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传播学

合集下载

艺术文化学的名词解释

艺术文化学的名词解释

艺术文化学的名词解释艺术文化学是一门跨学科研究领域,结合了艺术理论与文化研究,旨在探讨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艺术文化学涵盖了艺术形式、审美经验、艺术创造过程、文化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艺术文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德国,当时以哲学家康德为代表的学者开始思考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并试图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

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文化学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学科,并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美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相互交叉影响,形成了多元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艺术文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艺术”。

艺术被认为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它不仅仅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还包括一切能够唤起观众情感、激发思考和传递意义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家通过表达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来与观众进行对话,并通过对美学原则、艺术技巧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运用来构建作品的意义。

艺术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共同分享的价值观念、习惯、信仰和符号体系。

艺术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还能够反映、传播和塑造文化。

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社会、历史、自然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观察,因此它们成为了人们理解和感知文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艺术也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不同的形式和意义,它们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和对比,丰富了人们对于世界多样性的理解。

艺术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多样而丰富。

研究者可以通过文本分析、历史研究、实地调查、实验等多种手段来研究艺术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在研究艺术作品时,他们可以关注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和意义,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艺术家创作意图和观念。

在研究文化时,他们可以考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符号体系等因素对艺术创作和接受的影响。

此外,他们还可以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艺术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与其他社会问题之间的关联。

艺术文化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对于理解艺术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文化传播学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文化传播学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文化传播学基础知识要点总结文化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文化与传播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文化传播学的基础知识要点,从文化的概念、传播的方式、传播效果以及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和传承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精神财富。

它包括语言、艺术、宗教、价值观念、习俗等方面。

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创造性和适应性等特点。

多样性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传承性指文化通过教育和传统的方式传承给后代;创造性指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适应性指文化能够适应社会变迁和发展。

二、传播的方式与过程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视觉传播、社交媒体传播等。

其中,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书面传播则是通过文字和印刷媒介传播;视觉传播则是通过图片、电影、电视等媒介传播;社交媒体传播则是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平台进行信息传递。

文化传播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传输和解码三个阶段。

编码是指信息的制作和组织过程,传输是指信息在媒介中的传递过程,解码则是指接受者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噪音和反馈等因素,噪音会干扰信息的传递,而反馈则是接受者对信息进行回应和反馈的过程。

三、传播效果与文化影响文化传播的效果可以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评估。

认知层面指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和知识的获取;情感层面指接受者对信息所产生的情感和态度;行为层面指接受者对信息所做出的行为反应。

文化传播的效果还受到接受者的特征、媒介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传播对社会和个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社会认同和凝聚力;同时,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和认同危机。

文化传播还能够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四、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文化传播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文本分析等。

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传播和交流能够深入了解一个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融合。

本文将围绕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展开讨论。

一、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1.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提供了便利。

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展览等方式,向全球观众展示传统文化艺术作品。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还能够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2.举办国际文化活动举办国际文化活动是传统文化艺术国际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例如,世界各地的艺术展览、音乐节和舞蹈演出等,都能够吸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和参与者,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跨国交流与传播。

3.成立文化交流机构政府和文化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文化交流机构,担任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者和推广者。

这些机构可以派遣艺术家和文化代表参加国际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和表演,以及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机构合作,推动传统文化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艺术的跨文化交流1.语言和翻译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艺术的跨文化交流需要解决语言障碍。

翻译是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间对话的桥梁,通过翻译传播文化艺术作品和交流的信息,可以帮助不同文化间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艺术。

2.文化节日和庆典文化节日和庆典是促进传统文化艺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例如,春节、万圣节和圣诞节等节日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加,体验和学习传统文化艺术。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进民众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友谊和互动。

3.艺术家交流和合作艺术家的交流和合作是传统文化艺术跨文化交流的核心。

艺术家可以互相学习和创作,通过合作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例如,中国的京剧和西方的歌剧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京剧歌剧。

当“文化艺术”插上“传播”翅膀

当“文化艺术”插上“传播”翅膀

当“文化艺术”插上“传播”的翅膀摘要:传播,是人类发展史上一种最神秘、最具有人性的独特现象。

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与人类朝夕相处,如影相随,居于人类的生活中心。

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有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促成了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存在着不同性质的传播。

20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文化赢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自主,成为当代社会政治、经济之外的第三种重要力量;其次,文化改变了其固有的角色,它演变成为一种商品,并逐渐发展为经济领域的一支有生力量,形成了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文化产业。

