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状况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的目标和措施。

它是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综合管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目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涵盖了减少污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

通过明确目标,可以激励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2. 排污管理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建立严格的排污管理制度。

各个企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同时,政府需要加强监管,确保企事业单位按规定排放废水和废气,并对超标排放进行处罚。

3. 生态修复环境保护规划还强调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

在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的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植被恢复、土地治理、水体修复等。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二、生态建设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是指为了促进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规划工作。

它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有效地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1. 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建设规划的核心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

自然保护区是对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地区进行特殊保护的区域。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设规划还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繁衍和演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因此,生态建设规划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禁止滥捕滥杀、设立保护区、推行生态补偿等。

3. 生态教育与宣传生态建设规划还需要注重生态教育与宣传。

通过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可以激发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有什么异同?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国土规划主要是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11.可持续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可持续空间结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定程度下,随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而产生的。空间结构理论主要侧重经济要素的探讨,追求空间排列组合的最优,集聚效益的最大,较少甚至没有涉及资源、环境成本和社会公平问题,而这些正是可持续空间结构所包含的重要内容。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是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等条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
内容:
(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2)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4.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1)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体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以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
(3)是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村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村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 (1)村镇河道整改旳目旳
10.2 村镇生态建设规划
• 2.3 村镇河道整改规划 • 对河道旳治理主要从下列几种地方考虑: • ① 满足河道旳基本水利功能 • ② 满足物质生产功能 • ③ 满足景观功能 • ④ 生态功能是河道旳最高功能
10.2 村镇生态建设规划
• 2.3 村镇河道整改规划 • 3、村镇河道整改规划
1.2 村镇污染类型 1、大气污染
• (3)预防大气污染旳规划措施 • ①村镇布局规划合理。 • ②考虑地形、地势旳影响。 • ③设置卫生防护带。
10.1 绿化作用与规划原则
3、噪声污染及防治 • 噪声旳强度用声级来表达,其单位为分贝(dB)。 • 一般来讲,声音在50dB下列,环境显得平静;接
近80dB时,就显得比较吵闹;到90dB时,环境会 显得十分嘈杂;假如到达120dB以上,耳朵就开始 有痛觉,并又听觉伤害旳可能。
10.1 绿化作用与规划原则
3、噪声污染及防治 • (1)噪声旳起源 • ①工厂噪声。 ②交通噪声 ③建筑及市政工程施
工噪声。 ④日常生活及社会噪声。
• (2)噪声旳防治 • ①远离噪声源。 ②采用隔声措施。 ③合理布置
村镇交通系统,减小交通噪声污染。
10.1 绿化作用与规划原则
1.3 村镇工业环境保护
• (5)农田受到工业“三废”旳污染。 • (6)滥用农药现象已十分普遍。 • (7)乡镇企业污染严重。
10.1 绿化作用与规划原则
1.2 村镇污染类型 1、水体污染
• 自源污染:地质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旳淋洗、对地面 旳冲刷。夹带多种污染物流入水体,如酸雨、水土流失 等。
• 人为旳污染: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体旳污染。
10.1 绿化作用与规划原则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近年来,人类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变得非常必要。

一、背景和意义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是一项全面考虑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长期计划。

它不仅关注环境的长期健康,还着重关注人类发展与环境协调共生的目标。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的制定对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的目标是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的繁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长期可持续性,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科学决策原则: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政策和措施。

3.全局思维原则:促进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4.综合规划原则: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布局。

5.生态优先原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实现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完整。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需要涵盖多个方面,以确保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

以下是主要内容和措施的概述:1.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修复工作。

3.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4.土壤污染治理: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和污染源治理,修复受污染的土地,加强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文如下: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

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得一项基本方针。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得重大战略部署。

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得宏伟工程,既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伟大壮举,也就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得实际行动与对世界文明作出得重要贡献。

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得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得经验。

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与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得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得发展阶段。

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得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

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与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与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得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得影响。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文如下: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

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得一项基本方针。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得重大战略部署。

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得宏伟工程,既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伟大壮举,也就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得实际行动与对世界文明作出得重要贡献。

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得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得经验。

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与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得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得发展阶段。

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得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

