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探讨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
关于构建立体化志愿服务体系政协提案
构建立体化志愿服务体系政协提案一、引言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构建立体化的志愿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们有必要在政协上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志愿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立体化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立体化的志愿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志愿服务,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提升社会救助能力构建立体化的志愿服务体系,可以提升社会的救助能力。
志愿者可以帮助社会各个方面的人群,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等,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3. 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意识,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构建立体化志愿服务体系的具体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在政协上,可以建议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
通过法律的明文规定,可以更好地保障志愿者的权益,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政协可以提出建议,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
可以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3. 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政协可以倡导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了解,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构建立体化的志愿服务体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
希望政协能够重视志愿服务,为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政协的提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
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志愿者服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自愿的行动,为他人和社区提供无偿的帮助和支持。
为了有效组织和管理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一个强大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关键步骤和有效策略。
一、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志愿者服务队伍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缓解社会矛盾和不平等现象。
其次,志愿者服务队伍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志愿者服务队伍能够培养和传承社会公德,提升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关键步骤1.明确目标和定位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和定位。
要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和志愿者服务对象,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服务方向。
例如,可以设立关注儿童教育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或者关注环境保护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2.招募和选拔志愿者招募和选拔合适的志愿者是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社会招募、校园宣传等方式吸引志愿者的参与。
在选拔志愿者时,要根据其专业知识、技能和社交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志愿者能够胜任相应的任务。
3.培训和提升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培训和提升志愿者的能力和素质。
可以举办培训班、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此外,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和分享机制,让志愿者能够相互学习和成长。
4.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关键。
可以设立志愿者管理团队,负责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同时,建立志愿者档案管理系统,对志愿者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三、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1.提供适宜的服务环境为了激励志愿者的参与和积极性,应提供适宜的服务环境。
例如,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学习资源,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志愿服务队制度建设方案
志愿服务队制度建设方案志愿服务队制度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志愿服务队的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队制度,能够统筹规划志愿服务工作,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在进行志愿服务队制度建设时,需要从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等方面入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志愿者的参与更加有序、高效。
二、目标设定1. 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队组织机构,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2. 明确志愿服务队成员的权责,形成科学的管理职责体系。
3. 规范志愿服务工作流程,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
三、具体措施1. 建立组织机构(1)设立顾问团:担任指导性角色,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2)设立志愿服务队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实施相关活动。
(3)设立志愿服务队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运作事务,协调队内各项工作。
2. 明确管理职责(1)队长:负责整个队伍的总体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协调各项工作。
(2)副队长:协助队长工作,负责队伍内部沟通协调,处理相关事务。
(3)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指导本部门的工作,协调部门内部成员。
(4)志愿者:按照要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完成志愿服务任务。
3. 规范工作流程(1)任务分配:根据任务需求和志愿者的特长和能力进行任务分配,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2)志愿服务登记: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前,需先进行登记,明确参与意愿和能力。
(3)志愿服务培训: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其志愿服务技能和专业素养,确保服务质量。
(4)服务记录和评估: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记录,定期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5)沟通和反馈机制:建立志愿者与组织之间的沟通渠道,接受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和成果。
四、实施方案1. 组织机构的建立(1)成立顾问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专业指导。
(2)成立志愿服务队委员会,由队长担任主席,副队长担任副主席,其他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
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总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总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概述志愿服务的背景和现状:首先可以介绍志愿服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可以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历程为例,概述志愿服务在我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强调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性:然后可以强调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可以指出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是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一步。
介绍文章结构和内容安排:接下来可以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说明本文将从重视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必要性、推进制度化的途径以及制度化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以达到全面探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目的。
总结问题和目的:最后可以总结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分析和探讨,提出有效的途径和对策,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的概述,可以为读者明确文章的整体框架,并初步引导读者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和认识。
