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一轮复习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世界古代史复习2. 课题所属学科:历史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2)能够分析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和综合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3)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性和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1. 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1)亚洲西部的河流文明;(2)非洲的尼罗河与刚果河文明;(3)欧洲的希腊半岛文明。

2. 古代埃及文明(1)金字塔的建筑特点及意义;(2)法老的统治与宗教信仰;(3)古埃及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汉摩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意义;(2)苏美尔人的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3)亚述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4. 古代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农业和城市;(2)吠陀时期的社会制度;(3)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5. 古代希腊文明(1)希腊半岛的自然地理环境;(2)城邦制度的特点;(3)希腊的民主政治及其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世界主要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希腊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2. 教学难点:(1)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差异;(2)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及其对现代民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案例,深入剖析其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一单元 第31讲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一单元 第31讲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

第十一单元世界古代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1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课程标准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非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社会状况。

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低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题为主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创设新学习情境,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如(2023·湖南卷,12)日本土地制度;(2023·海南卷,10)非洲文化传统对法律的影响;(2023·6月浙江选考,11)阿兹特克文明;(2023·1月浙江选考,11)美洲印第安文化成就;(2021·福建卷,12)阿拉伯文化3.核心考向: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贸易的影响以及美洲印第安文明成就整体感知内容导航一 梳理必备知识二 突破关键能力三 链接高考热点四 课时精练落实梳理必备知识基础性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点一 1.阿拉伯帝国(1)建立与扩张(2)帝国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经济①工商业: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②贸易: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③城市:帝国境内城市繁多,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帝国文化①成就: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诸多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2.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兴起与扩张(2)帝国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经济①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3.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国家①笈多帝国: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帝国政局稳定,但政令不够统一;印度教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掌握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技艺术成就;(3)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扩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4)掌握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法,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异同;(2)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采用时间线索法,梳理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古代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提高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明、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埃及:(1)古埃及的文明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等);(2)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3)新王国时期的埃及。

2. 古代巴比伦:(1)汉谟拉比法典;(2)巴比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3)巴比伦的宗教信仰。

3. 古代印度:(1)印度的种姓制度;(2)古印度的宗教信仰(佛教、印度教等);(3)古印度的文明成就(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

4. 古代中国:(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5. 古希腊、古罗马:(1)古希腊的城邦制度;(2)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3)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建筑艺术和科技成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的文明成就;(2)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技艺术成就;(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扩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难点:(1)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古代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意义及影响。

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黄种人(亚洲)白种人(欧洲)黑种人(非洲) 世界古代史(1)复习教案杨瑞萍【复习内容】世界古代史(1)上古人类文明、中古人类文明 【课 时】第1课时 【考纲要求】 识记层次:①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②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③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④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⑤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⑥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⑦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⑧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航(一)、世界古代史简介世界古代史自三四百万年前的人类出现,止于约公15世纪,分为上古、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史前时期的人类 奴隶社会:上古人类文明 封建社会:中古亚欧文明(二)、原始社会:史前时期的人类1.以图示的方式,掌握上古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形成及其分布情况。

南方古猿 晚期智人 (约500万~100万年前) (三、四万年前)1、思考: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2:(1)、以表解方式,区别和掌握古代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典型代表、自然条件和基本特征。

(2)、以表解的方式,区分和比较掌握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

3、希腊文明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①特点:形成了众多的城邦,海外贸易发达,海外殖民和民主政治。

(2)①联系:罗马文明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基本保存了希腊文明的特点)。

②区别:罗马文明具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拥有议会的政治体制。

四、中古亚欧文明---封建社会1、“中古”这一时间概念是相对于上古、近代而言,主要是指封建社会时期。

本节中古亚欧文明的中心内容就是介绍亚洲、西欧出现的典型封建国家。

头绪较多,知识点繁杂。

可通过列表的方式比较和掌握中古亚欧封建社会的重点知识。

2、以列表方式,掌握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就;(2)提高对世界古代史的整体认识和分析能力;(3)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对世界古代史进行复习;(2)运用图表、资料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3)采用对比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理解世界古代史的特点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重要性;(2)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文明,培养全球观念;(3)激发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培养热爱历史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埃及文明:(1)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2)法老制度、宗教信仰和金字塔;(3)古埃及的衰退和亚历山大的征服。

