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明戏曲中的两个蒙古语词
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特点及作用
![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特点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a770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a.png)
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特点及作用元明戏曲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文化交流的时期。
在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运用广泛且频繁,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本文将从词汇来源、表达方式、文化融合和艺术创新等方面来探讨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特点及作用。
首先,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特点表现在词汇来源上。
元明时期,中国与西亚、欧洲等地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外来词汇因此大量涌入中国,为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些外来词主要包括阿拉伯、波斯、蒙古以及欧洲等地的词汇。
在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来源多样,扩充了词汇的种类和数量,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力。
其次,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特点还表现在表达方式上。
元明戏曲中外来词以吐谷浑为代表,采用了音译的方式,将外来词的音节音韵转化为中文的音节音韵,并且根据汉语的语音特点进行音变。
这种表达方式既保留了外来词的原意,又符合汉语的语音规律,使外来词在元明戏曲中能够融入到剧本、唱词、表演等各个方面,形成戏曲独特的风格。
第三,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特点还表现在文化融合上。
元明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活跃,不仅借鉴了外来词汇,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思想、艺术和表演方式,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
元明戏曲中的外来词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剧目和角色形象。
比如,在元明戏曲《西华山》中,融入了摩尼教的神话故事和文化元素,使剧目更具神秘色彩和宗教氛围。
另外,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特点还表现在艺术创新上。
元明戏曲通过引入外来词汇,拓宽了传统剧目的题材和风格,为戏曲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外来词的加入使得元明戏曲能够更好地表达戏剧情节、塑造角色形象,增强了戏曲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同时,外来词的运用也鼓励了元明时期戏曲剧作家和演员的创新精神,推动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元明戏曲中外来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来源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音译变化、文化融合的丰富性和艺术创新的启示性。
外来词为元明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语言和文化资源,使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互相影响。
关于古曲《摩诃兜勒》的读音问题
![关于古曲《摩诃兜勒》的读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fe475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5.png)
80关于古曲《摩诃兜勒》的读音问题乌兰杰(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摘 要:古曲《摩诃兜勒》曲名的含义,学术界存在着多种解释,尚未取得共识。
为此,本人在这篇短文中提供两则资料。
对于如何正确解读《摩诃兜勒》乐曲的名称问题,或许有所裨益。
关键词:古曲;摩诃兜勒;曲名含义;解读案例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9)01-080-03收稿日期:2019-01-07项目基金:本文为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音乐乐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DD22)系列研究论文。
作者简介:扎木苏(1938-),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人。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员,博导。
一、关于古曲《摩诃兜勒》读音的两则资料《摩诃兜勒》是汉代西域乐曲。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出使西域,获得《摩诃兜勒》一曲,并将其带回长安。
《晋书•乐志》记载:“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
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一曲。
”后来,宫廷音乐家李延年据此曲编写军乐,即所谓“新声二十八解”。
那么,所谓《摩诃兜勒》一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1940年,我国著名老一辈蒙古学家韩儒林先生,发表长篇论文《突厥官号考》。
其中曾对“莫贺咄”一词做了详细考证。
韩先生说:"莫贺弗与莫贺咄(Baghatur)之字根当同出于莫贺(Bagha),蒙文Bagha 译言幼也,殆有少壮之竟欤?”[1](235)“莫贺咄”的词根是“莫贺”,为什么是蒙文“Bagha”(巴嘎)呢?原来,按照秦汉时期的读音,“莫贺”的发音应该是“巴嘎”。
据此,“摩诃兜勒”和“莫贺咄”,两者应该是同一个词汇。
两千多年来,“摩诃兜勒”作为专用名词,已形成一个连续发展链条:从西汉时期的“摩诃兜勒”到隋唐时期的“莫贺咄”与“莫贺弗”;再过渡到蒙元时期的“把阿秃儿”与“把都儿”。
其写法虽然有所不同,其实都是同一词汇的不同汉字拼写而已。
《元曲选》中的蒙式汉语
![《元曲选》中的蒙式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9ecca4d60740be1e640e9aa7.png)