1.2文章结构json"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首先,在第二部分将重点探讨重视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介绍志愿服务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接着,第三部分将阐述为什么需要将志愿服务制度化,并提出推进制度化的必要性。
最后,第四部分将探讨如何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途径,以及制度化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途径。
通过对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的重视,促进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长期化发展。
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以及制度化对志愿服务发展的积极意义。
志愿服务规章制度
志愿服务规章制度志愿服务规章制度引导和管理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是志愿者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志愿服务规章制度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志愿服务规章制度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首都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推动首都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京发[2009]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志愿者,是指出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以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注册志愿者是指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在全市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注册登记、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
志愿者组织是指市和区、县志愿者联合会(协会)及各类专业性志愿者协会等依法成立、专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鼓励、引导志愿者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注册,成为注册志愿者,以便参与志愿服务,享受专业培训、服务认证、权益保护、表彰激励等服务。
第二章招募与注册第四条志愿者组织可采取公开招募与定向招募相结合、经常性招募与阶段性招募相结合、面向个人招募与面向集体招募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招募工作,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志愿者招募机制、稳定通畅的招募渠道。
(一)志愿者组织可根据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需求情况,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播、信息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志愿者需求数量、岗位要求和报名方式等招募信息,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二)志愿者组织可深入社区、农村和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吸引和动员热心公益的广大市民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就近、就便加入志愿者队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第五条建立全市志愿者注册制度。
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
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将其制度化并加以规范化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和说明。
二、制度建设目标1. 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和效率。
2. 保障志愿者的权益和合法权益。
3. 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制度建设内容1. 志愿服务组织- 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明确组织的性质、职责和权限。
- 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志愿服务的统筹和协调工作。
- 制定志愿服务组织人员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办法。
2. 志愿服务项目- 制定志愿服务项目的申报和审核流程。
- 明确志愿服务项目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 建立志愿服务项目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3. 志愿者队伍- 完善志愿者登记和管理制度,包括身份认证、信息采集等。
- 提供专业培训,提升志愿者队伍的能力水平。
- 建立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包括社会保障、意外保险等。
4. 志愿服务奖励制度- 设立志愿服务奖励制度,激励和表彰优秀志愿者和组织。
- 确定奖励对象、奖励方式和奖励标准。
- 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在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待和支持。
5. 制度宣传与推广-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制度的认知度。
- 利用多种传媒渠道,积极推广志愿服务制度的优势和成果。
- 通过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意识。
四、制度实施步骤1. 确定制度建设责任机构成立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制度建设工作组,明确各方职责和工作任务。
2. 制定制度建设方案工作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志愿服务制度建设方案,包括内容、目标、时间表等。
3. 推行试点项目选择一些城市或地区进行试点,根据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和完善制度建设方案。
4. 完善制度细则根据试点项目经验和反馈意见,修改和完善制度建设方案的细则内容。
5. 组织推广与培训广泛宣传志愿服务制度,组织培训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制度执行能力。
火车站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火车站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火车站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旅客流量,而志愿服务成为提升火车站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将围绕火车站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展开探讨,以期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火车站志愿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火车站志愿服务的意义火车站志愿服务是在火车站内提供志愿服务的一项活动。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拓展服务功能: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可以在火车站内开展更多的服务项目,如帮助老弱病残人员上下车、协助旅客寻找正确的车次和车厢等,增强服务功能。
2. 优化旅客体验:志愿者可以用细致周到的服务,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提高火车站形象和服务水平,增加旅客的满意度。
3. 美化环境形象: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可以使火车站的环境更加整洁有序,提升站内秩序,营造良好的旅行氛围。
4. 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志愿服务,可以增强志愿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火车站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的内容1. 志愿服务管理组织机构火车站应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组织机构,负责统筹组织火车站内的志愿服务活动。
该组织应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负责招募、培训、管理和考核志愿者,制定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指导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秩序和效果。
2. 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火车站应设立志愿者招募渠道,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火车站也应当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服务技能培训、站内规章制度培训、安全防范培训等。
培训内容应根据志愿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和分类培训,确保志愿者在服务中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3. 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应根据火车站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等。
应严格规范志愿者的行为准则,包括礼貌待人、服从管理、保守秩序等规定,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
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一、目的和背景为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提高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要求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按照中央、省、市的有关文件要求,全面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推进工作。
