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的应对策略-天津20100309-郭启煜
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为预混胰岛素治疗病例解析
![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为预混胰岛素治疗病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189f3acfc789eb172dc82d.png)
t . O pr ei nl ● xec l T l ・ nSUl 1 1 0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wi t h t y pe 2 d i a b e t e s
2 型糖尿病患者基础一 餐时胰岛素 强化治疗后转为预混胰岛素治疗
等奖 项。
如果 伴 有 明显 高 血 糖 时可 以短 史 。 期 使 用胰 岛素 治疗 在 高血 糖 得 到 该 患者 于2 0 1 3 年6 月 某 日在 社 控 制和 症 状 缓 解后 可 根据 病 情 调 整 区卫 生 所参 加 健 康 咨询 活 动 时偶 然 治 疗方 案 如 改用 口服药 治 疗 或 医 发现 血 糖 水平 升 高 ,当时 空 腹血 糖 学 营养 治疗 和 动 治疗 1 1 . 8 mmo l / L,遂 于 次 日去 附近某 三
患者 遂 于 当 日 入 院 ,在 控制 饮食 的基 础 上开 始接
病例点评
该 患者 为老 年女 性 ,体 重正 常 ,初诊 糖尿 病 , 尚
受 胰 岛素 强化 治疗 。医生 根据 患 者血 糖情 况选 择 了每 未 发 现大 血管 及微 血 管并 发症 ,实验 室检 查肝 、肾功 天4 针 的基 础一 餐 时胰 岛 素强 化治 疗 方 案 。睡 前给 予地 能未见 异 常 。 因患者 空腹 及餐 后 血糖 水平 较 高 ,医生 特 胰 岛素 ,三 餐 前给 予 门冬胰 岛素 ,根据 空 腹及 三餐 选 择 在 控 制饮 食 的基 础 上 给 予 每 天4 针 的胰 岛素 强 化 后2 h 血 糖 监测 情 况调 整基 础及 餐 时胰 岛 素注 射剂 量 ,
患者 来 院 就诊 的主 要 目的是 希望 改变 治疗 模 式 ,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双管齐下好处多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双管齐下好处多](https://img.taocdn.com/s3/m/b3e0937fcfc789eb162dc830.png)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双管齐下好处多作者:郭启煜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08年第01期专家简介郭启煜: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
参编专著6部。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
出诊时间:周二、四上午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中,口服降糖药物以其有效、安全、方便及无创等优点仍然牢牢地占据着治疗中的一线地位。
但是,由于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逐渐进展,病友们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因此,对许多病友来说,到了疾病的某一阶段以后,将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还有一些病友,虽然是处于疾病的相对早期阶段,但是由于合并了某些特殊情况,如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合并急、慢性严重感染、妊娠或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等一些情况下,也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
在这些应激状况下,一般是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
在非应激状况下,对绝大多数因病情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友来说,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将是一种合情合理的选择。
只要病友对口服降糖药物没有什么特殊的禁忌证,都应采取这种联合治疗的策略。
一、口服降糖药物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有什么好处?1、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2、避免因过量使用胰岛素治疗带来的高胰岛素血症。
3、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胰岛素的增加体重的作用。
4、可以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达标率。
5、对于某些病友,联合治疗可能会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二、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如何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与胰岛素的联合使用可以有很多的方案可供医生和病友选择,医生会根据病友自身的血糖控制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病友制订出适合大家自身特点的个体化的联合治疗策略。
从胰岛素使用的角度来说,在临床上可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般来说,用来补充基础胰岛素的长效胰岛素(如来得时、诺和平、长秀霖等)和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可以和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物。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https://img.taocdn.com/s3/m/d1b52d2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8.png)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郭启煜
