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数字政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数字政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作者:宋词来源:《理财·经济版》2024年第01期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执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制度,在政府管理方面,要建立数字政府,建设全国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融合”的具体行动。
这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指明了方向。
一、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现状(一)数字政府建设进入新阶段经过数十年来对电子政务进行的追踪研究和绩效评价,在经过了初期建设、探索和巩固的过程后,我国数字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各个地方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的数字政府建设的机制也逐步形成了体系,许多地方对数字政府的建设方式进行了改革,当前,数字政府的建设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数字政府成为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已经成为电子政务评估的一个新指标,它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了革新,提高了行政管理与服务的效率,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改善了营商环境。
数字政府是政府通过信息化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管理与服务的一体化、便利化、智能化,是实现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
二、数字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现状(一)数字政府绩效评估发展脉络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数字政府,然而,相比之下,关于数字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却较晚。
到20世纪末,国家才开始实施政府联网项目。
自2005年以来,围绕电子政府绩效评价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从2014年开始,伴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新媒体、数字政府等细分研究结果。
(二)数字政府绩效评估架构1.数字政府的领域划分数字政府是一项涉及面极广、规模空前的重大项目,既涉及信息技术层面,又涉及政府能力建设,所以要对其进行评价,必须对其具体内容与范围进行界定。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广泛运用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成果深刻改变着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趋向和表现形式,给人类生存的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滞涨”现象,给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电子政务应运而生,旨在将新科技革命进程中形成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政府管理领域,以期成为解决政府管理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进一步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助推力。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斥资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作为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却没有及时跟上,存在一系列需要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相关主体在深刻分析和认识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所处的复杂环境,把握服务型政府建设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进工作,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起源、国内外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这一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以及我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相关基本理论,以理解和掌握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深刻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所处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科因素、民主因素和实践因素三方面的支撑因素和经济环境、行政环境和人文环境三方面的制约因素两个部分;第四部分在指出服务型政府理念对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健康发展。
电子政务相关问题研究--政府绩效评估
研究的问题
核心问题: 在一个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国 家中, 家中,政府绩效评估扮演着什么角 色?
子问题: • 为什么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如此受到如 此重视? • 不同的行为主体赋予政府绩效评估的目 标是什么? • 政府绩效评估能够发挥我们赋予它的作 用吗?
延伸问题: 政府绩效评估改变了外部公众与政府之 间的关系了吗? 间的关系了吗? 政府绩效评估改变了各级政府部门及其 工作人员的行为了吗? 工作人员的行为了吗?
政府绩效评估的后果 首先,在政府内部主体关系方面, 首先,在政府内部主体关系方面,绩效 目标是通过由上至下的科层制确定的, 目标是通过由上至下的科层制确定的,而 非通过基于内部市场机制的谈判达成, 非通过基于内部市场机制的谈判达成,因 此,政府绩效评估并没有改变内部行为主 体的上下级关系。不过, 体的上下级关系。不过,绩效评估却通过 更为公开、 更为公开、科学的形式强化了上级对下级 的绩效压力, 的绩效压力,并借助由公民和学者参与的 较为科学、民主的形式, 较为科学、民主的形式,进一步合理化和 权威化了上级对下级的绩效命令。 权威化了上级对下级的绩效命令。
因此, 因此,地方政府的目标很大程度上转化 为主要领导的个人目标。 为主要领导的个人目标。对于当前各级地 方政府领导而言, 方政府领导而言,推进工作的主要方式之 一即是根据自身的政绩期望设定和分解政 绩目标, 绩目标,为所属部门制定政绩目标和考核 办法,为下属部门领导提供激励和约束, 办法,为下属部门领导提供激励和约束, 通过绩效评估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通过绩效评估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确保 本级政府政绩目标的实现。 本级政府政绩目标的实现。 学者的目标是将所学用于指导实践 公众的目标是争取参与评估过程、 公众的目标是争取参与评估过程、获取评 估信息, 估信息,使政府行为产生有利于自己的改 时间,我国骤然掀起了 政府绩效评估的热潮,数以百计的论文、 各级各类研究课题、相关课程与研究方 向的开设、研究机构的设立和研究报告 的公开发布,使得政府绩效评估成为 “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显眼的部分”、甚 至成为“行动中的公共行政学”。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
输入 标题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包括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 。
评估目的
评估结果
针对评估结果,提出加强服务培训、提高服务态度等 方面的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反馈等方法,发现该部门电子政 务服务在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得到用户认可, 但在服务态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服务的重要组成 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客观评价政 府机构在电子政务领域的表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指标体系的意义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通过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发现政府机 构在电子政务领域的不足之处,有针 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
加强电子政务评估的宣传和培 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能
力。
05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案 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电子政务建设评估
评估目的
对某市电子政务建设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建设 水平、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评估结果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发 现该市电子政务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在线服务 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信息资源共享 和公众参与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概述 •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实施方
案 •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案
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旨在评估政府机构在电子政务领域的 表现,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政务的实施也日益受到重视。
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重视和研究。
作为国家的一级行政区划,浙江省实施电子政务,其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也从重要意义上受到关注。
首先,要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定义出一套指标体系,这是有必要的。
这些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网络可用性、访问控制、安全日志分析、认证授权、安全策划、安全审计和应急响应等方面,这些方面都将直接影响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系统的安全性。
其次,要利用相关现有资源进行安全评估。
随着电子政务发展,浙江省已经有了大量电子政务体系资源,如电子政务网站、移动应用、电子社会保障卡系统、公共财政支付系统等。
这些资源在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实施中,都将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的。
再次,要进行实施控制。
实施电子政务外网系统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必须不断进行控制,这样才能确保该体系的安全性。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建立多重安全控制机制,使用多样的安全技术,并实施安全运维和稽查。
最后,要建立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报告。
通过对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运行状况的检测,可以对网络安全状况、发现的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改善措施等做出详细的记录,以便更加系统地评估网络安全环境,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讨论。
为保障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性,有必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按照有效的控制管理要求,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以实施该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有效地实施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其中包括: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明确安全技术的应用范围,严格审核系统安全对象的安全性,提高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检查的全过程可追溯性,进一步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系统的安全运维,构建一套科学的安全技术监控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积极参与安全标准制定和审计工作等。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分依据:
填报+核查
评分方法:
定性。每项1分。得分累加。
1.要求举例具体说明,未举例不得分。凡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发现未按照有关制度执行,本项不得分.
