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明确记叙文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构成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3. 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记叙文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记叙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让学生明白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3. 示范:以一篇范文为例,分析其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展示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两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总结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的经验和感悟,与同学交流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记叙文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运用方法和技巧的情况,评价其阅读理解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其阅读记叙文的分析能力和感悟。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记叙文的奥秘。

2. 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3.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范文为例,分析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展示阅读方法。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记叙文阅读指导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记叙文阅读指导

教学设计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张家口市第五中学石小娟教学目标:1.归纳记叙文阅读中描写方法的分类、作用及相关的题型2.能通过经典文章的回顾总结答题的思路技巧3.结合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做到学以致用教学重点:归纳题型、总结方法教学难点:总结答题的思路、技巧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引导学习方法: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案练习教学过程:1.导语设计:同学们好!在正式上课之前,请大家和我齐读这两句话: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确实是这样,我们的生命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有热情,敢拼搏。

那么,让我们把这份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好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好’!)那么,我们今天一起上一节记叙文阅读专题: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板书)2.大家先回忆一下有关描写的知识体系,完成学案的“知识清单一”: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各包括哪些方法?提问,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将知识清单一补充完整。

3.经典回顾:让我们一同回顾学过的经典课文及近期做过的记叙文阅读练习,回想当时我们遇到这些题型时是怎样思考的?4.完成学案中片段练习1、2、3:选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选自《只是一个普通人》、《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雕花烟斗》)学生展示练习答案,交流做题思路,老师点拨。

小结:描写年轻人的外貌旨在表现他的善良、有爱心;描写邻家大伯的几个动作是为了传达他对儿子最伟大深沉的父爱;描绘老范的语言、神态描写是为了彰显他淳朴、憨厚的本色。

由此,我们归纳总结:当你遇到此类题型时,思路应是怎样的?学生思考、总结,教师点拨:分析描写方法的作用,往往是通过人物外在的描写去分析其内在情感、品质。

点拨答题步骤:描写方法+表现效果+被描写对象的性格(情感)4.当然,在记叙文阅读中,有关人物形象的题型是灵活多变的,只要我们抓住思路的关键要点,就应该不难了,比如:练习4:分析划线句,说说老头子为何觉得“老眼昏花”,又“无力”地坐下?------- 见课文《芦花荡》学生运用规律,做练习,展示答案,老师随堂点拨(如:划线的语句其实是老头子的神态、语言描写,由此转入分析老头子的内心世界)。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有效地理解记叙文的内容。

3. 学生能够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重点:1. 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 阅读策略的运用。

3. 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1. 中考记叙文样题和范文。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记叙文作品,并简要介绍其情节和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记叙文有什么特点?二、讲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10分钟)1.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通过描述事件的发生顺序,以及人物的行为、心理活动来叙述故事。

2.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引子、承接、高潮、结尾。

三、阅读策略的讲解和实践(15分钟)1. 讲解阅读策略:预测、提问、概括、推理等。

2. 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选择一篇中考记叙文样题,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预测、提问、概括和推理。

四、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分析(15分钟)1. 分析情节:引导学生找出记叙文中的主要情节,并让学生讨论这些情节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 分析人物: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性格、动机和变化。

3. 分析主题:让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主题,并引导学生找出故事中支持主题的细节。

五、批判性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篇记叙文的结尾是否合理?为什么?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和支持。

