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表现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安身立命、遮风挡雨已经不再是建筑空间的唯一功能,人们逐渐追求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并重的建筑设计,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融入富有个性化和人文文化的视觉元素。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而这种展现,渗透在建筑之中,铸就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内涵。
所以,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蕴藏着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
本文就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建筑设计;传统文化;继承;发展1、概述1.1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具有较强的积淀性以及相应的文化传承机制的一种文化的综合体。
一般传统文化包含的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积淀与传承下来的知识、技能、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思想道德、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是依靠一定的传承机制,将我国悠久的文化与历史进行延续、发展与深化,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与再发展进而生成新的文化。
1.2建筑文化在中国深厚传统文化中,建筑文化是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建筑文化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很多的建筑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很多的建筑符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展现,因此建筑文化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属性以及一些明显的特征。
建筑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属于一种建筑文化形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
我国保存下来的很多古代建筑以及现代建筑中比较优秀的建筑中很多都有传统文化的物质性以及精神性的体现。
1.3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建筑设计者对建筑进行设计上的创作,或者是为了一个建筑项目进行制图与设计,主要是对建筑的形态、建筑的结构、建筑的暖通设计等进行有关的专业性设计。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体现建筑设计的理念以及建筑设计的创新体现在建筑设计的作品中,会借鉴与引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创造中。
儒家文化思想在故宫建筑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开始,至今已经流传了数千年的时光。
自从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后,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至今都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而中国古代建筑,从陕西半坡遗址的发掘成果算起,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匠人艺术的结晶,在世界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本文就以故宫为对象来分析其对儒家思想的体现。
纵然故宫建筑于元大都的遗址,本文暂不对北京城的历史渊源考究,仅以明清两代为背景进行论述。
故宫的营建原则受到了儒家经典《周礼》的影响。
《周礼》为儒家经典,“三礼”之一,是中华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做了权威的记录和解释,对历朝历代的礼制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永乐元年(1403年),朝中有大臣上书,指明燕京北平是皇帝的“龙兴之地”,故于1406年始建故宫。
故宫依照《周礼》而建,《周礼·考工记》中指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是帝都营建原则。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将皇城四面的功能一一交代,皇城的前面是朝廷,是帝王上朝听政的地方;后面是市场,是城市进行贸易的地方;左边是太庙,也就是帝王们祭祀祖先的地方;右边是社稷坛,亦即帝王们祭祀神明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
这样的建筑布局体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历史。
而故明清时期皇家建筑的最高成就之一,在故宫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
从故宫的建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故宫的建筑和命名;从故宫建筑的色彩和装饰来说,儒家的思想影响了故宫建筑的色彩和装饰。
不仅如此,儒家文化在故宫建筑布局上也发挥着举作用。
关键词:故宫;天人合一;皇权至上;贵和思想;礼制中图分类号:B222TU-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22)02-0110-07儒家文化思想在故宫建筑中的体现孙卫平,崔雪茹(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611130;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南财经大学2021年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培养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项目编号:2021YJG05)阶段性成果。
(完整版)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虽然天人合一”四字成语出现较晚,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却由来已久。
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
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苍茫太空的敬畏,夏商以后,“天”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
对这种主宰的崇拜就构架起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
中国古代的先哲以朴素的系统观念观察整个宇宙, 《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
《乐记》提出“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
”即认为整个宇宙天地处于“流而不息,含同而化”的状态之中。
意思是宇宙之气永远处于整齐、和谐、有序的运化之中,这与庄子所谓“通天下之气”是一个意思。
《周易大传?文言传》有云“夫天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而奉天时。
”这种承天命、顺天意的心理更是被统治者利用,他们将作为统治人民的合法基础。
《周易》又有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原则。
这些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
《老子章句》曰:“天道与人道间,天人相通,精气相贯”。
老子《道德经》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根源。
古代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
这也反映在古代的建筑中。
