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竞赛讲义(五)──数列培训资料
(完整版)高中数学竞赛讲义(五)──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五)──数列一、基础知识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1, a2, a3,…,a n或a1, a2, a3,…,a n…。
其中a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是关于n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表示{a n}的前n项和,则S1=a1, 当n>1时,a n=S n-S n-1.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 n+1-a n=d(常数),则{a n}称为等差数列,d叫做公差。
若三个数a, b, c成等差数列,即2b=a+c,则称b为a和c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b-d, c=b+d.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a1+(n-1)d;2)前n项和公式:S n=;3)a n-a m=(n-m)d,其中n, m为正整数;4)若n+m=p+q,则a n+a m=a p+a q;5)对任意正整数p, q,恒有a p-a q=(p-q)(a2-a1);6)若A,B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An2+Bn.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则{a n}称为等比数列,q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a1q n-1;2)前n项和S n,当q1时,S n=;当q=1时,S n=na1;3)如果a, b, c成等比数列,即b2=ac(b0),则b叫做a, c的等比中项;4)若m+n=p+q,则a m a n=a p a q。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和实数A,若对任意的>0,存在M,对任意的n>M(n∈N),都有|a n-A|<,则称A为n→+∞时数列{a n}的极限,记作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的公比q满足|q|<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S n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高中数学讲义 第五章 数列 (超级详细)
(3)由函数 f (x) x2 8x 5 的单调性: (, 4) 是减区间, (4, ) 是增区间,
所以当 n 4 时, an 最小,即 a4 最小。
点评:该题考察数列通项的定义,会判断数列项的归属,要注重函数与数列之间的联系,用函数的观点解 决数列的问题有时非常方便。
①
2[(b1 b2 ... bn bn1) (n 1)] (n 1)bn1.
②;
②-①,得 2(bn1 1) (n 1)bn1 nbn , 即 (n 1)bn1 nbn 2 0, ③
∴ nbn2 (n 1)bn1 2 0. ④
③-④,得 nbn2 2nbn1 nbn 0, 即
数列的比较简单的数列进行化归与转化. 4.一些简单特殊数列的求通项与求和问题,应注重通性通法的复习.如错位相减法、迭加法、迭乘法等. 5.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会针对有关应用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出其解.
第 1 课 数列的概念
【考点导读】 1. 了解数列(含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 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和一些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 a1 an 60
(2)答案:2
因为前三项和为 12,∴a1+a2+a3=12,∴a2= S3 =4 3
又 a1·a2·a3=48, ∵a2=4,∴a1·a3=12,a1+a3=8, 把 a1,a3 作为方程的两根且 a1<a3, ∴x2-8x+12=0,x1=6,x2=2,∴a1=2,a3=6,∴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的运用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讲义数列教案
一、基础知识定义1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 i, a2, a3,…,a n或a i, a2, a3,…,a n….其中a i叫做数列的首项,a n是关于n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定理1 若S表示{a n}的前n项和,贝U S i=a i,当n>1时,a n=S-S n-i.定义2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 n+i-a n=d (常数),则{a n}称为等差数列,d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b, c成等差数列,即2b=a+c,则称b为a和c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则a=b-d, c=b+d.定理2等差数列的性质:1 )通项公式a n=a i+(n-1)d ;2)前n项和公式:S= ——= na t n(n_。
