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评类材料阅读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儿童的时评辑录2016.11.26

绵阳于杜提供

1.【社论】保护幼女,有些暧昧就该是禁忌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真人秀电视节目,最近引发了争议。节目将成年的男性设定成实习爸爸,搭配一个四岁的小女孩,组成“屏幕父女”,同吃同住同睡。之后节目的味道就不太对了,节目内外把“父女”炒作成CP(有模糊的情侣的意思),公然打出“今晚蕾力父女又要虐狗”之类的宣传语(“虐狗”在网络语境中,指情侣秀恩爱虐待“单身狗”)。

是观众“太敏感”吗?如果是亲生父女之间互动,为了节目效果有一些玩笑语,观众都能一笑了之。

但一个陌生的成年男子,和一个三岁女童,因为节目组一个“亲情为本”的幌子,就可以公然相互“表白”,女孩说“等我长大了我妈就把我给嫁你了”,而成年男星则说“有点爱上她的感觉”。这是为了节目效果还是真情实感?女孩能分得清那个“父亲(实习父亲)”到底是什么角色吗?

不管制作方怎么精心设计,男星和女童之间的关系,本质就是成年男性和幼女之间的关系。不可能节目组一句“亲子节目”,就让当事人和观众完全“入戏”,忽略性别和年龄的差异。现在很多观众觉得心理不适,正说明电视台没有很好地处理这种关系。制作方与其怪罪别人变了味的解读,不如好好反思作为公共平台,有没有恪守保护孩子的底线。

据新华社的报道,2015年全国曝光的性侵儿童案日均达0.95起,几乎每天就有1起儿童性侵事件发生。

这些性侵案中一个特点就是,熟人犯罪多发,占到总数的70.59%,包括教师、邻居、亲戚等。谈未成年人被性侵的话题,的确让人沮丧,但成人世界不能采取鸵鸟政策,而是得认认真真做性保护教育。

就像一位防幼女性侵的志愿者所说,这个面向儿童的真人秀节目,可能导致他们之前的很多工作付诸东流,因为以后“怪叔叔”可能借着做“扮演爸爸”游戏实施侵害。节目的问题,在于给孩子的性别意识和防性侵教育造成严重误解。甚至有些孩子看了这档真人秀节目之后,已经在追问“什么是CP?”“原来父女之间也可谈恋爱的啊?”

我们不愿恶意揣测制作方,更相信这是无心之失。但是面对这次的激烈讨论,希望今后电视节目有一根儿童性保护教育的弦,成为社会共识。

希望这次公共讨论能成为保护幼女的一个社会标杆性事件,社会多一些对孩子负责的性教育,少一些“单纯的总是最美好”的一厢情愿,有些暧昧就该是禁忌,有些玩笑就不该开。

2.《爸爸去哪儿》请抬头正视民众质疑!

近日,一名女童保护准妈妈志愿者对《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中的内容提出质疑,并认为,节目组策划与播出临时父女组合“董力阿拉蕾”的内容存在错误的示范和导向。具体理由包括:节目设计中存在“可以喊陌生男子爸爸、脱衣同睡”的错误示范;节目组重点渲染“临时父女”是错误导向,其中有很多类似“情侣”话题;这个组合带来了负面社会效应,即网络上出现了“恋童黄色”文章。对于社会的广泛质疑,节目组给出的回应是:节目制作的初衷是考虑社会发展,有更多90后父母需要学习当父母;节目工作人员也完全杜绝了嘉宾与萌娃单独相处的风险等;请停止网络上的恶意猜测,以免对嘉宾造成伤害;等等。

作为一档收视率较高的节目,节目制作和播出方是必须关注观众对节目提出的批评意见的。一个节目不管其“初衷”如何好,但如果让观众得到了与“初衷”不一样的观感,就不能再以初衷很好来回应,更不能给批评意见扣上“恶意猜测”的帽子。对于可能给幼儿身心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细节,都需要从幼儿健康角度严加把关,不能将其轻描淡写,更不能只顾保护“嘉宾”而忘了社会责任。

通常,一档节目对幼儿的影响,可能包含三个层面。其一,参加节目的未成年孩子,节目制作方说给了其充分的保护,这只是人身保护,不会有和嘉宾单独相处的风险,但是,对她的内心和人格成长有何影响,节目组是需要从幼儿教育角度评估的。在对幼儿进行早期性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时,教育者是要明确告诉孩子不得和陌生人甚至熟人有亲密接触行为的,包括不能让叔叔阿姨触摸身体的

敏感部位。很显然,“可以喊陌生男子爸爸,脱衣同睡”出现在节目中,是极其错误的。

其二,就是节目组在录制节目时,对孩子有说明,这是录节目,与生活现实不同,但是,对于观看节目的家长和孩子,节目组考虑过影响吗?如果对观看节目的家长和孩子没有正确引导,家长和孩子从节目中获得的就是不良示范。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节目内容有90%得到好评,但只要有负面示范,有基本社会责任者就会感到不安,万一正是这一节目让有的家长放松教育孩子提防熟人、陌生人的话,而有不良动机者用节目的情节来诱骗小孩,那出现问题是谁的责任?近年来,性侵女孩案件的受害者呈低龄化趋势,而其中,相当部分是熟人作案。加强对女童的教育和保护,已成一道社会难题。节目组可以宣传正能量,但不能忽视告诉孩子真实的社会。

其三,对节目的讨论,要尊重讨论的规则,不然,讨论可能放大节目的某些负面影响,让一些没有看节目者由于获取的信息不全,也受到影响。节目组担心讨论会产生对当事未成年人的无形伤害,这确实是需要在讨论时注意的问题,但是,无视节目的价值导向是更危险的。不管是节目制作方还是质疑节目者,都需要坚守一条底线,即讨论要保护孩子的权利,因此,不能去挖未成年人的隐私,不能把讨论聚焦在嘉宾组合上,而应该针对媒体如何在孩子教育、成长中发挥作用,进行就事论事的分析。

教育的话题,尤其是家庭教育话题,是很多80后、90后家长十分关注的,这也是《爸爸去哪儿》等亲子节目获得高收视率的市场基础。但是,分析这些亲子节目,有不少内容是完全从成人视角,考虑如何抓成人的眼球,迎合的是成人的趣味。像节目会吸引观众,会制造冲突、矛盾,并经常设立正反两方,而教育孩子,除了必须坚持的原则、遵守的规则是明确的外,很多时候,不是非此即彼,需要的是尊重、包容,给个体更多选择与自由。因此,节目中的一些育儿观念,经常充斥着功利导向,还有一些恶趣味的内容,这说是关注家庭教育、孩子成长,其实,还是功利地追求收视率,对引导家长形成健康的育人观,并无多大帮助。

3.真人秀炒作儿童成人暧昧媒体:保护儿童是节目底线

近日,“芒果台”《爸爸去哪儿4》的“实习爸爸”环节陷入争议,引发了媒体、公安部和女童保护组织的质疑,节目中的部分环节被认为是给女童保护教育带来了错误示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