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著作权的署名权
软件著作权登记署名权是怎么规定的?

软件著作权登记署名权是怎么规定的?只有以自然人名义申请的软件著作权,才可能显示著作权人为自然人的名字,(或者公司+自然人)以公司(单位、集体等)名义申请的软件著作权,著作权属于公司(单位、集体等)根本不会显示实际设计人员的名字。
随着近些年社会上有关知识产权概念的不断普及,加之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不断关注,也更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近些年来关于知识产权的申请及保护问题,不少人吃了很多亏,随着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的颁布实话,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各项权利都得到了普及和完善。
但是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还比较薄弱,那软件著作权登记署名权是怎么规定的呢?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什么是软件作品署名权▲署名权,即作者表明自己是开发者身份的权利,署名权包括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在自己所开发的软件上署名,决定署名形式,诸如真名、笔名、匿名、假名等,同时也有禁止非软件开发者在软件上署名的。
未经合作开发的人同意,将合作开发的软件当作自己单独开发的软件发表仅署了自己的名字,或者将他人开发的软件当作自己开发的软件署名发表或者涂改他人署名,均侵犯了他人的发表权和署名权。
软件著作权人的署名权不仅体现在权利人在原作中行使也可在软件的演绎作品中行使,例如:某软件原用fortran 语言写成源程序,经该软件著作权同意后他人可将该软件源程序改用pascal语言写成,而原软件著作权人有权要求在新的演绎软件上署名以表示自己是该软件开发者的身份。
如果原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对其开发的软件进行修改,则原著作权人有权要求在修改本上标示系根据原软件改编。
▲二、什么是软件作品发表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的著作权人享有权利可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1、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2、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表演权、播放权、展览权、发行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出租权、出租权、许可使用权和转让权等。
发表权是指将软件公之于众的权利,是软件著作权人最基本和首要的。
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

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著作权法是一项旨在保护作者权益的法律,其中署名权作为著作权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保护作者个人身份和荣誉的作用。
本文将从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的定义、适用范围、保护方式以及署名权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署名权的定义署名权是指作者享有将自己的姓名署名在其作品上的权利。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5条的规定,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署名权。
这意味着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并拥有自己的署名方式创作自己的作品。
署名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作者的姓名与原创作品紧密相连,有助于建立作者的声誉和信誉。
同时,署名权还起到提醒他人尊重著作权法的作用,以确保他人不会擅自对作品进行修改、抄袭或误传。
二、署名权的适用范围署名权在著作权法中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著作,包括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
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时,都享有在作品中署名的权利。
然而,并非所有作品都必须署名。
《著作权法》第21条规定,作者可以选择是否在其作品上署名。
此外,如果著作是由多名作者合作完成的,根据各自合作协议的规定,决定署名的方式。
三、署名权的保护方式保护署名权的最直接方式是将作者的姓名署名在作品上。
在出版、发行或展示作品时,作者可以选择在标题、封面、开头或结尾部分显著地标注自己的姓名。
此外,作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保护自己的署名权,例如在作品的衍生品、传媒报道和宣传资料中,要求保留署名信息,严禁任何人对作品进行无授权的修改或删减。
当他人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时,作者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并要求恢复、维护自己的署名权。
此外,第20条和第45条等相关法律条款还为作者提供了适用于保护其署名权的救济措施。
四、署名权的意义署名权的存在对于作者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作者来说,署名权是对其创作努力的认可和鼓励,有助于建立作者的声誉和知名度,更能激发作者继续创作的激情。
对于社会来说,署名权是对原创作品创作者权益的保护,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版权基础知识

版权基础知识著作权又称版权,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版权基础知识,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版权基础知识著作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既具有人身权性质,又具有财产权性质。
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主要是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具体来说可以表现为复制权,表演权,播放权,展览权,发行权,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权,改编权,翻译权,编辑权,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权,获得报酬权等多项权利。
其中,著作权的财产权利是可以被继承的。
公民个人创作的作品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随意侵犯。
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限不受限制,而发表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是有保护期限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一位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著作权是一种权利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依法对他的作品享有的一系列的专有权。
它表现为:第一,享有著作权的作者可以决定是否对他的作品进行著作权意义上的使用;第二,他可以决定是否就他的作品实施某些涉及他的人格利益的行为;第三,他可以在必要时请求有关的国家机关以强制性的协助来保护或实现他的权利。
著作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
它与工业产权构成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
在广义上,它也包括法律赋予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出版者对其表演活动、音像制品、广播电视节目或版式设计的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根据我国的著作权制度,著作权是一种包含若干特殊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混合权利,行使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往往涉及其中的人身权。
例如,作者将他的作品首次交出版社出版时,不仅是在行使出版权,往往也是在行使发表权。
著作权也是一种内容不断发展的权利。
在世界各国,著作权包含的内容并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使用作品的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也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补充。
没有创作作品的人能否享有署名权

