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李镇西)
和孩子一道成长——看李镇西视频讲座有感
和孩子一道成长——看李镇西视频讲座有感教育界素有“南李北魏”的说法。
“魏”指魏书生,“李”指的就是李镇西。
特级教师李镇西一直以来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
他的课堂简约、质朴、细腻,洋溢着生命的热情。
他的《青春期悄悄话》、《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做最好的老师》、《风中芦苇在思索》等书,给教育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震撼了无数教师的心灵。
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有幸观看了李镇西老师的视频讲座,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一)创建生命的课堂李镇西老师首先用平时的语言介绍了他的人生简历,特别是他25年的从教经历。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凭借的是什么?——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们的关爱以及不断的学习和反思。
他始终以饱满的生命、积极的心态面对教育事业,正因如此,才使每天的工作充满乐趣。
他提出:“提高生命质量”、“生命与使命同行”。
对于“生命教育”这个名词我并不感到陌生,但是常常把它与教育的对象联系在一起,而没有想到生命教育的推动者、践行者。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我想,岂止是教师的嘴,教师本身就是一股奔流不息的源泉,学生们从中可以汲取到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哲理,更为很重要的是,学生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做人的原则,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教师要有追求,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要做“有思想”、“有情感”、“有童心”、“有才华”的教师。
人生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所以教师要勇于超越自己,到达理想的境界。
他明确指出,教师要与课改同步发展。
我想,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常教常新,才会孕育生命之美。
(二)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情怀?李镇西回答:“教师要有童心、爱心、责任心。
”这是做好教育的前提条件。
基于生命意义的教育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之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谈到这样一则教育案例:女教师发现沙夏心神不定,字写不好。
女教师生气地说:“沙夏,想想看,你写的什么?你不是在街上玩.是在教室里……”沙夏面对着作业本,把头垂得更低了。
李镇西:我追求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自己培养自己》)
李镇西:我追求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自己培养自己》)老师们,如果班级里有学习不好且很顽皮、你又不忍心放弃的学生请把下面的二维码推荐给它。
(这是中国所有艺术类大学的重点和报考方式)!“吸引力”并不是评判一堂语文课唯一的标准。
但如果孩子们连语文课都不爱听,这课还有什么意义?让语文课堂对孩子有吸引力,这就对语文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李镇西老师的《我追求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
看看我们的语文好老师进阶之路还需要些什么?文|李镇西我追求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学问,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气,有胸襟。
01 第一,有学问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主要就是学识的魅力。
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要让学生感到你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
这种魅力,更多地来自阅读。
只要教师肚子里真的有学问,那他无论怎么教,都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俯视古今,联通中外……这样的课不但能吸引学生,而且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考与创造。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读什么书呢?教育经典,专业读物,时事刊物都是应该读的,我就不多说了。
我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多读人文书籍:政治的,哲学的,历史的,经济的,人物传记,长篇小说,等等,都应该在我们的视野之内。
我们阅读,不要有“明确的”功利色彩。
我们阅读是为了充实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为了让我们能够站在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地俯瞰我们的每一堂课。
02 第二,有思想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马克思的战友威廉·李卜克内西曾这样评价马克思:“他是一个彻底正直的人,除了崇拜真理之外他不知道还要崇拜别的,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他辛辛苦苦得到的他所珍爱的理论,只要他确认这些理论是错误的。
”我认为,教师也应拥有这样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
我们实在无法设想:一个迷信教材、迷信教参的教师会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提升自身魅力 做最好的老师
提升自身魅力做最好的老师捧起《做最好的老师》阅读的时候,犹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进被打开的心窗,让我领略到一种情绪疏通的欣然和愉悦,感受到了精神的丰满和意义的充盈。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用心血写成的,书中每谈一个问题,它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是作者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学生深沉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生动具体,很有说服力。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
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是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
结果是浑浑噩噩度日,丧失了做为一个人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更谈不上去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涌出一股强大的力量,进而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备课,认真上课置终日劳累于不顾,并自感乐在其中。
我以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但在爱好学生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学困生。
他们更需要关心,因为“不可爱的孩子,才是你最需要的爱”。