比如北京城的建设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来建造的,紫禁城正对这紫薇星,建筑与环境得到融合和渗透。
中国古建筑的点也是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本文所探讨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也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涵义作为出发点。
“干阑文化”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是南方干阑式建筑与源于北方穴居的高台式建筑融合时期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代表。
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代建筑折射出的传统思维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和文化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和文化思想中国建筑作为世界建筑文化史上的一个独特体系,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传承积累,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东方文化和哲学的载体,不仅自身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其平面和外观上也最能给人们以生动而具体的美感,在世界建筑史的画卷中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这种独特的建筑体系最迟在公元前15世纪基本形成,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
用简单的方式概括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那就是:“三段式”的里面构图;以“间”为平面单元的建筑单体的围绕院落或天井布臵的群体艺术;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法;斗拱的结构和装饰性;大屋顶的举折或举架;富丽的建筑装饰和鲜明的建筑色彩。
“三段式”的平面构图,即台基、屋身、和屋顶的有机结合。
台基不仅能够很好的防水、防腐,同时它的厚实又增加了古建筑的稳定感。
位于最外层的柱,通常为独立的檐廊柱,四边空透,给人以凌虚的视觉效果,屋顶较为硕大,与空透的檐廊柱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出檐深远的特点使之具有漂亮的反曲线和轻巧多姿的翼角,因此丝毫不显的沉闷和压迫。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曲线,历来被视为特异、神秘的代表性作品,其实它的设计和构图并没有超出力学原则和矫揉造作的地方,而只是结构上直率自然的结果。
其“建筑文化形象之尤为感人者,当推中华大屋顶的反宇飞檐”当为此说。
上部的巍然高耸,檐部的如翼轻展,檐口悬挑造成的大片有韵律感的阴影、斗拱梁枋上的冷色调彩画、窗牖上通透的隔栅,使整个建筑造型呈现出一种虚实对比的可亲性,这种设计和造型完美的体现出了与自然关系的调和。
如“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所形容,凸显出其极富神韵和表现力,轻巧美观而又实用。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三段式”的平面构图也是敬重祖宗、恪守祖制的一种思想上的反映。
中国古代建筑,其本身的特点就是简明、真实。
平面以“间”为单位的特点,使人们只需观察柱网布臵就可以大致知道建筑室内空间其上部结构的基本情况,为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便利。
中国古代建筑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观念中国古代建筑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1.天人合一的观念:古代中国人认为,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他们强调建筑应与自然和谐统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追求自然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2.居中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以中为贵的理念,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是不偏不倚的。
在建筑上,这种居中的思想体现为建筑群、建筑物以及都城的选址和设计上,都强调处于中心位置。
例如,在都城的选址上,有“择天下之中以立国,择国之中以立宫”的说法。
3.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建筑也体现了伦理等级制度,这种观念在都城设计上尤为明显。
例如,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的都城中轴线,以及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的三大殿,太极殿、两仪殿、甘泉殿等,都体现了这种等级观念。
4.家族思想:中国古代建筑也反映了家族思想,尤其是以族长为中心的家族观念。
这种观念在农村的乡土建筑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四合院等。
5.风水观念:古代中国人民也深受风水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风水的好坏可以影响家族的兴衰。
因此,在选择居住环境时,他们往往要考虑风水因素,如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等。
6.宗教思想:中国古代建筑也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如佛教的寺庙、道教的道观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神灵的敬畏和信仰。
7.防御意识:中国古代建筑也有一定的防御意识,如城墙、堡垒等。
这些建筑不仅可以保护城市和居民的安全,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战争和防御的重视。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观念。
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会有不同的建筑观念和风格。
但总的来说,这些观念是贯穿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艺术特征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五、历代古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旅游文化》
一、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二)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 (三)皇权至上的等级观念 (四)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观念
一斗三升
一斗二升
《中国旅游文化》
绿釉陶望楼
汉代木构楼阁 (东汉墓 明器)
绿釉陶戏楼
绿釉陶水榭
不详
《中国旅游文化》
该门楼门户 高大,门柱 上施一斗三 升拱,简洁 有力,有一 来宾正恭恭 敬敬地向守 门者行礼。 二层有望楼 两个,一仆 人似持剑作 四方瞭望状。
门楼图
《中国旅游文化》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 色,灞陵伤别。
精制有余,豪劲 不足。
《中国旅游文化》
仿
疏
唐 佛
朗寺
——
大
气香
,港
俊
志 莲
美净
平苑
和
仿唐佛寺 “志莲净苑”
(我国和日本在香港合作兴建)
《中国旅游文化》
南禅寺大殿复原立面图
南禅寺大殿
《中国旅游文化》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 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 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 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转角处额 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栱为五铺作双抄单 拱偷心造,用材颇大,唐代作风明显。此殿体量虽 小,但让人感到内力深蕴;好似一名昂首挺立的战 士,蓄势待发,充满自信与力量!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一、融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中国传统设计中,人们注重营造自然环境的氛围,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设计师不仅注重外观的美感,更注重内在的灵气和能量。
