取了富有想象力和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 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详细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通常选取童话、寓言、诗歌、小说等体裁,内容生动有趣,语言 优美,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审美 意识,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应对策略与建议
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 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对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同时,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习文章结构
通过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组织 文章,使其更加清晰和有 逻辑。
学习语言表达
阅读优秀的文章可以帮助 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 文字水平。
学习修辞手法
阅读中遇到的比喻、拟人 、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 让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与写作的互动关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方法二
跳读,训练学生根据问题迅速定位相 关段落,跳过无关信息,提高阅读效 率。
阅读笔记方法
摘录
引导学生摘录文章中的关键词、 重要句子和段落,加深对文章的
理解。
概括
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炼 中心思想,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fba1c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f.png)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思而不学——“谈谈体会”不踏实
现在的语文课堂中,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学生还没读懂课文,甚至文章还没好好读, 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 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 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教师也只好跟着 学生天马行空。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了解阅读的多种形式
❖ 朗读:声音清晰响亮地读。 ❖ 默读:通过默读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速读能力。 ❖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一般适合于古诗词教学。当学生对
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 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误区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不作 为”
❖ 角色错位——个体学习无指导 ❖ 学而不思——自读自悟不交流 ❖ 思而不学——“谈谈体会”不踏实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对策: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的思想。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 接对话,进行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否则,学 生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教师、文 本之间的对话,也就必定缺乏基础,其效益必定大打 折扣。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不要动辄 讨论,把“对话”误认为只是课堂交流。学生只有静 静地默读、一边读一边想,悟出其中含意,才能和同 学、老师“对话”。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便大发议论, 就会言不及义,甚至出现谬误。。所以,师生、生生 之间的对话必须建立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 础上。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69ed42b90d6c85ec3ac6e9.png)
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 (六) 段意的归纳 •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 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7
• 二、概括中心思想 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
13
七、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14
• 句子含义的解答: •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
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 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 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 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 可以了。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 文进行对比,
9
四、人称的好处
• 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 第二人称的好处:语气亲切自然。(代表
性的文章是《再见了亲人》的1、2、3段, 《山中访友》的3、5自然段) •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
10
五、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2
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
• 1、写作顺序: 时间、地点(参观或游览顺序)、事情发展 总分顺序(包括总分总、分总)、事物的几个 方面。
• 2、表达方法有三种:记叙、描写、说明 • 3、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
3
• 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 写、侧面描写等。
•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 动作、神态。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7
• 二、概括中心思想 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
13
七、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14
• 句子含义的解答: •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
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 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 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 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 可以了。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 文进行对比,
9
四、人称的好处
• 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 第二人称的好处:语气亲切自然。(代表
性的文章是《再见了亲人》的1、2、3段, 《山中访友》的3、5自然段) •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
10
五、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2
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
• 1、写作顺序: 时间、地点(参观或游览顺序)、事情发展 总分顺序(包括总分总、分总)、事物的几个 方面。
• 2、表达方法有三种:记叙、描写、说明 • 3、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
3
• 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 写、侧面描写等。
•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 动作、神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及阅读教学策略PPT课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及阅读教学策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1cc78d804d2b160a4ec002.png)
▪ 中年级应尝试放在课外自学,让学生适当 学会自学生字词;
▪ 高年级可完全放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课堂 以检查、反馈为主
-
10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 形成完整的认识,即弄清“是什么”问题;
