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3分【适用专业】戏剧影视文学【学时数】54学时【编写日期】2012年01月26日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了解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世界传播研究的发展潮流和中国传播研究的现状;2.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3.透过传播表象,掌握传播原理及规律,并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传播学概论学时:3主要内容: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传播形式、传播现象有哪些?能不能不传播?一、什么是传播?二、传播学的定义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四、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五、传播学的学科特点六、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教学要求:1. 了解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现代社会的传播发展状况,理解传播和传播学的定义,明确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2.弄清楚传播、传播学等概念,了解传播学的研究体系及学科特点,从而明确学习传播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传播的定义、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学习传播学的意义(二)第一章传播学历史回顾与展望学时6主要内容:一、传播学诞生背景与孕育二、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三、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教学要求:1. 了解传播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2.通过对传播学奠基人的介绍,揭示传播学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1.传播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2.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概况3.传播学的创立者施拉姆(三)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学时:3 主要内容:一、人类传播的演进与发展二、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教学要求:1.熟悉人类传播活动演变的历史过程;2. 了解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3.认识人类大众传播活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重点、难点:1.人类传播活动历史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2.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的关系。
(四)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合与意义学时:3 主要内容:一、人类传播中的符号二、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三、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四、象征性社会互动教学要求:1.掌握符号的定义和功能、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2.弄清象征行为和象征互动理论及其现实表征;3. 一般掌握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概念及其特征。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授课教师:XXX 课程时长:32课时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掌握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在传播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传播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1、传播学基本概念2、传播模式与传播过程3、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4、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5、传播伦理与传播法规6、传播学应用实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对传播学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传播学应用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4、课堂实践: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实际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程评估1、课堂参与度:占总评分的30%。
2、小组讨论表现:占总评分的20%。
3、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50%。
六、教学大纲具体安排第1周:传播学基本概念第2周:传播模式与传播过程第3周: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第4周: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5周:传播伦理与传播法规第6周:传播学应用实例分析第7周:课堂实践:传播学的实际操作技巧第8周:期末考试七、参考书目1、《传播学概论》(作者:XXX)2、《传播学原理》(作者:XXX)3、《传播学概论》(作者:XXX)4、《传播学简明教程》(作者:XXX)5、《传播学研究方法》(作者:XXX)八、课程特色1、紧密结合实际:本课程注重联系现实,引入最新的传播学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传播学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2、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堂实践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通过课堂实践和小组讨论等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过程和现象的学科,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不同传播媒介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1. 传播学的定义和特点2. 传播学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3. 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学派4.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与关键理论5. 传播学的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二、传播过程和模型1. 传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传播模型的类型和作用3. 传播中的关键角色和互动关系4. 传播效果评估及其方法5.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和模型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2. 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异同3. 媒介效果研究与应用4. 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5. 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四、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媒体职业道德与责任3. 知识产权与传播的关系4. 媒体法律制度与规范5. 传播伦理与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五、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 调查方法与内容分析3. 实验研究与观察法4. 传播管理与实务5. 传播教育与传媒职业训练总结: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通过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媒介、伦理、法律和研究方法的全面介绍,使学生对传播学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打下基础。
同时,传播学的学习也涉及到实践和应用,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进入传媒行业或相关领域做好准备。
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艺术传播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应当包含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内容。
一、导论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的导论部分应当介绍艺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对艺术传播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动力。
二、理论框架艺术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理论框架。
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应当包括艺术传播的理论基础,如媒介理论、符号学、社会学等。
