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记叙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记叙文并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针对中考记叙文阅读教学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学术成绩。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辨认记叙文的特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和时间顺序等。
2. 学生能够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如开头、发展和结尾等。
3. 学生能够理解记叙文中的隐含信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学生能够提炼关键词语、短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5.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记叙文相关的问题,并能够正确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特点与结构- 记叙文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时间顺序和人物描写等手法进行展开。
- 记叙文一般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三个部分,结构较为固定。
2. 记叙文的分析与理解- 通过短文初读,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基本背景和人物关系。
- 针对关键段落,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隐含信息。
-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夸张和对比等。
3. 记叙文的关键词语与理解- 教师提供一篇精选记叙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和短语。
-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和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 练习提炼关键句子,了解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4. 记叙文的综合运用与固定搭配- 教师提供记叙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
- 练习使用学术语言进行回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组织导读,展示教师精选的记叙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针对关键段落,组织小组讨论,分析作者意图和隐含信息。
4. 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语和句子,加深对记叙文的理解。
5. 进行小组合作,解答记叙文相关的问题,并进行学术语言的操练。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准确判断一篇文章是否为记叙文。
2. 培养学生分析记叙文结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常见的手法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4. 通过阅读记叙文,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珍惜情感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结构分析3. 记叙文手法技巧4. 记叙文阅读实例分析5. 记叙文写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分析和手法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记叙文阅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3. 实践训练法:布置记叙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手法技巧,让学生在写作中能运用这些技巧。
4. 第四课时:分析记叙文阅读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分析方法。
5. 第五课时:布置记叙文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记叙文阅读实例分析,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水平:评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给予评价。
六、教学内容6. 记叙文中的情感表达:讲解如何在记叙文中表达情感,包括直接和间接表达手法。
7. 记叙文的真实性:探讨记叙文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的平衡,分析真实事件与虚构元素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8. 记叙文的节奏与氛围:教授如何通过语言节奏和氛围营造来增强记叙文的表现力。
9. 记叙文的与开头:指导如何创作具有吸引力的和引人入胜的开头,抓住读者注意力。
10. 记叙文的结尾与启示:讲解记叙文结尾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给读者留下深刻启示和印象。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有效地理解记叙文的内容。
3. 学生能够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重点:1. 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 阅读策略的运用。
3. 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1. 中考记叙文样题和范文。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记叙文作品,并简要介绍其情节和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记叙文有什么特点?二、讲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10分钟)1.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通过描述事件的发生顺序,以及人物的行为、心理活动来叙述故事。
2.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引子、承接、高潮、结尾。
三、阅读策略的讲解和实践(15分钟)1. 讲解阅读策略:预测、提问、概括、推理等。
2. 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选择一篇中考记叙文样题,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预测、提问、概括和推理。
四、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分析(15分钟)1. 分析情节:引导学生找出记叙文中的主要情节,并让学生讨论这些情节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 分析人物: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性格、动机和变化。
3. 分析主题:让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主题,并引导学生找出故事中支持主题的细节。
五、批判性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篇记叙文的结尾是否合理?为什么?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和支持。
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中考记叙文样题,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多读记叙文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2)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4.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5. 记叙文中的情节安排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1)记叙文中人物描写与分析;(2)记叙文中情节安排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4.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记叙文,讲解人物描写与情节安排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记叙文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2019年最新版中考语文专题: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具体到记叙文,中考要求有以下4点:①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掌握全文结构,熟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
③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中考对这部分的考查重点是:①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②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和体会选材目的。
③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测试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在命题材料的选取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意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占较大比例。
②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份额最大。
由于中考语文将逐步过渡到最终只考读写,因而近几年现代文阅读试题所占比例逐年加大,而中考现代文阅读又一向以记叙文为主要考查文体,所以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河山”。
③选文课内课外并举,课外选文逐渐加大。
甲卷的阅读题选文目前还是一段课内一段课外,乙卷则多是取自课外。
总体上看,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已是势在必行。
因为,一方面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另一方面也是实行“一纲多本”后保证公平竞争所必需的。
④选择题主观题并行,主观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选择题在考查的覆盖面、阅卷的客观性上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题型优势,但它忽略对过程的考查,忽视对语言表述的考查等弱点正日益暴露出来。
鉴于此,前些年重选择题轻主观题的倾向正在得到纠正,目前主观题正呈现上升的势头。
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2_29课时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时】第22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考纲要求】现代文精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水平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导学】理清文章思路就是要通过度析文章的选材、结构层次、线索脉络等,探索作者的思维过程。
