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合集下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都亟需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包括政府的目标设定、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等。

2. 目标设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目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些目标包括:•减少排放强度: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65%至70%,相对于2005年的水平。

•提高能源结构: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将提高到20%左右。

•增加碳汇:到2030年,森林蓄积碳汇增长至200亿吨。

3. 具体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3.1 节能减排•加强工业节能措施,带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排放。

•完善排污费制度,提高排污费用标准,鼓励企业减排。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重污染行业转型升级。

3.2 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水电等。

•加大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投资支持。

•推动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

•加强燃煤电厂的治理工作,提高发电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3.3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支持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

•鼓励建设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和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加强城市固废管理,提升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甲烷排放。

3.4 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推动全民气候变化教育,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水平。

•加强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参与,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4. 政策支持为了有效实施上述措施,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碳市场建设:推动建立碳市场体系,鼓励企业减排,实施碳排放权交易。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引用格式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引用格式

一、引言在今天的社会中,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各国都在努力寻找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以减少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们也应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并实施2035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来评估并探讨这一重要的战略。

二、2035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内容概述2035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建立起一个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体系。

这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气候变化信息收集和监测、推动低碳环保发展、提高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推动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该战略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国家将会以更加有力的姿态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

三、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深层次理解1. 气候变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国家的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等方面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问题、海平面上升等,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必须全面考虑到这些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负面影响。

2. 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中,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到如何应对当前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影响,更需要深入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前做好准备。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模式,推动绿色交通,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来适应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四、总结和回顾2035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将持续深化对此问题的治理。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将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提供重要的指导和保障。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次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适应气候变化的体系,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也认为这一战略的出台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

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

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迎接挑战。

二、明确实施《国家方案》的总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家方案》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国际与国内、当前与长远,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改善全球气候做出新的贡献。

三、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各项节能降耗措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进步、加强依法管理、完善激励政策和动员全民参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逐步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核电建设。

继续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煤层气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甲烷排放,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文)前言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气候公约》明确提出,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缔约方应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气候公约》同时也要求所有缔约方制定、执行、公布并经常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并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履行《气候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特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本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

中国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

《气候公约》第四条第7款规定:“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履行其在本公约下的承诺,将取决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对其在本公约下所承担的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的有效履行,并将充分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

中国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积极开展有效务实的合作,努力实施本方案。

第一部分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近百年来,许多观测资料表明,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中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一、气候变化现状与趋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温度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国际责任。

目前,中国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气温持续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二是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和洪涝灾害频发;三是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构成威胁;四是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未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气候变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中国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减排和适应能力建设,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三、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中国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二是推进工业绿色化,提高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强度;三是发展低碳交通,优化出行方式,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四是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

四、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将采取以下适应策略:一是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用水安全;三是加强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应对,保护沿海生态系统;四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五、资金与技术支持为顺利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国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国家气候变化方案

国家气候变化方案

国家气候变化方案第1篇国家气候变化方案一、背景与目标1. 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致力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国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

本方案旨在进一步细化国家气候变化策略,明确各部门、各行业责任,促进全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 目标(1)到2030年,全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65%以上;(2)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以上;(3)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较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4)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实现碳中和目标。

二、重点领域与任务1. 能源(1)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2)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发展清洁能源技术;(4)完善能源市场化机制,促进绿色能源消费。

2. 产业(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2)推动工业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附加值;(3)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加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监管,严控新增产能。

3. 交通(1)优化交通布局,发展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2)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提高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比例;(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能源利用效率;(4)创新交通管理手段,缓解交通拥堵。

4. 建筑与城市规划(1)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2)优化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3)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降低建筑能耗;(4)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 农业(1)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排放;(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4)加强草原和森林保护,增加碳汇。

6. 生态保护与碳汇增加(1)加强生态保护,严守生态红线;(2)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3)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提高湿地碳汇能力;(4)推进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生态安全。

我国对环境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及主要立场

我国对环境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及主要立场

我国对环境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及主要立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气候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且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努力。

与我所相关联的一些问题的看法1、全球减排技术转移中心:发达国家在千年减排目标中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为了履行其义务,发达国家应该提供资金取得减排技术,然后无偿提供给发展中国国家,从而实现减排。

全球减排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市场独立的第三方,一方面帮助减排技术与所需方进行对接,另一方面对发达国家所提供的减排技术通过市场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并确保其价值性。

2、CDM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携手应对。

中国的排放总量大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多,但是中国的人均排放是很低的,累计排放也是很低的。

但中国愿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继续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也正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严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来减缓和适应这一变化。

本文将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

为此,应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案:1. 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管和管理,推广能源节约技术,降低单位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引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居民采用低碳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排放。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以下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案:1. 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鼓励人们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2. 推广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