他们就像搁浅的“冰川”需要温暖,需要阳光,需要融化。
对于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特殊群体,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他们应有的位置,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把更多的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被自己的私利所驱使。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
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
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
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
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
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
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
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做最好的老师原文摘抄(优秀12篇)
做最好的老师原文摘抄(优秀12篇)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
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
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
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
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日的自己和这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
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能够做到更好。
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齐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一、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
”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就应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浅谈李镇西的教学艺术
让课堂成为“民主”土壤的教学艺术——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是我喜欢的名师之一,他的很多文章和著作我都读过,最近在学校的组织下阅读了他的《做最好的老师》,使我受益匪浅。
我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尤其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方面感触颇多,引起共鸣。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中第十章针对语文教学方面提出了诸多详实而又有创意的观点,实际上很多方面对于我们财会专业教学同样有帮助和指导意义。
下面谈谈关于我对李镇西教学艺术方面观点的一些感想。
一、让课堂成为“民主”土壤李镇西说:“课堂承载民主理念,承载的载体,可以是学校的各种德育途径和形式,但我更看重课堂教学。
道理很简单,师生在学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如果离开了这个主阵地,单纯通过主题班会等德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民主品质和民主能力的培养,难以奏效。
过去很多人往往把课堂功能仅仅理解为传授知识,后来又增加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这样的理解始终没有把课堂和学生的精神成长相联系。
我认为,课堂教学既应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应该将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需要滋养的孩子心灵:善良、正义、忠诚、气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宽容、人权、公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所说的“注入”绝不是脱离教学内容进行生拉硬扯的强加或牵强附会的联系,而应该自然而然地融汇在教学过程中。
”1、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李镇西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对话情境。
这里所说的对话,不仅仅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 而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
这种对话 , 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 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
因此这种双方的对话. 同时也是一种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一员,教师不再充当全知全能的权威角色, 他是对话者之一, 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 灵活地掌控教学流程, 适当利用引导思考、质疑反思等环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学习汇报
任何一个孩子首先是其家庭的产物。
班级的魅力就是班主任的魅力。 学生的成长不能仅仅分数,少年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
教育科研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
《朴素最美——我对教育的理解》
所谓‚坚守良知‛, 就是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心,就是守住做人最起码 的善良与诚实。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想想我们当初 做孩子的时候,希望遇到怎样的老师,现在我们就 做那样的老师好了;或者说,我们现在也有孩子,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怎样的老师,我们就做那 样的老师,这就是‚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是‚良知‛。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这就是 ‚良知‛。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这就是‚良知‛。 不偏心,不势利,保持师生关系的纯洁,这就是 ‚良知‛。
2、每位成员每两周写一个教育故事(本班实际发生的,没有字数限 制,电子版,发指定邮箱)
好老师与名师 好老师的标准 课上的好 名师的标准 能说 会写
班带的好
分考得好 优秀但累、苦
幸福
《幸福至上——我对教师的理解》
成就幸福(成为名师)的
‚四个不停‛
不停地实践,
不停地思考,
不停地阅读,
不停地写作
《幸福至上——我对教师的理解》
不停地实践
教育是一种尊重。
是否尊重学生不在于我们的‚好心‛,而在于学生的感受。 决不能以‚我是为你好‛或‚严师出高徒‛之类的理由剥夺学 生的尊严,要关注学生的感受;
举例:李老师保留着他的很多学生的物品,如他的第一届学生 上学时的黑白照片、写着批语的作文、学生唱歌时的录音等。 李镇西讲起自己年轻时,不容许学生对自己顶撞,认为这很丢 面子,班上有个女生丢了鸡蛋,被批评后还顶撞了他,他立刻 要求女生去写检讨,贴在学校大门上。但是,这个女生没有怨 恨他,在毕业时还给他留言,鼓励他坚持走自己的教育改革路, 这让他很感慨,‚善待每个日子,呵护每个孩子,就是教育的