2. 古代巴比伦文明:(1)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和汉谟拉比法典;(2)巴比伦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3)巴比伦的衰落和亚述帝国的崛起。

3. 古代印度文明:(1)古印度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2)印度的宗教文化和佛教的兴起;(3)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

4. 古代中国文明:(1)夏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度和社会变革;(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秦朝的统一;(3)汉朝的兴衰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5. 古代希腊文明:(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2)希腊的城邦文化和奥林匹克运动会;(3)希腊的哲学思想、悲剧文学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各大文明的特点和贡献;(3)世界古代史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2. 教学难点:(1)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2)古代社会的制度和文化的深入理解;(3)世界古代史的整体认识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2)对比分析与案例研究;(3)启发式教学与互动交流。

2. 教学手段:(1)教材、课件和教学辅助资料;(2)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3)历史遗址、博物馆参观等实地考察。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史实;(2)了解世界古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文明成就;(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历史素养;(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古代文明进行深入分析;(3)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重要性;(2)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等;2. 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宗教信仰等;3. 印度河文明:梵文、印度教、种姓制度等;4. 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等;5.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奥林匹克运动会、哲学思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史实、重大事件和文明成就;2.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以及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史实;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影响;3. 探究学习:研究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解答;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古代文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历史知识竞赛:评估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古代文明案例,如古埃及的壁画、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2.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古代文明之间的异同,如古埃及与中国的政治制度、印度河文明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等,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模拟古代文明的社会生活场景,如古希腊的民主会议、中国的封建王朝等,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4.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史实和重大事件;(2)了解世界古代史的演变脉络;(3)提高分析史料、综合归纳、比较判断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理解;(2)运用图表、时间线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史实;(3)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尊重多元文化;(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2)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金字塔建筑;(3)古埃及的衰落和亚历山大的征服。

2. 两河流域文明:(1)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阿摩利人和巴比伦王国的兴衰;(3)希伯来人的宗教改革和《圣经》的编纂。

3. 古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城邦及其文化;(2)孔雀王朝的建立和扩张;(3)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4. 中国古代文明:(1)夏、商、周的更替;(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3)秦朝的统一和崩溃。

5. 古希腊文明:(1)爱琴文明和希腊城邦的兴起;(2)希腊文明的鼎盛时期;(3)希腊罗马的争霸和希腊文明的衰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史实和重大事件,各国文明的特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文明的发展脉络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研究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情境教学:运用图表、时间线等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记忆;4. 角色扮演: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5. 小组辩论:组织小组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世界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