没有创作作品的人能否享有署名权作者:王竹青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3期【摘要】署名权是我国《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作者享有的一项权利。
但是,对于没有创作作品的人能否享有署名权存在争议。
文章对署名权内涵与冒名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没有创作作品的人并不享有署名权,而应认定侵犯他人“姓名权”,或可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则予以规制。
【关键词】署名权;冒名行为;姓名权;反不正当竞争一、署名权内涵及分析(一)署名权内涵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2项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因此署名权对应的“署名”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也即只有表明“创作作品的作者”身份,在该作品上署名的行为,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
换言之,著作权法上的“署名”,不能被顾名思义地理解为任何在作品上署上任何姓名的行为,而是专指署上创作者姓名的行为。
如果在作品上所署的不是“创作者”的姓名,则该“署名”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
因为署名权是创作作品的作者所特有的一项精神权利,只有作者才可成为署名权权利主体,他人必须尊重作者是否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署名以及以何种方式署名的意愿,作者有权自行决定是否署名以及如何署名,具体来说既包括在作品上署真实姓名的权利,也包括署假名甚至不署名的权利,他人未经许可不得干涉。
对于未创作作品的人,既然不是作者,也就无法成为署名权权利主体而享有该项权利。
(二)署名权内涵分析1.署名权旨在标明作品的来源。
署名权是区别作品来源的标记,反映了作品与作者之间的渊源关系。
署名权不同于姓名权,它是知识产权中的权利,是著作权人人身权利的一种。
《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可见,署名权只能由真正的作者才能享有,也只能由真正的作者行使。
但它绝非作者决定是否在作品上署名、署真名、笔名或假名的权利那么表面,它的本质意义在于向接触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人正确地指明其来源;而它的实质在于作品的创作者有权保护这种真实的来源不被隐匿和歪曲。
作品署名权法律性质的探讨

品的价值 。此举不仅损 害了被冒名作者 的声誉 , 也 影响被冒名作者本应取得的收入。故郑成思教授认 为, 冒他人之名发表非 他人 的作 品是 与版权 中的精
神权利及经济权利都密切相关 的, 应当列入版权法 管辖 范 围。 ( ”根 据我 国 《 作权 法 》 4 】 著 第 7条
( 规定 , 八) 制作 、 出售假 冒他人署名 的作品的 , 构成
联系 , 并据此成为作品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 目的 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或防止遭受某种损害。即署名 是作者向社会声 明其对该作品拥有了著作权 , 并承 担文责 自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 () 2 作品署名权 维护作者的身份利益 。身份权 为维护公民一定的身份所必需 , 身份权 的行使 不仅 是为了权利人 的利益 , 也是为了相对人 的利益 , 使具
定: 著作权属于作者 , 本法另有规定 的除外 ; 如无相 反证明, 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
对作品的创作资格的一种权利。署名使作者的劳动
成果及作者本人都得到 了社会的承认和尊重。署名 权是作者最基本 的权利 , 是行使其他著作权权能的 前提和基础 。署名权 的实质在于表明作者与作品的
的延伸 , 与作者的名誉密切相关。通过署名 , 使作品 与作者相联系 , 以至于作 品的人格利益与作者的人
其在作品中的人格权得以体现和维护。 () 2 作品署名权维护作品的人格利益。人格利 益是人格权的客体。人格利益是法律直接规定和保
有, 以其体现的身份利益为客体 , 为维护该种关系所 必需 的权利。 】 《 【( 著作权法》 1 ( ) 2n 第 O条 二 规定 : 署名权 , 即表明作者身份 , 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郑
著作权的侵权 。随着人格利益的商业化 , 使人格 应
署名权包含哪些内容

署名权包含哪些内容署名权是不容侵犯的,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明确署名权的内容,可以更清晰的认识署名权,以有利于署名权的保护。
那么,署名权包含哪些内容?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署名权包含哪些内容署名权是不容侵犯的,我国《著作权法》对署名权的规定具体如下所述:《著作权法》第⼗条著作权包括下列⼈⾝权和财产权:(⼆)署名权,即表明作者⾝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著作权法》第⼗⼀条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如⽆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著作权法》第⼗五条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
《著作权法》第⼆⼗条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著作权法》第⼗六条公民为完成法⼈或者其他组织⼯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
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以与单位使⽤的相同⽅式使⽤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主要是利⽤法⼈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法律、⾏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著作权法》第⼆⼗⼀条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条第⼀款第(五)项⾄第(⼗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及其死亡后五⼗年,截⽌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年的12⽉31⽇;如果是合作作品,截⽌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年的12⽉31⽇。
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与姓名权解析