《元曲选》中的蒙式汉语元朝时蒙古族的统治对中华文化产生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元杂剧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何?本文以《元曲选》为研究文本,对其中元朝首次出现的字词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从中看出文化交融的强大魅力。
标签:元曲选蒙式汉语一、语法类型的蒙式汉语蒙古族对汉语的影响,从宏观上看表现在语法层面,即句法结构的不同。
其具体的体现为蒙古语的说话是“主+宾+谓”的结构,并非我们通常的“主+谓+宾”。
所以受蒙古语影响,《元曲选》中的语音中也出现很多“主+宾+谓”结构的句子。
如:不免分付侍女们,安排酒果,亲自出洞迎接去咱。
《误入桃源》第二汉语的语法应为“亲自出动去迎接”,受蒙古语影响,文本中为“迎接去”。
如果没有意识到蒙式汉语的这一特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逐字翻译所导致的语句不通,从而影响对文本的理解及深入的研究。
二、词汇类型的蒙式汉语蒙古族对汉语的影响,还直接表现在蒙古词语的影响,即在剧作中直接出现蒙古语。
这些词往往是研究元杂剧时的难点,没有蒙语的学习很难对含有蒙语词的句子进行正确理解。
笔者将这些词分为以下两类:1.蒙古语音译对于直接由蒙式汉语音译而成的词语这方面的研究中,方龄贵先生的《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一书中已经做了及其详细的分析,笔者便不在此处班门弄斧,仅罗列几例用以佐证论文观点。
如“哈喇”一词在《元曲选》中共出现了7次,他音译之前对应的蒙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当为“杀”。
具体文本如下:不如送他去汉朝哈剌,依还的甥舅礼,两国长存。
《汉宫秋》第三折依着我的愚见,只消差人赚将韩信到来,哈喇了就是,打甚么不紧。
《赚蒯通》第一折但那杨景是一个郡马,怎好就是这等自做主张,将他只一刀哈喇了。
《谢金吾》第三折我如今着我大的孩儿费得雄,他也是个好汉,常在教场中和小的们打髀殖耍子,我如今着人叫他来,着他诈传平公的命,将伍员赚将来,拿住哈喇了,俺便是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伍员吹箫》第一折除死无大灾,饶便饶,不饶把俺两口儿就哈喇了罢。
蒙古语中汉语借词释例
![蒙古语中汉语借词释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95bded524de518964b7d5a.png)
=词汇研究>蒙古语中汉语借词释例X方龄贵(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关键词]蒙古语;汉语借词;释例[摘要]蒙元一朝,统治中国近百年,长期以来,蒙、汉两族人民杂居共处,交往频繁,互为倚存,在语言上也互有影响,历元、明至清代,在古典戏曲中吸收了不少蒙古语,年来已有专书对此加以论证,同时在蒙古语中也存在着大量汉语借词,本文检出其中四十三个见于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考说,作为释例。
[中图分类号]H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10(2004)03-0110-0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的。
蒙元一朝,自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宋德礻右二年)下临安灭宋至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顺帝退出大都元亡,统治全国约百年来,其间蒙、汉人民杂居共处,交往频繁,互为倚存,从语言上说,也彼此沟通借用,影响且及于明、清两代,其例非一。
前曾撰为5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6、5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6,检出古典戏曲中所见蒙古语词近二百事,并旁及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有关各等语,这是一个方面。
另方面,在字书及中外史料中,不难发现在蒙古语中同样也吸收了许多汉语借词,斯亦不可无考。
爰据随手札录所得,就其中部份分门别类,略加排比考证,成5蒙古语中汉语借词释例6,以当初探。
须要说明的是:释例原则上限于元、明至有清一代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当然不排除有些借词至今仍在沿用),其次,所举语词除汉语借词外,有的还有相应的其他语词,如-炮.,除借用汉语鲍、炮外,并有蒙古语/斡儿兀儿0(见涵芬楼本5华夷译语6器用门)。
凡此之类,就一概不另加著录了。
一、人物门1、王5元朝秘史6第一三四节:汉字标音蒙语王捏列,旁译/王名分0,按/王0乃汉语借词。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室编5蒙汉辞典6第1380页: Wang王(下文所引5蒙汉辞典6均属此本),柯瓦列夫斯基(J.E.Kow alewski)5蒙俄法辞典6第2664页:vang汉语王,又据陈宗振等编著5中国突厥语族语言词汇集6,此语亦见于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塔塔尔语、图佤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拾遗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拾遗](https://img.taocdn.com/s3/m/2a74af3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3.png)
作者: 方龄贵
出版物刊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页码: 49-63页
主题词: 蒙古语文;元明戏曲;成吉思汗;教育学院学报;译语;辞典;元史;汉语;维吾尔语;胡同
摘要: <正> 往年撰为《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正续篇,①检出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百零三事,后在《读曲札记》一文中,又复检出二事,②嗣获读时贤论“把式”、③“胡同”④等蒙古语考证之文,个人亦翻检续有所得,因成《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拾遗》,仍抒所见,以就正于有道。
一狮蛮闼狮蛮在元明小说中,讲到武将的披挂,往往见有腰系“狮蛮带”云云,而未见确解。
现据随手札录所得,排比考说如下:。
《全元曲》杂剧中的蒙古语词
![《全元曲》杂剧中的蒙古语词](https://img.taocdn.com/s3/m/1f95551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3.png)
《全元曲》杂剧中的蒙古语词高中课外元曲必读:全元曲269春风小桃初破蕊。
【双调】落梅风眉间恨,心上苦,口难言把脚尖儿分付。
乌靴上半痕鞋下土,忍轻将袖梢儿挪去。
楼台小,风味佳,动新愁雨初风乍。
知不知对春思念他,倚阑干海棠花下。
新秋夜,微醉时,月明中倚阑独自。
吟成几联肠断诗,说不尽满怀心事。
鸾凤配,莺燕约,感萧娘肯怜才貌。
除琴剑又别无珍共宝。
则一片至诚心要也不要?风流士,年少客,花无名帽檐羞带。
新来颇觉略分外,相思病等闲不害。
乾坤内,山共水,论风流古杭为最。
北高峰离不得三二里,回头看镂金铺翠。
【双调】水仙子赋妇人染红指甲凤华香染水晶寒,碎系珊瑚玉笋间,想别离拄齿应长叹。
污檀脂数点斑,记归期刻损朱阑。
锦瑟弦重按,杨家花未残,为何人血泪偷弹?柔荑春笋蘸丹砂,腻骨凝脂贴绛纱,多应泣血淹罗帕。
