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导学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导学学案导学:烛之武退秦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历史意义。
3. 掌握《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启示和影响。
二、课前准备:1.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2.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提问。
三、学习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回忆起他们对《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相关问题。
2. 学习:教师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解释该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武岔和荆轲生活在楚国。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赵国和楚国之间的关系、秦国的侵略以及武岔和荆轲的身份和任务。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历史意义。
例如,武岔出身贵族,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个人,表现出忠诚和勇敢;荆轲作为一名刺客,他的行为既有勇敢,又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演讲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4.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启示和影响。
例如,该事件表明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利益纷争,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5.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
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四、作业:要求学生以《烛之武退秦师》为题,撰写一个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包括对主要人物的评价、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启示和自己对该事件的思考。
五、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人物形象和历史意义。
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思考能力。
同时,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作为作业一部分,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和课堂活动。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学目标1、理解“以、而、焉”3个词语。
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特点,欣赏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味本文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1.走近作者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
丘穆公吕印的后代。
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
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
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
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高中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能够分析烛之武的言辞技巧及其对退秦师的作用;(3)能够欣赏文言文的文学美,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会烛之武的智慧和口才;(3)学会提炼文章主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善于辞令的品质;(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及其历史意义;2. 烛之武的言辞技巧及其对退秦师的作用;3.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1. 烛之武的言辞技巧及其内涵的理解;2.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3. 对文章主旨的提炼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烛之武的智慧和口才;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关系;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烛之武的言辞技巧及其对退秦师的作用;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烛之武与秦师的对话,体会烛之武的智慧和口才;5. 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联系实际生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烛之武与其他历史人物的辞令技巧,如诸葛亮、曹操等,探讨他们的异同;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烛之武退秦师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3. 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烛之武的辞令技巧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一、背景介绍《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中的一则佳话,讲述了烛之武面对强大的秦师,举烛为魏国出谋划策,最终巧妙地击败了秦师,保卫了魏国。
这个故事展现了一个智勇双全、机智过人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对于个人的毅力和智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故事内容公元前260年,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大将烛之武面对强大的秦师,深感自己力量的渺小。
烛之武决定寻找出奇制胜之策,他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秦国的阵地被一座高山环抱。
于是,烛之武回到大本营,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山势来制敌。
经过多方考察,烛之武观察到秦师的辎重部队每天傍晚都会行进一段路程,而天黑之后,辎重部队将骑兵放在前面保护,步兵慢慢驶离,形成散兵线。
烛之武看到这个情景后,决定利用这个弱点进行进攻。
烛之武设计了一个计划,他派出骑兵袭击辎重部队并引诱秦师追击。
当秦师追击过来时,烛之武突然调转阵型,突袭秦师后方,同时放火烧断秦师与辎重部队的联系。
秦师的士气受到严重打击,士兵们纷纷溃退,最终被魏军击溃。
三、故事中的思考在《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烛之武在观察到秦师的弱点后,并没有草率地发动进攻,而是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设计了一个完备的计划。
这表明,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而不是盲目行动。
其次,烛之武的计划巧妙地利用了敌人的弱点。
这再次提醒我们,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对方的破绽,并利用这个破绽来取得优势。
此外,烛之武面对强大的秦师始终坚持不懈,从未放弃。
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轻易退缩,而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四、故事中的启示《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教益。
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胜过武力。
烛之武并非力大无穷,但是通过巧妙地利用环境和对敌人的观察,他成功地制敌制胜。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
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目标重难点】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
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一、背景说明《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策略故事之一,讲述了秦朝将领白起率秦军进攻燕国时,燕国将领烛之武用智谋让秦军败退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崇尚智谋的精神,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才有可能赢得胜利。
二、课堂学习目标•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掌握烛之武用的智谋并能对其进行理解和分析。
•通过思考与讨论,发现并总结智谋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性。
三、学习过程1. 故事梗概秦国打算进攻燕国,于是派出了白起将军率领秦军前往。
燕国国王听到了消息后,派遣烛之武将军和其他将领迎战秦军。
烛之武将军设下了许多机关和陷阱,使得秦军在前进中遭遇重重困难与阻碍。
最终,在巧妙的策略下,燕军获得了最终胜利。
2. 智谋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胜利并非单靠人力和武力,更需要智谋的运用。
请分组讨论,对以下内容进行剖析:•烛之武将军怎样分析敌情和制定作战计划?•烛之武将军怎样在战场上运用机关和陷阱?•烛之武将军采取的这些策略为什么能够有效地对抗对手?3. 思考总结智谋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只能凭借能力实现目标。
请回答以下问题:•智谋对于战争的胜利有多大的影响?•智谋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请列出一些实际生活例子。
四、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请将你的分析和对策整理成一篇短文,讲述你对于《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2. 评估标准•能够对话题进行清晰的描述和分析。
•能够合理使用Markdown格式,文章排版简洁明了。
•能够提供恰当的论据,并连贯地组织一篇有逻辑性的论文。
五、扩展阅读1.钱锺书著《围城》2.司马贺著《三国演义》3.亦舒著《一个人的好天气》。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烛之武形象分析。
3、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学习重点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
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