二、注重整体性和平衡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强调整体性和平衡。
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善于利用空间、构思景观,力求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设计师注重布局的合理性,追求空间的和谐与平衡。
这种设计思想还体现在建筑、家具、服装等方面,注重整体的协调与平衡,追求整体的美感。
三、重视意境和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注重意境和象征意义。
设计师追求在作品中体现出主题和情感内涵,通过形式和符号的运用,表达思想和意义。
例如,在文人画中,画家通过构图、色彩和笔墨的运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设计师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寓意深邃、意境悠长。
四、追求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中国古代设计思想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中国古代设计师认为,一个作品不仅要具有艺术性,还应有实用价值。
他们注重在艺术作品中融入实用功能,追求实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
这一思想在家具、陶瓷、文房四宝等方面都有体现。
传统家具设计中,设计师注重家具的实用功能、材料的选择以及形式的美感,追求家具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五、追求时代精神的表达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注重时代精神的表达。
设计师在创作中注重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思潮,追求与时代的契合。
这种设计思想在建筑、绘画、服装等方面都有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建筑风格经历了多次转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追求。
绘画和服装设计中,也经历了不同的流派和时尚潮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概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在融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注重整体性和平衡、重视意境和象征意义、追求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以及追求时代精神的表达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思想特色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思想特色总结摘要:社会中各种人文因素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思想、设计的形成。
本文从"天人合一"的传统道家思想对整体建筑风格,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自然以及迁移等区域性社会因素对建筑风格的影响进行阐述,并且也对各地区建筑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地方性人文特色进行一定介绍。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思想;道家;社会因素古代世界的建筑因文化背景的不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独立体系,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道家思想。
并且讲究"风水","气"和"意境",也就是讲究居住场所与自然相适应,相融合,让居住者能够有最好的居住环境。
国外近年来对于中国的风水也开始逐渐接受,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
对于我国古代建筑,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的《中国建筑精神》一书中有:中国建筑贯穿着一个精神,即"人不能离开自然。
"之说。
当今世界的现代建筑对于这种思想也逐渐从接受到吸收,一些有着超前概念设计的建筑已经开始体现这一现象,美国的流水别墅--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宗旨就是将自然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这一点,也是我们超前的想法。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将一个地方的居民的抽象思维模式的实体化,是对自身理想环境的一种追求。
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等等情感,只有在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会构成一个真正的理想环境。
而且,除了"天人合一"这一建筑思想,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自然以及迁移也会在建筑上留下其独特的痕迹,这在下面将分别从北京民居,安徽徽州民居,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和岭南客家族民居分别讨论这方方面面将会给建筑带来的影响。
综述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发展
综述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发展摘要: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影响深刻,体现在传统布局和人文思想等方面。
建筑设计中,有选择性地保留传统文化中有价值部分,将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结合,追求自然和谐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
不同时期的建筑隐匿着建筑的材料结构和设计美学。
秉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是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前提。
一、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渗透到建筑设计方方面面,中国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1、建筑设计植根于传统文化建筑设计须在一定文化语境中展开,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体现某一时期文化风貌,反映不同价值观和审美观。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就充分结合苏州传统古建风格,从当地地域特色出发,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提炼苏州传统文化,充分运用当地传统建筑基本色调,让博物馆主体造型看起来更新颖巧妙。
博物馆材质就地取材,这也如此,苏州博物馆新馆已密切地融入到当地环境中。
苏州博物馆新馆融入了老子《道德经》空间理念,解决了建筑与自然间的融合,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做到“苏而新,中而新”。
2、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创新源泉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创新源泉。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既秉承了中国建筑文化“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理思想。