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与姓名权解析著作权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涵盖了作者对其创作作品所享有的权益。
在著作权法中,署名权和姓名权是两个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这两种权利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一、署名权的概念与作用署名权是指作者享有对自己的作品署名的权利,也就是说,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在作品上标明自己的姓名或假名。
署名权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首先,署名权可以彰显作者的个人身份和创作声誉。
通过署名,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作品的原创者,从而对其进行评价和认可。
其次,署名权可以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当作品署名后,作者即享有对作品的认可权,可以防止他人冒用、篡改或剽窃其作品,维护了作者的权益。
最后,署名权还对推动文化创作和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合理的署名制度,能够为创作者提供一种激励,鼓励他们不断创作优秀的作品,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与繁荣。
二、姓名权的内涵与保护姓名权是指作者享有对自己的姓名的知情权和决定权。
这一权利的保护目的是确保作者的姓名不被滥用或侵犯。
姓名权的保护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姓名权保护了作者的名誉和荣誉。
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或冒用作者姓名的行为都可能损害到作者的名誉和荣誉,因此,维护作者的姓名权利对保护其人格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姓名权保护了作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个人信息更加容易被获取和滥用。
通过保护姓名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或侵犯。
第三,姓名权保护了作者的艺术创作。
在某些情况下,作者可能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姓名与作品直接联系在一起,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笔名或化名来发布作品。
这种情况下,姓名权可以保护作者的选择自由和创作权益。
三、署名权与姓名权的法律依据和保护方式在著作权法中,署名权和姓名权受到了明确的法律保护。
其中,署名权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著作权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该条明确规定了作者享有署名权的权益。
第7章_论著署名规范

按作者姓氏排序
国外一般采用两种方式12,其一是按姓氏的第 一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即, ABC……XYZ来排;第二种完全相反,即,按 ZYX……CBA的顺序来排。 国内也有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其一是按姓氏 笔画的多少来排,其二是按姓氏拼音字母的顺 序进行排序。 这种姓氏排序主要用在合作人数较多,且排序 矛盾较大的时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回避矛盾, 不利于对课题作出了主要贡献的作者。
7.1.2 作者署名的要求
文献责任者应具备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 知识,能自如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从事知识 积累和创新的劳动。
文献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 个人和团体。包括著者、编者、译者、合著者、编 著者、译著者等。文献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 脑力劳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献责任者的自身 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文献质量 的好坏。因此,为保证文献的质量,必须对文献责 任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
应实事求是地署名,不要借用名家之名,也不要“搭 车”署名。
一是作者不同意或被迫同意署他人姓名。往往是一些人为了 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利用自己的权势或者利用作者的某种 不利地位,来达到署名为合作作者的目的。 二是作者同意或主动要求署他人姓名。包括的现象有:为了 提高作品发表的几率,或为了扩大作品的销量和影响,作者 主动要求一些没有参加创作的名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学 生为了发表自己创作的论文,主动挂上导师的姓名;单位同 事之间为了达到职称所规定的论文数量要求、高校同学之间 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必须发表的一定数量论文而商定互相挂 名;或为感谢他人在作品完成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主动将 他人的姓名列入作者名单等等。前两种现象属于借名人之名, 第三种现象属于“搭车”署名,后一种现象则混淆了署名作 者与应致谢人员的界限。
第三章著作权的内容

二、发行权 发行权是指以出售或者赠与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十一、翻译权
翻译权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注意: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
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中国境内出版发行的,视为合理使用。(即无 须事先征得同意,无须支付报酬)
十二、汇编权
汇编权是指将作品或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六、放映权
放映权是指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类 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权利。
1、放映权与机械表演权存在竞合关系。 2、《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中拟将之并入表演权中。
七、广播权 (单向、被动性) 广播权,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 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 的类似工具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请关注裁判文书网中该案一审和二审的法院判决书。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著作财产权,是指能够给著作权人带来经济利益的权利。
著作财产权可以分为复制权、演绎权和传播权三类内容。
演绎权类 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 传播权类 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
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复制权 复制:是指以印刷、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 者多份的行为。 复制权:是指著作权人决定实施或不实施上述复制行为或者禁止他人复制其受保护的 作品的权利。
侵害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修改权之认定

侵害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修改权之认定侵害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修改权之认定在知识产权领域中,书籍、文章、音乐、电影、软件等作品的著作权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而作者的署名权、作品完整权和修改权也同样重要,它们不仅能够保护作者的利益,还能够维护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但是,这些权利也常常面临侵害的情况,如何认定是否侵害了这些权利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下面将从侵害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修改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侵害署名权的认定署名权是作者享有的权利,它是指作者有权决定作品中是否标明作者的姓名或笔名。
对于署名权的保护,不但是对作者个人权利的保护,也是对整个版权制度的维护。
因此,侵害署名权是很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侵犯署名权的形式很多,例如在作品中删除作者的署名,将他人的名字代替作者的名字,将作者的名字刻意使用错误等,这些行为都属于侵害署名权的行为。
认定侵犯署名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权利主体对其权利的行使是否存在违法性。
如果权利主体对其署名权的行使没有违法性,而被侵害了,则构成了侵犯署名权。
2.是否具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如果违反了侵害署名权的构成要件,则构成了侵犯署名权。
在实践中,针对被侵权人提出的署名权侵权行为,需要判断是否存在构成要件,也就是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同时还需要判断此侵犯是故意的还是非故意的。
在对署名权进行法律认定时,还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在保护作品署名权的同时,也要考虑我们的行为是否损害到公共利益。
因此,需要权衡利弊,平衡各方的利益,才能做出合理的法律认定。
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认定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作者享有的权利,即保护他的作品不被其他人随意修改、删除或破坏。
对于此权利的保护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信仰和尊重。
在实践中,侵权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对作品进行删除、删改、补充或恕删等行为;2.通过引用、重制、改编等方式修改,但并未经过作者同意或依法实施授权的行为;3.攻击、毁坏、篡改作品的原信息、文件佐证,以及发布非法广告等行为。
试析著作权的署名权(一)

