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的科研设计2018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的新技术及应用研究

心肺复苏的新技术及应用研究

心肺复苏的新技术及应用研究一、引言心肺复苏是指在发生心跳骤停或呼吸急停时,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来挽救生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复苏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一些心肺复苏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减少死亡率,挽救更多生命。

二、机械心肺复苏机械心肺复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它是通过机械装置代替人工心肺复苏手动操作。

机械心肺复苏器通常由控制器和柔性气囊组成,该气囊通过外力驱动挤压受害者的胸部,从而产生人工呼吸。

机械心肺复苏的好处是能够提供稳定而有力的胸部按压,从而尽可能地恢复心脏功能。

一项研究表明,机械心肺复苏器比传统的手工操作更有效,能够使患者在被送往医院前的生命指数得到较好的改善。

然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机械心肺复苏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

三、自动电击除颤器自动电击除颤器是一种能够自动监测心率并在必要时运送电流恢复其正常节律的设备。

除颤器是心肺复苏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可以减少猝死患者的死亡率。

自动电击除颤器通常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操作才能使用,但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更加智能化的除颤器,患者和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使用。

这些自动电击除颤器不仅可以自动监测心率,还可以向使用者提供操作指南和语音提示等辅助功能,减少了对专业知识的依赖性,提高了对猝死患者的救治效率。

四、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心肺复苏的特殊技术,它可以为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无法独立维持生理功能的患者提供长期维持生命的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原理是在体外使用一台特殊的机器,通过气体交换和血流的循环来代替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从而使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

尽管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费用较高,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技术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减少心肺复苏造成的伤害。

一项研究表明,在ECMO支持下的心肺复苏中,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其预后情况也更好。

2018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18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循环后救治”。
2021/10/10
20
指南总结
正如 ACLS 的 2010 版指南中描述的一样,CPR 与电除颤 才是提高 VF/pVT 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2018 版 ACLS 指南的更新推荐意见中电除颤难复律性 VF/pVT 时可选择 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而并非原版仅推荐胺碘酮作为一 线治疗。
通 过 CO2 波 形 或 CO2测定确认及监 测器官插管的放 置
建立高级气道后, 每 6S 给 予 一 次 呼 吸(10次/分), 同时持续胸外按 压
可逆病因
低血容量 缺氧 氢离子(酸中
毒) 低/高钾血症 低体温症 张力性气胸 心包填塞 毒素 肺栓塞 冠状动脉血栓
16
Part
2021/10/10
10
Part Two
02
•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图更新
2021/10/10
11
2021/10/10
12
流程及环形图更新
成人心脏骤停环形流程图变更一2018 更新。在圆圈内的“药物治疗”下,将最后一种药物从“用于治疗 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胺碘酮”更改为“用于治疗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的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在流程图的心肺复苏质量框中,第四条项目符号文本从“每2分钟轮换按压员一 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更改为“每2分钟更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在流程图的药物 治疗框内,将利多卡因剂量添加在第二条项目符号文本中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
理由:2018 CoSTR总结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最初一小时内)使用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 物。虽然没有针对此主题审查的新研究,详细的文献评估简化了建议。未列出级别或LOE,因为编写小组 一致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用于作出任何建议。

2018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18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理由:2018 CoSTR 摘要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对于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使用抗心律失常 药物。与先前的审查不同,2018仅考虑儿科特定的研究。未发现有研究提出心脏骤停复苏后使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仅发现一项复苏期间施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注册研究。此研究比较心脏骤停院内复苏期间使用胺 碘酮或利多卡因相关的结果;研究发现,接受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的患者存活出院率无显著差异。
至少按压5cm;频率100-120/min;保证胸壁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每2分钟换按压者或感到疲乏时立即换人


如果有高级气道,按压及吹气按30:2比例

二氧化碳波形分析
如果PECO2<10mmHg时尝试增加CPR质量
动脉内压 如舒张压<20mmHg,则尝试增加CPR质量
献资料的大量研究,并由多国国际复苏专家和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 员会及专业分会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后编写的国际性指南,按惯例每5年 修订一次。
指南更新
2018美国心脏协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及儿童高级生 命支持指南重点更新中包含4方面内容
指南更新
2018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肺骤停期间和之 后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更新)
毒) 低/高钾血症 低体温症 张力性气胸 心包填塞 毒素 肺栓塞 冠状动脉血栓
Part Three
03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在从儿童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复苏期间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建议
2018(保持不变):对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2b级、LOECLD)。 2015(旧):对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2b级、LOEC-LD)。