总设计师何镜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观是核心。
“中国建筑中的斗拱是为了防雨,如果没有一个力的话,它就挑不起来,所以此构建也是一承力构建,成为我们传统建筑的一个亮点,成为我国传统建筑历史功能与美学功结合的良好构建。
世博会中国馆立足于设计实践,继承创新传统文化。
斗拱、中国红等元素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精神;环保、节能等新技术则是顺应时代潮流,表现当今时代特色和科技成果。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传统布局方式我国传统民居布局受“风水”学影响,具有古代哲学、地质、美学、地理生态、景观等丰富内涵,包含人怎样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辨证论述。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
数千年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古人的哲学思想上,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是儒、道、释思想。
在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最为注重社会规范和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孔子以“礼”的制度实现制定了严格的建筑修建的标准,比如建筑形制、建筑规模、建筑高低都必须对应不同的社会阶层,并以此来获得社会秩序和谐的实现。
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思想是道家和佛家思想,追求的是出世思想,这是古人追求审美化的居住理念,以实现士大夫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的人生境界,这也成了古代文人雅士最高的人生追求了。
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居住设计审美的整体和谐统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一贯推崇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人要顺应自然和天地万物。
在中国古代,城市住宅和古典园林也追求闹中取静的田园生活,不能归隐山林,就把大自然搬到自己家里来。
归田园居的生活模式总被认为是文人所追求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
因此,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中,首先强调的就是跟大自然的接触。
生活在自然山林中,虽只有陋室草庐,但也不失文人的淳朴高雅。
在田园生活中保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高尚情操,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自在,这种生活方式奠定了文人理想的居住基调,几千年来,仍然是中国古人最具魅力的传统的生活方式。
对于自然居住环境的推崇,还和中国士文化中的隐逸思想有关。
文人士子是中国古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既是社会道德标准的体现者,也是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士阶层信奉的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在仕途上顺利就会志得意满,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如果官场失意,奸臣当道,就会遁入山林,过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以山水田园风光慰藉心灵。
隐逸是避世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本质就是归田园居的生活。
中国古代在园林形成了一整套的园林设计美学思想和具体的造园方式,其中蕴含了文人士大夫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居住文化。
园林的设计宗旨就是要把自然山水模拟并浓缩于一园之中,如果不能栖身于村郭,则在城市中实现自然隐居的理想,大隐隐于市,使得园林成了避世的世外桃源。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1
特式建筑并称世界著名的三大古代建筑体系。
• 西方建筑强调真、善、美与坚固、实用、 持久。 • 中国建筑则强调人伦、道德、礼仪与适形。 中国建筑艺术强调的不是“美”,而是 “巧”,讲究向背关系,讲究整和缺,讲 究气势。
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六、巧夺天工、天人合一
• 在一定的距离上,中国建筑讲究势,起伏 跌宕,一个组群的概念,不是一个单体。 梁思成说看西方建筑就像看油画,站在一 个距离去观赏刚好;看中国建筑就是看卷 轴画,逐渐展开才能看全貌。 • “欲通则塞,欲疏则密”
• 中国的建筑艺术观念最强调的不是“美”, 而是“巧”,比如巧夺天工,小巧玲珑, 鬼斧神工,独具匠心等。中国人的建筑艺 术审美趣味,在于创作上的精妙和灵巧。 作为中国艺术最基本的追求必须要达到的 不只是美,主要是巧。
• 中国建筑讲究阴阳观念。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以为和”,“居处就其和,劳佚居其中,寒暖无失适,饥 饱无过平”。这就基本上对中国建筑下了一个定义。中国 建筑凡是带有正统观念的、和人有关系的比较重要建筑, 例如宫殿、寺庙、衙署、陵寝、住宅等,一般都是对称的。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坐北朝南的,主要建筑一定要做得很正。 因为在族群中间,按照人伦的阶梯,长辈或者是高等级的 比较重要的人一定要坐在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位置上,其他 部分的人坐在各自位置上。然后在他的前面,负阴抱阳, 一定要有比较空阔的空间。这样基本上形成中国人的建筑 观念,就是中和、中正。
一、敬天祀祖
祭天、祭社稷、祭祖被认为是最重大的祭祀活动, 称为国之大典,合称“三大祭”。
祭天、祭祖、祭社稷的坛庙建筑
天
坛
社
稷
坛
太
庙
二、皇权至上 皇宫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在皇宫的设计上,充分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03
看图区分封土的形式
PART 03 \ \ \
二、陵墓建筑的结构
| 陵墓建筑
(一)地面部分
1. 封土 自产生灵魂观念以后,人们开始 产生筑坟的念头。大约从周代开 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2. 陵园建筑 陵墓前还有一大片建筑园林和 “石像生”仪仗队,所以陵园 范围极大,陵园建筑也很多。
PART 03 \ \ \
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
| 概述
PART 01 \ \ \
五、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 概述
(一)台基
台基也称基座,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 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 腐,同时可弥补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 的欠缺。台基根据材料、层数和结构的 不同来区分等级。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二、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一)敬天祀祖
| 概述
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万物本乎天,人本 乎祖”,万物由天而生,人类由祖宗而 发展,所以对天、对祖先必须进行祭祀, 这样可以得到上天的恩施,得到祖先神 灵的荫庇。
| 概述
造型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庑殿顶 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 得稳重、协调。
【拓展阅读】 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陛石
PART 01 \ \ \
装饰主要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 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雕饰 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上的石雕、 金银铜铁等建筑物。