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中考记叙文样题,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多读记叙文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记叙文的结构及其基本要素3. 能够分析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与分类2. 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3. 记叙文的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4. 记叙文的主题与情感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及其基本要素2. 难点:分析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及其基本要素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记叙文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看法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出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基本要素、结构和主题表达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对记叙文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看法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第二章:记叙文开头与结尾的阅读技巧一、教学目标1. 掌握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常见写作手法2. 能够分析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和意义3. 学会运用阅读技巧提高记叙文阅读效率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常见写作手法2. 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和意义3. 阅读技巧:快速把握记叙文主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常见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和意义2. 难点:运用阅读技巧提高记叙文阅读效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常见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和意义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3. 实践法: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引出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常见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和意义4. 实践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六章:记叙文中人物与事件的阅读分析一、教学目标1.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作用2. 掌握记叙文中事件的发展及其对主题的影响3. 能够通过人物和事件分析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二、教学内容1. 人物形象的分析:特点、塑造手法及其作用2. 事件的发展分析: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对主题的影响3. 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如何共同揭示记叙文主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记叙文中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发展2. 难点:通过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记叙文主题和情感表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3. 实践法: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引出人物和事件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方法4. 实践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七章:记叙文中的描写与抒情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2. 掌握记叙文中的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3. 能够通过描写与抒情分析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二、教学内容1. 描写手法分析: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环境等2. 抒情方式分析: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及其表达效果3. 描写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如何共同揭示记叙文主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记叙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2. 难点:通过描写与抒情深入理解记叙文主题和情感表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的定义及其作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3. 实践法: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引出描写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分析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的方法4. 实践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八章:记叙文的背景与细节分析一、教学目标1. 学会分析记叙文的背景信息及其作用2. 掌握记叙文中关键细节的分析方法3. 能够通过背景和细节理解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二、教学内容1. 背景信息分析:时间、地点、社会环境等对主题的影响2. 关键细节分析:人物描写、事件发展、情感变化等3. 背景与细节的相互关系:如何共同揭示记叙文主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记叙文的背景信息和关键细节2. 难点:通过背景和细节深入理解记叙文主题和情感表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背景信息和关键细节的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3. 实践法: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引出背景和细节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分析背景信息和关键细节的方法4. 实践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九章:记叙文的象征与比喻分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象征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象征和比喻的意义和表达效果3. 能够通过象征和比喻深入理解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二、教学内容1. 象征手法的分析:十一章:象征手法的分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象征手法的定义和作用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象征元素的意义和表达效果3. 能够通过象征手法深入理解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二、教学内容1. 象征手法的定义和常见类型2. 分析记叙文中象征元素的方法3. 象征手法在记叙文中的表达效果和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象征手法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记叙文中的象征元素2. 难点:通过象征手法深入理解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象征手法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记叙文中的象征元素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3. 实践法: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引出象征手法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象征手法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记叙文中的象征元素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4. 实践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十二章:记叙文的对比与衬托分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对比和衬托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对比和衬托的效果和表达意义3. 能够通过对比和衬托深入理解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二、教学内容1. 对比和衬托的定义和常见类型2. 分析记叙文中对比和衬托的方法3. 对比和衬托在记叙文中的表达效果和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对比和衬托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记叙文中的对比和衬托2. 难点:通过对比和衬托深入理解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对比和衬托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记叙文中的对比和衬托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3. 实践法: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引出对比和衬托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对比和衬托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记叙文中的对比和衬托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4. 实践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十三章:记叙文的转折与冲突分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转折和冲突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转折和冲突的意义和表达效果3. 能够通过转折和冲突深入理解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二、教学内容1. 转折和冲突的定义和常见类型2. 分析记叙文中转折和冲突的方法3. 转折和冲突在记叙文中的表达效果和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转折和冲突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记叙文中的转折和冲突2. 难点:通过转折和冲突深入理解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转折和冲突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记叙文中的转折和冲突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3. 实践法: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引出转折和冲突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转折和冲突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记叙文中的转折和冲突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4. 实践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十四章:记叙文的结局与启示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结局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2. 学会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教案,内容包括记叙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及其基本要素,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阅读技巧,记叙文中人物与事件的阅读分析,记叙文中的描写与抒情,记叙文的背景与细节分析,记叙文的象征与比喻分析,记叙文的对比与衬托分析,记叙文的转折与冲突分析,以及记叙文的结局与启示。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2)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4.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5. 记叙文中的情节安排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1)记叙文中人物描写与分析;(2)记叙文中情节安排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4.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记叙文,讲解人物描写与情节安排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记叙文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 学习环境描写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 学习环境描写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记叙文阅读------学习环境描写
任课教师
年级 学科
授课时间
课 题
记叙文阅读------学习环境描写
教学目标
知 识
目 标
认识环境描写的作用类型
能 力
目 标
通过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 感态 度价值观
感悟短文如何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教学重点
①通过阅读短文,能找出环境描写语句并理解其作用
环节2让学生谈谈感受
(三)小结概括环境描写语句的方法
(四)练习 ------------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六)作业
板 书 设 计
记叙文阅读
-----------学习环境描写
1.交代背景 抓总特征
抓修辞
3.铺垫情节 抓修饰语等
4.烘托人物抓相关句
.
②培养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一些阅读技法较完整地答题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
课堂类型
阅读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回顾2010年崇文区期末考试题-----出本课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类型(板书)
明确: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地点
(二)分析短文(一)前方遭遇塌方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概括事件(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三段)
1)概括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当时的环境
2)这段描写还有哪些作用?(讨论)
3.小结这段描写的作用(整理答题思路)
4.分析司机面对的是怎样可怕的环境?(分析第9段)
环节1教师X读第9段,分析关于岷江描写的句子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中的重要信息提取与筛选4. 记叙文阅读策略分享5. 经典记叙文阅读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入记叙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练习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提取、筛选关键信息。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使用的策略。

