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煤层气资源及选区评价

合集下载

煤层气选区评价技术

煤层气选区评价技术

作者: 韩超[1] 韩宝中[2] 朱铁[3]
作者机构: [1]大港油田供水公司 [2]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天津300280
出版物刊名: 科技资讯
页码: 104-10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0期
主题词: 煤层气 选区 评价
摘要:煤层气选区评价技术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最前端、最重要的关键技术。

我国煤层气储量大,分布广,但由于技术原因大部分煤层气资源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并且由于政府补贴不到位,导致煤层气藏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没有开采价值。

所以煤层气资源在投入开发前,应对准备开发的煤层气区块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出较好的区块优先开发,因此煤层气选区评价将对煤层气区块的动用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避免重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1-煤层气资源评价

1-煤层气资源评价
2. 煤系地层呈简单的褶
第一型
煤层稳定,煤厚度变化很小,或 沿一定方向逐渐发生变化
皱构造,两翼倾角较 陡,并有稀疏断层
第二型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仅局部 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
3. 煤系地层呈简单褶皱
构造,但具有较多断 层,对煤层有相当的破
第三型
煤层不稳定,煤厚变化很大,且 有明显的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
1、经济可行性分类
经济的、次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3大类。
2、资源的勘查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分级
待发现的煤层气资源量
已发现煤层气资源量(煤层气地质储量)
预测的(可信系数为0.1~0.2)
煤层气地质储量 控制的(可信系数为0.5左右)
右)
2019/12/12
探 明 的 ( 可 信 系 数 为 0.7~0.9 左
探工程时适当放宽
的2倍
和/或物探控制
勘 井距一般不超过附录 B 规定的
煤层取心和测井、储层物性等 煤层有取心资料,获得了相
查 2 倍:煤层全取心和测井,储层
资料有一定的井控制程度
关储层物性资料
程 物性实验
度 小型井网试验或单井试采,储层 部分进行了单井试采,取得了
物性资料可靠,试采井井距不超 储层物性相关资料。
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储层中的煤层气总量。
2019/12/12
2
原始可采储量(简称可采储量): 地质储量的可采部分。 现行的经济条件和政府法规允许的条件下,采 用现有的技术,预期从某一具有明确计算边界 的已知煤储层气中可最终采出的煤层气数量。
经济可采储量:原始可采储量中经济的部分。 煤层气勘查:在充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钻井、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仅局部 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 煤层不稳定,煤厚变化很大,且 有明显的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

煤层气资源勘查区块早期评价方法讨论

煤层气资源勘查区块早期评价方法讨论

煤层气资源勘查区块早期评价方法讨论【摘要】根据黑龙江省每天具体情况,初步提出以勘探程度、构造条件、沉积(煤层0条件、煤层气丰度条件、盖层条件为基础的区块评价方法,通过鹤参三井施工、效果良好。

)【关键词】煤层气;早期评价;勘查选区;方法探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其中赋存的煤层气资源客观。

煤层气是一种优质的多用途环保能源。

不能被开采利用。

不仅是对能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危害生命财产安全,排放到空气中又造成对空气污染,使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污染地球大气环境。

因此,煤层气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能源开发的重点工作。

1.我国煤层气资源赋存特点和勘查状况1.1我国煤层气赋存特点1.1.1储层具有“三低一高”特点即低压(压力系数一般小于0.8)、低渗(一般小于1md)、低饱和(饱和度一般小于70%)、高地应力(中国煤矿区得地应力值主要集中在8-17MPa,为美国一般为1~6MPa)。

1.1.2成煤期后构造破坏严重,使较多的煤田构造复杂,被断裂切割成大小等区块或块段,并出现构造煤。

破坏煤层气赋存条件,增加了勘探开发难度。

1.1.3由于后期构造和岩浆活动,造成一些煤田煤阶变化较大。

1.1.4各媒体安煤矿开采活动比较集中,其采动区影响深度一般为煤层气开发的最为有利的300~600m埋藏深度。

1.2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程序较低基础较差1.2.1煤田开发时间早,煤层气(瓦斯)勘探工作基础差。

