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临床急危重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本文旨在提供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指导临床工作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诊断1. 评估病史首先,医生需要详细收集患者的病史,包括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缓解因素等。

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药物治疗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临床医生初步判断病情、确定可能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冠心病患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体格检查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呼吸等。

进一步检查心脏听诊、心律等,有时还需观察患者出现的明显症状,如胀痛、呼吸困难和出汗等。

3.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ECG是评估疑似ACS患者非常重要的检查。

在患者疑似ACS时,应立即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对于AC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STEMI患者,ST段抬高是ECG的关键特征;对于NSTEMI和UA患者,ECG可显示非特异性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改变。

4. 血液生化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在诊断和评估ACS中有重要作用。

血常规、肝功能、肌钙蛋白等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心肌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的依据。

治疗治疗ACS的目标是迅速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1. 急诊处理急诊处理是治疗ACS的首要任务。

针对STEMI患者,需要立即行动,尽早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通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溶栓治疗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和护理需要综合性的康复模式来提供延续性的护理。

5E康复模式即评估、教育、体育锻炼、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模式,已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评估是5E康复模式的第一步。

通过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可以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目标。

评估还可以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护理。

教育是5E康复模式的重要环节。

冠心病患者需要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病情和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和药物,以及如何避免风险因素和诱发因素。

通过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技巧,提高康复效果。

体育锻炼是5E康复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加强心肌功能,增加心脏的耐受力,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脏负荷,提高血脂代谢,并促进体重的控制。

通过定期参加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冠心病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心肺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减少再发风险。

第四,心理支持也是5E康复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和心理压力等问题,这些心理因素会对康复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调适和心理干预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康复效果。

药物治疗是5E康复模式的重要环节。

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脏负荷,控制冠状动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功能。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通过教育、体育锻炼、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技巧,提高康复效果,减少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推广和应用“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研究价值。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5E”康复模式是指基于证据的健康护理实践中的五个步骤,包括评估(engage)、教育(educate)、行动(execure)、评估(evaluate)和扩展(expand)。

这种康复模式主要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持续护理中,旨在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首先需要进行评估(engage)。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风险因素、心理状态以及康复需求。

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和观察,护理人员可以收集相关信息,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接下来是教育(educate)。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了解自身疾病的状况、治疗方案、自我护理技巧等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并指导他们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如药物管理、饮食调整、体育锻炼等。

接着是行动(execute)。

一旦患者了解了相关知识和技巧,就需要采取行动来实施康复计划。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的生活方式,如规律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

护理人员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如手机App、远程监测设备等,监测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康复效果,并及时提供指导和支持。

之后是评估(evaluate)。

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通过观察和测量,护理人员可以判断康复计划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评估的内容包括生活质量、体能状况、症状控制等方面的指标,旨在评估康复计划的效果和调整康复方案。

最后是扩展(expand)。

康复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患者需要持续进行自我管理,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的关注和支持。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增加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健康信息和指导、定期复查等方式,支持患者的康复过程,并帮助他们将康复模式扩展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持续改善,但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近年来,一个名为“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逐渐得到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从“5E”康复模式的概念、内容、应用效果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一些启示。

一、“5E”康复模式的概念“5E”康复模式是一种以体育锻炼为核心的康复模式,其英文全称为“Exercise, Education, Environment, Emotion, Evaluation”,翻译为“体育锻炼、教育、环境、情感、评估”五个方面。

这一模式主要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旨在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1. 体育锻炼(Exercise)体育锻炼是“5E”康复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增强心肌的耐受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和身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

2. 教育(Education)教育是“5E”康复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脏疾病知识的普及和相关生活方式的指导,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疾病的风险。

3. 环境(Environment)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包括医疗机构的舒适环境、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等方面。

通过改善环境,减少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康复效果的实现。

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5E”康复模式中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干预措施,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服务,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促进其积极应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康复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是“5E”康复模式的最后一步。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