最新2018心肺复苏指南更新教学文案

最新2018心肺复苏指南更新教学文案

4
强调了心肺 复苏术中脑 和神经系统 功能的恢复, 诞生了心肺 脑复苏的新 标准
5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每 隔5年更新 心肺复苏指 南
Part One
01
•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 在成人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的复苏期间使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建议
2018(更新):可能考虑将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用于治疗对除颤无反应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些药物 对于有人目击的患者特别有效,对于这些患者,施用药物的时间可能更短(2b级、LOE B-R)。 2015(旧):可能考虑将胺碘酮用于治疗对心肺复苏、除颤和血管加压药治疗无反应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 过速(2b级、LOE B-R)
镁剂建议
2018(更新):不建议在成人患者的心脏骤停治疗中常规使用镁剂(3级:无益,LOE C-LD)。 可能将镁剂考虑用于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即与长QT间隔相关的多形性室速)(2b级、LOE C-LD)。 本建议的措辞与AHA的2010ACLS指南一致。 2015(旧):不建议在成人患者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常规使用镁剂(3级无益、LOE B-R)。
编写小组评估将基于Captisol的胺碘酮剂型与利多卡因或安慰剂在用于治疗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 动过速患者方面进行对比的新型大型院外随机对照实验。虽然可用研究未表明增加与任一药物相关的存活 出院率(或神经功能完好存活出院率),但相比使用安慰剂,接受利多卡因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更高, 且使用任一药物的24小时存活率比使用安慰剂要高。





如果有高级气道,按压及吹气按30:2比例

二氧化碳波形分析
如果PECO2<10mmHg时尝试增加CPR质量

最新版2018心肺复苏指南

最新版2018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的位置
胸骨中下 1/3交界处
患者平仰卧在 坚硬的平面上
为了快速确定按压位置,可采取 两乳头连线中点的办法
胸外按压的方法
左手的掌根 部放在按压 区,右手重 叠在左手背 上,两手手 指 (扣在一 起)离开胸壁。 双肩正对人 胸骨上方, 两肩、臂、
以掌跟按压
胸外按压的方法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四、胸外心脏按压
单纯胸外按压
强调“用力按,快速按,不间断” 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
按压的CPR和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 CPR存活率相近
按压体位
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 地上,如为软床,身下 应放一木板,以保证按 压有效,但不要为了找 木板而延误抢救时间
抢救者应紧靠患者胸 部一侧,为保证按压 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 骨,抢救者可根据患
心肺脑复苏(CPCR)
2015指南:两条生存链(院内和院外)
生存链一分为二的意义
• 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与2010年版指南相同,强调及时识别和 呼救,胸外按压为主,尽早除颤,等待专业团队赶到后,尽早 送到医院。
• 调度员识别濒死喘息 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帮助旁观 者认识到濒死喘息是心脏骤停的一种表现。调度员还应了解, 短暂的全身性癫痫发作可能是心脏骤停的首发表现。总之,除 派出专业急救人员外,调度员应直接询问旁观者,患者是否有 反应和呼吸是否正常,以确认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并指导旁 观者实施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代替
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2005)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纤颤
心脏停搏
电机械分离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早S)期识别、启动EMS