同时,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减少浪费,合理使用资源,倡导绿色出行、健康饮食等低碳生活方式。

三、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尽管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逆转,很多影响将在未来持续存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

以下是加强气候适应能力的策略和方案:1.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完善气象监测和预警机制,提前预警气候灾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抵御极端天气条件,如加固抗震、防洪设施等。

3. 提高农业适应能力:通过改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提高农作物对干旱、洪涝等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推动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单方面的努力都无法解决。

中国地理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中国地理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中国地理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因此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气候变化非常显著。

这种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对中国地理的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进行论述。

一、北方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在这些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气候变化表现为平均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以及干旱程度加深等现象。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 水资源管理:增加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

2. 抗旱措施:建设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和水闸等,提高灌溉设施的水平,加强抗旱技术培训以及建立旱情监测预警体系。

3. 林业措施:加大森林植被的保护力度,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北方地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能力。

二、南方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南方地区包括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台湾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变化表现为降雨量增加、极端天气增多等。

中国针对南方地区的气候变化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水资源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水资源效益,保护重要水源区。

2. 抗洪措施: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3. 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

三、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变化表现为干旱程度的加深、沙尘暴的增多等。

中国为了应对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采取了以下措施:1. 沙漠化治理:采取植树造林、固沙治理等措施,提高西部地区的绿化覆盖率,减少沙尘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干旱抗灾:加强抗旱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改进灌溉方式,提高西部地区农业的抗旱能力。

3. 多元农业发展:向西部地区引进适应干旱气候的农作物品种,发展多元化农业,减少单一经济结构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

附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二〇一四年九月前言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禀赋较差,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

气候变化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目 录第一章现状与展望 (1)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 (1)第二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 (1)第三节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 (2)第四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 (3)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4)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第二节主要目标 (5)第三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7)第一节调整产业结构 (7)第二节优化能源结构 (7)第三节加强能源节约 (9)第四节增加森林及生态系统碳汇 (9)第五节控制工业领域排放 (10)第六节控制城乡建设领域排放 (12)第七节控制交通领域排放 (13)第八节控制农业、商业和废弃物处理领域排放 (15)第九节倡导低碳生活 (16)第四章适应气候变化影响 (16)第一节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适应能力 (16)第二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设施建设 (17)第三节提高农业与林业适应能力 (18)第四节提高海洋和海岸带适应能力 (19)第五节提高生态脆弱地区适应能力 (20)第六节提高人群健康领域适应能力 (20)第七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1)第五章实施试点示范工程 (22)第一节深化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 (22)第二节开展低碳园区、商业和社区试点 (23)第三节实施减碳示范工程 (25)第四节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程 (26)第六章完善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27)第一节城市化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27)第二节农产品主产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29)第三节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30)第七章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31)第一节健全法规标准 (31)第二节建立碳交易制度 (32)第三节建立碳排放认证制度 (33)第四节完善财税和价格政策 (34)第五节完善投融资政策 (35)第八章强化科技支撑 (36)第一节加强基础研究 (36)第二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37)第三节加快推广应用 (39)第九章加强能力建设 (41)第一节健全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 (41)第二节加强队伍建设 (41)第三节加强教育培训和舆论引导 (42)第十章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43)第一节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 (43)第二节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合作 (44)第三节大力开展南南合作 (45)第十一章组织实施 (45)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5)第二节强化统筹协调 (46)第三节建立评价考核机制 (46)第一章现状与展望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科学研究和观测数据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迎接挑战。

二、明确实施《国家方案》的总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家方案》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国际与国内、当前与长远,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改善全球气候做出新的贡献。

三、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各项节能降耗措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进步、加强依法管理、完善激励政策和动员全民参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逐步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核电建设。

继续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随着气候变化日益引起全球关注,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国加强了对能源行业的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等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中国还鼓励能源的高效利用,提倡节能减排的理念。

二、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积极推动风能和光伏发电的发展。

中国还加大了对水力、地热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和研发,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三、加强能源结构调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还加强了能源结构的调整。

中国提出了“绿色低碳”的能源发展理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向清洁能源的转变。

中国进一步发展核能,提供清洁、可靠的供能方式。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动交通行业的绿色转型。