冠心病患者在康复期需要进行延续性护理,以帮助他们积极适应疾病,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作。

“5E”康复模式是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一种常用模式。

“5E”康复模式即评估(Evaluation)、教育(Education)、体育锻炼(Exercise)、依从性治疗(Encouragement for medication adherence)和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

这个模式旨在全方位地关注冠心病患者的康复需求,促进他们的体力恢复、舒适度和心理健康。

首先是评估阶段。

在这个阶段,医务人员会全面评估冠心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等。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康复需求,为后续的护理制定合理的计划提供基础。

第二是教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医务人员会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

还会指导患者关于饮食、运动、药物的正确应用以及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

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了解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以便更好地管理疾病。

第三是体育锻炼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定期的体育锻炼来提高患者的体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体育锻炼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医务人员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确保患者的锻炼安全和效果。

第四是依从性治疗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鼓励和支持患者服药来维持他们的心脏健康。

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患者可能存在不依从治疗的问题。

在延续性护理中,医务人员会通过定期的电话、短信或面对面的交流,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解决他们在治疗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是情感支持阶段。

冠心病患者通常面临着许多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困惑和压力。

在延续性护理中,医务人员会通过倾听、理解和鼓励来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

其中,康复治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患者通过一系列的评估、训练和指导,提升身体的功能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而近年来,“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

下面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基础“5E”康复模式是以现代运动康复学、运动生理学为基础,根据医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体系,结合患者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采用“评估、训练、指导、复核、优化”五个环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持续性的康复服务。

在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中,这种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评估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康复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

评估结果有助于为患者量身定制康复计划,设置合适的康复目标。

2. 训练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康复治疗主要采用运动训练的方式,以改善患者的体能和心肺功能。

同时,为了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康复专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并持续监测训练效果。

3. 指导冠心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对康复治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康复专家也会向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例如饮食、睡眠、心理调节等方面。

这有助于患者逐渐改变不良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复核康复治疗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持续性的关注和调整。

因此,康复专家会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复核,以确保患者的康复进展符合预期,同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5. 优化康复治疗的结果并非完全由康复专家决定,还需要患者自身的合作和努力。

因此,康复专家也会通过优化康复计划、加强沟通和交流等方式,促进患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二、实践应用推行“5E”康复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管理规范与临床操作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管理规范与临床操作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管理规范与临床操作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病变,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两种情况。

这些疾病因其突发性和严重性而需要急诊管理,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管理规范与临床操作指南,对于到达急诊科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快速的初步评估,以确定其病情的稳定性和危险程度。

评估内容包括症状、心电图、生化标志物和心肌酶谱等。

对于高度怀疑ACS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临床操作指南中,还明确了对于UA和MI的急诊治疗策略。

对于UA患者,除了一般治疗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药物(如肝素)以减轻血液凝固状态和降低血小板聚集。

对于MI患者,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通常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溶栓疗法。

此外,指南还特别强调了对特定患者群体的管理策略。

对于高龄患者、女性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应更加密切地关注其病情和预后,并针对其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的患者,在治疗ACS的同时,还应兼顾其他并发症的处理。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操作指南中,还提到了中药治疗的一些观点。

中药治疗在改善心脏功能、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但是,由于目前中药治疗的证据不足,因此在治疗ACS时应以药物治疗指南为主,中药的使用应谨慎,并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最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管理规范与临床操作指南中还提到了患者的康复管理。

出院后,患者需要密切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并进行心脏康复训练。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根据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是诊断与处理的指南:1. 临床评估- 对于有胸痛或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ECG)检查,并进行心脏酶谱(心肌标志物)的检测。

- 对于ECG检查显示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应高度怀疑STEMI,并迅速启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流程。

- 对于ECG检查正常或异常但未满足STEMI诊断标准的患者,应进一步评估UA或NSTEMI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 用药治疗- 针对UA或NSTEMI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