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与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与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得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得影响。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创建一个绿色生态环境的工作机制,充分发
挥国家、省级、县级、社会共同参与的作用,强化环境监测、评价、预警
和形势分析,加强蓝天保卫战,大力推进气候变化应对,形成完整的、健
全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具体来说,一是提升空气质量,着力完善排污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逐
步建立统一的跨省空气质量标准管理,完善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二是
改善水环境,充分发挥水源保护行政许可制度在防治污染中的作用,增强
水污染处理能力,重点实施者乡村污水治理工程。

三是保护生态环境,实
行绿色生态体制,强化环境保护和景观管理,加大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
力度;四是促进生态文明,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指导性文件,提升全
民素质,宣传引导绿色消费。

通过上述多层次的工作,我们将推进制定一部完整、健全的“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共创美好
生态未来。

建设生态保护区的规划方案

建设生态保护区的规划方案

建设生态保护区的规划方案一、引言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区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生态保护区的概念、建设目标、规划原则、建设步骤、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一套完善的建设生态保护区的规划方案。

二、生态保护区的概念生态保护区是指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而划定的特定地域范围,其中包括陆地生态保护区和海洋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旨在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目标1.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生态保护区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为它们提供安全的栖息地,保护它们的繁衍生息。

2. 维护生态平衡: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3. 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应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植被等,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

4. 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科学规划原则:生态保护区的规划应基于科学研究和调查,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物多样性情况。

3. 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4. 参与共治原则: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应广泛征求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

五、建设步骤1. 生态评估:对拟建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包括植被、动物种群、土壤质量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生态评估结果,制定生态保护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保护区范围、生态修复、生态旅游开发等内容。

3. 设施建设: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生态保护区的设施建设,包括栖息地修复、生态步道建设、环境监测设施建设等。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范文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范文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范文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布,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该规划主要内容。

一、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开放型、共享型生态文明体系格局初步形成。

二、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落实措施,实现治理和保护双赢,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制定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重要环保法律和政策。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实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快生态修复与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综合治理等行动。

2.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实现环境、经济、社会三者共同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和示范引领力度,实施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举措,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消费、生产和投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

3.优化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方面、全民参与的生态环保体系,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

4.发挥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关键作用。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国际合作,加强沙漠化治理、生态安全、国际环境法制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多边环境合作机制深入发展。

三、保障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的政策、法律、技术、财政、人才等多元化保障机制,实施投入和责任的明确制度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市场机制,强化社区、公众参与,形成制度保障、政策支持、社会共治的多重政策合力。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的挑战面前,制定一份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念、目标、措施等方面探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规划理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同时,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和社会的协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规划目标(一)生态保护目标1.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功能。

2.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3.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二)环境治理目标1.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质量改善。

2.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3.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强度。

(三)社会发展目标1.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2.增加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促进绿色经济的壮大。

3.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措施(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环境污染治理行为,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二)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监测预警、污染治理等技术水平,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公众形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全面参与保护工作。

(五)加强跨区域合作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更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解决跨国界的环境问题。

四、规划实施(一)落实责任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强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长远规划

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长远规划

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长远规划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制定一项长远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以及农业、交通的迅猛发展,环境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严峻,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

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制定长远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规划对于改善和修复环境至关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 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2. 减少污染,改善空气、水和土壤质量;3.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4. 提高环境管理与监测能力;5. 推动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模式。

(二)原则1. 依法治理,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2. 全民参与,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3. 多元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跨国流域的环境治理;4. 科技创新,推动环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5. 社会公平,确保环境治理惠及全体民众。

三、主要内容(一)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1. 构建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2.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资源管理,防止非法猎捕和走私;3. 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二)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1. 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评估指标;2. 加强工业、农业和交通领域的污染治理措施;3. 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4. 积极开展水质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三)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3.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四)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能力1.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强环境安全评估;2. 加强环境数据收集与分析,提高环境监测水平;3. 强化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环境监察力度。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发布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目标,旨在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这个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质量的改善该规划旨在消除环境污染,以提高中国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其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空气污染。

该规划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改善城市交通,促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

2. 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该规划将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河道环境管理,改善城市污水和农业排水的处理水平,并控制重金属和化学品的排放。

