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规则和过程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走出真注意假商量的传统游戏模式,做到“放”、“导”结合,为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让游戏活动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幼儿游戏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决定了在游戏活动中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幼儿的性格、情感、交往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德等都会集中反映出来,而这些方面也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才能够锻炼提高,教师不能代替。有些教师常以成人的眼光,指导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戏,急切希望孩子每一次游戏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他们总觉得孩子在游戏中,这样做不符合生活实际,那样做违反游戏规则。于是把自己所认识的现实情况一味地灌输给孩子,告诉孩子该怎样怎样玩,游戏成为老师导演的一场戏。幼儿的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主创造的权利就此被教师剥夺了,从而使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大受挫伤。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正确处理好关系,让幼儿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
主动得到发展,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过程的主体。
一、在游戏中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往常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游戏常常由老师来精心安排,孩子则只是在被动地机械地听从调动。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活动,表面上玩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孩子却只是在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并没有进行真正的自主的游戏活动。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我觉得应该在游戏中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一)自己选择“今天玩什么”。
真正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进行的百玩不厌的活动,所以老师不妨问问孩子们:“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呀?”这么一问,孩子们会觉得:游戏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选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选择的游戏,可能是孩子们已经玩了又玩的游戏,大人也许觉得无太多乐趣的游戏,但却可能是孩子们所钟爱的。因此,我们就可以,也应该尽可能去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也只有通过让他们自主选择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己选择“怎样玩,如何玩”。
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们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当老师的不要着急,更不必把自己看来合乎常理的规则交代给孩子们。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试一试,尝试各种玩法去进行游戏,在试过之后或者玩的过程中他们就会自己得出结论,怎样玩最好玩怎样玩最方便大家玩等等,一旦是孩子自己得出结论,那么他们就会及时地自发地调整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通过实践,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实践证明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
(三)自己选择“用什么玩”。
孩子对游戏材料的要求,主要不在于它们的外表形象,而在于这些材料是否能成为玩具,是否能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游戏材料虽然是代替品,但孩子们对他们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他们常常自发的就地取材,周围有什么样的材料,就拿什么作材料。所以任何一种东西在孩子们手中,都可以想象成游戏中的玩具,只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因此,孩子们在玩游戏时,我们不
必强加一些要求给孩子,非得规定什么材料是玩什么游戏用的,来束缚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
(四)自己选择“什么时候玩,玩多久”。
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孩子们常常玩了还想玩,总也玩不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游戏前先问问:“你们愿意什么时候再玩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多久?”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来继续玩,老师可以和孩子通过商量来一个约定,而约定一旦形成就一定要遵守这个约定。实践表明,只要老师遵守了,孩子也会遵守,这也从客观上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也决定了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是辩证统一的,教师主导作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幼儿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那么,在游戏——这一对幼儿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的活动形式中,教师应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保证幼儿快乐地游戏呢?
(一)创设游戏环境,营造宽松氛围。
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给孩子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温馨的游戏环境可以激发孩子游戏的愿
望,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可以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布置游戏的环境,在布置的过程中,运用幼儿已有的社会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布置。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应该过多,幼儿参加的不仅仅是原本意义上的表演和游戏,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按照自己对环境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尽情享受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为此,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同伴,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对幼儿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
(二)进行有效的观察。
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指导,就必须以有计划的观察作为前提。这样,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的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幼儿游戏时,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戏中遇到了什么样困难,解决了没有,如何解决的,幼儿通常和谁一起玩等等。观察后教师应对游戏情况加以分析:为孩子提供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否合适,材料投放怎样,儿童兴趣是什么,认识经社会性有没有变化,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教师只有在有效的观察分析后才能明确该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游戏,哪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帮助等,也只有在分析总结后才能及时调整游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