d ;3) a n-an=(n-m)d,其中n, m 为正整数;4)若n+m=p+q,2 2则a n+a m=a p+a q;5)对任意正整数p, q,恒有a p- a q=( p- q)( a2- a i) ;6)若A, B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An2+Bn.定义3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则{a n}称为等比数列,q叫做公比.定理3等比数列的性质:1) a n=a i q n-i; 2)前n项和S n,当q i时,S n=;当q=1时,S n=na i;3) 如果a, b, c成等比数列,即b2=ac( b0),则b叫做a, c的等比中项;4)若m+n=p+q,则ana n=apa q. 定义4极限,给定数列{a n}和实数A若对任意的>0,存在M,对任意的n>M(n€ N,都有| a n- A|< ,则称A 为n f+8时数列{a n}的极限,记作定义5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的公比q满足| q|<1 ,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S n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由极限的定义可得)定理3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n),若:(1) p(n。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摘要:一、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简介1.高中数学竞赛背景2.数列专题在竞赛中的重要性3.数列专题的主要内容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与性质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3.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三、常见的数列类型1.质数数列2.斐波那契数列3.几何数列4.调和数列四、数列的性质与应用1.数列的递推关系2.数列的极限与无穷数列3.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的备考策略1.掌握基础知识2.熟练运用公式与性质3.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4.模拟试题与真题训练正文: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数列专题的挑战,我们需要对这一专题有全面的了解,包括基本概念、公式、性质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
首先,高中数学竞赛的背景为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如全国青少年数学竞赛、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等。
在这些竞赛中,数列专题具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和重要性,因此,对这一专题的掌握程度对竞赛成绩有着直接影响。
数列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常见的数列类型、数列的性质与应用等方面。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数列的基本类型,它们在数学竞赛中占据重要地位。
等差数列具有以下性质:任意两项之差相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求和公式为Sn=n/2(2a1+(n-1)d)。
等比数列具有以下性质:任意两项之比相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求和公式为Sn=a1*(1-q^n)/(1-q)。
在高中数学竞赛中,还常遇到一些常见的数列类型,如质数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几何数列和调和数列等。
这些数列具有独特的性质和规律,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定义、公式和性质。
数列的性质与应用方面,我们需要了解数列的递推关系、极限与无穷数列,以及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递推关系是指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已知的前几项求得。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培训资料.doc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数列是高中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考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鉴于此,我们学生加强对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的学习,对我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等差数列教学目标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教学重点1. 等差数列的概念;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具准备投影片1张内容见下面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师: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
放投影片Ⅱ讲授新课师: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2,3,4,5,6; ①10,8,6,4,2,…; ②生:积极思考,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n≤6;2≤n≤6对于数列②-2nn≥1n≥2对于数列③n≥1n≥2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
一、定义: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若将这n-1个等式相加,则可得:即:即:即:……由此可得:师: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1≤n≤6数列②:n≥1数列③:n≥1由上述关系还可得:即:则:=如:三、例题讲解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1由n=20,得2由得数列通项公式为: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数学精品课高中数学竞赛辅导公开课解析数列与递推关系
数学精品课高中数学竞赛辅导公开课解析数列与递推关系数列与递推关系是高中数学竞赛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这节数学精品课的辅导公开课中,我们将深入解析数列与递推关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并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数列的概念与分类1.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字或对象。