【期刊名称】《海军总医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4)003
【摘要】大量证据表明,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解偶联蛋白、浆细胞膜糖蛋白-1、抵抗素等因素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联系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总页数】4页(P153-156)
【作者】郭启煜
【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科研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2
【相关文献】
1.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胰岛素抵抗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J], 金咏梅;都鹏飞;项云;李全礼;范晓晨;杨善志
2.不同健脾中药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肥胖程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J], 张佳琪;王雪;林海青;姜月华;姜萍;李晓
3.肥胖及腹型肥胖人群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J], 陈效琴;俞安清;张博林;赵诤;蹇国;何平;伏攀;任静
4.男性肥胖型与非肥胖型 OSAHS 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 [J], 冯文雯;潘幸;周昭
远
5.肥胖、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其血脂、血细胞及代谢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 [J], 钟志鹏;黄静;陈秀珊;李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预混胰岛素治疗病例解析
![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预混胰岛素治疗病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2b92c233d4b14e852468b6.png)
患者 的胰 岛素起始 方案的选择及 一些在胰 岛素使用 中的注意事项进 行简要的讨论 。 关键词 糖尿病 预混胰 岛素 :剂量 ;糖 化血红蛋 白
郭 启 煜 医 学 博 士 、
主 任 医 师 、 教 授 、 研 究 生 导
胰 岛素作为迄今为止最传统 、
疗效 最 强 和最 具 临 床 经验 的 降糖 药
要 的讨论 。
师 。主 要 社会 兼职 : 中 国人
物 ,其 临 床价 值 是 无 与伦 比同 时也 病例 基本情 况 是 不可 替 代 的 。 自从 1 9 2 1 年夏 天 在 患 者 李某 ,男性 ,4 8 岁 ,身 高
民解放 军 医学会 内 分泌 专 业
委 员会 委 员、 中 国 医 师 协
在 胰 岛素 使用 中的注 意 事 项进 行 简 复 查 血 糖 ,结 果 血 糖 水 平 并 无 明
4 4 药品评价 2 0 1 4 年第1 1 卷第1 7 期
案例分析 C a s e Re p o  ̄
—删
显改 善 ,遂 于 2 0 1 0 年1 1 月 起 在 医生 指 导 下 ,在 控 制 满 意 。
中图分类 号 R 5 8 7 1
郭启煜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 2 8 0 9 ( 2 0 1 4 ) 1 7 — 0 0 4 4 - 0 4
文献 标识码
摘要 作 为糖尿病血糖 管理的经典 药物 ,胰 岛素一直是降糖 达标的最重 要选择之~ 。本文选取 了
一
个 口服药 控制不佳 的2 型糖尿病 患者 启动预 混胰 岛素治疗 的病例 并结合该 病例针 对2 型糖尿病
最 重 要选 择 之 一 。本 文选 取 了~ 个 服葡 萄糖耐量 试验后诊断为2 型糖
高预混人胰岛素疗效不佳时治疗方案调整(临床观察解读)
![高预混人胰岛素疗效不佳时治疗方案调整(临床观察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5523cd8bb4cf7ec4afed07b.png)
HM0005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比例
31.3%预 混胰岛素 类似物
38.1%预混 人胰岛素
n=4,847
预混人胰岛素 其他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30.6% 其他
纪立农, 等. 中国糖尿病学杂志. 2011; 19(10): 746-51.
HM0005
HM0005
10 HbA1c 水平(%) 8 6
HM0005
•
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相比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更好控制餐后血糖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控制血糖的能力相似,但在模拟生理性胰岛
素分泌和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方面胰岛素类似物优于人胰岛素
2011 IDF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ostMeal Glucose in Diabetes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98.
8.7
血糖水平 (mmol/L) CDS推荐: HbA1c控制目标<7.0%
14
12
12.9 9.1 CDS推荐: 餐后血糖控制目标10mmol/L 空腹血糖控制目标4.4-7.0mmol/L
10
8 6 4 2 0
4
2 0
HbA1c 水平
FPG
2h PPG
1,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10.6年,平均预混人胰岛素治疗3.4年。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2010 Mar 25;362(12):1090-101.