学习过程一、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二、检查预习1、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关于本文的作者,朱彝尊在《经文考》说到“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东汉的班固也持此观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左传》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
(2)作品介绍《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解说《春秋》)《左传》《公羊传》《谷粱传》(3)史书体例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烛之武退秦师》是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章节,讲述了烛之武敢死力战,以身殉国,使秦军无法攻克燕国的故事。
这篇章节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精神,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深刻体味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性质。
I、整体感知1.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是什么?答:秦国攻打燕国2.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答:采取奇袭战术,在燕军撤退后出现在秦军背后,火烧秦军辎重,导致秦军物资短缺,不得不撤回关中。
II、细节理解1.烛之武为什么不惧秦军?答:烛之武相信只要坚持战斗,秦军终会因粮草短缺而退兵。
2.为什么秦军会失败?答:烛之武采用奇袭战术,燃烧秦军的补给物资,使秦军部队物资短缺,不得不撤回关中。
III、深度思考1.烛之武做出了勇敢的选择,你又会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勇敢的选择?答:此题回答比较因人而异,可能出现的答案是:在危险的情况下冲锋,挺身而出捍卫正义,面对错误的事情直言不讳等等。
2.国家在战争时需要人民团结一致,你认为学习这些历史是什么意义?答:学习这些历史,可以加深人们对国家历史的理解,进而加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对于保持团结和推进各项事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IV、课堂运用针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可以激励学生们善于思考,在读史中感受到历史的价值,知道做出正确的选择,勇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探寻自我。
同时,可以开展“诵读烛之武退秦师”、“制作烛之武故事板报”等有趣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段历史,掌握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时代为背景,更好地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学习关于烛之武的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国家团结的重要性。
烛之武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凭借勇敢和智慧,成功燃烧了秦军的后勤补给,从而导致了秦军在关中的失败。
他的故事激励我们面对挑战时不要退缩,勇于挑战,做出正确的选择。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6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6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学习重点]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概况。
重点了解《左传》作为先秦历史散文杰作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色。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知识,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1、掌握正确诵读方法,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在课余拓展迁移中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政治活动,鉴赏烛之武的娴熟而精要的外交辞令。
[文习赏识]《左传》是我国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
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有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
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面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
显然,传统“天命”、礼教思想时有流露,这是历史局限性。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
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整体感知]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一个故事。
郑国被秦、晋两的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围,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备课人:马勤备课组长:班级姓名年月日《烛之武退秦师》【解读目标】1、知识与技能:扎实掌握1-3段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重点难点:文言实虚词意义的积累和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辨析。
【知识链接】简介作品和背景1、简介《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断句。
(二)查阅关于《左传》的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而出( )共.其乏困( ) 阙.秦( ) 杞.子( )逢.孙( ) 不知.( )2.《左传》又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盲史官。
3.解释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通)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越国以鄙.远③夜.缒而出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因人之力而敝.之5.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意思。
①行李之往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亦去之⑤今老矣,无能为也已6.解释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2)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因人之力而敝之(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备课人:马勤备课组长:班级姓名年月日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5)之①公从之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因人之力而敝之7.翻译下面的句子。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1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稿(教师版)
主备人:何金刚审核:胡从军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
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二、文本研习:
1、初读文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氾南缒佚之狐阙秦杞子戍之
2、在读文本,结合注释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
第一自然段:
实词——围、以、贰、军
围:围困以:因为贰:从属二主军:驻军
虚词——于
无礼于晋: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
第二自然段:
实词——危、若、使、见、师、从、辞、然、许
危:处于危险中若:假如使:派见:会见师:军队从:听从辞:推辞然:然而许:答应
是:代词“这”
虚词——之也已
臣之壮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也已:语气连词,加强语气。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左传》的叙事艺术和语言特点。
【学习重难点】1.理解并概括烛之武、秦伯、郑伯、晋文公的性格。
2.理解“贰、军、辞、鄙、济、阙”等词语的含义,归纳“军、师、舍、辞、微、鄙”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概括烛之武等人物性格。
【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过程】一、情景引读1.以成语“秦晋之好”导入。
2.知人论世。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于修辞的史学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是以《春秋》记事为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之作传,因此,《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记事比《春秋》详细具体,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粱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3.探寻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和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场战争。
二、整体感知1.正音。
氾()南佚()之狐缒()共()其乏困阙()秦杞()子逢()孙不知()2.疏通词句,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记下难点疑点。
)3.阅读全文,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一层(开头——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烛之武的说辞,把握其高超的劝说艺术。
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烛之武的说辞,体会其论辩技巧。
2、难点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深层原因,以及文章所体现的外交智慧。
三、知识链接1、《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背景介绍本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此前,晋侯(晋文公)曾在外流亡 19 年,在郑国时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
晋文公即位后,秦晋联合围攻郑国。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氾(fán)南佚(yì)之狐缒(zhuì)而出阙(quē)秦逢(páng)孙2、解释下列加点词(1)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2)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4)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5)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6)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8)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9)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五、文本研读1、梳理文章结构(1)文章开头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郑国危在旦夕。