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有力 的支持 , 或将 为 口对 口人 工呼 吸带 来颠覆 性 的变 革 。大样本 的随机 对照 研究 发 现 ,4 2 1例仅 做 胸外 按
压 而 未做 人 工 呼吸 组 与 2 9例 胸外 按 压加 口对 口人 7 工 呼 吸组 相 比, 组 预 后 相 当 。最 近 日本 的 一 项 两 大 规模 的观察性 临床 研究 ( O S S—K N O) 共 纳入 3 A T ,
抢救成 功率依然 很低 , 早实施 心肺 复苏是 提高存 活 尽 率 的主要 措施之 一 。2 0 0 0年美 国心 脏病 学 会牵 头 制 定 的心肺 复 苏 与心 血 管 急 症 救 治指 南 ( 称 心 肺 复 下
苏指南 ) 为各 国心 肺 复苏 的规 范 化起 到 至关 重 要 的 , 作用, 也促 进 了全 球 心肺 复 苏 临床 救 治 的学 术交 流 。 20 0 5年新修 订 的心 肺 复 苏 指 南更 加 完 善 和 系统 化 , 在继 续早期 呼叫 、 早期 心 肺 复苏 ( P 、 期 除颤 和 C R) 早
0 0 0 ) 第 1组 与第 2组 相 比 , 息性 心脏 骤 停 者 、 .0 1 ; 窒
的供 气和 目视胸廓 明显提 升 作 为人 工 通气 的基本 要 素, 使人 工通 气量更 适 于 普通 施 救者 操 作 ; 体外 自 将 动除颤 仪除颤能 量 区分 为单相 和双相 波 , 除颤次数 由
组 总数达 4 6 的 院外 具有 目击者 的成年 心 脏骤停 0 8例
病例 , 1组 4 9例 患者仅 接受 目击 者胸外 按压 而未 第 3
行人 工呼 吸 ; 2组 7 2例患者 得到 经典 的心肺 复苏 第 1
早期 高级生 命 支持 这 “ 四早 生 存链 ” 同时 , 加 强 的 更

2018年7-18 心肺复苏指南进展 (2)

2018年7-18  心肺复苏指南进展 (2)
34
技能大赛



4 患者进行CPR ,随后发现患者不是心脏骤停, 也很少能导致严重的损伤 5如果一位成年患者突然到下,没有意识,呼吸 或呼吸异常(仅有叹气样呼吸),施救者可以直 接行CPR 治疗

35
技能大赛
脉搏检查

医护人员脉搏检查不重要,识别脉搏跳动 比较难,当血压很低或测不出时,即使受过良 好训练的医务人员也常常出现错误判断 医务人员测定脉搏是否跳动的时间不能超 过10秒钟 检查颈动脉搏动的同时,要观察呼吸,咳嗽 和运动情况
24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Peter Safar-现代心肺复苏之父
1924.4.12 –2003.8.2
25 25
现代心肺复苏的发展
1958年
Peter Safar 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
Kouwenhouen不开胸心脏按压
32 32
1. 及早识别患者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 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 应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 应系统。
33
技能大赛
及早识别

1. 早期识别心跳主要关键在于评估患者的 反应以及有没有正常的呼吸 2. 无呼吸,意识丧失,对刺激无任何反应 --重呼轻拍 3.心脏骤停患者开始可能有叹气样呼吸或者 表现为癫痫样发作,这种非典型表现可能让施 救者困惑,导致呼救或开始心肺复苏延迟,其 实这些常常归结为无效呼吸动作
2005心肺脑复苏指南
2005年 2010心肺脑复苏指南 2010年 …2015年………
26
2015指南

2018成人心肺复苏(临床)

2018成人心肺复苏(临床)

以掌跟按压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第三步: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后,应立即进行人工通气。 临床上我们最常见、最方便的方法 是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开放气道手法
仰面抬颌法
要领:用一只 手按压伤病人的 前额, 使头部后 仰,同时用另一 只手的食指及中 指将下颏托起。
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简易呼吸器,又称复苏球。适用于心肺 复苏及需人工呼吸急救的场合。尤其是适 用于窒息、呼吸困难或需要提高供氧量的 情况。便于携带、连接氧源立即使用。
复苏后根据病人病情,开氧流量。
院内急救体系
高质量胸外按压的六大标准
按压部位与手势、姿势必须正确 快速按压: 频率 >100次/分(100~120次/分) 有效按压: 下陷幅度至少 5 cm(不超过6cm) 持续不断按压:中断时间最好不超过5秒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应充分放松 避免过度通气: 气囊通气频率8~10次/分. 快压慢吹、急压缓吹、先压后吹
段 一
气道:压头抬颏
人工通气
心脏按压术
阶 (2) 建立人工 (2)人工正压通 (2) 持续人工
段 二
气道:气管插管
气: 呼吸机
循环:药物器械
阶 (3) 多器官功 (3)脑保护与冬 (3) ICU重症
段 三
能支持
眠、促清醒 监护、亚低温
(1) 体外电击 除颤(AED) (2) 应用复苏 药物: 副肾素 (3) 诊断与鉴 别、祛除病因
1.发现病人倒地或在病床上出现昏迷、意 识丧失等,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和
环境因素。如病房家属多可以请求家属 到病房外等会,以免影响救治。
2.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 解开衣领及裤带,触摸颈动脉,未触及立 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2018版