长期以来,对煤层气勘探工作多数矿区是空白,只有矿井瓦斯排放资料,资资料保存也不甚完整,1983年以后,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明确要求进行钻孔瓦斯取样测试工作,但由于早期缺少经验,一些资料质量较差。

1.2.2煤层气资源评价研究程度低。

以往只有煤科院所属有关院所在全国一些煤矿进行了较多的早期瓦斯(煤层气)研究评价工作,获得了宝贵的资料,但在煤层气勘探工作基础差的条件下,深入程度不够,评价参数不足,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煤层气的综合利用及其评价

煤层气的综合利用及其评价

浙江大学工业与经济生态学姓名:施绘程学号:3100104825专业班级:工学1037班煤层气的综合利用及其评价一、利用煤层气的意义1、煤层气的定义与成分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或煤层岩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气体。

煤层气的化学组分有烃类气体、非烃类气体(二氧化碳、氮气、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以及稀有气体氦、氩等)。

其中,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是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尤以甲烷含量最高,二氧化碳和氮气含量较低,一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含量甚微。

因为主要成分为甲烷,往往将其称为煤层甲烷或瓦斯、煤层瓦斯[1]。

2、忽视煤层气开采利用的危害据统计,我国有近一半矿井为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矿难事故中有近一半是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燃烧或瓦斯中毒事故[2][3]。

这可以算是煤层气没有得到开采带来的后果。

另外,煤层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23倍。

据估算,大气中甲烷浓度每增加1 ppm,可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增加1℃(Donner,1980)。

大量煤层气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是直接排空,极大地加剧了现在已经十分严重的温室效应。

同时,进入大气的CH4可与-OH、O3、H2O、H2、Cl2及其它成分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大气中的H2O和O3的浓度及大气中总体氧化能力[3]。

3、煤层气利用的前景煤层气及其燃烧产物基本不含有SO2、NO x和飞灰等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洁净能源,不仅环境性能好,而且热效率高。

甲烷的热值为36.72KJ/m3。

按热值计算,大致1000m3甲烷相当于1t标准煤。

1250m3甲烷相当于1t石油,1m3高浓度甲烷可发3度电[3][4]。

根据资源评估结果,中国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6.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

按照有关能耗标准,相当于我国可以使用20多年的能源。

煤层气资源评价

煤层气资源评价
资源系列包括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 1)地质资源量包括已探明资源量、待探明资源量和总 地质资源量。 2)可采资源量包括已采出资源量、剩余可采资源量和
总可采资源量。
(四)评价的资源类别
三个资源类别:Ⅰ类、Ⅱ类和Ⅲ类
(五)评价层系
分上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三个层系进行
评价,各盆地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分。
作用的盆地(群)。
4、含气区带
含气区带是含煤层气区带的简称,是煤层气区划 的三级单元。含气区带是同一盆地(群)内具有同期 聚煤作用、相似构造控制因素、相似聚气规律和地理
上相邻的赋煤层气单元。
5、煤层气风化带
指煤层埋藏于浅部,受到风化作用,其化学性 质、物理性质以及含气性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煤 层气中气态烃含量小于80%作为划分煤层气风化带的 界限。
2、含气盆地(群)
1)含气盆地(群)划分原则 在大区内,按主要聚煤作用差异、区域构造变形 特征、煤层气赋存特征和地域上的临近关系等划分 含气盆地(群)。 2)含气盆地(群)划分 全国共包括40个含气盆地。
3、含气区带
依据盆地构造单元区划,结合煤层气成藏富集的特 殊性,对盆地含气区带进行划分,共114个含气区带。
Gi 0.01 Aj hj Dj C j
j=1
n



j
n-计算单元中划分的次一级计算单元总数 Gi-第i个计算单元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08 m3 Aj-第j个次一级计算单元的煤储层含气面积,km2
h j-第j个次一级计算单元的煤储层平均厚度,m