试析著作权的署名权(一)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权为复杂的民事权利,客观上已经成为最复杂、最深奥的法学分科之一。
而署名权便是这种复杂民事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
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初步探索。
一、署名权的概念署名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一项权利,各国法律都有规定。
对于什么是署名权,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我国著作权法的第十条第(二)项之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第二种观点认为署名权是指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又称姓名表示权。
第一种观点,将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联系在一起,容易使人误将署名权等同于作者身份权。
第二种观点注意到了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的区别,准确地把握了署名权的实质,即在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而不管这种标记出于什么目的。
故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在理解署名权的含义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署名权的主体。
署名权主体是作者,但作者不等同于创作作者的自然人。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第11条、第17条的规定,作者有三种情形:第一,创作作品的自然人;第二,被视为作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第三,由委托合同明确约定而取得作者身份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作者这一概念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作者不仅包括一切文学、艺术、音乐、戏剧或科学作品的创作者,而且也包括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或广播组织;狭义的作者仅包括进行文学艺术、音乐或戏剧作品的创作人。
因此,哪些人可以成为作者要由各国法律甚至国际公约来规定。
另外,署名权与著作权主体也是两上不同的概念,这是因为作者并不等同于著作权主体。
著作权包含有多种权利,其主体情况复杂,作者仅是著作权基本主体之一。
除了作者之外,著作权主体还包括继承人、国际组织等。
署名权可以独立于著作权其他权利而成为作者单独享有,故署名权主体并不等同于著作权主体。
署名权的客体,主要有“作品说”与“人格利益说”两种。
笔者同意“人格利益说”。
因为按照通说,人格权所要维护的是某种人格利益,署名权虽然属于民法上的人格权而不属于身份权,其理所当然应以某种利益为客体。
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与修改权

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与修改权在著作权法中,署名权和修改权是作者所享有的两项重要权利。
署名权是指作者有权决定自己的作品是否署名以及如何署名,而修改权是指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增删或者进行其他形式的改动的权利。
著作权法规定了署名权和修改权的具体内容和保护范围。
首先,署名权是作者的基本权利之一,任何作品在公开传播时,作者都有权决定是否署名。
如果署名,作者也有权决定署名的形式,包括使用真实姓名、笔名或者匿名等方式。
署名权的行使应当遵循一定原则,不能侵犯他人利益,不得误导他人以为署名人与作者为同一人。
同时,著作权法规定了修改权的保护,即作者有权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增删或者进行其他形式的改动。
这个权利使得作者能够随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其作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思。
然而,修改权不是绝对的权利,它应当遵循一定限制。
例如,著作权法规定,在他人已取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作者对作品的修改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著作权法对署名权和修改权的保护,有助于维护作者的创作权益和人格权益。
署名权保护了作者的名誉和可见性,让他们能够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回报。
而修改权则体现了作品创作者对作品的控制权,使得作者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作品,同时也保护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然而,在实践中,署名权和修改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网络环境下的作品传播,使得作品很容易被修改、篡改或者冒名顶替。
这给署名权和修改权的行使带来了一定难度。
其次,认定署名权和修改权的归属和范围也需要审慎规定,避免权利的过度扩大或者滥用。
综上所述,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和修改权是保护作者创作权益和人格权益的两项重要权利。
署名权使得作者能够决定自己作品的署名方式和透明度,而修改权使得作者能够对作品进行调整和完善。
这两项权利的保护有助于鼓励创作,增强作品的独创性和完美性,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相关的挑战和问题。
著作权法所赋予的署名权和修改权,为作者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从著作权法基本原则看署名权之争——兼评李德余诉C区政府侵犯署名权案

