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与肺康复在急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重症康复治疗研究

重症康复治疗研究

常见系统的重症康复治疗:①神经系统治疗:神经重症患者一般为脊髓损伤、脑卒中以及颅脑外伤。

有学者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二十四小时以内,做早期康复评估以及治疗,可提升存活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远期致残率。

还有学者表示:自入院开始,针对性治疗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可将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活动程度大幅提升。

从以上研究发现: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可纠正患者神经功能。

②外科系统治疗:外科重症患者一般包括创伤性损伤、脏器功能衰竭,有学者发现:外科系统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可使患者预后效果得以改善。

③心血管系统治疗:心脏功能康复治疗来源于冠心病的康复,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康复对象从最开始的心肌梗死延伸到心脏病患者。

有学者发现:通过心脏康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使患者运动能力增强,心脏康复效率大大增加,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④呼吸系统治疗:肺功能康复医学理念最早应用在肺结核和小儿麻痹症引发的呼吸肌麻痹反应。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进展,肺功能康复已经普遍应用在不同疾病引发的呼吸功能受限疾病患者。

在呼吸系统治疗方面,有研究发现: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气管切开率以及脱机失败率。

还有学者发现: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层次不同的康复活动训练,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停留ICU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

另有学者发现: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呼吸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神经肌肉的萎缩率明显降低,可缩短住院时间。

早期临床中认为心脏康复以及肺功能康复属于独立反应,随着临床中逐渐深入认知心肺功能,发现心肺功能和康复医学具有密切联系,而心肺局部功能的康复一般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相关研究逐渐扩展到肺-心-运动肌群的整体康复,进而使患者的整体功能得到提升。

重症康复治疗技术:(1)体位训练:①排痰体位训练:在不同的体位下,患者的功能残留气量和外周血液流速是各不相同的,并且所有患者并不适应每一种体位,患者的体位摆放必须要将临床治疗作为前提,防止体液影响呼吸道功能,通过体位训练联合胸部物理疗法治疗患者,可稳定慢阻肺患者的病情进展;②预防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体位训练:在预防形成深静脉血栓期间,保持直立体位是最常见且最有效的,因为直立体位,能够降低静脉回流量、心脏前负荷、心脏后负荷。

心肺复苏措施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心肺复苏措施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心肺复苏措施的应用与效果评估心肺复苏措施,简称CPR,在医学应急救援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应用CPR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被诊断为心脏骤停的人的心肺功能,为患者生命赢取宝贵时间。

同时,也为医疗急救队伍赢得了慈善和救援机构的尊重和敬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CPR的相关研究和效果评估,并对其应用进行一定深度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CPR技术的应用。

CPR是一项基础医学技能,包括人工呼吸(也称为“对气道开放技术”)和胸外心脏按压。

当出现了心脏骤停的情况时,实施CPR是对患者生命和健康状况的治疗性干预。

在CPR使用过程中,人工呼吸为患者补充氧气,保持肺部氧合,而胸外心脏按压则通过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避免身体主要部位缺氧和受到二氧化碳的累积。

在应用CPR中,正确的技术和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美国心脏协会(AHA)提供了基于循证医学的应急十字路口指南,该指南提供了最新的CPR技术和指导,高品质的证据支持每项推荐措施的可行性和最佳实践方案。

近年来,CPR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在逐渐加强。

通过对不同CPR应用策略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研究,医生和急救人员能够更好地决策和执行CPR治疗方法,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一些研究显示,早期治疗CPR时,如果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过浅,效果不如深度正常的按压。

此外,可以通过低频增强胸外心脏按压,增加心脏输出量,而使用高频增强则可能会增加搏动失常的发生率。

在进行CPR治疗时,不同的参数和条件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评估CPR的效果时,除了目测和听诊准确地捕捉胸外心脏按压次数和效果等基本信息外,也需要考虑患者情况、使用技术等多种因素。

近年来,一些教育和培训机构也会将电子技术用于CPR教学和评估中,比如使用心电图或其他监测设备来记录数据和探讨CPR的效果,同时也更好地适应了医疗科技和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在CPR应用与效果评估方面,还需要关注合理的定量方法和常规监测。

