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自由意志_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_中的_自然_概念

合集下载

_自由意志_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_中的_自然_概念

_自由意志_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_中的_自然_概念
可完善性和自由意志都是卢梭对于人类之于 本能的相对独立性的描述 。人类虽然没有其他动 物所天赋的特殊本能 ,“他没有某些动物那样强 悍凶 猛 , 也 没 有 另 一 些 动 物 那 样 灵 巧 敏 捷 ” [ 2 ]73 - 74 ,但是他却又可以同时具有其他物种的各 项本 能 [ 2 ]145 。所 以 , 正 如 让 ·斯 塔 罗 宾 斯 基 (Jean Starobinski) 所认为的那样 ,正是可完善性 和自由意志使人类可以较少地受到自然规律的支 配 [ 3 ]326 。但是 ,可完善性和自由意志这两者的关 键区别在于 :只有“可完善性 ”的说法是与当时的 功利主义科学相一致的 ,并且哲学中的决定论也 是直接由此推导而来 。如果他把理论的基点定位 于自由意志的形而上学意义上 ,他的著作肯定会 受到功利主义哲学家的群起驳斥 ,卢梭本意也并 非要如此 ,所以他选择以“人类的可完善性 ”作为 理论的基点 。因此 ,要呈现卢梭的真正意图就非 常复杂了 。对此 ,学界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种认 为卢梭并没有真正把自由意志作为区别人与动物 的标志 。例如马克 ·普拉特纳就宣称卢梭的意图 实质上并不在于把自由意志定位为人的特征 ,而 是想要在表面上达到如此的效果 ,因为这种意志 对于其政治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 。他认为 ,虽然
“Free W ill” ———the Concept of“Na ture”in“D iscourse on O r ig in s and
Founda tion s of Inequa lity am ong M en ”
L I Yan2yan
(Dep 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Abstract: The Enlightenment thinkers always judge everything in the light of rationality, such as the concep t of“Nature”. They equalize it w ith“Obscuration”, “ Instinct”. However, as a unique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of the Enlightenment, Rousseau deliberately p resupposes the concep t of“Nature”from the angle of the comp leteness of Humanity. He thinks“Natural State”as reference point to criticize modern society and sees“Nature”as the ultimate evidence. Rousseau adds“Free W ill”and“Perfec2 tion”to the concep t of“Nature”, and links the concep t of“Nature”to“Free W ill”. But, between“ Instinct”and“Free W ill”, Rousseau remains justice and balances both. On the base of clearing up the concep t of“Nature”,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 of Equalization Theory in the thought of“Free W ill”.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文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文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姓名:马彦朋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内容摘要: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

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

【《世界人权宣言》(原文)第一条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启蒙运动时期①启蒙思想家高举“人人生而自由的旗帜”,并进而成为各国宪法的基本要义。

平等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愿望,但现实是残酷的,现实的不平等使人们去寻找不平等的根源,于是卢梭得出了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

于是我们进行了消除不平等的尝试——消灭私有制,但实践证明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具备消灭私有制的条件。

不平等的消除是一个渐进和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人们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和制度的完善,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关键词:自然人、自然状态、人的异化、私有制、自然法则。

献给日内瓦公国:描绘了日内瓦公国的美好和理想化图景——它的幅员大小绝不超出绝不超出人们才能所及的范围之外,在这个国家中每个人都能胜任他的职务,人们彼此都互相认识,邪恶的阴谋或谦逊的美德都不能不呈现于公众的眼前并受公众的评判。

人们热爱自己的国家主权者和人民只能有共同的唯一的共同利益,因之政治机构的一切活动,永远都只是为了共同的幸福。

有一个法度适宜的民主政府,人们能够自由的生活,无论是谁都无法摆脱法律的光荣束缚,人人都遵守法律。

他幸运的没有强大的力量,因之没有征服他国的野心,同时更幸运地由于它所处的地位也没有被他国征服的恐惧,公民们所以要受军事训练,与其说是由于准备自卫的需要,不如说是为了保持尚武的精神和英雄昂的气概。

国家的立法权属于人民,法律的制定由专门的官员负责,立法过程非常严格。

人们可以根据首长的提议集体决定最重要的公共事务,建立受人尊重的法庭,慎重的划分国家的省份和县份,选举最有才能和正直的人员来掌管司法和治理国家,人们相互保持节制,和睦相处。

世界观和方法论书籍

世界观和方法论书籍

世界观和方法论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经典书籍:
1.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让-雅克·卢梭
这本著作探讨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状态之间的对比,讨论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2. 《存在与虚无》 - 让-保罗·萨特
萨特在这本书中探讨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自由意志、责任、宇宙的无意义性以及人类的存在方式。

3. 《方法论》 - 伊曼努尔·康德
康德提出了自己关于知识获取的方法论观点,包括理性批判、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区别,并探讨了知识的可靠性和限制。

4. 《辩证法的方法》 -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这本书是黑格尔的哲学大作,探讨了辩证法的概念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理解中。

5. 《细读》 - 玛丽亚·泰勒
这本书探讨了人类对于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并讨论了人类对信息的选择性处理和解读的方式。

6. 《科学革命的结构》 - 托马斯·库恩
这本书提出了科学革命的一个新理论,主张科学思维是一个按照固定范式进行研究的过程,并批判了传统观念中关于科学发
展的连续性的观点。

7. 《辩证法思维的练习》 - 埃斯特·迈尔
这本书介绍了辩证法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决策和问题解决中。

8. 《人类理解的结构》 - 托马斯·邓恩
邓恩通过对人类理解的结构和过程的探索,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统一的方法论。