;文化艺术;市场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一、“传播”的概念和“播”。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传播”又是一个亟待重新约定的概念。

“传播”在现今已成为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待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它从最初的无概念无体系无理论的个体、微小行为发展到后来成为“传播学”——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并由诞生地美国随之流向美洲、传至欧洲、进入亚洲、乃至席卷整个世界,他的发展扩散无疑是迅速而适世的。

同时它也是一门集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交叉且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

并无关联,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但若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各领域包括文化艺术在内,他们的传承、发展、扩散都离不开“传播”。

传播既是文化艺术得以产生和生存的基础,又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不同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中,文化艺术的传播具有不同的状态和特点。

在当代大众传播环境中,文化艺术的传播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就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凝炼的物态形式“书法”来说,从最初单纯的实用记录发展到后来的一种艺术文化,从最初简单的书法作品发展到后来的展厅效应,从最初的兴趣使然发展到后来的大肆炒作,从最初单一的字画买卖发展到后来的艺术市场文化产业,可以说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的更新、传播媒介的产生发展,书法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模式也在和传播媒介的交融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变化,出现许多特殊的现象和新鲜的事物。

文化传播学 范围

文化传播学 范围

文化传播学范围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自然而言的,由人类的活动和意向影响,改造的、创造的存在,是人类精神、意识、心灵的本质,外化和内化的历史运动结果,它是人类生存的模式,即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支配下的行为系统,不同的生存模式(如民族、地域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模式。

文化的表现形态:(1)物质形态文化:只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2)非物质形态文化:a、语言与符号b、规范与行为模式c、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构成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 d、精神形态文化的特征:创造性、象征性、传递性、共享性、稳定性1、a、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B、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反馈、媒介。

C、过程:(媒介)→传达信息→(媒介)↑↓传播者受传者↑↓(媒介)←反馈信息←(媒介)2、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文化是传播的文化,传播是文化的传播没有文化的传播和没有传播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

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质同构、兼容互渗的,两者始终处在互动中。

一方面,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传播的影响,传播促进文化的整合、增值、积淀、分层和变迁;另一方面,文化对传播也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播者对受传者的文化意义。

3、文化传播: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个社会群体散布,并使一定的受传者得到影响的过程。

4、文化传播学:是文化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社会文化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最大特点是学科的交叉性,传播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5、人类文化传播模式的演变史前无文字传播→手写文化传播(相对于印刷而言)→印刷文化传播→网络文化传播网络文化传播特点:高技术性、高时效性、语言的开放性6、传播的规律a、文化传播取决于文化价值特性(文化本身的价值);b、文化传播走势上,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渗透、辐射、扩散传播。

强国文化往往被更多的关注;c、文化本身的层次性,器文化往往比道文化更容易传播和被接受;d、信仰文化更容易被接受;e、文化传播与文化本身的风格具有密切的关系;f、文化载体对文化传播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及其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丝绸之路的交通往来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的古代文化艺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瓷器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中国国家级的青花瓷、汝窑等器皿都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在历史上,瓷器被广泛用于国际贸易,并受到希腊、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文化艺术影响。

瓷器技术的传播使中国与欧洲、非洲、亚洲等地的国籍结成了经济和文化联系,并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其次,中国的语言艺术也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影响。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字系统中,汉字的结构非常特殊,能够表现出极为丰富的艺术性,从而带来一定的文化震感。

汉字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结构使得其具备了很高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因此,汉字也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

此外,中国的音乐、舞蹈、戏剧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传媒。

中国的音乐、舞蹈、戏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音乐语言,吸引了全球文化艺术的关注,在国际间的传播越来越广泛。

中国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所传承、表现的文化,为全球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多种方式和途径,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部分。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即如何保持文化本来的风貌,同时进行时代的更新与多元化进程。

这些需求既需要基于传统文化当中的内在因素和价值,又需要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而言是一个挑战。

为此,需要借鉴现代文化的传播手段与理念,利用互联网技术、多种传媒方式,辅以国际语言教学、文化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传播,使其在国际文化舞台上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中国的古代文化艺术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深刻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文化艺术和思想观念。

面对当今多元化和多维度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更加注重丰富文化内涵的传播和发掘,增强其影响力和创造力,为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话作出积极贡献。

语言能力的认识与提升--语言、传播、艺术、文化

语言能力的认识与提升--语言、传播、艺术、文化

语言能力的认识与提升--语言、传播、艺术、文化《语言能力的认识与提升--语言、传播、艺术、文化》是一个涵盖语言学、传播学、艺术学和文化学等领域的综合性主题。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探讨语言能力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认识和提升语言能力对于传播、艺术和文化的意义。