心肺复苏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的科研设计2018

心肺复苏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的科研设计2018

1级 强
新加坡从2013开始高度重视培训、施救的心肺复苏质量控制,PAD、院
外、院内均换用具有CPR质量监护及反馈的设备;2014-2015年的院外心搏骤停
患者生存率已超过6.0%,效果显著。
数据来源: 欧洲复苏杂志 Resuscitation 102 (2016) 85–93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数据来源: 欧洲复苏杂志Resuscitation 107 (2016) 139–144
美国西雅图EMS统计数据亮点
1. 西雅图市是全球院外猝死生存率最高的区域之一。 2. 救护车接到指令,能够在6.1±2.7分钟能赶到病人身边。 3. 调度速度也很快,响应时间只有1.2-0.6分钟。 4. 旁观者实施早期心肺复苏比率很高,达到44%。 5. 初始可除颤心律(VF/VT)率25%并不是特别高。 6. 抵达急诊科的自主循环恢复率高达42%,已超越很多院内成功率,充分说
17.00%
14.50%
14.50%
16.00%
3.20%
3.60%
4.20%
4.60%
早期统计 2010-2012年
n=3025
ROSC
DACPR前 2010/4-2011/12
n=1820
DACPR试运行 2012/1-2012/6
n=475
DACPR后 2012/7-2013/2
n=673
入院生存率
96,545 45,417 10,961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肺功能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肺功能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者的 V O z ma x [ 1 , 但 目前对 于楼层 高度、 台阶高度等
尚没 有统 一 的标 准 ; 步行 距 离是 C OP D患 者 死亡 率 的 强预 测指 标 , 若 <3 5 0 m 则死 亡 率将 大 大增 加 _ 1 , 除 此
之外 还可 以用 于生存 质量 评估 , 心衰 患者 症状 评估 , 肺 部手 术预 后评估 等 。但 其 结 果 缺 乏特 异 性 , 参 考 价 值
分, 静态肺 功 能检测 只反 映肺 的通气 功能 , 忽视 了心脏 的代 偿作 用 , 不能直 接反 映心肺 联合 摄取 氧 的能力 _ 4 ] 。 1 . 2 运 动试 验 心肺 运动 试 验 (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e x —
的才会 出现异 常 。而 C T等影像 技术 能 够更 加 敏感 和
者 的心肺 功能状 况分 层 , 用 于 确 定 手术 中患 者 肺 叶 的
切除 范 围 。Ur a mo t o [ 3 ] 则认 为对 于肺 部 手术 的患 者如 果 预计 术后 F VC >0 . 8 L或 F E V1 >0 . 6 L, 术 后 的病 死率 为 0 , 但 患 者 术 后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率 并 没 有 降低 。 临床 实践 中 由于患者 理 解 和 配合 上 的原 因 , 其 静 态肺
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试验能够在负荷递增的运动中反映人体的心肺功能综合应用呼吸气体监测技术电子计算机和活动平板或功率自行车技术实时检测在不同负荷条件下机体氧耗量和排出量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心脏肺脏和循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贮备能力具有静态肺功能检查所不能替代的优点
1 4 0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 Ap r 2 0 1 5 , Vo 1 .3 O N o 2

心脏康复的演变与进展

心脏康复的演变与进展

心脏康复的演变与进展随着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心脏康复作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康复的演变历程、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一、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和危害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头号杀手,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此而失去生命。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已然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

传统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康复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正逐渐受到重视。

二、心脏康复的定义与意义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病残率、提高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其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加强药物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康复和营养康复等多个方面。

心脏康复的目的是使患者逐步回归正常生活,并保持长期健康。

三、运动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环节,对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体能和心理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有助于全面提升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四、心理康复的重要性除了生理方面的改变,心理因素在心脏康复过程中同样不容忽视。

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

心理康复主要包括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旨在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强信心。

五、饮食康复的必要性心脏康复还包括饮食康复,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适当控制热量、脂肪、糖分等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

特别推荐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等,以及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等。

六、药物治疗在心脏康复中的地位药物治疗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复发具有关键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药等。

124例心肺复苏术急诊救治的疗效分析

124例心肺复苏术急诊救治的疗效分析
不但 有 效 提 高 了抢救 成功 率 , 而且 对 于减 少 并发 症及 病 死 率也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关键 词 : 肺 复 苏 : 心 急诊 救 治 ; 效 ; 析 疗 分
在现代 临床医学中 , 急诊 救治的关键是在最短 的时间 内对急危 重患者进行有 效的救治 , 为临床治疗 提供宝贵 的时间 , 而实现急 进
抓 住时机 , 并且通过敏锐的反应 、 娴熟 的操作技术 进行急诊救治 , 进
而增 加 急 危 重 患 者 生 存 的 机 会 [ 3 1 。 32 强 初 步 复 苏 的 观 察 与 护 理 , _加 减少 并 发 症 急 救 人 员 在施 行 心 肺
性休 克 2 例 , 1 窒息 9例 , 中毒 6例 , 电击伤 4例 , 溺水 2例 , 其他不明
医 信 01 月 4 第2 MdaI0 F 1 V14N. 学 息21年2 第2卷 期 。。 fni.e2 1 o2.o i1l t b0 . . n 。 2
li 临床
14 2 例心肺复苏术急诊救治 的疗效分析
陈 仿 . 宁 波 陈
( 四川 省 人 民 医 院 急救 中心 外 科 , 四川 成都 6 07 ) 1 0 2
的。
因素 , 而引发心跳聚停 、 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等危及生命 的急症时 ,
心肺复苏术可以作 为一种有效地急救手法l l _ 。心肺 复苏术 在急救治 疗中应用的主要 目的是 : 在进行正规临床治疗前 , 通过科 学 、 有效 的 手法维持急危重患者所需 的最低血供。总之 , 急危重 患者 的院前急 救一定要保证 实效 性与安全性 , 以降低 患者的致 残率 、 死亡 率为根
术, 首先要通过简单 , 便于操作 的手法实现急危重 患者的气道开放 。 急救人员可 以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急危重患者 阻塞的气道 , 并且有 利于清除患者 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 , 而保持患者的气道畅通。 进 1. . 2胸外心脏按压 心源性猝死患者 的急诊救 治中 ,急救人员要 2 保使患者体位处于仰卧 , 将一手掌根部按在患 者胸骨 中下 13交界 、

康复医学在心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

康复医学在心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

康复医学在心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心脏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对于心脏疾病的康复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康复医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领域,在心脏疾病康复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康复医学在心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康复医学在心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1. 完整的评估和干预:康复医学专家可以通过对心脏病人的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临床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确定患者的康复需求和治疗计划。

在干预阶段,康复医学团队还可以对心脏病人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管理策略。

2. 运动和体力训练:心脏疾病患者往往因为不适和身体状况变差而减少了日常活动和运动的能力。

康复医学通过合理的运动和体力训练,逐渐增加患者的运动负荷和耐力,帮助他们改善心肺功能和身体的整体机能。

3. 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康复医学团队会利用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手段,帮助心脏疾病患者有效应对病情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影响。