2.建立健全内部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营造和谐稳定的志愿服务环境。
3.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4.加强对志愿服务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三、制度建设1.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制度:(1)明确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化要求,并建立注册制度。
(2)设立志愿服务组织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注册志愿服务组织的信息。
(3)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2.志愿者管理制度:(1)建立志愿者注册制度,明确志愿者的身份和权利义务。
(2)制定志愿者培训计划,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3)建立志愿者奖励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项目管理制度:(1)规范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建立项目库。
(2)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管,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定期评估项目的效果和影响,不断优化志愿服务项目。
四、宣传推广1.利用多种媒体和平台,广泛宣传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意义和丰硕成果。
2.鼓励各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形成合力。
3.加强对志愿服务成功案例的宣传和推广,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五、监督管理1.建立志愿服务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2.定期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志愿服务投诉举报制度,及时处理涉及志愿服务的投诉和举报案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党的全面领导:指中国共产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志愿服务组织:指依法设立,自愿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志愿者服务站规章制度
志愿者服务站规章制度
为了规范志愿者服务站的管理,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保障志愿者和受助者的权益,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站的宗旨是以志愿者服务为核心,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二条志愿者服务站的志愿者应当具备热爱公益事业、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遵守志愿者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
第三条志愿者服务站应当建立健全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包括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激励和退出机制。
第四条志愿者服务站应当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志愿者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
第五条志愿者服务站应当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记录志愿者的个人信息、服务情况和表现,为志愿者的评定和激励提供依据。
第六条志愿者服务站应当建立志愿者服务奖励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第七条志愿者服务站应当建立志愿者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志愿者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第八条志愿者服务站应当加强对志愿者服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九条志愿者服务站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和总结机制,对志愿者服务站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针和措施。
第十条志愿者服务站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保障志愿者和受助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志愿者服务站的正常运行。
以上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志愿者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应当严格遵守,并不断完善和执行。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与意义新时代要求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具有现代特色的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还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志愿服务机制,将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深度融合,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基本原则1. 全民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局面。
2. 积极引导: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引导,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和习惯。
3. 注重实效:注重志愿服务工作的实际效果,强调服务对象的利益和需求,实现“最大公约数”的服务目标。
4. 立足社区:依托社区组织,将志愿服务工作贴近群众生活,精准服务,形成志愿服务网络。
三、建设目标1. 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形成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
2. 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多元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做好志愿服务的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
4. 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志愿服务的组织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四、重点任务1. 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在各级政府和社区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负责组织和协调志愿服务工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2. 建设志愿服务信息平台。
建立一套全面、及时、准确的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汇集全市范围内的志愿服务项目和信息,并通过手机和互联网等渠道向社会公开。
3.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通过招募、培训和管理等手段,做好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
建立志愿者申请入队制度,制定志愿者培训和评估制度,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和监督。
4. 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多元化发展。
根据社会需求和志愿者的特长,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包括环境保护、扶贫帮困、教育支持、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志愿者服务站规章制度
志愿者服务站规章制度为了规范志愿者服务站的运作,保障志愿者的权益,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一、志愿者服务站的宗旨。
志愿者服务站是为了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提倡志愿服务精神,搭建志愿者与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桥梁,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二、志愿者服务站的管理。
1. 志愿者服务站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和服务安排等工作。
2. 志愿者服务站要定期进行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
1. 志愿者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服务项目,并享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2. 志愿者应当遵守志愿服务站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和指挥,保证服务质量和效果。
3. 志愿者应当尊重被服务对象,保护他们的隐私和权益,维护志愿服务的形象。
四、志愿服务的安全保障。
1. 志愿者服务站要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志愿服务的安全进行。
2. 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如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应当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并配合处理。
五、志愿者服务站的奖惩制度。
1. 对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志愿者服务站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2.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影响志愿服务形象的志愿者,志愿者服务站将给予相应的惩罚和教育。
六、志愿者服务站的解释权。
志愿者服务站对本规章制度拥有最终解释权,并有权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