教育魅力读后感悟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偶然间翻阅了《教育魅力》这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李镇西。
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魅力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在《教育魅力》中,李镇西老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激发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句话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
过去,我总是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而忽略了教育对人的心灵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的魅力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书中提到:“教育的魅力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于教师对学生心灵的触动。
”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育者的素养决定教育的质量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强调:“教育者的素养决定教育的质量。
”这句话让我深感教育者的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心理素养和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在《教育魅力》中,李镇西老师提出:“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
”这句话让我认识到,教育工作者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教育方法。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石书中提到:“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石。
“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特级教师李镇西访谈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开课就成了 “ 集体智慧的结 教室大 门随时向任 何想听我课的老师打 开。”
晶”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开课就越 来越 变成了 “ 无懈 可击”的表演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 开课就 越来越讲 究
“ 精雕 细刻”的形式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 开课便 越来
师怎么能上课 ?但这课 又必须上 ,那 当然就只有 由教 师制 定一个比较 完美而 又巧妙 ( 即看 不出痕迹 )的教学框 架 , 包括 设计 一系列 “ 问题 ”等等 。在这样 的课堂上 ,教 师不 得 不已经提 前做好 了 “ 制板 ”——于是教师完全掌握 了 预
记 : 不少 公开 课 的设计 非 常讲究 , 个环 节 、 有 每 甚至
李 :应 该说 ,学 生喜欢 上 我 的语 文课 。原 因 我估计
有这么几点 :第一 ,我 的课上得比较轻松 ,比较潇洒 ,比 较随意 ,比较有 情趣 ,也有感染力 。第二 ,我补充了大量 教材 上没有 的文章 ,这些文章既有意义 ,又有意思 。所谓 “ 有意 义” ,就是 无论思想性还是文学性对学生 的心灵 既 滋养都是极 有价值 的 ;所谓 “ 又有意思 ” ,就是这 些文章
,
是教师对学生 的了解 。如果是在本班上课 ,一般来说
这是不成 问题 的。但如果是 “ 借班上课 ” ,授课教师很难 在一堂课上与 素不相识 的学生 “ 水乳交融 ”。不管教师 多 么 “ 机智 ”,最后都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置于 自己的思想框
富 ,前提是我们能够诚实地对待 自己的事业 ,严肃地对待 自
己每一天的工作和每一堂课 ,唯有这种真诚和严肃,能够让
21
我们坦 然地面对 自己的失误一 为了我们心爱 的事业和学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心得一: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前几天听了李镇西老师的精彩的讲座,我感触颇深,思考了很久,也思考了很多。
看到李镇西老师将几十年前的老照片一张张呈现出来,将二十年前的教学资料还完完整整的保存着,看到上了大学的孩子们现在还在惦记着他们的李老师,我最大的感触是:教育是用心去做的,只有充满爱心,才能做好教育,教育也会因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教学上这辈子是无法与窦桂梅比了,就是比起学校里那许多素质优秀的青年教师,我的不足也许是永远弥补不了的。
曾为自已的不足而找不到方向,曾为自已的落后而徘徊。
但听了李镇西的报告后,我终于知道,我也可以做得更好,我应用心走进孩子中去,用我的爱给孩子们以呵护,给孩子们以关怀,当我真心的走进孩子,孩子们将用成长给我带来无比的幸福与欣慰。
心得二: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爱同样可以伤害学生。
”“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研究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
”“语文教学技巧永远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真情实感。
”这些都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名言,听完他的讲座对我的启发很大,所以记录下来与各位共勉!李老师谈吐风趣幽默、博学多才。
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给学生读一些文章,向学生推荐名著,要学生摘抄,可以想像,他读过多少教育专著,他平时有多爱好读书。
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可是和李老师比起来还是自叹不如。
从选择师范的那天起,我的理想便是当最好的老师。
有句广告词说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与做最好的老师是否自相矛盾,我认为并不矛盾,“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李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每天要完成“五个一工程”,即每天上好一节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写一篇教育日记,可以是教育教学反思也可以是教学小故事,反正要笔耕不辍。
这是李镇西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师爱岗敬业
“让每个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李镇西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教师,爱岗敬业是根本,是前题。
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够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才能够去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中,才能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这是做为教师应该感到欣慰的。
