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古化欧自成一家_卞之琳诗艺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作 崇 与 崇 山
! 张 秋 瑰
样的失误不存在看不清楚的问题,一则可 “作祟” 由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再则 是一个 固定的词组, 它的意思大家都明白, 是比喻 坏人或坏的思想意识捣乱,妨碍事情顺利 “作崇” 进行。 而 则根本不是个词, 其所指为 何, 简直让人一头雾水。 无独有偶。几天之后, 另一男主播在播 报发生在河南省郑州市嵩山北路的一起爆 “嵩山” “崇山” 炸事故时, 又把 念做 。由于该 词涉及具体的街道名称,大多数听众不甚 熟悉, 也就没有什么反馈。可是笔者的家乡 恰好在郑州市, 因此, 对这个不足挂齿的小 小口误听来却是特别的刺耳。众所周知, 名 “五岳” “中岳” “嵩山” 扬天下的 之 即是 。 这是 连普通百姓都具有的人文地理知识,作为 专职传媒机构的从业人员,水平理应在此 之上。不知这错又从何而来% 假若真是由于 文字稿太过潦草, 难以辨认, 如此看来进入 直播间之前的准备工作需要细致再细致 了, 时效性的前提应该是准确性。其实, 不 以处处感受到古典诗的风味, 而且又了无 “化古 ” 痕迹, 这正是卞之琳 的高明之处。 四、 冲突与融合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 现代主义诗学是在完全不同的哲学和文化 背景下产生的。 它们毕竟是不同的诗学, 其 内涵是有差别的。卞之琳从他自己的诗美 学的追求出发, 企图融合中西诗学, 其矛盾 与冲突也是可想而知、 显而易见的。 从卞之琳诗歌的艺术形式来看, 可以 看到中西两大诗学原则的冲突与消解。 上 文提到,卞之琳的诗歌中特别注重汲取 “戏剧化 ” 手法, 但他又总是把戏剧化手法 和中国自身的传统诗学相比附、 相发明。 “我写抒情诗, 他说: 像我国多数旧诗一样 ‘意境 ’ ” 的传统式认识, 更贴近中国式的 。 他试图把戏剧化手法与中国的“意境 ”说 《长途 》 打通。 如 , 旷野、 蝉声、 西去的太阳、 低垂的杨柳、白热的长途,组成了挑夫的 世界。他的诗意看似繁复, 但又不是恣意 纵横,它们都由某种淡淡的情绪统一着, 具有共同的指向。 而且又在戏剧化的场景 中注重内部的响应、 连贯、 融合, 完全不像 后期象征主义诗歌那样破碎、 零散。可以 说, 卞之琳的思维是中国式的。 在我们看来, 卞之琳身兼中国古典诗
“非个人化 ” 地追求 的戏剧抒情效果, 取得 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来着重分析 《一个闲人 》 一下卞之琳的 : 太阳偏在西南的时候, + 一个手叉在 背后的闲人 + 在街路旁边,深一脚,浅一 脚 + 一步步踩着柔软的沙尘。 + 沙滩上脚印不算太少 + 长的、 短的、 杂 的都有 + 一个人赶了过去又一个 + 他不 管, 尽是低着头, 低着头 + 啊哈, 你看他的手里 + 这两颗小核桃, 多么滑亮 + 轧轧的轧轧的磨着…… + 哎! 磨掉了多少时光。 我们认为, 卞之琳首先设置了一个颇 “太阳偏西 + 一 具戏剧性的情景和场面, 即 个闲人 + 街路边,沙滩上的脚印 + 磨得滑 亮的核桃 ” 。 戏剧讲究的是动作。 只有在这 样特定的情景和场面中, 诗的戏剧化动作 才得以实现。那么, 如何在诗歌中追求戏 剧性的效果呢? 关键在于对叙述时态的处 理。确切地说,就是如何在诗歌中描写 “现在时 ” “戏 动作。 利昂・塞尔利安曾说: 剧现在时是从时间和地点上让事件更接 近读者, 使事件犹如在戏剧中更具直接 ”$ 在这首诗中,现在时的即刻性动作 性。 “手叉在背后 + 深一脚, 浅一脚 + 一步步 如 踩着 + 低着头 ” 等, 充分体现了戏剧化, 即 从主观的态度到客观的态度, 从作者个人 情感的介入到超然的写作态度, 从作者作 为叙述者到作品中人物变成叙述者。 卞之琳还将西方现代小说叙述视点 灵活多变的技巧引进诗歌创作, 在诗歌创 作中运用多种叙事口吻和叙事眼光, 因而 形成一种结构上角度变换、 层次交错的新 颖表达方式。 他曾进一步探索自述与客观 叙述, 独白、 旁白和对话, 自我与角色, 情 与景,人与事与物等错综组织在一起,形 成一种人称视点与情思层次不断转换的 《春城 》 多维结构体式,如《西长安街 》 、 、 《尺八 》 等, 这些诗篇的叙事视点和主体不 是固定的, 其中角色纷呈、 声部交错、 复调 抒唱,显示了一种宏大的艺术气魄,展现 了特殊的戏剧效果。 三、 中国古典诗学 有论者已经指出, 卞之琳的创作历程 大致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诗歌 (/% 年代末到 #$"0 年前后 ) ,卞之琳诗歌 中的现代主义因素很浓, 这是因为他深受 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但此后, 他的诗风 开始向古典和传统回归。 在向古典复归的 同时,卞之琳诗中的现代主义依然存在, 而且与传统结合得更加紧密。 其实无论前 期后期,中国古典诗词、古典主义对卞之 琳的诗歌创作都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 卞之琳在“化古 ”的方面有两个突出 !"

