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C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C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C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C++基础知识练习题

1.请先阅读下面的2个程序,写出程序运行的结果,然后再上机运行程序,验证自己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

程序1:

#include //包含头文件命令

using namespace std; //使用名字空间std

int main()

{

cout<<"This "<<"is ";

cout<<"a "<<"C++ ";

cout<< "program."<

return 0;

}

程序2:

#include //包含头文件命令

using namespace std; //使用名字空间std

int main()

{ int a,b,c;

//定义三个变量a、b、c

cout<<"Please input to a and b:"<

cin>>a>>b; //等待用户从键盘输入数据

c=a+b;

cout<< "a+b=" ;

cout<

cout<

return 0;

}

2.输入以下程序,进行编译,观察编译结果,如果有错误,请修改程序,再进行编译,直到没有错误,然后进行连接和运行,并分析运行结果。

#include //包含头文件命令

using namespace std; //使用名字空间std

int main()

{ int a,b;

//定义两个变量a和b

cout<<"Please input to a and b: "<

//输出提示信息到屏幕

cin>>a>>b; //等待用户从键盘输入数据

cout<< "Max="<< max(a,b)<

return 0; //主函数返回0至操作系统

}

int max(int x, int y) { return (x> y) ?x:y; } //求两个数中的大者的函数

3.编写一个函数,用来求2个或3个正整数中的最大数,并在主函数中调用此函数。

(1)用不带默认参数的函数实现。

(2)用带默认参数的函数实现。

对比两种方法,分析使用带默认参数的函数的优点和应用场合。总结如何选择默认参数的值。请分析本题中默认参数的值应该在什么范围选取。

4.编写一个函数,用来实现对3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并在主函数中调用此函数。要求函数的形参用以下两种形式实现:

(1)使用指针形参

(2)使用引用形参

5.编写程序,用同一个函数名实现n个数据的升序排序,数据类型可以是整型、单精度型、字符串型。用重载函数实现。

6.编写程序,将两个字符串连接起来,结果取代第一个字符串。

第2章C++基础知识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C++语言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A C++语言起源于C语言

B C++语言最初被称为“带类的C”

C 在1980年C++被命名

D 在1983年C++被命名

2、C++语言是以语言为基础逐渐发展而演变而成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A Pascal

B

C C Basic

D Simula67

3、下列关于C++与C语言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C++是C语言的超集

B C++是C语言进行了扩充

C C++和C语言都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D C++包含C语言的全部语法特征

4、下列C++标点符号中表示行注释开始的是()。

A #

B ;

C //

D }

5、每个C++程序都必须有且仅有一个()。

A 预处理命令

B 主函数

C 函数

D 语句

6、C++对C语言做了很多改进,下列描述中哪一项使得C语言发生了质变,即从面向过程变成面向对象()。

A 增加了一些新的运算符

B 允许函数重载,并允许设置默认参数

C 规定函数说明必须用原型

D 引进类和对象的概念

7、对定义重载函数的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 要求参数的个数不同

B 要求参数中至少有一个类型不同

C 要求参数个数相同时,参数类型不同

D 要求函数的返回值不同

8、在函数的返回值类型与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函数返回值的类型是在定义函数时确定,在函数调用时是不能改变的

B 函数返回值的类型就是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

C 函数返回值表达式类型与返回值类型不同时,函数表达式类型应转换成返回值类型

D 函数返回值类型确定了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

9、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A C++语言是一种既支持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又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混合型语言

B 标点符号是在程序中起分割内容和界定范围作用的一类单词

C iostream是一个标准的头文件,定义了一些输入输出流对象

D 类与类之间不可以进行通信和联络

10、下列表示引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已知:int k=1000;

A int &x=k;

B char &y;

C int &z=1000;

D float &t=&k;

二、填空题

1、C++既可以用来进行面向程序设计,又可以进行面向程序设计。

2、常量分成两种,一种是常量,另一种是常量。

3、就是某一变量的别名,对其操作与对变量直接操作完全一样。

4、按函数在语句中的地位分类,可以有以下3种函数调用方式:,

5、函数与引用联合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二是。

6、头文件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三、程序阅读题

1、分析下面的执行结果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b,sum; // 定义a,b,sum三个整型变量

a=43; // 把整数常量赋给变量a

b=37;

sum=a+b; // a与b相加的和赋给变量sum

cout<<"The sum is"<

cout<

return 0;