5. 练习:提供经典记叙文供学生练习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一篇课外记叙文,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策略。

3. 练习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拓展阅读: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提升素养。

七、记叙文阅读技巧1. 快速浏览:整体把握记叙文的大意,抓住文章的主题。

2. 细致阅读:关注记叙文中的细节,理解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

3. 分析人物: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4. 解读通过预判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八、课堂练习1. 片段阅读:让学生阅读记叙文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2.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答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3. 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4.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深入理解记叙文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分析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

3. 讲解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教授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篇记叙文,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答题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训练和辅导。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氛围。

八、教学拓展1. 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2. 组织记叙文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 结合语文学科其他教学内容,如诗歌、散文等,进行跨学科教学。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教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教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 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及其阅读方法。

3. 记叙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叙文阅读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特点进行阅读和分析记叙文的能力。

1. 记叙文的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

2. 记叙文的顺序、线索、描写等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基本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基本特点及其在阅读中的作用。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叙文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这些特点进行阅读和分析记叙文的能力。

第三章: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记叙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泛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

2. 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等阅读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举例说明其运用。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1. 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记叙文的能力。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教案(记叙文)人教版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教案(记叙文)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文章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
2.文化意识:文章《成长的脚步声》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了解并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
答案:文章的主题是通过人物的经历和成长,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勇气和坚韧。文章通过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不断努力,传达了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文章也强调了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超越,鼓励读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迈出脚步,不断成长和进步。
4.写作技巧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并指出其在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最后,我应该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中,更加注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例如,我可以在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供一些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题型整理
1.人物描写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并指出其对主题和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记叙文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答案:文章的写作技巧在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例如,文章中对主人公内心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其次,文章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和情节发展,使主题更加突出和深刻。例如,文章中通过一系列事件的安排和转折,使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入人心。

初三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指导

初三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指导

初三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指导(一)记叙文1、阅读目标(1)能正确明白得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能正确明白得句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3)能把握记叙的线索和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

(4)能正确明白得文章的差不多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正确明白得记叙的人称、详略以及连续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等写作特点。

(6)能正确明白得记叙语言的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

2、文体知识(1)记叙的要素记叙文一样应具有六要素:人物、时刻、地点、事件的起因、通过、和结果。

某些要素不交待不阻碍表达成效的,能够省略。

弄记叙要素易于把握全篇中心意思。

(2)记叙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能够是人,能够是事,能够是物,还能够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进展变化,也能够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找出线索有利于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白得文章思想内容。

(3)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紧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采纳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采纳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有时单独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有时两种人称交叉使用。

(5)记叙的中心和详略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记叙的详略即详写略写,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有效地突出要紧人物和要紧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

(6)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以记叙、描写为要紧方式。

叙述:有概括叙述和详细叙述两种,采纳哪种叙述形式要依照中心来确定。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方法有:①肖像描写②动作描写③语言描写④心理描写⑤细节描写.此外,写人方法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即直截了当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记叙文内容,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和效果。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情感。

2. 记叙文的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

3. 阅读技巧:快速浏览、细读理解、划重点、做笔记。

4. 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价文章内容、手法、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阅读技巧。