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2018版

概述
WHO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跳骤停。 美国AHA为冠心病患者心跳骤停所作的定义是:冠心病发病后1小时
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脏骤停。 Cecil 内科学第十六版则规定: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
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跳骤停。
概述
常温下耐受缺氧时限
基础生命支持(BLS)-C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 一起)离开胸壁
基础生命支持(BLS)-C
基础生命支持(BLS)-C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一旦发现患者无意识,医务人员应立即启动急救 系统,同时观察呼吸情况。—2015指南
CA的诊断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 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
肌之间的沟内。
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 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 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 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CA的诊断
室颤(VF)/无脉性室速(pulseless VT) 也称无脉性室性心律失常 占CA的60%以上,较易复苏成功,预后更好
CA的诊断
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 仅有心电活动记录,但无法触及脉搏、测及血压。
16
CA的诊断
心室停顿或心室静止(Asystole) 无电活动的平直线,仅有房型P波。
大脑
4~6分钟,
小脑
10~15分钟,
延髓
20~30分钟,
脊髓

心肺脑复苏-2018年复苏指南解读

心肺脑复苏-2018年复苏指南解读

气道及呼吸
• 一、开放气道: • 清除口腔异物、假牙等,但固定良好的完好假牙
可保留,以维持口腔的整体外形,便于面罩加压 通气时的有效密闭。 • 手法:① 仰头抬颏、② 托颌法
• 二、人工呼吸 • 1.口对口和口对鼻人工通气(极少用)。 • 2.气囊-面罩人工通气:EC手法 • 通气量只需使胸廓隆起即可,频率保持在8
仰头抬颏
5、人工呼吸
口对鼻 人工呼吸
评估及呼救
• 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

有无应答反应

有无呼吸
:现场呼救及向120呼救(寻求帮助)
胸外按压
① 按压部位:双乳头连线水平; ② 按压手法:一只手的掌根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重叠于
其上,手指交叉并翘起;双肘关节与胸骨垂直,利用上 身的重力快速下压胸壁; ③ 频率:100-120次/分 ④ 深度:5-6cm; ⑤ 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当,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但 必须让胸廓充分回弹; ⑥ 按压/通气比:30:2。 ⑦ 最大限度地减少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 ⑧ 一般约2分钟应轮换1次,可利用轮换时间进行心律检查
心肺复苏CPR
CPR的技术包含了三种基本的急救技巧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irway) 人工呼吸(Breathing)
心肺复苏的意义
•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 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 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 肺复苏。
~10次/min。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 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 措施
• 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仪器、药物和液体 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

心肺复苏2018最新版

心肺复苏2018最新版
第4页,共39页。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心源性:冠心病、心律失常 突然的意外事件如:窒息、溺水 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操作中的意外事件 麻醉意外
第5页,共39页。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计算:
3-5秒…….黑蒙 5-10秒…….昏厥、意识丧失 15秒…….出现阿斯综合症 30秒……. 60秒瞳孔散大 4分钟…….开始出现脑死亡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10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第32页,共39页。
五、恢复自主循环后,在ICU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并对其神经系统和生理 状态进行评估(包括使用低温 治疗)。
临床采用的降温方法包括: 1、物理:冰袋、冰毯、冰帽; 2、灌注:一侧颈动脉体外冷却 血液灌注;冰水鼻腔灌洗等; 3、液体:输入冷液体。 低温诱导方法和时间未定论。
第33页,共39页。
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
保证每次胸外按压后胸廓回弹 各占50%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第9页,共39页。
2010’心肺复苏指南“生存链”更新为“5”个环节
第10页,共39页。
心肺复苏两个阶段
基本生命支持
(胸外心脏挤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除颤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高级生命支持
第37页,共39页。
终止复苏的指标
复苏成功: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转入下一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自主呼吸及心跳一直未恢复,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心肺复 苏操作已达30min以上,心电图成直线,医生判断已临床死亡。
特出情况:溺水、触电、新生儿抢救时间应延长1-2小时。
第38页,共39页。
哪几种情况可以不予CPR
——使体表或血管内温度达:32-34℃ ≥24h , —— 24h后,以0.25 ℃/h 的速度,缓慢复温。 ——防止体温 ≥ 37.7℃。