洒筼筜赪素甲,抹胭脂误染冰楂。
横象管跳红玉,理筝弦点落花,轻掐碎残霞。
丹枫软玉笋梢扶,猩血春葱指上涂,偷研点易朱砂露。
蘸冰痕书绛符,摘蟾宫丹桂扶疏。
潮醉甲霞生晕,碾秋磦琼素举,夹竹桃香符。
【双调】庆东原闲评论,猛三思,想海神庙错断了乔公事,则合赚他每烧钱裂纸,则合任他每焚香扣齿,不合信他每插状供祠。
人都说桂英痴,则我道王魁是。
【不知宫调】时新乐千里独行关大王,私下三关杨六郎,张飞忒煞强,诸葛军师赛张良。
暗想,这场,张飞莽撞,大闹卧龙冈,大闹卧龙冈。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皇宣授。
男儿得志秋,旌旗影里骤骅骝。
满斟,玉瓯,笙歌齐奏,喧满凤凰楼,喧满凤凰楼。
人活百岁七十稀,百岁光阴能几日。
光阴积渐催,穿了吃了是便宜。
唱著,舞著,终日沉醉,不饮是呆痴,不饮是呆痴。
迓鼓童童笆篷下,数个神翁年高大。
糍糕著手拿,磁瓯瓦带浑滓。
铺下,板踏,萝卜两把,盐酱蘸梢瓜,盐酱蘸梢瓜。
霎时相见便流恋,俊俏庞儿少曾见。
一朵白玉莲,端端正正在湖边。
细看,可怜,香风拂面,真乃是前缘。
套数【大石调】青杏子元宵明月镜无瑕,三五夜人物喧哗,水晶台榭烧银蜡。
笙歌杳杳,金珠簇簇,灯火家家。
元明清戏剧2(元杂剧)
![元明清戏剧2(元杂剧)](https://img.taocdn.com/s3/m/82cb276cf46527d3240ce044.png)
张生
• 又一个正统礼教 叛逆者的典型, 张生的形象在中 国古典文学史上 极具典型特征
红娘
• 是剧中最动人的形 象 ,她不过是一个卑 贱者,但她的聪明才 智不仅仅胜过了莺莺、 张生,也胜过了老夫 人。她是支持自由爱 情的正义者,王实甫 以满腔的热忱歌颂了 这个勇敢泼辣的卑贱 者。
• “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架一叶偏舟睡足,抖擞着绿 蓑归去。” • “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春 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 我处。”(白无咎《鹦鹉曲》) • 《西厢记· 叙事》中有“谢当今垂帘双圣祖”
《西厢记》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元成宗大德三 年到大德十一年之间 。
• 净:花脸,粗暴勇猛的人,绝大部分为男性, 少部分为女性
• 杂:各种各样的配角,如:孤(官员)、卜 儿(老年妇女)、孛儿(老翁)、徕儿(小 孩,又称小徕)
元杂剧在剧的末尾用两到四句对子来概括 全戏的内容,称“题目正名”,一般取它最 后的一句作为戏的全称
• 夏庭芝《青楼集》是第一部记载杂剧演 员的著作 • 钟嗣成《录鬼簿》是第一部为杂剧作家 立传的著作 ;还有无名氏的《录鬼簿续 编》,有学者认为是贾仲名所作 • 明代臧懋循的《元曲选》是第一部元曲 集 • 隋树森又编《元曲选外编》共162部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 深刻的现实主义描写中融和着积极浪漫主义 因素。 • 塑造了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 本色当行(内行)的语言,以个性化的戏剧 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 • 元杂剧的语言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关汉卿为 代表的本色派;另一类是以王实甫、白朴、 马致远为代表的文采派。
王实甫与《西厢记》
•
•
[ ]
• 董解元对《莺莺传》的改造:
1.在思想上,改变了原作对张生始乱终弃行 为的偏袒和对女性的偏见,突出了歌颂婚姻 自由的主题,使作品有了本质的提高; 2.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增添了不少人物, 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成 为正面形象,而且个性更为鲜明。 3.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 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 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
元明清名篇戏曲的背诵
![元明清名篇戏曲的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92e56139915f804d2b16c13d.png)
元明清背诵篇目总分上限为13分元代戏曲:1.《窦娥冤》第三折关汉卿【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可得2分)【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
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
〔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什么不紧。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三)
![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三)](https://img.taocdn.com/s3/m/a2eed2aff121dd36a32d82df.png)
2001 年 7 月 July. 2001
语言文学研究
编者按:王学奇先生所撰《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视角独到,用功颇勤,可补这方面工具书之不足。因文章较 长,本刊将在今年四期文科版中连载,敬请留意。
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三)
王学奇
(河北师范大学 中文系,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宋元明清戏曲作品中,时时采入少数民族语,世易时移,这些少数民族语成了阅读这类文学作品的
华夷译语器用门卢龙塞略卷十九二十译部上下卷所收译语车器门鞑靼译语器用门登坛必究卷二十二所载蒙古译语军器什物门武备志收蓟门防御考载蒙古译语皆呼箭元明间无名氏阴山破虏一白
第 23 卷第 4 期 Vol. 23 No.4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语言障碍,对于散见于各戏曲作品中的少数民族语汇集例句,兼采众说,为之诠释。共释词 149 个,连同附目 97 个,计 246 个。 关键词:宋元明清;戏曲;少数民族语;释义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1)04-0008-09
(接第 3 期) 扑哈 囗·无名氏散套《哨遍·大打围》 : “酥泛 酒银瓶锣锅里旋,盐烧肉钢签炭火上叉,打剌 酥哈剌扑哈 ,土思胡先把,蒙赤兔难拿。 ” (见 .. 明·郭勋辑《雍熙乐府》卷七) 扑哈,蒙语, 意为牤牛。钦定《元史语解》 : “布 哈,牤牛也。 ”屡见。 《华夷译语·鸟兽门》 “牯牛” 作“不花” 。 《鞑靼译语·鸟兽门》 、 《卢龙塞略》卷 十九、二十译部上下卷所收蒙古译语《兽畜类》同。 《登坛必究》 卷二十二所载 (蒙古) 译语 《走兽门》 : “牤牛”作“补哈”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 卷五“有补实用之国语”条所收蒙古语: “布哈,犍 牛也。 ”按:扑哈、布哈、不花、补哈,皆一词的不 同译音。哈剌扑哈,即黑色牤牛之意。参见“哈剌” 条(三) 。 乞塔 明· 朱有燉 《桃源景》 四[倘秀才]白: “ (净 云: )乞塔 苦温卯兀备打剌苏,额薛悟卯兀客 ..