一、语言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语言能力是指个体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媒介,因此语言能力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语言能力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

在学习和工作中,良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我们获取更多知识,表达思想,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在文化传承和传播方面,语言是传递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良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文化。

二、认识和提升语言能力在传播、艺术、文化中的意义:1.传播:语言是传播的核心工具,传播学强调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使传播更加准确、清晰,增强传播效果。

例如,在广告领域,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的广告语可以吸引更多的目标受众。

2.艺术:语言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学作品、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都依赖于语言的表达。

艺术家需要通过语言来构建形象、描绘情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例如,一位优秀的诗人通过精湛的语言技巧,能够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触动读者的心灵。

3.文化: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和表达工具。

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掌握不同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例如,学习外语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

总之,语言能力的认识与提升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良好的语言能力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交流和表达,也对于传播、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语言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传播学相关文化概念

传播学相关文化概念

在传播学领域,有许多与文化相关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播学相关文化概念:
1. 文化:指一定社会群体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习俗、艺术和知识等精神和物质文化形式的总称。

2. 文化认同:指个人或群体对自身所属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是个体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3. 文化传播:指通过各种媒介和交流方式传递文化内容,包括语言、符号、图像等,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4. 跨文化传播: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涉及到跨越语言、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差异的沟通过程。

5. 文化产业:指以文化创意产品、文化艺术表演、文化旅游等为基础的经济产业,融合了文化、创意和商业运作。

6. 文化霸权:指某一文化或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主导地位,影响其他文化并强调其优越性的现象。

7. 文化冲突:指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而引发的社会、
政治或经济上的争议和对立。

8. 文化符号:指在特定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图像、符号或语言等,用来传递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意义。

9. 文化消费:指个人或群体对文化产品和体验的需求和获取过程,涵盖了对文化产品的购买、欣赏和参与等行为。

10. 文化创意:指通过创新的方式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艺术、设计、媒体和创意产业中,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以上是一些传播学相关的文化概念,这些概念帮助我们理解文化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研究

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研究

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研究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着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

艺术设计是通过具有美学特色的设计作品传递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造力,而文化传播则是将特定文化的理念、价值观和历史传承给更多的受众,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因此,研究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对于推动当代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艺术设计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设计师的观点和思想来呈现作品的独特风格和内涵,从而引导观众去思考、感受和理解作品传递的信息。

艺术设计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语言,将情感、理念等内容传递给观众,从而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而文化传播则是将这些作品融入到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为社会大众提供不同领域的文化体验和思想交流。

艺术设计通过文化传播的途径,可以将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和艺术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引起社会对于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文化传播对于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当代社会,文化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从传统的书籍出版、电视广播到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文化传播形式愈加多样和便捷。

这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和创作平台,设计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观众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创作方向。

同时,文化传播也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深,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国际化发展,有助于各国设计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繁荣。

另外,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的研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文化与创意产业的重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增长点,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越来越显著。

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带来审美享受,还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城市的形象塑造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创意潜能,促进经济增长。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省统考子科类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省统考子科类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省统考子科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是一所以艺术专业为主,文化学科为辅的省统考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其专业设置涵盖绘画、雕塑、书法、建筑、服装、电影与影视、音乐、舞蹈、舞台艺术、工艺美术、环境设计、摄影、动漫等20余个一级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等,形成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专业体系。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统考子科类是学院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的一组专业,包括现代文化、艺术史、文学研究、文化分析、传播学、艺术设计等诸多学科,既有理论性的学科,也有实践性的学科,是一个多元化的学科群体。

现代文化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统考子科类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现代文化的理论、发展状况、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地理、文化政策等,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文化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发挥其作用。

艺术史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统考子科类的另一重要内容,主要研究艺术发展史、艺术理论史、艺术作品史、艺术家史、艺术研究方法史等,旨在了解艺术发展史,揭示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为艺术创作、艺术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文学研究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统考子科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中外文学、文学理论、文学研究方法、文学批评、文学史等,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学思维能力,为学生从事文学教育、文学研究、文学创作提供理论基础。