▪ 低年级在初读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 章写的是什么或写了什么事就可以了。
▪ 1.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 ▪ 2.要求学会的字,不仅要在课文中的语言环境里
加以理解,还要能做到扩展延伸,如用字组一个 新词或几个新词,再用这个新词说一句话等。 ▪ 3.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教师要采取多种 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根据文字的结构 特点、借助字典、借助直观的事物、联系生活、 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 4、注意音、形、义的联系。虽然本环节字义是 重点,但不可忽视字音的巩固和字形的感知,为 下一步分析字形奠定基础。
-
8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 的兴趣,又能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 础。
▪ 谈话导入;温故旧知识导入; ▪ 自然而不着痕迹(慎用谜语导入)
-
9
2.认知字词,扫清障碍
▪ 低中高年级对这一环节的要求要有所区别
▪ 低年级的字词认知一般放在课内,在老师 的指导下完成,把精力放在指导认字、识 记生字、书写上。
▪ 1.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 2.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 3.梳理巩固,拓展运用
-
17
1.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 应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读完课文后学 生交流阅读心得。
▪ 实际教学中,课文读完后接下来做的事是 认读生字词(可适用于生字词较多的课文 ),生字词不多的课文,可放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识记。
▪ 高年级可完全放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课堂 以检查、反馈为主
-
10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 形成完整的认识,即弄清“是什么”问题;
▪ 低年级在初读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 章写的是什么或写了什么事就可以了。
▪ 1.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 ▪ 2.要求学会的字,不仅要在课文中的语言环境里
加以理解,还要能做到扩展延伸,如用字组一个 新词或几个新词,再用这个新词说一句话等。 ▪ 3.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教师要采取多种 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根据文字的结构 特点、借助字典、借助直观的事物、联系生活、 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 4、注意音、形、义的联系。虽然本环节字义是 重点,但不可忽视字音的巩固和字形的感知,为 下一步分析字形奠定基础。
-
8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 的兴趣,又能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 础。
▪ 谈话导入;温故旧知识导入; ▪ 自然而不着痕迹(慎用谜语导入)
-
9
2.认知字词,扫清障碍
▪ 低中高年级对这一环节的要求要有所区别
▪ 低年级的字词认知一般放在课内,在老师 的指导下完成,把精力放在指导认字、识 记生字、书写上。
▪ 1.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 2.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 3.梳理巩固,拓展运用
-
17
1.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 应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读完课文后学 生交流阅读心得。
▪ 实际教学中,课文读完后接下来做的事是 认读生字词(可适用于生字词较多的课文 ),生字词不多的课文,可放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识记。
小学阅读教学PPT课件
![小学阅读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088069fc4ffe473368abdc.png)
由例及类,教给方法
多法并用,指导积累
凭借语境积累词语 用归类法积累词语 用组词的方法积累词语 用竞赛的方法积累词语 用交流的方法积累词语
联系实际,加强运用
17
(二)句子教学
句子教学的内容
建立句子的概念,能把一句一句话分辨清楚 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从具体意思上知道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 与人交流。 •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 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
(二)阅读教学的要点:
对象是学生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要安排大量的阅读实践 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三)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目的不同 方式不同 过程不同
4
二、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高识字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 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促进书面表达能力 发展综合能力
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速读、复述、 背诵等阅读 技能的训练
15
(一)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的内容 正确读写 懂得意思 积累运用 词语教学的原则 突出重点 力求准确 注意通达
16
• 词语教学的方法
选择时机,精心设计
讲读课文前 讲读课文中 讲读课文后
因词定法,区别对待
直观演示 结合课文 联系已知 比较辨析 分析词素法
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
多法并用,指导积累
凭借语境积累词语 用归类法积累词语 用组词的方法积累词语 用竞赛的方法积累词语 用交流的方法积累词语
联系实际,加强运用
17
(二)句子教学
句子教学的内容
建立句子的概念,能把一句一句话分辨清楚 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从具体意思上知道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 与人交流。 •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 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
(二)阅读教学的要点:
对象是学生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要安排大量的阅读实践 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三)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目的不同 方式不同 过程不同
4
二、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高识字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 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促进书面表达能力 发展综合能力
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速读、复述、 背诵等阅读 技能的训练
15
(一)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的内容 正确读写 懂得意思 积累运用 词语教学的原则 突出重点 力求准确 注意通达
16
• 词语教学的方法
选择时机,精心设计
讲读课文前 讲读课文中 讲读课文后
因词定法,区别对待
直观演示 结合课文 联系已知 比较辨析 分析词素法
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PPT课件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0e22f1aaea998fcd220ea0.png)
-
19
❖ 首先是客观原因 : ❖ 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微薄收获 ❖ 其次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对阅读不感兴趣 ❖ 主观原因: ❖ 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过程不清醒(表现在) ❖ 一是教学目标的不清晰性 ❖ 二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 三是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 ❖ 四是教学结果的随意性 ❖ 五是让学生朗读、默读、浏览、速读、批注,没有
❖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 基础阅读
❖ 检阅读
❖ 分析阅读
❖ 主题阅读
-
26
国内构建的阅读评价体系
徐冬梅“亲近母语——大声读给孩子听”
岳乃红“班级读书会”
蒋军晶的课外阅读实践及《和孩子聊书吧》
王林《给阅读一个轻松的起点》等专著
-
27
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阅读
阅读—— 读物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意义?