2。需要提供相关制度名称。
组织保障
3
1.是否建立了本级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备案。
评分依据:
数据填报+抽查
评分方法:
(1)5分;
(2)5分,每实现一项得1分。得分累加。
举例说明
互联网+政务服务
10
1。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2.基于互联网的便民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教育、交通、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应用情况。
评分依据:
数据填报+抽查
评分方法:
(1)5分;(2)5分,每实现一项得1分。得分累加.
3。民生服务大数据应用:在城乡建设、人居环境、健康医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质量安全、文化教育、交通旅游、消费维权、城乡服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情况。
评分依据:
数据填报+抽查
评分方法:
每实现一项得1分。
得分累加.
举例说明
管理与保障(18)
制度保障
2
1。对兵团电子政务相关法规、规章、政策等的执行情况(以本年度发布的为主)。
统一网络平台接入率
9
接入率=专网接入统一内外网平台的部门数量÷部门专网总数
评分依据:
填报+核查
评分方法:
定量。值域[0%,100%]
统一网络平台是指兵团统一建设的内网、外网平台。
业务应用推进(32)
电子政务系统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二、 电子 政 务 系统 综 合 评 价 指标 体 系
服务型政府 的?怎样评价 电子政务系统 的有效性 ?怎样找出制
约 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 ?相对 于这些 问题 , 有关 电子政 务系统
评价 指标 体系 的构建在综合 评价 中是很 重要的环节 , 只有 保证指标 体系的合理 }和适 用性 , 生 才能保证 电子商 务网站 建设
技术类 信息网络 技术水平
评价 对象
主要代表
解 决 电子 政 务 系统 建 设 和 运 行 中 的瓶 颈 问题 . 成 为 急 需 解 决 就 的 重要 课 题 。本 文 在研 究 大量 文献 的基 础 上 提 出 了一 套 电 子政 务 系统 绩 效 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建 立 了 一 种 量 化 的 综 合 评 估 模
好, , 好 较好 , 一般 , , 差 较差 , 非常差 } 。但是 由于 电子政务系统 评 价指标体 系涉及 的内容很广泛 ,而且评价标准也不尽相 同, 所以在实际应用当中可 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评语集。 () 2 确定模糊评价矩阵 。采用 问卷调查法让评判者对各因 素进行评判 , 立各子集的单 因素评价矩阵。设 A1 建 的单因素评 价矩阵为 b A 的单 因素评价矩阵为 cA 的单因素评价矩阵为 , ,, d 。则各单因素评价矩阵为 b { B , B} = c , ,= = B , , Tc { C , ) d B C
电子政 务在 全球发展 , 国内外学 者提 出了各种评价指标体 系。根据评价 目标 、 对象差异 ,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可归纳 为
技术类 、 服务 类 、 目类和综 合性四 种类型 电子政 务评价指标 项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体系研究
制度 、正 式 制度 和 制 度 实施 机 制 三 个 部 分 。
制 等。
[ 中图分 类 号] D 3. 601 [ 献标 志 码] A 文 [ 编 号]10 -8 1(0 00 -02 -0 文章 05 2 42 1 )3 0 0 4 电 子政 务 绩效 评 估 需 要有 良好 的政 府 绩 效 评 估作 基础 。根据 美 国联邦 政 府 电子 政 务 绩 效评 估 经 验 ,其 评估 建 立 在 三大 制 度基 础 之上 :第 一 ,政 府 信 息 管理
重要保证, 条形码技术可以解决数据录入 和采集 的问
题 ; 线 通讯 、卫星 通讯 、地理 信 息 系统 ( I)可 以 无 GS 了解 和监 控 整 个 流转 过 程 ; 频 技 术 (F 可 以利 用 射 R)
电磁波对被测物进行 多种形式 的测量 、读 写 、识 别;
卫 星 定 位 系统 (P ) 可 以 随时 跟 踪 ,以便 实 时 了 解 GS
其 中 ,非 正 式 制 度 主 要 通 过 管 理 理 念 的 确
பைடு நூலகம்
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第二 ,作为政府预算常规程序 的投资项 目费用效益分析 ;第三 ,制度化 的政府行政
绩 效 评 估 。l 于我 国 而言 , 目前 的 电子 政 务绩 效 评 I对 l 估 还 处 于散 兵 游 勇 的 自发 状态 ,远 未形 成 一 套 完 整而
立 ,影 响 着电子政 务 绩效评 估 的有 效性 ;
正 式 制 度 通 过 制 定 政 策 、 法 规 , 为绩 效 评
估的有效 实施提供 保 障;制 度 实施机 制则
通 过 在 具 体 电 子政 务 绩 效 评 估 实施 过 程 中
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政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多的政府信息都是以电子的形式提供的。
其中,电子政务外网作为政府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政府提供了便利的电子服务。
然而,电子政务外网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威胁,包括病毒攻击、黑客攻击等安全威胁,甚至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网络系统彻底瘫痪。
为此,浙江省在网络安全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开发出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以确保政府网络的安全。
浙江省的指标体系将安全评估指标分为六大类:安全设备和服务、安全管理、资源访问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
第一类指标主要包括网络防火墙、无线网络安全、VPN安全等,第二类指标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审计、安全策略管理等,第三类指标主要包括客户端、访问控制、权限管理等,第四类指标主要包括漏洞扫描、恶意软件分析、监控系统等,第五类指标主要包括应用安全检测、数据安全等,第六类指标主要包括网络审计、威胁检测、弱口令分析等。
指标体系旨在通过科学的安全评估指标,对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情况进行统一的评估,以期达到一个目的:实现省内多个部门的网络安全共同管理,为辽宁省政府网络安全建设提供根本保护。
同时,指标体系还涉及到网络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安全监控等,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等级。
此外,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也旨在为政府部门网络系统建设和运行提供建议,以便政府部门能够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机制,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应用系统的安全监控,防范网络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行为。
以上,就是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它将大大降低登录网站面临的安全风险,为政府部门网络建设和运行提供建议,保护政府信息安全,促进网络安全社会建设。
随着安全技术的发展,浙江省将会不断优化安全指标体系,推进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政府部门的网络安全得到更好的保护、更高的提升。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以成都市金牛区为例
b sdo ec r n i aina d in ir t -o en n v lainss m rh ae nt ur t t t n n i ds c eg v rme t aut yt f e h e su o j u t i e o e ot
p o lm si t d r b e su y, s rig fo a o d a r a n t eb sso v l ai n S se , n t t m t me a b o d o a i f au t y tm a n r h n h e o
【 e od 】 EG vmm n oe m n ul r r nc vl tn K y r . oe et vm et bc e o w s G P iPf ma e a ao E ui
政 府绩效是指政 府在社会经济管理 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 、效能 。加 强地方 政府部 门信息化建设 ,有助于加快各 部门协同事务处理、信 息高度共享 ,更好 地发挥地 方政 府的 管理 、协调与服务职能 ,从 而全面提 高政 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推进地方 电子 政务绩 效评估 有非
22 2
公
共
管 理
求 索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以成都 市金牛 区为例
王崇杰 周 扬 王晋 颖 曹贺然
【 摘 要 】 电子政务作 为信息技术 的产 物 ,带来政府工作 的高效率和低成 本 ,极大地增强政府 管