通常用字母表示,如a₁、a₂、a₃,其中下标表示该数字或对象在数列中的位置。
1.2 数列的分类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其他特殊数列。
1.2.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恒定的数列。
其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d,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1.2.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比恒定的数列。
其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r^(n-1),其中a₁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
1.2.3 其他特殊数列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还存在其他特殊数列,如斐波那契数列、递增数列等。
二、递推关系的求解递推关系是数列中的一种重要性质,根据已知项与后一项的关系,可以推导出数列中的其他项。
2.1 递推关系的定义递推关系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关系。
通常用递推公式表示,如an = an-1 + d,其中an-1表示前一项,d为公差。
2.2 递推关系的求解方法求解递推关系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逐步推导出数列的后续项。
常见的求解方法包括直接法、差分法和通项法等。
2.2.1 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根据已知的条件得出数列的递推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递增或递减规律明显的数列。
2.2.2 差分法差分法是通过计算数列中相邻项之差来确定数列的递推关系。
通过多次差分,可以得出数列的递推公式。
2.2.3 通项法通项法是通过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而推导出数列的递推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三、常见数列问题的解析在数学竞赛中,常常会出现与数列与递推关系相关的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解析一些常见的数列问题。
高中数学《数列》讲义
高中数学《数列》讲义(1) 数列的定义与递推公式1:已知前四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如: (1)7,14,21,28……….(2)...............327,1658341,,,,(3) (514)4113825,,,,(4)1617-815,413-211,,.2. 已知数列 {}n a 中, ()-1111,21n n n a a a n a -==≥+ (提示: 两边同时取倒数)(1)写出数列{}n a 的前5项;(2)猜想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并验证所猜想的通项公式满足所给的递推公式 3. 已知数列{}()212,1,111≥+==--n a a a a a n n n n ,那么=n a 1( )(A )12-=n a n (B )121-=n a n C )2+1n a n = (D )12+1n a n = (2)等差数列:1) 定义:d a a n n =-+1, 2) 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3) 前几项和公式 ()()21211dn n na na a s n n -+=+= 4) 等差数列的性质:1. 序号性质: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特别地,若 m+n=2p 则p n m a a a 2=+2. 等差中项性质: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a+c=2B3. 连续 m 项和也成等差数列如连续3项和: 36396129 , , , s s s s s s s ---⋅⋅⋅⋅⋅⋅⋅ 123456789, , ,.......a a a a a a a a a ++++++也成等差数列。
5) 等差数列的判定: 1.定义判定,如:21111=-+n n a a ,则⎭⎬⎫⎩⎨⎧n a 1是以_______首项,_______公差的等差数列。
2.根据等差中项3.若通项公式为q pn a n += 格式,如 23-=n a n ,则 {}n a 为等差数列4.若Bn An S n +=2,则 {}n a 为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摘要:一、引言1.高中数学竞赛的重要性2.数列专题在竞赛中的地位二、数列基本概念与性质1.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3.斐波那契数列4.数列的极限与连续三、数列求和公式与应用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3.求和公式的应用实例四、数列与函数的关系1.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函数2.数列的前n项和与函数五、数列题型分类与解题策略1.判断数列性质题2.数列求和题3.数列递推式题4.数列与函数综合题5.解题策略总结六、高中数学竞赛数列真题解析1.真题举例2.解题过程与思路分析七、数列专题强化训练与建议1.推荐练习资料2.强化训练方法与时间安排3.提高数列能力的建议八、总结1.数列专题在高中数学竞赛中的重要性2.掌握数列基本概念与性质3.熟练运用求和公式和解题策略4.结合实际训练,提高数列水平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竞赛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在众多竞赛专题中,数列专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列知识,提高在数学竞赛中的竞争力。
二、数列基本概念与性质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元素之差相等。
这一常量称为公差。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元素之比相等。
这一常量称为公比。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这样一个数列:第一项和第二项均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和。