} 2、分析以下程序的执行结果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

int &b=a; //变量引用

b=10;

cout<<"a="<

return 0;

}

3、下列程序的执行结果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ian()

{

int n=10;

int* pn=&n;

int* &rn=pn;

(*pn)++;

cout<<"n="<

(*rn)++;

cout<<”n=”<

}

4、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un(int &a,int &b)

{ int p;

p=a; a=b; b=p;

}

void exchange(int &a,int &b,int &c)

{

if(a

if(a

if(b

}

int main()

{

int a,b,c;

a=12;

b=639;

c=78;

exchange(a,b,c);

cout<<"a="<

return 0;

}

5、下面的程序输出结果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ir;

int i;

ir=&i;

i=17;

cout<<"int i="<

cout<<"int ir="<<*ir<

}

6、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un(char *s);

int main()

{

cout<

return 0;

}

int fun(char *s)

{ char *t=s;

while(*t!='\0')

t++;

return(t-s);

}

第2章C++基础知识补充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C++语言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C )。

A C++语言起源于C语言

B C++语言最初被称为“带类的C”

C 在1980年C++被命名

D 在1983年C++被命名

2、C++语言是以语言为基础逐渐发展而演变而成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B )

A Pascal

B

C C Basic

D Simula67

3、下列关于C++与C语言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 C++是C语言的超集

B C++是C语言进行了扩充

C C++和C语言都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D C++包含C语言的全部语法特征

4、下列C++标点符号中表示行注释开始的是( C )。

A #

B ;

C //

D }

5、每个C++程序都必须有且仅有一个(B )。

A 预处理命令

B 主函数

C 函数

D 语句

6、C++对C语言做了很多改进,下列描述中哪一项使得C语言发生了质变,即从面向过程变成面向对象( D )。

A 增加了一些新的运算符

B 允许函数重载,并允许设置默认参数

C 规定函数说明必须用原型

D 引进类和对象的概念

7、对定义重载函数的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D )。

A 要求参数的个数不同

B 要求参数中至少有一个类型不同

C 要求参数个数相同时,参数类型不同

D 要求函数的返回值不同

8、在函数的返回值类型与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 函数返回值的类型是在定义函数时确定,在函数调用时是不能改变的

B 函数返回值的类型就是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

C 函数返回值表达式类型与返回值类型不同时,函数表达式类型应转换成返回值类型

D 函数返回值类型确定了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

9、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D )。

A C++语言是一种既支持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又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混合型语言

B 关键字是在程序中起分割内容和界定范围作用的一类单词

C iostream是一个标准的头文件,定义了一些输入输出流对象

D 类与类之间不可以进行通信和联络

10、下列表示引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

已知:int k=1000;

A int &x=k;

B char &y;

C int &z=1000;

D float &t=&k;

二、填空题

1、C++既可以用来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又可以进行面向过程程序设计。

2、常量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常量,另一种是符号常量。

3、引用就是某一变量的别名,对其操作与对变量直接操作完全一样。

4、按函数在语句中的地位分类,可以有以下3种函数调用方式:函数语句,

函数表达式,函数参数。

5、函数与引用联合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函数的参数是引用;二是函数的返回值是引用。

6、头文件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头文件开头处的文件头注释,预处理块,函数和类结构声明。

三、程序阅读题

(略)

第5章多态性与虚函数

@@@@@@@@@@@@@@@@@@@@@@ @@@@@

1.下列shape类是一个表示形状的抽象类,area( )为求图形面积的函数。请从shape类派生三角形类(triangle)、矩形类(rectangle),并用一个函数printArea()分别输出以上三者的面积。

class shape

{public:

virtual double area()const=0;

