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重点难点
信息经济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1、传统经济学假设条件在信息经济学之前,微观经济学假设中几乎都包括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这两个最基本的假设。
经济人假设也称为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其它假设:完全竞争假设、稀缺性假设(资源不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制度假设(既定的市场经济制度)、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2、信息经济学假设: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阿克洛夫首先提出的不对称信息市场更好的贴近了现实,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市场上商品的异质性。
3、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1、信息的经济作用➢以市场信号的形式显示社会稀缺资源的有效程度➢估计和确定经济关系➢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和工具2、信息的分类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完全市场的信息没有可能成为商品,也没有市场价格。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可能存在一个所谓的能够无偿提供完全信息的拍卖人。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价格机制可能失灵,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供求关系也就有可能不能通过价格体系达到均衡。
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对称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和概率。
➢不对称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和概率。
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是对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肯定,它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在经济信息领域的具体表现。
信息不对称以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为基础。
具有信息优势的市场参与者很自然地产生了对那些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的有利地位,并且凭借信息优势“剥削”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由此形成的市场权力构成了垄断的基础之一。
信息经济学重点整理
信息经济学重点整理信息经济学第二章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1、简述信息的不完全与非对称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市场参与者一般情况下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信息,同时,市场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也是有差异的,这种信息存在规律称为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
信息不完全的原因:(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滞后性的限制;(3)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
信息非对称的原因:(1)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信息领域或者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信息优势和劣势,这意味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
(2)专业化的生产的信息差别严重地导致了信息的非对称性的存在。
(3)私人信息的存在导致了信息的非对称性。
2、简述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应用范围。
答:(1)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的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微观信息经济学”或“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中。
(2)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应用范围:即应用在以信息为要素的经济活动中,也应用在以信息活动为对象的经济分析中。
(3)信息公共物品原理的应用范围:为信息商品的生产与定价、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信息商品原理的应用范围:为信息商品的供需与消费、信息商品的生产与定价、信息商品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5)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的应用范围:为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化、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信息与非合作博弈理论1、简述博弈论的含义。
答:博弈论,英文为game theory,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是专门研究博弈如何出现均衡的规律的学科。
博弈论的相关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战略、信息、共同知识、支付函数、结果、均衡。
4、简述纳什均衡的含义。
答:在有n个参与人的战略式表述博弈G={S1,S2 ,…Sn;u1,u2,…,un}中,战略组合s*= (s1 *,s2 *,…,sn*)是一个纳什均衡,如果对于每一个i, si*是给定其他参与人的选择s-i*=(s1*,…,si-1*,si+1*,…,sn*)的情况下,第i个人的最优战略,即ui (si*,s-i*)≥ui (si,s-i*) , si*∈Si*,i∈Γ或者另一种表达式:s i*是下述最大化问题的解:s i*∈argmax u i(s1*,…,s i-1*,s i,s i+1*,…,s n*), s i*∈S i*, i=1,2,…,n 因此,当且仅当没有一个参与人能从单方面背离某个策略组合的预见中增加自己的得益时,这个策略组合就是纳什均衡。
信息经济学
第一章信息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了解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认识学习信息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重点与难点]本章着重要讲清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范围[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经济学产生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启蒙1919年,索尔斯坦•凡勃伦在其出版的《资本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源泉的思想,是关于信息经济学见诸文字的最早的启蒙思想。
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在其《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特有的信息范畴,正式使用了“信息经济学”(Economics of Information),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二、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1959年~1970年)如果将信息经济学形成以前的阶段称之为酝酿阶段,在其酝酿的过程中,冯•诺依曼(1944),奥斯卡•摩根斯坦(1944)、杰拉德•德布鲁(1959)、弗兰克•奈特(1921)、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49)、雅各布•马尔萨克(1949、1954)、赫伯特•西蒙(1954)、肯尼思•阿罗(1957)1944年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和杰拉德•德布鲁在1959年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在这一阶段,肯尼思•阿罗、赫伯特•西蒙等人对有关问题的启蒙性研究,也奠定了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1959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一般是有差别的,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赫伯特•西蒙、乔治•施蒂格勒、威廉•维克瑞、肯尼思•阿罗、H.希尔等分别从管理决策与统计决策、信息搜寻、拍卖制度和信息论等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三篇论文中,即《信息经济学》(1961)、《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论寡占》(1964)。
信息经济学重点
信息经济学重点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它研究的是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价值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简单来说,就是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