4.数列的极限与连续:数列极限是指当项数趋向无穷时,数列值的极限值。
数列连续性是指数列在某一区间内,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趋于0。
三、数列求和公式与应用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2 * (a1 + an),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q为公比。
3.求和公式的应用实例:利用求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数列是高中数学竞赛中常见的重要题型,掌握数列的性质及解题方法对于参加数学竞赛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展开讨论,包括数列的定义与性质、常见数列的特征、递推公式的应用、数列的求和与极限等方面的内容。
一、数列的定义与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常用字母表示,如$a_1, a_2, a_3, \ldots, a_n$。
数列的第一项记作$a_1$,第二项记作$a_2$,第$n$项记作$a_n$。
数列中的数字称为项,项之间的关系由递推关系式表示。
数列的性质包括有界性、单调性以及极限。
有界性是指数列的所有项都满足某个范围,可以是有上界、下界或者同时有上下界。
单调性是指数列的项按照一定的规律递增或递减。
而极限是指数列的项随着$n$的增大逐渐趋于某一个值。
二、常见数列的特征常见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的相邻项之间的差值相等,记作$a_n=a_1+(n-1)d$。
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第一项,$d$表示公差。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末项公式等。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的相邻项之间的比值相等,记作$a_n=a_1 \cdotq^{(n-1)}$。
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第一项,$q$表示公比。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末项公式以及无穷项和公式等。
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记作$a_n=a_{n-1}+a_{n-2}$。
其中,$a_n$表示第$n$项,$a_{n-1}$表示前一项,$a_{n-2}$表示前两项。
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包括:递推关系式、通项公式、性质应用等。
三、递推公式的应用递推公式是描述数列中项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式。
通过解递推公式,可以确定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在数学竞赛中,递推公式的应用非常重要。
解递推公式可以使用递推法、代入法和特殊求和法等不同的方法。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之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之数列一、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中学阶段的两种重要数列,也是各年高考、竞赛的重点,现将它们的主要性质及内容对照讨论如下:性质1:若 ,,,,21n a a a 是等差(等比)数列,那么 ,,,,kj i j i i a a a ++仍是等差(等比)数列。
性质2:若}{n a 为等差数列,且∑∑===kl lk l l ji 11,那么∑∑===kl j k l i llaa 11(脚标和相同则对应的项的和相同);若}{n a 为等比数列,且∑∑===kl lkl lji 11,那么l l j kl i k l a a 11===ππ(脚标和相同则对应的项的积相同)。
性质3:若}{n a 为等差数列,记 ,,,,1)1(1211∑∑∑=-+=+====ki k m i m k i k i ki i a S a Sa S ,那么}{m S 仍为等差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记 ,,,,)1(11211k m i kl m k i k l i k l a P a P a P -+=+=====πππ,那么}{m P 仍为等比数列。
性质4:若}{n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且|q|〈1,则qa S n n -=∞→1lim 1。
例1、若}{n a 、}{n b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n n T S ,,若132+=n n T S n n , 则=∞→nn n b a lim( )A.1 B. 36 C. 32 D.94例2、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为( )A.130B. 170C. 210D.260例3、}{n a 、}{n b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n n T S ,,若331313++=n n T S n n (1)求2828a b 的值, (2)求使n na b 为整数的所有正整数n 。
例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10=a ,则有等式),19(,192121N n n a a a a a a n n ∈<+++=+++- 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n b 中,若19=b ,则有等式 成立。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专题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和通项公式。
2. 数列的求和: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和方法,以及一些特殊的数列求和技巧,如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等。
3. 数列的递推关系:包括数列的递推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以及递推关系的转化和求解。