D j-第j个次一级计算单元的煤储层平均原地视密度,
考虑到我国煤层气开采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建议贫煤和
无烟煤区采用1.38MPa,长焰煤-瘦煤区采用0.7MPa, 褐煤采用0.4 MPa 在评价过程中,可依据拥有的实际资料,开展废弃压 力参数研究

煤层气选区评价的关键性地质条件——煤体结构

煤层气选区评价的关键性地质条件——煤体结构

煤层气选区评价的关键性地质条件——煤体结构
白鸽;张遂安;张帅;冀敏俊;张慧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
【年(卷),期】2012(024)005
【摘要】煤体结构是煤层气高渗高产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其原因之一就是对煤体结构在选区评价中的作用关注不够.在研究煤层气选区评价主控因素基础上,分析了煤体结构在选区评价中的作用.以山西潞安矿区两个井田为例,阐述了查明煤体结构的途径及根据煤体结构分布规律优选出煤层气地面开发区块.研究表明,潞安矿区主采煤层普遍遭受地质构造破坏,煤体结构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均有明显的分带特征,A井田北部、B井田南部地区煤体原生结构较发育,煤储层渗透性较好,可作为地面开发的优选区块.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白鸽;张遂安;张帅;冀敏俊;张慧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山西高河能源有限公司,山西长治047100;山西高河能源有限公司,山西长治0471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1
【相关文献】
1.延川南煤层气田2号煤层煤体结构测井评价及控制因素 [J], 郭涛;王运海
2.鄂东南地区深部煤层气煤体结构测井评价研究 [J], 付玉通;张伟;李永臣;代宸宇
3.徐州地区煤层气勘探地质条件及选区评价 [J], 廖家隆
4.突变评价法在煤层气评价和选区中的应用 [J], 陈茂谦;师俊峰;金娟
5.煤体结构测井评价在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 [J], 李松林;逄建东;金力钻;王文升;孙玉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盘水矿区煤层气目标区优选与评价

六盘水矿区煤层气目标区优选与评价
能 源 技 术
工案 抛术
5 4 六盘 水矿 区煤层气 标 区优选 与评价 刘 照 永 ( 中煤科工集 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 , 沈阳 1 1 0 0 1 5)
摘 要 :为 实现 六盘 水矿 区煤层气 目 标 区优 先与评 价,依据六盘水地质构造 情况,选取 8 个向斜构造单元 为研 究对 象,建立评价指标体 系,运
= 04 8、
=0 . 4 5、
=O 4 4、
=O . 9 3
通较方便 。 六盘 水境 内地质作用 强烈 ,地质构造复杂 且多为 向斜构造 。向斜 由第二层次 的灰 色综合评判结果计算 第一层次的灰色关联度 ,结 是该地 区主要的控煤和重 要的富气单元 ,且各 向斜构造单元平均煤 层 果 为 : 0 6 9、 =0 . 5 8 、 =0 . 5 9、 =0 . 7 2、 :O . 5 2、 =0 . 5 1 、 =0 . 5 4、 =0 . 6 8 厚度差别 不大 , 煤层气赋存影 响因素相似 。 该 区境 内的向斜界 限明显 , 容易 区分并且各 向斜之 间水力联系微弱 , 形成各 自 独立流体压 力系统 , 根据结果可 知 ,普安向斜与理想对象 的关联 度最大 ,即表示普 安 有单 独分析研究的必要性 。结合六盘水境 内 目前的勘探情况 ,选取 盘 向斜在综合评价 中最适合煤层气 的开发 勘探。而格 目底 向斜最不适 合 关 向斜 、土城 向斜 、照子河 向斜 、普安 向斜 、 格 目底向斜、六枝 向斜 、 煤层气开发 。 青 山向斜 为煤层 气优选 评价 的 目标区。