比如,在二手车市场,卖家往往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逆向选择指的是质量差的商品把质量好的商品挤出市场,因为买家无法准确判断商品质量,只能根据平均质量出价,导致高质量商品的卖家不愿意出售。
道德风险则是指交易达成后,一方的行为可能改变,给另一方带来损失。
比如,购买保险后,投保人可能不再像之前那样谨慎行事。
信息的价值评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并非是免费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都需要成本。
然而,准确和有用的信息能为决策者带来巨大的收益。
比如,企业在决定是否投资一个新项目时,全面准确的市场调研信息可能决定了投资的成败。
如何确定信息的价值,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对决策的影响程度等。
信息产权也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信息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播性,这使得界定和保护信息产权变得复杂。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
例如,软件、音乐、影视作品等数字内容容易被未经授权地复制和传播,这不仅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信息市场的效率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信息市场不同于传统的商品市场,存在着特殊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信息的供给方可能面临着如何将信息有效传递给需求方的挑战,而需求方则需要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部分。
此外,信息市场还可能存在着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情况,影响市场效率的发挥。
信息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企业需要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制定战略、优化决策和提高竞争力。
例如,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成本、效益以及相关决策的学科。
它融合了经济学、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理解现代经济运行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信息经济学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归纳。
一、信息的经济价值信息具有经济价值,因为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
在市场交易中,拥有更多准确信息的一方往往能够占据优势,获取更高的收益。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如果能够提前获取关于公司业绩的准确信息,就可以做出更有利的投资决策,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而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避免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这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包括:1、逆向选择:在交易之前,信息劣势方无法准确判断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导致优质商品或服务被挤出市场,而劣质商品或服务充斥市场。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买家由于担心买到质量差的车辆,可能会压低价格,从而使得质量好的车辆难以出售。
2、道德风险:在交易之后,信息优势方可能会采取不利于信息劣势方的行动。
比如,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努力程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发生损失,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为了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会产生一些机制,如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信号传递是指信息优势方主动向信息劣势方传递信息,以显示自己的优势。
比如,求职者通过获得高学历来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强的信号。
信息甄别则是指信息劣势方通过设计一些机制来获取信息优势方的真实信息,比如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进行体检来确定其健康状况。
三、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例如股东与经理、雇主与员工等。
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委托代理人代表自己行使某些权利和履行某些职责,但代理人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目标,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信息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信息经济学定义: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学科,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特征: (1)信息、知识和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的作用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的趋势日益加强。
二,信息的度量方法概率P越小,信息量越大。
信息量是概率的单调递减函数,具有可加性。
信息的度量就是从数量关系上把握信息。
对信息的定量把握,是进一步探讨信息的科学规律的基础。
信息度量的方法不仅取决于对信息本质的把握,也取决于当时人们所拥有的数学方法。
目前,信息度量方面比较成熟的理论仍然只局限于语法信息的度量方面。
信息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人们由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无所不包.同时,由于人的理性有限,人们通过所掌握的信息也不可能预见一切原因:信息交易导致了信息的不完全性。
信息的判断导致了。
信息的创造导致了。
信息传递的渠道导致了。
信息的数量导致了。
信息的收集容纳能力导致了。
信息的传递时效性导致了。
信息的价值决定了。
三,完全信息是一个有效率的完全竞争市场所必需的理论前提条件。
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经济理论中“经济人(理性人)假设”所必需的条件。
如果一个博弈是处于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那么这些个人博弈者们可能不能预测出他们的行动对于其他博弈者会有怎样的效果。
(即使假定其他博弈者都是理性的)。
所谓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拥有的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完全信息用于描述这样的一个博弈,在此博弈中关于其它局中人的知识对所有参与人均是可达的。
每个局中人都知道其它局中人的支付函数和可行策略。
完全信息是有效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理论上的先决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经济理论中“市场参与者理性行动”假设的前提。
信息经济学重点(已整理)
1、信息的含义与特征含义: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息是存在于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特征:(1)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3)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4)信息具有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5)信息具有可生产性、经济性2、信息经济的含义与特征含义: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3、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内容:信息可以由多人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占有和使用,而不改变其价值及性质,并且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在原有信息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
信息的共享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同一信息可以为许多人所共享;二是同一信息可以为不同时期的人所共享。
应用范围: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应用范围及其广泛,既应用在以信息为要素的经济活动中,如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信息商品市场、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也应用在以信息活动为对象的经济分析中,如信息产业与信息化、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4、信息公共物品原理内容:信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信息属于公共物品,信息的这种经济现象称为信息公共物品原理。