这些理论将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传播的本质和机制,并为他们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三、艺术市场与观众研究艺术传播的目的是将艺术作品传达给观众,因此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应当涵盖艺术市场和观众研究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市场调研方法以及市场营销策略。
观众研究则涉及对观众群体的特征、需求和反应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观众的心理和行为。
四、媒体与艺术传播媒体在艺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应当包括媒体与艺术传播的关系、媒体对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媒体对艺术评价和影响的研究。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媒体进行艺术传播和推广。
五、艺术传播的社会影响艺术传播不仅仅是传递艺术作品,还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应当包括艺术传播的社会效应、艺术对社会的塑造和变革以及艺术传播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等内容。
学生需要思考艺术如何与社会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艺术传播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
六、实践教学研究生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不仅应当注重理论学习,还应包括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的艺术传播项目,如策划展览、组织演出、撰写艺术评论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和意识的传播现象。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传播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正文:一、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1. 传播学的起源和背景2. 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3. 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4. 传播学在社会文化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5. 当前传播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二、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与理论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媒介、受众2. 传播效果理论:以言说人理论、两步流理论为例3. 传播行为理论:犯罪媒体效应理论、媒介多元化理论4. 传播伦理与道德:公共关系伦理、媒体伦理5. 传播策略与战略:宣传理论、公关理论三、媒介与传播内容1. 媒介与传播技术: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网络新媒体2. 媒介产业与政策:传媒经济、传媒监管3. 媒介素养与传播职业:媒介写作、摄影摄像技巧、编辑设计基础4. 传媒创新与传播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传播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1. 传播研究方法概述: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2. 媒介内容分析方法:纵向研究与横向比较、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3. 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实验设计、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4. 传播策略与传播评价:媒介计划、广告效果测评5. 传播实践:公关策划与执行、媒体管理与运营五、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发展1. 传播学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学挑战与机遇3. 传播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4. 传播学与跨文化交流5. 传播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教学大纲对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理论、媒介与传播内容、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以及传播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在传播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传播学教学的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播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大纲以五个主要部分为基础,涵盖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知识。
每个主要部分又以五至九个小点展开,详细讨论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
正文:一、传播理论:1. 信息传播模型:介绍传统线性模型、交际模型和媒体效果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2. 传播的效果:探讨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和行为改变。
3. 社会认知理论:分析观众对媒体信息的理解和解读方式。
4.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文化研究理论:理解媒体对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1. 新闻报道原则:传达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2. 媒体伦理:探讨新闻报道和媒体操纵行为中的道德问题。
3. 媒体政治经济学:分析媒体所有权和政治经济背景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4. 社会舆论:评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塑造和引导作用。
5. 社交媒体:研究社交媒体在舆论传播和个人互动中的重要性。
三、广告与公关:1. 广告传播理论:介绍广告的构建、营销和影响因素。
2. 广告策略和创意:探讨广告设计和创意表现的重要性。
3. 公关原理和实践:解析公关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估过程。
4. 品牌管理:研究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的策略和方法。
5. 数字营销:讨论数字媒体在广告和公关中的应用和效果。
四、传播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介绍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技术。
2. 实验研究:探讨实验设计、因果推断和实施过程。
3. 访谈和观察:分析访谈和观察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内容分析:研究文本和图像在传播中的语境和意义。
5. 数量和质性研究:比较数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五、国际传播研究:1. 全球传播流动:探讨跨国媒体和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跨文化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接收和解读差异。
3. 发展传媒:研究发展中国家媒体的现状和挑战。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95702课程名称:传播学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教学班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传播学》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主要作用是向学生传授传播学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以及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相关应用,使其今后更好的从事相关方面工作。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的功能、传播学的发展等理论知识,以及介绍传播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如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成果,使学生具备运用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解释现象、分析与研究问题的基本能力。
Communication is a course for the MICE economy and management major. It aims to teach student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and to help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related applic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prepare them better for the related work in their future career.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concepts of communication, the function and aims of commun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of communication, some inportant research areas of communication such as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group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communication and mass communic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传播中真实性的重要性和媒体使用过程中信息筛选的必要性,使学生具备更佳的媒介素养,能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并在未来形成诚信服务、德才兼修的职业素养。