心肺复苏最新指南(2018)

心肺复苏最新指南(2018)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17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指南更新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

以下进行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较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2017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2.1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2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3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对其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Ⅱa C-LD)。

(就国内目前的紧急医疗服务体系而言,由调度员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形式还不理想,同时,由于心肺复苏术普及度低以及相关培训的规范程度不足从而导致民众参与意愿及救助能力都有待提升,从而导致由“旁观者参与的CPR”的局面还有待长期发展。

(谭杜勋)2018最新心肺复苏进展

(谭杜勋)2018最新心肺复苏进展
以两位数逐步增加,居全球各国之首。
• 院外的CPR生存率仅有1%左右,院内不 超过4%,因此我国心肺复苏现状不容乐 观,亟待进一步提高。
• 2015年全球上海心肺复苏会议指南,推 荐CPR期间使用视听反馈设备,但认为 没有研究显示CPR反馈设备可显著改善 胸外按压深度、胸外按压分数和通气频
率。
• 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地位至关重 要。它通过直接按压心脏(心泵机制) 或增加胸内按压(胸泵机制)产生人工 循环,保证心脏、大脑重要器官的血流 灌注。强调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 命。最新2015年指南高质量胸外按压要
插入式腹部按压
• 插入式腹部按压是在传统CPR的基础 上交替进行胸部、腹部加压,当腹部 压力达到100mm Hg时可以恒定地增 加全身灌注压16mm Hg。它可明显提 高冠脉灌注压,提高ROSC率,未发 现明显并发症。
恶性心律失常时的药物
• 如持续性VF或室速,在除颤和应用 肾上腺素,可考虑使用胺碘酮。 CPR时胺碘酮原液快速静注可以减 少除颤次数和除颤能量。动物实验 发现尼非卡兰治疗VF的作用与胺碘 酮类似 。
最新心肺复苏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 谭杜勋 2018年5月19日
一、概述
心脏骤停(CA)是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面 临的公共健康问题。美国每年约有420万疑 诊CA的患者接受院外急诊医疗服务。而英 国每年也发生在6万人左右。在最先进的西 方国家,存活率为10.6%;中国心血管报告 近五年我国猝死人数每年达到54万-60万人。 由于生活、营养提高、肥胖的增加,死亡率
• 在动脉血气分析呼酸的情况下,小剂量的 碳酸氢钠125ml,解决酸中毒,可促进心 脏复跳;
• 异丙肾上腺素在250ml盐水中可加1mg, 可调节血管中枢,静脉点滴;

简析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简析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简析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全世界每年都会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人因为心脏骤停而猝死,大部分人的死并不是因为无法救治,而是因为大多数人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面,没有条件进行救治。

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对能够及时救助需要救助的人有重要意义。

所以本文将对心肺复苏的临床现有办法,复苏成功的标志和未来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能对心肺复苏的普及范围作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心肺复苏;临床研究;发展意义;一、心肺复苏临床研究目的什么是心肺复苏?当人们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如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指4到6分钟内不进行救治的话,就会出现脑和其他重要的器官严重损坏,时间更久就会出现脑死亡。

心肺复苏是指在这种情况下对病人进行抢救所采用的关键措施,是人们能够尽快回复心脏搏动。

根据心肺复苏定义就可以发现如果心肺复苏不及时或者不科学的话非常容易错过救助需要救助的人。

全世界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因为心脏骤停猝死,这些人的猝死大多数是因为发生在院外救助不及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救助不科学。

无论是什么原因,归根究底都是因为心肺复苏临床研究不够。

所以心肺复苏临床研究对于救助人们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二、现有临床心肺复苏方法1、标准的心肺复苏法当病人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时,首先要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但是心脏按压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具体分析每一个心肺复苏的方法。

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国家就开展了院外心脏骤停的现场救助方法,并将这种定为最标准的心肺复苏方法。