原则 名权 看署 之争
c 区政 府侵 犯 署 名权 案
仕 胡 海 涛
我 国著作 权法 在 著 作 权 归属 方 面 规 定 了法 人 作 品① 和职务 作 品等 不 同类 型 在 一定 情况 下 .职 务作 品 和 法 人作 品 除署 名 权 以外 的 权 利 归 属 完 全 一 致 。 依 照法 律 .职 务 作 品 的作 者 享有 署 名 权 。这 是著 作 权 法 “ 护作 者 的著 作 权 益 .鼓 励 作 品 的创作 和传 保 播 ”立 法 宗 旨的具 体体 现 .也 是著 作 权 法 给 予作 为 生命 个 体 的人 的终极 关 怀 的 具 体体 现 。然 而 .近年 来 .各地 出现一 批 因职 务作 品 、法人 作 品认 定 不 清 引 起 的署 名权 纠 纷 . 由于法 律 自身 的模 糊 性 和 各 地 执 法 标准 的不 统 一 .造成 了法 律适 用 上 的 困难 .引 起 了学界 普遍 关 注 本文 以新 近 发 生 的一 则 案 件 为
0
维普资讯
权 人的情 况下 。法 院如何 认定 著作 权 归被 告? 在该 案 中 .原被 告 双方 均未 就 该 作 品是 否 属 于 C 区政 府 的法 人 作 品提 出主 张 .也 未 就 此 提 交 证 据 或 质证 意 见 .而 法 院却 在 原 被告 双 方 的 主张 之 外 径 行 判 定 该作 品著 作 权 归 属 于 C 区 政府 。 笔 者 理 解 , 既 然法 院在 原被 告 的主 张 之 外 径行 认 定 .那 证 明该 作 品系 C区政府 的法 人作 品 的证 明责 任 就应 当 由法 院 承担 然 而 ,判决 书 称 . “ 论是 初 稿 、送 审 稿 、终 无
告 意志 所 建 立 .其 成 员 也 是 由被 告 任 命 的 。被 告 实
解析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与修改权

解析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与修改权著作权法是维护作品创作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
在著作权法中,署名权与修改权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解析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与修改权,探讨其含义、适用范围以及作用。
一、署名权的概念与内容署名权是指作品的创作者有权决定其作品是否公开署名,以及如何署名。
著作权法第十二条对署名权的规定是:“作者享有决定是否公开发表作品的权利;作品的公开发表应当由作者指明其署名、标明署名权的方式、方式和区位,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权。
其他人不得以冒名或者删除作者的署名等方式侵犯作者的署名权。
”署名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是否公开发表作品: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将作品公开给他人阅读或使用。
2. 署名方式:作者有权决定如何署名,可以使用真实姓名、笔名、匿名等方式进行署名。
3. 署名位置:作者有权决定署名在作品中的位置,可以放置在作品标题下、正文文末等位置。
作品发表时,还可以指明署名权的方式、方式和区位,确保署名权不受侵犯。
二、署名权的适用范围著作权法第三十五条对署名权的适用范围作了规定:“署名权是自然人享有。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律师、医师等创作的作品署名权属于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也就是说,署名权主要适用于自然人创作的作品,而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律师、医师等创作的作品署名权归属于所属法人或组织。
署名权的适用范围可以涵盖各类著作,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音像制品等。
只要是创作性的作品,都可以享有署名权的保护。
三、署名权的作用署名权对于作品的创作者具有重要的法律保护作用。
1. 保护名誉权:署名权的存在可以避免他人冒名替作者发布作品,从而维护作品创作者的名誉权。
作者可以通过署名来维护自己的声誉和荣誉。
2. 保护创作者权益:署名权是对作品创作者劳动成果的认可和保护,确保作者能够享有对作品的认可和被认可的权利。
3. 维护原创性:通过署名权,创作者可以确保自己的作品不被他人篡改、剽窃或用于其他不正当的目的。
著作权、版权署名权三者的区别

著作权、版权、署名权三者的区别关键词:著作权版权署名权作者权利其一:主体不同从狭义上看,版权是指出版者权,其主体是出版者。
在中国,出版业被当作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地长期为国家专营,由国有的出版机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具体运作。
所以,在我国版权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出版机构,自然人不能成为版权的主体。
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
客观上,只有自然人是作品的唯一事实作者,自然人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和民事主体;只能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被视为“法定作者”。
其二,客体不同出版者权的客体为书刊及音像出版物。
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著作权法保护的只是作品,而非作品的载体,因为作品载体可以有许多种,而作品本身只能是一个。
第三,形成机制不同版权是一种从属于著作权的派生权利,出版者版权只能由著作权人授予而产生。
而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
在我国,作品一经创作产生,只要具备了作品的属性,即自动依法产生著作权。
第四,内容不同以我国为例,出版者对其出版作品享有的版权,包括专有出版权、版本权、出版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修改权、删除权。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
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出版权、发行权、复制权、演绎权、翻译权、演绎权)、传播权(表演权、播放权、展示权、朗诵权)等权利。
第五,期限不同在我国,出版者对作者授权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时限的专有出版权。
时限长短由出版人与著作权人协商签约产生,并规定合同有效期限不超过10年。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一般不受限制,其中某些内容具有一身专属性的权利理应受到永久的保护。
对于著作财产权,各国都规定了一定的时间界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去世后50年,截止于作者去世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止。
署名权和著作权有什么区别呢署名权是著作人身权中的一项。
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著作权署名权如何认定