同时也是每个教师努力奋斗的方向与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也只有珍视为人师表的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赢得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善于发现,乐在其中。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教学工作还是是充满乐趣的,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单纯可爱,课堂教学中给他们一个鼓励,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和欢乐。
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朗的心境和健康的心态,在努力适应环境的同时,要试着改造环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工作、思考和创造上,这样不但会有益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赢得学生的认可。
三、要学会自我完善,不断进取。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对话李镇西:“ 教育是一种良知”
对话李镇西:“ 教育是一种良知”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5年第3期文/ 李炳亭褚清源人物简介李镇西,四川乐山人,1958 年8 月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 年“ 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
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代表作品:《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从批判走向建设》等。
语文名师、魅力班主任、博士校长、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这些身份和美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李镇西在基础教育领域特有的影响力。
在李镇西的教育生活中,他不断在这种多重角色中转换,但始终恪守着自己独立的教育立场——办真正的平民教育,践行完整的民主教育。
在广州课博会上,李镇西在《课堂改革的民主追求》主题报告中接连抛出了几个追问:“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可在现行课堂模式下,我们的师生幸福吗?新教育实验的抓手是教师成长,那么教师成长的主要空间在哪里?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是构筑理想课堂,那么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李镇西是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这些追问来自他一个时期以来的思考。
从爱心到民主记者:从爱心教育到民主教育,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李镇西: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即使是真诚的爱心也可能出现两个导向:专制和民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而言,教师一般来说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记者:民主教育的终极追求是什么?李镇西:民主教育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民主性二者的和谐统一: 它把受教育权利还给每一个学生,同时把教育过程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消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内容上渗透民主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民主思想、民主精神,以民主的教育造就富于主体性的一代新人。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大全(5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大全(5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今年三月份,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
读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1、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
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2、对后进生的教育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
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3、不断自我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
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
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醍醐灌顶茅开顿塞
醍醐灌顶茅开顿塞——李镇西老师《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功力》读后肖远旭李镇西老师,当代著名教育家,当代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老师,他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放暑假了,我读了他撰写的《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功力》以后,颇有感受。
这篇文章登在2015《宜昌教育》第四期上面,偶尔翻阅起“宜昌教育”,李镇西几个字便跃入眼帘。
说实在的挺不容易,在我们距县城100多公里的学校工作,一些报纸杂志要迟一个多月才能看到,有时要两三个月,能看到一本这样的杂志,还不亏我能做一回有心人。
乍一想,这篇文章可能跟某些专著差不多,都是些教育理论,要么就是很理念性的语句东西,没什么能静心细看的,但一看起来,就被吸引住了,这一篇没什么很多的理论,是李镇西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浓缩”。
其语言和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朴实形象、充满激情、严谨智慧且不失幽默。
他善于将理性的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融入一个个发人深省、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案例之中,让我们一线老师感同身受。
就是这样一位名师,到现在还保持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习惯,他提出的著名的“五个一工程”:1.上好一堂“语文课”;2.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3.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4.读书不少于一万字;5.写一篇教育日记。
对一线工作者有实际的操作指导作用。
尤其是看了“课堂的魅力”以后,我被他的深邃,他的执着,他的激情所打动,更感觉到自己好象又找到了那久违的冲动,从今天起,“我要做‘有功力’的老师!”看文篇中的语句1、“好老师”的标准是:第一条就是课上的好。
好到学生上你的课觉得时间过的很快,盼着第二天听你的课。
语句2:好,你们就把每堂课当成校长要来听;教研员要来听;要赛课等等,天天如此,坚持数年。
句子3、定期无记名调查,学生不懂教学,他们的意见可以做参考。
每个月发一纸条给学生,让他们回答,上的最好的是那一篇/最差的是哪一堂课?等等问题。
再看篇中所列举的案例1:一位周艳老师“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教学机智,处理了一个违纪的事情,妙!妙!妙!;案子2、一个小伙子在课堂上被骂了,闹了一个“没法子了”?真是“浓缩的精华”掷地有声,一语破的;“赤裸裸的案例”提供的是最好的经验,学习的是教学机智。