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四)
![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四)](https://img.taocdn.com/s3/m/c6cda6f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70.png)
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四)王学奇【摘要】宋元明清戏曲作品中,时时采入少数民族语,世易时移,这些少数民族语成了阅读这类文学作品的语言障碍,对于散见于各戏曲作品中的少数民族语汇集例句,兼采众说,为之诠释.共释词149个,连同附目97个,计246个.【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01(023)006【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宋元明清;戏曲;少数民族语;释义【作者】王学奇【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编者按:王学奇先生所撰《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视角独到,用功颇勤,可补这方面工具书之不足。
因文章较长,本刊将在今年四期文科版中连载,敬请留意。
(接第4期)元明间·无名氏《阴山破虏》一、白:“温都赤齐列着晃眼枪刀,速胡赤肩担着宣花钺斧。
”明·黄元吉《流星马》二[干荷叶]白:“也麦、那颜、阿斤堆、引度赤来者备。
”温都赤,元代皇帝的侍卫官名。
亦译作云都赤、引度赤。
乃侍卫中之最亲信者。
《元史·兵志二》:“侍上带刀及弓矢者,曰云都赤、阔端赤。
”《元代白话碑集录·加封颜子父母妻懿旨碑》:“云都赤别不花,殿中喃忽里等有来。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一“云都赤”条:“国朝有四怯薛太官。
……中有云都赤,乃侍卫之亲近者。
虽官随朝诸司,亦三日一次,轮流入直。
负骨朵于肩,佩环刀于腰,或二人、四人,多至八人。
时若上御控鹤,则在宫车之前,上御殿廷,则在墀陛之下,盖所以虞奸回也。
虽宰辅之日觐清光,然有所奏请,无云都赤在,不敢进。
今中书移咨各省,或有须备录奏文事者,内必有云都赤某等。
”元·无名氏《货郎旦》三、白:“我死后,你去催趱窝脱银,就跟寻你那父亲去咱。
”同剧四折[九转]白:“这两个名下,欺侵窝脱银一百多两。
”窝脱(ortoq),《元史》作“斡脱”,突厥语ortaq的音译,意为合伙。
明代戏曲《流星马》中的蒙古语词续考
![明代戏曲《流星马》中的蒙古语词续考](https://img.taocdn.com/s3/m/e031c92b0b4c2e3f5727634e.png)
2 0 1 7年 8月
阴 山 学 刊
YI NS HAN AC ADEMI C J OURN AL
婿, 他 意下 如 何 ? ” 第 四折 : “ 谁 想我女儿 满堂娇 , 直至沙 陀, 救 将 黄廷 道 回来 了 。他 又 带他 个小 姐 , 唤做 茶茶 。 ” 茶 茶 一词 , 于元 明 戏 曲 中屡 见 , 多用 为蒙 古 、 女
真等 少数 民族女 性人 名 。见 于 戏 剧 者 , 例如 [ 元] 李 直夫 《 虎 头牌 》 第 一折 : “ 自小 便 能骑 马 , 何 曾肯 上 妆 台 ?虽然 脂 粉不 施 来 , 别 有 天 然娇 态 。若 问 儿 家 夫 婿, 腰 悬 大 将 金 牌 。 茶 茶 非 比别 裙 钗 , 说 起 风 流 无 赛 。 自家 完颜 女直 人 氏 , 名 茶 茶者 是也 。 ” _ 3 见 于元 代 散 曲者 , 例如无名 氏《 一 锭 银 带 过 大
逊, 奶 浆也 。即逊 必拉 , 《 纪 略》 作孙河 , 古 肃 慎 氏所 居之 水 。 ” 可证 满语 称乳 汁之 词 , 也 与 酥 的发音 极 为相 近 。此 外 , 古 籍 中 尚有 驼 酥 酒 、 牛 酥酒 等 词 , 其
关 于明代 黄元吉 所撰戏 曲《 黄 廷 道 夜 走 流 星 马》 ( 以 下简 称《 流星 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中前 人 未 曾考释 或释 有
疑义的蒙古语词 , 前在拙作《 明代戏 曲( 流星马) 中 的蒙古语词考》 中有所诠释 , 现复检出数条 , 略加 考证 , 以就正 于方 家 。
元代散曲《鹰犬从来无价》中的蒙古语词考