以上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志愿者服务站的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均应遵守并执行。
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的处理。
愿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层党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总结与思考
基层党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总结与思考引言: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形式,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志愿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还可以培养党员干部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因此,本文将对基层党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总结与思考,以期提供一些经验与思路,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发展。
主体:一、志愿服务项目的选择与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的选择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关注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并结合党组织的工作任务。
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通过组织力量和资源的整合,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例如,在农村地区可以组织农民培训班,推行农业技术服务;在城市社区可以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活动,提供社区居民的家政服务等。
二、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基层党组织应重视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通过开展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志愿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
此外,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提高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志愿服务成果的评估与反馈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应及时对志愿服务成果进行评估,并向参与者提供反馈。
这不仅可以增强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也可以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结语:基层党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
通过这次总结与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思路。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能够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建设,提高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参与社会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途径。
而要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化,需要构建完善的长效机制,以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持续地开展。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构建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构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机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化,首先需要建立学校与社会的紧密合作机制。
学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组织和指导者,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机会。
积极引入社会的资源和力量,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发展。
建议学校可以与社会各大企业、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
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源,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等人员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和培训,为大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与评估体系要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与评估体系。
学校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部门,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统一管理与指导。
要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
要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评估机制,及时评估学生的志愿服务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激励。
还要建立志愿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导师制度建设为了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化,学校还应加强导师制度建设,通过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志愿服务导师,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指导和培训。
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志愿服务质量和效益。
四、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可以设置志愿服务奖学金、荣誉称号等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服务志愿队规章制度
服务志愿队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质量,促进行业的发展,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凝聚爱心力量,特制订并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团志愿者服务队中的全体志愿者,包括领导、指导员、志愿队员等。
第三条志愿者服务队的任务是通过积极参与社区、学校、机构等单位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爱心和奉献力量,以促进社会和谐、共建美好家园。
第四条志愿者服务队的口号是“奉献爱心,传递温暖”。
第二章志愿者服务队的组织架构第五条志愿者服务队的组织架构包括队长、副队长、指导员、队员等。
第六条队长负责领导全队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组织培训和活动策划。
第七条副队长协助队长工作,并在队长不在时代理队长职责。
第八条指导员负责指导队员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确保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九条队员要服从队长、副队长和指导员的领导,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第十条志愿者服务队每年选举一次队长和副队长,任期为一年,连选不得超过两届。
第三章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制度第十一条志愿者服务队每月组织一次团队会议,评估工作进展和成果,协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二条志愿者服务队每季度举办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应提前报名,按时参加。
第十三条志愿者服务队每年组织一次志愿服务成果展示和汇报会,总结工作经验和进行表彰。
第十四条志愿者服务队每季度组织一次志愿服务培训,提高队员的服务水平和意识。
第十五条志愿者服务队要遵守服务规范,不得为个人私利从事违法乱纪的活动。
第十六条志愿者服务队要保护环境,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树立文明服务的形象。
第四章志愿者服务队的奖惩制度第十七条对立功表现突出的队员,可进行奖励,如表彰、奖金、奖杯等。
第十八条对违反规定、擅自脱岗、无故缺席、消极怠工的队员,可进行处罚,如劝诫、警告、降职等。
第十九条对于重大违纪行为,队员将被开除出队,并被取消志愿者资格。
第五章志愿者服务队的中心理念第二十条志愿者服务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关心队员的身心健康,注重队员的情感需求。
志愿活动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志愿活动制度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近年来,我单位志愿活动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向大家汇报一下具体情况。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志愿者的组织管理。
建立了健全的志愿者登记制度,对志愿者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每位志愿者都能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志愿活动中。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志愿者档案,对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参与活动记录等进行详细记录和管理,以便及时了解志愿者的动态和需求,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其次,我们加强了志愿活动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定期在单位内部刊物、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发布志愿活动的信息,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社区、学校等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扩大志愿活动的影响力,提高社会的参与度。