《新媒体艺术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艺术传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230603课程名称:新媒体艺术传播英文名称:New Media Art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数字媒体艺术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多媒体授课、影片观摩分析及应用实践,梳理新媒体艺术发展概况,分析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形式,建立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视觉思维转变能力。
根据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脉络,从实验电影、行为表演、录像及录像装置、数字艺术到当下的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讨论艺术与科技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观念上打破传统艺术的思维桎梏。
通过影片分析,给予理论掌握和应用实践以直观的指导,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艺术语言。
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结合跨学科跨领域,从当下技术中挖掘出创意,大胆地进行实验性创作,在艺术形式上实现创新,在观念上能反应学生对历史、时代和自身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This course hackl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rt by multimedia teaching、film analy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analyze various forms of new media art and construct students’basic concepts, which will transform students’ visual thinking.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venation of new media art, this course helps students to break traditional thoughts by discus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rt, from experimental film、behavioral performance、video art、digital art、virtual reality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rough film analysis, this course will give students intuitive guidance in theory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helps them search for their own artistic language. O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students will learn to practice and explore boldly, do innovative attempts on transsubject and transfield, and think about the society as well as history, which w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of training stued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史,从而建立对新媒体艺术的基本观念,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转变学生的艺术思维,开发其思考和实践能力,从理论基础到艺术创作,层层递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传播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65403课程名称:传播学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传播学原理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课程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展示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从个案分析、运用实践中使学生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当代媒介环境和媒介信息的基本状貌,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媒介社会现实问题,能够为信息媒体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英文简介: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is a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or Radio and TV Director. The course presents a panorama of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its origin, 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t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viewpoints from the aspects of sender, receiver, message, symbol, media, communication skill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impact and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cases analysis and actual practice, it helps students perceive th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ir daily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On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cognize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media environment and media information,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media society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so that they will be well prepared for their future work andresearch.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必修学科基础课,将为学生起到知识向导、学科理论铺垫以及开拓视野的作用。
《传播学理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Studies 课程编号:050320154课程学时:48学时课程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单位:人文与艺术学院开课学期:一年级下学期先修课程:新闻学理论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1:介绍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流派和研究方法目标2:系统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经典理论、研究前沿知识目标3:培养学生运用传播学知识、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目标4:为后续课程学习和继续深造提供理论知识和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注:“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毕业要求”的相关内容;请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三、课程要求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等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2.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上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分组讨论、课后巩固运用为辅的教学方式。
3.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的基础理论内容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与传播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传播学研究前沿,掌握研究和分析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传播学知识、理论和方法解释和分析人类传播活动的初步研究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4.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运用传播学知识和理论,就生活中的某一热点事件进行分析。