};

~~~~~~~~

2.下列shape类是一个表示形状的抽象类,area( )为求图形面积的函数,要求:

(1)请从shape类派生三角形类(triangle)、矩形类(rectangle),并给出具体的求面积函数。(2)写一个通用的用以求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总和的函数total() 。

class shape

{public:

virtual double area()const=0;

};

答案1:

#include

#include

class shape{ public: virtual float area()=0; };

class triangle:public shape{ int x,y,z;

public: triangle(int xx,int yy,int zz)

{ x=xx;y=yy;z=zz; }

float area(){

return

float(sqrt((x+y+z)*(x+y-z)*(x+z-y)*(y+z-x)/16)); } };

class rectangle:public shape{

int x1,y1,x2,y2;

public:

rectangle(int xx1,int yy1)

{x1=xx1;y1=yy1;}

float area(){

return float(x1*y1); }};

void main(){

triangle *pc=new triangle(3,4,5);

rectangle* pr=new rectangle(2,6);

shape* pS[2]; pS[0]=pc; pS[1]=pr;

for(int i=0;i<2;i++)

{ cout<area()<

《解剖学基础》1_3章知识点整理

WORD格式整理 《解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何雪梅 第一章绪论 1、解剖学基础是介绍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学科。 2、人体的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细胞: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四类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的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循环)、感觉器、神经、内分泌。 3、内脏:人体九大系统中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腹腔和盆 腔内,并有孔道与外界想通,故总称为内脏。 4、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5、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两侧,手掌和足尖向前的 姿势。 6、人体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前)——近腹面背侧(后)——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腔内外——远离内腔 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躯干远侧——远离躯干 7、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 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 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8、人体的切面 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9、石蜡切片是研究人体组织学及胚胎学最常用的标本,基本程序是取材、固定、脱水、包 埋、切片、染色和封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又称HE染色。 第二章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人体最大的细胞: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小淋巴细胞。 3、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专业资料值得拥有

第2章 晶体学基础(1)

第二章晶体学基础 1、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2、晶向、晶面及指标 3、晶面间距 4、晶面族 5、倒易空间以及倒易点阵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表达晶体周期性结构与它的点阵的各种概念;掌握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的标定,晶面间距与晶面夹角的表达;倒易点阵。 学习要点 ⑴⑵⑶(4) 晶体结构周期性与点阵。 7个晶系和14种Bravias空间格子。 晶胞,晶带,晶向,晶面,晶面间距,晶面夹角。倒易点阵 学时安排 学时----- 2学时

2.1、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2.1.1空间点阵(Space Lattice) 晶体结构的几何特征是其结构基元(原子、离子、分子或其它原子集团)一定周期性的排列。通常将结构基元看成一个相应的几何点,而不考虑实际物质内容。 这样就可以将晶体结构抽象成一组无限多个作周期性排列的几何点。这种从晶体结构抽象出来的,描述结构基元空间分布周期性的几何点,称为晶体的空间点阵。几何点为阵点。

结构基元 在晶体的点阵结构中每个阵点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包括原子或分子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在空间按一定方式排列的结构,称为晶体的结构基元。结构基元是指重复周期中的具体内容。 点阵点 点阵点是代表结构基元在空间重复排列方式的抽象的点。如果在晶体点阵中各点阵点位置上,按同一种方式安置结构基元,就得整个晶体的结构。 所以可简单地将晶体结构示意表示为: 晶体结构= 点阵+ 结构基元

2.1.2 基本矢量与晶胞 一个结点在空间三 个方向上,以a , b , c 重 复出现即可建立空间点 阵。重复周期的矢量a , b , c 称为点阵的基本矢 量。 由基本矢量构成的 平行六面体称为点阵的 单位晶胞。

《解剖学基础》1-3章知识点整理

《解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何雪梅 第一章绪论 1、解剖学基础就是介绍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规律得学科。 2、人体得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细胞:组成人体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 人体得四类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得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循环)、感觉器、神经、内分泌。 3、内脏:人体九大系统中消化、呼吸、泌尿与生殖系统得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腹腔与盆腔内,并有孔道与外界想通,故总称为内脏。 4、人体得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5、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两侧,手掌与足尖向前得姿势。 6、人体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前)——近腹面背侧(后)——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腔内外——远离内腔 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躯干远侧——远离躯干 7、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得三种类型得轴。 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与冠状轴相垂直得轴。 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与矢状轴相垂直得轴。 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得轴。 8、人体得切面 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得纵切面。 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得纵切面。 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得断面。 9、石蜡切片就是研究人体组织学及胚胎学最常用得标本,基本程序就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与封片,最常用得染色方法就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又称HE染色。 第二章细胞 1、细胞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与功能得基本单位。 2、人体最大得细胞:卵细胞;最小得细胞:小淋巴细胞。 3、细胞得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膜:包绕在细胞表面得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习题及答案

1、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三部分组成。 2、在运动中,骨骼肌起到了枢纽的作用,骨起到了杠杆的作用。 3、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4、约5岁以后,人体的红骨髓会被脂肪组织代替,便称为黄骨髓。 5、成人的椎骨总数为26块。 6、椎骨由前部的椎体和后部的椎弓组成。 7、胸椎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矢状位。 8、腰椎的棘突宽而短,呈板状。 9、肋是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 10、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外1/3交界处。 11、肩胛骨介于第2-8肋骨之间,有3缘、三角和两面。 12、脊柱凸向前的弯曲有颈曲和腰曲。 13、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 14、胸廓由12块胸椎、1块胸骨和12对肋骨组成。 15、男性骨盆耻骨下角较女性大。 16、肩关节由肱骨头和关节唇构成,运动幅度大。 17、肩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中下部最为宽松薄弱,易向前下方脱位。 【答案】一、判断题 1-5:√、×、√、√、√ 6-10:√、×、√、√、√ 11-15:×、√、√、×、× 16-20:×、√、 [答案详解] 1、略; 2、在运动中,骨主要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动力器官。 3、籽骨,也叫种籽骨,是在关节周围的肌腱处存在的一些圆形或扁圆形的游离骨头。 4、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内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约在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并失去造血功能,红骨髓则保留在松质的腔隙内终生造血。胸骨和椎骨内全部为松质,不形成骨髓腔,故终生保持红骨髓。慢性失血过多时,黄骨髓可逐渐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5、略; 6、略; 7、胸椎关节突的关节面呈额状位。 8、略;9、略; 10、锁骨呈S型,近端向前凸而远端向后凹,中、外1/3段正是前凸后凹的移行部,锁骨从此处由棱柱形变为扁平形,此处锁骨的直径较小,肌肉、韧带附着少,是锁骨力学最薄弱的位置。 11、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介入第2至第7肋骨之间。