心理干预以及与家庭成员、社区组织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4. 膳食指导和营养咨询: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心脏疾病康复至关重要。

康复医学专家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和营养咨询,帮助患者摄取适宜的营养物质,降低心脏疾病风险,并促进康复进程。

二、康复医学在心脏疾病康复中的效果1.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心脏病人进行全面的康复干预,康复医学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合理的运动训练、心理干预以及膳食指导等措施,能够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享受健康生活。

2. 降低心脏病风险:康复医学的干预手段可以明显降低心脏病患者的再次发作率和死亡风险。

通过控制风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用药等措施,康复医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等生物指标,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3. 减少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合理的心脏康复计划有助于减少心脏病患者的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王晶晶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王晶晶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王晶晶发布时间:2023-05-15T08:55:29.697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6期作者:王晶晶[导读]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急诊接收的86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43例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心脏复苏效果、时间护理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的心脏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球囊扩张时间、就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心脏复苏效果,临床价值显著。

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急诊江苏省南通市 226100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急诊接收的86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43例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心脏复苏效果、时间护理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的心脏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球囊扩张时间、就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心脏复苏效果,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复苏效果;急诊护理路径;不良反应;影响心搏骤停多数都是在突然下发生,会对患者的大脑、心脏等产生不可逆损伤[1]。

在急诊救治中,此类患者均需要接受心肺复苏,以提高救治效果,在此期间也需要给予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尽量缩短急诊时间,以提高康复效率[2]。

故此,本文对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急诊接收的86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30~74岁,平均(57.16±2.05)岁。

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张伟明;冉春风【摘要】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ique and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 and the role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n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CI technique ,has also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recent years ,the great value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 as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emergency PCI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 but because of difference in research objects and methods , evaluation content , no normative guidance for practical clinical work has been put forward .At present, th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 mainly aimed at the PCI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out complexlesions ,however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quantitative steps fo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 after operation ,most of which are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of experience ,lacking controlled study .In thefuture,researchers should study and develop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of higher applicative value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完善和经验的积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心脏康复学在改善PCI术患者预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作为近年来的热点之一,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因研究对象差异、操作方法不同、评价内容有别等因素,尚未对临床实际工作提出规范的指导意见.目前,心脏康复运动疗法主要针对非复杂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但对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量化步骤相对较少,多为经验的介绍与总结,缺乏对照性的研究.未来,研究人员应研究制订有较高使用价值的临床操作规范.【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18【总页数】4页(P3630-3633)【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脏康复运动疗法【作者】张伟明;冉春风【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珠海 519041;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深圳 518116;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深圳 518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随着心脏康复运动疗法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其用于多种心脏疾病术后的治疗,不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升术后疗效,改善其预后[1]。

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张灿玲;王霞【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作者】张灿玲;王霞【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省立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9亿,即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1]。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随着心血管临床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血管病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2]。

尽管如此,目前心血管病诊治中仍存在“治疗前期缺乏预防、治疗中期缺乏有效干预、治疗后期缺乏管理”等问题,而心脏康复技术的发展可望使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基本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当前心脏康复已成为现代心血管病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90%以上的科室仍未开展心脏康复护理。

鉴于此,现将心脏康复领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基本概念在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脏康复进行定义:使心血管病患者恢复适当的体力、精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尽可能恢复社会正常角色和地位,并能独立生活。

1988年,美国健康服务中心定义为:一种全面而长期的包含医疗评估、运动锻炼、危险因素控制、教育和咨询的计划。

1995年,美国公共服务中心定义为:用于控制心血管病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限制心血管病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影响,改善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降低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风险的综合性长期计划,包括医疗评估、运动处方,危险因素纠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等措施[3]。

2007年,美国心肺康复协会/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表的《冠心病人康复及二级预防指南》沿用了此定义。

当前对心脏康复的定义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各种有目的的干预,包括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开展教育,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保持心理健康,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评定心血管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进行有针对性的二级预防,对危险因素进行纠正,降低再发病和猝死的危险,指导患者规律服药,减轻症状,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增强体力,判断预后,延缓甚至逆转病变,提高其生活质量,指导恢复工作,回归社会[4]。

快速康复在临床外科中的应用及研究

快速康复在临床外科中的应用及研究

76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98投稿邮箱:sjzxyx88@·综述·快速康复在临床外科中的应用及研究韦金碧,蒋莉(通讯作者*),冯欣夷(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医院,广西 南宁)摘要:快速康复的研究中运用了心理学、麻醉学、康复学等相关知识,同时在临床的应用中结合和其他科室的专业诊疗方法,能够使手术患者减轻身心创伤压力,促进患者康复的新理念。

随着快速康复的逐步发展,其在临床外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本文对快速康复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论述,总结了目前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并对快速康复在临床外科中的应用及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综述中图分类号:R 4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8.033本文引用格式:韦金碧,蒋莉,冯欣夷. 快速康复在临床外科中的应用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8):76-77.0 引言快速康复理念是丹麦医生Kehlet [1]在1997年初步提出的,之后Kehlet 和Wilemore [2]共同提出快速康复概念,指的是通过对一系列医疗行为的改进,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快速康复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减轻病人对疾病的恐惧,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缓解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最终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快摆脱疾病,减少病人住院的时间。