著作权署名权如何认定著作权署名权是指作者享有对其作品进行署名的权利。
作为一项重要的版权权利,其常常被人们所关注和争论。
著作权署名权的认定是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步骤,也是对版权保护法规的要求之一。
本文将围绕著作权署名权的认定展开探讨。
一、著作权署名权的含义在介绍著作权署名权如何认定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著作权署名权的含义。
根据国家版权局的定义,著作权署名权是指作者享有把自己的姓名或者署名放在其作品上的权利。
即,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拥有名誉权,可以选择是否对其作品进行署名。
这是作者作为著作权人的一种基本的权利。
著作权署名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作者的知名度和名誉权利。
在现代社会,知名度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实力。
如果一个作品因为没有署名而让人误以为是其他人所创作,这将严重影响到作者的社会形象和评价。
因此,著作权署名权被认为是著作权保护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
二、著作权署名权的认定原则既然著作权署名权是著作权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那么如何认定它的存在和具体范围呢?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著作权署名权的认定原则。
1、署名原则署名原则是最基本的著作权署名权认定原则。
根据该原则,只有著作权人对其作品进行署名,其作品才被认为是享有著作权署名权的。
因此,在对著作权署名权进行认定时,必须首先看是否存在署名。
如果没有进行署名或者署名不完整,那么就不能认定该作品享有著作权署名权。
2、知名原则知名原则是著作权署名权认定的第二个原则。
在这个原则下,著作权人的知名度和专业地位被认为是影响著作权署名权认定的重要因素。
如果著作权人在其行业或者领域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那么其对作品进行署名的权利将更加受到保护。
因为这种署名可以表明作品的真实创作者和权利人,从而防止他人冒名顶替并且使著作权人获得更好的商业价值。
3、权利转让原则在著作权保护中,著作权人的权利可以通过转让的方式被他人获得。
当一个著作权人把其作品的全部或部分著作权转让给他人时,其对该作品进行署名的权利也将被同时转让。
何谓署名权

无作品,何论署名权【摘要】署名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核心,其产生依据是特定作者创作出了反映自己思想、观点、风格、气质、审美意识等个人“人格”的作品。
即有作品才有署名权。
炮打司令部既然不是吴冠中先生的作品,认定侵犯吴冠中先生的署名权实际上是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背离署名权是基于作品而依法产生的权利。
我国在认定虚假署名行为时,或参照英美法系设定“禁止虚假署名权”,或沿袭大陆法系传统认定为侵犯姓名权或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关键词】署名权虚假署名姓名权不正当竞争行为一、何谓署名权(一)署名权的起源1710 年,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女王法》在英国诞生。
这部法律中正式出现了“author”一词,确立了对作者及其创造性劳动成果的保护。
然而在《安娜女王法》中,“版权”依然被视为单纯的财产性权利,作者的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著作人身权仍旧被拒之门外。
1791年法国的《表演权法》和1793年的《复制权法》,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确立了包括署名权在内的著作人身权,将作品视为作者人格的自然延伸。
据此,开启了两大法系各有偏好的著作权理论。
英美法系国家在立法传统上将作品视为一种商品,将著作权理解为一种财产性权利,强调对于财产性权利的保护。
①正如英国文学评论家塞缪尔·约翰逊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不是为了钱,只有傻瓜才会去写作”。
大陆法系国家则认为,作品是精神和人格的产物,作品就像是作者的儿子,作者就像是作品的父亲。
②因此,大陆法系国家首要保护著作人身权,其次才是著作财产权。
法国于1792年的《表演权法》和1793年《复制权法》中首次明确规定了署名权,即作者的姓名、作者身份受到尊重的权利,法国学者通常表述为“归属权”。
之后,各国也都确认了对署名权等著作人格权的保护,日本称之为“姓名标示权”,德国则称之为“表明作者身份权”。
英国则于1956年才在《版权法》中明文规定作品作者享有确认其作者身份的权利,有禁止他人未经作者同意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署名权及其和著作权的关系是什么

署名权及其和著作权的关系是什么在⼀些著作的内容中⼀般情况会署名作者,⽽且这个作者⼀般都是著作权⼈,但是著作权和署名权是有相应的区别的,署名权及其和著作权的关系是什么?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署名权及其和著作权的关系是什么著作权作为⼀种⽆形财产权,是⼀种极为复杂的民事权利,客观上已经成为最复杂、最深奥的法学分科之⼀。
⽽署名权便是这种复杂民事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
署名权作为著作⼈⾝权的⼀项权利,各国法律都有规定。
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或其他组织为作者,这⼀看似简单的逻辑蕴含着署名权丰富的内在价值。
《著作权法》第九条著作权⼈包括:(⼀)作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
第⼗条著作权包括下列⼈⾝权和财产权:(⼀)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署名权,即表明作者⾝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修改作品的权利;(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录像、翻录、翻拍等⽅式将作品制作⼀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六)发⾏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临时使⽤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各种⼿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播权,即以⽆线⽅式公开⼴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式向公众传播⼴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图像的类似⼯具向公众传播⼴播的作品的权利;(⼗⼆)信息⽹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线⽅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种语⾔⽂字转换成另⼀种语⾔⽂字的权利;(⼗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七)应当由著作权⼈享有的其他权利。
关于署名权的基本规则