HM0005
80%以上的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餐后高血糖 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13.5 mmol/L
胰岛素与降糖药联用好处多
![胰岛素与降糖药联用好处多](https://img.taocdn.com/s3/m/5931260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9.png)
胰岛素与降糖药联用好处多
郭启煜
【期刊名称】《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中,口服降糖药物以其有效、安全、方便及无创等优点,仍然牢牢地占据着治疗的一线地位。
但由于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岛13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因此,许多病友,到了疾病的某一阶段以后,将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总页数】1页(P23)
【作者】郭启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社区服务中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J], 王熙
2.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双管齐下好处多 [J], 郭启煜
3.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联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疗效比较[J], 彭杰;叶波;糜玲;丁吟;张霞翔
4.甘精胰岛素联用西格列汀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
安全性 [J], 谢洲林
5.T2DM患者联用长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冯君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混胰岛素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预混胰岛素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4a841faba0d4a7302763a51.png)
预混胰岛素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观察作者:夏米西努·吾斯曼刘新琼何晓东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09期[摘要]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转换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将150例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B组为预混胰岛素调整组;两组以空腹血糖0.05),但A组空腹血糖达标率、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体重增加程度方面均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2型糖尿病;预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62-03预混胰岛素是将不同作用时效的胰岛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预先混合制成,由于使用便捷,一直在广大内分泌医师处方胰岛素中占很大比例,但由于比例固定,剂量调节不灵活,而糖尿病患者个体差异大,因而部分患者疗效降低[1]。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可以模拟人体生理性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使用方便、依从性好[2]。
对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否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更改后能否提高其达标率在现在临床中存在困惑,本研究就此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 治疗方案转换前: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转换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停止使用原预混胰岛素治疗,改为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赛诺菲公司来得时胰岛素,J20090113)联合口服药治疗。
B组患者继续预混胰岛素治疗并据血糖进一步调整用量,为预混胰岛素继续调整组。
A组患者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原预混胰岛素总量×60%。
此后根据空腹血糖每3~5天调整1次,以FPG 在3.9~7.2 mmol/L为达标,FPG达标后,检测PPG,根据监测结果给予餐时血糖调节剂,包括阿卡波糖和瑞格列奈,以PPG1.3 观察指标检测治疗方案转换前及转换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手指尖血糖,每日≥1次/d。
长期应用基础胰岛素血糖仍然控制不佳,治疗方案如何优化?
![长期应用基础胰岛素血糖仍然控制不佳,治疗方案如何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b1d17d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0.png)
长期应用基础胰岛素血糖仍然控制不佳,治疗方案如何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我国情况尤为严重。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8%[1]。
血糖长期升高会造大血管、微血管等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病变、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足、肾功能不全、失明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危害极大,血糖控制达标是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重中之重[2]。
1、长期应用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析因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和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
简单来说,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反应了单个点的血糖水平,GA反应了最近2-3周血糖的平均水平,而HbA1c反应了最近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会影响HbA1c的高低。
对应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而言,餐后2小时血糖贡献可达59-69%[3]。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不断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5]。
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通常应用口服药物即可控制血糖,随着胰岛功能变差,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控制血糖,通常需要外源性应用一针或多针胰岛素用于补充内源性胰岛素的不足。
若β细胞功能越来越差,仅注射一针基础胰岛素也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此时需要转换为预混胰岛素或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6]。
如果不及时转换方案,单纯地增加基础胰岛素剂量,不但对血糖控制的改善有限,还容易造成低血糖[7]。
2、血糖升高的解决策略,2针vs. 4针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十分重要。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的后续随访研究表明,早期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的患者,后续心肌梗死、微血管病变及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这是身体的一种良性“代谢记忆”效应[8]。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的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7d2ab9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a.png)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曹邓晗【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年(卷),期】2015(000)023【摘要】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所有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食谱进行饮食指导,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
结果:观察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降糖作用显著,减重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
