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案(详案)
《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435ec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7.png)
《咏雪》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雪》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雪》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说的是谁?学生回答:雪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教师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咏雪公开课优秀教案
![咏雪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bddb4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9.png)
咏雪公开课优秀教案咏雪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
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
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
《咏雪》教案4篇
![《咏雪》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17a59e783e0912a3162a3d.png)
《咏雪》教案4篇《咏雪》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__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知识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课前预习】(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1.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 )可拟 ( ) 无奕( )女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咏雪》选自,作者,朝家。
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学习过程:【呈现目标明确任务】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__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组员朗读展示。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文中将雪比喻为“”和“”(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我认为一句更好,因为。
《咏雪》教学设计15篇
![《咏雪》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969a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7.png)
《咏雪》教学设计15篇《咏雪》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雪》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雪》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诵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20xx年新修订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
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2、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3、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三、教学准备学生:(1)查找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2)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思考;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学生小组交流)追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让我们一起从《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文寻找答案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疏通句意3、感知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三、资料助读(多媒体出示)《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7167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d.png)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作为一名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善的教案呢。
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盼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关心。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篇1《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亮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本文在七班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当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魏晋名士那种潇洒、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同学去感受古人那种潇洒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同学积累了一些文言学问,并且熟识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同学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同学整理归纳文言学问,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制造氛围,让同学真实感受“咏雪”的情境,鼓舞同学去想象。
2、把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1、检测把握的作家作品状况,并补充相关内容;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发挥想象力、制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把握文言词语。
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留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把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加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咏雪》教案(通用2024)
![《咏雪》教案(通用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e2afea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b.png)
《咏雪》教案(通用2024)《咏雪》教案(通用2024)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咏雪》。
该课文描绘了一场大雪之后,同学们在操场上堆雪人的场景,通过咏雪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冬日的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咏、瑞”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纷纷、晶莹”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冬日的赞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学会用“纷纷、晶莹”等词语造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冬季雪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字认读(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3.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雪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4. 理解课文(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冬日的赞美。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题,学生现场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文《咏雪》,并在黑板上画出雪花,标注生词和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纷纷、晶莹”等词语造句。
答案: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落,晶莹剔透,美极了。
2. 作业题目: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季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咏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咏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3aab1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2.png)
《咏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咏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
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
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
《咏雪》教案【优秀5篇】
![《咏雪》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234d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1.png)
《咏雪》教案【优秀5篇】咏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分钟)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猜一个歌声,听听唱的是什么?好不好?PPT1雪(学生答)。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
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PPT2出示文题二、作家作品PPT3(2分钟)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三、诵读课文:(5分钟)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谢太傅f&u俄而&e雪骤zh&ou差可拟ch&anǐ柳絮liǔ_&u无奕y&i王凝之n&ing谢道韫y&un2、指一生读字词3、指一生读课文4、齐读课文四、解读课文:(15分钟)(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
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解释重点词,找出疑难处并进行交流。
PPT6(出示课文,注意划横线的词)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咏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咏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52eff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c.png)
咏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咏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咏雪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能目的: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假设”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发挥想象,学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的: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根底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二、学情分析^p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根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展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学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四、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五、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猜测谜语,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说的是谁?学生答复:雪老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答复〕老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老师板书课题:咏雪活动2【讲授】检查预习,扫除障碍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老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活动3【自学】探究新知,感受文境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录音〕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3.四人小组合作翻译,老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9494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07.png)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咏雪》,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诗词解析:详细解析《咏雪》中涉及的生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夸张手法。