文化分析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统考子科类的重要科目,主要研究文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文化史、文化地理、文化政策、文化心理学等,旨在深入分析文化的本质,理解文化的发展脉络,探讨文化的运作机制,为文化研究、文化教育和文化产业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传播学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统考子科类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媒介与设备、传播技术与策略、传播效果与效应等,旨在了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传播媒介的技术运用方法,提高学生的传播技能,为学生从事传播教育、传播研究、传媒工作提供基本技能。

传媒艺术学专业

传媒艺术学专业

传媒艺术学专业传媒艺术学专业,作为现代社会媒体时代的产物,越来越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求的梦想和就业方向。

本文将从专业的背景介绍、专业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传媒艺术学专业的相关内容。

一、专业背景介绍传媒艺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艺术、设计、传媒、传播和人文等领域的知识。

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意、艺术以及传播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掌握视觉、听觉、文字和传媒技术的专业人才。

在专业背景介绍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专业的起源:传媒艺术学专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当时,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开始产生兴趣,传媒艺术学专业应运而生。

2. 专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传媒艺术学专业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且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 专业的特点:传媒艺术学专业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摄影、绘画、动画、视频制作、平面设计等多种媒体形式,培养出多元化的表达和传播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在传媒艺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将学习一系列与艺术、设计和传媒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专业课程:1. 基础课程:包括艺术史、传媒史、设计基础、摄影基础、媒介表达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创意设计课程:包括平面设计、插图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和视觉传达技巧。

3. 数字媒体制作课程:包括网页设计、动画制作、视频制作、移动应用设计等,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工具和技术。

4. 传媒写作与传播课程:包括广告策划、新闻写作、公关传播、社交媒体营销等,培养学生的写作和传播能力。

5. 文化与艺术管理课程:包括文化产业管理、艺术市场推广、艺术节活动策划等,使学生了解文化艺术行业的组织与管理。

三、就业前景传媒艺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文化传播学

文化传播学

文化传播整理整理人:朱天1.施拉姆传播“三要素”施拉姆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文化传播的定义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

3.文化传播的特征(1)社会性(2)目的性(3)创造性(4)互动性(5)永恒性(6)开放性(7)多元性(8)融合性4.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关系(1)物质文化:前提、基础,最活跃,最易变动(2)制度文化:协调、保证,中介环节,最敏感最具弹性(3)精神文化:核心与根本,最核心最稳定、最不易变动5.文化的属性(1)整体性(社会生活模式)(2)阶级性(阶层)(3)民族性(4)区域性:大河、海岸、森林(5)稳定性(6)流动性(7)历史连续性6.文化传承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文化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特点(1)人为性(2)时间性(3)延续性(4)继承性7.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民间民俗文化(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工艺)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8.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1、中国传统文化:太极图、圆满、优美、包容性强2.西方文化传统:十字架、锋芒毕露、刚劲有力、发散型(基督教救世文化)9.世界媒介体制的三大类型(一)媒介文化的外部力量1、政治力量(官方控制)(1)商业经济型(2)政治宣传型(3)社会公益型2、经济力量(广告、媚俗)3、文化力量(主流、《南方周末》)(二)媒介文化的内部力量1、传播者:采、编、录、播2、媒介本身的特性:画面(大众)文字(精英)3、传播受众10.媒介文化有哪几种表现形态1、塑造媒介形象:政治、商业、文化明星2、协调社会生活:缓解焦虑3、形成舆论热点4、快乐的使者:游戏、娱乐、愉悦、KTV、MTV、卡拉OK、CD、DVD、VCD、电子游戏机11.比较文化的特点12.媒介文化在当代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作用13.物质文化的定义1.源于自然环境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成技术等。