-
7
(二)自主发展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 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 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 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 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 的评判意识。
-
15
❖ 4.初步审美能力
❖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 步的审美体验。
-
16
❖ 陈先云同时谈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 他认为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 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 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 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8991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d.png)
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创设阅读角或阅读俱乐部 在学校或班级设立专门的阅读区域, 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阅读材
料,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开展阅读竞赛 如速读比赛、阅读理解比赛等,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意识。
邀请作家进校园 组织学生与作家面对面交流,让学生 了解作家的创作经历和写作技巧,激 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05
阅读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01
02
03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阅读教学的评价目标, 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阅读 速度、阅读兴趣等方面。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目标,制定相应 的评价标准,如阅读理解 题的得分标准、阅读速度 的合格标准等。
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价工具
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如 阅读理解测试、阅读速度 测试、阅读兴趣问卷等。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 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生字词,感受亲情的伟大。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内容
介绍故事背景、人物角色;讲解 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和主题。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朗读课文、讲解生字 词、讨论故事情节和主题、角色
扮演、课堂小结。
案例二:《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教学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浏览不良信息,不 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确保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 与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鼓励学生阅读各类经典名著, 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 趣。
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累 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言知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62f109852458fb770b56f8.png)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创造性阅读就
是让学生走出 文本,超越文
本
拓展性阅读就是 让学生从文本走
开去,丰富文
本
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新观念
《课程标准》指出:
阅 性树 读立 教体 学验
阅性树 读立 教创 学造
教性树 学立 观阅拓
读展
高超 (创造)
文本 全面(拓
展)全面
(体验) 深入
超越 (创造)
体验性阅读就 是让学生走进 文本,亲自和 文本对话,深 入理解文本
1.挖掘教材,教师创造性运用 2.启发质疑,教师创造性地引导 3.展开想像,使学生创造性地思维 4.尝试错误,使学生创造性地思考 5.创设情境,使学生创造性地理解 6.角色转变,使学生创造性地体验
五.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设计
阅 性树 读立 教体 学验
阅性树 读立 教创 学造
教性树 学立 观阅拓
读展
.
(三)拓展阅读的类型
1. 释疑解惑型 2.学法迁移型
3.比较鉴赏型 4.深化延伸型
: .
五.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设计
阅 性树 读立 教体 学验
计读体 教验 学性 设阅
说明: 1.要讲究层次
2.要综合利用
阅性树 读立 教创 学造
教性树 学立 观阅拓
读展
计读创 教造 学性 设阅
计读拓 教展 学性 设阅
阅
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和文本对话,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 走进文本,深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入理解文本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 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作文ppt课件ppt课件ppt
![小学语文阅读作文ppt课件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a2df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c.png)
总结词
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详细描述
在互评和点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 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漏洞,进一步 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感谢观看
THANKS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推荐适合的读物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 推荐富有童趣、知识性和 思想性的读物。
指导阅读方法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速读、 精读和略读,提高阅读效 率。
定期阅读分享
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促进阅读交流,提升阅读 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范文解析
作文点评与反馈
通过PPT展示优秀范文,分析其写作 技巧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习借鉴。
通过写作表达思想
总结词
写作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文字,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写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阅读与写作的互动关系
解析文章结构
分析段落关系
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文章 的层次结构。
把握段落主题
每个段落都有其主题,通过把握段落 主题,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 构。
把握作者意图
揣摩作者情感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语气和修辞手法,揣摩作者的情感 和态度。
推断作者意图
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而 更好地理解文章。
06
详细描述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阅 读和写作方面的潜力和特长,为个性化教学提 供依据。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