- 对于STEMI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或直接行冠脉介入手术(PCI)。

- 在急性期和康复期均应给予患者相关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

3. 冠脉造影与介入治疗- 对于符合证据支持的高危或中高危患者,应尽早行冠脉造影,并考虑进行血管成形术(PCI)。

- 对于在早期治疗过程中无法立即进行PCI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

4. 心脏复苏与监护-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应加强心脏监护,并在需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 在急诊诊断与处理过程中,建议将该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或心肺复苏室,并进行密切监测。

总之,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以实现对该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处理。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700万。

而在中国,冠心病已成为人口中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每年在逐渐攀升。

在冠心病的治疗与康复中,维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康复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推迟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

目前,“5E”康复模式已经应用于很多慢性疾病的管理与康复中,其中,也包括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

该模式包括评估(Engagement)、策略性制定(Engineering)、教育干预(Education)、能力提升(Empowerment)和评价(Evaluation)五个环节。

下面将从每个环节详细阐述“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1. Engagement(评估)在康复模式中,评估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疾病风险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与营养状况、心理状况、身体功能等方面的评估,医护人员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评估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心理状态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其是否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干预。

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释放压力,缓解心理负担,提高心理素质。

(2)身体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如微循环功能、肺功能、肝肾功能等。

根据检查结果,医护人员可以合理调整患者的用药方案,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心血管功能。

(3)饮食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通过合理营养搭配,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伤害身体的营养不良风险。

(4)运动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的运动历史、运动习惯、运动能力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增强身体素质,减轻症状,防止疾病复发。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延续护理,许多医疗机构开始应用“5E”康复模式。

“5E”康复模式是指:评估(Evaluation)、早期介入(Early Intervention)、教育(Education)、运动(Exercise)和评估(Evaluation)。

首先是评估阶段,医护人员会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家庭背景、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潜在风险,为后续护理提供基础。

接下来是早期介入阶段,通过早期介入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早期介入包括药物治疗、病情监测、心理支持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和护理措施。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预防方法,提高他们对冠心病的认知水平。

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运动建议、药物使用等,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运动是冠心病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肺能力,减少心脏负担。

运动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素质进行个体化制定,既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也要保证运动的有效性。

最后是评估阶段,通过定期的评估可以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护理措施,以提高康复效果并延续护理。

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康复需求和潜在风险,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早期介入可以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和行为,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康复,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

运动作为冠心病康复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锻炼心肺功能和减少心脏负担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健康寿命。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脏病发作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模式也在不断完善。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而在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中,康复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5E”康复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它包括了评估(Evaluation)、教育(Education)、运动治疗(Exercise)、心理治疗(Emotion)和营养指导(Eating)五个方面。

这种综合性的康复模式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评估是“5E”康复模式的第一步,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评估,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为后续的康复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教育是“5E”康复模式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治疗方案、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疾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治疗是“5E”康复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调节血压、血糖和血脂,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心脏负荷,减轻疾病症状。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心理治疗是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重建信心的重要手段。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营养指导也是“5E”康复模式中的重要环节,适当的饮食对于冠心病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控制体重,降低血脂、血糖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少心脏负荷,保护心脏健康。

营养指导还包括控制烟酒的摄入,避免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营养的均衡,提高免疫力。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居家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居家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居家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ACS患者得以从医院康复回家,然而家庭环境的安全风险评估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居家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ACS患者居家安全风险的特点和原因。

1. 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性。

ACS患者因为心血管的突发事件可能随时发生,需要在家庭环境中定期监测和管理。

2. 药物治疗的复杂性。

ACS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病情,药物的剂量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容易引发药物治疗的并发症。

3. 生活方式的改变。

ACS患者需要遵循特殊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协助。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居家安全风险的原因1. 药物管理不当。