传统艺术的传播学价值研究——以东北大鼓为例

传统艺术的传播学价值研究——以东北大鼓为例
艺术 与人 文
传统艺术的传播学价值研究
以东北大鼓为例
高 岩 ( 尔滨 工 业 大 学人 文 学 院 哈 山 东 威 海 2 40 ) 6 2 9
摘要 :东北大鼓是 东北地 区代表性 传统 艺术形式虽具有 深厚 的 文化的 内涵 ,然而面临着剧种老化 ,缺乏有效 的传播手段等 问题 ,不 得 不面临着有限的受众群体 以及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本文从传播学 的角度对以 东北大鼓为例的传统艺术形式的再发展发表一下 自己浅薄
音 乐 作 为 一种 时 间 上 的 艺术 ,音 乐传 播 是 保 存 音 乐 风格 或 音乐艺 术作 品 的唯 一 技术 于段 , 由于有 了音乐 传播 , 音乐作 品才 得 以保 存 下来 ,使它 得 以传承 。 乐传播 是人 们 在艺 术上 继承 、 革 新行 为 的现 实基 础 。在现 今 的商 品社会 叶 ,市是主 要流 行 于我 国东北 ,即辽 宁、 吉林 、黑龙 江三 省的 曲艺鼓 书暨鼓 曲形 式 ,约 形 成于清代 中期 ,具有2 0 多年 历 0 史 。东北大 鼓早 期主 要在 乡村流 行 , 民间俗称 “ 屯大 鼓 ”。演 唱 的 曲调 是 当地人 们熟 悉 的士腔 士调 ,许 多艺人 在 演 出中甚 至当众 翻 看唱 本 ,照本 宣科 的演 出 ,俗称 “ 把垛 说 书 ”。在 长期 的传播 过 程 中, 东北大 鼓也 融入 了一 些京 剧 ,京韵大 鼓 以及 东北 民歌 的 唱腔 , 曲调 丰 富,唱 腔流 畅 ,表现 力较 强 ,并形 成 了不 同的艺术 流 派 。 以说 唱 中、 长篇为 主 ,内容 大 多取 材 于戏 曲、 小说和 传 奇 故事 ,成 了人们 喜 闻乐见 的 ‘ 术 。但 随着 社 会的 发展 ,东北 种艺 大鼓 的听众 大批 转移 ,传 承者 由于 市场 的急剧 萎 缩 ,生存 出现危 机 ,现 今 的东北 大鼓 处于 即将 后继 无人 的境地 。与其 同源 的二人 转 也是 东 北 民间备受 群众 欢迎 的 曲种 ,虽一段 时 间 出现 了荤 口二 人转 ,使其 艺术 价值 受到 一定影 响 ,这些 年在 赵 本 山的带领 下 东 I-人 转渐 渐走 出东 北 , “ 色二 人转 ”一’ 风 靡全 国 。同为 东 L  ̄ 绿 度 北地 区传 统艺术 形式 东北 大鼓 与二 人转却 有着 完 全不 同的 境遇 , 不仅使 人 思考这 其 中的原 因 。笔者 从传播 学 的角度 对 以东 北大鼓 为代表 的传 统艺 术形 式 的保护 、传 承 与发展提 出浅薄 的意 见 仁看 孑

文化发展对传播学研究的启示

文化发展对传播学研究的启示

文化发展对传播学研究的启示在当今信息时代,传播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传播学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文化发展对传播学研究的启示,并从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文化发展对传播媒介的影响文化是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而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承载着传递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

随着文化的发展,传媒形式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纸媒如报纸和杂志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逐渐式微,而新兴媒体如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却不断崛起。

这一变革对传播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首先,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播学的研究领域需要关注新媒体对传播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而社交媒体的流行让个体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其对信息传递的影响和社会交流的特点。

其次,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也引发了对传播内容的研究的深化。

传统的媒介内容主要是由媒体机构控制和制定的,而社交媒体的兴起让内容的产生更加去中心化。

个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自主生成和传播内容,这使得研究者不仅需要关注传统媒体的内容构建,还要关注新媒体时代个体创造和分享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二、文化发展对传播内容的影响传播内容是文化传播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随着文化的发展,传播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首先,文化的多元化对传播内容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越来越明显。

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内容差异,了解文化背景对传播内容的塑造和接受的影响。

其次,文化发展也促进了传播内容的艺术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媒的内容往往以新闻、电视节目和广告等形式出现,注重的是信息的传递和效果。

而在新媒体时代,用户追求内容的艺术性和个性化。

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传播内容的创新和艺术化,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三、文化发展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效果是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艺术传播名词解释

艺术传播名词解释

艺术传播名词解释
"艺术传播"是一个涉及艺术和传播领域的术语,通常指的是将艺术作品、文化信息或艺术活动传达给大众的过程。

以下是对艺术传播相关术语的解释:
1.艺术传播(Artistic Communication):将艺术作品、艺术思想
或文化信息传达给公众的过程。

这可能包括使用不同的传播媒
体和渠道,如文学、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数字媒体等。

2.文化传播(Cultural Communication):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
分,其传播也被看作是文化传播的一部分。

这包括传播特定社
群或群体的文化特色、价值观念等。

3.艺术推广(Art Promotion):通过广告、营销、社交媒体等手
段,推广艺术活动、展览、艺术家或特定艺术作品,以吸引更
多观众或受众参与。

4.媒体艺术(Media Art):利用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形式,
通过数字媒体、互动媒体等传达艺术信息。