学 习 李 镇 西 有 感
学习李镇西有感孟寨一中:张超李镇西,“全国十杰教师”、“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
为了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带着“新教育”之梦重返讲台。
李先生身兼多职,一系列繁杂的事务,没有让他停止教学思考、研究,没有让他停止、放下手中的笔,他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活跃的思维写下一篇篇朴实而又充满魅力的教育诗篇,他兢兢业业为社会的教育事业奉献着他的青春和爱心。
爱心和童心是李镇西先生成功的最大因素,与其说是他具有高超的育人艺术倒不如说李先生有真诚的爱心和纯洁的童心。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只有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老师才能顺利开展一切工作。
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受到了所有学生的爱戴,所有家长的放心。
李先生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是纯洁的,是发自内心的,对教育的爱也是如此。
作为普通的老师,我们应该反思对孩子爱,是否真诚,是否纯洁,是否发自内心?我们只有深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儿童的天真可爱,努力去读懂儿童的清澈如水的眼神,我们就没有教不会的孩子,也没有教不了的孩子。
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我们,怎么会不愿意上我们的课呢?在李先生的课堂上,教学形式多样,而且内涵、神韵突出。
当他生动幽默地讲完课文后,利用课堂的剩余的时间,不失时机的对他的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
在平和的交谈中,深入浅出地教育着学生。
真是大家风范,做到了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我想这样的教育怎么会没有效果,这样的老师怎么会不受人尊敬?有爱就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李镇西先生告诉我们: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精选36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精选3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篇1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理念和实践,其中罗列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值得我们模仿。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都想要“做最好的老师”。
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
”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这就是这本书首页序言里非常朴实的语言,却让人会有深思和回味。
在序言中,李镇西老师的这一段话也令人回味无穷:“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1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在闲暇之余,我认真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
在十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我有幸听过很多大师级教师的精彩讲课,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受到了老师的关注、欣赏和鼓励,因此每个孩子都兴致高昂,积极活跃。
当时我想,能如此善于发掘孩子们的潜力,欣赏和激励孩子们,如此平易亲切,如此的有创意,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能不学好他的课吗!前不久,我看了一部法国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很受启发,电影讲述的是一群住在号称“池塘底”教养所的问题儿童和新来的老师的故事,他们在新老师马修的引导下,把原来整天寻衅闹事的问题儿童组成了一个合唱团,在音乐的熏陶和新老师耐心的坚持下,重拾自信,并懂得感激,从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这样一个故事。
我教学工作已经十多年头,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
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
《放牛班的春天》的主人公马修老师做得很好:他从来不会因为哪一个学生“名声不好”就看轻他,相反,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
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又有新的收获。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使缺点的杂草最后无立足之地。
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
李镇西: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作为一名教师,把课上课是最最基本的条件,也是立身之本。
“好老师”的标准,第一条就是“课上得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学生上你的课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盼着第二天听你的课。
怎么才能把课上好呢?第一,要不断研究自己课。
你们什么时候备课上课最认真呢?不就是校长要来听课的时候吗?不就是教研员要来听课的时候吗?不就是赛课的时候吗?不就是这堂课决定你是否能够转正,是否能够评职称的时候吗?等等。
好,你们就把每堂课都当成校长要来听课,教研员要来听课,当成赛课,等等。
这样,你备课上课一定格外认真。
天天如此,坚持数年,你的教学水平肯定提高。
我想到我年轻时候,那时候学校有一台笨重的录音机,我就去借来搬到我的讲台上,每堂课都录下来,然后晚上就听我的课堂录音,哪个地方还比较满意,哪个地方有些遗憾,包括哪句话说得不够好,等等,我都认真听,认真琢磨。
这样坚持下去,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真的就慢慢提高了。
这么多年来,我备课有一个原则,就是无论我上过多少遍这篇课文,我都当做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来备课。
比如讲《祝福》,备课时我不会去看以前的教案,而是把这篇课文当成第一次上来钻研。
而这种“钻研”首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能会有怎样的困难,哪些地方会有阅读障碍,等等。
我还会关注学术界对《祝福》这篇文章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我都会吸收到我的教案中。
另外,我相信大家都会认真写教案的,但是是不是都会认真写教后记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教后记更重要,因为这是你对自己课堂的反思,这种反思将直接有助于你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实,最重要的研究是课堂魅力的研究。
所谓“课堂魅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孩子们爱听你的课。
要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孩子们感到妙趣横生,如坐春风。
教师的口才特别重要,就是要学会说话。
大家想想,教育也好教学也好,不都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与人沟通吗?好的课堂总是师生共鸣,氛围和谐,而不是油水分离,油是油水是水。
李镇西的魅力是什么?