这些书籍提供了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考和理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笔记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笔记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5.29笔记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先,明白自然状态和自然人的含义才能弄清,哪些不平等是自然状态就有的,哪些是人类社会中才有的通过考察自然状态的不平等来考察社会的不平等——有历史的视野,得益于当时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影响下的人类学的影响对以往的提出自然状态的科学家进行批评,认为他们没有给我们考察社会不平等提供依据,而是把社会中形成的特点误认为是自然状态下的特点。

所以,他把自然状态下的社会性完全剥离来看人的自然状态下是怎样的!“不应当把我们在这个主题上的研究当做是历史现象,而只应是一种假设”——卢梭是抽象地考虑“人”的起源和自然状态,而托克维尔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法国大革命的很大原因是法国那些人根据抽象去考察人和构建政府,导致了···卢梭,自然状态有可能是人们愿意停留在的那个时代,,在一开头就把自然和社会完全地对立起来。

考察的原始人的起点和动物是差不多的,都是低于社会当中的人,这个原始人没有理性、无社会性,完全是孤立存在的,只有自我保存和生存的本能,和动物一样是依靠简单的本能和纯粹的欲望——繁殖,没有精神上的爱,(因为这是在社会中,有了美貌、高雅、情趣后形成的彼此吸引)这不会促使原始人结合成家庭。

这个原始人和动物的差异:人有自由的意志,能摆脱自然划定的范围,能做超越本能的事、自我完善的能力(起因:外界——自然、环境,人走向交往时)、没有像动物一样完全地被自然束缚,其理性的能力是在交往中一点点发展起来的。

亚里士多德——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逻各斯,即理性卢梭认为,人的理性是在社会中产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霍布斯认为人完全被欲望主导、骄傲,为了争夺优势,战争颇频繁。

卢梭,人又自利自保,也有怜悯(自然德性,是“前理性”),所以人在自然状态中是和平的,认为人的理性是最强有力激情的服务者,把自然的情感放在人的理性之上。

(霍布斯把人的欲望和意志放在人的理性之上)。

所有的社会的德性都是来自自然的德性···没有了自然状态中的和平和自由完善化能力、社会美德、以及自然人所能禀受的其他各种潜在能力,不能自己发展起来,必须借助于许多外部原因的偶然会合。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卢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卢梭

人的可完善化能力 仅存于人类,主要是指理性的发展。 正是人的这种特殊而且几乎无限的能力成 了人的一切不幸的根源。 我说的是痛苦而不是死亡,因为动物从不 知道什么是死亡,认识死亡和害怕死亡是 人脱离动物状态时最先获得的品质之一。
第二部分:文明人的转变
谁第一个圈出了一块土地,大言不惭地说:这是 我的,并且找到了一些傻乎乎的人竟相信了他的 话,谁就是文明的真正奠基人。 只过着纯感觉的动物般的生活 环境的差异性 导致生活方式的差别 “关注”产生了某种关 系的认识(大小、强弱、快慢) 掌握这种优 势,计谋欺骗(骄傲) 家庭建立 偏爱 以及嫉妒的产生 尊重与自尊(不平等与自尊 都迈出了一步) 从需要别人帮助的之时起,从有人感觉到一个人 拥有两个人的生活必需品的好处之时起,平等就 消失了,劳动就必不可少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作者:让–雅克·卢梭
作简介
卢梭
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日内瓦,父母都是日内瓦 公民 1722年,父亲一场诉讼后逃离日内瓦,其被寄养 在一个牧师家中 1728年,逃离日内瓦,被人送到华伦夫人家。 1746年,遗弃第一个孩子,将其送入育婴堂 1750年,第戎学院授奖给《论科学与艺术》,真 正的结实上层的启蒙学者,获得国王的接见。 1755年,发表《论不平等》 1758年,发表《致达朗伯论戏剧的信》,和狄德 罗绝交。《新爱洛伊丝》完稿。后一年,写作 《爱弥儿》
不平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法律和财产所有权的确立(富 与穷) 第二阶段;行政官职位的设立(强与弱) 第三阶段:合法权利向专制权利的转变。 (奴隶与奴隶主)
野蛮人为自己活着,而社会中的人身不由 己,只会按别人的意见生活,也就是说, 只是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中,他才意识到自 己的存在。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pdf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pdf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1755年发表的一部哲学论文。

在这部作品中,卢梭区分了两种类型的不平等:自然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

自然不平等是指人们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人类处于自然状态时就存在,但它并不导致不公正,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能自给自足,不依赖他人。

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是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在简单的物质条件下,没有财产的概念,因此也没有不平等的问题。

社会不平等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特别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们开始拥有财产,并且希望保护自己的财产。

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人们创建了政府和法律,这导致了权力的集中和阶级的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通过劳动、智慧或机遇积累了财富和权力,而其他人则变得贫穷和无权。

这种基于财产和权力的不平等是人为造成的,并且是不公正的。

卢梭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明进步,认为它们导致了人类的堕落,使人们远离了自然状态下的纯真和自由。

他主张回归到更简单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社会不平等,并提倡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一种新的政治秩序,其中
权力属于人民,旨在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卢梭的这些观点对后来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法国大革命和现代民主理论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尽管他的一些理念在当今社会可能被认为是理想化的,但他关于不平等起源的分析仍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如果我不得不选择出生地,那么我会选择一个合适的社会,那里的幅员仅限于人们的能力所触及的范围,就是说,那里有管理得很好的可能性。