3. 土壤污染防治。

该规划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防止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物的污染,以及重金属等非点源污染的排放。

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该规划将致力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以下是该规划在这一领域的重点:1.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严格控制建设性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保护优质生态环境。

2. 确定重点生态系统和区域。

制定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计划,确保受损和破坏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和保护。

3. 激励生态环境保护。

制定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促进环保产业繁荣发展。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该规划也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 发展清洁能源。

制定清洁能源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提升清洁能源的产业链水平。

2. 加快节能减排。

推广先进的高效节能技术,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改进能源利用效率。

3. 促进碳市场建设。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碳税制度,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企业实现碳中和。

四、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该规划还将加强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监测网络、应急管理体系等,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严格的制度保障。

城市绿色生态建设规划报告

城市绿色生态建设规划报告

城市绿色生态建设规划报告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平衡失衡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制定城市绿色生态建设规划,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一、城市生态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城市的生态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这包括了城市土地利用情况、植被覆盖率、水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

通过了解城市生态现状,我们可以确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二、城市绿化建设目标确定基于对城市生态现状的分析,我们需要确定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

例如,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水环境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等。

这些目标应该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指标来量化。

三、城市规划中的绿化策略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应该合理布局和设计绿化空间。

这涉及到将绿化作为城市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道路绿化、居住区公园和商业中心的绿地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垂直绿化、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等新兴绿化方式,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四、生态经济的推动力城市绿化建设不仅仅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经济的建设将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并引导投资者参与生态建设。

五、城市垃圾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一环。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包括分类收集、厌氧发酵和焚烧等方式。

同时,回收利用资源也是重要的环保举措,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六、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包括水源保护、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水污染的控制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推动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以降低对地下水的依赖。

七、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推行排放标准和节能减排措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本文将从各行业的角度出发,探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内涵、实施方法以及未来发展。

一、农业与环境保护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农药使用以及养殖业的废水等方面。

为了保护环境,农业部门应当制定出有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并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二、工业与环境保护工业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为了有效减少工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工业部门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制定严格的工业排污标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合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同时加大污染治理与监管工作力度,确保企业的合规运营。

三、建筑与环境保护建筑业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建筑业应当积极引入节能环保技术、绿色建材以及智能化系统,建设节能高效的建筑物。

此外,建筑业还应严格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监管与管理。

四、交通与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

为了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交通部门应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建立健全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机制,同时加强对道路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

五、能源与环境保护能源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源的开采、利用和污染排放等方面。

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部门应制定出合理的能源规划,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与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大能源技术创新力度,同时加强对能源的有效管理与监管,以减少环境污染。

六、旅游与环境保护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实现旅游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旅游部门应加强对旅游景区的保护与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倡文明旅游,引导游客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资源的破坏。

环境规划与生态建设设计方案

环境规划与生态建设设计方案

环境规划与生态建设设计方案第一部分: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急需制定全面的环境规划和生态建设设计方案。

本文将针对城市环境现状、生态需求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完善而可行的环境规划与生态建设设计方案。

第二部分:城市环境现状分析1. 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当前,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峻,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需要加大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力度,实施可持续的废物管理政策。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然而,由于乱采乱用和污染等原因,水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推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空气污染治理城市空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损害。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第三部分:生态建设需求分析1. 生态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景观带,增加城市绿色空间,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物种。

2. 生态恢复城市化进程导致了许多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因此需要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工作。

建立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提升自然景观的质量。

3. 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

通过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第四部分:实施方法与建议1. 政府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环境规划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推动相关工程项目的实施,并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规划和生态建设,组织居民参与生态志愿者活动,通过集体行动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3. 技术应用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如污水处理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技术水平。

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为了预防和减轻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可以帮助项目方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还可以提高项目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获得政府和公众的支持。

二、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

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综合性原则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规划应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相适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预防性原则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规划应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前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4.科学性原则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科学合理,依据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进行规划。

规划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最新理论和技术,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方法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确定环境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项目的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和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基于生态保护的建设规划方案

基于生态保护的建设规划方案

基于生态保护的建设规划方案1. 引言生态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生态保护的建设规划方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2. 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性,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水资源和空气质量,以及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