%&’()’ *&+*,-+)

之Baidu Nhomakorabea

%&’()’
*&+*,-+)
融 古 化 欧 自 成 一 家
# # # 卞 之 琳 诗 艺 赏 析
! 杨 华
一、 前言 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卞 之琳在现代文学史上, 特别是在中国新诗发 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袁可嘉先生曾 “从新诗流派的发展来看, 指出: 说卞之琳上 ‘ ’ ‘ ’ ‘ 承 新月 , 中出 现代 , 下启 九叶’ , 大致是 不错的。 这就形成了新诗优秀传统中与现实 主义诗派平行发展的另一条线, 卞之琳在其 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他和其他诗人一起 推动新诗从早期的浪漫主义、 象征主义, 到 ! ” 达中国式的现代主义。 在我们看来, 卞之琳诗艺的最大特色 就是融古化欧, 自成一家。卞之琳吸收了 从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到英美现代诗派的 营养, 又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诗歌 艺术创造性地融会贯通、中西合璧、独出 机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原则,创作 了一系列的诗歌精品。因而, 有评论者指 出, 卞之琳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打破了 固有的模式, 给中国现代诗坛带来了一股 清新之风, 播下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种 子, 取得了丰硕、 独特的艺术成就。 二、 西方象征主义 早在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期间, 卞之 琳就开始接触、 学习和翻译现代派文学。 大一他学的二外是法语, 这给他了解法国 象征主义诗歌提供了条件。 从 #$"% 年起, 卞之琳便开始零星地译介现代派文学。 毕 “ 业之后,他就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 翻译 家” , 走上了大规模译介的道路。 他曾发表
了大量严谨、流畅、生动而富于意味的译 作,被王佐良先生称作“倾听来自西欧的 " 在上世纪二 几乎全部有新意的芦笛声 ” 。 三十年代的中国, 许多作家都曾受过外国 的影响, 卞之琳也毫不例外。他作为一名 优秀的翻译家与他的诗名并行不悖。 在译 诗的背后, 卞之琳较全面系统地接受了西 方象征主义的诗学原则, 在个人创作中便 自觉或不自觉地深受影响, 写下了不少的 现代主义诗作。 卞之琳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艺术特征 的关注和借鉴, 却又不是偶然。 其主要原因 在于, 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注意意象, 讲究含 蓄的特征和形式的观念,这与中国古典诗 歌有很多暗合之处。而卞之琳从小就是在 “最初读 古典诗词的学习中长大的。因而, ‘现代主义文学’ 到二十年代西方 还好像一 # 其次, 西方 见如故, 有所写作不无共鸣。” 象征主义诗歌的纯诗化倾向为正处于新旧 交替的失范状态、亟待寻求发展的中国新 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且与中国现代 诗人注重内心表现的诗美原则相契合。 那么, 象征主义诗学原则对卞之琳有 何影响呢?卞之琳又是怎么接受的呢? 西方象征主义诗人十分注重对音乐 美的追求,他们强调诗歌与音乐的平等 《黄昏的和谐 》 性。 如波德莱尔的诗歌名篇 中用一系列象征意象, 构造了一个音乐与 清香汇合的黄昏奏鸣曲。 该诗在形式组合 “连环诗体 ” 上采用了一种 , 每节第二行和 第四行都在下一节的第一行和第三行重 现, 全诗交叉押韵, 造成一种反复咏唱、 回 环复沓的旋律美。 卞之琳早期仿效魏尔仑式的密集的 音韵, 并注重音节的韵律特征。虽然他后 来转向玛拉美式的刻意追求理趣的诗路, 但在诗歌形式上对诗歌音乐节奏的尝试 《白螺壳 》 与探索并没有改变。 他的名作 是 仿效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的诗歌《&’()*》 的韵式而作的交错押韵诗。欣赏如下, 韵 “’ ” 脚用字母 等标示。 “空灵的白螺壳,你 ’ + 孔眼里不留纤 尘, , + 漏到了我的手里。’ + 却有一千种感 情; , + 掌心里波涛汹涌, - + 我感叹你的神 工,- + 你的慧心啊,大海,. + 你细到可以 穿珠! * + 我也不禁要惊呼:* ‘ + 你这个洁 癖啊, 哎! ’ .” 整首诗就是以这种交错押韵的形式 出现,给人一种音乐美感,读起来琅琅上 口, 是音乐美的典范。 象征主义诗人信奉“非个人化 ”的理 论,反对自我表现,主张现代诗对个性作 最少要求, 对艺术作最大要求。 卞之琳在他早期的诗歌创作中, 自觉