世界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建立
经济发展与丝绸之路的 开通
思想文化与科技教育的 发展
05
古典时代:古希腊与古 罗马
古希腊的城邦文明
城邦的形成
古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城邦是由 多个小国组成的政治实体,各城 邦之间相互独立,但文化交流频
繁。
民主政治
古希腊城邦普遍实行民主政治,公 民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城邦的政 治决策由公民大会或议事会决定。
吠陀文明为婆罗门教提供了思想基础,而婆罗门教则进一步发展了吠陀
文明的思想。
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01
02
03
佛教的创始人
佛教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他被称为释迦牟尼,意 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教的基本教义
包括四圣谛、八正道、缘 起论等,强调众生平等、 慈悲和智慧等价值观。
佛教的传播
佛教从印度向周边地区传 播,影响了东亚、东南亚 和中亚等地区的文化和宗 教。
详细描述
古埃及宗教信仰多神教,主神有太阳 神拉和冥王奥西里斯等。神话中奥西 里斯的故事最为著名,它体现了死而 复生的理念。
古埃及的文化与科技
总结词
古埃及的文化与科技在建筑、艺术、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详细描述
古埃及建筑以金字塔、神庙和石碑为代表,艺术则体现在壁画、雕塑和工艺品 上。古埃及人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例如使用了十进制计数法和 象形文字等。
如秦始皇、汉武帝等著名皇和初创 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其建筑和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影
响。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哲学、文学、艺术 和科学的摇篮,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建 筑风格和语言文字对欧洲和世界产生 了影响。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事件;(2)能够分析世界古代史的重要人物、文明成就和影响;(3)提高对世界古代史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对世界古代史进行复习;(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3)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的历史解释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热爱;(2)认识世界古代史的重要性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框架、重要事件、文明成就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对世界古代史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世界古代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事件。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世界古代史的重要人物、文明成就和影响。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5. 史料实证:分析世界古代史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6.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对世界古代史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的歷史解释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事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对世界古代史的理解程度;3.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学生的论述和分析,评价其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六、复习策略与方法指导1. 复习方法:a. 构建知识网络:要求学生将世界古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明成就等关键信息,以图表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b. 对比分析:鼓励学生将不同文明古国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加深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2)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时期划分;(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过程;(2)运用比较法,分析世界古代不同文明的特点及其影响;(3)采用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热爱;(2)认识世界古代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古代文明的起源(1)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宗教信仰等;(2)古代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城市布局等;(3)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佛教传播等;(4)古代中国文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2. 第二课时:古代世界的繁荣与衰落(1)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奥林匹克运动会等;(2)古罗马文明:罗马法、建筑艺术等;(3)古代波斯文明:波斯帝国的扩张、宗教信仰等;(4)古代阿拉伯文明: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数字等。

3. 第三课时: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1)丝绸之路:中国与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2)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耶稣基督、圣经等;(3)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科学的兴起;(4)印度文明与东南亚: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4. 第四课时:古代文明的成就与影响(1)科技发明:古埃及的农业技术、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等;(2)艺术创作: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古印度的诗歌戏剧等;(3)文化遗产:中国的汉字、巴比伦的史诗等;(4)历史观念:古希腊的历史编纂、古罗马的史学家。

5. 第五课时:复习与检测(1)梳理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回顾;(2)通过测试题、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3)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三、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古代史教材;2. 辅助资料: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黑板等;4. 学习评价工具:测试题、讨论记录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世界古代史学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世界古代史学案

通史专题二世界古代史复习策略】1. 比较学习法: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古代中国的专制制度作对比, 探究其差异的根源。

将古代希腊文明与古代罗马文明作对比, 探究其各自特色。

2. 归纳学习法: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史和罗马法发展史作列表归纳。

3. 多角度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掌握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罗马法产生的影响。

4. 整体学习法:将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义制度相联系, 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考点 l、古希腊的民主政治1. 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 政治上:导致古希腊形成众多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

(2) 经济上:农业不发达, 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占主导地位。

(3) 文化上:便于对外殖民扩张、吸收东方先进文化成果, 为创造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升华提高』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兴起具有重要影响, 使其形成了不同于大河流域的政治文明。

但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民主政治的唯一因素, 民主制度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l)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2)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 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3) 国家最高常设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 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召集公民大会。

(4) 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5) 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

3. 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1) 积极性: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创造出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多数人参政和群众监督, 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和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 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 消极性:雅典民主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 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不能享受民主权利;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狭隘的城邦体制, 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希腊1.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之先河(1)原因:地缘因素,环海、多山、没有整块陆地;经济因素,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城邦政体的形成;思想因素,平等互利观念;主观努力,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改革,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成熟。

(2)三个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3)民主政治的目的:凝聚力量、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夺取财富与奴隶。

(4)民主制的得失:①得:实践民主,推动雅典社会进步,为人类提供民主模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②失:限制、窒息另一部分成员得自身发展能力,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2.文化:(1)哲学的诞生:自然哲学,泰勒斯,“哲学之父”。

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前5世纪。

原因,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希波战争胜利后,经济发展和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5世纪中叶以后,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的地位的提高(参与政治生活成为当时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安提丰)等。