患者和家人对于药物的使用和存放不当,容易引发药物过量或者忘记服药。

2. 生活方式不规范。

患者饮食、运动和休息不规律,生活方式不健康。

3. 家庭环境不安全。

家庭设施和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楼梯、浴室等地方容易造成患者意外摔倒。

针对以上特点和原因,我们可以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居家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患者居家安全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 生活方式指标(1)饮食。

评价患者和家庭成员的饮食结构、烹饪方式、饮食习惯是否符合医生的建议,是否合理膳食。

(2)运动。

评价患者的日常运动量、运动方式、是否有规律的锻炼习惯。

(3)休息。

评价患者的作息时间是否规律,是否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

2. 药物管理指标(1)药物存放。

评价家庭中药物的存放位置和方式是否符合医生的建议,是否远离儿童,是否容易取用。

(2)药物服用。

评价患者和家庭成员对于药物的服用方法和剂量控制是否准确,是否存在漏服或者重复服药的情况。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治疗和康复对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康复模式被引入临床实践中。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5E”康复模式的概念、原则和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深入探讨这一模式对患者的意义和益处。

一、“5E”康复模式的概念和原则“5E”康复模式是指评估(evaluation)、教育(education)、激励(encouragement)、实施(enforcement)和评估(evaluation)这五个步骤。

这一康复模式是从美国康复协会的康复理念中发展而来,旨在通过全面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评估(evaluation)是指医疗人员对患者病情、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康复需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教育(education)是指医疗人员向患者传授冠心病相关知识、健康管理技能和生活方式调整方法,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合理用药、控制危险因素等。

激励(encouragement)是指医疗人员通过鼓励和支持患者建立信心,改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实施(enforcement)是指医疗人员负责指导患者执行康复计划,监测康复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evaluation)是指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病情变化,对康复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康复效果。

“5E”康复模式的原则是全面性、个性化和持续性。

全面性是指康复计划应涵盖冠心病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不仅仅是针对疾病本身的治疗。

个性化是指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充分考虑每个患者的差异性。

持续性是指康复工作应贯穿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全程护理,确保康复效果能够持久。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延续性护理尤为重要。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已成为现代人流行的心脏疾病之一。

冠心病患者在医疗机构进行过治疗后需要延续性的护理,而“5E”康复模式,包括评估、教育、运动、自我监测和目标制定,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

评估是“5E”康复模式的第一步。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疗历史和现有症状的评估,医务人员能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康复需求。

在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评估包括心功能测试和症状评估等,以确定患者身体状况的程度和冠心病的程度。

这种评估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教育是“5E”康复模式的第二步。

对患者进行冠心病认知的教育,有助于患者了解冠心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

教育还可以使患者了解他们需要采取的行为以及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如何饮食和运动,以及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等问题。

因此,教育是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运动是“5E”康复模式的第三步。

根据冠心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健康。

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血压的水平。

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减轻压力,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更加健康。

自我监测是“5E”康复模式的第四步,这是通过患者自我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在发生危险情况时及时采取行动。

冠心病患者可以自行测量自己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发现自己的血压或心率异常,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而不会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

最后,目标制定是“5E”康复模式的第五步。

通过设置现实的、可衡量的目标,帮助患者与疾病作斗争。

制定目标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动力,并激励患者坚定地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目标制定可以包括如何减少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以及如何增加运动量等。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康复模式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5E康复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

5E康复模式是指通过教育(Education)、锻炼(Exercise)、情绪支持(Emotion)、药物治疗(English)和经济支持(Economic support)五个方面来实现康复的模式。

教育是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向冠心病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加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和监测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和戒烟等。

锻炼是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一环。

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冠脉的损伤。

适当的锻炼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运动状况,确保锻炼的安全性。

情绪支持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通过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少心理负担。

通过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方式,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第四,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重要一环。

冠心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药,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症状的发作。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药物介绍,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血脂等指标,调整用药方案。