关于署名权的基本规则署名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署名或匿名的权利。
在版权法中,署名权被视为作者的人格权,是作者对其作品的一种精神归属感和尊严的体现。
下面将介绍关于署名权的基本规则。
署名权的原则是尊重作者的意愿。
根据版权法的规定,作者有权决定是否署名,以及如何署名。
这意味着,除非经过作者同意,他人不得擅自在作品上署名。
作者可以选择署用真实姓名、笔名或匿名等形式,而且可以在作品的不同版本中采用不同的署名方式。
署名权与作者的人格权密切相关。
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有权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包括作品的名称、内容、格式等。
他人不得对作品进行任意修改、删减、篡改等,以免损害作者的人格权。
同时,他人在引用、转载、改编等使用作品时,也应该尊重作者的署名权,不得对作者的署名进行删除或更改。
第三,署名权与作品的传播和利用有关。
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署名是作者获取声誉和荣誉的重要方式。
署名权的行使有助于促进文化创作的繁荣和社会进步。
因此,媒体、出版机构、网站等应当在使用作品时,注明作者的署名信息,保护作者的署名权。
第四,署名权与作者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署名是作者获取经济回报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的署名通常会对作品的市场价值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在转让、许可、授权等与作品相关的商业活动中,署名权应当得到充分保护,作者有权要求合理的署名权利金或分成。
署名权的保护应当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版权法对署名权作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侵犯署名权的法律责任。
一旦发生侵权行为,作者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署名权是作者享有的重要权利之一,它关系到作者的人格尊严、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
在保护署名权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署名权才能得到有效维护,文化创作和知识产权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权为复杂的民事权利,客观上已经成为最复杂、最深奥的法学分科之一。
而署名权便是这种复杂民事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
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初步探索。
一、署名权的概念
署名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一项权利,各国法律都有规定。
对于什么是署名权,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我国著作权法的第十条第(二)项之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第二种观点认为署名权是指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又称姓名表示权。
第一种观点,将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联系在一起,容易使人误将署名权等同于作者身份权。
第二种观点注意到了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的区别,准确地把握了署名权的实质,即在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而不管这种标记出于什么目的。
故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在理解署名权的含义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署名权的主体。
署名权主体是作者,但作者不等同于创作作者的自然人。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第11条、第17条的规定,作者有三种情形:第一,创作作品的自然人;第二,被视为作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第三,由委托合同明确约定而取得作者身份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作者这一概念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作者不仅包括一切文学、艺术、音乐、戏剧或科学作品的创作者,而且也包括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或广播组织;狭义的作者仅包括进行文学艺术、音乐或戏剧作品的创作人。
因此,哪些人可以成为作者要由各国法律甚至国际公约来规定。
另外,署名权与著作权主体也是两上不同的概念,这是因为作者并不等同于著作权主体。
著作权包含有多种权利,其主体情况复杂,作者仅是著作权基本主体之一。
除了作者之外,著作权主体还包括继承人、国际组织等。
署名权可以独立于著作权其他权利而成为作者单独享有,故署名权主体并不等同于著作权主体。
署名权的客体,主要有“作品说”与“人格利益说”两种。
笔者同意“人格利益说”。
因为按照通说,人格权所要维护的是某种人格利益,署名权虽然属于民法上的人格权而不属于身份权,其理所当然应以某种利益为客体。
这种客体是什么呢?应是“作者与作品的联系”,具体地讲就是作者对自我身份的公开进行控制。
这体现了作者对其身份是隐瞒还是公开以及隐瞒或公开方式程度的意志自由隐私利益。
二、署名权的内容
署名权的各种具体运用的总和,构成署名权的内容。
明确署名权的内容,可以更清晰的认识署名权,以有利于署名权的保护。
署名权应当具备以下内容:
(一)署名或不署名的决定权。
因为署名权是作者对公开其作者身份与作品关系的权利,所以作者可以选择公开其作者身份或不公开作者身份。
决定公开其身份,可以署其本名或其他为公众所知的名字:决定不公开其身分,可以署假名或不署名。
不署名又叫匿名,匿名并不是作者放弃署名权或没有署名权,匿名也是行使署名权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作者对署名权的一种处分行为。
(二)署名方式决定权。