2. 难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章,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法: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第二课时:讲解阅读技巧,分析典型文章。

3.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4. 第四课时: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第五课时:总结评价,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课后练习:通过布置和批改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记叙文教材,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文章的分析评价、作者背景等信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相关信息。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第二周:讲解阅读技巧,分析典型文章。

3. 第三周:分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4. 第四周: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初三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三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三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技巧;3.理解并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以及语言表达;4.提高记叙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记叙文的阅读技巧3.记叙文的情节分析4.记叙文的人物分析5.记叙文的语言表达分析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记叙文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第一部分: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概念解释:记叙文是以文字叙述事情经过和发生的文体,它通过描述事件、人物、环境等来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

2.特点分析:- 描述性强:记叙文以描绘细节和情节为主要特点,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故事中。

- 故事性强:记叙文通常有明确的起承转合,讲述一个具有逻辑的故事情节。

- 人物突出: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读者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来理解故事。

- 语言灵活:记叙文中常使用形象生动的描写词语,以及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笔的艺术性。

第二部分:记叙文的阅读技巧(15分钟)1.快速浏览:了解记叙文的整体情节和主题。

2.仔细阅读:细致揣摩每个细节,理解其中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变化。

3.分析结构:分辨记叙文的引子、起因、高潮、结局等部分,找出故事的关键点。

4.理解人物:通过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等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第三部分:记叙文的情节分析(20分钟)1.导入问题: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中情节的作用和发展。

2.分析情节:指导学生找出记叙文中的关键情节,理解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推进作用。

3.合作讨论:小组内合作讨论各自选取的一段记叙文,分析其中的情节特点并互相分享。

4.展示总结: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部分:记叙文的人物分析(20分钟)1.导入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一、专家解读考点:根据课标精神,记叙文阅读考查包括如下内容:辨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明确其作用;理解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清楚作者行文思路;结合语境准确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其艺术手法能进行必要的赏析和评价。

记叙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主要为主观性试题,多数题目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来表达,不追求唯一性和标准化。

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以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评分的客观性。

二、考点梳理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基本把握其阅读方法。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安排:一教时教程:一、导入:二、记叙文的基本知识:按一般文章体裁来分文章可分为记叙文(其中含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1 记叙文的种类:一般分记事为主的、记人为主的、写景为主的三种。

2 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的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

其安排有(1)以时空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或人的感情等)、一事、一物为线索(一般贯穿文章的始终)。

如《藤野先生》明线为对藤野先生的崇敬的怀念,暗线为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略) 4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1)叙述: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人物的经历、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进展、环境的摆设等。

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叙述的手法(或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见考标28页)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3)议论:对人或事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人或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两种。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文学作品可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

(1)“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的发展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环境可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小说的分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小小说。

(5)小说的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四、散文:(1)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2)特点:形散而形不散(或形散神凝)。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记叙文的基本元素。

2.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技巧的鉴赏能力,如描写、抒情、议论等。

4.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记叙文,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

5.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分析其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记叙文主题分析: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挖掘记叙文的主题。

3. 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讲解描写、抒情、议论等写作技巧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4. 记叙文阅读策略: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意图。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主题分析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练习法:设计阅读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基本元素。

2. 第二课时:讲解记叙文主题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挖掘记叙文的主题。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经典案例。

4. 第四课时:教授记叙文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5. 第五课时: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练习:布置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记叙文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记叙文教材,如《语文》课本等。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执笔:周成军2007 年4月22日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3课时)一、中考记叙文考点分解: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记叙文基本知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顺序:1.顺叙2.倒叙:a.结局—时间先后顺序b.后发生的事—由“倒”转“顺”,一路往下写。

(造成悬念,强调)3.插叙:有无过渡作用:a.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b.丰富情节c.深化主题 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4.以地点变换为线索5.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表达方式: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还包括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

说明:所用材料是客观世界中的各类事物以及事理;目的是使读者明了这些事物的特征(包括性质、状态、功能等)。

议论:所用材料是作者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见解;目的是使读者相信作者观点的正确。