| 概述
PART 01 \ \ \
中国古代建筑
庙等。 奴隶主还得以集中大批建筑工匠,专门从事建
筑工作,使建筑技术与艺术得以迅速地提高。奴隶
社会的后期还出现了被尊为土木工程之祖的著名匠
师鲁班。
合金青铜的冶炼技术造出了坚韧锋利的刀、斧、
锯、凿等工具,为木结构构件的制作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
西周已出现了板瓦和筒瓦。
奴隶社会时期在建筑上突出的类型是城市和宫殿。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都以“间” 作为计数单位。在建筑物的平面上, 就是由四根柱子所组成的空间称为 “间”;一间的宽度,叫面阔。而 整个建筑物正面若干间加起来的宽 度,叫通面阔,一般简称面阔。如 10根柱子就是面阔9间,6根柱子就 是面阔5间。建筑物侧面间的深度叫 面阔间数越多建筑物级别越高。为保 进深。若干间合起来的深度叫通进 持建筑物正中开门的特征,所以一般 深,简称进深。 面阔间数为奇数。在间数中,往往以 “九五”象征帝王之尊(面阔九间, 进深五间)。
云 冈 石 窟
这时期歇山式的屋顶更多地出现了,同时 屋顶的组合也增北朝佛教建筑上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莲
花
柱
础
3.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的高峰,
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这时期的建
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
了外来建筑的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唐代建筑风格
佛 光 寺
歇山顶的形制、收山较大,山花部分向内凹入很 深,下部博脊也随之凹入,上部施博风板与悬鱼。
隆兴寺摩尼殿博风板与悬鱼
4.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宋朝在建筑方面:首先,城市布局打破了汉唐
以来的里坊制度;其次,宋朝的建筑规模一般比
唐朝小,无论组群与单体建筑都没有唐朝那种宏
中国传统文化之建筑思想
从这一系列的例子中,我们会看到中国传统建筑严格遵循着天人合一思想的思想,我国的传统建筑并不仅仅是我国华夏历史文明的见证,先祖勤劳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又如故宫在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过了太和门就是三大殿。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文化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宫的设计者将故宫最重要的部分用汉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坤宁宫与乾清宫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对应的。故宫的后门为神武门,位于中轴线之北。神武门原称玄武门,为了避康熙玄烨之讳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故宫中有一条称为金水河的小河,横贯东西,将广场分为南北两半。在中国人的环境观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风水的形式被固定下来。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并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按五行相生,金生水,故名金水河。故宫的规划与建筑布局运用了五行学说的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古人认为世上万物皆分阴阳,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方位的前为阳,后为阴;数字中的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等等。在故宫,属于阳性的帝王执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将皇帝、皇后生活的寝宫放在后方,这不仅适应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阴阳之说。前朝安排了三座大殿,后宫部分只有两座宫,符合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之说。
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肆
阴阳 五行
乾清宫
坤宁宫Leabharlann 交泰殿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壹
贰
叁
肆
敬
皇
天
权
祀
至
祖
上
以 中 为 尊
阴 阳 五 行
壹
敬天 祀祖
祭天、祭社稷、祭祖被认为是最重大的祭祀活动, 称为国之大典,合称“三大祭”。
天坛
社稷坛
太庙
祈年殿的建筑思想
•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 • (1)殿呈圆形,象征天圆。 • (2)瓦用蓝色,象征蓝天。 • (3)殿高九丈九,代表“天数”。 • (4)28根金丝楠木柱子
故宫鸟瞰图
故宫三大殿
太和殿——“太和”: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协调。
叁
以中 为尊
北斗星围绕北极星 中轴线是我国古代建筑群 体现神权和皇权的凝固线
故宫明显的中轴线
在国都选址上,要“择天下之中 而立国”;在都城规划上要“择 国之中而立宫”。
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 上,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两侧。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 于天和以皇权为核 心的等级观念,宫 殿建筑采取严格的 中轴对称的布局方 式。中轴线上的建 筑高大华丽,轴线 两侧的建筑低小简 单。这种明显的反 差,体现了皇权的 至高无上;中轴线 纵长深远,更显示 了帝王宫殿的尊严 华贵。
课程——导游基础知识 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取材、巧妙地结构和别 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 “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中国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而支撑着中国文明的独特的“思想”,深深的渗透于中国古 代建筑中,从而形成了中国独树一帜的建筑思想,并成为了 世界建筑的一朵奇葩。
最新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表现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 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 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 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 故宫抱柱廊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 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 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 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 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 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 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 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 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 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 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 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了的故宫 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
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 表现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
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 的特色有四个:
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 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 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 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 ,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 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 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 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 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 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
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坊、照壁、石狮等。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 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 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 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 故宫抱柱廊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 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 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 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 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 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 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
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
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
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
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
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元素:鼎
中国古代建筑道家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元素:雄狮
Thank you !
谢谢观赏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31
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的逐渐展看,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
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
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 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 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 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 物带来活泼和生趣。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
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
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
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
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
屋顶式样——四面坡的 中国古代建筑
的屋顶形式“庑殿顶”,四面、六面、
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
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
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①
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②
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③
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
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①
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
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②
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
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③
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 表现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
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 的特色有四个:
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 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 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 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 ,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 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 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中国古典园林 ①
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中国古典园林 ②
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中国古典园林 ③
中国
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
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 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 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 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 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 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了的故宫 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