分 煤炭 资源 就产 出于 这 个地 区 ,大 致在 北纬 2 5 o 2 5 ’ ̄ 2 6 0 5 5 ’; 东经 1 0 4 0 2 5 , ̄1 0 5 0 4 0 ,的范 围 内,境 内有 贵 昆铁路及 滇黔 公路通 过 ,交

行业标准-煤层气资源评价规范

行业标准-煤层气资源评价规范

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目的 (2)4.2 任务 (2)4.3 评价层次 (3)4.4 评价方法与流程 (3)4.5 基本要求 (3)5 煤层气资源评价 (4)5.1 资料收集整理 (4)5.2 地质条件分析 (5)5.3 评价方法选择 (5)5.4 评价参数确定与资源量计算 (7)5.5 综合评价分析 (9)6资源评价成果编制 (11)6.1 图表编制 (11)6.2 文字报告编写 (12)7质量检查与验收 (12)7.1 质量检查 (12)7.2 成果验收 (12)附录A (规范性附录)资源评价报告提纲 (14)附录B (规范性附录)煤层气资源量评价参数名称、单位、符号及取值有效位数 (16)煤层气资源评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层次、工作流程、评价方法、成果编制、质量检查和验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开采的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也适用于煤层气的资源量计算、煤层气资源分类、煤层气资源的综合评价及研究报告编写;以煤层气资源评价为目的的地质研究工作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2-2008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7-2008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13610-2003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 19559-2008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T 19560-2008 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GB/T 23250-2009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GB/T 29119-2012 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DZ/T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6-2010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 0220-2010 煤层气钻井作业规范NB/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NB/T 10014-2014 煤层气井多级流量注入/压降试井技术规范SY/T 5615-2004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SY/T 5841-2009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SY 6923-2012 煤层气录井安全技术规范SY 6924-2012 煤层气测井安全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基本井距 km 3.0-4.0 2.0-3.0 1.5-2.0
储层稳定程度 型 特点 煤层稳定,煤厚度变化很小,或 第一型 沿一定方向逐渐发生变化 第二型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仅局部 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 煤层不稳定,煤厚变化很大,且 有明显的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
1. 煤系产状平缓 2. 简单的单斜构造 3. 宽缓的褶皱构造
1、经济可行性分类
经济的、次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3大类。
2、资源的勘查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分级
待发现的煤层气资源量
已发现煤层气资源量(煤层气地质储量) 预测的(可信系数为0.1~0.2) 煤层气地质储量 控制的(可信系数为0.5左右) 探明的(可信系数为 7~0.9 左右)
2018/11/12 5
表 1 煤 层 气 资 源 /储 量 分 类 与 分 级 体 系 分级 煤层气总资源量 开发 地质可靠性 分类 探明的 累计产量 探 已 发 经 经 济 可 采 性 次经 济的 内蕴 2018/11/12 经 济 的 济 的 明 量 经济 待 发 明 量 开 探 储 可采 储量 开 探 剩余 储 探明 明 经 济 可 采 储 量 探 明 可 采 储 量 探 明 地 质 储 量 探 明 经 济 可 采 储 量 探 明 可 采 储 量 探 明 地 质 储 量 控 制 经 济 可 采 储 量 控 制 可 采 储 量 控 制 地 质 储 量 预 测 经 济 可 采 储 量 预 测 可 采 储 量 预 测 地 质 储 量 已发现的 控制的 预测的 待发现的 推测的 勘探 选区
7
楚,储量计算比例尺不小于 1: 本清楚, 储量计算比例尺不小 25000,储量参数研究深入,选 值可靠;经过试采,获得了气 于 1:50000,进行了储量参 数研究,选值基本可靠;基本 了解了气井产能; 进行了初步 经济评价或开发评价, 开发是 经济的或次经济的