3.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咏雪》的基本概念和诗词创作技巧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方面,他们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我打算在课后多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1.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情感。
2.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修辞手法的学习难点。
2.教学难点示例:在探讨“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象时,解释翁的形象代表的高洁品质,以及寒江雪环境中所体现的孤高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咏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雪天里有没有感受到过什么特别的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雪的美丽和诗词中的奥秘。
3.提供更多启发性的创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
4.关注小组讨论的均衡性,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5.注重课后作业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诗词表达美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雪的纯洁和壮美。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体现,也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赞美。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9301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4.png)
《咏雪》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发挥想象, 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 积累常见文言字词,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发挥想象, 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刘禹锡的《乌衣巷》, 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 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
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
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 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 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 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 读准节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听清停顿, 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 读出停顿, 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 读懂文义:1(1)借助课本注释, 小组合作, 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留: 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 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 调整句子顺序, 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 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 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 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 寒雪日地点: 家里人物: 谢太傅、儿女们事件: 与儿女讲论文义提问: 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咏雪》的教案精选十二篇
![《咏雪》的教案精选十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0cbc6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8.png)
《咏雪》的教案《咏雪》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培养学养成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时重点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3.背诵课文。
学时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用“钟氏二子”的故事导入。
二.预习检测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字音。
谢太傅(fù)雪骤(zhòu)差可拟(chà)柳絮(xù)王凝之(níng)无奕女(yì)道韫(yùn)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编者(),()的文学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骤:欣然:何所似:差:拟:未若:因:5.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咏雪》教案(优秀18篇)
![《咏雪》教案(优秀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be75d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a.png)
《咏雪》教案(优秀18篇)语文《咏雪》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
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
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1(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咏雪教学设计(精选9篇)
![咏雪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6f9a6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f.png)
咏雪教学设计(精选9篇)咏雪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雪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雪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质疑体会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拓展延伸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七、运用比喻想像写作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58f5d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1.png)
《咏雪》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咏雪》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雪》教学设计 1一、导入: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二、预习检测1、关于《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
(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
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四、初背课文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
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
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咏雪》教案(通用8篇)
![《咏雪》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e325f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7.png)
《咏雪》教案(通用8篇)《咏雪》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
”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
(播放图片)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三、诵读1、生自读,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5《咏雪》教案
![5《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fb08f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a.png)
5《咏雪》教案第一篇:5《咏雪》教案《咏雪》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意义(如“内集”“因”等)以及文言词、句的特殊用法(如“儿女”为古今异义词、“何所似”为倒装结构等)。
2.背诵两篇短文。
(二)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以反复诵读的形式,通过想象、比较,分析谢安为何而“笑乐”的可能性,品析“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语言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晚唐昭宗年间有位宰相叫郑綮,很善写诗。
一次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风雪与诗向来有缘,与诗家的灵感灵气有缘。
有人冒雪吟诗,有人踏雪寻诗,而东晋名士谢安和晚辈们在家里也能咏雪联诗。
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600多年前谢安家中的联诗现场,欣赏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的雅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力求读准字音,不回读)。
2、请一个学生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读,第二步要求读出句中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请一个学生朗读有句读的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流畅、情感、语速、轻重音等角度评价。
4、请该生在听取同学的点评意见后,再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结合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教师讲解重要文言词语,以提问形式补充落实)。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装句,即似何,像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教案
一、导入:
晚唐昭宗年间有位宰相叫郑綮,很善写诗。
一次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风雪与诗向来有缘,与诗家的灵感灵气有缘。
有人冒雪吟诗,有人踏雪寻诗,而东晋名士谢安和晚辈们在家里也能咏雪联诗。
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600多年前谢安家中的联诗现场,欣赏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的雅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力求读准字音,不回读)。
2、请一个学生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读,第二步要求读出句中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请一个学生朗读有句读的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流畅、情感、语速、轻重音等角度评价。
4、请该生在听取同学的点评意见后,再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结合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教师PPT投影展示重要文言词语,以提问形式补充落实)。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装句,即似何,像什么。
2、根据屏幕上的注释和书本注释,主要以自我翻译为主,可以同桌互助,翻译全文。
请一学生翻译全文,全班同学和老师修正、补充。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大笑了起来,很高兴。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意:(1)大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未若柳絮因风起:改变下顺序,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说话用语习惯,“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全班学生再齐读课文
四、逐步深入,品味语言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析:谢家子弟在下雪日家庭聚会,比赛咏雪。
2、谢家子弟的咏雪比赛是在谁的主持下进行的?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析:谢太傅(谢安)。
3、谢太傅对比赛的结果有何表示?(用原文字词回答)
析:大笑乐。
4、(主问题)谢太傅为何会“大笑乐”?(教师恰当引导,充分挖掘学生不同意见,学生小组间展开热烈讨论,言之有理的答案教师都可认可)
析:
(1A)谢太傅对两个人的两个答案都满意,故“笑乐”。
(追问拓展:两句话各好在何处?)