总结词
促进师生互动
详细描述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能够促进师生 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课堂的活 跃度和参与度。
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详细描述
在互评和点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 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漏洞,进一步 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感谢观看
THANKS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推荐适合的读物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 推荐富有童趣、知识性和 思想性的读物。
指导阅读方法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速读、 精读和略读,提高阅读效 率。
定期阅读分享
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促进阅读交流,提升阅读 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范文解析
作文点评与反馈
通过PPT展示优秀范文,分析其写作 技巧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习借鉴。
通过写作表达思想
总结词
写作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文字,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写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阅读与写作的互动关系
解析文章结构
分析段落关系
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文章 的层次结构。
把握段落主题
每个段落都有其主题,通过把握段落 主题,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 构。
把握作者意图
揣摩作者情感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语气和修辞手法,揣摩作者的情感 和态度。
推断作者意图
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而 更好地理解文章。
06
详细描述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阅 读和写作方面的潜力和特长,为个性化教学提 供依据。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
总结词
促进师生互动
详细描述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能够促进师生 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课堂的活 跃度和参与度。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ppt课件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9328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e.png)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意义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整体学业水平。
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 读习惯和兴趣。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和 情境。
02
阅读文章类型及特点分析
Chapter
记叙文
01
以记人、叙事、写 景、状物为主
02
通过对人物、事件 、环境的描绘来反 映生活、表达情感
02
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
。
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03
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句子含义题
01
02
03
理解句子表面意思
解释句子所表达的表层含 义。
探究句子深层含义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表 达方式等,挖掘句子所蕴 含的深层含义。
联系上下文
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境, 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 意义。
03
情节完整,人物形 象鲜明,环境描绘 具体
04
常用顺叙、倒叙、 插叙等叙述方法
说明文
01
02
03
04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 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解说
内容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客 观性
结构清晰,语言准确、简明、 平实
常见类型有事物说明文、事理 说明文等
议论文
01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 进行分析、评论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ppt课件
目录
• 阅读理解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阅读文章类型及特点分析 •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指导 • 阅读理解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与案例分析 • 阅读习惯培养与拓展延伸建议
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61e86b960590c69fc37627.png)
汉语拼音
识字教学
阅读教学
综合性学习
习作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
完整版课件
6
2.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阅读教学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 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在整 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完整版课件
7
(三)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和其他 课程中阅读的区别
完整版课件
26
各学段认识、体会标点符号的渐进要
求:
一学段: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 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 的不同语气。”
二学段:“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 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 法。”
三学段:“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 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
美教育
完整版课件
41
二、朗读训练的要求
有感情地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
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
要求。
三、朗读训练的原则
(一)整体性
1.朗读与理解的关系;
2.朗读与讲解的关系;
3.朗读与默读的完整关版课系件 。
42
(二)层次性
1.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 的、要求不同;
2.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 和指导要有所不同。 (三)实效性
三学段:“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 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 果。”
四学段:“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 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完整版课件
24
各学段把握和概括课文内容的渐进要
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精品PPT课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818b3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f.png)
(三)作业设置及批改
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常规的意见:
CLICK TOADD CAPTION TEXT
2、读书笔记(小作文) 从三年级开始设读书笔记,钢笔书写,每周一次,利用阅读课和课外时间进行。三四年级以摘抄好的词句段为主,也可写观察日记。五六年级以摘抄好的句子,归纳主要内容,写读后感,仿写、日记为主,具体内容及字数教师不作统一要求。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为主要目的。
中段阅读课流程:
CLICK TOADD CAPTION TEXT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 2.熟读课文,形成积累(在中年级,对背诵的内容、篇幅、自主选择的比例可适当加大); 3.课堂拓展(低年级以有指导的练写生字和写话为主要内容;中年级则以适度的拓展性阅读或迁移性的读写练习为主)。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高年段则要求能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精读感悟,领悟表达; 3.课堂练习(读或写的拓展)
二、高段阅读课流程:
CLICK TOADD CAPTION TEXT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 2.拓展延伸
中段
第 二 部分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三个侧重点
理解能力: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2
读书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为加快阅读速度打好基础;
2
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1
3
从一开始便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也就是概括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识、写、读、背、习",即"识字、写字、读书、背诵、习惯"。
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常规的意见:
CLICK TOADD CAPTION TEXT
2、读书笔记(小作文) 从三年级开始设读书笔记,钢笔书写,每周一次,利用阅读课和课外时间进行。三四年级以摘抄好的词句段为主,也可写观察日记。五六年级以摘抄好的句子,归纳主要内容,写读后感,仿写、日记为主,具体内容及字数教师不作统一要求。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为主要目的。
中段阅读课流程:
CLICK TOADD CAPTION TEXT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 2.熟读课文,形成积累(在中年级,对背诵的内容、篇幅、自主选择的比例可适当加大); 3.课堂拓展(低年级以有指导的练写生字和写话为主要内容;中年级则以适度的拓展性阅读或迁移性的读写练习为主)。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高年段则要求能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精读感悟,领悟表达; 3.课堂练习(读或写的拓展)
二、高段阅读课流程:
CLICK TOADD CAPTION TEXT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 2.拓展延伸
中段
第 二 部分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三个侧重点
理解能力: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2
读书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为加快阅读速度打好基础;
2
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1
3
从一开始便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也就是概括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识、写、读、背、习",即"识字、写字、读书、背诵、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阅读教学PPT课件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阅读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a4a8162cc58bd63086bda4.png)
精读:精细地读,反复地读,从语言到内容全面地把 握,深入地理解。
略读,粗略地读,“提纲挈领”地读。方法: 1、浏览:也叫扫描法。记叙文,抓住人物、事件、知 道了写了什么,它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就行了;知识性 文章,知道它的知识要点即可,而对细节描写和说明 的事例则一概舍去 2、检索:也叫寻读法,根据某种目的寻找自己需要的 材料的略读方法。 3、筛选:选择文章的某一部分着重读的方法
积累词语方法:扩词积累、凭借语境积累、归 类积累、组词积累、竞赛积累、交流积累等
注重实际运用,提高用词能力:单项训练、综 合训练
教学内容与方法—句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读懂句子的方法 句式(句型)的训练的方法:读背、
抄写、听写句子;补全句子;加标 点;归类比较;缩句 培养造句能力方法
教学内容与方法—段篇的教学方法1
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直奔课文的 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
教学步骤—一般步骤
初读课文阶段 精读课文阶段 熟读巩固阶段 如:《泉水》
教学步骤—变序教学步骤
整体入手,直奔中心: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抓住 课文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 理解重点句、段,推敲词句,把词、句、段的 学习置于篇的整体目标下,从而形成从中心到 具体内容再到词句的学习顺序 。(抓住中心 词 、找中心句 、看中心段 ) 《圆明园的毁灭》
“举一反三” 法:《春雨的色彩》 中心切入,倒序法: 《三个儿子》
阅读教学的教案编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陈述) 教学重难点(注意事项) 教具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阅读教案展示、解读
教案展示、分析:《泉水》、 《春雨的色彩》
教学设计展示、分析:《称 赞》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读与诵读 (《春雨的色彩》) 1、正确示范 :导读新课时范读;对课文中最 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重点段落、小节课范读; 在学生疑难处范读;对优美的语句范读 ; 2、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3、提示难点 4、读后评议 :读前有要求,读后有评议
略读,粗略地读,“提纲挈领”地读。方法: 1、浏览:也叫扫描法。记叙文,抓住人物、事件、知 道了写了什么,它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就行了;知识性 文章,知道它的知识要点即可,而对细节描写和说明 的事例则一概舍去 2、检索:也叫寻读法,根据某种目的寻找自己需要的 材料的略读方法。 3、筛选:选择文章的某一部分着重读的方法
积累词语方法:扩词积累、凭借语境积累、归 类积累、组词积累、竞赛积累、交流积累等
注重实际运用,提高用词能力:单项训练、综 合训练
教学内容与方法—句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读懂句子的方法 句式(句型)的训练的方法:读背、
抄写、听写句子;补全句子;加标 点;归类比较;缩句 培养造句能力方法
教学内容与方法—段篇的教学方法1
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直奔课文的 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
教学步骤—一般步骤
初读课文阶段 精读课文阶段 熟读巩固阶段 如:《泉水》
教学步骤—变序教学步骤
整体入手,直奔中心: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抓住 课文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 理解重点句、段,推敲词句,把词、句、段的 学习置于篇的整体目标下,从而形成从中心到 具体内容再到词句的学习顺序 。(抓住中心 词 、找中心句 、看中心段 ) 《圆明园的毁灭》
“举一反三” 法:《春雨的色彩》 中心切入,倒序法: 《三个儿子》
阅读教学的教案编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陈述) 教学重难点(注意事项) 教具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阅读教案展示、解读
教案展示、分析:《泉水》、 《春雨的色彩》