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绩效 ,同时能有效地防范公共权 力的异化 。本文结合 国内外各评 价指标 、评价方法的研究 ,以我国及四川成都市金牛 区电子 政务评估体系所存在 的问 题为出发点 ,在研究 国内外评 价体 系的基础上 ,构建 适合本区的 比较科学、客观 、合 理 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 系。
基于指标体系的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态势评估研究
分类号TP311 学号 09061119 UDC密级公开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指标体系的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态势评估研究硕士生姓名 李远征学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指导教师 韩伟红 副研究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基于指标体系的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态势评估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Research on Situation Evaluation ofE-government Extranet Based on IndexSystemCandidate:Li YuanzhengAdvisor:Asso.Prof. Han WeihongA thesis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Schoo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Hunan,P.R.ChinaNovember,2011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绪论 (1)1.1 概述 (1)1.1.1 研究背景 (1)1.1.2 课题意义 (2)1.2 研究现状 (2)1.2.1 国外研究现状 (2)1.2.2 国内研究概况 (4)1.3 本文工作 (5)1.4 论文结构 (5)第二章网络相关技术研究 (7)2.1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技术概述 (7)2.1.1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基本概念 (7)2.1.2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 (8)2.1.3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基本模型 (8)2.2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 (10)2.2.1 数据融合 (10)2.2.2 贝叶斯网络 (11)2.2.3 D-S证据理论 (11)2.2.4 层次分析法(AHP) (12)2.2.5 神经网络 (12)2.3 本章小结 (13)第三章动态可配置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指标体系 (14)3.1 网络安全指数配置与计算系统结构 (14)3.2 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 (15)3.2.1 基础运行指数 (17)3.2.2 脆弱性指数 (18)3.2.3 威胁指数 (20)3.2.4 网络总体安全状况定性评价 (23)3.3 指标体系的配置方法 (23)3.3.1 指标体系结构分析 (24)3.3.2 叶节点自动赋值 (24)3.3.3 指标体系结构的配置 (25)3.4 指标体系的测试 (26)3.4.1 正确性测试 (26)3.4.2 伴随性测试 (26)3.4.3 敏感性测试 (27)3.5 本章小结 (27)第四章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态势聚集计算模型 (28)4.1 网络安全态势量化评估相关研究 (28)4.1.1 指标量化算法 (28)4.1.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31)4.1.3 网络安全态势聚集算法 (33)4.2 指标量化实例 (34)4.3 级联网络安全指数聚集计算模型 (34)4.3.1 级联网络安全指数评估计算体系 (34)4.3.2 网络资产管理配置 (35)4.4 本章小结 (36)第五章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态势评估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7)5.1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简介 (37)5.2 态势评估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38)5.2.1 系统设计思路 (38)5.2.2 知识库设计 (40)5.2.3 指标体系配置子系统设计 (41)5.2.4 指数计算子系统设计 (43)5.2.5 态势展示子系统设计 (44)5.3 安全态势评估实验分析 (46)5.3.1 实验环境 (46)5.3.2 政务外网安全态势评估计算实例 (47)5.4 本章小结 (50)第六章结束语 (51)6.1 本文总结 (51)6.2 下一步研究 (51)致谢 (52)参考文献 (53)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6)表目录表3.1危害性等级表 (18)表3.2资产等级表 (18)表3.3数目等级表 (19)表3.4可利用性等级表 (19)表3.5可防护性等级表 (19)表3.6 威胁维指标组成表 (21)表3.7可清除性、防御性和防范代价等级表 (22)表3.8 政务外网安全状况级别表 (23)表4.1 网络欺骗类事件原始数据表 (34)表4.2 网络欺骗类事件量化数值表 (34)表5.1 网络安全事件表结构 (40)表5.2 流量信息表 (40)表5.3 漏洞知识库 (41)表5.4 漏洞信息库 (41)表5.5 指标体系节点表结构 (42)表5.6 指标节点-数据源映射表 (43)表5.7 网络组指数结果表 (43)表5.8 政务外网指数结果表 (44)表5.9 网络配置信息 (47)表5.10 木马事件属性权值表 (48)图目录图1.1 Bass 提出的入侵检测数据融合框架 (3)图2.1 JDL功能结构 (9)图2.2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总体框架 (10)图3.1 网络安全指数配置与计算系统结构图 (14)图3.2 电子政务外网通用网络安全指标体系 (16)图4.1 对数法量化曲线图 (31)图5.1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功能模块图 (37)图5.2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数据流图 (38)图5.3 指标体系配置界面 (42)图5.5 政务外网安全指数曲线图 (45)图5.6 政务外网安全态势的地理视图 (45)图5.7 政务外网安全态势的拓扑视图 (46)图5.8 国家政务外网模拟试验环境 (47)图5.9 裁剪后的网络威胁指标体系 (48)图5.10 单类攻击情况下的威胁指数 (49)图5.11 多类攻击情况下的威胁指数 (49)摘要电子政务外网结构复杂,已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政务公用网络,在促进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 系研究综述
一 亓 秋鬃
摘
要 : 电子 政 务 绩效 评 估 是 一 项极 其 复 杂 的 工 作 , 要
交流 ; 二是 实现 电子政务 各业务 处理 系统 与对外服务 系统 的
紧 密 结 合 , 整 个政 府 范 围 内 的工 作 流 和 信 息 流都 保 持 通 畅 使
【 李小 燕, 3 ] 齐宪涛 , 汤敏 丽 , 慧. 刘 电子政 务绩效评估 的 研 究综述U. ] 现代商 贸工业 ,0 89 2 0 ( )
【 张成 福 , 钧 . 子政 务 绩 效 评 估 : 式研 究 与 中国 战 4 ] 唐 电 模  ̄ U探 索 ,0 4 2 ,I - 20( ) [ 刘腾 红 , 荣 辉 , 鹏 . 政 务 系统评 价 方 法研 究 5 】 刘 赵 电子 武 i _ 大 学 学报 : 息 与 管 G - 程版 ,0 4 3  ̄ T - - 信 Z - 20 ( ) 【 杨云飞 , 6 1 白庆 华 . 子 政 务 评 价 指 标 体 系U. 算 机 应 电 ] 计
水 平 将 是 一 个 有 待 研 究 和 实 践 的领 域 。
用 国际上通 用的项 目评估 方法——逻辑框 架法来构 建评估 指标体 系, 即将指标体 系分为目标 、 产出与结果 、 投入与活动 三个层 次 ;同时在指标体 系的确定上 考虑 了全面性 和科学 性、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 灵活性 和 目标 导向性原则 , 结合专 家的经验和智 慧 , 用专 家座谈 采
础 设施 , 软件操作平 台等建设成果。( 结果 : 2) 电子政务的绩 效 可以表现在建 设结 果的经济和效率两 方面 , 即提高 电子政 务 建设 , 能否节省政府的经济成本 , 能否加速工作流程 , 能否 提 高工作效率 。3) ( 影响 : 电子政务 的绩效还 可以表现在建设
电子政务网站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一电子政务网站评估指标体系一、评估指标指标说明:1、本指标体系为定量定性相结合,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类.网站内容服务指标和网站功能服务指标为硬指标,网站建设质量指标为软指标.硬指标以评分依据为准,软指标根据评估者的经验和知识独立评分。
2、本指标体系还含有三项参考指标(网上调查、语言文字版本和点击率)。
参考指标在今年评估中暂不占权重,今后将逐步纳入评估范围。