信息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类。
应用范围:信息属于公共物品,因而,在信息生产和信息资源建设上需要政府的介入,并需要政府在预算上给予资助,同时,也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因此,信息公共物品原理主要为信息商品的生产与定价、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5、信息商品原理内容:信息是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与一般的物质商品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商品原理。
完整word版,信息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推荐文档
信息经济学定义: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学科,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特征:(1)信息、知识和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的作用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的趋势日益加强。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的划分:♦史前期(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
特点:信息和信息技术未得到发展。
♦形成期(1959~1970年前后)。
取得的成果: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以及信息系统的评价原理和方法、效用和费用的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具体应用和基础理论。
特点:1.以信息经济学为名的学术论文具有相当的数量。
2.在微观与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为后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期或初步发展期(1970年~1979年)。
♦蓬勃(或高速)发展时期(1979年以后)。
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分类的两种主张:即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从市场不确定性角度构建的理论框架;或者按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来构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由此形成了对信息经济研究的两种不同的思路(源于前一种主张)信息经济三分法: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部分:即宏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优点:使得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能够较好地与传统的经济学衔接;能够清晰地勾画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合理的安排其理论体系与内容,且能够较好地构筑信息产业经济学体系。
信息经济二分法:按照市场的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两大部分。
优点:可以将信息经济学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加以区别。
国内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一,不完全、费堆成信息经济学领域二,信息转换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三,信息的经济问题研究四,信息经济的研究五,信息学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一)信息的经济研究(二)信息经济的研究(三)信息学与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分类:(一)按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性质分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二)按其研究的层次或范围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信息的定义: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导论一、微观信息经济学(名)▪微观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信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是一个常数,认为信息总是充分、完备的,得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信息在经济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常常不充分、不完备,得到它需要成本,且分布是不对称的。
这样,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之上的原有的一些结论就需要做一些相应的改变。
▪微观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种新的透视或分析方法,它主要研究市场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以及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研究信息。
它与理论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二、宏观信息经济学(名)▪宏观信息经济学至今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能被视为一种新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信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很复杂,目前研究还不多。
但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信息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这类研究,却日益增加。
▪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和世界的信息产业、信息贸易等经济问题。
信息经济的研究是宏观信息经济学的重点领域。
▪宏观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但宏观信息经济学不研究企业范围的信息经济问题,与应用信息经济学还是有区别的。
三、“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概念,首先是一个名叫斯蒂格勒(G.j.Stigler)的美国人提出来的。
(填空题)1959年,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61年,他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以“信息经济学”为题的著名论文。
他在文章中,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及其对生产要素的影响,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当中的机制来加以研究。
在宏观上,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人,则是美国人马克卢普(F.Machlup)。
1962年,马克卢普在他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和分配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信息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定义: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学科,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特征:(1)信息、知识和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的作用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的趋势日益加强。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的划分:♦史前期(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
特点:信息和信息技术未得到发展。
♦形成期(1959~1970年前后)。
取得的成果: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以及信息系统的评价原理和方法、效用和费用的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具体应用和基础理论。
特点:1.以信息经济学为名的学术论文具有相当的数量。
2.在微观与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为后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期或初步发展期(1970年~1979年)。
♦蓬勃(或高速)发展时期(1979年以后)。