1.序理论家们相处了一套规则,后来他们给这套规则命名为自然法。

他们的真实根据无非就是可以从对这些规则的共同遵守中获利。

人类最初和最简单的精神活动,两条先于理性的原则:第一条,让我们以最大的热情关注自己的幸福与生存。

第二条。

是我们看到任何生命,尤其是我们人类,在灭亡和受难之时,自然地产生一种憎恶。

自然法的所有规则从此而产生出来。

实际上,我们不应该去伤害同类,并不是由于他是一个理性存在,而是由于他是有感觉的。

2.本论两种不平等:一、自然的或生理的不平等,包括年龄、健康、体力和精神或灵魂的品质诸多不同。

二、道德或政治的不平等,它起源于一种习俗,是建立在或者至少基于一种约定俗成。

包括不同的特权。

这篇论文的目标,是为了指出,在事物发展的哪一刻,权力代替了暴力,自然臣服于法律。

是为了解释通过什么序列的大事件,强者决心为弱者服务,而人们以真正幸福的代价换取了虚幻的安定。

3.第二部分对自己幸福生活的热爱是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

人们能区分两种情况:出于共同的利益,人们会指望别人来帮助他,这种状况很少见。

二、在竞争状态下,人们绝不会相信别人,这种情况更少见。

第一种情况中,人们组成一个团体。

第二种情况中,每个人为获得自己的利益,公开使用强力或者使用计谋。

通过这些,人们慢慢获得了关于相互间的义务和履行这些义务的好处的观念。

“后来产生了道德的标准?尊重。

威信?权力?”这是走向不平等,同时也是走向邪恶的第一步。

“为了防止弱者联合起来,夺取本属于他们的天赋人权”“让我们联合起来,“他说,保护弱者不受压迫,限制那些野心勃勃的人,以保障每个人都拥有他应该拥有的财产;让我们制定一些公正和和平的规则,全体组遵守。

通过安排强者和弱者的相互义务,以使各方面得到补偿。

总之,组成法律,来管理,抵御共同敌人,不要内部争斗。

哲学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社会不平等的探索

哲学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社会不平等的探索

哲学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社会不平等的探索在人类社会中,不平等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无论是哲学领域还是社会学领域,人们一直在探索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论文将通过对哲学著作的阅读,探索读书社会中的不平等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一、不平等的起源不平等的起源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古代哲学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自然差异相关。

他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是因为天生的性格、能力和才智不同所导致的。

这种天生的不平等决定了不同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同样,康德也主张人类不平等源于各种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差异,以及人们对于智力和创造力的不同程度的拥有。

二、读书社会中的不平等读书社会中的不平等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

在当代哲学著作中,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划分,导致了阶级不平等现象。

在这种社会中,读书社会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社会中的知识和机会不平等。

亨廷顿提出的“知识精英”概念也体现了读书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他认为少数拥有高教育背景的人拥有着更大的社会权力和地位。

三、解决读书社会不平等的探索如何解决读书社会中的不平等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议题。

在现代哲学著作中,罗尔斯提出了正义作为公平原则,主张消除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创造一个公正的读书社会。

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认为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可以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问题。

而劳动社会主义者则主张消除读书社会中的不平等问题需要进行经济上的重新分配,以减少贫富差距。

总结起来,人类的不平等问题在哲学著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在读书社会中,不平等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知识精英的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经济上的重新分配被提出作为解决读书社会不平等问题的途径。

然而,不平等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

社会的不平等问题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政策的制定。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

《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与起源》读书感想本书是卢梭1753年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所撰写的,出版于1755年本书中,卢梭一反同时代哲学家的乐观人士,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视作进步与退化的矛盾统一体。

他通过回顾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历史进程,提出人类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的堕落史,是人类的进步导致并且加剧了人类的不公平,并认为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公平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

书中,最引人思考,也最能体现作者对人类发展持有矛盾的观点的一句话是“谁听说过一个自由的野蛮人抱怨生活想要自杀?”带着这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按照作者的论述思路来展开我的读书报告。

作者认为人类存在着两种不平等:一种是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这是由自然造成的,包括年龄、健康状况、体力以及心理或者精神素质的差别;另一种是伦理或者政治上的不平等,它取决于一种协约,这种协约是由人们的同意确立的,而这种协约是由某些人专门享受而且往往有损于他人的各种特权组成的。

(比如比他人更富有、更高贵、有权势等等),而在论述中,作者认为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卢梭从描述自然人的生存状态开始,这些对自然人及其生存状态的描述最终目的为了证明自然人之间是孤立的、没有不公平而言。

具体论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首先是对人的自然状态谈起,作者假定人的自然状态(也就是所谓的野蛮人)或者说处于萌芽状态下的人便是使用双脚直立行走的(限于当时的解剖学、考古学的研究水平),人在速度、力量、敏捷等方面虽然逊色于某些动物,但是人的身体构造非常合理,并且通过生存的锻炼可以维持生存。

同时,原始人通过长时间单独分散于野兽之间并经常与之较量,能够知觉的对各种动物做出搏斗或者逃跑的反应,猛兽不是人的威胁,人更可怕的敌人是天生虚弱、晚年衰老以及疾病。

因为人类的母亲比其他动物更善于保护幼儿、人的晚年期于整个寿命相比并不比其他动物长,而这也不是人所害怕的。

另外一个威胁时疾病,野蛮人如其他野生动物一样,很少生病或者即使生病也可以很容易治愈。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全文)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全文)

第戎科学院征文题目:“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不应当在变了质的事物里而应当在合乎自然法则的事物里来观察自然。

”——见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一卷,第二章。

关于附注的说明我有一个时作时辍的懒惰习惯,所以我写成本论文以后,又添加了一些注解。

这些注解,有时离题很远,不适于和本文一齐阅读,因此我把它们放在本文的后面了。

在本文里,我尽可能地保持简练。

有勇气重读一遍这篇论文的人,一定有兴趣搜寻我未尽的余意,浏览一下注解;其他的人,根本不读这些注解,也没什么妨碍。

献给日内瓦共和国光荣、伟大、至高无上的执政者们: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三十年未,我辛勤工作,以期有资格向你们呈献公开的敬意。