3、本指标体系分为政府门户网站指标和政府部门网站指标两大类,权重作相应调整。
右上角标记为(1)指标,适用于政府门户网站;右上角标记为(2)的指标,适用于政府部门网站。
二、指标含义和评分依据1、网站内容服务指标评估操作网站的内容服务是每一个网站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也是电子政务中最基本的一项服务。
内容应该包括政务公开、当地概况和特色内容三大类,基本涵盖政府核心服务内容的全貌,并且要求网站内容结构清晰、查询便捷、使用方便。
1。
1 政务公开(适用于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的内容包括政府公报、政策法规、政务新闻、机构设置与职责、办事规程及网站背景等。
(1)政府公报:指标描述:包括对外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简报、公告和通知等.评分标准:以公报的种类、数量及时效性为主要依据,评分在0-10分之间。
(2)政策法规:指标描述:包括中央及地方的条例、政策和行为规范。
评分标准:以政策法规种类、数量及时效性为依据,评分在0-10分之间。
(3)政务新闻:指标描述:包括政府重要活动、会议,外事活动及人事任免等。
评价标准:以政务新闻的种类、数量及时效性为依据,评分在0-10分之间.(4)机构设置与职责:指标描述:包括政府领导介绍,内部机构设置、职能介绍,下属政府机构简介,及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办公时间、工作电话、传真、监督电话、电子邮件、联系人等)。
评价标准:以部门信息是否完整、介绍是否详尽及联系方式是否便捷和多样化为依据,评分在0-10分之间。
(5)办事规程:指标描述:包括行政审批事项、办事程序介绍、审批程序介绍、办事机构及联系方式等。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指标体系的概述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电子政务工作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主要是通过对电子政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用户满意度、服务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定量指标主要是通过对数字化程度、信息化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电子政务的特点和目标,综合考虑政府、企业、公众和社会的需求和利益,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全面。
二、指标体系的构成1.用户满意度指标:包括用户对电子政务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用户体验度、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2.信息化水平指标:包括政府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系统和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等方面的指标。
3.创新能力指标:包括电子政务创新项目、创新应用、政府工作流程创新等方面的指标。
4.数字化程度指标:包括政府数据的数字化、数据共享、数据开放等方面的指标。
5.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电子政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指标。
6.信息安全指标:包括电子政务信息和数据的安全保密、防止黑客攻击、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指标。
7.社会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电子政务对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指标。
8.政策合规指标:包括电子政务工作的法律法规遵循程度、合规性等方面的指标。
三、指标体系的具体评价方法1.定量指标的评价方法:采用数据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来分析和评估定量指标,例如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来评估信息化水平指标的变化情况等。
2.定性指标的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专家评审等方法来评估定性指标,例如可以采用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来了解用户对电子政务服务的满意度,采用专家评审方法来评估创新能力指标的实际情况等。
3.综合评价方法: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加权方法或打分方法来得出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对电子政务工作进行总体评价。
四、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和意义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应用于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工作评价和监督,可以用于评价部门、机构、项目等不同层级的绩效。
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媒体和电子技术的有效运用,满足公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支撑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公共安全中重要的环节,也是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有效的电子政务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对政府信息化安全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浙江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以确保电子政务外网系统安全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这一评估体系,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主要包括网络威胁防护能力评估、系统安全性能评估、系统稳定性评估、认证安全性评估以及安全日志管理评估等五个方面。
第一,网络威胁防护能力评估。
根据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体系,浙江省重点关注的网络威胁防护能力评估项目包括:防火墙安全性评估、防病毒安全性评估、入侵检测安全性评估等多项,结合实际需求,形成一套完善的网络威胁防护能力评估体系。
第二,系统安全性能评估。
系统安全性能评估主要专注于电子政务外网系统安全性能的检测。
例如,安全口令设置、系统弱口令审计、数据库审计、文件安全审计、系统定期备份等,以确保系统安全性能评估体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系统稳定性评估。
系统稳定性评估旨在检测电子政务外网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用性。
它的内容包括:系统硬件部署和配置的审查、系统程序代码审查以及系统稳定性测试、监控等。
第四,认证安全性评估。
认证安全性评估主要指电子政务外网系统访问控制的安全性评估,它主要包括用户和设备认证、访问控制检查、审计检查以及访问控制测试等。
最后,安全日志管理评估。
安全日志管理评估主要关注电子政务外网系统安全日志的管理情况,它的内容包括:日志产生的方式、安全日志的及时性、安全日志的存储安全性以及安全日志的可追溯性等,以确保安全日志管理评估体系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是以网络威胁防护能力评估、系统安全性能评估、系统稳定性评估、认证安全性评估以及安全日志管理评估五个方面为基础组成的,旨在确保电子政务外网系统安全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政务信息化安全建设的基础。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案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案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2.1 研究目的 (3)1.2.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3)1.3.1 研究方法 (3)1.3.2 研究框架 (3)第二章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体系 (4)2.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概念与内涵 (4)2.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 (4)2.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原则与标准 (5)第三章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5)3.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5)3.1.1 目标层 (5)3.1.2 准则层 (6)3.1.3 指标层 (6)3.1.4 评价层 (6)3.