在中考试题中,对文章思路的考查通常是和内容概括联系在一起的。
主要题型:1.请用一句话简述文章内容或概括故事情节;2.理清文章思路,补全下面情节;3.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4.本文写了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6.领会文章主旨; 7.领悟作者情感;8.表达阅读感受。
解题方法: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使用简洁的语言实行概括。
具体方法: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
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3.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归纳出来,选择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4.采用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合并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理清思路,补写故事情节(或补写要点)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实行合理想象,第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表述,形成自己的答案。
(以上二点为主要题型)三、归纳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2019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部分解析及教学建议
2019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部分解析及教学建议作者:王章莉马强曹军华王雨冰李婷婷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第1期哈尔滨市第109中学王章莉哈尔滨市德强中学马强哈尔滨市星光中学曹军华哈尔滨市风华中学王雨冰李婷婷《哈尔滨市2019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中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是: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能整体感知所阅读的内容,归纳文章的要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
3.能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4.能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已的疑问和看法。
6.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地推断和想象。
7.能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和体裁的特点阅读文章,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8.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9.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19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卷处处以此为指导,不但考查学生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在质疑中思考,从而提升人生的深度和广度。
下面将从文本解析、试题解析两个方面,从学生答题的角度和教师教学的方向两个角度对2019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中的记叙文部分进行解析以及提出相关建议。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这一课程目标的确立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别让果实长成诱惑》一文通过写一棵梨树的两位主人(“她”和“他”)对待果实的不同态度,突显了新主人“他”不让一树果实长成诱惑的做法,最终让人们品尝到果实的甜美,避免了诱使孩子们学会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可能,遭遇因这种获得而带来危险。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中的重要信息提取与筛选4. 记叙文阅读策略分享5. 经典记叙文阅读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入记叙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练习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提取、筛选关键信息。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使用的策略。
5. 练习:提供经典记叙文供学生练习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一篇课外记叙文,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策略。
3. 练习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拓展阅读: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提升素养。
七、记叙文阅读技巧1. 快速浏览:整体把握记叙文的大意,抓住文章的主题。
2. 细致阅读:关注记叙文中的细节,理解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
3. 分析人物: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4. 解读通过预判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八、课堂练习1. 片段阅读:让学生阅读记叙文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2.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答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3. 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4.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深入理解记叙文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分析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
3. 讲解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教授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篇记叙文,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答题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训练和辅导。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氛围。
八、教学拓展1. 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2. 组织记叙文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 结合语文学科其他教学内容,如诗歌、散文等,进行跨学科教学。
2019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学案
2019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学案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不同的身份和声音给她讲不同的遭遇,她每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
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版文章通过写大树来表达一种生活态度,这样的写法叫:编写:马玉荣附: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及作用: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记叙文内容,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和效果。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情感。
2. 记叙文的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
3. 阅读技巧:快速浏览、细读理解、划重点、做笔记。
4. 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价文章内容、手法、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阅读技巧。
2. 难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章,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法: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第二课时:讲解阅读技巧,分析典型文章。
3.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4. 第四课时: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第五课时:总结评价,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课后练习:通过布置和批改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记叙文教材,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文章的分析评价、作者背景等信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相关信息。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第二周:讲解阅读技巧,分析典型文章。
3. 第三周:分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4. 第四周: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记叙文教学设计案例精选5篇
记叙文教学设计案例精选5篇中考记叙文教案篇一记叙文阅读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记叙文的要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重难点: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一课时一、明确记叙文阅读在中考中的要求: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三、结合课内部分文章温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材料组织特点: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剪裁得体;详略得当;4、线索及作用: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情感作用:贯穿全文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情景交融······7、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引用、对比······8、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重点复习描写与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