李镇西的魅力是什么?其实,李镇西的声明并不是说完全不回信,只是“没有时间一一回复”。
在我看来,李镇西是一位比较随和的教育专家,他对网友的厚爱还是很感激的,他之所以没有回复很多网友的信息可能真的没有时间,也可能是网友的文字没有打动他吧?收心斋主编笔能也曾给李镇西先生写过一封电子邮件,只写一封,他就回了,而且很友好,短短几句话就用到了两个“非常感谢”和五个“您”。
李镇西那么忙,为什么还给“收心斋”主编回信致谢呢?我想原因无外乎三个,一是笔能写的信件措辞得当,真诚感人;二是笔能对李镇西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非常认真,比如《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就写了3000多字;三是笔能发现了李镇西的魅力。
李镇西的魅力是什么?笔能与李镇西有过一面之缘之后作了如下解读:我从来不追星。
从小到大,尽管特别喜欢看电视,也十分爱好体育运动,我却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影视明星或者体坛明星有过强烈的好感。
那些明星确实很出名(比如王宝强,林丹,呵呵),但是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不过,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却情不自禁地成了教育明星李镇西老师的粉丝。
第一次见到李镇西老师的真容是在学校组织的报告会上,他专程来恩施为我们作《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在恩施高中校长谭斌用满满一张纸的荣誉称号隆重介绍主讲人之后,李镇西老师指着大屏幕上的一张照片作了极简短的开场白,“所有的介绍都不如这张照片更能展示我的真实面貌,我是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这一点我问心无愧。
”抬眼而望,我看见照片里有一大帮身着校服的孩子簇拥着李老师,个个笑容灿烂。
就是这一张照片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不得不佩服李镇西老师的魅力。
他的魅力首在故事之多。
讲座中,没有带一页演讲稿,也没有谈一个教育理论,李镇西老师只用一张张旧照片便展开了他的深情讲述。
走进田野,油菜花丛变身语文课堂;登上峨眉,师生躺在雪地铺成浪漫的“一班”;车站送别,学生跟着列车依依追赶······李老师一边切换那些发黄的旧照片,一边将背后的教育故事娓娓道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李镇西)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李镇西昨天(2014年10月17日)下午最后一节课,参加青年教师风采大赛的老师开总结会。
我给老师们即兴讲了讲我对课堂教学的想法。
在座的老师都很年轻。
我再过几年就退休了,不会再与你们共事了,因此我不是作为校长在“培养”同事;未来几十年,你们也不一定一直在武侯实验中学工作,这谁说得清楚呢?因此,我也不是在为武侯实验中学的未来“培养”老师。
我就是一名老教师的身份,为国家“培养”你们,呵呵!作为一名教师,把课上课是最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你们的立身之本。
我在对你们进行新教师培训的时候,就说过“好老师”的标准,第一条就是“课上得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学生上你的课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盼着第二天听你的课。
怎么才能把课上好呢?我有这么几条建议,供你们参考——第一,要不断研究自己课。
你们什么时候备课上课最认真呢?不就是校长要来听课的时候吗?不就是教研员要来听课的时候吗?不就是赛课的时候吗?不就是这堂课决定你是否能够转正,是否能够评职称的时候吗?等等。
好,你们就把每堂课都当成校长要来听课,教研员要来听课,当成赛课,等等。
这样,你备课上课一定格外认真。
天天如此,坚持数年,你的教学水平肯定提高。
我想到我年轻时候,那时候学校有一台笨重的录音机,我就去借来搬到我的讲台上,每堂课都录下来,然后晚上就听我的课堂录音,哪个地方还比较满意,哪个地方有些遗憾,包括哪句话说得不够好,等等,我都认真听,认真琢磨。
这样坚持下去,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真的就慢慢提高了。
这么多年来,我备课有一个原则,就是无论我上过多少遍这篇课文,我都当做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来备课。
比如讲《祝福》,备课时我不会去看以前的教案,而是把这篇课文当成第一次上来钻研。
而这种“钻研”首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能会有怎样的困难,哪些地方会有阅读障碍,等等。
我还会关注学术界对《祝福》这篇文章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我都会吸收到我的教案中。
另外,我相信大家都会认真写教案的,但是是不是都会认真写教后记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教后记更重要,因为这是你对自己课堂的反思,这种反思将直接有助于你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实,最重要的研究是课堂魅力的研究。