抒情:所用材料是作者的感情;目的是使读者产生共呜。

描写:1. 正面描写:a. 语言描写;b. 行动(动作)描写;c. 外貌描写(肖像、神态、衣着);d. 心理描写;e.神态描写;f.细节描写:同整个作品相对而言,这些细枝末节富有典型意义和极强的感染力2.侧面描写:① 环境(景物)描写及其作用:A.自然环境:a. 衬托人物的心情;b. 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c.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安徽省中考语文 专题五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安徽省中考语文 专题五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五: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透视】: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X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理解。

【教学目标】:提高对文本阅读的水平,尤其是整体阅读水平。

能够组织恰当的语言文字对阅读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2016•某某]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

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

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

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

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女儿()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案

记叙文阅读教案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教材分析记叙文的范围很广,散文和小说都可以包含其中。

近几年的河南中考试题,无一例外都有记叙文阅读,且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同学友谊、人生感悟是主要题材,有时会以当年发生的重大时事及社会热点为题材。

在题型设计上,仍以简答题为主。

3.中招考点基于课标的要求,中考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4.学情分析学生对记叙文阅读已经积累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复习时在把握记叙文基本的文体知识上,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的阅读训练。

二、学习目标通过观察考题及答案,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各考点的答题方法及答题模式,并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根据目标,设计一组活动,通过观察考题及答案,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各考点的答题方法及答题模式,并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新课讲解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1.通过观察考题及答案,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的方法,并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复习指导一:复习内容: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内容。

复习方法:默读,边读边思考,交流展示,复习要求:找出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要点。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段(句)的作用教案设计-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段(句)的作用教案设计-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把握记叙文段(句)的作用逻辑顺序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某某中考“记叙文阅读【段(句)作用考点】”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首段(句)、中间段(句)、结尾段(句)、景物描写段(句)的作用。

分值2--4分。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段(句)的作用已有所了解,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问题,但是往往顾此失彼,对此类题的答题格式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开头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中间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结尾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4、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正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一、专家解读考点:根据课标精神,记叙文阅读考查包括如下内容:辨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明确其作用;理解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清楚作者行文思路;结合语境准确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其艺术手法能进行必要的赏析和评价。

记叙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主要为主观性试题,多数题目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来表达,不追求唯一性和标准化。

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以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评分的客观性。

二、考点梳理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8、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

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9、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10、理解句子的含义(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11、常用的修辞方法:①比喻(形象,生动……);②拟人(形象,生动……);③夸张;④排比(增强气势);⑤对偶;⑥引用(增强气势);⑦设问;⑧反问(增强语气)。

比喻句的作用可能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哪些特点。

排比句作用是节奏明快,语气连贯,读起来酣畅淋漓,气势磅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12、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①象征;②对比;③衬托(人物);④烘托(气氛);⑤伏笔/铺垫;⑥照应/呼应;⑦扬抑(欲……先……);⑧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⑨悬念;⑩巧合。

13、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按时间先后划分。

(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14、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3)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概括一件事的框架(方法)是:谁(一般是文章的主人公)干了什么。

15、归纳记叙文的中心:(1)从分析标题入手。

(2)从分析材料入手。

(3)从分析段首入手。

(4)从分析篇末入手。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

(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16、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2)从侧面描写入手。

(3)从细节描写入手。

(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17、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⑴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

⑵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

⑶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

⑷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18、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记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

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等。

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⑴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⑵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⑶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⑷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⑸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⑹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19、赏析语段:⑴内容(写什么;选材有什么独到之处);⑵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⑶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

20、标点符号:(1)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特定称谓;③、表强调/表着重指出;④表特殊含义;⑤表讽刺或否定。

(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解释说明;②表声音的中断或延长;③表插说;④表话题转换;⑤表递进。

(3)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三、典型例题透视:梨一样的苹果耿青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

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

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

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画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

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

”“我看倒有些像梨。

”“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

他的口气非常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的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

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一齐,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

他吃过这种苹果。

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

他“嚓”地一下撕掉了那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

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画的都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

但经过米哈朵夫明查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

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的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

他到护林员家里去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

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

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路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

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

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

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闯了进来。

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梨苹果。

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的故事中得到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

他说:“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

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

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梨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

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的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