(2)佚之狐推荐烛之武,郑伯请烛之武出山。
(3)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前往秦国游说。
(4)烛之武说退秦师,成功化解了郑国的危机。
2、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烛之武的说辞可分为四层:(1)以退为进,消除秦伯的戒心。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历史上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和意义;2.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对秦朝的影响;3. 探讨烛之武退秦师与后世历史事件的联系。
导学步骤:一、导入(引发学生兴趣,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你们对此是否有所了解呢?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
二、知识梳理(全面了解烛之武退秦师事件)1. 烛之武退秦师简介:简要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2. 烛之武退秦师事件的发生:详细描述烛之武退秦师事件的始末。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意义:分析烛之武退秦师对秦朝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探讨烛之武退秦师与后世历史事件的联系)烛之武退秦师事件揭示了哪些历史问题?与其他历史事件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
四、归纳总结(深化认识,提炼关键要点)1. 点明烛之武退秦师事件的重要性;2. 总结烛之武退秦师事件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3. 引导同学们对烛之武退秦师事件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拓展延伸(启发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果你是一个历史学家,你会如何总结和评价烛之武退秦师事件的意义?请写下你的观点和理由。
思考题:1. 烛之武退秦师事件如何反映了秦朝政治制度的弊端?2. 如果没有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件,秦朝的历史进程会有怎样的变化?3. 烛之武退秦师事件与其他反抗暴政的历史事件有何相似之处?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案学习,我们全面了解了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事件过程以及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题的讨论,也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深入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发现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做准备。
《烛之武退秦师》 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精彩的说辞艺术,体会其委婉曲折、步步深入的说理技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能准确翻译课文。
(2)分析烛之武的说辞,理解其论辩技巧和逻辑思维。
2、难点(1)理解烛之武如何巧妙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秦伯退兵。
(2)探讨烛之武形象的现实意义。
三、知识链接1、《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 年),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它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背景介绍本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此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 632 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但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氾(fán)南佚(yì)之狐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秦伯说(yuè)逢(páng)孙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2)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3)辞曰辞:推辞(4)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5)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6)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7)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9)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10)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五、文本研读1、烛之武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场的?郑国危在旦夕,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说他能退秦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未1129 1446《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
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目标重难点】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
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疑问:二、检查预习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史书,《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
2、请几位同学分段读全文,师生共同纠正错音。
3、听写部分字词(写在小作业本上)三、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四、整体把握。
课文共有四个段落,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段意1、秦晋围郑2、临危受命3、说退秦师4、迫晋撤兵五、分析课文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3、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4、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5、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6、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
7、小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
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
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课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而出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â)失其所与(yǔ)D.①若不阙(juã)秦,将焉取之? 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共(供给)其乏困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 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马之千里者B. 是寡人之过也C. 邻之厚,君之薄也D. 何陋之有6、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段,回答812题。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7.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 亟请于武公亟:多次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C. 蔓难图也图:对付D. 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辟害 / 将焉取之 B.国之害也 / 君之所知也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 以乱易整 D.公闻其期曰 / 其真无马邪9.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
B. 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大叔。
C. 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
D. 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10.填空:多行不义,___________11.翻译下面三句话。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②厚将得众③公伐诸鄢【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课堂小结】【学习反思】《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参考答案【检查预习】1、编年体公羊传谷梁传【分析课文】1、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且两国军队分地驻扎,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提供了条件,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2、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勇于自责。
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
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
3、略4、先讨秦欢心——以退为进;陈亡郑利晋——以害动秦;主存郑利秦——以利诱秦;责晋贪不义——巧施离间。
5、略6、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检测】1、A2、D3、B4、C5、D6、略【课外拓展】7、B 8、A 9、D 10、必自毙11、①蔓延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②势力一大,将会得到民心。
③庄公到鄢攻打他。
∙ (1129 143940)∙ (1129 143427)∙ (1129 142446)∙ (1129 141002)∙ (1129 140226)∙ (1129 135523)∙ (1129 133752)∙ (1129 133114)∙ (1129 092540)∙ (1129 0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