相比起传统的医学理念,快速康复理念不仅适用于医生和护士,也适用于参与整个诊疗过程的患者及其家属。

医生和病人紧密合作,共同努力,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

1 快速康复要点快速康复一般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对快速康复要点的具体介绍。

1.1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治疗和术前禁食禁饮时间三个方面。

心肺复苏在手术室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心肺复苏在手术室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气道管理
通过气管插管、喉罩等高 级气道管理技术来确保患 者呼吸道通畅,提高通气 效果。
呼吸支持
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为患者提供稳定的呼吸 支持,改善氧合和通气功 能。
循环支持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 药物等改善心脏功能,提 高血压和心输出量。
复苏后治疗与护理
脑保护
采取低温治疗、脱水治疗等措 施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编写培训教材
结合手术室急危重患者的特点和抢 救经验,编写心肺复苏培训教材, 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
开展培训课程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 展培训课程,提高团队成员的心肺 复苏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模拟演练及实战考核方法探讨
01
设计模拟演练方案
根据手术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设计模拟演练方案,包括场景设置
通过观察、听诊和感觉患者呼吸,判 断其呼吸状况。如果患者无呼吸或呼 吸不正常,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实施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上,施救者双手掌根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下半段,利用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深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人工呼吸
开放患者气道,捏住鼻子,口对口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时间超过1秒,看到患者胸廓抬起即可。
手术室中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心肺复苏作为抢救的核心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
阐述当前手术室急危重患者抢救面临的挑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复杂性的增加,手术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患者病情复杂、 抢救时间紧迫、医疗资源有限等。
汇报范围
介绍心肺复苏在手术室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心肺复苏的 指征、操作流程、常用药物和设备等。

心肺复苏技术在急诊内科抢救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心肺复苏技术在急诊内科抢救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心肺复苏技术在急诊内科抢救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肺复苏技术在急诊内科抢救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方法:选择了2021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在急诊内科抢救5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观察组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对照组由胸外心肺复苏机实施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

观察指标包括成功率、复苏时间、心跳恢复率、呼吸恢复率和活动后遗症率。

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成功率、复苏时间、心跳恢复率、呼吸恢复率和活动后遗症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成功率为88.5%±3.2,复苏时间为1.5h±1.2分钟,心跳恢复率为88.3%±2.6,呼吸恢复率为91.2%±2.1,活动后遗症率为3.2%±1.5。

而对照组分别为75.1%±4.0、2.8h±1.5分钟、81.7%±3.1、85.5%±2.8和6.8%±1.4。

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在所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综合以上结果,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在急诊内科抢救中表现出更高的成功率、更短的复苏时间、更好的心跳和呼吸恢复率,以及较低的活动后遗症率。

这些发现为其在实际急救场景中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心肺复苏技术;急诊内科抢救;应用与效果引言心肺复苏技术在急诊内科抢救中的应用研究是一项关注于在急诊情境下应用心肺复苏(CPR)技术的科研工作。

急诊内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和突发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心肺复苏技术的及时、有效应用对于拯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急诊内科是医院中最重要、最紧急的部门之一。

患者在这里可能面临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紧急状况,需要迅速、精准的抢救措施,其中心肺复苏技术是关键的一环。

在急诊内科,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状况。

患者可能因心脏病、意外事故等导致心跳停止,这时候的迅速反应和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阶段性康复训练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