“撒盐空中”好在:
A、“撒盐空中”在晋代可能是一种常见的风俗,以敬神、驱邪,这一比喻来自于生活,有现实根据可依,说明胡儿善于体会、感悟生活。
B、历史上也不乏以盐喻雪的名句:李贺“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白居易“盈尺白盐寒,满炉红玉热”、苏轼“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后庭已堆盐”。
皆可见以盐喻雪恰当。
C、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都跟盐比较接近,因此将雪比作盐,十分形似。
“柳絮因风起”好在:
A、“柳絮”凭借风力满天飞舞,富有生命力。
B、柳絮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未若柳絮因风起”有深刻的意蕴。
(1B)谢太傅笑前喻,乐后喻。
(即:对胡儿的比喻有略含贬义的笑,对兄女的赞许之乐。
)(追问拓展:为何笑前喻乐后喻)
“柳絮因风起”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未若柳絮因风起”有深刻的意蕴。
况且“柳絮”凭借风力满天飞舞,富有生命力,而盐是被动的“死”的意象。
“撒盐空中”过于追求形似,却忽略了神似,忽略了诗句应当具有意蕴美的要求,追求形似忽略神似,没有意蕴美的诗句自然比不上形神皆备、意蕴深刻的诗句,自然“撒盐空中”也是比不上“柳絮因风起”的。
注:上述两种答案学生都有可能会想到,出现的次序皆有可能。
若(1A)出现在前,即按照上述过程上课;若(1B)出现在前,可用追问(追问: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撒盐空中”这句比喻差到一无是处?)的形式在充分肯定“柳絮因风起”句子更佳的基础上,也附带对“撒盐空中”的正面评价。
(3)谢太傅对“未若柳絮因风起”“笑乐”。
(此处分析“未若柳絮因风起”句子的优美意境即可,对胡儿的未评价,对兄女的高度肯定。
)
(4)谢太傅对家庭氛围的“笑乐”。
追问:本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家庭,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家庭氛围?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看出来的?
析:氛围:融洽、和睦、欢快、轻松、文化氛围浓厚
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欣然”、“未若”(说话直率,可见氛围轻松)等句子、词语看出。
注:可能会有学生认为谢太傅是对“撒盐空中”的认可(“撒盐空中”更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用盐更加形似。
碰到这个答案,教师应用“好的诗句应该不仅
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是有意蕴美”来进行讲解。
5、兄子胡儿和兄女对自己的诗句有无评价?
析:学生很可能会说“没有”(“找不到相应语句”。
)
教师要善于引导:“差”和“未若”,不自信和自信的区别,其实是有评价的。
6、追问:作者有无对这两句比喻有个谁优谁劣的评价?
生:有。
师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最后一句可以明显看出:“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一句特意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不刻意去写胡儿谢朗),暗示谢道韫既有天资才气,又有后天的艺术熏陶等。
表明了作者对谢道韫的才气是赞赏的。
7、资料补充
师:其实后人也多是对谢道韫的这句诗赞赏有加:
宋人蒲寿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朱淑真“凭阑观雪独徘徊,欲赋惭无咏絮才”,秋瑾“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
《咏雪》中,谢道韫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时才7岁,小小年纪才气就已外显,她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才女,人们因此句叫她为“咏絮”才女,曹雪芹《红楼梦》中对薛宝钗、林黛玉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他的判词从侧面写出了对谢道韫此句的肯定。
五、拓展积淀
1、文中的家庭氛围融洽、和睦、欢快、轻松,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氛,让我们也参加进去,看看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比喻来形容雪?
析:羽毛、棉花、蒲公英、梨花……
3、《世说新语》简介
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谢道韫,我们现在能够有缘看到这句优美的诗,得益于《世说新语》的记录。
下面请一位同学阅读屏幕上对《世说新语》的简介。
(PPT展示)《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第二门——言语。
在“言语”门中,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人物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言辞或得体巧妙,或哲理深刻,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4、反复诵读,背诵全文(时间多余情况下)
六、总结课堂
在这堂课中,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有“咏絮才”美誉的谢道韫,也感受到了东晋士人家庭和睦欢快的气氛与雅趣;更让老师高兴地看到了你们的智慧在眼中闪现。
现在我想把冰心的一首小诗送给你们,希望你们都做一名出色的聪慧、睿智的少年!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有着无穷的机智
——冰心
八、板书
咏雪
《世说新语》
撒盐空中(形似)
大雪纷纷大笑乐?
柳絮因风起(神似、意蕴美)
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