现在这个幸运的机会,颇能补足一部分我的努力所未及,因此我相信,在这里我可以但凭鼓舞着我的一片热诚,而不必考虑我是否有这种权利。

我既然幸运地生长在你们中间,怎么会只想到自然所赋予人们的平等和人们自己造成的不平等,而不想到有这样一种最高的智慧呢?这种智慧,可以把一个国家里的平等和不平等以最接近自然法则并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加以适当的调和,从而既能维护公共秩序又能保障个人幸福。

我在研究良知对于一个政府的制度所能提供的最好准则时,看到这些准则都已由你们的政府实行,我是如何地激动!因此,我认为即使我不是生在你们的城市里,也不能不把这幅描绘人类社会的图画呈献给你们,因为我觉得你们是世界各民族中享有政府的种种利益而又最善于防止政府的弊窦的人民。

假如对于出生的地方也可以选择的话,我一定会选择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幅员的大小决不超出人们才能所及的范围以外,也就是说能够把它治理得好。

在这个国家中,每个人都能胜任他的职务,没有一个人需要把他所负的责任委托给别人。

在这样一个国家中,人民彼此都互相认识,邪恶的阴谋,或谦逊的美德,都不能不呈现于公众的眼前并受公众的评断。

在那里互相往来,互相认识的良好习惯,将使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与其说是热爱土地,勿宁说是热爱公民。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与现代自由观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与现代自由观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与现代自由观作者:师慧雯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3期摘要:卢梭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而社会大众对于他所创作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部著作的评价也并不统一,有些人赞同卢梭的思想,同时也有些人批判卢梭的理念。

当然这部作品中的一些语句和内容还是比较精彩的,在现实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控诉,另外也有一部分人批评了在这本书中所存在的矛盾和理论思想,因为它经不起推敲。

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也发现在这部作品中所存在的一些理论思想方面的漏洞,尽管这样,我依旧认为卢梭的这部作品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其闪光点。

他在这部作品中深深大的揭露出了一些具有社会性的争议问题,并且也因此而引起了人民对于文明社会发展大的思考。

本篇文章便是在这一基础上来对卢梭的这部作品进行了现代化自由观念的研究,并且深入的分析了其所具有的现实性含义。

关键词: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与起源》;自由观;反思在《论人类不平等起源和基础》这部作品中,其核心思想是“自由意志”以及“可完善性”,这两个词也是这部作品中最为基本的思想内涵,也被卢梭认定是人类与动物之间最为明显的差别。

就像是卢梭所理解的那般,可完善性的说法与其时代的功利主义科学之间还存在非常鲜明的一致性状况,并且自由意志能够深刻的体现出其形象色彩,有些批评也需要从这一角度上来进行相应的解释说明。

卢梭表示这不单单是一种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可以是政治理念的伪装,而最注重的目的则是要规避在宗教权力等方面所遭受到的迫害。

《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的反思对文明的反思在这部作品中卢梭写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是否有人曾经听说过,一个自由的野蛮人想过要抱怨生活,想过要自杀?”而这一句在我看来也是这部作品中最为经典的话语。

仅仅从這句话上来说便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

野蛮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并不会抱怨生活,那么生活在良好的物质生活基础上,在科技发达的环境中,人们为何要整天抱怨生活?为什么经常有人会因为生活的压力和无助而绝望自杀?文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也应该以此来对文明社会进行相应的概括和分析,因为受益于文明有利的一面,就需要承担被割伤的一面。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人类不平等是一个存在已久的现象。

尽管人类社会在历史演进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不平等问题仍然广泛存在。

本文将探讨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分析其根源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早期的人类社会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人们的生存依赖于个人的狩猎和采集技能。

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定居的出现,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这为不平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农业社会的出现引发了私有财产的产生和积累。

一些农民能够收获丰富的农产品,而其他人则可能因为缺乏资源或技能而无法获得同样的丰收。

这导致了财富和土地的不平等分配。

在农业社会中,地主阶级逐渐形成,他们通过掌握大量土地和劳动力来积累财富。

这种私有财产制度进一步加剧了人类不平等。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不平等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包括教育、职业、社会地位等。

教育不平等是人类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些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获得足够的教育机会,造成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

职业不平等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平等来源。

一些职业要求较高的技能和知识,而这些技能和知识又往往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门槛限制,使得一些人难以获得这些职业机会。

人类不平等的基础还包括性别和种族不平等。

性别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许多社会中,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不平等待遇。

在一些国家,女性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机会受到限制,这导致了性别不平等的存在。

种族不平等是另一个重要的不平等来源。

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存在导致少数族裔面临着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人类不平等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各种因素。

首先,教育公平性是解决人类不平等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致力于投入更多资源来确保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并提供更多的补贴和奖学金,以便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应该鼓励职业导向的教育,为个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笔记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笔记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书笔记《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此书成书于1753年,是卢梭阐述政治思想的一部著作。

卢梭认为,人与人不平等的起源是因为私有制的出现,人的困苦和奴役也是因为私有制的出现才出现的。

他认为,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但是人们力求生活的完善化,争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类为此既是在进步,也是在退步,因为文明的每前进一步,不平等就向前一步。

到了专制暴君的统治之下,不平等就发展到了极端。

但是这个定点同时就将转化成像新的平等进发的起因和基础。

也就是说在卢梭看来,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轨迹是一个抛物线的发展态势,两端不平等表现的最小,而中间,以专制的出现为标志,就达到了巅峰。

这个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启迪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同时在此书中很多的关于原始状态的描述,也和马克思认为的人类发展初期的设想也是不谋而合的,或是卢梭在一定的程度上启迪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史的认识。