阶段性康复训练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

㊃临床探讨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3.23.034阶段性康复训练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付仙兰,李腾龙,肖兴米,彭林敏,王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江西南昌330000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训练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㊂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阶段性康复训练㊂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2周后的呼吸频率㊁血氧饱和度(S p O2)㊁最大通气量(MV V),以及住院时间㊁出院时6m i n步行试验距离和护理总满意度㊂结果训练2周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 p O2㊁MV V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时6m i 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㊂关键词:康复训练;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肺功能中图法分类号:R4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3)23-3557-03心脏体外循环术是临床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该手术创伤大㊁手术时间长,以及麻醉药物㊁镇痛剂等在围术期的应用,导致患者术后易出现肺功能下降等各种呼吸道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严重的影响[1-2]㊂因此,促进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㊂研究表明,术后开展康复训练是提高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3-4]㊂阶段性康复训练是以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基础,根据患者在术后不同阶段身体恢复状况制订的一种针对性的阶段式康复训练措施㊂本研究探讨了阶段性康复训练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康复提供参考依据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㊂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6~75岁,平均(52.68ʃ9.75)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1.03ʃ0.68)年;手术类型:二尖瓣置换23例,主动脉瓣置换17例㊂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26~78岁,平均(54.05ʃ8.79)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1.11ʃ0.72)年;手术类型:二尖瓣置换22例,主动脉瓣置换19例㊂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㊁病程及手术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纳入标准:行心脏体外循环术;年龄>18岁;术后意识清醒;病情稳定,能自主呼吸,可进行正常交流㊂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术后不能进行或完成康复训练;生存期<6个月;因其他原因中途退出或死亡㊂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021012024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方法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㊂对照组给予心理㊁生命体征监测,气道㊁引流管护理,生活用药指导及常规呼吸功能训练等常规护理㊂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阶段性康复训练,具体步骤如下:(1)术后戴呼吸机阶段㊂此阶段主要帮助患者采取床上被动训练,包括手指㊁腕关节㊁肘关节㊁踝关节及膝关节等的被动训练,每日训练3次,每次10~15 m i n;(2)呼吸机脱落卧床阶段㊂此阶段以患者四肢屈伸主动训练为主,训练开始前将床头抬高30ʎ,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准,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由患者主动进行擦手㊁四肢屈伸及床上坐起训练,每日训练3次,每次10~15m i n;(3)患者能自主下床阶段㊂此阶段患者由下床后沿床边行走训练,逐渐过渡到病房内行走㊁入厕㊁洗漱等,同时在四肢屈伸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单车模拟训练,每日训练3次,每次10~15m i n;(4)患者能自主活动阶段㊂此阶段患者在前3个阶段训练基础上,增加室外散步㊁上下楼梯㊁踩脚踏车等有氧训练,主要促进其身体机能快速康复,每日3次,每次15~20m i n㊂另外,每日完成有氧训练后,额外进行5~10m i n的抗阻训练,训练强度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增加,每次训练结束后详细记录患者心率㊁血压及呼吸状况,使患者生命体征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㊃755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2月第20卷第23期 L a b M e d C l i n,D e c e m b e r2023,V o l.20,N o.23网络首发 h t t p://k n s.c n k i.n e t/k c m s/d e t a i l/50.1167.R.20231122.1024.008.h t m l(2023-11-23)内,一旦发生体征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训练㊂1.3 观察指标1.3.1 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2周后肺功能康复指标变化 采用心电监测仪和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康复训练前及训练2周后的呼吸频率㊁血氧饱和度(S p O 2)和最大通气量(MV V )㊂1.3.2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时的活动能力 出院时活动能力采用6m i n 步行试验法进行测试[5],指患者6m i n 内的直线行走距离,该活动距离越长表示患者活动能力越强,肺功能恢复越好㊂1.3.3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 依据李克特量表[6]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服务态度㊁健康教育㊁专业技能及护理质量等评价内容,护理满意度分值为0~100分,其中,ȡ9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50~<70分为一般;<50分为不满意㊂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ˑ100.00%]㊂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2周后肺功能康复指标比较 训练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㊁S p O 2㊁MV V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训练2周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 p O 2㊁MV V 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时6m i n 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时6m i n 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2.3 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2周后肺功能康复指标比较(x ʃs )组别n呼吸频率(次/分钟)训练前训练2周S p O 2(%)训练前训练2周MV V (L /m i n)训练前训练2周对照组4024.54ʃ3.3622.13ʃ2.05a 94.25ʃ2.4696.33ʃ2.12a 84.18ʃ4.5186.42ʃ2.53a 观察组4124.47ʃ3.4220.29ʃ2.54a93.61ʃ2.6797.94ʃ1.93a83.79ʃ4.2788.54ʃ2.36at 0.0933.5821.123-3.5760.707-9.901P0.926<0.0010.265<0.0010.482<0.001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aP <0.05㊂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时6m i n 步行试验距离比较(x ʃs )组别n住院时间(d)出院时6m i n 步行距离(m )对照组4021.34ʃ3.57226.34ʃ52.21观察组4118.25ʃ3.24275.48ʃ44.56t 4.0814.560P<0.001<0.001表3 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总满意度比较[n (%)]组别n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对照组4010(25.00)23(57.50)4(10.00)3(7.50)33(82.50)观察组4122(53.66)18(43.90)1(2.44)0(0.00)40(97.56)χ25.160P0.0233 讨 论长期以来,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都是临床研究的重难点[7]㊂虽然常规的术后康复护理能对心脏手术患者起到一定的康复效果,且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各种康复护理干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心脏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8-12]㊂王晓锋等[13]研究结果表明,在呼吸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开展阶段性康复训练能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㊂通过分阶段式康复训练,患者S p O 2㊁心率㊁呼吸频率等肺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㊂此外,徐海霞等[14]研究报道显示,应用分阶段式康复训练除了能有效促进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恢复以外,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㊂可见,实施阶段性康复训练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有重要作用㊂本研究中的阶段性康复训练是根据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临床状况而制订的一种针对性㊁阶段式的康复训练策略,通过对患者实施由易到难㊁训练强度由低到高的渐进性康复训练措施,逐步改善患者肺功能的效果㊂本研究将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术后戴呼吸机阶段㊁呼吸㊃855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2月第20卷第23期 L a b M e d C l i n ,D e c e m b e r 2023,V o l .20,N o .23机脱落卧床阶段㊁患者能自主下床阶段及患者能自主活动阶段㊂通过前2个阶段的康复训练可以很好地锻炼肺功能㊁增强肺功能储备,从而为后2个阶段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15]㊂而通过后2个阶段的训练,能够锻炼患者四肢及全身肌肉群,提高患者肌力及活动能力㊂此外,开展第4阶段的全身性训练,还有保护患者心血管,以及减少运动损伤的效果[16]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2周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 p O2㊁MV V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提示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㊂同何晓琴[17]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㊂有研究发现,在心脏手术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康复训练开展得越早,对患者肺功能康复越有利[18]㊂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时6m i 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提示术后阶段性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身体活动能力,从而缩短其住院时间,间接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㊂同张劼等[19]相关研究结果一致㊂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阶段性康复训练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㊂表明患者对该康复训练的护理满意度高,有助于阶段性康复训练在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和推广㊂综上所述,阶段性康复训练是促进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改善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康复训练效果显著㊂参考文献[1]黄初生,邓海龙,毕笑寒,等.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氧磷酶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变化及相关性[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1,19(11):982-985.[2]F A Y A D F H,S E L L K E F W,F E N G J.P u l m o n a r y h y p e r-t e n s i o n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b y p a s s a n d c a r-d i a c s u r ge r y[J].J C a r d S u r g,2022,37(12):5269-5287.[3]莫敏琪.基于7天心脏康复运动程序的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P C 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2):48-50.[4]王刚,拜芳芳.不同时间段不同强度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3):278-281.[5]覃松梅,邓艺新,刘航,等.6m i n步行试验和评分量表评估C O P D的预后[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0): 2395-2399.[6]V HAW R D,L AM B C R,C A R R O L L M C,e t a l.I m p l e-m e n t a t i o n o f a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s u b-i n t e r n c u r r i c u l u m i m-p r o v e s c o n f i d e n c e f o r t h o s e e n t e r i n g a s u r g i c a l r e s i d e n c y [J].J S u r g E d u c,2022,79(6):1402-1412.[7]B U T K U V I E N E M,T A M U L E V I C I U T E-P R A S C I E N E E,B E I G I E N E A,e t a l.W e a r a b l e b a s e d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f r a i l t yt r a j e c t o r i e s d u r i n g c a r d i a c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a f t e r o p e n-h e a r t s u r g e r y[J].I E E E J B i o m e d H e a l t h I n f o r m,2022,26(9): 4426-4435.[8]C O N J I N D,D E L I N D V A N W I J I N G A A R D E N R A F,V E R M E U L E N H M,e t a l.R e f e r r a l t o a n d e n r o l m e n t i n c a r d i a c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a f t e r o p e n-h e a r t s u r g e r y i n t h eN e t h e r l a n d s[J].N e t h H e a r t J,2022,30(4):227-236.[9]T A Y L O R R S,D A L A L H M,M C D O N A G H S T J.T h e r o l e o f c a r d i a c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i n i m p r o v i n g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o u t c o m e s[J].N a t R e v C a r d i o l,2022,19(3):180-194.[10]L E E K E,C HO I M,J E O U N G B.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r e h a-b i l i t a t i o n e x e rc i s e i n i m p r o v i n g p h y s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o f s t r o k ep a t i e n t s: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I n t J E n v i r o n R e s P u b-l i c H e a l t h,2022,19(19):12739.[11]K R E I T Z E R N,R A T H K,K U R OW S K I B G,e t a l.R e h a-b i l i t a t i o n p r ac t i c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ode r a t e a n d s e v e r e t r a u m a t i c b r a i n i n j u r y[J].J H e a d T r a u m a R e h a b i l,2019, 34(5):E66-E72.[12]许文慧,王雅静.心脏手术患者早期肺康复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7):264-268.[13]王晓锋,韩艳艳,齐心红,等.心脏康复运动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1):1621-1624.[14]徐海霞,陈爱霞.阶段性康复训练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4): 145-147.[15]何晓燕,陈伟,林秀娥,等.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21,11(12):68-70.[16]李清月,李儒正,伍巧灵.阶段性康复运动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2):43-46.[17]何晓琴.呼吸功能训练联合阶段性康复运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37(5):502-505.[18]许伟伟.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 C I术后患者心功能㊁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4):154-158.[19]张劼,易毅,许红阳.阶段性康复锻炼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21):3539-3542.(收稿日期:2023-02-22修回日期:2023-07-21)㊃955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2月第20卷第23期 L a b M e d C l i n,D e c e m b e r2023,V o l.20,N o.23。