类 第 一 类 构 造 简 单 第 二 类 构 造 较 复 杂 构造复杂程度 特点
2018/11/12
的2倍
煤层取心和测井、储层物性等 煤层有取心资料,获得了相 资料有一定的井控制程度 关储层物性资料
部分进行了单井试采,取得了 储层物性相关资料。 煤层构造形态、煤厚、煤类基 初步了解煤层构造形态、煤 厚、煤类,储量计算比例尺 不小于 1; 100000:初步确 定了储量参数: 未进行试采, 通过类比求得气井产能:只 进行了地质评价和初步经济 评价,开发是有经济价值的
源赋存条件和赋存数量的评价研究和工程实施过程。
可分为两个阶段,包括选区、勘探。
2018/11/12 3
二、煤层气勘查阶段
1、选区
主要根据煤田(或其他矿产资源)勘查(或预测)和类比、野 外地质调查、小煤矿揭露以及煤矿生产所获得的煤资源和气资源资 料进行综合研究,以确定煤层气勘查目标为目的的资源评价阶段。
推测资源量
6
储量 分级
探明的
控制的
预测的 有一定的井 和/或物探控制
控制井距达到附录 B 的要求; 物 控制井距不超过附录规定距离 探工程时适当放宽 勘 查 程 度 井距一般不超过附录 B 规定的 2 倍:煤层全取心和测井,储层 物性实验 小型井网试验或单井试采,储层 物性资料可靠,试采井井距不超 过附录规定距离的 2 倍。 煤层构造形态、煤厚、煤类清 认 识 程 度 井产能认识;进行了开发概念 设计和数值模拟、经济评价, 开发是经济的
第三型
1. 煤系地层产状平缓, 但 煤层稳定,煤厚度变化很小,或 第一型 具有波状起伏 沿一定方向逐渐发生变化 2. 煤系地层呈简单的褶 皱构造,两翼倾角较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仅局部 第二型 陡,并有稀疏断层 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 3. 煤系地层呈简单褶皱 构造,但具有较多断 煤层不稳定,煤厚变化很大,且 层, 对煤层有相当的破 第三型 有明显的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 坏作用 煤层稳定,煤厚度变化很小,或 沿一定方向逐渐发生变化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仅局部 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 煤层不稳定,煤厚变化很大,且 有明显的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
0.5-1.0 0.5
8
第二节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
煤层气含量下限标准
1、储量起算标准
煤层类型 褐煤 长焰煤 气煤—瘦煤 贫煤—无烟煤 变质程度 <0.5 <0.65 0.65~2.0 >2.0 空气干燥基含气量 m3/t 0.5 1 2 4
2.0-3.0
1.0-2.0
0.5-1.0
1. 煤系地层呈紧密复杂 第 褶皱,并伴有较多断 第一型 三 层,产状变化剧烈 类 2. 褶皱虽不剧烈, 但具有 构 密集的断层, 煤层遭受 第二型 造 较大破坏 复 3. 煤层受到火成岩侵入, 杂 第三型 煤层受到严重破坏 2018/11/12
1.0-2.0
第七章 煤层气资源与选区评价
第一节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级
第二节 资源量计算方法
第三节 煤层气选区评价
第一节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级
一、定义
煤层气: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
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 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煤层气资源量: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 存于煤层中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
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
煤层气地质储量: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 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储层中的煤层气总量。
2018/11/12 2
原始可采储量(简称可采储量): 地质储量的可采部分。 现行的经济条件和政府法规允许的条件下,采
用现有的技术,预期从某一具有明确计算边界
的已知煤储层气中可最终采出的煤层气数量。 经济可采储量:原始可采储量中经济的部分。 煤层气勘查:在充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钻井、 地震、遥感以及生产试验等手段,调查地、勘探
选区范围内实施了煤层气勘查工程,通过参数井或物探工程获得 了区内关于含煤性和含气性的认识,通过单井和/或小型井网开发 试验获得了开发技术条件下的煤层气井产能情况和井网优化参数的 煤层气勘查实际实施阶段。
结果——计算煤层气储量
2018/11/12 4
三、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