再次,我们加强了对志愿活动的评估和总结。
建立了志愿活动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每一次志愿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和提升志愿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志愿者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为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我们加强了志愿活动的组织协调。
建立了跨部门的志愿服务协调机制,形成了多部门合作、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
同时,我们还与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体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合力效应。
总的来看,我单位志愿活动制度建设情况良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志愿者参与度不够高、志愿活动的宣传推广还有待加强等。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志愿活动制度,不断提升志愿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志愿项目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志愿项目制度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各地志愿项目层出不穷,为推动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组织活动,志愿服务项目的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单位志愿项目制度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单位在志愿项目制度建设方面,注重规范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通过对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考核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
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志愿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志愿服务意识,增强志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我单位注重志愿项目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注重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确保志愿服务项目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效益。
同时,我们还注重对项目的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我单位积极探索志愿项目的创新模式。
我们不断尝试新的志愿服务模式,探索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科技创新的结合,推动志愿服务向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还注重与其他单位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形成合力。
最后,我单位在志愿项目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比如,对志愿服务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优质项目的影响力不够突出;同时,对志愿者的培训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总的来说,我单位在志愿项目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和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志愿项目的投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项目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够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健全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健全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一、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制度建设是组织管理的基础,也是推动组织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志愿服务管理方面,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志愿服务行为,保障志愿者的权益,提高志愿服务管理效率,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规范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无偿性、自愿性、非强制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原则。
健全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志愿服务行为,营造积极健康的志愿服务氛围。
2. 保障志愿者的权益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享有参与、服务、学习等权利。
健全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志愿者的权益,确保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尊重、关爱和支持。
3. 提高志愿服务管理效率健全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项管理流程和程序,规范管理权力的行使,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通过制度化管理,可以减少管理漏洞和风险,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4. 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健全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制度设计的原则在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1. 法制化原则制度设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依法管理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志愿服务的范围、方式和规范,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2. 民主化原则制度设计应当尊重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度制定和修改过程中进行民主协商和参与,确保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3. 专业化原则制度设计应当根据志愿服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有专业性和实效性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同时,应当加强对志愿服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探讨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郭新保1 王育2(1.北京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北京 100083;2.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本文以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提出志愿服务的理论基础是发展中的社会管理理论;志愿服务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的悲悯仁爱之心和现代社会的责任意识。
从注册平台系统、履历档案登记、枢纽型组织功能三个方面提出了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的实践探讨,并阐述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志愿服务;制度;社会管理;登记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2013年的3月5日比以往有变化。
这不仅体现在较大规模的“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在中华世纪坛隆重举办,也体现在各地兴建和扩建的雷锋纪念馆展览馆,还体现在社会用“当代雷锋”诠释雷锋精神的传承,把多年来做好事、行善举的行为基础,与雷锋精神并提,如恪守“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信念、20多年来坚守在交通枢纽义务为行人指路的“义务指路大王”,在7・21暴雨中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奋不顾身疏通排水管道的“最美环卫工”,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照顾社区孤寡老人、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队、带动社区尊老敬老的志愿者,义务赡养邻居老人17年的淳朴村民等等,都冠以雷锋精神的传承。
特别是3月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以“学习雷锋、为民助人”为主题的2013年北京志愿服务推动日活动,非常明确地体现了“学雷锋,做志愿者”的主题,是把每年一度的学雷锋日活动与志愿服务事业的常态化发展结合,从而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会公益、推动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途径。
本文结合当前开展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的意义,阐述制度建设是推动志愿服务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动力的观点,提出制度建设的设想。
一、志愿服务的理论基础是发展中的社会管理理论(一)人类文化学、社会学视角探讨:今天的志愿服务,从文化的角度说并不是创新。
无论用什么文字语言表述,它都很明确,是人类的社会公益活动在一定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是中国3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的情况下,人们回馈和报答社会、寻求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途径、关注共同发展的恰当方式之一。