四、加强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共同应对。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参与了巴黎协定,并承诺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国还通过合作项目和技术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五、加强监测和评估为了确保气候变化方案的有效实施,中国加强了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中国建立了国家气候变化监测体系,定期发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强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努力都将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然而,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税等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减排;
3.加强气候变化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二)经济政策
1.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
2.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引导金融资本投向绿色产业;
3.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项目。
(三)技术政策
(四)建筑
1.推广绿色建筑,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
2.强化建筑节能,提高建筑能效;
3.发展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过程碳排放;
4.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使用寿命。
(五)农业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农业;
2.推广农业低碳技术,降低农业领域碳排放;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1.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低碳技术和碳捕集技术研发;
2.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3.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低碳技术。
(四)国际合作
1.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
2.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推动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2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一、引言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深远影响。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以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本方案旨在系统阐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措施及行动规划,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二、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
3.推广节能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4.支持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发与应用。
(二)产业升级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 成果转化和应用
投资与融资机制的建立
公众意识与参与的提高
加强气候变化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开展气候变化主题的公益活动,鼓励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建立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平台,让公众了解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和应对措施 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 调整应对策略和措施,以提
高应对气候变化的效果。
应对计划的成本效益分析
效益:包括环境改善、经济 发展、社会效益等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 相结合的方法,如成本效益
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等
成本:包括资金投入、人力 投入、技术投入等
监测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 监测机制,确保应对计划的
YOUR LOGO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全球气候变 化的挑战
03.
应对气候变 化的国际合 作
04.
2024年应 对计划的 主要内容
05.
应对计划的 具体实施方 案
应对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05
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制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政策 建立全球气候变化法规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落实政策与法规的执行,确保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科技创新与研发支持
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气候变化 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国际 合作与交流
鼓励企业开展低碳、环保技术 的研发和创新
巴黎协定: UNFCCC的 补充协议, 设定了全球 气候治理的 目标和行动 计划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及措施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及措施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及措施引言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系统造成的影响日益明显,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一套全面的应对方案以及相应的措施,本文将提出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及措施。

方案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主要的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 提倡节能减排:鼓励使用低能耗设备和节能灯具,推广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2.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促进碳捕获与储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少其释放到大气中的量。

方案二:适应气候变化除了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外,我们也需要适应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

以下是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案与措施:1. 建设抗灾能力强的基础设施:提高建筑物、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提前规划和适应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2. 推动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研究,推广耐旱、耐寒和耐盐碱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农业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3.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恢复湿地、森林和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它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方案三: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行动并制定相关政策。

以下是一些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的方案与措施:1. 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通过国际会议、论坛等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形成合力。

2. 制定和执行国家级气候政策:各国应制定长期有效的气候政策并切实执行,包括设立碳排放配额和实行碳排放交易制度等,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3. 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应通过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工作。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行动计划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行动计划

04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行 动计划的具体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能技术和 设备,如LED照 明、节能家电等
提高建筑能效标 准,推广绿色建 筑和节能改造
发展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
优化能源结构, 减少对化石燃料 的依赖,增加清 洁能源的比重
发展可再生能源
增加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推广电动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可再生能源,提供政策支持和补贴
各国应共同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各国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和政策。 各国应尊重彼此的发展阶段和国情,共同寻求适应气候变化的最佳解决方案。 各国应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各国应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发展绿色交通: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 式
改善城市规划:提倡紧凑型城市布局,减少交通排放和能 源消耗
增加绿色空间:如公园、绿地等,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用水等,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加强森林碳汇建设
增加森林覆盖率: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等方式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 林碳汇能力。
技术转让:发达 国家需要向发展 中国家转让先进 的技术和经验, 帮助他们应对气 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前景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技术创 新和政策措施,降低人类活动对 气候变化的影响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治 理进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的崩溃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推动减排工作。

其中,主要的措施包括:1.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2. 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限制工业排放:建立严格的工业排放标准,通过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降低工业活动对气候的不良影响。

二、推动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国际合作,各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 《巴黎协定》:各国签署了《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行动框架,通过合作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2. 国际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实施减排和适应措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3. 跨国合作项目:各国在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项目,共同推动气倡措施的实施。

三、提高适应能力即使在采取了减排措施之后,气候变化仍然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提高适应能力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

1.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通过改善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2. 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灌溉、旱作和精细化管理等适应性农业措施,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

3. 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增加碳汇和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四、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能源结构调整、低碳交通、节能减排、森林资源保护、环境监测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首先,我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中国依赖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已经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转变能源结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加大天然气和核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落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推广清洁煤技术等。

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我国加强了低碳交通领域的政策支持。

交通是排放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少交通运输的碳排放。

首先,推进公共交通发展,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其次,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桩和换电站,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再次,优化交通网络规划,提高交通拥堵的缓解能力,减少空车里程。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交通产生的碳排放,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第三,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如制定和实施节能法、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

此外,建立了节能和碳排放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强节能工作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这些措施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

第四,我国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中国积极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建立了国家公益林体系,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等。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摘要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摘要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摘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摘要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减少碳排放并降低温室气体的影响。

