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5: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4.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旨在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内涵。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知识点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兴趣,将案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地理素养。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小结巩固知识: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撰写。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重点难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第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录像片断“西双版纳自然风光”)[教师精讲]请思考一下片中的自然景观包含了哪些地师:同学们欣赏了西双版纳迷人的热带风光,理要素?生:包含了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五个地理要素。
它们之间又有那么这五个地理要素是偶然地在空间上的汇聚吗?如果不是,不错。
师:着怎样的联系呢?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而是通过水循环、生:这五个地理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循环等过程,的整体。
如何保持景观请举例说明在西双版纳这几个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师:很好。
的一致性的。
(生回答,师总结)西双版纳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很丰富,因此植物种类繁多,相应的动物种类也很多。
地表径流也因降水多而很发达,土壤是淋溶性非常强的砖红壤。
总之,表而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要素并不是在空间上的简单地汇集,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的活动。
请思考:P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93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2. 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3. :图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
生1 师:对。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水在这几个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生2: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
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
师:说得很好。
我们能不能绘制一幅水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转换示意图,让这一过程更加直观清晰呢?(生绘制,师总结)那么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我们知道,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光能,师:素间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3生亡后,遗体被微生物分解,能量又被最终放散到环境中去。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同时,我还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将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个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同时,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此外,我还将邀请一位在青藏高原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专家,为学生讲解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措施。通过专家的讲解,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我希望学生能够树立起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通过探究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珍贵性,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通过小组讨论、专家讲解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地球一份子,有责任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个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本节内容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3.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4.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区域认知:结合案例,掌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综合思维:结合案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种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野外地理景观,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整体性原理及地理环境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及表现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新课引入】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地貌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
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营养盐。
自然地理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差异。
如:坡地蒸发旺盛,水源缺乏,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土地生产功能弱,植被稀少;平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功能强,植被丰富。
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如: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
或自然环境通过海——气作用消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活动探究】分析藏羚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P82(1)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与植被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二是: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三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是把教材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放在其前面学习的。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所以这节课即是一节新课又是一节复习课。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我们设计了楼兰古国的案例,通过生动形象的分析,使同学们明白,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统一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
关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教材是通过分析土壤的形成,来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自然综合体,我们觉得这部分设计概念多,教学难度大,与最后内容联系不紧密,所以摈弃了这部分内容。
采用气候作用为中心要素,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与楼兰古国的案例紧密结合,也能达到让学生形成整体性观念的目的。
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⒈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
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⒊利用整体性特征指导人们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㈡过程与方法⒈通过对楼兰古国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的辨证关系,注重学生对过程性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⒉通过剖析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会从整体的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的环境特征.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及组成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科学命题的兴趣,通过教与学,把握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形成学生正确的自然观与环境观.⒉建立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机的,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⒊激发学生"举一反三"分析地理问题的学习兴趣,知道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角度,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式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回忆联想、创设情景](投影) 世界气候类型图(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世界的气候类型, 思考中国各地分别以哪几种气候类型为主?(学生回答) (要点) ①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③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④青藏地区------高山,高原气候(教师提问) 上次课我们已知道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那么我国自然带分布情况与规律如何?(投影)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教师指图,学生回答) 我国从南往北:①海南岛-----热带季雨林带②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教师提问) 这体现了自然带的什么规律?(学生回答)纬度地带性(教师指图,提问) 我国中纬度地区从东向西,自然带变化规律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 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再变为温带荒漠带-------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分组进行案例研究,每组选择一个典型的自然环境问题,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案例背景和现状。运用GIS等工具,结合整体性原理,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治理方案。
3.论文式作业:
围绕“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撰写一篇论文。要求学生明确论文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自然景观的图片,如山川、河流、湖泊、森林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随后,提出问题:“这些自然景观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环境的定义,强调自然环境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学会运用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收集和整理自然环境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整体性原理:详细讲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内涵,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该原理。
-案例分析:运用GIS等工具,让学生参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表现。
掌握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能够举例说明。
学会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运用图表和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表现。
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和原理。
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热带雨林的破坏等,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山川、河流、森林等,提问学生:“这幅图片中包含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知识讲解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分析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气候与地貌为例,讲解气候对地貌的影响,如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湿润地区的流水地貌等;同时讲解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如山地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导致迎风坡和背风坡气候的差异。
3、案例分析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5.1优秀教学案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多媒体展示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我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为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丽江古城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丽江古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的定义及特点;
2.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认识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丽江古城为案例,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及形成原因;
4.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关系。
针对不同年级的知识深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则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探讨丽江古城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丽江古城的自然环境,将其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2.提问:“你们知道丽江古城的自然环境特点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以生物和地形要素为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理解整体性的形成。
2.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各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3.通过研究型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和论证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结合乡土地理和生物循环过程,理解地理要素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一个整体,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地形因素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影响。
2.通过比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分别形成的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统一变化特点,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并通过合作学习,分析桂林山水的形成过程和东北森林的变化对环境整体变化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建立变化的,联系的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2、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学情分析】前四章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几个要素,学生具备了地理各要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章主要学习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构建了地理环境的总体总体特征。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总体特征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理论并解释地理现象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多选取课本和课外实例,结合家乡地理,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新单元】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自然地理因素?大气,水,地表形态等。
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构建了地理环境的总体总体特征。
自然环境又具有地域差异,地球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用说两个相同的区域了。
本章我们将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基本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
【导入新课】观看南漳县香水河景观图集,回答1、描述图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2、简要说明这里气候、水、植被和地形的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原理?教师:南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所以山中林木葱茏,常年溪水不断,形成瀑布峡谷等地貌。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c.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共性问题和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包括:
a.选择题:测试学生对自然环境整体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b.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掌握情况。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自然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案例,分析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影响。要求不少于500字的案例分析报告。
2.让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图,绘制一幅反映我国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地图,标注出地表形态、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分布。并针对某一地理区域,分析该区域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3.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a.如何看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b.保护自然环境整体性,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c.你认为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挑战?