【总页数】2页(P30-31)【作者】曹邓晗【作者单位】450000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J], 周岩;吴大方;曹晋;杨瑜莹2.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心苑;刘尚全;叶启宝;谈银生;田丽芳;陈望3.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体会 [J], 李晓东4.达格列净对利拉鲁肽治疗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J], 陈晓军;曾建5.利拉鲁肽应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 [J], 刘晓妮;高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体会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c2f9d0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e.png)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体会李晓东【摘要】目的:对应用甘精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联合对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
采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甘精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联合对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甘精胰岛素;利拉鲁肽;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治疗【作者】李晓东【作者单位】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山西太原0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9000万,为了能够保证获得令人满意的降糖治疗效果,近年来在临床上一些具有降糖作用的新型药物可谓层出不穷[1]。
每日通过多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由于该类胰岛素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按规定比例配制成分,不能够保证提供患者生理胰岛素的实际需要量。
因此患者虽然进行多次注射治疗,但仍然有可能出现血糖水平控制不良等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低血糖风险[2]。
本次研究对患有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
预混胰岛素在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分析体会
![预混胰岛素在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分析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56515cafc4ffe473368abe1.png)
预混胰岛素在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分析体会目的:对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针对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病患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所有病患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
实验组病患食用早晚餐前给予预混胰岛素的皮下注射,对照组病患在每天晚上十点钟进行1次的基础胰岛素皮下注射,共治疗15周时间。
结果:通过15周的治疗时间后,两组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实验组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患出现低血糖情况的几率高于实验组。
结论:选择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能显著控制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并且有效减少低血糖情况的发生,有助于病患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及运用。
标签:2型糖尿病;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体会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发生2型糖尿病的几率不断升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大约68%的2型糖尿病病患由于治疗效果不佳,血糖控制不明显,需给予强化治疗。
胰岛素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病患的重要药物,不仅能显著控制血糖,而且有利于病患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有效保护了剩余的胰岛β细胞,促使血糖下降,保证β细胞具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1]。
通常临床上主要使用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现对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的临床疗效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探讨,具体情况如下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均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
所有病患先前均接受过降糖药治疗,但未曾采用胰岛素治疗,病程均超过1年。
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为7%~9.6%,空腹血糖为6.8~12mmol/L,未具有肾脏、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史。
尽早甘精胰岛素,实现血糖安全达标
![尽早甘精胰岛素,实现血糖安全达标](https://img.taocdn.com/s3/m/047e906631126edb6f1a10cf.png)
尽早甘精胰岛素,实现血糖安全达标作者:韩巧君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0年第12期各位糖尿病病友:大家好,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预混胰岛素,这是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的一种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就是把短效胰岛素和中长效胰岛素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注射,从而达到既控制基础血糖又控制餐后血糖的目的,是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
但是在日常的治疗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使用过预混胰岛素的患者的抱怨:①麻烦。
预混胰岛素中的中长效胰岛素的持续时间不能达到24小时,所以需要每天在早饭和晚饭前半小时注射2次胰岛素,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②在中饭前和夜间容易出现低血糖。
在早饭前注射一次预混胰岛素后,其中的中长效胰岛素会在中饭前产生一个吸收高峰,而在晚饭前注射后,会在夜间出现一个吸收高峰,从而容易导致患者在中饭前和夜间出现各种低血糖症状。
③血糖控制不佳。
这一点估计是大家最难接受的。
传统的中长效胰岛素注射至皮下后,吸收不稳定,人和人之间、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吸收可能都不同,因此对血糖的控制不够稳定、可靠,难以规范用药。
④注射时间太死板,造成患者吃饭时间不灵活。
预混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必须是饭前半小时,注射后如不及时吃饭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等症状,因此影响了患者吃饭时间的灵活性。
预混胰岛素之所以会让患者产生以上困惑,是因为传统的中长效胰岛素存在作用时间短、吸收存在高峰值、吸收不稳定和注射时间死板等缺点。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胰岛素既控制血糖效果良好,又很少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还方便注射,一天一次,不影响社会活动,不需要患者在固定时间吃饭呢?答案是肯定的。
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它的优势首先在于一天仅需注射一次,而且可以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注射(每天注射时间相同即可),方便简单,对吃饭时间没有特殊的要求;其次,甘精胰岛素吸收稳定,不会出现吸收高峰,因此也很少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甘精胰岛素能稳定控制血糖水平,实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
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转换治疗策略探讨
![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转换治疗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4a505d30c22590102029db3.png)
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T2DM 能否转换为基础胰岛素 + OADs?