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分类的两种主张:即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从市场不确定性角度构建的理论框架;或者按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来构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由此形成了对信息经济研究的两种不同的思路(源于前一种主张)信息经济三分法: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部分:即宏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优点:使得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能够较好地与传统的经济学衔接;能够清晰地勾画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合理的安排其理论体系与内容,且能够较好地构筑信息产业经济学体系。
信息经济二分法:按照市场的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两大部分。
优点:可以将信息经济学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加以区别。
国内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一,不完全、费堆成信息经济学领域二,信息转换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三,信息的经济问题研究四,信息经济的研究五,信息学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一)信息的经济研究(二)信息经济的研究(三)信息学与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分类:(一)按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性质分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二)按其研究的层次或范围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信息的定义: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信息经济学重点总结
信息经济学重点总结1.信息经济形成的时间1、⼏种观点:(1)马费成等:1973年中东⽯油危机。
(2)⾦建等:20世纪中后期⾄70年代。
主要标志是经济活动中⼀半以上与信息活动有关。
(3)吴康⽣等(《当代社会的基础——信息技术》):1978年的能源消耗拐点现象。
基本观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2.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劳动者(⼆)企业引起企业竞争⼿段变化;对企业家提出更⾼要求;企业必须向知识型⽅向转变;企业⽣产⽅式的变⾰;采取新的管理⼿段;(三)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不断升级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信息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信息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信息经济的成长发展与运⾏需要传统经济提供⼀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信息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1、信息资源成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源2、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技术3、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产总值的⽐重⼤于物质部门所占的⽐重--信息经济发达的标志之⼀4、信息产业和物质⽣产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占总从业⼈数的⽐例⼤于物质劳动者在总从业⼈数中所占的⽐例--信息经济形成的⼀个主要标志5、产品中的信息成分⼤于质能成分4、信息经济学的产⽣与发展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89年)2)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深化阶段(1989年⾄今)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1)、信息经济学形成阶段(1959——1969年)2)、信息经济学初步发展阶段(1970——1978年)3)、信息经济学蓬勃发展阶段(1979年⾄今5.各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美国1、马尔萨克1959年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讨论了信息的获得使概率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有差别的问题。
提出了研究经济学特有的信息范畴课题,使⽤了“信息经济学”⼀词,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判断题二、名词解释1、信息: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应,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的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2、信息商品:信息商品是用来交换、满足人们某种信息需要的信息产品。
由于信息商品也是商品,也具备商品的三个基本条件:①必须是劳动产品;②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③必须用于交换。
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包括人、设备、信息传递交流过程及目的等系统对象所组成的综合体,使人们为了搜集、处理、存储、传递交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人工系统。
4、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是指信息系统带来的成果与为此付出的资源费用之差,投入与产出或收益与成本之差。
5、信息搜寻与选择:信息搜寻:是指人们在寻找信息时经历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它与人们从环境中搜集信息的方式有关,以解决最大的问题为目标。
信息选择:对大量的原始信息已经进行加工的信息材料进行筛选和判别,对各种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和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论断或假设,作为决策的一句,从而排除其他无效信息,选取所需信息。
三、简答题1、信息市场的功能:基本功能:信息传导功能和信息资源优化功能内部功能:①实现信息商品价值的功能②分配信息市场利益的功能③横向联系信息市场各要素的功能外部功能:①促进社会技术进步②提供社会信息服务③横向联系各市场2、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商品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
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机制、利润机制、控制机制3、信息资源概述资源的含义:资源是在一定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用以创作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量的,可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客观存在。
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广义);信息及其载体(狭义)构成:信息及其载体;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利用的各类软硬件;各种方法、技术、法规;技术及管理人员。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信息经济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Economics(三)开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课程性质:在经济决策中,必要的信息能够减少决策的损失,增加决策合理和科学性,但是信息获得有一定的成本,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的科学。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问题、信息经济的问题,以及信息与经济关系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课程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基础课,一般按照应用信息经济学的体系来设计课程内容。
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
(五)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能够掌握信息社会中一门重要的科学知识——信息经济学,为其学习其它课程及未来工作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信息的性质和分类、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信息商品市场、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信息经济与社会发展。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6学时学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在讲授的过程当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穿插课堂讨论和课后实际调研。