经济支持也是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重要一环。

冠心病的治疗费用较高,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检查,给家庭经济带来很大的压力。

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或者社会保险等方式,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影响心脏供血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和心悸等。

冠心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等多种手段,其中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是指评估、教育、运动训练、心理支持和计划的五个环节,这一模式可以帮助患者实现身体康复、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康复团队通过“5E”康复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评估是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第一步。

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系统和自我护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心理评估等方式进行。

接下来,教育环节是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的内容包括冠心病的病因、病程、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生活方式改变、合理饮食和用药等方面的技能。

运动训练是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体力和耐力,并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运动训练的内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和游泳等)和抗阻力训练(如举重和弹力训练等)等。

心理支持是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冠心病患者往往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包括焦虑、抑郁和恐惧等。

心理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社交支持等方式进行,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和提高抗逆力。

计划是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最后一步。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可以确保患者得到连续的护理服务,并实现康复的目标。

计划可以包括定期的随访、康复训练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全面照顾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心脏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是我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冠心病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延续性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采用“5E”康复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康复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如心理压力、生活方式改变、药物依从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延续性护理中得到有效的解决。

我们有必要对“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并通过对各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效果评估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分析,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促进康复护理实践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正文2.1 5E康复模式介绍5E康复模式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康复模式,其包括了五个阶段:评估(Engage)、教育(Educate)、改变(Empower)、支持(Encourage)、评估(Evaluate)。

在这个模式中,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合作,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康复治疗,以达到有效管理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首先是评估阶段,医护人员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康复需求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接着是教育阶段,医护人员向患者传授关于心脏病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本质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能够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并不是一次性的事情,患者需要进行延续性的护理和康复,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在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采用“5E”康复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5E”康复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模式,包括了教育(Education)、锻炼(Exercise)、情绪支持(Emotion)、饮食管理(Eating)、环境改善(Environment)五个方面。

这种康复模式通过多个方面的介入,全面地帮助患者进行康复,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5E”康复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教育(Education)是“5E”康复模式的第一步。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通过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避免因为对疾病的误解而导致的不良行为。

医务人员还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生活方式指导,如戒烟、饮食调整、合理锻炼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健康意识。

锻炼(Exercise)是“5E”康复模式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冠心病患者通常都需要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由于冠心病的特殊性,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病情程度进行个性化的锻炼方案,以避免加重病情。

在延续性护理中,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力水平和心脏健康状态,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心脏康复。

情绪支持(Emotion)也是“5E”康复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因为疾病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康复效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双心护理干预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双心护理干预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双心护理干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综合征。

双心护理是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同时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促进康复。

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已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在双心护理干预中,心脏康复护理包括规范的运动方案、心脏饮食指导、吸烟戒断和定期复查等方面的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

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在心脏康复护理方面,规范的运动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运动可以增强心肌的耐受力,提高心脏功能,并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也是非常必要的。

心脏饮食指导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合理的饮食可以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和血压,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吸烟戒断和定期复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吸烟会导致血管痉挛,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定期复查可以及时监测病情。

在心理护理方面,心理支持是重要的一环。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心理疏导是通过言语和行为等方式,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

心理咨询则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急性冠脉综合征双心护理干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既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又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

通过规范的心脏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脏病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咸宁市中心医院、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咸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每组各44例。

对照组接受非心脏康复专科医生指导下的常规干预,康复组接受三级医院心脏康复医生联合多学科医生共同参与指导下的针对性干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及康复后3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心脏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康复组患者经干预后胸闷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ACS患者采取有效的家庭心脏康复指导,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减少疾病再发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the family self-help heart rehabilitation model in patients with ACS,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n living quality and exercise tolerance of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8 patients treated in Xianning Center hospital,Xiann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 Xianning Medical School affiliated Second Hospital diagnosed with AC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rom October 2016 to June 2017.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4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interven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non-cardiac rehabilitation specialists.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targeted interven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doctors associate with multidisciplinary doctors from the top 3 hospitals. Follow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6-minutes walk distance,cardiac rehabilitation,score of life quality were collect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3 month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chest tightness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PF,RP,BP,VT,SF,MH scores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6-minutes walking distance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ffective family an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for ACS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exercise tolerance,reduce the risk of disease recurrence,improve quality of life.[Key word] Self-help heart rehabilitation model;Acute coronary syndrome;Quality of life;Exercise tolerance全球急性冠狀动脉事件注册研究数据显示4年累计心血管死亡率高达22.6%,其中再发心肌梗死高达50.0%[1]。