卢梭在献词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人民一旦过惯了在首领的统治下的生活,就不可能从这样的一个状态中走出来。

如果他们试图摆脱枷锁,他们将给你国家的远离自由:他们将把与自由背道而驰的恣意行事和胡作非为当成自由:他们的革命最终将使他们落入蛊惑家的手里,使他们身上的枷锁更加的沉重。

的确,纵观整个中国的帝国史(也就是现在的一些史学家一直以为的所谓的封建史),这样的一个论断是再为正确不过了。

在封建社会的草创时期,也就是秦汉时期,中央集权是那样的薄弱,秦汉的郡县制相比于唐宋的府道制,再到后来元明清时期的行省制度,无一不是一步步的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这样的一个发展脉络,就是卢梭说的枷锁一步步加重的过程。

从汉唐的盛世,再到帝国的巅峰时代两宋夏金元时期,再到明清的万马齐喑,思想界死气沉沉,文字狱屡见不鲜的现实,也无一的不是在说明这个枷锁在不断的加重。

这两个侧面只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一瞥,有太多的史实可以印证这个样的一个论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第二部分:社会下的不平等
第一阶段是富人与穷人的对立; 第二阶段是强者与弱者的对立; 第三阶段是专制统治下主人与奴隶的对 立。
富人 穷人 穷人 富人
辩证的论述
卢梭的论述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从不平等三阶段 的演变来看,每个阶段都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并非孤立存 在,而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加深。第二阶段的政治不平 等建立在第一阶段的经济不平等基础之上,而政治不平等 又加深了经济不平等。而政治权力的腐败使得不平等达到 了顶点。产生了新的比之前的制度更加完善的社会制度。 这种“扬弃”的周期性变化正是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首 先是对自然不平等的否定,接着又对政治的不平等进行否 定。在这三阶段的进程中,卢梭既承认进步性的一面,又看 到其退步的一面。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从愚昧走向文明是 一种进步,但由于不平等也在前进,带给人类不断的冲突 ,加 剧了自然状态中的不平等,这又是一种退步。把人类社会 看成是进步与退步对抗矛盾的产物,这也充分体现了辩证 法思想。
我们的社会也存在着各种不平等
教育公平
不平等现象是否可以消除? 答:不可能!
原因:人们总会想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 去准备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只要有人存 在、有人的欲望与贪念,不平等就是不可能 消除的。
为获得最大平等而努力
我们的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 我们不能完全把这种种的现象归罪于政党 我们不应纠结于自然附加给我们的各种 或社会体制。我们应该看到国家正在努力 不平等。而应该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主观 的出台各种法律、政策以及道德的引导, 能动性,调动自我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各 使人们获取最大的平等。 种途径完善自我品质,发现自我价值,削 弱自然的不平等对我们的影响。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 私有制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不平等

卢梭是如何论述人类不平等起源的?

卢梭是如何论述人类不平等起源的?

卢梭是如何论述人类不平等起源的?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是卢梭的基本思想。

卢梭思考了人类的原始状态,认为原始人(即自然人)是自由和平等的,并没有互相奴役和剥削的行为。

这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原始人就是按照本性生活的,。

虽然由于身体和智力条件的差异,原始人存在着生理上的不平等,但这是自然的,并不是人为的不平等,因而不具有道德意义。

随着文明的发展,农业和冶金术取得了进步,这位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谁第一个围起一块土地,无所顾忌地说‘这是我的’,还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相信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缔造者”。

卢梭认为私有制的产生如今了社会的发展,也造就了穷人和富人以及社会的不平等。

暴力和强权逐渐统治了人类社会。

科学和艺术的进步窒息了人类自然的天性,使人养成虚荣、骄傲、残忍和贪婪的习惯。

文明虽使人堕落,认得自然本性虽受到压制,但人类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因而不平等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制度,使人类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然,这是卢梭的政治学说作要解决的问题。

卢梭的政治学主要包含在《社会契约论》中。

卢梭不是一个书斋中的经院式学者,他讨论政治权利原理是为了解决社会秩序中,是否可能存在某种公正、合理的政权规则,他“追问的是国家的绝对根据:什么是国家的基础?人们是凭着什么权利役属和兼并、保持秩序、统治和被统治、服从权威的。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由于文明的进步、私有制的产生,少数人奴役多数人,而为了使这种奴役成为合法的行为,多数人强迫订立契约,国家的统治机构因而产生,人民因此戴上了枷锁。

契约的制定是不平等的,所以人民需要重新制定契约,如果少数人阻止新契约的制定,人民则有权用暴力推翻他们。

新契约的最终目的是自由和平等,这也是公意的体现。

公意概念的提出,表明了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公意实际上成为以后民主共和国理论的灵魂。

卢梭探讨理论问题时,经常抛开具体的历史事实而追求逻辑上的一致性,这是他受到抨击的主要原因。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之(卢梭)读书笔记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之(卢梭)读书笔记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笔记经05 邹芸2010012538 当人们试图寻找一件事物的起源时,往往习惯回到事物最本初的状态,即开始的那一点上,并以之作为基础,将自己的理论推展开来。

显然,卢梭也是这样做的。

但是由于他研究的命题必须追溯到人类的起源,而真正起源之初的种种以不可考究(因为人类起源之初不可能有语言文字的记载,即使我们从考古学中发现一些原始的工具,但这些残留的文物由于以存在某种文明的迹象,故显然已不属于卢梭所讨论的自然状态的范畴),所以即使他的论述的确参考了当时许多旅行家对野蛮部族的描写,并基于此给出自己进一步向前回溯的推论,我们在读到这篇论文时还是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只是作者纯理论的推想。