简析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简析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简析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全世界每年都会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人因为心脏骤停而猝死,大部分人的死并不是因为无法救治,而是因为大多数人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面,没有条件进行救治。

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对能够及时救助需要救助的人有重要意义。

所以本文将对心肺复苏的临床现有办法,复苏成功的标志和未来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能对心肺复苏的普及范围作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心肺复苏;临床研究;发展意义;一、心肺复苏临床研究目的什么是心肺复苏?当人们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如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指4到6分钟内不进行救治的话,就会出现脑和其他重要的器官严重损坏,时间更久就会出现脑死亡。

心肺复苏是指在这种情况下对病人进行抢救所采用的关键措施,是人们能够尽快回复心脏搏动。

根据心肺复苏定义就可以发现如果心肺复苏不及时或者不科学的话非常容易错过救助需要救助的人。

全世界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因为心脏骤停猝死,这些人的猝死大多数是因为发生在院外救助不及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救助不科学。

无论是什么原因,归根究底都是因为心肺复苏临床研究不够。

所以心肺复苏临床研究对于救助人们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二、现有临床心肺复苏方法1、标准的心肺复苏法当病人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时,首先要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但是心脏按压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具体分析每一个心肺复苏的方法。

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国家就开展了院外心脏骤停的现场救助方法,并将这种定为最标准的心肺复苏方法。

这种标准方法指出:当发现病人心脏停止跳动没有反应时,应该立刻向周围呼救并拨打120,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将病人展开复苏的姿势,打开病人的气道,抬起病人的下巴使之仰着头,并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时需缓慢吹气且持续一秒左右,能够明显看见病人的胸部鼓起来。

在人工呼吸阶段需要连续不间断的对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有意外情况需要停止心脏按压,停止不能超过十秒钟,按压幅度控制在四厘米到五厘米左右,一直持续到能感受到病人的脉搏为止。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黄华荣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黄华荣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黄华荣【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本院接治的所有心肺复苏的患者中选择出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间诊治的86例患者。

根据计算机随机方案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43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急诊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和实验组的2.33%相比明显更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心肺复苏的围术期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尽快恢复,同时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脏病;康复治疗;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指对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进行意识恢复的一种急救治疗方案。

现代临床研究中表明,心肺复苏在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大约为50%左右[1]。

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当保证心肺复苏的质量,这样能够有助于降低心脏骤停事件对患者脑组织或其他组织造成的影响是保证患者后续康复的关键因素[2]。

近年来随着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心肺复苏,已经形成了一项完善的急救方案。

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病症急性发作治疗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3]。

本次研究在本院接治的所有心肺复苏的患者中选择出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间诊治的86例患者,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效果,现将成果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院接治的所有心肺复苏的患者中选择出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间诊治的86例患者。