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6)3.2.1 客观性原则 (6)3.2.2 系统性原则 (6)3.2.3 可行性原则 (6)3.2.4 动态性原则 (6)3.2.5 比较性原则 (6)3.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6)3.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6)3.3.2 指标体系构建 (7)3.3.3 实证分析 (7)第四章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 (7)4.1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概述 (7)4.2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选择 (7)4.3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应用 (8)第五章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数据收集与处理 (9)5.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 (9)5.1.1 数据来源 (9)5.1.2 数据收集方法 (9)5.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数据预处理 (9)5.2.1 数据清洗 (9)5.2.2 数据整合 (9)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数据分析方法 (10)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0)5.3.2 指标体系构建 (10)5.3.3 数据挖掘与分析 (10)5.3.4 绩效评估模型构建 (10)第六章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证分析 (11)6.1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证研究设计 (11)6.1.1 研究目的 (11)6.1.2 研究对象 (11)6.1.3 研究方法 (11)6.1.4 研究步骤 (11)6.2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证分析结果 (11)6.2.1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卷调查数据收集 (11)6.2.2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证分析 (12)6.3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证分析结论 (12)第七章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与对策 (12)7.1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12)7.1.1 评估体系不完善 (12)7.1.2 数据采集与处理困难 (12)7.1.3 评估主体单一 (12)7.1.4 评估结果应用不足 (12)7.2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策建议 (13)7.2.1 完善评估体系 (13)7.2.2 加强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 (13)7.2.3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13)7.2.4 强化评估结果应用 (13)7.3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改进策略 (13)7.3.1 加强顶层设计 (13)7.3.2 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主体 (13)7.3.3 优化评估流程与方法 (13)7.3.4 强化评估结果反馈与改进 (13)第八章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案例研究 (13)8.1 国内外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案例概述 (13)8.2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案例选取与分析 (14)8.3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案例启示 (14)第九章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政策建议 (15)9.1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政策现状分析 (15)9.2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政策改进方向 (15)9.3 行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政策建议 (15)第十章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未来发展趋势 (16)10.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技术发展趋势 (16)10.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管理发展趋势 (16)10.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 (16)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我国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体系框架和方法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体系框架和方法研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实施公共政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府常常使用“电子政务”来实施公共政策,从而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越来越重要。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一种技术评估,主要是对公共政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
目的是发现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机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公众期望。
本文旨在研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体系框架和方法,为政府提供理论支持。
首先,本文考察了影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概念、理论和框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不是孤立的,而是建立在全面的技术框架之上的。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技术框架的相关部分包括:政策分析与调研、评估对象与目标、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及报告分析。
其次,本文探讨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
评估中主要使用几种方法:定性实地观察法、调查问卷法、定量数据分析法。
第一种方法是定性实地观察法,主要评估直接参与者,以了解公共政策实施的实际实施情况。
第二种方法是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受试者,以了解他们对电子政务的绩效的看法。
第三种方法是定量的数据分析,评估是依据有关公共政策实施的指标,使用定量的数据和模型。
最后,本文提出了电子政务评估的报告分析方法。
首先,根据评估结果,对电子政务执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政务效率。
其次,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可行性研究,为绩效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电子政务评估的体系框架和方法。
本研究为政府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有助于加强政务绩效评估,同时也为政府在运用电子政务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全面把握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总之,本文研究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体系框架和方法。
本研究可以为政府提供理论支撑,提高电子政务的效率和质量。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有效性,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重要性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通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发现政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进而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效 率和质量。