![元代散曲《鹰犬从来无价》中的蒙古语词考](https://img.taocdn.com/s3/m/d110f201a8114431b90dd83d.png)
摘
要: 元代散 曲《 鹰 犬从 来无价》 中有许 多蒙古语 词迄今 未见前人考释或释 有疑 义。考证 酥蜡 酒、 俺 吃
刺、 俺 亦剌 、 哈 必、 把 力、 五儿尺 、 五儿答 、 五鲁打、 绰 儿只、 火拔 必只等数条词语 , 有助于对 曲文的正确理解。
关键词 : 元代散 曲 ; 《 鹰 犬从 来无价》 ; 蒙古语词
马 儿上 齐旦 着 , 呀来 来 呀 来 呀 呀剌 , 兴 阑也 归去 , 心
足 也还 家 。
酥 蜡酒
酥蜡酒一词 , 诸书未见有释义者。该词是蒙汉
合璧 词 , 义 为 散酒 或 低 度 酒 。酥蜡 , 亦作 苏 拉 , 义 为 闲散 、 味淡等。 [ 清] 高赓 恩 《 绥 远 旗 志 》卷 十 “ 方 言 ・ 流 品类 ” : “ 苏拉, 闲散。 ” 《 蒙 汉 词 典 》: s u l a
近, 其 义相 同 , 均 谓驼奶 , 引 申亦指 乳 汁 、 酸奶 之类 的
饮料。 哈 必
[ 清] 徐珂《 清稗类钞 ・ 胥役类 ・ 的 , 从 头儿把 。一 个 胡论把 盏 ,
一
个胡论 闹那 , 那颜 扫 者剌 它叭 。海 达儿 兀者 , 母楞
纳 马 只尺 , 闹都答 剌 海呀 。
一
煞
母 楞 甲 口叭 , 幸 弹也叭 哩叭 马 , 那孩 儿把
撒难 当耍 , 必答 那奴 那 可 因牙 步 , 撒 银 都 峦不 毛 刺 ,
谓之镟 锅 ) 中加 热 的 习俗 , 谓 之 镟酒 , 或 即通 常 所 谓
筛酒 。[ 明] 黄元吉《 黄廷道夜走流星马》 ( 简称 《 流
星 马》 ) 第 二折 : “ 虽 不动俺乐 声喧 , 怎 比您 那 列 华
元明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
![元明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https://img.taocdn.com/s3/m/4c9047c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e.png)
作者: 王学奇 出版物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9-85页 主题词: 元明戏曲;译语;少数民族语;无名氏;汉语;蒙语;关汉卿;华夷;多民族国家;干荷叶
摘要: <正> 我国是以汉民族为主体逐渐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汉族和四境的少数 民族的接触从未断间过,因此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就不可避免地要互相渗透、吸收、融合。到蒙元 崛起北方,南并中原,统治了整个中国以后,胡、汉杂居,无所不在,从此,蒙语对汉语的影响,其深广程 度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语所不能比拟的。元·杜善夫诗云:' 吴疆连晋境,汉卒杂番兵。' 明·蒋一葵 《长安客话》卷五' 古渔阳' 条引都人白某过蓟州诗云:' 人烟多戍卒,市语杂番声。' 明·王世贞《曲 藻序》云:' 大江南北,渐染胡语,时时采入。' 所谓' 时时采入' 者,即指元明戏曲中采用了蒙语。因此, 我们今天读元明戏曲,对其中的蒙语,必须有所理解,才能进一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份宝பைடு நூலகம்遗产。 为此,就我目前所能解释的,依音序诠释部分词语如下,以为同道参考。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二)
![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二)](https://img.taocdn.com/s3/m/d4f69dd4bb4cf7ec4afed0d0.png)
哈撒 哈纚 明·朱有燉《桃源景》四[倘秀才]:“他道
哈.撒.呵,原来是问你;他道倒喇是歌一曲;他 道孛知是舞一回。”
明·汤显祖《牡丹亭》四十七[北清江 引·前腔]:“(老旦笑点头招丑介:)哈.纚.哈. 纚.。(贴:)要问娘娘。(丑笑介:)问什么?(老 旦扯丑轻说介:)哈.纚.兀该毛克喇,毛克喇。(丑 笑问贴介:)怎说?(贴作摇头介:)问娘娘讨 件东西。”
哈哩 明·朱有燉《桃源景》四[倘秀才]:“他回
去也道一声哈.哩.。” 明·汤显祖《牡丹亭》四十七[北尾]:“曳
喇曳喇哈.哩.。”
-2-