课程结束之前,主讲教师应提出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专题讨论,并撰写课程论文。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本课程主要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作业及课堂讨论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最终成绩。
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经济学;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性质;了解信息的分类以及信息的作用;了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了解知识经济的定义;熟悉知识经济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一、信息的含义二、信息的性质(一)基本性质1.普遍性、2.客观性、3.无限性、4.依附性5.可度量性、6.可传输性、7.动态性、8.层次性(二)其他重要性质1.共享性、2.异步性、3.不完全性、4.可伪性三、信息的分类四、信息的作用第二节信息经济学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信息经济学的诞生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3.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2.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4.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知识经济一、知识经济的提出二、知识经济的定义三、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异同点考核要求:1.1 信息信息的含义信息的性质信息的分类信息的作用(识记)1.2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识记)1.3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提出知识经济的定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识记)第二章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商品的定义及特征;了解信息商品的转化条件及其生产过程;掌握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掌握信息商品价格均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热点1、信息资源配置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稀缺性。
为了使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配置。
当前我国正处于各种资源都较紧缺的境况,尤其需要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信息与委托—代理关系①委托—代理关系是企业产权理论的核心,而产权理论有事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委托—代理是新制度经济学近一个时期以来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②从博弈论的观点看,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什么是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契约,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契约理论或者说是机制设计理论更加确切些。
这正是我们之所以研究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的原因。
于是,委托代理问题就与信息经济学产生了内在的联系。
③委托代理关系模型(一)重复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二)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三)棘轮效应模型(四)强制退休的模型④信息对称及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⑤道德风险问题⑥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的问题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电子计算机为工具的,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检索、加工和传递,使其应用于组织机构或企业管理领域的人机系统。
可以说, 信息系统是务实系统与管理系统的神经系统。
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工作、生活效率,已成为信息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
4、信息生态理论(人、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理念)①信息生态理论有利于信息化建设②信息生态理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信息生态理论使使相关科学得到整合④信息生态理论强调系统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形成更开放的社会发展环境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难点1、信息商品的供需及消费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①信息商品又与经济学的普通商品有所不同,并不能完全完全依照经济学中的传统理论处理问题。
譬如可能出现信息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极小的情况,又譬如信息商品价值的数学表达式中各项原则上可以量化,但实际操作和具体计算则相当困难。
最全的信息经济学基础知识及重点和习题解答
协同效应1+1大于2 ,或者1+1小于2例如:两家公司合并,如果重组得当,能够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产生大的效益如果资产重组失败,则无法产生协同效应通俗案例:结婚与离婚,结婚相当于资产重组,离婚则可能产生不良资产。
纳什均衡案例:农户杀鸡启示:当对手知道了你的决定之后,就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纳什均衡理论保密是一种策略、信息安全很重要,信息不对称将带来价值或损失拥有信息越多,越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约束条件鱼说:我时时刻刻睁开眼睛,就是为了能让你永远在我眼中水说:我时时刻刻流淌不息,就是为了能永远把你拥抱锅说:都快熟了,还这么贫机会成本社会中的几类人:有闲OR有钱;劳心OR劳力得到一些东西,可能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在经济学中叫机会成本。
方向投资已经过半之后,如果要改变投资方向或暂停投资,都是一个颇为困难的事儿。
戈森法则人们为什么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戈森法则:同一事物不断重复,其带来的满足感会不断递减良币驱逐劣币旧车市场,柠檬市场权衡成本和收益,质量差的旧车会降低价格,导致质量高的被挤出市场夕阳或朝阳公司上市的最佳时机,错过时机,变为夕阳产业,就会很艰难。
亏损所谓受伤就是投入太多,收获太少,也就是产生了亏损一个人如果不顾及亏损,应该就不会受伤帕累托最优不会被打破的市场均衡自身能力飞机上的故事:乌鸦与猪外界因素是一种约束条件,自身能力也是一种约束条件,往往更重要,所以,别人能成功的事,未必自己就能成功。
路径与成本你当下的选择是被你的前一个选择决定的,如果你要改变路径,成本将会高到你不愿意改变不对称信息按内容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双方知识的不对称,指一方不知道另一方诸如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等信息,这是外生的、先定的,不是双方当事人行为造成的。
对于这类信息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称之为隐藏知识、隐藏信息。
第二类不对称信息是指在签订合同时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订合同后,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管理、约束,这是内生的,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
信息经济学 重点总结
A.B B.C C.E D.Eˊ国和日本只生产两种信息产品:计算机和半导体,下表给出这两个国家生产这些由此表可得出 D 。
.日本在生产计算机上具有绝对优势B.日本在生产半导体上具有绝对优势信息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人们由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无所不包.同时,由于人的理性有限,人们通过所掌握的信息也不可能预见一切。
任何关于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认识和知识都不可能包揽无余,实际上也不必要包揽无余。
这是由信息的无限性决定的。
(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其中包括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绝对滞后性所限制,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人类不可能对将要发生和发展的事物作出全面的描述和反映;(3)成本-效益原则客观上要求人们要有选择地获取、传递、存储和加工处理信息,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
2、为什么信息可以成为商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劳动产品。