4. 数列的极限:包括数列极限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极限在数列中的应用。
5. 数列的函数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和对称性等,以及这些性质在数列中的应用。
6. 数列的应用题:包括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增长率、复利等,以及一些与数列相关的数学问题。
在竞赛中,数列常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出现,如函数、不等式、组合数学等。
因此,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灵活的思维,才能更好地应对竞赛中的挑战。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 数列、组合 新人教A版
§16排列,组合1.排列组合题的求解策略(1)排除:对有限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排除,这是解决排列组合题的常用策略.(2)分类与分步有些问题的处理可分成若干类,用加法原理,要注意每两类的交集为空集,所有各类的并集是全集;有些问题的处理分成几个步骤,把各个步骤的方法数相乘,即得总的方法数,这是乘法原理.(3)对称思想:两类情形出现的机会均等,可用总数取半得每种情形的方法数.(4)插空: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在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然后将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按要求插入到排好的元素之间.(5)捆绑:把相邻的若干特殊元素“捆绑”为一个“大元素”,然后与其它“普通元素”全排列,然后再“松绑”,将这些特殊元素在这些位置上全排列.(6)隔板模型:对于将不可辨的球装入可辨的盒子中,求装的方法数,常用隔板模型.如将12个完全相同的球排成一列,在它们之间形成的11个缝隙中任意插入3块隔板,把球分成4堆,分别装入4个不同的盒子中的方法数应为311C ,这也就是方程12=+++d c b a 的正整数解的个数.2.圆排列(1)由},,,,{321n a a a a A =的n 个元素中,每次取出r 个元素排在一个圆环上,叫做一个圆排列(或叫环状排列).(2)圆排列有三个特点:(i )无头无尾;(ii )按照同一方向转换后仍是同一排列;(iii )两个圆排列只有在元素不同或者元素虽然相同,但元素之间的顺序不同,才是不同的圆排列.(3)定理:在},,,,{321n a a a a A =的n 个元素中,每次取出r 个不同的元素进行圆排列,圆排列数为rP r n . 3.可重排列允许元素重复出现的排列,叫做有重复的排列.在m 个不同的元素中,每次取出n 个元素,元素可以重复出现,按照一定的顺序那么第一、第二、…、第n 位是的选取元素的方法都是m 种,所以从m 个不同的元素中,每次取出n 个元素的可重复的排列数为n m .4.不尽相异元素的全排列如果n 个元素中,有1p 个元素相同,又有2p 个元素相同,…,又有s p 个元素相同(n p p p s ≤+++ 21),这n 个元素全部取的排列叫做不尽相异的n 个元素的全排列,它的排列数是!!!!21s p p p n ⋅⋅⋅ 5.可重组合(1)从n 个元素,每次取出p 个元素,允许所取的元素重复出现p ,,2,1 次的组合叫从n 个元素取出p 个有重复的组合.(2)定理:从n 个元素每次取出p 个元素有重复的组合数为:r p n p n C H )1(-+=.例题讲解1.数1447,1005,1231有某些共同点,即每个数都是首位为1的四位数,且每个四位数中恰有两个数字相同,这样的四位数共有多少个?2.有多少个能被3整除而又含有数字6的五位数?3.有n 2个人参加收发电报培训,每两人结为一对互发互收,有多少种不同的结对方式?4.将1+n 个不同的小球放入n 个不同的盒子中,要使每个盒子都不空,共有多少种放法?5.在正方体的8个顶点,12条棱的中点,6个面的中心及正方体的中心共27个点中,共线的三点组的个数是多少个?6.用8个数字1,1,7,7,8,8,9,9可以组成不同的四位数有多少个?7.用E D C B A ,,,,五种颜色给正方体的各个面涂色,并使相邻面必须涂不同的颜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式?8.某种产品有4只次品和6只正品(每只产品可区分),每次取一只测试,直到4只次品全部测出为止.求最后一只次品在第五次测试时被发现的不同情形有多少种?9.在平面上给出5个点,连结这些点的直线互不平行,互不重合,也互不垂直,过每点向其余四点的连线作垂线,求这此垂线的交点最多能有多少个?10.位政治家举行圆桌会议,两位互为政敌的政治家不愿相邻,其入坐方法有多少种?11.某城市有6条南北走向的街道,5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如果有人从城南北角(图A 点)走到东南角中B 点最短的走法有多少种?12.用4个1号球,3个2号球,2个3号球摇出一个9位的奖号,共有多少种可能的号码?13.将r 个相同的小球,放入n 个不同的盒子(n r ).(1)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2)如果不允许空盒应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14.8个女孩和25个男孩围成一圈,任意两个女孩之间至少站着两个男孩.(只要把圆旋转一下就重合的排列认为是相同的)课后练习1.8次射击,命中3次,其中愉有2次连续命中的情形共有( )种(A )15 (B )30 (C )48 (D )602.在某次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原计划每两名选手恰比赛一场,但有3名选手各比赛了2场之后就退出了,这样,全部比赛只进行了50场。
市高中数学竞赛讲义数列复习doc
高二理科数学第二课堂:必修5数列例题1.已知数列{}n a 中,121212121,2,(1)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则199919991nn S a===∑( ) A.3995 B.3996 C.3997 D.39982.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9418,30(9),336n n S a n S -==>=,则n 的值为( ) A.16 B.21 C.9 D.83. 如图2所示的三角形数阵叫“莱布尼兹调和三角形”,它们是由整数的倒数组成的,第n 行有n 个数且两端的数均为1n()2n ≥,每个数是它下一行左右相邻两数 的和,如111122=+,111236=+,1113412=+,…,则第10行第4个数(从左往右数)为( )A .11260 B .1840 C .1504D .13604. 