四、教学内容第1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4学时)知识要点:1.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2. 传播与信息3.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重点:掌握信息、传播、社会信息、传播学等名词概念,以及社会传播的特点难点: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第2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2学时)知识要点:1.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2.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3.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重点:掌握人类信息传播的历程、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难点:信息社会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初步步骤第3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2学时)知识要点:1.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2.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3. 象征性的社会互动重点:掌握符号的定义、功能、分类;意义定义及其分类,掌握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概念及其特征符号意义的分类难点:象征行为和象征性社会互动第4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4学时)知识要点:1. 传播的基本过程2.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重点:掌握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特点,“5W”模式、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难点: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5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2学时)知识要点:1. 人内传播2. 人际传播重点:掌握人内传播的理论运用,人际传播的动机、特点、社会功能难点:人内传播的理论运用,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之间的关系第6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4学时)知识要点:1. 群体传播2. 组织传播重点:掌握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传播等概念;组织传播的概念、形式及特征难点:群体传播的机制第7章大众传播(4学时)知识要点:1.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2.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3.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重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功能、社会影响难点:大众传播诞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不同观点第8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4学时)知识要点:1.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2.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重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者的概念及其特点,大众传媒的三个目标,媒介控制的主要类型和主要方面,报刊的四种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我国的媒介规范理论难点: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第9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2学时)知识要点:1.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2.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重点:掌握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把关人理论及新闻媒介把关过程的实质,麦克卢汉的媒介观难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要点第10章大众传播的受众(4学时)知识要点:1.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2.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3.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重点:掌握大众、受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权利,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的基本类型难点:使用与满足理论第11章传播效果研究(4学时)知识要点:1.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2.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3.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重点: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传播流研究,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难点: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第12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8学时)知识要点:1.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2.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3.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4.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 ——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5.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6. “第三人效果” ——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重点:掌握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新闻框架、知沟理论概念、内容、评价及其在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中的变化难点:沉默的螺旋第13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2学时)知识要点:1.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2.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3.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重点:掌握国际传播的概念,全球传播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信息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态及其性质,“世界信息新秩序”论争,冷战后霸权主义的主要策略、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14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2学时)知识要点:1.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重点:掌握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奠基者的思想及其对传播学的贡献,创立者施拉姆的各种活动,传播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原理》实训大纲一、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传播学原理》是一门简明系统地介绍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的课程,它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含义、传播的结构与模式、传播的功能、媒介、受众、研究方法等范畴。
本课力求通过深入浅出、紧密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传播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传播原理指导传播、特别是广告传播的实践。
使学生从宏观的传播理论、到微观的传播规律都有一个具体的把握,使学生参与传播活动的能力有所提高。
2、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传播学原理》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对于传播规律有进一步的掌握,能够运用传播的原理指导传播的实践,尤其是要注意把传播与广告作一有效的结合,使传播的规律传播的原理成为学生学习广告专业的有效指导。
学生在完成本课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正确认识传播学的原理在指导社会实践中的作用;(2) 掌握并学会运用结构与模式的原理分析理解传播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3) 善于分析和掌握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反映和作用;(4) 了解媒介的工作规律和其内部外部的结构与关系;(5) 提高对于传播现象的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果;3、应注意的问题《传播学原理》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应注重传播理论与传播实践的结合,尤其是要在实训环节增强其实践性。