教学设计展示、分析:《称 赞》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读与诵读 (《春雨的色彩》) 1、正确示范 :导读新课时范读;对课文中最 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重点段落、小节课范读; 在学生疑难处范读;对优美的语句范读 ; 2、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3、提示难点 4、读后评议 :读前有要求,读后有评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要训练学习常规,如读书时怎样拿书、怎样看书;写字时怎样握笔,眼与纸的距 离;读书写字时坐的姿势;提问和回答问题时举手规则;学习用具如何放置,等等。 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习的基本规则,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时的声音高低、速度快慢都要训练,要求吐字清楚, 语句连贯。一年级要求读得准确,二年级要求读得流利和有感情。
中年级
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窄,学生的半独立阅读能力必须在教 师的精心培养下,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关键在于“培养”二字。学生由低年 级教师教读向半独立阅读转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培养上下功夫。
要教学生怎样读书。要训练学生查字典的速度,查词取义的方法;要教 给学生理解语言和文章结构的方法;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习惯与方法; 要教会学生读懂一课书不是读一两遍就会明白的,一般要经过初读—细读— 深读—熟读的过程。
高年级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由半独立向独立阅读方面转化,教师的主导作 用,要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下功夫,关键在于“提高”二字。要提高学 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认真阅读文章中的词与句,并会提出重点词句;对重点词句 不但要理解,而且要揣摩、体会、品评词句的准确性及感情色彩,会分析简单的 句型和句群。要提高理解篇章结构的能力,要求运用已掌握的几种分段方法分析 新课文,对长课文也能分段,提高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能够从文题和段 的关系、文题和主要思想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从重点词句、文章要点理解中心 思想;从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结构。从语言与结构进一步理解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 感,再从思想内容进一步理解语言和结构的表达方法。这样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就会逐步提高。
高年级
该阶段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这个阶段学生初步具备 了独立阅读的条件,如学生比较巩固地掌握了一般的学习常规及初步的阅读方法 和步骤,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这个基 础上训练学生独立阅读是完全可能的。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是经过低、中年级教 师精心培养建立起来的,没有前面培养的基础,到高年级提出以独立阅读为主, 那是行不通的。
小组成员:陈嘉仪 麦敏婷
教学大纲中关于阅 读教学的总要求
1.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 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
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 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 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
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 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万字。
• 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 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其他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高年级(五、 默读 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 六年级) • 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读
•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 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学年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
文。
中年级(三、 四年级)
•
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 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
书记笔记的习惯。
1.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 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 受到情感的熏陶。
2. 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 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 会读书。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低年级
低年级是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该阶段主要靠教师来教。除教学语言、知识、思 想外,要以训练学生的学习常规和培养学习习惯为主,为学生的独立学习打下基础。 因为一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些学习的基本规则尚未掌握,自我控制能力很 低,就是到了二年级,虽然认识了一部分字,但是理解能力还较低。这个阶段,听 说读写(写字、写话)都要从头训练,而且要靠教师去训练。
初读就是通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 要内容;细读就是从篇章结构入手,分段、分层次地去读,从词句上深入, 逐字逐句去读,通过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深读就 是从作者思路、感情上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审美情趣;熟读就是要求读的 熟练,该背诵的要背下来,积累语言。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画重 点、写要点、记难点,训练学生初步的记笔记的能力。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 和方法不是轻而易举的,要通过具体课文,边读边教方法、步骤,通过重点 训练项目的训练,逐步形成学生半独立阅读能力。以上阅读步骤和方法的训 练,仅仅是初步的,为高年级的完全独立阅读奠定基础。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 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
不少于150万字。
各阶段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
• 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 •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 低年级(一、 一边想。每 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 二年级) 解内容。认识常用的标 点符号。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
(3) 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量的增大,到这个阶段的后期,就可以增加学生的独 立阅读因素。如教会学生按音序查字典,学习生字词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查字 典,了解字音和字义;教学生按自然段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要点,读完一课以后要 求学生说说该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教,并不等于灌输,教师教读,要使学 生练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教师可以多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这个阶段,虽然以教师教为主,但是学生仍然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 师指导下去学、去练,学与练结合,学一点,练一点。