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成为加强心血管防控的一道重要突破口,在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平稳及预防疾病复发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2]。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在ACS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以期为国内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在临床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湖北省咸宁市三所综合性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咸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ACS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每组各44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18~75岁,平均(53.21±5.63)岁;23例有长期稳定收入,21例无稳定的收入;医保对象40例,公费对象3例,自费对象1例。

康复组男32例,女12例;年龄20~78岁,平均(55.36±6.25)岁;25例有长期稳定收入,19例无稳定收入;医保对象37例,公费对象5例,自费对象2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8岁;②本地长期居住居民;③符合《中华心血管杂志》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3];④病情控制稳定,冠心病风险评估低中危;⑤心功能Ⅰ~Ⅲ级和(或)Killip分级Ⅰ~Ⅱ级,心脏射血分数>40%[4];⑥自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②恶病质或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本次调查。

本研究获得各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非心脏康复专科医生给予的常规出院患者家庭随访及出院指导。

康复组采用三级医院心脏康复专科医生联合多学科医生共同参与指导下的行为干预[5]。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出院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康复指导,采用电访、光盘刻录、家访、资料打印等方式,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完成对患者的干预。

家庭康复指导包括五个行为干预。

①运动康复处方:指导患者家中康复锻炼,参照冠心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制定的关于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指南[6],每周进行3~5 d的有氧运动、2~3 d的抗阻力运动、柔韧性运动,每次持续之间为30~60 min,初始运动时间从10 min开始,逐步增加持续时间。

以上指导均在心脏康复专科医生根据患者身体素质、体能及心血管功能进行评估,制定出安全、适宜的运动方案。

②营养康复处方:高血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均是ACS患者再发高危因素。

由营养师参照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7],针对不同患者设计专属饮食方案,协助调整患者糖类、脂质、蛋白质、氨基酸、水、钠等物质的摄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及血压的波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③心理康复处方:在精神卫生科医生的协助下,通过采用家访或者电访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消极情绪及时采取心理开导及咨询,调整患者的心态,改善患者心理相关问题。

④戒烟康复处方:参照心血管患者戒烟处方中国专家共识[8],为患者总结出吸烟的弊端及戒烟的利端,给烟草依赖患者进行戒烟干预指导,以及对出现戒断综合征患者提供积极应对措施;⑤药物康复处方: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规范化药物治疗方案,药学医生参与协助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该处方遵循原则如下,a.遵照心血管治疗指南建议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b.因人而异选择个体化治疗;c.注意预防药物相互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d.采用药学干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e.关注药物对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f.临床医生与药学医师共同参与[9]。

1.3评价标准①心脏康复情况:包括射血分数及胸闷发作次数,射血分数越高、胸闷发作次数越低,患者再发风险越低[10];②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hort Form-36,SF-36量表):其中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一般健康状况(GH),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③6 min步行距离:实验前患者坐下休息至少10 min,请患者站立起步线,在平地上尽自己体能向前行走,可停止休息,步行6 min停止,计算步行总路程距离[11]。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干预前后心脏康复情况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胸闷发作次数均降低,射血分數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干预后康复组患者胸闷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的比较康复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PF、RP、BP、VT、SF、M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两组干预前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方式均可以提高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经济水平与医疗技术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引起慢性疾病发生率同步增长,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