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应注意如下问题:(1) 依照大纲组织教学,在实训中突出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特点。
(2) 结合传播规律,注重掌握传播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
(3) 注意教学相长,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的积极作用。
(4) 突出本课程的实用理论的特点,把来自于实践的传播的原理再有效地运用于指导传播实践的过程当中来。
(5) 各章节的内容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在各个章节的教学实践中,都应注意基本原理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使各章节的实训环节一直在基本原理的统领之中。
二、学时分配表:章节(要素)名称总学时要素学时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81、传播的含义 22、传播的类型 23、传播学的诞生 24、学习传播学的意义2第二章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41、传播的结构 22、传播的模式 2第三章传播的功能41、类型和层次 22、正功能和负功能2第四章传播学研究的方法81、实地调查法22、内容分析法 23、控制实验法 24、个案研究法 2第五章信息与符号81、信息22、符号 23、语言传播 24、非语言传播 2第六章传播技术的进展81、从亲身传播到大众传播22、从活字媒介到声像媒介23、新媒介的崛起 24、麦克鲁汉的理论2第七张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81、概说22、媒介内部关系 23、媒介外部关系 4第八章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81、“把关人”理论 22、从古典自由论到社会责任论23、社会控制的其他理论24、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体制2第九章受众研究41、受众的传播行为12、受众的类型和特征13、受众研究理论及其流变2第十章信息流程研究41、流程研究的意义22、流程研究的阶段和成果2第十一章大众传播的效果41、社会背景和发展阶段22、效果研究的理论体系和经典成果13、多元化的媒介效果研究1合计68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传播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了解传播学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认清学习《传播学》的意义,并对本学科构成有一个大致的掌握。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等。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传播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传播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传播理论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如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受众研究等。
熟悉各种传播类型和传播媒介的特点和功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传播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传播伦理意识。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跨文化传播素养。
三、课程内容1、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传播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传播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趋势2、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传播的定义和内涵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等传播类型的特点和规律3、传播模式与过程经典传播模式,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等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的双向互动性和反馈机制4、传播者与受众传播者的角色和职责受众的类型、特点和心理受众研究的方法和理论5、传播内容与信息信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传播内容的制作和选择信息的编码与解码6、传播媒介传统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特点和发展新媒介,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的特点和影响媒介融合的趋势和挑战7、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的概念和类型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经典理论,如魔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等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效果的变化8、传播伦理与法规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传播中的侵权行为和法律责任网络传播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9、跨文化传播文化的定义和要素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和策略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传播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规律和原理。
本文将通过梳理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大纲,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这个教学大纲,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的传播学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文内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1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1.2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和任务1.3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4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传播学的理论体系2.1传播学的理论构建和发展过程2.2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范式2.3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假设2.4传播效果理论及其实证研究2.5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三、传播媒介与技术3.1传播媒介的分类与特点3.2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3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3.4传播媒介的道德与伦理问题3.5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研究四、传播过程和传播行为4.1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源、信息受众和信息载体4.2传播行为的基本要素和模式4.3传播效果的评估与影响因素4.4传播环境与社会影响力4.5传播反馈与传播管理五、传播学的应用领域5.1广告传播与公共关系5.2媒介环境与民众心理5.3社会问题的传播与解决5.4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5.5传播政策与传播战略总结:通过对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且实用的学科。
通过深入学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传播媒介与技术、传播过程和传播行为、以及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传媒环境,提升传播能力和素养,为未来的传播研究和传媒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
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较全面地掌握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大众传播”理论及应用方法(新闻传播、广告传播、艺术传播),为学生今后从事文化管理工作、媒介传播工作和专业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①理论互动教学法——除史论之外的所有传播学概念及理论框架,都将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由学生自己推导并构建。
②课堂研讨法——课堂辩论是传播学知识的直接应用,通过命题辩论,活化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提炼问题、收集资料、说服劝导、分析反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对各种社会角色的体验与理解力。
③社会活动参与法——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搜集各种媒体资料(媒体政策、频道结构、节目形态、收听收视率、栏目版面广告量及其收费标准等),不定期参加有关媒体的大型活动,锻炼公关能力,体现传播效应。