哈哩,蒙语,汉语曰“回”。《华夷译语·人事 门》、《卢龙塞略》卷十九、二十译部上下卷所收蒙 古译语《生灵门》,皆呼“回”为“哈里”,《鞑靼译 语·人事门》呼“回”为“合里”,《武备志》收《蓟 门防御考》载(蒙古)译语,呼“回”为“哈力”。 哈哩、哈里、合里、哈力,皆译音的不同用字,而 其义则一。《桃源景》剧且明言“他回去也道一声哈 哩”。皆其证。
-3-
第 23 卷第 3 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3 期
哈茶儿 哈搽儿 明·黄元吉《流星马》二[干荷叶]白:“民安
倚看大牙儿哈.茶.儿.铁儿高赤呵妈萨赤来者备。” 明·无名氏《万国来朝》二、白:“腾克
里唤做青天,哈.搽.儿.唤做地下,打剌酥唤做好 酒,紫皮蒜唤做忒剌。”
哈茶儿,一译“哈搽儿”,蒙语,汉语呼做“…… 里地”。《鞑靼译语·地理门》:“地:合札儿。”《至 元译语·地理门》:“地:合掣儿。”《华夷译语·地 理门》:“地:哈察儿。”《登坛必究》卷二十二所载 (蒙古)译语《地理门》:“地:噶扎儿。”《卢龙塞 略》卷十九、二十译部上下卷所收蒙古译语《地理 门》:“地曰哈札儿。”按:哈茶儿、哈搽儿、合札儿、 合掣儿、噶扎儿、哈察儿、哈札儿,音近义并同。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曰:“字虽异而声相近, 盖译语无正音故也。”
古典戏曲中的蒙古语词考四则
![古典戏曲中的蒙古语词考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491bf3678bd63186bdebbc84.png)
所谓达贼,是明军对河套地区蒙古军人的蔑称。 从缴获的水浑脱、毛口袋、皮水斗、皮袄、沙毡、毯子 等来考察,足见皮可可是蒙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品。
关于皮可可之蒙古语意义,有如下记载似可佐 证。一为《新 刻 校 正 买 卖 蒙 古 同 文 杂 字》:“背 壶, kükür,克克里。”[3]203一为《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四 十一“服物”:“库库尔,以皮为之,其形如壶,高二三 尺不等,以盛乳酒而斟酌之,其泄酒处斜出如鸟喙, 长可四五寸。”[4]克克里、库库尔与可可之发音十分 相近,记音用字不同,汉语借用时,省略了后面的舌 颤音而已。 其 具 体 形 制 和 作 用,《钦 定 皇 舆 西 域 图
又蒙古语称乳房为可可。〔明〕王鸣鹤《登坛必 究 · 身 体 门 》:“奶 乳,可 可。”[6]〔明 〕茅 元 仪 《武 备 志》收载《鞑靼译语·身体门》的记载相同 。 [7]391 或 写作 阔 阔。 如 《至 元 译 语 · 身 体 门 》:“奶 子,阔 阔。”[8]7又写作库可。如〔清〕高赓恩《绥远旗志》卷 十“方言·身体类”:“库可,奶头。”[9]458据此,《精忠 旗》和《关中奏议》中的皮可可,也可直译为皮做的 乳房或皮奶子,但 按 照 《钦 定 皇 舆 西 域 图 志 》和 《长 生殿》的记载,解释成皮背壶,感觉更准确一些。
元明戏剧中蒙古语词的文化解析
![元明戏剧中蒙古语词的文化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9862cd08a1284ac850435c.png)
词。20 年方先生又出版了《 01 古典戏曲中的外来语 词》在原来的基础上 , , 对古典戏曲作品中的外来语 进 行 了全 面 的整理 和考证 , 又补正 了 7个蒙古语 词 , 考证了 2 3个蒙 古语词 , 同时对 清代戏 曲 中的蒙 古语 和其 他外来 语也 进 行 了考证 , 其学 术分 量 和研 究 价
一
其 中的可罕 ( 皇帝 、 国王 )哈 敦 ( 、 皇后 、 人 ) 夫 等
、
带有鲜 明的游 牧文化特 征
元 明戏剧 中出现 的蒙古语 词汇作 为一种 融入汉 语世 界 的外 来语 , 蒙 古语 的词 汇系 统是 基 于其 草 而 原游 牧生产 生活 而 形成 的 , 出现在 元 明戏 剧 中 的蒙
* 收稿 日期 J0 0 4—1 [ 2 1 —0 0
词义 , 在蒙语和汉语中都使用 , 因为元代蒙古族皇 但 帝身 份的特殊性 , 很容 易被直 接使用 在汉语 中 , 而 从
形成语 言共 生现 象 。这 种 现 象 并 非 元 代 才 开 始 出
现, 早在北魏时期的民歌《 木兰诗》 中就 出现“ 可汗”
生现 象 。还有 一些野 生动物名 词与游 牧生 活都 密切 相关 , 汉语 中这类 名 词是 很 自然 借 用 过来 的 , “ 如 贴
各”在汉语 中的语义并不确定 ,海骝” 是“ , “ 则 合里