增强政府公信力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展示政府在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 方面的成果和进步,增强政府公信力。
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提高 政府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05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与案例 分析
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概述
评估体系建立
01
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逐步建立,包括评估指标、评估方
法和评估流程等方面。
评估实践推进
02
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通过评估结果指导政务
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评估结果应用
0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结果被广泛应用于指导政策制定、改进政务
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三
某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采用层次分 析法,对政务服务、信息公开、互动 交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政府改 进工作提供依据。
某国家级电子政务项目评估,采用数 据包络分析法,对项目的投入产出比 、技术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为项目 决策提供支持。
案例二
某省级电子政务平台评估,采用模糊 综合评价法,对平台的功能完备、用 户体验、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价, 为平台优化提供参考。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概述 •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与技术 •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与案例
分析 •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面临的挑战
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比较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比较研究摘要面对全球电子政务建设的浪潮以及我国数额庞大的电子政务建设工程,不仅尽快制定和建立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非常关键,而且研究和探索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甚至更为至关重要。
按照评估主体及评估目的来划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本身发起的,以加强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为宗旨的评估,称之为内评估;另一类是由企业,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发起的以监督、评价政府电子政务绩效为宗旨的评估,称之为外评估。
本文先后分析评价了美国、加拿大的内评估,国际诸多第三方机构的外评估,以及中国的内评估和外评估现状。
研究发现,美国的内评估的特点在于评估主体多元化、重视法律的作用以及评估的可操作性强等,而加拿大的内评估特点在于较好地实现了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的结合。
国际上的外评估机构,如:埃森哲咨询公司、Gartner咨询公司,联合国、布郎大学、Jersey Newark 大学等,也获得了很多杰出的成就。
目前,在我国开展电子政府绩效评估的可行性已基本具备,而且中国许多公司、大学、网站、实验室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上都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综合研究后发现,中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给出电子政务绩效的界定范围,然后再进行评估研究;2.制定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准则;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并重;4.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既要注重理论研究也要注重实际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公共管理AbstractConfronting with the tide wave of the e-service construction in the global aspect and huge e-servic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n China, it is not only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nd build a state e-service standard system, but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research and explore a set of e-service perfo 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at can fit our country’s features.According to entity and purpose, e-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alogues: the first is called inner evaluation, it is launched by government itself, and aims to strengthen its inne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other is called outer evaluation, which is launched by enterprises and othe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es, and aims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governmental e-service performances.Sequentially,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judges the inner evaluation of America and Canada, the outer evaluation of many international third parti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er & outer evaluation in China.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eatures of American inner evaluation lie in the variety of evaluation, th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law and the strong maneuverability to the evaluation, while the features of Canada lie in a good combination in the three layers of output, result and effect. International outer evaluation organizations, such as Accenture consulting group, Gartner consulting cooperation, United Kingdom, Brown University, Jersey Newark University, etc, are also achieved many outstanding accomplishments.At present, we have acquired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e-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 what’s more, many Chinese companies, universities, networks and labs have already achieved certain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evaluation. Through view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e-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our current situation with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we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several points that need to be concerned in e-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1. defining the scope of e-service performance and then doing evaluation research. 