思想观点:重点是认识社会和人自身,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的论点。

评价:A积极: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务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B消极: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提出“道德就是知识”或“知识就是道德”,即“知德合一”。

开创了希腊新的哲学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的学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就;(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1)亚洲西部的文明古国: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2)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中国;(3)欧洲的文明古国:希腊、罗马。

2. 古代埃及文明(1)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2)金字塔和法老的统治;(3)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农业文明;(2)汉摩拉比法典和巴比伦王国;(3)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4. 古代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农业文明;(2)吠陀时期和孔雀王朝;(3)印度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5. 古代中国文明(1)黄河、长江流域的农业文明;(2)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3)儒家、道家等思想体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2)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的文明成就。

3. 难点:(1)古代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关系;(2)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文明成就等相关资料;2. 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文明的异同;3. 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题,评估学生对古代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6. 古代希腊文明(1)爱琴海地区的文明起源;(2)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与斯巴达;(3)希腊的哲学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2)了解世界古代史的演变脉络;(3)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对世界古代史进行系统复习;(2)运用图表、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过程;(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提高历史素养;(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起源(1)古代埃及文明;(2)古代巴比伦文明;(3)古代印度文明;(4)古代中国文明。

2. 古代世界的征服与扩张(1)波斯帝国的建立与扩张;(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3)罗马帝国的兴衰;(4)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3. 古代社会的变革(1)古希腊的城邦制度;(2)古罗马的法律制度;(3)佛教的兴起与传播;(4)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

4. 古代文化的繁荣(1)古埃及的象形文字;(2)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3)古印度的梵文;(4)中国的汉字与诗经。

5. 古代文明的衰落与传承(1)古埃及文明的衰落;(2)巴比伦帝国的灭亡;(3)印度古代文明的更迭;(4)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交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演变脉络。

2.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的起源、征服与扩张、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具体史实。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知识;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世界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问题;3. 史料分析:运用图表、地图等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过程;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2. 史料分析能力:评估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观点的批判性思考;4.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第一章史前时期的人类和上古亚非欧文明古国【考纲要求】A 识记知道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知道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知识梳理】一、大河流域——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类型:大河文明、农业文明)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地位(历史意义):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①特点:各等级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②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海洋沿岸港湾众多,渔业、贸易发达为古希腊、古罗马海洋文明提供有力的地理环境。

)1、希腊文明(1)发源地:爱琴海(2)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①伯利克里改革A.内容:a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b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B.影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C.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②评价:A、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公正平等的民主原则,在专制盛行的古代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B、局限性:它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剥削和压迫的上,其民主原则只适用于雅典的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未成年人被排斥在雅典民主政治之外。

2、罗马的兴衰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2世纪)→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476年被日耳曼人所灭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第二章中古欧亚文明国家【考纲要求】A 识记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一、亚洲封建国家——日本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人物:孝德天皇)1、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将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2)了解世界古代史的演变脉络;(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法,分析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3)运用图表、时间线索等方式,梳理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文明。

二、教学内容1. 古埃及文明:(1)金字塔和法老的统治;(2)尼罗河流域的农业生产;(3)古埃及宗教和文化。

2. 两河流域文明:(1)汉谟拉比法典;(2)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3)古巴比伦王国和亚述帝国。

3. 古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农业生产;(2)古印度的宗教信仰;(3)古印度的社会制度。

4. 中国古代文明:(1)夏、商、西周的更迭;(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秦朝的统一和灭亡。

5. 古希腊文明:(1)城邦制度;(2)希腊神话和宗教;(3)雅典民主政治和斯巴达军事独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2)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3)世界古代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2)古希腊文明的民主政治和斯巴达军事独裁的特点;(3)古代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四、教学方法1.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明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时间线索法:通过时间线索,引导学生梳理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掌握情况;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负令,个人自由不 容侵犯;按财产划分 等级。
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 成四百人会议
克利斯提尼(确立) 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 行政选区
五百人会议对全体公 民开放
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 区中各选50人组成 “五百人会议 ”
伯里克利(顶峰)
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 政选区
无等级和财产的区别, 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享 有津贴
“五百人会议”每个成 员都有机会成为轮值主 席,执掌最高权力
陪审法庭
陪审法庭
陪审法庭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
风雨中雅典民主政治逐渐走向繁荣 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奠基 (前6C初)