与其说他在描述过去,不如说是在构想一种他自己也承认也无法达到的最纯粹、完美的生存状态。

在这篇论文前的《献给日内瓦共和国》一文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作者这种乌托邦式想象的运用。

在日内瓦真正的共和体制中,一切并不如作者认为的那样自由、民主而幸福,但仍不妨碍作者借此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即人们应遵守由大家公共认可的质朴的法律,任何人不得挑战法律的权威,在这种不同于自然的平等下,人们摒弃虚伪、浮夸、奢华,以达到真正的幸福。

其实什么是最完满的,谁也不知道。

哲学家往往在自己所处时代的弊端中,以自己最迫切的需求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理想社会构造。

这往往导致非客观的结果,但是在特定的时代,这些特定的思想仿佛又真切地体现出一种革除弊端,推动某种变革的作用。

就像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定理等,尽管它们不可避免的被后来的理论推翻,但仍有其本身的适用性。

我知道这样类比很不恰当,因为科学的进步时毋庸置疑的,但哲学却不一定,我们很难说后人的理论一定就比前人的更好。

(这点我们在课堂上就已讨论过)但是,我想两者的共同之处即在于完美的不可达到和暂时适用性的存在。

所以尽管我在阅读中觉得卢梭的许多理论都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实际上其他的哲学著作也同样不能使我完全信服。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应第戎学院征文而作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卢梭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历史进程,从而他得出结论:人类的进步史也就是人类的堕落史;而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

卢梭的论述无疑是细致、周密、正确的,但在如何实现人类的平等方面,他把矛头指向财产的“私有制”,显然是片面和不明智的。

卢梭以后的世界历史,特别是以取消剥削消灭地主资产阶级为目的的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把矛头指向财产“私有制”,妄图在财产“公有制”的框架内实现人类的平等,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是不符合人的本性——自私性——的,只能是一个空想的乌托邦而已!财产“公有制”,看似人人平等,但事实证明,在财产还有限的情况下,还不能实现“人人各取所需”的情况下,财产的“公有”,实际上变成了“人人没有”,那些“公有”的财产,变成了极少数有权势者极少数统治者的更大的“私有”物!这正是对人类良好愿望的极大嘲讽:追求人人平等的财产“公有”,却用自己的双手迎来了“人人没有”的更不平等的财产“私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过去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今日的古巴和朝鲜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一国不是这样呢?在人民深陷于饥饿、痛苦的水深火热之时,该国的“领袖”们不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将“民意”玩弄于自己的股掌之中?看看今日的朝鲜,看看金氏父子,你就会明白我上面说的一切。

财产“公有制”,实际上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人的本性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自私。

只要人的自私本性没有改变,真正的财产“公有”就不可能成为现实。

财产“公有”要实现,一定得有两个前提:一是人的本性不再是自私,而变成无私;二是这世界(社会、国家)的财产极大的丰富,可以为全世界的人类实现“人人各取所需”。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笔记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笔记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笔记1.人类为了建立社会必然运用了许多智慧,而这些智慧即便是在社会之中也是要费尽心血才能发展起来的,并且只能为极少的人所拥有。

2.人类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不平等:一种我称之为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这种不平等是自然确立的,包括年龄、健康、体力、智力或精神素质方面的不平等;另一种可以称之为伦理或政治的不平等,因为它依赖于某种契约,是经过人们的同意而建立,或者至少说是许可的不平等。

3.每种动物都只有各自的优势,人类可能并不拥有任何自身独具的优势,但是,他的优势在于,他将所有动物的优势纳为己用,同时食用大部分其他动物分享的各种食物,因此,他比其他任何动物都更容易找到生活必需品。

4.所有的一般概念都是纯粹智性的,只要想象力介入,概念就会立刻变得特殊。

5.人类唯一的本能中已经具备了他在自然状态中生存的所有条件,而培养出来的理性只为他提供在社会中生活的才能。

6.理性孕育了自尊心,思考强化了它;理性使人自我封闭,使人远离拘束他、折磨他的一切。

7.欲望越是强烈,就越是需要法律来加以抑制。

8.肉体之爱是促使两性之间彼此结合的一般欲望,精神之爱则确定了这一欲望,并且将之排他地锁定在某个单一的对象之上,或者至少在这个偏爱的对象上倾注更加强烈的热情。

9.教育不仅将有教养的人和没教养的人区别开来,而且还根据文化程度的差异,在有教养的人之间进行区别。

10.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自然状态中必定比在社会状态中要小得多,而制度的不平等则大大地加深了人类自然的不平等。

11.人类最初的意识是对自身存在的意识,第一关心的是自己的存续。

12.人类第一次将目光投向自己时,就产生了最初的骄傲之情。

13.从经验中得知,对于福利的追求是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

14.从共同生活的习惯中产生了人们所熟悉的最为温柔的情感,那就是夫妻之爱和父子之爱。

每个家庭都成为一个微型社会,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依恋和自由是其唯一的纽带,这个微型社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团结。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人类所有的进步,不断地使人类和它的原始状态背道而驰,我们越积累新的知识,便越失掉获得最重要的知识的途径。

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第一种,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

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主要特点的,与其说是人的悟性,不如就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

对死亡的认识和恐怖,乃是人类脱离动物状态后最早的“收获”之一。

由于自然状态是每一个人对于自我保存的关心最不妨害他人自我保存的一种状态,所以这种状态最能保持和平,对于人类也是最为适宜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理,是霍布斯没有看到的:由于人类看见自己的同类受苦天生就有一种反感,从而使他为自己谋幸福的热情受到限制。

人类已经古老了,但人始终还是幼稚的。

奴役的关系,只是由人们的相互依赖和使人们结合起来的种种相互需要形成的。

因此,如不先使一个人陷于不能脱离另一个人而生活的状态,便不可能奴役这个人。

这种情形在自然状态中是不存在的。

在那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不受任何束缚,最强者的权力也不发生作用。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