可分为二面、三缘和三个角。 12、略;13、略; 14、胸廓由12块胸椎、1块胸骨和12对肋骨和肋软骨组成。 15、耻骨弓的角度:男性70-75 °,女性90-100°。 16、肩关节由肱骨头与关节盂组成。 17、略;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 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 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 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 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 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 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 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 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 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 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 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 一、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学校教育 3.教育措施 4.负向功能 5.隐形功能 6.西奥多·舒尔茨 7.利托儿诺,本能 8.孟禄,模仿 9.生产劳动 10.古代社会的教育 11.诗、书、礼、乐、易、春秋 12.奴隶社会 13.张之洞 14.葵卯学制 15.1763 16.保罗·朗格朗 二、单项选择 1. B.1995年 2.A.奴隶社会初期 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学 第二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一、填空题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世纪年代提出的,认为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年颁布的“”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至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世纪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提出。

二、单项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年年年年 .学校教育产生于()。 .奴隶社会初期.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原始社会末期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严格的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目标明确.鲜明的阶级性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世纪的欧洲世纪的亚洲.世纪的亚洲世纪的欧洲 .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提出的时间是()。 .年.年.年.年 .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需要起源论.生物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 .需要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利托尔诺.斯金纳 .孟禄.沛西·能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五经.自然科学.六艺.四书 .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凯洛夫.柏拉图 .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 .明代.汉代.清代.唐代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 .儒家文化.墨家文化.宗教文化.道家文化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孟禄.利托尔诺.保罗·朗格朗.斯金纳

教育学第二章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5.()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7.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8.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校存 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10.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4.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15.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解剖学课件 第二章基本组织

第二章基本组织 一、大纲要求 1.理解上皮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分布及功能 2.理解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及主要功能 3.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和纤维的形态特点 4.了解网状组织的组成与分布 5.了解软骨组织的分类 6.了解骨组织的一般结构 7.理解血细胞的形态 8.理解肌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 9.了解平滑肌和心肌的结构特点 10.理解骨肌的超微结构 11.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12.掌握突触的概念和结构 13.掌握神经纤维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二、内容概要 结构特点: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1.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分类腺上皮 感觉上皮 (1)细胞多而密,间质少 (2)细胞排列呈膜状 结构特点(3)上皮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4)一般没有血管,靠基膜供应营养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 2.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分类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上皮变移上皮

①细胞数量少种类多,分布稀疏 一般结构特点②细胞间质多,包括基质和纤维 ③形态多样,有纤维性的、液态的和固态的 疏松结缔组织 3.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分类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和淋巴 骨骼肌:随意肌 4.横纹肌 心肌: 不随意肌 平滑肌: 5.三种肌组织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形态粗长圆柱形短圆柱形有分支细长梭形 细胞核椭圆形,多位于细胞边缘椭圆形,1-2个,位于细胞中央长椭圆形,1个,位于细胞中央横纹有,明显有,不明显无 闰盘无有,位于Z线水平无 肌原纤维明显不明显无 横小管有,位于A、I带交界处有,位于Z线水平无 肌浆网发达,三联体不发达,二联体发育较差——————————————————————————————————————— 细胞体:特殊结构嗜染质(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 6.神经元树突:1~多个,结构与胞体相似,能接受刺激和将冲动传给胞体 突起轴突:只有一个,轴突及其起始部无嗜染质,其功能是能将冲动传至其他细胞 双极神经元 根据突起分多极神经元 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感觉(传入)神经元 7.神经组织根据功能分运动(传出)神经元 联络(中间)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二章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二章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就是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 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2、教育目的的功能:规范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目 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3、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 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社会本位的价值 取向: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 的的根本所在。 4、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①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属于 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属于政策学范畴。②教 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是对教育 事业发展方向所提出的要求。③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 培养的总的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或 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④教育目的有 时提出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 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的思想渊源 8、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①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②教育 目的的制定也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 是由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9、中国近代史上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奏定学堂章程》。 1986年《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的目