根据计算机随机方案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43例患者。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及其在心脏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及其在心脏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收 缩压 。
主要组 成部 分 。S c h j e r v e I n g a等 发 现 高 强 度 有 氧 训 练 较低 强度 有氧 训 练 在 改 善 血 管 内皮 功 能 , 降 低
肥胖人群发生心m管事件 的发生率方面更有优势。
张宁 等 将 6 0例稳 定期 冠 心病 患 者 随机 分 为 高 强 度 有 氧训 练组 、 低 强度 有 氧训练 组 和对照 组 , 有 氧训 练 3次/ 周, 共 8周 。对 比发 现 , 高 强 度 间 歇 有 氧 训 练可 以明显提 高稳 定 期 冠 心病 患 者 的运 动 耐 力 , 且
总结 , 以期 为临床工作 提供新的依据 。
关键词 : 心脏康复 ; 运 动处 方 ; 心脏疾病
c l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 2 0 1 6 . 4 5 . 0 3 5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3 . 5
低水 平 血压 。
2 运动处 方 的 内容
好 出发 , 根据 其体 能 状 况 和 基 础疾 病 的情 况 加 以制 定, 实 现真 正意 义上 的 “ 个 体化 ” 。 1 . 1 运 动频 率 美 国运 动 医学会 推 荐 正 常人 的运 动 频率 应 该 保 持 在 2~5次/ 周 。K e mm l e r 等 将 1 6 2例 6 5岁 以上 的老 年 女 性 分 为 低 频 率 运 动 组 ( 1
觉 尽力 程度 评级 表也 较 为常 用 , 通 常 建议 患者 在 l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6 m i n内运 动 最 为 适 宜 。A a mo t 等对 7 6例 平 均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分析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分析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7T01:43:58.504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3期作者:褚子晴1 刘强2 吴仁燕3 李艳秋4[导读] 目的目的探讨急救急救对心跳停止病人心肺复苏的影响褚子晴1 刘强2 吴仁燕3 李艳秋4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山东枣庄 277000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急救急救对心跳停止病人心肺复苏的影响。

方法对郑州大学一附院2019年10月到2021年12月间,对80名在急诊ICU实施心肺复苏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40名病人接受了常规急救(对照组)的急救措施,40名接受了急诊急救的治疗(观察组)。

观察两个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康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28天的生存情况,并对其护士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

结果实验组病人在12小时和24小时内血氧分压和 pH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CO2分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

实验组病人在术后4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内格拉斯哥昏厥指标分数显著增高, ICU从普通病房转移到一般病房的时间和从正常病房到离开时间的时间比正常对照组要长(P<0.05)。

对照组的副作用(反应迟钝,抽搐,胸部不适,恐惧和记忆下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术后28天,实验组的生存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的病人满意度得分(操作技能、认知干预、风险防范、病情监测和心理辅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有显著性(P<0.05)。

结论急救急救能有效地改善心肺复苏术后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并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心跳停止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它是一种由心跳停止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意识丧失、晕厥、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不测、瞳孔散大、呼吸停止等。

心脏病对肺功能的影响和康复

心脏病对肺功能的影响和康复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焦虑和
紧张
遵医嘱用药,不 随意停药或更改
药量
保持良好的睡眠 质量,避免熬夜
和过度劳累
预防肺功能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充 足的睡眠等,有助于预防肺功能 恶化。
戒烟:吸烟是导致肺功能恶化的 重要因素,戒烟可以减少肺功能 恶化的风险。
X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心脏病康复的重要性
心脏病康复的注意事项与建 议
心脏病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脏病康复的方法与策略 心脏病康复的未来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心脏病对肺功能 的影响
章节副标题
心脏与肺部的生理联系
心脏和肺部是相互关联的器官, 共同参与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
功能
呼吸训练的方法:深 呼吸、腹式呼吸、胸
式呼吸等
呼吸训练的频率:每 天至少进行3次,每次
10-15分钟
呼吸训练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用力,保持 呼吸平稳,注意呼吸
节奏
其他康复方法与策略
心理康复: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 理压力。
运动康复: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社区和家庭在心脏病康复 中的支持和帮助
社区和家庭在心脏病康复 中的教育和培训
社区和家庭在心脏病康复 中的合作和协调
感谢观看
心脏病康复的未 来展望
章节副标题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心脏病康复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帮助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效果
智能穿戴设备:实时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 等指标,及时调整康
复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康复与肺康复在急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7-08-02T16:20:24.8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3期作者:黄宇[导读] 特别是心脏康复和肺康复在心脏疾病和肺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以提高心脏疾病和肺疾病的治疗成功率。

(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百色 533400)【摘要】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肺部慢性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急性发作经短期治疗后,仍需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心脏康复与肺康复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成为心脏疾病和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常用手段。

本文以心脏康复和肺康复为例,系统介绍了康复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具体的康复方法,希望其对提高心脏疾病和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心脏康复;肺康复;急诊治疗;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002-02 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困难和胸痛的常见病因,患者在急诊经过短期住院治疗后,为了确保治疗效果,仍需转入下级医院或回家进行康复锻炼[1]。

近些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心脏康复和肺康复在心脏疾病和肺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愈发凸显,已经成为上述疾病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手段[2]。

临床研究报道指出,心脏康复和肺康复在减少心脏疾病和肺部疾病患者的反复发作、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

但心脏康复和肺部康复的这些重要价值尚未引起急诊医生的重视[4]。

现就心脏康复和肺康复在急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康复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1 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是临床中治疗心脏相关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是指以运动为核心,包括循证用药、健康宣教、危险因素控制和营养咨询等内容在内的综合性心血管疾病管理模式,适用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心脏移植等心脏疾病患者[5]。

心脏康复的禁忌症:未控制的高血压;急性心包炎或心肌炎;急性全身性疾病、高热;主动脉瓣狭窄、心律失常;严重精神疾病、心内血栓等[6]。

1.2 肺康复肺康复是临床中治疗肺部相关疾病常用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是指以运动锻炼为核心,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咳嗽训练、心理干预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综合性非药物治疗措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7]。