循证医学证据 转换方案探讨
Hammer研究
预混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实践
中起始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的疗效
为期12周多中心,开放,单组,观察性研究
N=5045 2型糖尿病病程 8.7 年 接受预混胰岛素±口 服降糖药治疗 平均HbA1c 8.3% 转为甘精胰岛素 + 口服降糖药治疗 3 个月
从研究中总结转换 6.5% < A1C 治疗方案患者条件 < 9.0%
PS. 中国研究A组: 人预混转为来得时+OAD; B组: 人预混继续调整剂量
Bushi,et 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Nov 27,2007,Vol87,No,44,3115-3118. Hammer H. Int J Clin Pract. 2007; 61(12): 2009–2018.
0.4
HbA1c (%)
8 7 6
10
2.0
5
基线
24 周 来得时 Lispro Mix
0
Lispro Mix
0
来得时
Lispro Mix
来得时
Wolffenbuttell BH, et al. Diabetologia 2008;51(Suppl. 1):S386.
来得时®的优势能否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Initiation phase
24 周
甘精胰岛素 vs.预混胰岛素: DURABLE 研究
更少低血糖
10 9.1
更少胰岛素剂量
更少低血糖事件 节省胰岛素剂量
5.0 0.47
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临床观察
![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b6543d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2.png)
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临床观察宋春青;徐东红;邵海琳;王晓来;尚晓静【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3(039)001【总页数】1页(P160)【作者】宋春青;徐东红;邵海琳;王晓来;尚晓静【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天津300140;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天津300140;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天津300140;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天津300140;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天津300140【正文语种】中文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均符合1999年 WHO的T2DM诊断标准。
排除各种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严重感染患者、1型糖尿病和严重胃肠道疾患患者。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预混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组30例(对照组)和预混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30例(治疗组);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8.97±15.02)岁;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9.26±14.96)岁。
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继续使用预混胰岛素,分为早餐和晚餐时皮下注射,应用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继续应用,但观察期间不能调整糖苷酶抑制剂的剂量。
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格华止)0.25~0.50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加用格列美脲(亚莫利)1~2mg,每日1次口服。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节药物用量,格华止最大量2.0g·d-1,格列美脲最大量4mg·d-1,血糖仍不达标则胰岛素加量,直至血糖达标。
连续治疗16周。
1.3 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FBG、2hPG、HbAlc、BMI及胰岛素用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预混胰岛素治疗病例解析
![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预混胰岛素治疗病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5e5dc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66.png)
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预混胰岛素治疗病例解析
郭启煜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14(0)17
【摘要】作为糖尿病血糖管理的经典药物,胰岛素一直是降糖达标的最重要选择之一。
本文选取了一个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病例,并结合该病例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起始方案的选择及一些在胰岛素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讨论。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郭启煜
【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为预混胰岛素治疗病例解析 [J], 郭启煜
2.加用格列美脲治疗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J], 柯瑞琼;秦永章;肖丽霞;方向南;洪世华;吕维名
3.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J], 励晶;王黎明
4.加用格列美脲治疗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
观察 [J], 柯瑞琼;秦永章;肖丽霞;方向南;洪世华;吕维名
5.2型糖尿病患者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剂量与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J], 亚库甫江·阿布多热依木;代春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化胰岛素治疗——部分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
![优化胰岛素治疗——部分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https://img.taocdn.com/s3/m/a21be54fad02de80d4d84075.png)
预混胰岛素 剂量( IU/d) A 组 35 ± 19 B 组 32 ± 10 35. 5 ± 15. 0
34. 4
病程 < 10 年 剂量 < 40IU/d
注: 中国研究 A 组: 人预混转为不得时 + OAD; B 组: 人预混继 续调整剂量。
实用糖尿病杂志 第 7 卷 第 6 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 7 No. 6
著降低 1. 1% 和 3 mmol / L( P < 0. 001) ,且 12 周内仅发生 16 例的低血糖事件,是入组前 3 个月预混胰岛素治疗的 1 /100 ( 1306 例) 。