所谓“课堂魅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孩子们爱听你的课。
要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孩子们感到妙趣横生,如坐春风。
教师的口才特别重要,就是要学会说话。
大家想想,教育也好教学也好,不都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与人沟通吗?好的课堂总是师生共鸣,氛围和谐,而不是油水分离,油是油水是水。
让课堂有吸引力,就要琢磨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和学生交流,如何面对突发事件,等等。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谈谈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因为这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机智。
我校有一位语文老师叫周艳,有一次上《故宫博物院》。
她先问学生“世界有哪四大宫殿”。
这个问题把学生难住了,但有有一个学生说:“故宫。
”这个学生很聪明,心想老师上《故宫博物院》便问“哪四大宫殿”,虽然不知道另外三个宫殿,但故宫博物院肯定在“四大”之内。
周老师表扬了他,然后继续问大家:“还有呢?”学生们都说不出了。
这时候有个男生大叫:“还有子宫!”教室里一片笑声。
很显然这个答案是胡说八道的,而且可能是故意扰乱课堂,哗众取宠。
很快,教室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等待着周老师怎么处理这个同学。
我不知道在座的老师们如果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会怎么处理。
我想,如果遇到没经验的老师可能会把这个学生大骂一顿,如果那样,课就无法继续上了。
周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周老师走到这个男生面前,笑眯眯地说:“其实,你答得真好!”同学们有些惊讶。
周老师继续说:“因为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其实在这里,周老师偷换了概念。
但这种“偷换概念”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这是教育的需要。
周老师的表情庄严而圣神起来,说:“子宫,真的让我们人类肃然起敬。
它是胎儿的宫殿,是我们所有人当然包括在坐的同学们的生命的摇篮,因此,我的确认为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宫殿,也是最神圣的宫殿。
对着伟大而神圣的宫殿,我们应该怀有敬意,而不应该轻慢的谈论。
”在这里,周老师很自然地对孩子进行有关敬畏生命的教育。
最后她说:“当然,这节课我们不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交给生物老师,下次生物课的时候在讨论,好吗?好了,同学们,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话题吧。
”你们看,周老师的处理多好!真正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就是教学机智。
还有一个相反的例子。
有一次,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在课堂上被学生骂了。
怎么回事呢?这位老师转身写黑板,后面“咣当”一声,他转身一看,是一个坐在中间的男生把旁边同学的文具盒往教室后面一扔,结果发出声响影响了上课。
这位老师特别生气,他指着这个男生,厉声喝道:“出去!”这个学生当然不从,而且还骂了这位老师。
老师更加愤怒,便继续呵斥这个学生,于是两人便吵了起来。
最后,小伙子说:“这课没法子上下去了,好,你不走,那我走!”说完,便愤然走出了教室。
这堂课果然“没法子上下去了”。
你们看,这种局面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换了在座的老师,你们会怎么处理呢?我随便问问了两位老师。
我先问白勇老师:“白老师,你会怎么办?”白勇老师感到很突然,来不及思考,便实话实说:“我还没想好。
”我又问杨柳老师:“杨老师,你呢?会怎么做?”她说:“我可能会用比较幽默的话缓和气氛,含蓄地批评他。
”我说,很好!幽默是机智处理的方法之一。
也可以严肃而温和地说:“这样不好吧?”虽然是淡淡的一句,但犯错的学生一般都会感到不好意思的。
还可以盯着那个学生,不说话,就看着他,看几秒或几十秒。
以这种方式表达你的态度,用眼神告诉这个学生,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很生气!这种方式及表明了你的态度,又不至于惹恼学生。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但无论哪一种,都一定不要激化矛盾。
最关键的是,课后都一定要找这个学生单独谈谈。
所以,研究课堂,的确大有学问。
第二,要多读书。
这个话题我讲过多次,但我觉得无论多么强调读书都不会过分的。
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其实主要就是学识的魅力。
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要让学生感到你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