追求幸福乃是人类活动的唯一动力,因而他能够区分两种情况:一、由于共同利益,他可以指望同类的帮助,这是一种稀有的情况;二、由于彼此间的竞争,他不能信任他的同类,这是更稀有的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他和他的同类结合成群,或者至多也不过结合成某种自由的团体,这种团体并不拘束任何人,它的存续期间也不会超过促使该团体形成的那种临时需要的存在期间。

在第二种情况下,每个人为了力求获取自己的利益,如果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便公开使用强力,如果觉得自己比较弱,便使用智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2007年第 3期 (总第 146期 )
“自由意志 ”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中的“自然 ”概念
李妍妍
(浙江大学 中文系 ,浙江 杭州 310028)
他们的批评不无偏颇可言 。其实 ,这关涉到的 只不过是一个问题 ,即卢梭所言的“自然人 ”与 动物有无区别 ?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在《论人 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中 ,卢梭提到动物完全 是受本能所支配 ,而人虽然也受到本能的驱使 , 但是却 能 意 识 到 自 己 应 该 接 受 什 么 和 拒 绝 什 么 。人类就是凭借这种意志的力量及其对此的 意识从而区别于动物 ,而且 ,卢梭认为这些特征 显示了人类灵魂的“精神性 ”,科学的机械规律 是无法对此做出充分解释的 。
— 90 —
按照这种观点 ,意志也不是自发的力量了 。但是 , 人类的道德生活仿佛还是无法脱离人的自由意 志 。如果事实恰如决定论所说的那样 ,那么就不 必用威慑和惩罚的手段来对付犯罪 。当邪恶的人 因为“必须 ”而犯罪时 ,他带来的伤害和恐惧也就 另当别论了 ,美丑 、善恶的实践意义也就变得淡化 了 ,只保留了教育和审美的意义 。由于自由意志 自身带有的矛盾性 ,卢梭接着又引入了另外一个 较少争议的概念 ———可完善性 ,以此作为人类区 别于动物的特性 。可完善性是一种自我发展的能 力 ,有了它 ,人类的技能就可以得到不断的进展 。 而动物过了成熟期之后 ,并不能像人类自身那样 会继续有所进展 。人类优于其他物种的地方还在 于 ,人类的发展是渐进式的 。卢梭“可完善性 ”的 提法受到法国自然主义学家布封的影响 ,认为如 果动物具有这种品质 ,那么如今的河狸所建的水 坝就比第一只河狸所建的要艺术得多和高明得 多 。但是卢梭认为 ,可完善性是一把双刃剑 ,它同 时成为人类文明和邪恶的根源 ,最终 ,它使人类成 为自身和自然的暴君 。
在开始论述自由意志时 ,卢梭提到动物完全 是受本能所支配 ,而人虽然也受到本能的驱使 ,但 是却能意识到自己应该接受什么和拒绝什么 , “人自认为有服从或不服从的自由 ,而主要就是 由这种自由的意识显示出人的灵魂的灵性 。”[ 2 ]80 人类就是凭借这种意志的力量及其对此的意识从 而区别于动物 。而且 ,卢梭认为这些素质显示了 人类灵魂的“精神性 ”,科学的机械规律是无法对 此做出充分解释的 。但是 ,也正如上文所提出的 , 这种对人类物种特性的理解容易引发哲学领域中 的论争 ,从卢梭那个时代一直到我们今天的论争 都围绕着同一个纬度 ,关键问题在于自由意志与 自然王国的因果决定律是不相容的 ,因为自然科 学告诉我们 ,任何的结果都有一个前在的原因。 如果说自然界的万世万物都被一个原因预先决定 着 ,那么人的行为就不是由自由意志所支配 ,而是 要遵循因果规律的控制 。任何事物都是因果链条 上的一环 。我们的判断 、态度和性格可以决定我 们的行为 ,但是它们自身又要由前在原因所决定 。