5.公共艺术(Public Art):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在公共空间中展
示,通过公共场所进行艺术传播,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和欣赏艺
术。

6.教育艺术传播(Educational Art Communication):利用教育
渠道,如学校、培训机构等,传播艺术知识、艺术技能,促进
艺术教育的传播。

7.社交媒体艺术传播(Social Media Art Communication):通
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艺术信息,包括艺术家的作品、艺术活动的宣传等。

这些术语涉及到不同层面和方式的艺术传播,反映了艺术在社会中的多样性和广泛传播的渠道。

央美实验艺术专业课程设置

央美实验艺术专业课程设置

央美实验艺术专业课程设置
中央美院艺术实验专业主要不仅是培养有创意的艺术家以及文化
企业管理者,更要培养社会服务者,这种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横向
联系。

中央美院艺术实验专业的校本课程体系包括文化学,传播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社会管理学,设计学等课程。

文化学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欣赏社会、国家文化传统,艺术活动
和文化产物。

宣传艺术课程使学生学会把文化与艺术一起推广,融入
现有社会传统。

社会学课程要求学生研究社会变迁,掌握社会问题的
特性影响和处理方法。

心理学课程重在帮助学生理解行为主体的内在
机制,更好的引导艺术实践者的创作实践。

社会管理学课程让学生了
解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处理,学会文化创作业的经营管理。

设计学课程
主要让学生掌握现代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中央美院艺术实验专业延伸出实践性的创新课程,如艺术实践,
技术训练,表演训练,艺术管理,活动策划,两性议题,媒介与社会,实践导论,行政管理,媒体实验等。

这些学科之间并无牵绊,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不同领域,创造更好的实验艺术。

这些课程系统配合实际实践,让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融入创意,力
求达到专业的标准。

学校还在课程之外设置了专业中心,提供设计,
行政,后期处理,技术支持,文档支持,各级活动活动支持。

帮助学
生在自由探索之外,可以有一定的指导,和专业的服务。

以上就是中央美院艺术实验专业课程的设计。

这些课程系统让学
生从宏观的文化变迁的观点出发,加上从实践出发的宏观思维模式,
培养出一位有创新力的艺术家和文化经济人。

如何通过艺术形式传播传统文化

如何通过艺术形式传播传统文化

如何通过艺术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至关重要。

艺术作为一种强大的表达方式,能够以独特而生动的方式传递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那么,如何通过艺术形式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各种艺术门类都可以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

以绘画为例,传统的中国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画家可以通过笔墨描绘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比如,山水画常常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画展、出版画册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传统绘画作品,从而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音乐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如古筝、二胡、笛子等乐器演奏的曲目,往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像《广陵散》《二泉映月》等经典作品,不仅旋律优美,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会、音乐专辑的发行以及在影视作品中运用传统音乐等方式,让传统音乐走进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舞蹈同样能够展现传统文化的风采。

中国的古典舞、民间舞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例如,古典舞中的水袖舞、剑舞,民间舞中的傣族孔雀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它们的动作、姿态、服饰都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

通过舞蹈演出、舞蹈教学以及舞蹈比赛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传统舞蹈,进而传播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

戏剧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文学、表演等多种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戏曲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唱腔念白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戏曲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观众亲身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更是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代的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源远流长,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与贡献。

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剧院和文学等多个方面,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也通过丝绸之路等方渠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绘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方式而闻名于世。

中国绘画有着严谨的构图和简洁的笔触,讲究用形象来表达意境,追求精神内涵的表达而非物质形态的再现。

古代中国的山水画尤为著名,它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山川河流,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东亚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对日本和韩国等地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也在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音乐以其独特的曲调和乐器而闻名于世。

从古代的琴、瑟、筝等古代乐器,到现代的笛子、二胡等,中国音乐在传播中不仅影响了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也对西方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民歌和宫廷音乐被西方乐谱家用来创作新的音乐作品,丰富了西方音乐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舞蹈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世界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舞步而闻名,不仅表达了音乐的旋律,更是表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故事。

中华舞蹈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的兴趣,很多外国人前来中国学习和研究舞蹈艺术。

同时,中国古代舞蹈也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传播到一些西方国家,对当地的舞蹈和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剧院作为艺术表演的重要场所,也扮演着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角色。

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与流传与中国古代宫廷文化和民间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著名的京剧、豫剧和黄梅戏等戏曲类型,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唱腔的演绎,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故事传递给观众。