由于条件所限, 笔者日常接触最多的 大众媒体形式是广播。 一部半导体携带方 便,信息及时,给我的生活带来许多知识 和乐趣。 可是在听广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播 音员或者主持人的“口误”被我“不幸”听 “中 到。 比如说颇有权威的国家级某电台的 国之声” 是我最喜欢听的节目之一。 前不久 某女新闻主播在播报新闻的时候把 “这都 表现, 第一, 就是意境的融化, 即善于将古 典诗词的意境现代化。 这种例子在他的创 《无题 》 作中比比皆是。例如 : “ 我们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 &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房间 & 以感谢你 必用渗黑纸轻轻的掩下 & 叫字泪不玷污你 写给我的信面。 ” 在这一首诗里, 卞之琳融入了李商隐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摧成墨未浓 ” (李 《无题 》 商隐 第十首 ) 的意境, 把爱情的微 妙和含蓄写得十分逼真和动情。 卞之琳“化古 ”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对 传统诗歌艺术要素的汲取。 他曾把传统诗 词的特质概括为:诗的评议必须极其精 练, 少用连接词, 意象丰满而紧密, 色泽层 迭而浓淡入微,重暗示忘说明,言有尽而 意无穷。 这些要素几乎都渗透到卞诗的艺 “古典派 ” 术风格中去了。他甚至以 自居, 其实就是指这种明净、 严谨、 完美、 凝重的 艺术作风, 他的大部分诗作都带着或多或 少的传统因素。无论是意境上, 还是语词 上、技巧上,他的诗歌讲究工整对偶,如 《断章 》 “绝句 ” 一首 , 被誉为现代 。 总之,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虽然以新诗 的面目出现, 但他的大多数新诗都已在古 典诗词的艺术中淘洗过、浸润过,因而可 !!
新 闻 爱 好 者 !""#・$
!"#$%#
&"’&()’%
杂谈与随笔
!"#$%# 是由于……思想在作祟”中的最后两个字 “作崇” 念成了 。在该条新闻播出后的几分 钟内有超过十个的听众通过电话或者用手 机短信的方式, 指出了这一错误 " 该台随后 加以公布, 作了更正, 并解释说此错误是由 于播报人员未看清 # 。 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 “雪聪” 亮的, 群众的耳朵也是 的呀$ 其实这 &"’&()’% “作祟” “嵩山” 论是 还是 , 都可算得上是日常 生活的常用词语,并不是百年难遇一回的 生冷怪僻的字词。权威的国家级电台犯这 样的低级错误, 实在让人觉得无奈。读错字 的表象背后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文 化积累的薄弱、相关知识的匮乏以及业务 素质的缺失呢% 另外,该台有些栏目改为直播形式, 通过手机短信和听众朋友形成互动, 增强 了节目的活泼风格, 这也是吸引更多听众 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这必须以表意正确为 前提, 否则再精美多变的形式也经不起推 敲。有些主持人在遣词造句上缺乏推敲, 还造成了其他方面的一些错误。 随手举两 “ 手机短信架起了我 个刚刚听到的例子: ” " 距离应该被 们和听众朋友之间的距离。 “关于巴黎 缩短, 而架起的该是桥梁吧 # 。 一些机场坍塌造成事故的消息, 欢迎您发 ” 送短信谈谈自己的看法。 " 无意间的量词 错误听后吓人一跳, 还以为同一时间有几 个不同的机场发生事故呢 # 。 可以说,这样的口误本身不算大,但 影响却不小。毕竟, 声音是广播媒体的唯 一表现形式, 对于能够正确辨识的听众还 好些,对于另外一些不明就里的听众,尤 其是青少年人群, 则危害大矣。 编校: 张红玲 学传统和西方象征主义之两学, 两学的某 些矛盾和冲突固然客观存在, 但在卞之琳 的诗学世界里体现更多的是融合。 也许正 因为有了差异和冲突, 才具备更广阔的消 解、融合和创造的空间,卞之琳正是走上 了这样一条融古化欧的创新之路, 成长为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杰出代表。
参考文献: 《卞之琳与诗艺术 》 〔’ 〕 , 石家庄: ! 袁可嘉 河北教育出版社, ())* 。 《卞之琳评传 》 〔’〕 , 重庆: 重庆出 " 陈丙莹 版社, ())) 。 《雕虫经历・自序 》 〔’ 〕 , 北京: 人 # 卞之琳 民文学出版社, ()+) 。 〔’ 〕 , $ 利昂・塞尔利安《现代小说美学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 参阅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 〕 钱理群等 , 北 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现代诗导读 》 〔’〕 孙玉石等 , 北京: 北京大 学出版社, ())* 。 《论卞之琳的新智慧诗 》 〔 -〕 王泽龙 , 文艺研 究 . ())/0 " 1 # 。 《卞之琳著译研究 》 〔’〕 张曼仪 , 香港: 香港 大学出版社, ()), 。 《探险的风旗 》 〔’ 〕 张同道 , 合肥: 安徽教育 出版社,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