乌” 的直 接音译 ,哈叭 ” 是 音译 。在 音 译 词 汇 中 , “ 也
一
些 是 因为 汉语 中没 有相 对 应 的词 汇 , 一 些则 是 另
蒙语 中长期 习惯使 用 的 , 在元 代社会 广有影 响 。 并 这类 的蒙古语 词 主要 有 :
类别 蒙古语词 汉语词义 蒙古语词 汉语词义 职官 皇帝 必赤赤 掌管 文书 的人 娘子 、 皇 怯 薛 宿卫 、 护 后、 夫人 卫 、 班 轮 那颜 官、 官 秃 喇哈 质子军 、 代 员 、 官 长 替 、 班 散 铁里温 首领、 哈刺赤 执掌云月 为首 的 皂旗 的人 厶士 口日 太子、 贵族 弩杜花迟 管营盘的人 土实 库鲁干 扎撒 官员、 官吏 速胡赤 执掌斧钺 的人 女婿 、 驸马 温都赤 法令 、 法条 卜 儿赤 带刀 的人 厨子 可罕 哈敦
明代戏曲《黄廷道夜走流星马》中的蒙古语词再考
![明代戏曲《黄廷道夜走流星马》中的蒙古语词再考](https://img.taocdn.com/s3/m/e4b654c5d15abe23482f4d56.png)
2017年10月第30卷第5期阴山学刊YINSHAN ACADEMIC JOURNALOct.2017V〇1.30 No.5明代戏曲《黄廷道夜走流星马》中的蒙古语词再考胡云晖(包头市地方志办公室,内蒙古包头014060)摘要:明代戏曲《黄廷道夜走流星马》中,有许多蒙古语词迄今未见前人考释或释有疑义。
通过对备、杯着、扫者、哈答刺五者、那颜哈刺、咬儿赤刺、赤来者备、赤哩赤、哈仙、也麦、引度、五苦八、都恋等十数条词语 进行考证,以求对曲文的正确理解。
关键词:明代;《黄廷道夜走流星马》;蒙古语词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1869(2017)05 -0078 -05关于明代黄元吉所撰戏曲《黄廷道夜走流星 马》(以下简称《流星马》)中的蒙古语词,前在拙作 《明代戏曲〈流星马〉中的蒙古语词考》及《明代戏曲 〈流星马〉中的蒙古语词续考》中曾有所诠释,因剧 中未予涉及者尚多,复检出十数条,再加考证。
备备字在用作蒙古译语时,古籍中多释其义为“有”。
关于此,《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释之甚详: “备,蒙语,汉语‘有’的意思,《华夷译语•通用门》《鞑靼译语•通用门》《卢龙塞略》卷十九、二十译部 上下卷所收蒙古译语《通用门》皆译‘有’为‘备’。
《新刻校正买卖蒙古同文杂字》译‘有’为‘卑一 ’。
‘卑一'‘备’之长读也。
”[1]58所释甚是,惟一概释 之为“有”,似嫌笼统。
其字在本剧中用例甚多,而 其意义,则十分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为考释方便,分别引例如下:第二折:[正旦云]莽古歹,者古歹撒答哩备,哈敦扫者。
十列赤来,或林备,哈孩米虾,大轮米般 拾,哈来哈者孩,赛因者米食,塞艮打剌酥。
打剌酥 备,亦来五耶。
塞艮赛因,哈敦锁胡塌八杯。
”同折:“[通事云]那颜、哈敦、阿斤堆,虎林备,打剌酥亦迷,虎而赤、纳都知,虎儿、搠儿、牙秃罕、琶 巴、气茶。
”上引例句中的备字,均是放在名词之后,但其意 义,却不尽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茅元 仪. 武备志 [ M ] . 道 光活字 本. 内蒙 古大 学 图书馆.
〔3〕额尔 登泰, 乌云 达赉. 蒙 古秘史 校勘 本[ M ] . 呼 和浩特: 内蒙古 人民出版社, 1980.
〔4〕赛音 吉日 嘎拉, 沙日 勒岱. 成吉 思汗 祭奠 [ M ] . 郭永明译. 呼和 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7.
〔5〕道润梯步. 新 译简注. 蒙古 秘史[ M ] . 呼 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9.
〔6〕符拉基米尔 佐夫. 蒙古社 会制度 史[ M ] . 刘荣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
〔7〕富育光, 孟慧 英. 满 族萨满 教研究[ M ] .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1991.
这样 的例子在其他地方还 可以见到, 例如汉 语音 写 “罕乌 拉山”一词 语, 其 中“乌拉”即汉义 “山”, 之所 以 在 “乌 拉”之 后加 “山”, 是 考 虑到 汉族 不 明“乌 拉”的 意 思。
参考文献
〔1〕方龄贵 . 元明戏 曲中的 蒙古语 [ M ] . 上海汉 语大 词典出版社, 1991.