这种标准方法指出:当发现病人心脏停止跳动没有反应时,应该立刻向周围呼救并拨打120,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将病人展开复苏的姿势,打开病人的气道,抬起病人的下巴使之仰着头,并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时需缓慢吹气且持续一秒左右,能够明显看见病人的胸部鼓起来。

在人工呼吸阶段需要连续不间断的对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有意外情况需要停止心脏按压,停止不能超过十秒钟,按压幅度控制在四厘米到五厘米左右,一直持续到能感受到病人的脉搏为止。

2018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建议的国际共识关于心搏骤

2018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建议的国际共识关于心搏骤

E-mail:zgqkyx@·2393··标准·指南·【编者按】 心肺复苏术(CPR)是当患者出现心搏骤停或者呼吸停止等突发状况时最重要的抢救技术。

1966年首个心肺复苏操作指南由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布,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应用和实行的过程中亦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AHA和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每5年组织对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和更新,对操作程序进行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界定。

2018年,AHA和ILCOR均再次对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了年度更新,同时添加到心肺复苏流程图中,主要针对心搏骤停期间或之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提出电除颤难复律性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时可选择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而并非原版仅推荐胺碘酮作为一线治疗。

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临床研究的开展给出了明确的提示。

【专家简介】 周荣斌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和解放军医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总干事,北京急诊医学学会秘书长,中国急诊医学联合体秘书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急诊质控中心委员,国家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分课题“急救复苏及微血管血栓疾病的研究”、全军十一五重点课题、全国脓毒症研究基金和首都发展基金联合攻关课题等多项重点课题。

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撰写中华急诊医学百科全书、灾难医学百科全书,主编、副主编急诊医学教材、中国红会救护师资教材等多部专著。

2018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建议的国际共识关于心搏骤停期间或之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更新解读商娜1,周荣斌2*【摘要】 2018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均对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了年度更新,主要是针对心搏骤停期间或之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电除颤难复律性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方面的变更。

1_2018年心肺复苏技术

1_2018年心肺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BLS(C)
C2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C3按压深度: 胸骨下陷至少5cm,不超过6cm 有效标准: 能触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
心肺复苏—BLS(C)
C4按压频率:
100—120次/min,不能中断, 中断时间小于10秒。
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肺复苏技术
(CPR)
主要内容:
了解心肺复苏概念 、掌握心脏骤停的原因及诊断要点
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熟悉现场急救复苏的程序
熟悉心肺复苏终止指征
心肺复苏(CPR)概述
心肺复苏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
C5按压姿势: 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
肩部 床旁:应站立于脚踏板,双膝
平病人躯干
双臂绷直 与胸部垂直 不得弯曲
心肺复苏—BLS(C)
C6按压手法:
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 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 扣指尖翘起,手掌根部接触按压 处;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 双肘关节伸直,使肩、肘、腕在 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垂直, 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手掌根 不离开患者胸部。 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按 压应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证心 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皮肤粘膜苍白 BP 0/0
伤口停止出血 SPO2 波型消失
心脏骤停的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呼吸断续或停止 瞳孔散大 面色甲床苍白或紫绀 最可靠的诊断: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
谁能在4分钟内进行CPR?
一般民众(家人、朋友、路 人) 救护技术员 医护人员

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指当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

但复苏成功率不高,近年来通过众多专家的努力,在复苏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以期能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现对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徒手心肺复苏法标准心肺复苏法的修订 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入院前心搏骤停现场早期救护,并使CPR标准化[1]。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2]:发现患者无反应时应立即呼救、启动急救系统,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打开气道使用仰头举颏法,人工呼吸缓慢吹气应持续1s,并见胸廓抬高;强调施行连续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若必须暂停按压,也不应超过10s,压幅为4~,以能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为有效;按压部位手应放在胸骨下半部,按压时一手掌根接触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叠于上方按压,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持续5个周期或2min检查心电及脉搏1次。

张氏ECPC[1] 1990年我国张天平提出不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单用心脏按压的CPR,称为胸外肺心同步按压复苏法。