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 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如图所示,例如, 明文1,2,3,4对应密文5,7,18,16. 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 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5.等比数列248log 3,log 3,log 3a a a +++的公比是___________.6.数列{}n x 满足2*111,()2k k k x x x x k N +==+∈, 则122012111111x x x ++++++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_.7.设数列{}n a 中,3111,2n n a a a +==,则{}n a 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____.8.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21(1,2,)n n S a n =-=,数列{}n b 满足113,k k k b b a b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9. 已知数列{}n a 满足对任意的*n ∈N ,都有0n a >,且()23331212n n a a a a a a +++=+++.(1)求1a ,2a 的值;(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 (3)设数列21n n a a +⎧⎫⎨⎬⎩⎭的前n 项和为nS ,不等式()1log 13n a S a >-对任意的正整数n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输入a,b,c,d22234m a bn b cp c d q d=+=+=+=输出m,n,p,q 结束 开始 第4题图10. 已知数列{}n a 满足: 112a =, ()()11312111n n n n a a a a ++++=--, 01a a n n <+;数列{}n b 满足: n b =21n a +-2n a (n ≥1).(Ⅰ)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Ⅱ)证明:数列{}n b 中的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11. 数列{}221221,2,(1cos )sin ,1,2,3,.22n n n n n a a a a a n ππ+===++=满足(Ⅰ)求34,,a a 并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21122,.n n n n na b S b b b a -==+++证明:当162.n n S n≥-<时,部分题参考答案9.(1)解:当1n =时,有3211a a =,由于0n a >,所以11a =.当2n =时,有()2331212a a a a +=+,将11a =代入上式,由于0n a >,所以22a =.(2)解:由于()23331212n n a a a a a a +++=+++, ① 则有()23333121121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②②-①,得()()223112112n n n n a a a a a a a a ++=++++-+++,由于0n a >,所以()211212n n n a a a a a ++=++++. ③同样有()21212n n n a a a a a -=++++()2n ≥, ④③-④,得2211n n n n a a a a ++-=+.所以11n n a a +-=.由于211a a -=,即当n ≥1时都有11n n a a +-=,所以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故n a n =.10. 解:(Ⅰ)由题意知,()2212113n n a a +-=-令21n n c a =- 则123n n c c += 又211314c a =-=, 则数列{}n c 是首项为134c =,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即13243n n c -⎛⎫=⎪⎝⎭故11223232114343n n n n a a --⎛⎫⎛⎫-=⇒=- ⎪⎪⎝⎭⎝⎭又1102a =>,10n n a a +<,故()11321143n n n a --⎛⎫=-- ⎪⎝⎭(Ⅱ)假设数列{}n b 中的存在三项r s t b ,b ,b (r s t <<)按某种顺序成等差数列.,由于数列{}n b 是首项为114b =,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于是有r s t b b b >>,则只可能有2s r t b b b =+成立。
2021年最新高中数学竞赛教材讲义第五章数列教师版
x0 成立,则称 x0 为 f ( x) 的
定理 1 设 f ( x) ax b( a 0,1) ,且 x0 为 f (x) 的不动点, { an } 满足递推关系 an f ( an 1) ,
n 2,3, ,证明 { an x0} 是公比为 a 的等比数列。 例 1 已知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且 Sn n 5a n 85 , n N *
an 与前 n 项和 Sn 是确定次数的多项式 (关于 n 的 ),先设出多项
(3) 裂项相消法:其出发点是 an 能写成 an=f(n+1)-f(n) (4) 化归法:把高阶等差数列的问题转化为易求的同阶等差数列或低阶等差数列的问题,达到简化的目的
例 1.数列 { an} 的二阶差数列的各项均为 16,且 a63=a89=10,求 a51
例 2.一个三阶等差数列 { an} 的前 4 项依次为 30,72,140,240,求其通项公式
解:由性质 (2), an 是 n 的三次多项式,可设
A B C D 30
A1
8 A 4 B 2C D 72
B7
解得
27 A 9 B 3 C D 140
C 14
64 A 16 B 4 C D 240
D8
(3) 如果数列 {an} 是 p 阶等差数列,则其前 n 项和 Sn 是关于 n 的 p+1 次多项式
5.高阶等差数列中最重要也最常见的问题是求通项和前
n 项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差分方程的求解,解决问题的基
本方法有:
(1)逐差法:其出发点是
n1
an=a1+ (ak 1 ak )
k1
(2) 待定系数法:在已知阶数的等差数列中,其通项 式的系数,再代入已知条件解方程组即得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竞赛教案课件 数列