·36·
“执掌黑雕旗的人”, 难以从根本上谈清 要搞清此问题, 就必须深入考察“云月皂雕” 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换言之, 只弄清“哈剌赤”是
全体黄金氏族( 阿勒坛·兀鲁 克) 的成员 即成
吉 思 系的 台 吉和 诸 王—— 他们 有 时称 为 x ad( 合 惕, 即君汗, 王公, 诸王) —— 不论其相互关系如何, 他
赵文工
(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 方龄贵先生在《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一书中, 考 释了出现在元明戏曲中的 114 个蒙古 语词的汉义。这
一成果在学界功不可 没。然而某些结论还有商榷余地。本文拟就该 书考释的两个蒙古语词阐述个人意见。关于“哈剌 赤”, 方先生认为, 它的汉义为“执掌黑雕旗的人”, 而我认为, “哈剌赤”, 当指勇敢强悍的 兵士。方 先生在解释曲文中的 “莎可 只”这一蒙古语词时指出, “莎可只”中的“只”是汉语, 而 我的看法 是, “只”应看作是蒙 古语动词词 干“莎 可”之 后 的语法附加成分。
一、关于“哈剌赤”
语出《唐李靖阴山破虏》剧: 大小番 兵听我将 令, 人人 英勇, 个个 争先, 哈
剌赤招 展起云月 皂雕旗, 秃鲁赤 摆列着 朱缨画戟, 奴未 赤悬带着 宝剑雕弓, 速木赤 笑燃金钅比 凤箭, 温 都赤 齐列着晃 眼枪刀, 速胡赤肩 担着宣花 钅戊斧, 石
保赤高拿着铁爪苍鹰, 奴海赤双牵着金铃细犬。
不能令人信服。我的看法是, “只”应看作是蒙古
的动词后的助词“了”。“四”所对应的为蒙古语形 ·39·
由此看来, 我们在考释元明曲文中的蒙古语 词时, 也必须认真研究蒙古语词的附加成分所对 应的汉语音写文字。
注释
莎黑塔 罢, 是比莎 塔八、锁 陀八更 为准 确的汉 字 音写形式。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可参阅方龄贵先生《元明 戏曲中的蒙古语》一书, 第 242- 243 页。
〔11〕孙 玉溱. 元杂 剧中 蒙古 语曲白 [ J] . 中国 语文, 1982, ( 1) : 57- 59.
【责任编辑 彩娜】
Two Mongolian Words Found in Yuan and Ming Drama
Z HAO Wen-g ong
( A cademy of M ongolology , I nner M ongolia U niver sity , H uhhot, I nner M ong olia 010021, China)
Abstract In his bo ok M ongolian in the tr aditional op eras of Y uan and M ing dy nasties, M r . F ang L ing gui
ver ifies and int erpret s 114 M ongo lian w o rds appear in the tr aditio nal opera s o f Y uan a nd M ing dynasties and t his success can no t be neglected. Ho wev er , a fter r ea ding it, I feel that some of the ver ification and the int erpret atio n still have defects t hat can be discussed fur ther . T his article tr ies t o give the author ′s opinions abo ut tw o o f the M ongo lian w or ds ver ified and inter pr eted in the bo ok.
〔8〕巴 雅尔. 蒙古 秘史 ( 蒙 文版) [ M ] . 呼和浩 特: 内 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
〔9〕齐 木德道尔 吉. 与西 土默特 历史 相关的 几份 档 案 [ J] . 内 蒙古 大学学 报( 蒙文 哲社 版) , 1999, ( 1) : 6977 .
〔10〕清格尔泰. 蒙古语 语法[ M ] . 呼 和浩特: 内蒙 古 人民出版社, 1991.
关键词: 元明戏曲; 蒙古语词; 哈剌赤; 莎可只 分类号: H0- 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218( 2000) -06-0036-05
方龄贵先生在其《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1〕 一书中, 以深厚的功力、渊博的学识, 精辟地考释 了出现在元明戏曲中的 114 个蒙古语词的汉义。 这一成果在学界功不可没。然而拜读之后觉得, 其中某些论证仍 有缺陷, 某些结论还有商榷余 地。本文拟就该书考释的两个蒙古语词阐述个人 意见。
这段曲文中, 蒙古语词出现得较多: 哈剌赤、 秃鲁赤、奴未( 未, 当为“末”或“木”之讹) 赤、速木 赤、温都赤、速胡赤、石保赤、奴海赤。
方先生及前人已考释出以下蒙古语词的汉 义:
奴末赤: 弓手; 速木赤: 箭手( 其实, 奴末赤、速木赤实为一 人, 即弓箭手, 曲文可能因对仗所需, 才将一种职 司说成两种职司) ;
2000 年 11 月 第 32 卷 第 6 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f In ner M ongol ia U niversit y( Humanit ies and Social S ciences)
Nov, 2000 V ol . 32 N o. 6
关于元明戏曲中的两个蒙古语词
1. A bout "ha la chi" . M r . Fang co nsider s its Chinese meaning as " the o ne w ho takes char ge o f the Black haw k flag" while I t hink it refer s to br ave and fier ce so ldier s.
2. A bo ut "zhi" in "sha ke zhi". M r . Fa ng po ints out in his v erification and inter pr etat ion of t he co ntents o f the oper a t hat " zhi" in " sha ke zhi" is Chinese w hile my o pinion is that " zhi" should be co nsider ed a g ramma tical attachment after the M o ng o lia n v erb stem " sha ke" .
温都赤: 持刀兵士;
速胡赤: 持斧钅戊兵士;
石保赤: 架鹰兵士; 奴海赤: 牵犬兵士。
我认为, 以上释义均没有问题, 唯“秃鲁赤”
和“哈剌赤”两词尚有讨论的必要。关于“秃鲁
收稿日期: 2000-06-02 作者简介: 赵文工( 1947- ) , 男, 天津市人,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院, 副教授。
·37·
们总是父系的宗法氏族, 这个氏族不只是由亲族关 只看“哈剌赤——秃鲁赤”。根据布仁巴图先生的
列着”、“云月皂雕旗——朱缨画戟”也较好理解, ·38·
所用语音标写汉字为“周”、“抽”, 而不是“只”, 但
对其口语形式, 却存在着用“只”来音写的可能 语动词词干“莎可”之后的语法附加成分, 与蒙古
Key words : tradit ional opera ; M o ng o lia n w or d; ha la chi; sha ke zhi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