一、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经济持续增长,为此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物质资源。

这些活动经常导致空气和水质的污染以及土地的破坏,同时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25%,因此减少碳排放并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目标是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目标如下:1.减少碳排放通过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8%左右。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高效的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人均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8吨标准煤。

同时,可以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中国经济更加可持续。

3.建设低碳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城市能源的清洁化、高效化,推广绿色建筑等低碳生活方式,建成10个低碳省份和100个低碳城市。

三、政策为实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以下: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能源节约减排政策,加强环保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等。

2.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财政对“三型农业”(即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环保、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入,增加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

3.鼓励企业行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能源节约减排,对节能减排等行为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

4.提高公众意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推广建设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环保生活方式。

四、展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政策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二〇一四年九月前言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禀赋较差,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

气候变化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目录第一章现状与展望 (1)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 (1)第二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 (1)第三节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 (2)第四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 (3)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4)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第二节主要目标 (5)第三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7)第一节调整产业结构 (7)第二节优化能源结构 (7)第三节加强能源节约 (9)第四节增加森林及生态系统碳汇 (9)第五节控制工业领域排放 (10)第六节控制城乡建设领域排放 (12)第七节控制交通领域排放 (13)第八节控制农业、商业和废弃物处理领域排放 (15)第九节倡导低碳生活 (16)第四章适应气候变化影响 (16)第一节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适应能力 (16)第二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设施建设 (17)第三节提高农业与林业适应能力 (18)第四节提高海洋和海岸带适应能力 (19)第五节提高生态脆弱地区适应能力 (20)第六节提高人群健康领域适应能力 (20)第七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1)第五章实施试点示范工程 (22)第一节深化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 (22)第二节开展低碳园区、商业和社区试点 (23)第三节实施减碳示范工程 (25)第四节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程 (26)第六章完善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27)第一节城市化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27)第二节农产品主产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29)第三节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30)第七章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31)第一节健全法规标准 (31)第二节建立碳交易制度 (32)第三节建立碳排放认证制度 (33)第四节完善财税和价格政策 (34)第五节完善投融资政策 (35)第八章强化科技支撑 (36)第一节加强基础研究 (36)第二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37)第三节加快推广应用 (39)第九章加强能力建设 (41)第一节健全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 (41)第二节加强队伍建设 (41)第三节加强教育培训和舆论引导 (42)第十章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43)第一节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 (43)第二节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合作 (44)第三节大力开展南南合作 (45)第十一章组织实施 (45)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5)第二节强化统筹协调 (46)第三节建立评价考核机制 (46)第一章现状与展望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科学研究和观测数据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气候变化导致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

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

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健康。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还将进一步增大。

我国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区域降水波动性增大,西北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东北和华北地区降水减少,海岸侵蚀和咸潮入侵等海岸带灾害加重。

全球气候变化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冰川面积缩小了10%以上,并自90年代开始加速退缩。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方季节性干旱加剧,洪涝等灾害频发,登陆台风强度和破坏度增强,农业生产灾害损失加大,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第二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行动,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积极建设性参与国际谈判。

编制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展节能减碳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低碳试点示范,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8.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高到9.8%,水电装机容量、风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农村沼气用户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8.21%提高到21.6%。

水资源、农林、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所增强。

同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标准规范还不健全,相关财税、投资、价格、金融等政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市场化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统计核算等能力建设亟需加强,气候友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第三节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从国际看,国际社会已就控制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2℃达成政治共识,并将进一步强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

同时,绿色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成为产业和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

各国都在加快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偏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不断加剧。

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同时,气候变化对城市建设、农业、林业、水资源等影响加剧,气候灾害频发,也迫切需要采取积极的适应行动。

第四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态势和国际发展潮流,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明确应对气候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政策框架和制度安排,努力形成全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合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契机,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倒逼机制;根据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提高城乡建设、农、林、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对相关工作的引领作用。

按照绿色低碳发展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要求,统筹推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工作;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节能、非化石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工作的引领作用。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减缓与适应并重,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努力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考虑。

从现实国情和需要出发,大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建设性参与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有效维护我国正当发展权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同步推动。

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排放过快增长的势头。

加强气候变化系统观测、科学研究和影响评估,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适应措施。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辅相成。

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

注重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紧密结合。

发挥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充分发挥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合力。

第二节主要目标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全面完成。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生产过程等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继续减缓。

——低碳试点示范取得显著进展。

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减排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实施一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项目。

——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大幅提升。

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

初步建立农业适应技术标准体系,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占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的50%以上,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沿海脆弱地区和低洼地带适应能力明显改善,重点城市城区及其他重点地区防洪除涝抗旱能力显著增强;科学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能力显著提升,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