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下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例如,组织学生开展自然环境调查、环保主题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中图版·选择性必修一一、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分析:(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渗透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尤其是四大循环及地理过程。
(2)在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地理要素整体性的角度,解释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综合思维: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区域认知: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
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说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
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
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
为此,教材从物流(能流)、功能、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逐步深入地讲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
并且教材中辅以多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四、学情分析:本节的学习对象是普通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不是特别高,基础知识差一些。
经过之前的学习,地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人地协调观念能够初步形成。
性格较为活泼,乐于展示自己,对于合作探究、地理实践活动比较感兴趣。
此外,本节内容条理清晰、难度较小。
因此,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人地相互影响”和“解决人地矛盾”等方面进行适当地深化和拓展,效果较好。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教学难点:理解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5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其表现,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所在,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
2.分析和解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整体性的影响。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技能的掌握存在一定难度。
c.地形:影响气候、水文、生物等。
d.生物:影响气候、水文、地形等。
2.通过实例和图表,展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3.讲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自然环境案例进行分析。
2.小组成员针对案例,从气候、水文、地形、生物等要素角度,讨论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b.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
5.多元化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a.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报告等,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b.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地球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和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魅力,从而引出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2.分步骤讲解,突破难点:
a.从气候、水文、地形、生物等要素入手,分别讲解它们在自然环境整体性中的作用。
b.通过图表、实例等形式,展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体会自然地理环境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 难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森林、河流、山脉等,提问学生:这幅图片中包含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题。
2. 新课讲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强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分析气候、生物、地形、水文等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荒漠等,让学生分析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共同演化的。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例,说明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3. 小组讨论给出问题: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如森林砍伐、围湖造田、城市化等对气候、水文、土壤等要素的影响。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课堂小结回顾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的表现。
强调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掌握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其表现。
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自然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2)提问: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出一些共同点吗?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及组成要素。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3.探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1)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3)案例分析:以我国某一地区为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践活动(1)布置任务:以我国某一地区为研究对象,调查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整体性。
(2)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教师点评。
(2)提问:如何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四、作业设计1.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导图。
3.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保护的政策措施。
五、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2.实践活动时间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
3.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吗?生:老师,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
师:很好!那这些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生:这些要素相互影响,比如地形会影响气候,气候会影响植被。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教学难点1、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新功能。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提问学生:“在这幅图片中,你能看到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新课讲授1、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强调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以水循环为例,讲解水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迁移和交换。
例如,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形成降水,又回到地面,参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而影响着气候、地貌、土壤和生物等要素。
(2)通过案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分析土壤、植被、气候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被减少;植被减少又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同时影响气候的调节功能。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以东北森林的变迁为例,讲解当森林被砍伐后,土壤、气候、生物等要素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整个地理环境逐渐朝着与原来不同的方向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包括其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如牵一发而动全身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系统思维,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规律。
2、教学难点(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并能运用其分析实际问题。
(2)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某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表现。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森林、河流、山脉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自然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提问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知识讲解(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以气候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为例,讲解气候对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的影响,如湿润的气候容易形成河流和湖泊,干旱的气候则容易形成沙漠和戈壁。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
2.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之间存在什么联系?2.知识讲解(1)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a.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c.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一:长江流域洪涝灾害a.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b.探讨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关系。
(2)案例分析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b.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关系。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强调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指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
6.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生活中的应用;(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其表现(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自然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生:河流穿过山脉,山上的植被影响了河流的水量。
师:很好,这说明不同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谁能再举个例子?生:气候会影响植被的分布,而植被又影响土壤的形成。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理解各要素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通用3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篇1【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明确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原因及表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由哪些要素组成?2.知识讲解(1)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原因(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高分析能力3.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讨论该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2)课堂练习出具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的掌握教师讲解答案,巩固知识点4.课堂小结(2)强调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四、课后作业1.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理解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为下周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2.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理解是否深刻?3.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4.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再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同一演化过程。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介绍』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其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
『转折』不仅如此(其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如: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板书』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这样的例子很多,再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
相反,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P96案例3,思考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97活动[m]
『课堂小结』略。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作业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