描写:按对象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自然、社会)场面、细节;按角度分:正面、侧面按风格分:白描、细描抒情:直接、间接9、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初三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三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技巧;3.理解并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以及语言表达;4.提高记叙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记叙文的阅读技巧3.记叙文的情节分析4.记叙文的人物分析5.记叙文的语言表达分析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记叙文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第一部分: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概念解释:记叙文是以文字叙述事情经过和发生的文体,它通过描述事件、人物、环境等来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
2.特点分析:- 描述性强:记叙文以描绘细节和情节为主要特点,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故事中。
- 故事性强:记叙文通常有明确的起承转合,讲述一个具有逻辑的故事情节。
- 人物突出: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读者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来理解故事。
- 语言灵活:记叙文中常使用形象生动的描写词语,以及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笔的艺术性。
第二部分:记叙文的阅读技巧(15分钟)1.快速浏览:了解记叙文的整体情节和主题。
2.仔细阅读:细致揣摩每个细节,理解其中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变化。
3.分析结构:分辨记叙文的引子、起因、高潮、结局等部分,找出故事的关键点。
4.理解人物:通过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等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第三部分:记叙文的情节分析(20分钟)1.导入问题: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中情节的作用和发展。
2.分析情节:指导学生找出记叙文中的关键情节,理解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推进作用。
3.合作讨论:小组内合作讨论各自选取的一段记叙文,分析其中的情节特点并互相分享。
4.展示总结: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部分:记叙文的人物分析(20分钟)1.导入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九年级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九年级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九年级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教学方案)记叙文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
这类文体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对象,它以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为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也往往通过叙事来表达。
一、内容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记叙文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式样。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1)了解记叙文的分类。
(2)把握记叙的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
(4)注意记叙的人称。
(5)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中心。
(6)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
(7)分析人物形象。
(8)把握材料的详略。
(9)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2.体会文章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4.分析句子的含义及作用:(1)人物描写的作用(2)景物描写的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记叙文的基本元素。
2.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技巧的鉴赏能力,如描写、抒情、议论等。
4.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记叙文,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
5.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分析其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记叙文主题分析: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挖掘记叙文的主题。
3. 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讲解描写、抒情、议论等写作技巧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4. 记叙文阅读策略: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意图。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主题分析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练习法:设计阅读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基本元素。
2. 第二课时:讲解记叙文主题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挖掘记叙文的主题。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经典案例。
4. 第四课时:教授记叙文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5. 第五课时: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练习:布置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记叙文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记叙文教材,如《语文》课本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考即将到来,各科的复习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中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科目。
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阅读,而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记叙文阅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
2. 熟悉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3. 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其次,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个篇目展开讲解。
首先,要介绍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过程;然后,分别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最后,重点分析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如何营造出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3. 学生互动在教师介绍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篇目,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然后再与同桌或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4. 练习评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评估。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写作题等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分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更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语文复习铺垫。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结构;2. 理解记叙文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3. 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解读记叙文;4.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2. 阅读策略的运用;3. 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a. 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目的;b. 引导学生分析记叙文的特点,如线性结构、情感描写等。
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a. 以经典的记叙文为例,分析开头、过程和结尾的组成及功能;b. 引导学生总结记叙文的结构特点。
3. 阅读策略的运用a. 教授预测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图片和段落首句等预测文章内容;b. 教授分类策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分类;c. 教授推测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暗示进行推测。
4. 语言的理解和表达a. 引导学生通过词义猜测和上下文推断理解记叙文中的生词和短语;b. 练习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描述人物和场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和引发兴趣,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演示法:通过示范阅读和解读记叙文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语言表达技巧。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记叙文,并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4. 实践与反思法:安排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实践,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展开写作,并进行同伴互评和教师点评。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a.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b. 提问学生对记叙文的了解和认识,激发思考和讨论。