教学设备:收录机、电视机、V C D 播放机、大1 / 2 录像放像机、投影仪。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第四学年(七学期)36学时学分:2学分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导论:艺术与传播教学内容:一、什么是传播二、艺术与传播的关系三、学习艺术传播学的意义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要求:掌握“传播”与“艺术传播”的基本概念;明确学习艺术传播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艺术与传播的关系;艺术传播学。
第一章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内容:一,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二,早期的传播研究三,传播学的确立四,传播学的发展五,课堂讨论:谈古论今话“传播”教学时间:3学时教学要求:掌握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了解早期的传播研究;把握传播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会如何寻找提炼研究课题。
教学重点:传播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变革教学内容:一、语言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四、电讯传播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要求:掌握人类传播历史变革中的几种主要传播形式。
教学重点:传播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当代传媒新技术教学内容:一、数字图像压缩技术二、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三、视频节目制作技术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要求:掌握当代传媒新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向。
音乐传播教学大纲模板
一、教学大纲名称音乐传播教学大纲二、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音乐传播2. 课程代码:XXXXXX3. 学分:XX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选修课5. 适用专业:音乐学、音乐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等三、课程性质音乐传播教学大纲旨在使学生掌握音乐传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音乐传播实践能力,培养具备音乐传播素养的专业人才。
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音乐传播的基本理论、历史和发展趋势;(2)了解音乐产业、音乐市场、音乐版权等相关知识;(3)熟悉音乐传播调查方法、音乐营销策略等;(4)掌握音乐传播媒介特点及传播规律。
2. 能力目标:(1)具备音乐传播策划、实施、评估的能力;(2)能够运用音乐传播手段,有效推广音乐作品;(3)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能力;(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素质目标:(1)树立正确的音乐传播观念,弘扬民族音乐文化;(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4)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内容1. 音乐传播概述(1)音乐传播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2)音乐传播的意义与价值;(3)音乐传播的媒介与渠道。
2. 音乐传播理论(1)音乐传播的基本理论;(2)音乐传播的社会学、心理学分析;(3)音乐传播的市场营销策略。
3. 音乐传播实践(1)音乐传播调查方法;(2)音乐传播策划与实施;(3)音乐传播评估与反馈。
4. 音乐传播案例研究(1)国内外音乐传播成功案例;(2)音乐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音乐传播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巧;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传播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八、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讨论等;2. 期末考试:笔试(闭卷);3. 实践报告:音乐传播策划与实施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传播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较全面地掌握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大众传播”理论及应用方法(新闻传播、广告传播、艺术传播),为学生今后从事文化管理工作、媒介传播工作和专业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①理论互动教学法——除史论之外的所有传播学概念及理论框架,都将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由学生自己推导并构建。
②课堂研讨法——课堂辩论是传播学知识的直接应用,通过命题辩论,活化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提炼问题、收集资料、说服劝导、分析反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对各种社会角色的体验与理解力。
③社会活动参与法——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搜集各种媒体资料(媒体政策、频道结构、节目形态、收听收视率、栏目版面广告量及其收费标准等),不定期参加有关媒体的大型活动,锻炼公关能力,体现传播效应。
教学设备:收录机、电视机、V C D 播放机、大1 / 2 录像放像机、投影仪。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
第四学年(七学期)36学时学分:2学分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导论:艺术与传播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传播
二、艺术与传播的关系
三、学习艺术传播学的意义
教学时间:1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传播”与“艺术传播”的基本概念;明确学习艺术传播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艺术与传播的关系;艺术传播学。
第一章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内容:
一,传播学的学科定位
二,早期的传播研究
三,传播学的确立
四,传播学的发展
五,课堂讨论:谈古论今话“传播”
教学时间: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了解早期的传播研究;把握传播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会如何寻找提炼研究课题。
教学重点:传播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变革
教学内容:
一、语言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四、电讯传播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人类传播历史变革中的几种主要传播形式。
教学重点:传播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当代传媒新技术
教学内容:
一、数字图像压缩技术
二、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
三、视频节目制作技术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当代传媒新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向。
教学重点:了解主要传媒技术的基本情况。
第四章、传播者研究
教学内容:
一、传播者及其权利与责任
二、传播者的传播至效因素
三、媒介组织(守门人理论)
四、传播制度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和把握关于传播者的主要理论观点。
教学重点:守门人理论;传播制度。
第五章、传播内容研究(信息与符号)
教学内容:
一、信息的概念
二、信息的传播学理念
三、符号与传播
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信息的概念以及符号的相关理论。
教学重点:信息;符号;信息与符号的传播类型。
第六章、传播媒介研究
教学内容:
一、媒介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媒介理论及代表人物
三、梅罗维茨—媒介情景论
四、布热津斯基—媒介失控论
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主要媒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教学重点:英尼斯、麦克卢汉、梅罗维茨、布热津斯基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
第七章、传播效果研究
教学内容:
一、大众传播的强效果理论
二、大众传播的弱效果理论
三、大众传播的反效果理论
四、大众传播的负效果理论
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大众传播的各种效果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强效果、弱效果、反效果、负效果。
第八章、受众研究
教学内容:
一,受众论
二,受众权利论
三,受众研究
四,受众选择论
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受众”的界定和特点以及受众的权利等。
教学重点:受众研究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五、考试与考查
理论题答卷分四个单元进行,每单元100分(实际等于10分,共40分);期末以“学期论文”形式考试(2000字左右),满分60分。
全部考试合计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