3. 基于生态保护的建设规划原则基于生态保护的建设规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3.1 生态系统维护:建设规划应尊重和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避免破坏和破坏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规划过程中,应考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关系。

3.2 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规划应考虑资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和废物处理等方面,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3 社会参与:建设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鼓励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

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4. 生态保护的建设规划实践案例4.1 城市绿化规划:城市绿化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建设规划可以确保城市绿化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管理,包括公园、绿地和植树造林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美化城市景观,还提供了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4.2 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珍稀物种的重要手段。

建设规划应确保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保护自然资源,防止非法砍伐和捕猎等破坏行为。

4.3 水资源管理规划: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

建设规划应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包括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确保水资源的稳定供应和水质的改善。

农村环境整治的生态建设规划

农村环境整治的生态建设规划

农村环境整治的生态建设规划农村环境整治是当前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村环境整治涵盖了土壤污染治理、水源保护、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环境整治的生态建设规划。

一、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乱垃圾乱排放、农药化肥滥用、水源污染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品质受损,同时也影响了农民健康。

二、生态建设目标设定针对农村环境现状,我们需要设定生态建设目标。

比如,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100%覆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30%,提高水源净化率等。

三、农村环境整治的政策法规制定为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政策法规。

比如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农田化肥农药使用标准等。

四、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支撑。

可以引入新型环保设备,提高农村环境整治效率,同时也可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五、资金支持保障农村环境整治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和农民参与生态建设,形成多方合作的资金支持体系。

六、宣传教育推动宣传教育是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举办环保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七、社会参与提升农村环境整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可以建立志愿者组织,组织义务清理农村环境,同时也可以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为农村环境整治贡献力量。

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可以与生态产业发展结合。

可以发展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为主题的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九、定期监测评估为了保证农村环境整治效果,需要定期进行监测评估。

可以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站点,监测农村环境质量,及时调整措施,保证生态建设目标的达成。

十、国际合作交流农村环境整治是全球性问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做法。

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加入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共同推进生态建设工作。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近年来,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都认识到只有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指导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目的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

此外,还注重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推动能源的清洁和高效利用。

通过环境保护的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各国纷纷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和应对环境问题。

同时,需要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环境修复和治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国通过制定规划,加强生态保护,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发展模式。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挑战。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合作研究,并通过国际组织和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结语: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制定,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

(P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传统的规划思维相比,具有一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以人为本。

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③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④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异同。

(P5)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

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有什么异同。

(P5)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国土规划主要是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它包括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国土规划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是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地位(作用):①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②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一预防为主方阵的落实。

③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④为国家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简要说明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念与特征。

(P16)概念:指将一定量的投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按照一个科学的程序,经过决策和实施,最终达到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它是运用一种规范的系统和方法所确定的在规定期限内达到特定目标的包括投资,政策实施,机构,技术设计等在内的经济活动。

特征:它除具备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①建设内容的丰富性,②参与单位的多元性,③参与劳动和形式的多样性,④建设目标的特殊性,⑤建设项目具有相应的配套的政策。

6.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它包括那些内容,如何报批。

(P18) 概念: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是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等条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

内容:①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②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③项目区概况:项目区自然状况和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特点及现状,社会经济及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协作关系,政策,融资等外部环境。

④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根据规划提出分期建设意见,初选规模指标,初定防治范围,治理标准,类型区划分,初选总体布局方案,不同类型区生产发展及土地利用方向,工程规模等。

⑤技术支持。

⑥项目实施:简述项目实施的劳力,机械,材料等条件,初拟总进度和工期安排。

⑦项目组织管理。

⑧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利用外资项目要说明外资来源的可能性;借入资金要大体测算项目偿还贷款的的能力。

⑨效益初步分析,重点说明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⑩结论与建议:简要总结上述成果,分析项目的主要问题,简述地方及有关部门的意见,提出综合性评价结论,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意见。

⑪附件:主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对规划的批准文件或审查意见书,项目涉及省及有关部门对项目的书面文件,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方案及投资来源文件,其他有关附表和附图。

批报:大中型基本建设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按隶属关系,先送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城市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审查,由国家计生委审批,即按工程规模,由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从建设布局,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经济合理性,技术政策方面,进行初审,提出意见投国家计委。