课题: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列(第一课时)》是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上)第 3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作用:数列是在紧接着第二章函数之后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使他们了解不仅可以有自变量连续变化的函数,还可以有自变量离散变化的函数;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变动地、直观地研究数列的一些问题,以便对数列性质的认识更深入一步。
数列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数列还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
所以说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尝试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有关对应的知识和概念,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形成并掌握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并通过数列与函数的比较加深对数列的认识。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的确定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本章的基础,为了本章后面知识的学习,首先必须掌握数列的概念,其次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研究后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灵魂,所以本节重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 数列概念及其通项公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要求学生从一个数列的前几项或相邻的几项来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na,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数列的通项与项数n之间的关系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本节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难点:建立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克服难点,办法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数列的前几项的特点,在观察和比较中揭示数列的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五)──数列高中数学竞赛讲义(五)──数列一、基础知识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1, a2, a3,…,a n或a1, a2,a3,…,a n…。
其中a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是关于n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表示{a n}的前n项和,则S1=a1, 当n>1时,a n=S n-S n-1.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 n+1-a n=d(常数),则{a n}称为等差数列,d叫做公差。
若三个数a, b, c成等差数列,即2b=a+c,则称b 为a和c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b-d, c=b+d.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a1+(n-1)d;2)前n项和公式:S n=;3)a n-a m=(n-m)d,其中n, m为正整数;4)若n+m=p+q,则a n+a m=a p+a q;5)对任意正整数p, q,恒有a p-a q=(p-q)(a2-a1);6)若A,B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An2+Bn.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则{a n}称为等比数列,q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a1q n-1;2)前n项和S n,当q1时,S n=;当q=1时,S n=na1;3)如果a, b, c成等比数列,即b2=ac(b 0),则b叫做a, c的等比中项;4)若m+n=p+q,则a m a n=a p a q。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和实数A,若对任意的>0,存在M,对任意的n>M(n∈N),都有|a n-A|<,则称A为n→+∞时数列{a n}的极限,记作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的公比q满足|q|<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S n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n),若:(1)p(n0)成立;(2)当p(n)时n=k成立时能推出p(n)对n=k+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n)对一切自然数n≥n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n),若:(1)p(n0)成立;(2)当p(n)对一切n≤k的自然数n都成立时(k≥n0)可推出p(k+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n)对一切自然数n≥n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ax n-1+bx n-2,设它的特征方程x2=ax+b 的两个根为α,β:(1)若αβ,则x n=c1a n-1+c2βn-1,其中c1, c2由初始条件x1, x2的值确定;(2)若α=β,则x n=(c1n+c2) αn-1,其中c1, c2的值由x1, x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
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1 试给出以下几个数列的通项(不要求证明);1)0,3,8,15,24,35,…;2)1,5,19,65,…;3)-1,0,3,8,15,…。