这一点,秦晖先生《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分析得很清楚了。
因此,志愿服务、慈善捐助、以及当下一切善举善为,是我国悠久的公益发展历史在新阶段的表现形式。
与慈善家的慷慨解囊相比,志愿服务更表现为大众化、平民化的尽我所能;与举手之劳的善举善为、邻里帮衬相比,志愿服务更显出注重承诺和坚守,更体现以志愿服务追求实现社会公益的理念。
也正是由此,志愿服务已经是当下政府、社会以及责任企业共同认可和力行的公益行动。
过去和现在,大学生志愿者是参与志愿服务的主体,志愿者的构成正由青少年群体向社会各方面人群延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公益理念、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志愿服务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管理学理论视角探讨:从社会发展的实践看,西方发达国家用了近百年演进的城市化进程,我们30年实现了。
比如英国在1840年以前城市化率就已经接近20%,1940年达到了70%多;我国1978年城市化率17.92%,2011年达到51.3%。
李克强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是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经济发展是好事,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在巨大的社会财富积累和个人财富的增长面前,越来越显现的社会贫富不均,并且由此带来了人们扭曲的价值取向。
传统的文化价值、伦理道德风尚正在金钱利益面前接受考验。
志愿服务理论所提出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也在接受考验。
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
社会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实质就是根据社会规律自觉地控制人们的社会活动。
志愿服务必须研究如何运用好公共管理理论,通过倡导公益思想,引导人们过有品质有品位的生活。
当代志愿服务由四川抗震救灾和奥运服务而崛起与迸发,人们的激情和自觉之外,不可否认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组织力量。
5年来,志愿服务通过项目管理、民间社团培育、完善网上注册,成功地从政府动员转向社会动员,成功地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的枢纽型、扁平化结点功能。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蕴藏在民间的社会资源,实现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是志愿服务从社会管理角度的探索。
社会管理的探索关键要落实到制度保证的层面,制度建设不仅在顶层设计,而且重在程序保障和系统完善。
(三)社会管理理论创新视角: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最大的不同,中国的城镇化是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基础上,还几乎与工业化发展同步。
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拿出智慧来破解的问题。
旧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弊端影响,户籍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乃至教育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减灾应急问题等等交织在一起。
比如志愿服务项目正在关注和投入服务的农民工问题以及衍生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老龄化以及“空巢”老人的关照问题、被称为“蚁族”的非京籍“80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生存状况问题、不断由大城市中溢出的特大型新建社区居民的碎片化结构问题等。
这些问题是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很多也是发达国家经历过的,有的解决得好,有的解决不好。
但是如此快速地、集中地、盘根错节地涌现,还没有先例可循。
智慧地解决好问题,就要靠社会管理理论创新。
吴良镛先生曾指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要用复杂性科学理论,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大兵团作战。
“问题集中了,攻坚的重点问题就出来了。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创新,主要包括民生服务保障体系、安全稳定维护应对体系、公民社会培育发展体系、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社会管理队伍建设体系。
社会管理创新也是公共管理创新,是社会公益事业创新。
在新的社会管理体制下,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强化公众的“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这两种文化精神或社会心理基础。
志愿服务重在管理,也在指导,更在形成规范建立制度保障。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强化公众的主体意识、参与自觉和公共精神、社会责任感,因此也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抓手。
枢纽型扁平化的志愿服务组织更有利于深入城市巨系统中的子系统,发现问题,整合资源解决问题。
二、志愿服务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的悲悯仁爱之心和现代社会的责任意识(一)从历史看,雷锋精神不是由雷锋的诞生而产生的。
人类的悲悯仁爱和慈善互助之心源远流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漫长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自然有灾、国家有难、社会摊上大事的时候,民力民心更为突出。
雷锋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事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中,影响一代代人、被一代代人传承。
那种充满悲悯仁爱之心和现代社会的责任意识的公益思想,在当时总结为雷锋精神;在当下就是志愿精神。
美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不同时期有不同体现。
社会越发展进步,文明程度越高,社会道德风尚越崇高、越普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深刻体现了人类共同尊崇的价值观和现代社会的责任意识。
“以志愿求公益”的志愿服务理念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体现。
(二)从文化传承看,中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慈悲为怀的文化传统,有上千年的公益历史。
传统道德文明在现实社会中总有带着时代特色的契合。
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就是一个证明。
上个世纪80年代的社区“综合保户”扶助老人、铁路志愿者服务春运、2008年抗震救灾和奥运会期间的志愿服务,都是一脉相承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并指出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将志愿者力量创新性引入社区建设。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尤其是道德文化文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三)从社会管理创新看: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就是要使庞大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政府分解到社会组织各个层面,倡导公众参与,减少公共管理成本。
许多效益好的企业,纷纷为社会做公益,甚至成立起社会公益企业,专门从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运作。
从社会管理创新看,志愿服务管理组织就是要靠理念、靠制度、靠感召力将蕴藏在民间的人类的悲悯仁爱之心和现代社会的责任意识相结合,以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项目、优秀的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7年颁布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中提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引导、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并要求“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以及对志愿服务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和录取有志愿服务经历者”。
2009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中,再一次提出“建立规范的志愿者档案和志愿服务记录手册。
对志愿服务行为、志愿者标识及使用进行规范”。
“完善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
完善志愿服务的绩效考评制度。
制定科学规范的量化评价标准和考评办法,以日常服务记录和组织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依据,对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客观评价”。
2011年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中进一步明确要求“建立全市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
注册机构根据志愿者服务的时间累计及服务评价情况,认定其为北京市一至五星志愿者。
星级志愿者佩戴相应标志,同时在“志愿北京”网站进行标注和宣传”。
“建立全市志愿者奖章授予制度。
根据志愿者注册以后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与绩效,授予不同级别的志愿服务奖章。
奖章获得者佩戴相应标志,同时在“志愿北京”网站进行标注和宣传”。
显然,志愿服务、以志愿求公益的推广已经从观念到制度,进一步发展为现代社会管理创新,是志愿服务的核心理念,即人类的悲悯仁爱之心和现代社会的责任意识在公民身上的体现。
三、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的实践探讨2013年1月4日,刘奇葆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任重道远。
志愿服务管理走向精细化,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制度建设不仅包括法律法规保障,也包括原则、条例和办法的建立。
以下制度化管理设计合理,实践证明可行,协同推进有利于水到渠成。
(一)加强注册平台建设,构建志愿服务项目与团队的网络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