2.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rules for e-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3. The evaluation on the e-service performance needs to apply both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y research. 4. The evaluation on e-service performance should pay both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maneuverability.Key words: E-Government, p 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indices framework, public administration.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构建公共卫生电子政务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电子政 务 的主体 是政 府 机关 , 括 国 家 各级 卫 生 行 政 包 组 织 。行 政部 门通 过它 可 以传 达 政令 、 了解 情况 、 强 加 协 调 和沟通 、 减少 处 理环 节 和 时 间 、 大 信 息覆 盖 面 , 扩 及时 了解事 件 终端 的情况 、 部署 应对 危机 的措 施 、 高 提
是兼 顾 多方 面 的 , 且需 要对 每一 个方 面进 行细 分 , 并 然
后 按照重 要程 度 的不 同对这 些指标 进 行分 层排序 。可
一
客观 地反 映公共 卫 生 电子政 务 的建 设情 况 。 】 ( ) 行业 特点 相结 合原则 2与 公共 卫生行 业 需要 的是 一种信 息 的公开 化与 流通 性 , 且其 又具 有业 务繁 杂 的特点 , 以在指标 体 系 的 并 所 构建 中应 当体现 这种 行业 的需 求与 特点 。
指标 相结 合 , 性 指标 尽 量 转 化 为定 量 指 标 以求 全 面 定
各下 属公共 卫 生机构 及社 会大 众之 间 的信息 共享 性和 互 动性 , 助办公 自动化提 高各 部 门的 办事效 率 , 我 借 对
国 民众 提供 更公 开 、 公正 、 质 的服 务 。 优
() 2 体现 行业 特点 。所 建 立 的 评 估指 标 体 系必 须
( ) 比性原 则 3可
以得出公共卫生电子政务 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应 当是 个 多层 次 的指标 体 系 , 并结 合 权 重 分 配 来 科 学地 评
() 3 制定 适 宜评价 标 准 。公 共 卫 生 电子 政 务涉 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世界性的电子政务建设浪潮发端于1993年9月美国政府倡导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力促政府上网,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更把推进发展中国家政府信息化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
作为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也是电子政务建设,2002年“推行电子政务”还被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足见党和国家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视程度。
我国推行电子政务,是为了实现一个具有更高效率、更好服务品质,并逐步降低行政成本的政府。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圆满实现,政府不仅要在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和发挥主体作用,而且对已经实施了的电子政务的运作状况也必须予以密切关注并进行有效监管,防止一些部门摆花架子,走过场,搞“面子”工程,使电子政务真正取得效益。
这就需要对电子政务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估。
我们认为,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措施,政府可以通过自身或借助于第三方对电子政务实施后的运作状况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客观、公正的评议和考核,从而使各级政府在彼此间的相互比较和评测中,激发起变革的勇气和发展的信心,合理定位电子政府的角色,提升政府的信用,提高政府的绩效,更好地引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规范电子政务项目的管理,保证电子政务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符合公众要求或期望,为今后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本子课题设立和研究的目的,是要在探究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借鉴信息化领域评估所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较为合理的电子政务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的标准化问题和量化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提供科学的、客观的评估依据,来检验已运作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资料、时间的限制,本子课题的研究只能是初步的。
我们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公众信息网上的电子政务,是对已实施的电子政务的评估,即对正在运作的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的评估。
一、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及意义在国家层面,我国已把信息化定性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电子政务是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但是,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如何?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景怎样?各地区电子政务水平与结构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对这些问题,我国目前尚未有科学与完整的量化的数据来反映与评价。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价与比较电子政务水平及发展的指标体系,迫切需要研究测算中国电子政务水平与发展状况的计算方法,以对中国及各省(区、市)电子政务水平、发展进程、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的反映与评估,以促进全国及各地区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乃至现代化的发展。
㈠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⒈电子政务评估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手段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不分民族、种族和国家,没有空间的限制和国界的壁垒,所以,上网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易地跨越“国界”,与别国政府或别国公民自由地交流往来,各国政府的电子政务所服务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本国的公民。
于是,传统的与土地密切相连的国家疆界和国家主权行使空间被打破,各国被愈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谁也不能脱离于网络之外求取独立发展。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现时代,技术成了替代军事而调节国家之间的权力和权威分配、利益关系等国际政治生活的主要杠杆。
在当今世界上,某个国家技术上的强大,大致预兆了它政治上的强大。
”(刘文海著:《技术的政治价值》,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8页。
)j随着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开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政府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各国要维护国家主权、信息安全和自身利益,就必须加强“网络国防”建设,这就需要政府坚持对涉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尽可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⒉电子政务评估是保证电子政府秩序的积极策略政府应时时刻刻把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放在突出位臵。