【解】1)a n=n2-1;2)a n=3n-2n;3)a n=n2-2n.例2 已知数列{a n}满足a1=,a1+a2+…+a n=n2a n, n≥1,求通项a n.【解】因为a1=,又a1+a2=22·a2,所以a2=,a3=,猜想(n≥1).证明;1)当n=1时,a1=,猜想正确。
2)假设当n≤k时猜想成立。
当n=k+1时,由归纳假设及题设,a1+ a1+…+a1=[(k+1)2-1] a k+1,,所以=k(k+2)a k+1,即=k(k+2)a k+1,所以=k(k+2)a k+1,所以a k+1=由数学归纳法可得猜想成立,所以例3 设0<a<1,数列{a n}满足a n=1+a, a n-1=a+,求证:对任意n∈N+,有a n>1.【证明】证明更强的结论:1<a n≤1+a.1)当n=1时,1<a1=1+a,①式成立;2)假设n=k时,①式成立,即1<a n≤1+a,则当n=k+1时,有由数学归纳法可得①式成立,所以原命题得证。
2.迭代法。
数列的通项a n或前n项和S n中的n通常是对任意n∈N成立,因此可将其中的n换成n+1或n-1等,这种办法通常称迭代或递推。
例4 数列{a n}满足a n+pa n-1+qa n-2=0, n≥3,q0,求证:存在常数c,使得·a n+【证明】·a n+1+(pa n+1+a n+2)+=a n+2·(-qa n)+=+a n(pq n+1+qa n)]=q().若=0,则对任意n, +=0,取c=0即可.若0,则{+}是首项为,公式为q的等比数列。
所以+=·q n.取·即可.综上,结论成立。
例5 已知a1=0, a n+1=5a n+,求证:a n都是整数,n∈N+.【证明】因为a1=0, a2=1,所以由题设知当n≥1时a n+1>a n.又由a n+1=5a n+移项、平方得①当n≥2时,把①式中的n换成n-1得,即②因为a n-1<a n+1,所以①式和②式说明a n-1, a n+1是方程x2-10a n x+-1=0的两个不等根。
由韦达定理得a n+1+ a n-1=10a n(n≥2).再由a1=0, a2=1及③式可知,当n∈N+时,a n都是整数。
3.数列求和法。
数列求和法主要有倒写相加、裂项求和法、错项相消法等。
例6 已知a n=(n=1, 2, …),求S99=a1+a2+…+a99.【解】因为a n+a100-n=+=,所以S99=例7 求和:+…+【解】一般地,,所以S n=例8 已知数列{a n}满足a1=a2=1,a n+2=a n+1+a n, S n为数列的前n项和,求证:S n<2。
【证明】由递推公式可知,数列{a n}前几项为1,1,2,3,5,8,13。
因为,①所以。
②由①-②得,所以。
又因为S n-2<S n且>0,所以S n, 所以,所以S n<2,得证。
4.特征方程法。
例9 已知数列{a n}满足a1=3, a2=6, a n+2=4n+1-4a n,求a n.【解】由特征方程x2=4x-4得x1=x2=2.故设a n=(α+βn)·2n-1,其中,所以α=3,β=0,所以a n=3·2n-1.例10 已知数列{a n}满足a1=3, a2=6, a n+2=2a n+1+3a n,求通项a n.【解】由特征方程x2=2x+3得x1=3, x2=-1,所以a n=α·3n+β·(-1)n,其中,解得α=,β,所以·3]。
5.构造等差或等比数列。
例11 正数列a0,a1,…,a n,…满足=2a n-1(n≥2)且a0=a1=1,求通项。
【解】由得=1,即令b n=+1,则{b n}是首项为+1=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b n=+1=2n,所以=(2n-1)2,所以a n= 0注:C1·C2·…·C n.例12 已知数列{x n}满足x1=2, x n+1=,n∈N+, 求通项。
【解】考虑函数f(x)=的不动点,由=x得x=因为x1=2, x n+1=,可知{x n}的每项均为正数。
又+2≥,所以x n+1≥(n≥1)。
又X n+1-==, ①X n+1+==, ②由①÷②得。
③又>0,由③可知对任意n∈N+,>0且,所以是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所以,解得·。
注:本例解法是借助于不动点,具有普遍意义。
三、基础训练题1.数列{x n}满足x1=2, x n+1=S n+(n+1),其中S n为{x n}前n项和,当n≥2时,x n=_________.2. 数列{x n}满足x1=,x n+1=,则{x n}的通项x n=_________.3. 数列{x n}满足x1=1,x n=+2n-1(n≥2),则{x n}的通项x n=_________.4. 等差数列{a n}满足3a8=5a13,且a1>0, S n为前n项之和,则当S n最大时,n=_________.5. 等比数列{a n}前n项之和记为S n,若S10=10,S30=70,则S40=_________.6. 数列{x n}满足x n+1=x n-x n-1(n≥2),x1=a, x2=b, S n=x1+x2+…+ x n,则S100=_________.7. 数列{a n}中,S n=a1+a2+…+a n=n2-4n+1则|a1|+|a2|+…+|a10|=_________.8. 若,并且x1+x2+…+ x n=8,则x1=_________.9. 等差数列{a n},{b n}的前n项和分别为S n和T n,若,则=_________.10. 若n!=n(n-1)…2·1, 则=_________.11.若{a n}是无穷等比数列,a n为正整数,且满足a5+a6=48, log2a2·log2a3+log2a2·log2a5+ log2a2·log2a6+ log2a5·log2a6=36,求的通项。
12.已知数列{a 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数列{}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且b1=1, b2=5, b3=17, 求:(1)q的值;(2)数列{b n}的前n项和S n。
四、高考水平训练题1.已知函数f(x)=,若数列{a n}满足a1=,a n+1=f(a n)(n∈N+),则a2006=_____________.2.已知数列{a n}满足a1=1, a n=a1+2a2+3a3+…+(n-1)a n-1(n≥2),则{a n}的通项a n=.3. 若a n=n2+, 且{a n}是递增数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4. 设正项等比数列{a n}的首项a1=, 前n项和为S n, 且210S30-(210+1)S20+S10=0,则a n=_____________.5. 已知,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6.数列{a n}满足a n+1=3a n+n(n∈N+) ,存在_________个a1值,使{a n}成等差数列;存在________个a1值,使{a n}成等比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