这种魅力,更多的来自阅读。
我有一个不一定严谨的说法,只要教师肚子里真的有学问,那他无论怎么教,甚至哪怕他“满堂灌”,都叫“素质教育”,都叫“新课改”!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雄视古今,联通中外……这样的课不但吸引了学生,而且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创造!比如钱梦龙老师,只有初中文凭,但因为钱老师善于自学,读了很多书,所以成了学问大家,他的课自然就有一种超出一般教师的境界。
你们看他八十年代的课堂实录,那不是“素质教育”是什么,不是“新课改”是什么?虽然那时候并没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说法。
如果老师肚子里空荡荡的,只会根据教参来备课上课,课堂上必然捉襟见肘。
读什么书呢?教育经典,专业读物,都是应该读的,我就不多说了。
我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多读人文书籍:政治的,哲学的,历史的,经济的,人物传记,长篇小说,等等,都应该在我们的视野之内。
我们阅读,不要有“明确的”功利色彩,不是说为了备课找资料才去阅读什么书。
不是的。
我们阅读是为了充实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为了让我们能够站在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地俯看我们的每一堂课!最近我在读《任仲夷画传》。
“任仲夷”这个名字你们年轻人可能不熟悉,但他改革开放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改革大将之一。
当年的改革,不仅仅有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等领军人物,还有万里、习仲勋、谷牧、任仲夷、项南等冲锋陷阵的大将。
他们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元勋。
最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改革开放元勋画传》,已经出版了《谷牧画传》和《任仲夷画传》,我正在看。
看这些书,我的心自然回到了当年改革放开的火热年代,想到自己的年轻时代,进而再想到中国的今天和未来。
你说这些书对备课有直接的帮助吗?当然没有,但它丰富了我们对国家历史的认识,有这些内涵去上课就是不一样。
有一个历史老师因为书读得多,所以他的课上的特别棒,而且很会启发学生思考。
比如他讲鸦片战争,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意义,而是问,同样在日本也曾经有过类似被列强打开大门的情况,日本是怎么做的呢?他讲辛亥革命,也不让学生简单地记忆“知识”,而是问学生,为什么清朝帝制被推翻,中国却没有很快走向强盛与富裕?我这里强调读人文书籍,并不只是针对文科老师。
人文素养是部分文科理科的。
著名特级教师孙维刚,他的数学课上得特别棒,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为他书读得多,学识渊博,所以给学生讲数学史,还给学生用俄语唱歌吟诗,这么有魅力的老师,他的课堂怎么会不受学生欢迎呢?第三,把自己的课交给学生监督与评判。
每天都给学生上课,我们是否问过学生的感受?不要说学生不懂教学,至少他们的意见可以作参考。
让学生给自己的教学提意见和建议,就是在帮助我们改进教学。
我最近出了一本新书,叫《老师教我当校长》,其实我很多年前还写过一篇文章,叫《学生教我当老师》。
怎么教呢?我定期在学生中做无记名调查,比如每个月发一张纸条给学生,让学生回答:这个月,李老师上得最好的一篇课文是哪一篇?李老师上得最差的课文是哪一篇?李老师出得最好的一篇作文题是什么?李老师出得最差的一篇作文题是什么?等等等等。
这样,我随时都可以知道我的课在学生中的感受。
由于形成了一种高度信任的关系,不一定是在搞调查的时候,就平时他们也会随时给我说他们的想法。
比如有一年我教高一,一次有学生就直接到我办公室来说,李老师,我感觉你最近这个文言文单元上得不是太好。
我就和他聊了起来。
在聊的过程中,我就知道了我的一些不足。
还有一次讲《我与地坛》,我由课文讲到了社会讲到了人生,把学生引向了很开阔的世界。
一下课,就有一个学生走向讲台对我说:“李老师,散文就得这样上!”三十多年来,可以说我的课一直都在学生的监督和评判之中。
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学生们!而有的老师不愿或不敢把自己的课交给学生监督和评判。
明明上得不好,学生也不好给他说,他自己又不知道,于是自然就无法改进,就越上越差,学生天天都受罪啊!于是就回家给爸爸妈妈说。
爸爸妈妈听孩子每天回家都在抱怨老师上课上得不好,心里就着急了:这还得了啊!我的孩子就交给这样的老师啊?于是,家长就给校长打电话,或者给局长写举报信。
然后这个意见从上面一级一级传下来,校长找你谈话,甚至给你停止你的教学工作,还影响你的绩效。
你看,你这不就被动了吗?但本来这一切都可以避免的。
如果你随时都让学生直接给你提意见和建议,你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哪会这些事儿呢?今天我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不一定都对,但绝对真诚。
我真是希望你们快些成长起来。
孩子们喜欢你的课,你自己都有成就感。
我今天上了三节课,看着孩子们课堂上的神情,我自己觉得都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