国内的两项临床研究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一项为期 12 周的随机、开放、两中心平行对照研究[3]中,80 例预混胰 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 FPG: 7. 8 ~ 16. 7 mmol / L; HbA1 c: 7% ~ 10% )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转换为甘精胰岛 素 + 格列美脲或预混胰岛素 + 格列美脲治疗。结果显示, 两组的 HbA1 c 和 FPG 均较基线显著降低,而降幅在两组间 无明显差异,但甘精胰岛素组的总低血糖事件( 94 vs. 123 例) 或经证实的低血糖事件( 21 vs. 57 例) 均较预混胰岛素 组显著降低。
选择合适的患者后,下一步则需要考虑转换方案中甘
·44·
精胰岛素的剂量问题。转换方案中甘精胰岛素的剂量需根
据患者的 HbA1 c 水平来确定。对于 HbA1 c≤8% 的患者,甘 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为原预混胰岛素 总 量 的 60% ; 对 于 HbA1 c > 8% 的患者,可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甘精胰岛素 的起始剂量可达到原预混胰岛素总量的 80% 。此后根据
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预混胰岛素时常见问题及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预混胰岛素时常见问题及护理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0adf13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b.png)
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预混胰岛素时常见问题及护理干预
祁永兰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0(014)016
【摘要】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4大慢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当,血糖控制不佳,长期的高血糖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尿毒症,失明,心梗,中风,猝死等).根据WHO最新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就有6人因糖尿病而死亡.自Bending和Best自上世纪20年代发现并首次在临床使用胰岛素以来,胰岛素在剂型、治疗方案、使用方法、给药形式及注射装置等方面均有了很大进展,相比常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在疗效安全性及方便性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是胰岛素治疗最好的选择[1].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祁永兰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江苏,淮安,21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手术室多品牌多规格硬质容器混合使用时常见问题的品管实践
2.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3.使用真空采血管采血时常见问题以及
处理4.浅谈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时常见的问题5.简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使用弯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教学时常见的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混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r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预混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r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8503e51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d.png)
预混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r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丁丽霞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8(47)2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患者群的数量越来越高,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
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有高达67%的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单独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其治疗达标率更低[1]。
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胰岛素的分泌会随着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退而减少,仅仅靠控制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等发现不能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2]。
【总页数】2页(P200-201)
【作者】丁丽霞
【作者单位】030012 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比较 [J], 黄梅;
2.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比较 [J], 许英;沈红丽;徐松梅
3.高比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与格列美脲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不佳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J], 舒正菊;陆涛
4.探讨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J], 邢立勇;张静静
5.比较分析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 [J], 肖凤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探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浅探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b7de93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2.png)
浅探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虞金岚【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0(005)007【摘要】目的:证明预混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0年~2009年对6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口服降糖药治疗组33例和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30R组33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血糖达标天数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