的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0、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对人的全面教育,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11、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12、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①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②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③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学 第二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学第二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广义的教育包 括、、学校教 育等部分。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 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 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 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 分为显性功能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 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表人物为美 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 学家首倡,认为教育活动是人 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 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 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 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教育产生于社 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 原始形态的教育、、近代社 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

四、问答题 1.简述学校产的条件 2.试述原始形态教育的特征 3.试述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4.试述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5.试述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6.简述现代教育普及制度化的具体表现 7.简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五、论述题 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六、案例分析 小李失学谁之罪 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暑假,小李家因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处办理插班手续。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门外。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

全国十二所第二版教育学基础框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定义: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广义,狭义,更狭义) 一、教育的认识(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划分:(非制度化,制度化教育) (三)教育的形态 2、教育系统运行的空间特性划分(家庭,学校,社会) 3、社会形态的变迁划分(农业,工业,信息社会) 1.神话起源说 (一)教育的起源 2.生物起源(英)沛西能(法)勒图尔诺 3.心理起源(孟禄) 4.劳动起源苏联和我国教育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1、农业社会的教育;;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2、工业社会的教育(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3、信息社会的教育 (一)教育学的萌芽:《学记》 三、教育学的产生 1.条件(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3)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 发展(1)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形成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范畴的体系。 (二)教育学的创立(3)研究方法:科学的 2.创立标志:(4)研究结果: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组织结构:出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3.教育家及著作:培根、夸美纽斯(近代第一本《大教学论》)、康德、赫尔巴特(现代第一本《普通教育学》)、 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三)教育学的发展实验教育学:(德)梅伊曼和拉伊 文化教育学:(德)狄尔泰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杜威和克伯屈 制度主义教育学:(法)乌里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精品

批判主义教育学:(美)鲍尔斯和金蒂斯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多样化;(3)分工发生变化,形成庞大学科体系; (4)研究和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学术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6)对自身的反思,形成元理论 四、教育学的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教育功能 1、含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一、教育功能 2、类型:作用的对象: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的概述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多维度的复合分类: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 二、个体发展功能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1、改善和提高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人口) 1.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2、文化保存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融合功能,文化创造功能。(文化) 三、社会发展功能 3、通过劳动力的生产和生产的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经济) 4、公民和人才的培养,思想传播和制造舆论,促进社会民主化(政治) 2.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发展不协调 1.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1)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一致(2)冲突,对立。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 1、教育本体功能的形成 2.功能行动的发生 3.直接结果的产生:(1)社会各要素的直接影响与改变过程(2)受教育者的“影响”过程 四、功能的实现产品的输入:毕业生和精神文化产品 精品

《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教育形态: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4.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二、选择题 1.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C ) A.勒图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康德 2.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3.杜威是以下哪一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D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4.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是:( B ) A. 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洛克 三、辨析题(错误的请改正) 1.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错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和沛西〃能。 正确。 3.教育就是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错误。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单纯地说教育是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就忽视了社会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 4.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形态是按照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

《教育学基础》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第二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概念的涵义 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反映了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是战略性的、总体性的。教育目的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基础。教育目的有时是由某个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的,虽对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不一定具有强制性。 补充1(可能会作比较): 什么是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某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培养目标是具体的,是各种具体的教育活动的努力方向,因学校、专业、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什么是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由国家确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方针一般都是由国家或政党来规定,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或政党对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对教育实践具有约束力和强制作用。 补充2:教育目的的构成及其特性 教育目的的构成: 横向维度构成是人才价值和人才素质。 