肺康复适用于轻度、中度、重度肺疾病患者,例如哮喘、肺癌、肺移植手术等所有具有慢性肺疾病症状的患者[8]。

2.心脏康复治疗方案2.1 控制危险因素以循证用药为基础,综合控制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确保治疗治疗。

首先,调整患者饮食习惯,改变饮食结构,减少钠盐的摄入,控制胆固醇;其次,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第三,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9]。

2.2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增强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的适应性,改善患者冠状动脉弹性与血液供应能力[10]。

研究报道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疗法的目的为增加患者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危险因素、降低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轻患者心脏负担,缓解压力,提高应激能力[11]。

目前,临床中常见的运动疗法均以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为基本目的,运动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必要的活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的体操或舞蹈[12]。

另外,气功和心理治疗也是临床中常见治疗方法。

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时,应注意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的制定,以确保运动效果和安全性。

2.3 康复分期法心脏疾病的康复治疗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住院时期、出院后早期门诊时期和重返工作时期。

每个阶段的康复治疗目的和方法有所差别,相互联系,效果显著[13]。

首先,住院时期。

心脏疾病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康复治疗方法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住院率、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恢复,为第二阶段的康复治疗奠定基础。

此阶段的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健康宣教、风险因素的控制和运动康复训练等。

患者病情稳定后,一般为入院24小时即可开展康复训练,循序渐进,从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站立、床旁行走等主动运动。

其次,出院后早期门诊时期。

此时期的康复治疗包括评估教育、生活指导、心理支持和运动康复训练等。

运动康复训练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例如慢跑、爬楼梯、登山等,以阻抗运动和柔韧性训练为辅。

心电图运动负荷和心肺运动负荷试验是运动康复训练效果的重要检测指标,可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三,重返工作时期。

此时期的康复治疗是上一时期的延续,关键在于维持已经形成的健康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规避危险因素,加强心理支持[14]。

3.肺康复治疗方案3.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肺康复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锻炼部位可将其分为三种,即下肢锻炼、上肢锻炼和全身锻炼[15]。

下肢锻炼的主要运动包括爬楼梯、骑自行车等,上肢锻炼的主要运动包括居中、阻力对抗等,全身锻炼的主要运动包括做家务、游泳、跳舞等[16]。

病情危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被动的运动方法进行康复治疗,例如按摩、针灸等。

运动训练时应注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以确保治疗效果。

3.2 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极为重要,常用的训练方法包括深慢呼吸训练、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和呼吸操等。

呼吸肌训练的方法较为简单,大部分患者均可接受,在肺疾病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康复治疗中可将积极开展[17]。

3.3 咳嗽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多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季节交替时,咳嗽严重。

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合并肺炎,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肺康复治疗方案中的重要训练项目之一为咳嗽训练,即身体坐直,深吸气至肺总量之后,身体前倾,连续用力咳嗽,排除肺部痰液[18]。

另外,咳嗽训练和雾化吸入的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3.4 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极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

因此,在肺康复治疗方案中应加入心理护理内容: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障碍,使其更为积极的配合治疗[19]。

3.5 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氧疗是肺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低血氧症状,且可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睡眠质量,是提高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氧疗方案:流量为1.5~2L/min,每日氧疗时间为15h以上,以改善患者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为基本目的[20]。

另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作为肺康复治疗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应引起重视,它是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延长患者运动时间、提高肺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4.小结心脏康复和肺康复在急诊抢救中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并未在我国急诊治疗中广泛开展,例如急诊医生对康复治疗的认识不足、地区间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等。

因此,应加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广大急诊医生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转变医学观念,确定康复治疗,特别是心脏康复和肺康复在心脏疾病和肺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以提高心脏疾病和肺疾病的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1]郝云霞,周政,刘庆荣,于欣,阎秀英,许静锋,陈联发,李庆印,吴永健.从心血管专科发展看护理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645-649.[2]Warner M.Mampuya,孙敏,刘光辉.心脏康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5,22(8):709-718.[3]曹希,王秀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11(5):40-44.[4]郭媛,杨天,许丹焰,赵水平.心脏康复措施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7):668-672.[5]许晶晶,李萍.心血管疾病的心脏康复[J].中国循环杂志,2013,22(8):635-637.[6]郭媛,彭然,许丹焰,赵水平.心脏康复的适宜人群及其获益证据[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7):752-756.[7]孟志刚,佘瑞芳,姚彬.持续肺康复训练对保持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2):133-136.[8]郑则广,齐亚飞,朱顺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进展及实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4):314-316.[9]李婧,王彦.心脏康复核心内容解读及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5):73-79.[10]张宝慧.心脏康复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5.[11]王雅明,金海,许卓.心脏康复的最新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2021-2023.[12]吴智勇,曾敏.心脏康复进展[J].海南医学,2012,23(12):117-119.[13]朱佳琪,马跃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4):545-548.[14]毛国英,谢绿洲.心脏康复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0,5(1):1-4.[15]梁永华,庞伦祥,黄美杏,农泽宁.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09,34(11):1484-1486.[16]周灵,李庆云,时国朝.呼吸肌锻炼在COPD肺康复治疗中的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3):271-273.[17]梁永华,黄美杏,农泽宁,吴燕,刘兰萍.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的初步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9):866-867.[18]张维,唐荣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5):222-225.[19]乔艳洁,邱小明,周清华.肺癌患者的肺康复治疗[J].中国肺癌杂志,2011,14(9):744-748.[20]徐毓华.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504-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