强调胸外按压必须按压胸骨下段,借助胸骨与脊柱直接挤压与松弛心脏,使之产生良好的心泵作用,频率50~70次/min,压幅4~6cm,以全手掌按压胸骨中下段。

间插腹部按压式CPR[3]患者取平卧位,背垫硬木板,术者甲按标准CPR方法行胸外按压,并负责人工呼吸;当甲停止时,术者乙压下患者腹部,部位在中腹偏上,深度5~8cm;当乙停止按压腹部时,甲再次下压胸腔,如此反复交叉进行。

胸腹CPR方法是对传统标准CPR方法的改进或挑战。

胸腹CPR 可能加强“胸泵”作用,胸腹CPR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作用,改善通气量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猝死者抢救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

开胸心脏挤压多数情况下,胸外心脏按压为首选,但胸外按压的完全康复率为14%,而开胸心脏挤压可达25%~28%,开胸心脏挤压心排量是胸外按压的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级 强
新加坡从2013开始高度重视培训、施救的心肺复苏质量控制,PAD、院
外、院内均换用具有CPR质量监护及反馈的设备;2014-2015年的院外心搏骤停
患者生存率已超过6.0%,效果显著。
数据来源: 欧洲复苏杂志 Resuscitation 102 (2016) 85–93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数据来源: 欧洲复苏杂志Resuscitation 107 (2016) 139–144
美国西雅图EMS统计数据亮点
1. 西雅图市是全球院外猝死生存率最高的区域之一。 2. 救护车接到指令,能够在6.1±2.7分钟能赶到病人身边。 3. 调度速度也很快,响应时间只有1.2-0.6分钟。 4. 旁观者实施早期心肺复苏比率很高,达到44%。 5. 初始可除颤心律(VF/VT)率25%并不是特别高。 6. 抵达急诊科的自主循环恢复率高达42%,已超越很多院内成功率,充分说
17.00%
14.50%
14.50%
16.00%
3.20%
3.60%
4.20%
4.60%
早期统计 2010-2012年
n=3025
ROSC
DACPR前 2010/4-2011/12
n=1820
DACPR试运行 2012/1-2012/6
n=475
DACPR后 2012/7-2013/2
n=673
入院生存率
96,545 45,417 10,961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数据来源:新英格兰杂志 N Engl J Med 2016;375:1649-59
日本AED使用率(有目击者VF)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 人口老龄化
农村人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急速上升
与国际发达水平差距20年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7.74% 1.3%
北京
11% 2%
亚洲
全球院外心搏骤停生存率
40% 35%
28%
28%
15%
11% 9% 6%
8.00% 6.00% 4.00% 2.00% 0.00%
获得AED电击治疗病例量
6.00%
16.00% 16.50%
8.30%
13.80%
12.30% 10.70%
852/5314
720/5220
643/5267 558/5193
892/5421
2.90% 1.10%
404/4873 265/4400
两种疾病在过去15年中一直是全球的主要死亡原因。
按国家收入组别的主要死亡原因
我们面临的困境
• 心血管疾病死亡数:1350万例/年;
• 近期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日本2005-2013年院外猝死统计数据 是到目前为止最全面的国家级统计数据: 11.67万例/年;
• 中国还没有国家统计数据,54万例/年已经是10年前估算值,参 照日本准确数据,折算值:131万例/年。
明现场及转运期CPR质控极高,才能获得高达17.8%的出院生存率。
数据来源: 欧洲复苏杂志 Resuscitation 107 (2016) 139–144
美国西雅图EMS统计数据结论
调度响应时间、到达时间与可预估的生存率应密切相关。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Screen shot: San Ramon Fire Department website: /?rev=0?reload
社会媒体召集施救者
• 在社区利用社会媒体技术,帮助院外疑似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呼叫附近 有意愿帮助并有能力实施心肺复苏的施救者有一定的合理性。
2b级 弱
社交媒体在CPR的价值——思考与科研
(38.5%/18.2%)。 • 问题: AED到达现场后,普通的AED只能救治23.8%的发生在公共场所的OHCA患者。
数据来源:新英格兰杂志 N Engl J Med 2016;375:1649-59
社会(社交)媒体呼叫施救者
建议: 利用社交媒体就近呼叫患者附近的施救者 是可行的 理由:低循证证据,无风险但潜在获益
连续按压还是传统按压,孰先孰后?
PAD项目的实施和改善
最佳的系统 指标
最有效的措 施
提高第一反应人 除颤的策略
AED的摆放策 略
社交媒体对 PAD的强化作