这些剧目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与演出,给世界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听享受,并对当地的戏剧和表演艺术产生了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文化传播学教学大纲

文化传播学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传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50303027)一、课程说明文化传播学的总学时36,开课学期为1,周学时2,学分为2。

(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文化学和传播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文化传播活动,使学生通过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和规律,了解和研究文还传播的重大现实课题,对文化传播的趋势和人类文化前景有一深刻、清醒的认识,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作出应有贡献。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吴格言《文化传播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版2.参考书目邵培仁《传播学》,高教出版社2004年版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文化传播的主体和内容,文化传播的功能,大众传播教学难点:文化传播的原理,文化传播的模式(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材为主,采取“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学习基本原理与掌握实践知识相结合;课堂专业教学与开展专题讲座相结合;教师讲授指导与教学双边互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侧重于重点、难点的讲授,简易章节让学生自学。

重要内容可用作业方式完成。

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编一些与教学配合的录像片。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每学期宜选择较合适的问题,组织学生有准备地进行一、二次课堂讨论。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分考试与考查两种,具体按教学计划执行。

考试学期,按本课程的考核大纲执行,考试采用闭卷方法,用百分制计分,试题以试卷库或试题库为准。

考查采用5级计分,方式多样,如以课程论文等作业为主则适当增加平时作业量或作业难度。

平时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课堂作业:重点抽查学生通过学习对本课程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课外作业:全面检查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现象。

传播学在艺术传播中的价值体现是什么

传播学在艺术传播中的价值体现是什么

传播学在艺术传播中的价值体现是什么在当今社会,艺术的传播变得日益重要,而传播学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传播学在艺术传播中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传播学为艺术传播提供了广泛的渠道和平台。

过去,艺术作品的传播往往受到地域、时间和媒介的限制。

例如,一幅精美的画作可能只能在某个特定的美术馆展出,只有当地的观众才有机会欣赏到。

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兴起,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瞬间传遍全球。

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还是戏剧,都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艺术,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

传播学有助于塑造艺术作品的形象和价值。

在艺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和宣传。

他们运用传播学的原理,选择合适的语言、图像和故事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比如,对于一件抽象的艺术作品,传播者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观众理解其背后的创作理念和情感表达,从而提升作品在观众心目中的价值。

同时,良好的传播策略还能够引发公众的讨论和关注,形成艺术作品的口碑效应,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传播学能够促进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各具特色。

通过传播学的作用,这些多样的艺术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和交流。

观众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也能够从其他文化的艺术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这种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也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在国际上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促使中国艺术家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和其他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创作。

传播学在培养观众对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有效的传播,能够让更多原本对艺术不太了解或不太感兴趣的人走进艺术的世界。

传播者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讲座、制作艺术教育节目、开展艺术体验活动等方式,向观众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3.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4.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6.“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7.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8.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9.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0.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1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1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媒介: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13.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14.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15.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

二、名词解释1、信息: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2、受众: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

3、媒介: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4、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这个概念是卢因首先提出来的。

5、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之后提出,认为媒介信息通过“舆论领袖”的过滤和加工后达到与舆论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即形成“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众”的传播过程,这就是“两级传播”,两级传播是一种有限效果论。

6、议程设置论:由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及议论的先后顺序。

7、“沉默的螺旋”:德国学者诺·纽曼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优势,对受众造成压力;同时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日益缺乏,最终使他们放弃表达自己原有的想法和态度,造成沉默的螺旋。

8、枪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

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

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

40年代以后,枪弹论逐渐被抛弃,“被代之以更多地考虑到传播的人类特性而更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三、简答1、举例分析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1)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如政府对新闻把关的影响,一个例子是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美国对新闻采访的约束,另一个例子是我国两会报道;法律也有影响,如美国的《诽谤法》。

(2)经济因素如美国的新闻报道总是不会触动自己广告客户的利益(3)社会、文化因素如《流星花园》的禁播(4)信息自身的因素如信息自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5)组织自身的因素如媒体组织的所有权、价值观、定位对把关的影响,可以比较一下《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与《北京晚报》的区别。

(6)受众因素如受众的喜好、接受过程也会对把关产生影响。

(7)技术因素如各种媒介技术手段的影响;各类媒体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影响;一个市级电视台是否可以进行卫星连线报道等。

(8)传播者个人因素每一位著名的大众传播者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把关水平和风格。