确立 (前6C末)
顶峰 (前5C)
(一)棱伦改革(奠基)
(1)背景:贵族与平民反复斗争的结果
(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
(2)殖民活动、海外贸易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形成古希腊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 会条件;
(3)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
参与政治事务的权利,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
(4)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 是民主政治的人文因素。
梭 伦: 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他的改革开始的。” “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
(二)伯里克利改革(顶峰)——“黄金时代”
(1)背景:希波战争(BC500——BC449年)
雅典将披上奴隶的枷锁,还是永远保持其
自由,关键就在你们。——司令官的战前演说
(2)时间:公元前5世纪 (3)内容: 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表现 ①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除十将军外) 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握有 充分的权力。 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 掌国家最高权利 ④向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放工资和补贴; (参政工资;观剧津贴)
2、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材料一:雅典城邦的居民中的公民比例
世界史时间范畴
476年 14、15世纪 1917年
进入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
十月革命
奴隶社会: 公元前8世纪——476年
古代时期
古典时代
封建社会:476年—14、15世纪
世界史
中世纪
近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17 世 纪 (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现代时期— 资本主义
命) —1917年
社会主义社会并存 1917年—?
世界古代史一轮复习
重点突破:
1、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了解古希腊独 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历史条件形成的希腊城邦文明、 小国寡民促进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促进雅典的 繁荣。
2、雅典民主政治:
一是民主政治的运行和民主政治的机构,及对后来西 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
二是民主政治的特点。
3、高考的热点:一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对中国今天 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
条件
城邦制度的影响
影 响
近代资产阶 级民主制度 的蓝本

典型
雅典—伯里克利
古腊
代 的 希
民 主
人文精神
智者学派
普罗塔戈拉

的萌发
人是万物 的尺度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罗 马

形式上 的发展
习惯法
成文法

维系统治


法 律
内容上 的演进
公民法
作 万民法 用
影响深远
一 、雅典民主政治
(一)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①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 ②新兴的工商业的阶层对对旧氏族贵族不满 ③氏族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尖锐
(2)时间:公元前594年(前6世纪初)
(3)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4)内容: 经济上:a.颁布“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
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 了公民的人身自由
政治上:a.按财产多寡划分4个等级;
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打破了贵族的世袭官制;提 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b.组成400人会议(贵族会议大受限制) c.设陪审法庭(最高法院) 各级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任职,审判时投票作决定,进一步 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一)棱伦改革(奠基)
(5)特点: 中立(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6)影响:
⑴积极: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 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⑵消极:但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古代史时空框架
古代西方
古希腊民主政治约公元前6世纪初奠基——前4世纪末 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约在公元前6世纪——公元6世纪
古代东方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末
秦汉魏晋南北朝 公元前3世纪末——6世纪
知识体系
地理环境的孕育
民主制度 的建设
四、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
1、历史作用(积极)
对希腊:(1)铸就了希腊人的民族性格(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2)使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
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其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 治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①理论原则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权力分立 ②运作方式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1)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生 的 条 件
自然条件: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
(2)古希腊的自然环境: (3)古希腊的生产生活:
古希腊城邦制度(特点)
社会条件: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二)雅典民主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改革
选区
公民 权力
常设 机构
司法 机构 军事 机构 监督 机制
梭伦(奠基) 以血缘为基础的4个 部落
(提高了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4)意义:
大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官职向 一切公民开放,没有社会财产和等级的限制)
三、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与特征
雅典国家机构
十将军委员会 (军事、行政)
公民大会 (立法)
陪审法庭
(司法)
五百人会议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1、本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成年男性 公民” 的直接民主, 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 益2、特。征: ①主权在民(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大会) ②轮番而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就是轮流统治与被 统治→五百人大会) ③权力分力 ④法律至上 ,公民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