国家计委从建设总规模,生产力总布局,资源优化配置,资金支持可能,外部协作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后审批,行业主管部门初审设有通过的项目,计划主管部门不能立项。

以中央投资为主的小型项目和限额以下项目,按隶属关系,由国务院行业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位列市计委依据有关政策,规划,投资,额度等进行审批。

7.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它主要有哪些内容和程序。

(P19)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是项目周期中的前期准备阶段的核心工作内容,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报告既是项目上马后和实施过程中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又是项目竣工时验收的主要依据。

内容: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体:A.总论;B.市场预测;C.资源条件评价;D.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E.项目地址的选择;F.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G.原材料,燃料供应;H.总图运输和公用辅助工程;I.节能措施;J.节水措施;K.环境影响评价;L.劳动安全卫生与预防;M.组织机构与人力配置;N.项目实施进度;O.投资估算;P.融资方案;Q.财务评价;R.国民经济评价;S.社会评价;T.风险评价;U.研究结论与建议。

②附表:固定资产投资表,基本建设投资估算表……③图纸:项目区位置地图,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④附件:委托书,专家审评意见及评价……8.简述如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评估与决策。

(P20)项目评估是在进行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着重的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全面系统的检查项目涉及的各个方面,对项目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程度做出评价,它对项目是否执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容:㈠项目必要性的评估:①项目是否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规划和政策。

②项目是否有利于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发生活水平。

③项目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有发展前途。

④项目投资的总体效益如何,分析项目建设的三大效益,尤其要看项目建设能否给地区经济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好的效益大的贡献,从而判定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㈡项目建设条件的评估:①条件评估(项目所需资源是否落实,是否适合项目要求,有无利用条件和开发价值)②项目原材料,燃料供应条件评估③项目产品销售条件评估④科学技术条件评估⑤政策环境条件评估⑥组织管理条件的评估㈢建设方案的评估:①项目规模及布局的评估②产业结构评估③技术方案评估④工程设计评估⑤时序评估(项目周期各阶段在时序上安排是否合理;项目的资金投入,物资设备采购及投放是否安排就绪;符合项目时间要求)㈣综合效益评估:①基本经济数据的鉴定(鉴定各项投入成本的估算,基本经济参数如贴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等的确定是否合理)②财务效益评估(评价项目建设对项目参加者带来的利益大小)③经济效益评估(评价项目建设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利益大小)④社会、生态效益评价(结合具体项目的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⑤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评价(注意项目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一个项目可行与否)⑥评估结论(项目是否必要;项目所需条件是否具备;项目开发方案是否科学合理;项目投资是否落实,效益是否良好,风险程度有多大;项目开发应有什么政策措施;评估性意见)9.如何认识我国不同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P31)特点:生态环境建设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破坏程度在不断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由于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80年代初提出了有关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生态恢复试验,“七五”和“八五”期间,从不同的角度支持了有关生态建设的研究。

我国的生态建设研究,最初以土地退化,尤其是土壤退化为主,主要针对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草场退化及盐渍化对农林牧业的危害进行研究,也包括石漠化、裸土化、砾化、土地污染及肥力贫瘠化等问题进行研究。

目前,有关生态系统退化的研究除继承前期的研究外,重点逐渐转移到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评价指标及恢复重建的研究上。

不同时期生态建设的方向、重点的差异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

发展趋势:①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②更强调规划的生态学基础。

③突出生态合理性与时效性。

强调规划既要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体现生态的合理性,又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对整个系统的宏观调控作用。

④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遥感技术、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的广泛应用。

⑤由定性描述分析走向定量模型和高度综合。

⑥由“软科学”走向“软”“硬”结合。

将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引进规划中。

10.简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P7)特征:①综合性:即规划对象是某一区域内所有的生态环境要素,社会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经济地域综合体,在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结构优化和强化功能;②协调性:即在规划中必须使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始终相协调;③战略性:即生态规划应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生态经济战略思想;④区域性:即由于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基础,规划中的战略布局,发展方面,规划重点和建设步骤都要有鲜明的地域性;⑤实用性:即生态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应当成为决策部门的宏观决策依据,因此就必须要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了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