结果: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均高于预混胰岛素30R;口服降糖药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27.2±2.1)d;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14.6±1.5)d。
结论:采取预混胰岛素30R治疗方式,可有效、理想地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并且可以缩短血糖达标天数。
【总页数】2页(P1870-1871)【作者】虞金岚【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江都2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5【相关文献】1.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25R)和预混胰岛素(优泌林70/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J], 范晓涛;陈世清;张宏伟2.浅探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J], 虞金岚3.预混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J], 辛爽清;米垚川;王笑烨;孙媛媛4.加用格列美脲治疗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J], 柯瑞琼;秦永章;肖丽霞;方向南;洪世华;吕维名5.加用格列美脲治疗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J], 柯瑞琼;秦永章;肖丽霞;方向南;洪世华;吕维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混胰岛素,摇匀后再用
![预混胰岛素,摇匀后再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25f7e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d.png)
预混胰岛素,摇匀后再用
张俊
【期刊名称】《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赵阿姨最近刚因2型糖尿病住了几天医院。
出院后,她开始按照医生的要求,每天注射预混胰岛素。
但令她奇怪的是,自己在家注射的效果比在医院的要差,比如注射之后进食与之前一样的食物但血糖要低。
几天的疑惑后,她只好到医院向医生咨询。
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注射过程后,发现原来是她在注射预混胰岛素前并未将之混匀,导致注射的短效胰岛素增加所致。
【总页数】1页(P18)
【作者】张俊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曹邓晗
2.预混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研究进展 [J], 续楠楠
3.不同体质量指数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后疗效及体重变化的观察 [J], 杨滔;莫焕娇;邱莘
4.关注餐后血糖,预混胰岛素助力多维度血糖管理 [J], 母义明
5.不同体质量指数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后疗效及体重变化的观察 [J], 杨滔;莫焕娇;邱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并不理想
血糖控制现状
血 糖 、 血 脂 、 血 压 三 项 达 标 者 仅 1.7%
IDMPS 2006 T2DM 全球基线数据-2007 EASD 壁报交流
胰岛素疗法的缺点
低血糖风险
– 然而, 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 严重低血糖的 发生率不高…
1型糖尿病: 每100病人年, 61 个事件数 2型糖尿病: 每100病人年, 1-3个事件数
DCCT研究
清醒时无症 清醒时有症 状低血糖 状低血糖
睡眠无症状低血糖
对低血糖的惧怕 超越了对长期慢 性并发症的恐惧
Banting Modal f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 Robert S Sherwin. 67th ADA. 2007
低血糖是血糖达标的最大障碍
许多患者对低血糖的恐慌远远超过了对长期慢性
2000:第一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上市
胰岛素治疗的优势
现有糖尿病治疗方式中历史最悠久,拥 有最多的临床经验 降糖效果最佳
– 对于任何HbA1c水平均能降低 – 没有最大剂量使用的限制
对于 Triglyceride (三酸甘油脂) & HDL cholesterol (高密度胆固醇)有益
Nathan DM et al. Diabetes Care 2006;29(8):1963-72.
胰岛素治疗的目的在于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 基础+餐时胰岛素
50
餐时
餐时胰岛素需求
餐时
餐时
胰岛素水平 (mU/L)
40 30 20
10
0 0 2 4 6 8
基础胰岛素需求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McCall AL. In: Leahy JL, Cefalu WT, eds. Insulin Therapy. New York, NY: Marcel Dekker, Inc; 2002:193-222. Bolli GB et al. Diabetologia. 1999;42:1151-1167.
*Intent-to-treat
从基线到终点的变化
来得时+ OAD 预混胰岛素
analysis. OAD=oral anti-diabetic drug. Janka H et al. Presented at: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64th Scientific Sessions; 4-8 June 2004; Orlando, Fla.
甘精胰岛素 vs.预混胰岛素: DURABLE 研究
安全性: 低血糖,体重增加及剂量
低血糖
30
Episodes per patient year 28
p = 0.007
体重增加
4
胰岛素日剂量
0,6
At study end (U/kg/day)
p < 0.001
3.6
p < 0.0001
23 3 20 kg 2
充 分 验 证 的 核 心 治 疗 尚 未 充 分 验 证 的 治 疗
一经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 磺脲类a 第一步 第二步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无低血糖、水肿/CHF、骨丢失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 GLP-1激动剂b 无低血糖、体重减轻、恶心呕吐
Wild D, von Maltzahn R, Brohan E, et al.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fear of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Implications for diabetes management and patient education. Patient Educ Couns. 2007; 68(1):10-5.
甘精胰岛素 vs.预混胰岛素: DURABLE 研究
一项多国(n=11)多中心(n=242)、随机, 开放, 平行对照研究, 2091例口服药(至少两 种口服药)控制不佳的T2DM 患者,随机分组使用来得时qd或预混Lispro Mix bid
Insulin-naï ve patients with T2DM on at least 2 OHAs HbA1c >7% (n = 2,091)
低血糖是控糖达标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如何应对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
• 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的定义
A1C>7%,无论是否发生低血糖
A1C<7%,但反复发生低血糖或剂量调整困难
如何应对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
Diagram
1
BIDO
2
PRE-MIX
3
MDI
向左走?向右走?