因此,一事物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是劳动产品;(2)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3)是用来交换的。
依据上述条件,当人们通过感官或仪器,花费一定的精力,观察并对观察所得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信息材料,而且当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人的了解、认识,并交换于他人的时候,这些信息材料就变成商品。
3、什么是价格离散现象?试分析价格离散的原因同质不同价的现象,称为价格离散价格离散原因①市场是变化和分散的,而非集中、统一和稳定的②市场经营过程中销售条件的差别③商品异质性:商品质量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价格4、简述信息搜寻原理?如何确定最佳搜寻次数信息搜寻成本= 时间+ “鞋底”即交通成本和其他查寻费用无限度的信息搜寻尽管会减少风险损失,但由此而引起的信息成本激增可能会使搜寻活动得不偿失,所以,信息的搜寻只能是适度的,以确保信息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
两种搜寻原则:1、最多搜寻n个商店,并且一旦遇到最低价格后停止搜寻2、搜寻n 个商店,并且从获得的n个价格中选择最低价格最佳搜寻次数由搜寻成本和搜寻的预期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该根据主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实证方法
结论及其讨论
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处理,从而得出与假设相应的检验结果,并对结果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讨论。
3、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
新古典经济学:
价格制度——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是独立的。
基本假设:
市场是竞争的
信息是全的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完全市场的信息没有可能成为商品,也没有市场价格。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可能存在一个所谓的能够无偿提供完全信息的拍卖人。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价格机制可能失灵,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供求关系也就有可能不能通过价格体系达到均衡。
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对称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和概率。
不对称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和概率。
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是对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肯定,它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在经济信息领域的具体表现。
信息不对称以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为基础。
具有信息优势的市场参与者很自然地产生了对那些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的有利地位,并且凭借信息优势“剥削”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由此形成的市场权力构成了垄断的基础之一。
经济外部性(Imperfect competition):当生产或消费的某些外在的影响未被包括在市场价格中时,就会产生外部性问题。
不确定性是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一不可控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不确定性可分为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两类,其中,外生不确定性通常是指自然、政策、市场的不确定性。
市场部确定性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们对市场的无知程度。企业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掌控能力决定了其所获利润。
第一节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1、信息经济学的规范研究
规范分析的基本框架:经济学研究的“四步曲”
。2、信息经济学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的基本步骤:
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
文献综述反映研究主题的发展水平、动态及其发展路径,需要对主题从历史到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证分析
根据风险理论,市场参与者按风险偏好分成三类:风险厌恶、风险爱好和风险中性,三类分别对应凹型、凸型和直线型效用曲线。
不完全信息是微观经济学讨论的假设前提,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市场价格机制可能失灵。此外,经济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也会导致市场失灵。
4、墨菲法则对不确定性的认识
5、风险规避的措施
第三章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
信息经济学重点难点
———————————————————————————————— 作者:
———————————————————————————————— 日期:
第一章1、传统经济学假设条件
在信息经济学之前,微观经济学假设中几乎都包括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这两个最基本的假设。
经济人假设也称为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
博弈分析的目的就是在给定信息的条件下,运用博弈规则预测均衡
(一)局中人或参与人(Players)
(二)行动(Actions)
(三)信息(information)
(四)策略或战略(strategies)
(五)收益或支付(payoff)
(六)均衡(equilibrium)
3、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
第2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1、信息的经济作用
以市场信号的形式显示社会稀缺资源的有效程度
估计和确定经济关系
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2、信息的分类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3、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不对称信息对传统经济分析的拓展
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也译为市场不灵、市场失败或市场缺陷,它指市场配置均衡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通常表现为:不完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指某个企业对其价格绝对的或是部分的拍卖权。当企业对其价格拥有绝对拍卖权时,市场表现为不完全竞争的极端形式——垄断;当企业对其价格拥有部分拍卖权时,市场表现为寡头或是垄断竞争。
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其它假设:完全竞争假设、稀缺性假设(资源不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制度假设(既定的市场经济制度)、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
2、信息经济学假设:
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
阿克洛夫首先提出的不对称信息市场更好的贴近了现实,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市场上商品的异质性。
均衡是指所有局中人的最优策略组合或行动组合,或者均衡 是指用博弈中的n个局中人每人选取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
结果(outcome)是指在博弈结束后,建立博弈模型者从行动、支付和其他变量的取值中所挑选出来的他所感兴趣的要素的集合。
策略组合是一组策略的集合,而结果指感兴趣的一组变量的取值集合。有时,不同的策略组合可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产品是独立的
个人决策的分析:收入—支出(价格),收益最大化
博弈论基本假设:
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信息是不完全的
特征: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
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的要素,这些基本要素通过行动和信息构建成一个博弈过程。
均衡策略(equilibriumstrategies)指局中人在最大化各自收益时所选取的策略。
优势策略(dominant strategy)是一种无论另一个局中人采取什么行为自己都采取最好行动的策略。
优势策略均衡(dominantstrategyequilibrium)是对每个局中人都是最优策略时的均衡。
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局中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
4、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定义--集合方法表述: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