人才价值,指所培养的人才应符合什么样的社会的需求,主要是指所培养的人才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价值。 人才素质,指人才身心发展的要求,这是指受教育者在品德、智能、审美、体质诸方面发展的规定,即人才的心理素质的规定。 纵向层次构成是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教育目的。这是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是对所有教育的一般要求,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同时也具有强制性。 第二层次是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又称为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指某一特定的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标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教学目标,是指每门学科、每个单元或每一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 教育目的的特性: a.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教育目的是由人来制定的,都是用一定话语来表达的,都体现了特定人群的主观意志,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价值追求,因此具有主观性。任何一种教育目的的提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其所在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因此具有客观性。教育目的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b.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教育目的表达的是特定社会或个人对教育对象未来发展状况的理想追求,所展现的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具有理想性特点。但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脱离两大现实,即客观存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历史条件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目的既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c.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教育目的的制定既要依据现实的需要,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教育目的一方面具有实践的特征,同时也具有理论的特征。 2、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P29-P31) 个人本位论:主要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当主要根据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来制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一般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儿童的生活需要服务。个人本位的目的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总之,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的要求出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整编人:秦善鹏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1页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________。() A. 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科技 2.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与________的关系。() A. 经济 B. 政治 C. 人口 D. 文化 3.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这说明学生文化的________特征。() A. 过渡性 B. 非正式性 C. 多样性 D. 互补性 4. 人力资源理论是由____________提出的。() A. 舒尔茨 B. 亚当斯密 C. 约翰杜威 D. 裴斯泰洛齐 5. 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________。() A. 教育的文化功能 B.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C. 教育的本质属性 D. 教育的社会属性 6.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________。() A. 规范作用 B. 动力作用 C. 引导作用 D. 爆发作用 7. _______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A. 格塞尔 B. 卢梭 C. 霍尔 D. 高尔顿 8. __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 华生 B. 格赛尔 C. 洛克 D. 弗洛伊德 9. 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 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__________。() A. 自学 B. 训练 C. 培训 D. 教育 10. 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 则称为___________。() A. 学生文化 B. 校园文化 C. 学校制度 D. 学校传统 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了___________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社会环境 B. 教育 C. 遗传 D. 学校教育 12. 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_________。() A. 实践 B. 主观能动性 C. 教育 D. 训练 13.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 A. 校园物质文化 B. 校园组织文化 C. 校园精神文化 D. 校园制度文化 14. 人力资源理论说明了__________。()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5.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A. 主导因素 B. 决定因素 C. 物质前提 D. 无关因素 16. 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_________。() A. 学校精神文化 B. 学校物质文化 C. 学校组织和物质文化 D. 学校亚文化17.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其中第二个层次是________。() A. 生理活动 B. 心理活动 C. 社会实践活动 D. 思维活动 18. 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志”,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 规律。() A. 个别差异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阶段性 19. 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 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 A. 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 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C. 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 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20.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A. 孔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荀子 21. ________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过 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A. 个体生命发展 B. 个体身心演化 C. 个体身心发展 D. 个体身心变化 22.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 育所决定的。”这是___________的观点。()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成熟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3. 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___的观点。() A. 多因素作用论 B. 白板说 C. 内法论 D. 外铄论 2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________。() A. 相互衔接 B. 循序渐进 C. 长善救失 D. 教学相长 25. “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是__________的观点。()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二因素论 D. 教育万能论 26.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_________。() A. 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 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D. 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7. 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互补性 28. 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________趋势。() A. 递减 B. 递增 C. 不变 D. 倒U型发展 29. 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_。() A. 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 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 气质和性格特征 D. 生理和心理特征 30. “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下列关于“个别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 不同的认知特征 B. 不同的兴趣爱好 C. 不同的年龄和性别 D. 不同的价值取向 31. “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这是________提出的,体现了环 境决定论的观点。()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