瑞典社区AED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 美国复苏杂志 Resuscitation 2016;107:139–44.
瑞典社区AED统计数据
2009年:实行公共场所AED数据登记处制度 制定准确安装地址、位置的AED地图,登记AED安装数量:7,078台
数据来源: 欧洲复苏杂志 Resuscitation 102 (2016) 85–93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院外心搏骤停调度辅助-目击者CPR抢救效果统计数据
28.70%
26.50%
29.10%
31.20%
16.40%
9.00%
1.60% 早期统计 2001-2004年 n=2428
出院30天生存率
数据来源: 欧洲复苏杂志 Resuscitation 102 (2016) 85–93
提高旁观者CPR的策略——调度指引的培训 和策略优化
最佳的系统和流程如何定义?
调度者的背景(临床/非临床)对结果的影响
语言障碍
为报警者提供最佳的问题和指引流程
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增加的指标:
• 诊断表现的特征性指标(特异性、敏感性) • 关键的时间节点(心搏骤停的识别、旁观者CPR的起始、第一反应人/EMS到达的时间) • 相关的临床预后(出院生存、神经功能完好)
研究区域:57,420平方公里;人 Nhomakorabea:380万 研究区域AED安装数量:1,694台,25台/10万人
统计时间:2014年2月11日-8月10日 疑似院外心搏骤停病例:3,009例
病发现场离AED距离>100米:2,809例 (93%)
病发现场离AED距离≦ 200米/在90秒内能获得AED:200例 (7%)
500,000.00 450,000.00 400,000.00 350,000.00 300,000.00 250,000.00 200,000.00 150,000.00 100,000.00
50,000.00 0.00
428,821
364,959 310,075 264,165 218,050 164,343
PEA-无脉性电活动:56,207 例
VF-室颤:43,776例
心脏停搏:83,777例
2103年AED安装量: 428,821台 安装密度: 338台/10万人;全球首 位
生存状态不清:14例
PEA-无脉性电活动:56,207例
没有初始心律记录:3350例 旁观者CPR状态不清:360例 施救者只给予人工呼吸:1668例
就近的AED无法确定能否获得的:34例
就近的AED无法获得的:94例
病发现场离AED距离≦ 200米/就近AED可用的:72例
病发时有2位旁观者/但不会去拿AED:45例
病发时只有1位旁观者/无法拿AED :25例
病发时有2位旁观者/能听从调度指令获得就近AED的:2例
数据来源: 美国复苏杂志Resuscitation 107 (2016) 129–134
心源性心搏骤停:580,465例
有心源性目击者心搏骤停:189,138例
没有初始心律记录:3350例 旁观者CPR状态不清:360例 施救者只给予人工呼吸:1668 例
无目击者心搏骤停:344,417例 专业急救人员在场:45,130例 病发时旁观者不清:1,780例
有目击者心源性心搏骤停:189,138例
• 由于一位17岁的日本皇室公主猝死在学校,震惊朝野,引发全日本的AED安装热潮和心肺 复苏普及热潮。
• 据称日本心肺复苏普及率高达92%。 • 日本AED安装普及率全球最高,投入超过人民币650亿元,总共43万台,安装密度高达
338台/10万人。 • 价值:AED是公共场所非常有效的救命设备,尽早使用AED可获得双倍的生存率
125/4325
20400/35769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数据来源:新英格兰杂志 N Engl J Med 2016;375:1649-59
日本院外心搏骤停9年数据
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病例:1,031,552例
非心源性心搏骤停:451,085例 不明原因 :2例
问题:AED安装数量大,但使用率不高
日本全球AED安装密度最大的国家
• 日本消防和灾害管理局(FDMA) Utstein登记处是日本全境前瞻性 的、以人口为基础的院外心脏骤停 患者的登记处。
• 资料记录依照Utstein国际标准格 式。
• 队列研究的建立、资料的搜集和资 料质量确认由FDMA来执行。
5.00% 0.00%
院外心搏骤停调度辅助-目击者CPR统计数据
22.40%
27.60%
42.1% 34.30%
DACPR前 2010/4-2011/12
n=1820
旁观者CPR
DACPR试运行 2012/1-20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