2. 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10分钟)a. 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目的。
b. 分析经典记叙文的结构和功能。
3. 阅读策略的运用(15分钟)a. 教授预测策略,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b. 教授分类策略,并引导学生对记叙文进行分类排序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复习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了解常见题型,能够运用解题方法规范答题。
复习过程:一、导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类问题。
二、明确复习依据(一)中考回放1、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作简要赏析。
(3分)——2014《五猖会》第21题2、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3分)——2015《寒冷的冬夜》第20题3、从选文第⑤段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2016《骆驼祥子节选》第20题4、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3分)——2017《至深至纯师生情》第19题5、从选文第④⑤⑥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2018《回忆齐白石先生》第18题从这五年的中考题中我们不难看出,近几年人物形象分析类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分值相当大。
(二)《语文课程标准》、河北省初中语文考试说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明确复习目标四、方法探究:首先我们结合学过的课文一起来探讨一下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选段说出选段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以及判断依据。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回忆我的母亲》母亲:勤劳能干依据: 母亲每天早晨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具体事件。
⑵(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父亲:对儿子伟大而深沉的爱依据:动作描写⑶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美丽的颜色》居里夫妇:对科学研究的坚守与乐观依据:环境描写提示:环境描写有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性格)的作用。
⑷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沉着冷静、善于把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依据:用鲁庄公的急躁冒进、目光短浅与之形成对比,反衬出曹刿的性格特点。
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⑸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叶圣陶:单一的儒依据: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议论句)提示:议论抒情句——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或观点,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归纳总结从以上几个片段可以看出,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依据具体事件、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表现手法、作者倾向等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四、常见题型: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提问方式:⑴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XXX是一个怎样的人?(XXX的人物形象)⑵从全文(部分选段)来看,XXX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题型二:结合具体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提问方式:⑴请简要赏析选文中某些(与人物有关)句子。
⑵某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有什么作用?⑶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⑷XXX(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主人公是XXX,却用大量笔墨写另外一个人,为什么?)五、实战演练(一)实践出真知,请同学们阅读文章《隐忍的痛,肆意的爱》,思考下面的问题,在实践中总结不同题型的答题规律。
隐忍的痛,肆意的爱(1)医院里。
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2)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
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3)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
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4)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5)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
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
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
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
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6)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7)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8)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
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9)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
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
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10)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
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
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11)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
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12)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
母亲的背影一如20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
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13)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14)泪眼蒙眬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
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15)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
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
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1、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的形象。
隐忍坚强:母亲17岁时拐伤了腿,只能靠着臀部的肌肉支撑走路,坚持了30年;勤劳吃苦:家里全靠母亲扛起重担,打药除草,低着头做饭等,一日夜都抱着孙子;坚强自立,关爱子女:母亲拒绝弟弟背着,不愿拖累儿女;不求回报,无私奉献:我们从没关注过母亲,而母亲却毫无怨言。
2、请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2段画横线的句子。
运用动作描写,用“抬起、落下、抬起、更深地落下、陷下去”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母亲走路拐瘸的姿势,表现了母亲的隐忍、坚强与伟大。
3、结合文意,文中第12段划线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写阳光洒下来,落到母亲身上。
描绘出宁静美好的环境,衬托了母亲温顺,善良,隐忍,坚强的性格,突出了母亲高大的形象。
4、15段最后一句,“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运用抒情表达方式,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无限崇敬,热爱与赞美之情,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家的责任感和对儿女无私的爱。
(二)归纳总结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思路:⑴审清问题。
(明确概括“谁”的形象,是要求简洁概括,还是要写出对应分析)⑵找根据。
回归原文,逐段查找与此人物相关的内容。
⑶整合概括,分点作答。
注意:文章有定性类的表示人物性格的词语,可直接作为答案;分点作答时可以用标序号的形式,同时要结合分值,避免丢落。
答题格式: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具体依据题型二:结合具体的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思路:判断写作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明确表达效果——结合文意具体分析答题格式:写作手法+表达效果(结合文意)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等);突出地表现了(烘托了、衬托了)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等)。
六、课堂小结语文,尤其是大家认为最容易丢分的阅读理解也是有答题的规律的,只是语文的规律相对灵活,再加上更为灵活的阅读内容和提问方式增加了我们得分的难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按照答题思路灵活运用解题方法规范答题,在练习中不断巩固摸索,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预祝大家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