即署其本名、笔名、别名或假名的选择决定权。
署名方式的选择往往反映作者公开或隐瞒其作者身份及相应程度的选择。
署其本名或笔名,则是将其作者身份公之于众;署其他为人较少知道或不知道的名字,则往往是部分隐瞒或完全隐瞒自己的作者身份。
(三)署名排列方式决定权。
主要指在数人作品中,作者姓名如何排列,由作者协商决定。
作者排名顺序的不同,往往对作者的影响也很大。
就一般情况而言,排名靠前的作者往往能得到人们较高的评价。
如有的单位在评定职称时,对合作作品,只承认排在首位的作者可以作为其著作成果来参评职称。
(四)署名指示权。
如果作品署名发表,其他人在以后以出版、广播或改编等各种形式公开利用时,应当说明其署名。
也有人称该项权利为姓名指示权,并强调在公开利用时须指明作者的姓名。
笔者认为此说不妥。
因为作者姓名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一个人的姓名(广义上的)可能很多,用某一作品署名的往往仅其中一个,使用作品时指出作者的其他姓名可能恰恰违背作者的本意。
因此,从署名权的本质出发,在公开利用其作品时,如事先未经作者特别同意,就只能准确指出在其作品上所署的姓名.
三、署名权行使的限制
权利的行使应受限制,这是现代民法的基本要求之一。
尽管法律没有规定,在有些情况下,署名权的行使也应受到限制。
如某作者在作品出版前决定不在作品上署名或署上一种姓名,在书稿印成后又要求署名或改变署名,除非出版社愿意接受,否则作者的要求就难以实现。
再如,有些作品已经多次使用后,使用者难以表示出原作者姓名,如经多次演绎的作品,即可不指出其姓名。
四、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
作者身份权,是指作者所享受的要求被承认为作品作者的权利,。
该权利具有以下内容:一是作者有权要求他人承认对其创作的作品的作者身份,该权利具有绝对的排他性;二是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公开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在何种范围内公开其的作者身份权。
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是不是含义相同,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这两种权利是同一个意见,即作者有权在发表了的作品上署名以昭示自己作者的身份”。
另一种观点认为“不是一回事而是两回事,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两项权利”。
在立法上,大多数国家将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规定在一起,但也有少数国家将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分开规定或仅规定署名权。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项把署名权解释为“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也属将署名权等同于作者身份权的立法例。
作者署名权是作者基于其创作行为而产生的要求他人承认其对作品创作资格的一种权利,是作者最基本的权利,是行使其他著作权权能的前提和基础。
署名权的行使,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用来说明作者身份的。
因此,署名权是作者身份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除署名之外,还可通过对作者身份的介绍、真名登记等其他方式来表明作者身份。
但是,署名权并非作者身份权的一部分,这是两种平行的权利。
如前文所述,署名权的实质在于控制作者与作品关系以公开或隐瞒其作者身份,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或防止遭受某种损害。
五、假冒署名问题
假冒署名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作者已完成的作品上擅自署上他人的姓名;二是在非作者的作品上擅自署上他人的姓名。
在第一种情况下,未经作者许可,构成署名权侵权。
因为未经他人许可而公开了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应影响了作者的署名决定权。
当然擅自在作品上使用作者姓名,也侵犯了作者的姓名权,这种情况下属于法条竞合现象,按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可按侵权了作者的署名权处理。
对于第二种情况,按照上述分析,首先可以肯定是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这就象在自己的商品上使用了他人的注册商标,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姓名权也是标志权)。
但是否侵犯了署名权呢?就美术作品而言,我国著作权法把“制作、出售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作为侵权行为,有人就因此认为至少在美术作品上已包括了上述两种情形,均属侵犯了他人的署名权。
笔者认为在非作品上擅自署上他人的姓名,只能侵犯他人的姓名权,而不能侵犯他人的署名权。
因为署名权是决定公开作品与作者身份的权利,没有作品,就没有署名权,因而,就不存在侵犯谁的署名权的问题。
就我国而言,仅认定侵害姓名权,对作者尤其是名作家的权利保护力度显然是不够,因为假冒署名,有时对他人名誉或声望,如在冒充作家发表劣质作品时,不但损害其人格,损害其作品的市场价值,而且会直接损害购买者的利益,扰乱正常的文化市场,这些都是现有姓名权、名誉权的有关规定难以救济的。
鉴于现行法律对第二种情况难以进行有效地救济,为公平起见,引用侵犯署名权的有关规定判案倒也不失公开,但从法理上讲不通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辑的《伯尼尔公约指南》,认为确认作者身份权中包括了禁止假冒他人在非作者的作品上署上作者姓名的权利。
这确实可给我们以启示:在非作者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姓名就是意图通过混淆作者的身份,并以此获得利益。
这种行为可能造成多种损害后果,一是侵割他人的姓名权;二是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三是误导了作品的读者;四是扰乱了正常的文化市场秩序。
因此,禁止冒名所保护的不仅仅是被擅自署名的作者的权利,考虑到此种行为涉及到作品,由著作权法加以规定禁止并承担相应责任也是较为合适的。
燕华然宋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