信息技术可以为政府所用,但它本身并不能保证一定被用于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的目的。
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征使政府在保证电子政府的秩序与信息安全方面都面临以往技术条件下未曾有过的困难。
由于政府和社会管理愈来愈强烈地依赖网络和数字信息,而社会如此大规模地由一种极易受到普遍故障、错误、破坏和罪企图影响的技术控制,一旦出现问题,社会秩序就会被搞乱,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就会受到影响,为此,有必要对电子政务运作秩序状况进行评估。
首先,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公开性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于是,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政府必须实行政务公开,这本身并没有错误。
但是,由于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工具可以比手工更巧妙地编辑和操纵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又没有完善的机制保障,这就难免会存在严重的信息失实和信息膨胀问题,使政府、企业和公民据此做出的判断错误。
这需要对电子政务提供的信息资源的实际状况做出评估。
其次,一年365天时时在线的网上政府要想就网上即时出现的所有电子政务都做出深思熟虑的判断和及时妥当的处理是不可能的,要从网上“大众”的意见和建议中调查出大众的真实意愿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使政府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检测电子政务处理公众意见和建议的情况成为必需。
最后,公民在网上享受其信息自由权(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的权利,以及信息加密的权利)的同时,也会遭遇信息欺骗、电脑病毒、电脑犯罪(包括偷盗行为、色情犯罪等)、隐私权受到侵犯、知识产权争执等一系列烦扰。
虽然互联网作为人们未来获得信息和实现社会多种功能的主要载体,会对未来的民主政治运作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计算机的集中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也较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成为摧毁民主价值的工具,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为此,政府需要对电子政务的安全秩序进行评评估。
正因为上述可能性事实存在,对电子政务的安全素质和应变能力进行评估,将会对政府维护网上秩序,规范和制约网上行为,调整网上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把互联网的自由控制在政府的许可之下,把电子政府建设和网上民主发展纳入法制轨道等产生积极影响。
只有网上秩序井然,公民才能真正享受到民主权力和信息自由权。
⒊电子政务评估是促进政府改造的动力源泉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基础,也需要公众基础和政府基础,需要政府加大力度进行管理流程的再造、组织的优化重组、职能的重新确定和行政体制的变革来提供推行电子政务的基本前提。
由于政府所需进行的相关改革既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深层次需求,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所以,电子政务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政府应该把握好信息社会带来的良好机遇,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稳步推进和谨慎进行,应充分考虑到电子政务推行后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各项措施之间的协调配套,通过及时、准确地评估电子政务的实施状况,从评估结果中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实现程度(百分比)、发展状况、在世界各个国家中的排名、其发展程度总体上属于哪一个级别(高于世界平均指标,抑或低于世界平均值),使公众理解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必要的改革震荡,关注并监督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评估结果来影响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带动行政体制的深层变革。
⒋电子政务评估是正确引导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电子政务效果的评估体系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检验体系,而事实上更是一个指导体系。
一方面,有了这样的体系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现代电子政府运作过程中的效率、成本、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确立合理的标准化指标,可以指出各级政府与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差距,以及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差距,从而吸取先进经验,修正自身不足,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引领正确的方向。
⒌电子政务评估缘于巨大资金投入后的效益回报要求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据世界银行估计,仅仅在发展中国家建立适当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就将需要3000亿美元投资。
据估计,我国在政府上网工程建设中,至少需要建设6000个网站,如果每个网站的建设费用按平均50万元计算,每年运营费用按平均10万元计算,此项工程将至少带来30亿元投资和每年6亿元的费用开支。
而截至2002年上半年,下的政府站点域名已发展到4722个。
(未来5年中国将投资1万亿元推动政府电子政务发展,中国新闻网, ,2002-6-14。
)“据悉,仅中央政府层面的电子政务建设投资至少10亿元以上”,“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迅猛增长,总金额达到283亿元”,“未来5年,全国电子政务市场将达2000亿元”,“各地用于电子政务的预算加起来达上万亿元”。
(姜奇平,建设有效益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工程服务网webmaster@,2002-10-28。
)另据测算,如果北京市的政府工作人员每人每天上网一小时,一年就要5000万元,扩展到全国,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还有,北京将在5年内投资300亿消除数字鸿沟。
据了解,北京市政府已经决定在未来5年中,投资300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
与此同时,北京电信将在7年内每年投资70亿至80亿元,用于北京市基础设施和奥运通信网络建设,7年累计投资将超过550亿元。
(北京将在5年内投资300亿消除数字鸿沟,转载《北京晚报》,/News/science.asp,2002-11-12。
)据赛迪顾问统计,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建设软件投资额为21.1亿元,占软件总体市场的比例为14.7%。
其中:平台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系统及网络管理软件)的采购额为6.60亿元,中间软件(包括中间件、网络安全软件)的采购额为1.79亿元,应用软件的采购额达12.71亿元,政府机构对电子政务软件的采购规模已经相当可观。
还有统计表明,2001年我国政府电子政务采购额为280亿元,2002年达到350亿元,年增长率近25%(我国电子政务高速发展今年投资将达350亿.信息化建设,.2002(11):46。
),而且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巨大的先期投入之后,在一段时间内,政府用于电子政务运作的行政成本还有不断攀升的趋势。
据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微机系统分会透露,为加快电子政务发展速度,在今后五年里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一万亿元。
(我国电子政务高速发展今年投资将达350亿.信息化建设,.2002(11):46。
)由以上一系列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项目。
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年来由于电子政府的加速发展 因特网给美国人带来的成本节约高达每年2000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2%,每年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