3.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 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 语言的积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4. 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 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时的声音高低、速度快慢都要训练,要求吐字清楚, 语句连贯。一年级要求读得准确,二年级要求读得流利和有感情。
中年级
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窄,学生的半独立阅读能力必须在教 师的精心培养下,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关键在于“培养”二字。学生由低年 级教师教读向半独立阅读转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培养上下功夫。
要教学生怎样读书。要训练学生查字典的速度,查词取义的方法;要教 给学生理解语言和文章结构的方法;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习惯与方法; 要教会学生读懂一课书不是读一两遍就会明白的,一般要经过初读—细读— 深读—熟读的过程。
高年级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由半独立向独立阅读方面转化,教师的主导作 用,要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下功夫,关键在于“提高”二字。要提高学 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认真阅读文章中的词与句,并会提出重点词句;对重点词句 不但要理解,而且要揣摩、体会、品评词句的准确性及感情色彩,会分析简单的 句型和句群。要提高理解篇章结构的能力,要求运用已掌握的几种分段方法分析 新课文,对长课文也能分段,提高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能够从文题和段 的关系、文题和主要思想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从重点词句、文章要点理解中心 思想;从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结构。从语言与结构进一步理解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 感,再从思想内容进一步理解语言和结构的表达方法。这样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就会逐步提高。
高年级
该阶段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这个阶段学生初步具备 了独立阅读的条件,如学生比较巩固地掌握了一般的学习常规及初步的阅读方法 和步骤,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这个基 础上训练学生独立阅读是完全可能的。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是经过低、中年级教 师精心培养建立起来的,没有前面培养的基础,到高年级提出以独立阅读为主, 那是行不通的。
小组成员:陈嘉仪 麦敏婷
教学大纲中关于阅 读教学的总要求
1.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 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
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 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 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
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 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万字。
• 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 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其他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高年级(五、 默读 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 六年级) • 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读
•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 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学年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
文。
中年级(三、 四年级)
•
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 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
书记笔记的习惯。
1.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 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 受到情感的熏陶。
2. 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 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 会读书。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低年级
低年级是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该阶段主要靠教师来教。除教学语言、知识、思 想外,要以训练学生的学习常规和培养学习习惯为主,为学生的独立学习打下基础。 因为一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些学习的基本规则尚未掌握,自我控制能力很 低,就是到了二年级,虽然认识了一部分字,但是理解能力还较低。这个阶段,听 说读写(写字、写话)都要从头训练,而且要靠教师去训练。
初读就是通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 要内容;细读就是从篇章结构入手,分段、分层次地去读,从词句上深入, 逐字逐句去读,通过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深读就 是从作者思路、感情上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审美情趣;熟读就是要求读的 熟练,该背诵的要背下来,积累语言。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画重 点、写要点、记难点,训练学生初步的记笔记的能力。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 和方法不是轻而易举的,要通过具体课文,边读边教方法、步骤,通过重点 训练项目的训练,逐步形成学生半独立阅读能力。以上阅读步骤和方法的训 练,仅仅是初步的,为高年级的完全独立阅读奠定基础。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 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
不少于150万字。
各阶段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
• 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 •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 低年级(一、 一边想。每 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 二年级) 解内容。认识常用的标 点符号。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
(3) 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量的增大,到这个阶段的后期,就可以增加学生的独 立阅读因素。如教会学生按音序查字典,学习生字词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查字 典,了解字音和字义;教学生按自然段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要点,读完一课以后要 求学生说说该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教,并不等于灌输,教师教读,要使学 生练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教师可以多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这个阶段,虽然以教师教为主,但是学生仍然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 师指导下去学、去练,学与练结合,学一点,练一点。
3.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 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 语言的积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4. 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 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