收稿日期 : 2007 - 03 - 13
作者简介 :李妍妍 (1980 - ) ,女 ,山东成武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文艺基础理论 、卢梭思想研究 。
— 89 —
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中的 “自由意志 ”与“可完善性 ”
“自由意志 ”与“可完善性 ”是《论人类不平等 的起源和基础 》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被卢梭视为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 。恰如卢梭所理解 的 ,可完善性的说法是与他那个时代的功利主义 科学相一致的 ;而自由意志则相反地具有了更多 的形而上学的色彩 。有一些批评者据此声称 ,卢 梭并不是真的承认自由意志是人性的根本特征 , 而是为了某种政治理念而把理论伪装如此 ,以避 免当时宗教权威势力的迫害 。这些评论者们还进 一步解释说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础 》中以可完善性来解释人类自身的发展 ,而尽 力地把自由意志的概念弃置一旁 。例如马克 ·普 拉特纳 (M arc F. Plattner)就宣称卢梭在《论人类 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中把自由意志作为人的本 质特征的描绘只是为了达到修辞的目的 [ 1 ]134 。而 本文认为 ,卢梭是十分严肃地运用自由意志这一 概念的 ,他并没有放弃以自由意志来作为人与动 物区别的标志的理念 ,而是巧妙地多方位地运用 自由意志与可完善性来对他那个时代和当今时代 做出回答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表面看来是以自 由意志作为论说的基础的 ,但是卢梭实际上并不 赞同这种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论调 。亚瑟 ·梅兹 (A rthur M. M elzer)和约翰 ·查特 ( John Charvet) 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 4 ]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卢梭 陈述的自由意志的观点并不带有歧义 。两位研究 卢梭的法国本土学者维克托 ·戈德施米特 (V ictor Goldschm idt)和让 ·斯塔罗宾斯基是坚信这一点 的 [ 5 ] 。第三种说法认为 ,卢梭实质上是着意强调 自由意志的区别意义 ,但是却似乎并不承认其建 基于之上的形而上学的二元论 。朱迪斯 ·史科勒 (Judith Shklar)和霍洛维兹 (A sher Horow itz)则表 达了对这一观点的不同看法 :霍洛维兹批判卢梭 一方面相信自由意志可以使人区别于动物 ,另一 方面又否定自身的理论是建立在唯灵论的形而上 学基础之上 。霍洛维兹认为 ,卢梭运用的是历史 批判主义的态度 ,所以对于他来说并不存在外在 于人类历史的最终的意义结构 [ 6 ]215 - 237 。朱迪斯 ·史科勒宣称 ,尽管卢梭对自由意志的强调带有 修辞色彩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其理论就是唯灵论 的 。因为卢梭实际上是对形而上学很不屑的 ,他 根本不可能把自己的学说建立在此之上 。我认 为 ,卢梭的学说具有形而上学的色彩 ,尽管他主观 上未有此意图 ,却客观上造成了此效果 ,结果不自 觉地就陷入了他曾严辞批评的形而上学的建构之 中 。因为意志一涉及到“自由 ”问题 ,立马就会上 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 。与功利的物质主义相一致 的意志只可能是完全受支配的 ,就毫无任何自主 性可言 ,更谈不上自由了 。所以 ,这第三种说法既 无法为卢梭有关意志的“精神性 ”论述提供一个 明确的解释 ,也无法合理的解释卢梭有关人是 “复合的存在 ”和“由两种实体构成 ”的论断 。
可完善性和自由意志都是卢梭对于人类之于 本能的相对独立性的描述 。人类虽然没有其他动 物所天赋的特殊本能 ,“他没有某些动物那样强 悍凶 猛 , 也 没 有 另 一 些 动 物 那 样 灵 巧 敏 捷 ” [ 2 ]73 - 74 ,但是他却又可以同时具有其他物种的各 项本 能 [ 2 ]145 。所 以 , 正 如 让 ·斯 塔 罗 宾 斯 基 (Jean Starobinski) 所认为的那样 ,正是可完善性 和自由意志使人类可以较少地受到自然规律的支 配 [ 3 ]326 。但是 ,可完善性和自由意志这两者的关 键区别在于 :只有“可完善性 ”的说法是与当时的 功利主义科学相一致的 ,并且哲学中的决定论也 是直接由此推导而来 。如果他把理论的基点定位 于自由意志的形而上学意义上 ,他的著作肯定会 受到功利主义哲学家的群起驳斥 ,卢梭本意也并 非要如此 ,所以他选择以“人类的可完善性 ”作为 理论的基点 。因此 ,要呈现卢梭的真正意图就非 常复杂了 。对此 ,学界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种认 为卢梭并没有真正把自由意志作为区别人与动物 的标志 。例如马克 ·普拉特纳就宣称卢梭的意图 实质上并不在于把自由意志定位为人的特征 ,而 是想要在表面上达到如此的效果 ,因为这种意志 对于其政治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 。他认为 ,虽然
摘 要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往往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审判席上来加以评判 ,对“自然 ”概念的认识亦是如此 ,他们大多 把“自然 ”与“蒙昧 ”、“动物本能 ”联系到一起 。然而 ,卢梭作为启蒙运动思想界的一只奇葩 ,却从人性完满的角度对此进 行了精心的预设 ,他把“自然状态 ”视为批判现代社会腐朽与堕落的参考系 ,把“自然 ”视为人性完满与和谐的终极依据 。 卢梭在“自然 ”概念中添加了“自由意志 ”与“可完善性 ”的特质 ,并且更多地把“自然 ”与“自由意志 ”的概念联系起来 ,但 是 ,在人的“自然本性 ”与“自由意志 ”之间他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而是使双方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 关键词 :自然 ;自由意志 ;可完善性 ;均衡论 中图分类号 : B8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733X (2007) 03 - 0089 - 06
Key words:Nature; Free W ill; perfection; Equalization Theory
卢梭“回归自然 ”的主张一经提出 ,就引来 诸多非议 。伏尔泰称《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基础 》是“反人类的新书 ”,是让人再退回到四足 爬行的野蛮时代 ; 狄德罗也专门写了一部戏剧 讽刺卢梭是离群索居的怪人 ,他所做的一切只 不过是在哗众取宠 ;甚至在后世 ,欧文 ·白壁德 也把“回归自然 ”的倡导看作是为了复古的单纯 要求 ,以抽象的人性论批判卢梭的自然人性论 。 以上诸多批评都站在科技与理智的角度 ,把自 然等同与本能 ,这恰恰歪曲了卢梭的本意 ,因此
“Free W ill” ———the Concept of“Na ture”in“D iscourse on O r ig in s and
Founda tion s of Inequa lity am ong M en ”
L I Yan2yan
(Dep 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Abstract: The Enlightenment thinkers always judge everything in the light of rationality, such as the concep t of“Nature”. They equalize it w ith“Obscuration”, “ Instinct”. However, as a unique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of the Enlightenment, Rousseau deliberately p resupposes the concep t of“Nature”from the angle of the comp leteness of Humanity. He thinks“Natural State”as reference point to criticize modern society and sees“Nature”as the ultimate evidence. Rousseau adds“Free W ill”and“Perfec2 tion”to the concep t of“Nature”, and links the concep t of“Nature”to“Free W ill”. But, between“ Instinct”and“Free W ill”, Rousseau remains justice and balances both. On the base of clearing up the concep t of“Nature”,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 of Equalization Theory in the thought of“Free W i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