如果一个想法在一开 始不是荒谬的,那它 就是没有希望的。 If at first the idea is not absurd, then there is no hope for it.
体重增加:2-4 kg
– 可能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
Nathan DM et al. Diabetes Care 2006;29(8):1963-72.
刀刃上的舞蹈:凄楚的美
胰岛素治疗:在良好的血糖控制 与低风险的低血糖之间取得平衡
血糖控制
低血糖
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探讨
万事开头难! 开好便不难!
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
个体化治疗 量体裁衣
时间(h)
预混胰岛素容易引起餐前和夜间低血糖
午餐后高血糖
60
胰岛素浓度. (mU/L)
预混胰岛素 正常人分泌曲线
40
餐前低血糖
“方便”的代价
夜间低血糖
20
0
6
38U
10
14
10U
18
22
2
6 hrs
看似复杂的东西不一定复杂,貌似简单的东西可能并不简单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的发生都是未察觉的
人预混胰岛素
> 7.5%
空腹及晚餐前 (如果一天两次) 频繁(最少是三 餐及睡前)
基础+餐时胰岛 素 (MDI)
> 7.5%
Hirsch IB, et al Clin Diabetes 2005;23: 78-86
基础胰岛素:中国防治指南的推荐
ADA & EASD 共识 (2009) ADA指南(2009)
随 机 分 组
来得时 + OHAs 一天一次 Lispro mix (25/ 75) + OHAs 一天两次
Maintenance phase
104 周
Initiation phase 24 周
Wolffenbuttell BH, et al. Diabetologia 2008;51(Suppl. 1):S386.
临床可行性
预混胰岛素的安全达标率是有限的 预混胰岛素的缺点同优点同样显著 空腹血糖正常化是全天血糖控制的基础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是实现空腹血糖正常 化的保证 来得时是真正意义上理想的基础胰岛素 LAPTOP研究及DURABLE研究的证据
早餐后升高 ↓ 加早餐时治疗
早晚餐后升高 ↓ 加早晚餐时治疗
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
首选: 一天一次的基础胰岛素治疗 有效、安全、方便 依从性好 指南推荐 临床广泛应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美国士兵条例:重要的事总是简单的
如果简单的办法能奏效,那它就不简单。
预混胰岛素的困惑及对策
符合生理需要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化繁为简 追本溯源
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的解决之道
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郭启煜
天津滨江万丽酒店 2010年03月09日
1
胰岛素的问世
1921:Banting和Best提取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里程碑
1921:Banting和Best发现胰岛素
1923:世界第一支动物胰岛素上市
1955:Sanger确定胰岛素结构 1956: 磺脲类药物问世 1957: 双胍类药物问世 1959:Yalow和Berson发展胰岛素放射免疫测定 1979:Bell克隆胰岛素基因 1982: 第一支用人工基因合成技术生产的人胰岛素上市 1993:DCCT 1996: 第一支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上市 1997:UKPDS
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 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 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 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
Cryer PE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Cryer PE, Davis SN, Shamoon H.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2003,26 (6) : 1902-1912.
治疗方案 基础胰岛素 A1C 血糖模式 患者饮食习惯 患者生活形态 血糖监测 空腹 空腹及晚餐前 (如果一天两次) > 7.5 -10% 空腹血糖高 少量,常规饮食 不愿接受MDI 习惯
预混类似物
> 7.5%
一致,规律的 晚餐多量,午餐 全天血糖高 生活形态; 不 少量 愿接受MDI 一致,规律的 三餐等量或午餐 全天血糖高 生活形态; 不 多量 愿接受MDI 任何血糖 不规律的生活 任何饮食习惯均 形态;自我激 可 发意识较强
0,5
0,4
0.47 0.40
2.5
0,3
0,2 0,1 0
10 1
0
0
Lispro Mix
来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