2、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1)传播者职业化、组织化(2)讯息复制化,其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3)媒介机械化、电子化、网络化(4)受众大众化,即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分布广泛、相对隐匿(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3、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功能?(1)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包括: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当然,在不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下,正面功能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2)除此之外,大众传播的一个负面功能就是麻醉人的精神,取消人的行动力。

(3)另外,大众传播成为一个产业,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功能。

4、线性传播模式有何缺陷?(1)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直线的、单向的过程。

(2)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5、线性、控制论、系统论传播模式有何不同?(1)线性传播模式主要是以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

线性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止于另一点的直线,是单向的过程。

将传播环境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

(2)控制论传播模式以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为代表。

它引入了“反馈”概念和机制,传播过程成为双向交流的回路,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3)线性传播过程揭示了传播的最表象的静态的元素,控制论传播过程指出了传播过程的双向流动特征,但他们都是在传播系统内部的探索研究,揭示的都是其中的微观环节要素。

系统传播论认识到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众传播系统和其他社会子系统一样,都是他组织和自组织的统一。

它是开放的,非线性的,不稳定的非均衡的,有序,有规律的,而且是复杂循环的系统。

四、论述1、列举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并论述各种理论的特征。

1975年, 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把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归纳为:1.个体差异论⑴以“刺激—反应”理论为基础,霍夫兰1946年首先提出,德弗勒修正后形成。

⑵德弗勒认为,相同的大众传播内容在传授者之间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是由于受众的个人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范畴的不同而形成的,其中受众间的个人差异最重要。

⑶个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兴趣、态度信仰、价值观等的不同,因此,受众在接收信息时所注意和理解的东西就不一样,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⑷个人差异论最大的发现在于“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理解”,因此传播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传受者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传受者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

2.社会分化论(社会类型论或社会范畴论)⑴该理论是在个人差异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个人差异论的扩展和修正。

其差异在于,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强调人的社会群体性上的差异。

⑵个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主要受基本群体和参照群体的影响,而基本群体个参照群体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故个人受到群体的影响,就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影响。

只不过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是通过群体这个中介来实现的。

3.社会关系论⑴强调群体活动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即群体关系在受众接受信息时产生的重要影响。

⑵该理论认为,手中所属团体的压力和合力,对于受众接受信息时的态度及行为产生的影响很大,而媒介通常难以改变人们固有的信念和态度。

⑶受众作为个体,均有不同的生活圈,并受到其制约和影响。

受众接收到的大多信息是经过圈子解释、过滤过的,故人们倾向于接受与其所居住团体意志相符的信息。

该团体的观点、信念受到媒体抨击时,其成员就会起来排斥这一传媒,加深原有的观念。

传播者应认识到,真正的有效传播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

4.文化规范论⑴它认为传播内容可以促使对象发生改变,如果大众传播经常报道或者强调某事某物,就会造成某事某物是社会文化规范的印象,从而促使受众去模仿,结果就形成了一些间接的影响。

⑵受众可以从大众传媒中获得新的见解,也可以加强其原有的价值观念,或改变其原有的看法或态度,甚至可能发生观念上的变化。

传播媒介为社会树立了文化规范,人们看待事物会受到这种新文化规范的影响。

⑶该理论肯定了大众传播对受众所造成的影响,并认为,如果这种影响增强,会造成社会的“一体化”,并为未来社会制造新文化。

5.社会参与论⑴由美国学者巴伦在1967年的《对报纸的参与权利》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

源于美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的一种理论。

⑵巴伦指出:为了维护传播媒介受众的表现自由,保障他们参与和使用信息传播媒介的权利,宪法第一修正案必须承认公民对传播媒介的参与权。

⑶受众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大众传播的参与者,因此,传播媒介和传播者要尊重受众,尽可能的考虑和照顾他们积极参与的愿望、要求和权利。

2、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1)枪弹论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

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

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代表性研究: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等。

(2)有限效果论该理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

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

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理论:态度劝服理论、两级传播论等。

(3)适度效果论适度效果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代表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知识沟假说等。

(4)强大效果论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兴起的强大效果理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

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代表性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等。

3、施拉姆认为,认识和分析媒介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1)他们所刺激的感官,即媒介符号的通道是视觉、听觉、还是其他。

但是一个人绝不可能通过两种感觉器官的传播获得双倍于只通过一种感官传播的力量。

(2)反馈的机会。

不同媒介的反馈速度及数量不尽相同。

面对面的双向交流较大众传播而言,反馈的机会更多。

(3)速度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